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78|回复: 9

释莲花妙法莲华经序品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11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C2.释“莲华”

这“妙法”是非常宽广,如果总讲“妙法”这两个字,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讲到经文?所以现在把“妙法”两个字暂时告一段落,接着讲这个“莲华”。讲到“莲华”,这是最稀有的一种花,这种花是花果同时--“花开莲现,花落莲成”。这个花的根在泥土里边,茎是在水里边;至于它的花,也不在水里头,也不在泥土里头,而在水的上面。这表示什么意思呢?花的根在泥土里面,这表示是“一般的凡夫”;水里边的花梗,表示“二乘”。根在泥土里边,譬喻“有”,凡夫就着到“有”上;茎在水里面,表示“空”,二乘的人就着到“空”上;莲华超出“空、有”,而表示是一种“中道了义”,既不落于“空”,又不偏于“有”。“空、有”这叫“两边”;两边不着,这就是中道了义。
怎么说“莲华”表示“中道了义、圆顿大教”?这个“莲”就是“莲子”,“花”就是“莲华”;因为莲华一开,就有莲子,这叫“花果同时”。既然开花就结果,这表示“因果不二”;因也就是果、果也就是因,如是因、如是果。“因”是种的佛因,“果”就成了佛果。花果同时,也表示“开权显实”。莲华开了,是“开权”;权,就是权巧方便的权法。显出莲子,是“显实”,代表实法;实,就是真实不虚的法,就是实相的理体。
那么,佛出现于世,为着是什么?就是为着教我们一切众生觉悟、了生脱死;佛就是为了众生的生死问题,出现于世。所以在本经上说:“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什么是“一件大事”呢?就是“众生的生死问题”,这是一件大事。有的人说:“生、死,这是人人都有的,这是算一回什么大事呢?”不错!人人都有生死;人人有生、人人就有死,有生就有死,这是天经地义、天公地道,一件很公正的事情。那么公正是公正了,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究竟有什么用呢?究竟又有什么好处呢?
在中国,庄子有这么一句话,说得很有哲理的。说的什么呢?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怎么叫“吾生也有涯”呢?就是说,我这个生命有一个边涯,有一个终了的时候,有一个最终点;可是这个知识,就没有一个最终点。什么是知识的最终点呢?没有的!然而以有“最终点”的这个生命,来学习没有终止的这种知识,这是没有法子追得上。但是他只知道了一半,而没有知道全体。
怎么说只知道一半呢?他只知道生命是有终点的,而不知道这个终点之后,又有一个开始,这难道不是只知道一半吗?我们这个生命结束了,那个生命又开始了;可是他只知道结束,而不知道开始。这就好像以前金门桥(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来回都要收费,他不知道在一头收钱就可以了,可以省很多人工,他只知道这个终点,而不知道开始;知道这一条路,而不知道第二条路。现在金门桥来回只收一次费,又省人工、又省时间,这是好的。
我们人的生命,不是只出去了就不回来,所以利用这个办法也是不错。什么办法呢?你若知道你怎样生的,那死的问题也就可以明白了;你若不知道怎样生的,死的问题也不明白。所谓“来也糊涂,去也糊涂”,来也不明白,去也不明白。在《论语》上提到:“季路问事鬼神”,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我要用一个什么方法来事奉鬼神呢?”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说你对人怎么样事奉,你还没有明白呢!你怎么就想来事奉鬼呢?子路又问了:“敢问死?”说我很大胆的问一问,死是一个什么滋味?死是一个什么情形?
其实子路这才叫“无理取闹”呢!那孔夫子也没有死过,你怎么要问他死呢?我相信这时候孔夫子年纪也不小了,也一定是怕死的,所以就说了:“未知生,焉知死?”你也不知道怎么活着?你怎样知道死呢?所以证明孔子也不愿意死的;孔子有寿者相,所以孔子活了有七十三岁。那么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生”你都不知道,你怎么会知道死呢?这是你怎么生的,就是怎么死的。说:“那怎么生的?”啊!这可讲到根本的问题上了!人都应该注意这一点。
什么根本问题呢?就是人由情欲而生,所以也就由情欲而死。你若没有情欲了,也就没有生了;你若没有情欲了,也就没有死了。众生之所以有生死,就是因为有这一种淫欲心;若把淫欲心断了,生死也就了了。但是子路还不知道这个问题,孔子也没有提出这个问题,只说一个笼统话:“未知生,焉知死?”生,你都不知道怎么生的,怎么会知道死呢?那么现在我告诉大家,这是一个很要紧的问题,这是生死的问题。佛就是为着众生的生死问题,才到这个世间上来。
讲到这个生死的问题,今天再讲一个公案。这个公案,我以前讲过;虽然讲过,再讲一遍,好像吃过的东西再吃一遍,会尝出更多的味道。
有一个非常有钱的人,大约在世界上不是十大富翁之一,也是百大富翁之一。这个富翁不只是很有钱,而且又娶了一个很漂亮的太太,生了两个很聪明的儿子。因为这个有钱的人一生什么也不认识,也不认识爸爸、也不认识妈妈、也不认识哥哥、也不认识弟弟、也不认识姊姊、也不认识妹妹;认识什么呢?就认识“钱”。对这个钱,他是熟悉得不得了,和它是最好的朋友,像是最亲的骨肉至亲,他最认识的就是钱。他说什么呢?他说:“天命之谓钱,率性之谓钱,钱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他说什么叫“天命”?天命就是钱;什么叫“性命”呢?性命也就是钱。所以这个钱,不可须臾离也;须臾,就很少的时间。
这本来是《中庸》上的: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他把圣人所作的《中庸》给改了!所以他给他两个儿子也起个钱的名字,叫什么呢?大儿子就叫“金子”,第二个儿子就叫“银子”。这金子、银子都做他儿子,又来了第三个儿子。他就想一想:金子也有了,银子也有了,就给他起了一个很古怪的名字;叫什么呢?叫“孽障”。
三个儿子长大了,他的年纪也老了,也生了病了。什么病呢?生了一个瘫痪的病,不能走路,只能在床上躺着。病久了,家里虽然有钱,也就没有人来侍候他,很漂亮的太太也离他远远的,很聪明的儿子也不来看他。这时候,他把牙一咬,就一狠心:“唉!快点死了好了!”又想:“死了,我一个人到阴间也很寂寞的!”所以就和太太钱夫人来商量(他叫他太太叫“钱夫人”):“我因为有病,病了这么久,我看也不会好了,我不如快点死好了,免得受罪。你可不可以陪我去死呢?”他这个漂亮的太太一听:“你死,你怎么可以叫我随着你死呢?这个死,谁也不能替谁的。我怎么可以跟着你死呢?你是不是病得颠狂了?”
他太太不肯跟着他去死,他就转移目标,向儿子打主意;就把大儿子叫来说:“金子啊!你一生出来,我就最爱你,你知不知道?”大儿子说:“我知道,我知道父亲你是最爱惜我的,我当然知道啦!”他父亲说:“我最爱你,我现在要死了,你可不可以陪着我去死呢?”他这个儿子一听,啊!爸爸居然要叫我跟着他死?就说:“爸爸!您真老糊涂了!您这么老,应该死;我还这么年轻,怎么可以死呢?您这样子是爱护我吗?您要是真爱护我,那不应该叫我死啊!”于是乎就跑了,逃之夭夭了。
大儿子金子不肯跟着去,他又叫第二个儿子来:“银子啊!我最爱你了,可是我现在就要死了,你可不可以随着我去死呢?”第二个儿子一听他这样子一讲,开口就骂:“爸爸,您真是老混蛋!啊!您要死,您为什么叫我死?”
他一听,这没有法子啰!大儿子、二儿子和他太太都不肯陪他死去,于是叫他的小儿子孽障来,说:“你的年纪最小,我也最爱惜你。我要死了,我死是可以死,但是我舍不得离开你,这怎么办呢?”他这回也没有敢叫小儿子跟着他去死,可是他这个小儿子很聪明,很懂人意的,就回答说:“爸爸,您要死了,这不要紧!您最爱惜我,我跟着您去,陪着您去死!”这个老年人一听,就很高兴:“我真没有白疼爱你,你这么小,还是你这个孽障最好!我从来对你就非常爱护,现在我才知道你对我也真孝顺,你可以跟着我死。”
你看!美丽的太太也不跟他去死,大儿子金子也不跟他去死,二儿子银子也不跟他去死,唯独小儿子这个孽障鬼,要跟着他父亲去死,陪着他父亲到地狱里去。所以才说:
万般将不去,只有业随身;
但念阿弥陀,往生极乐国。
万般,就是说所有的金银珠宝;将不去,就是带不去。什么都带不去的,只有你造的业障--这个孽障,就是造的业障;你造的善业、恶业跟着你,形影不离的。若这个业随身,你应该怎么样呢?但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就没有这六道轮回的苦了。啊!尤其你要是愿意发财的人,到极乐世界,黄金为地,愿意用多少有多少。你看!到那儿再也没有穷人了,黄金像土那么多,你说那是不是富贵到极点了呢?那么这个老年人,如果他觉悟了,也念“阿弥陀佛”,生到极乐世界去,那他金的儿子也跟去了,银的儿子也跟去了,就不会有这么寂寞、有这么痛苦了。
为什么要说这个公案呢?我们人生在世,要及时做好事。有这口气、有这个力量,就要做善事;不要等到没有力量,没有气了,才想做善事,也来不及了。所以我们藉着前生所种下来的善根,而栽培今生的福慧。




 楼主| 发表于 2016-7-12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要说这个公案呢?我们人生在世,要及时做好事。有这口气、有这个力量,就要做善事;不要等到没有力量,没有气了,才想做善事,也来不及了。所以我们藉着前生所种下来的善根,而栽培今生的福慧。
再讲一讲我们的公案。我们什么公案呢?我们现在有一个公案,要造寺院。在果章的农场里有很多地,其中有一块地就可以造庙。造庙不是什么地都可以造,一定要有真山、有真水。好像中国南华寺就有个曹溪,“曹溪”这个名字,被韩国的和尚给偷去了,就被卖到美国来了。美国有一些个不识字的人,也不知道“曹溪”是什么样子?是个什么?所以也就用了六十五块钱美金买去了。啊!这个是很便宜的!那么现在,在Montana(蒙天拿),果章一见到我,就有这个意思,想在他父亲的农场里送出一部份地来造庙。那么现在就要来实现了,从地涌出多宝佛塔,什么东西都要从地涌出了!
在美国这儿,过去日本佛教传到美国这儿也很久了,其他国家的佛教也有,唯独“达摩”这个正宗“以心印心”的法门,现在才正式到美国来了。以前到美国来的这一些个佛教,有真的、有假的、有半真半假的。为什么会有这些呢?总而言之,这都是为真正的佛教来铺道路的。所以到现在,佛教的种子应该种下去了!种下去,将来好产生一些个新佛教的新佛子。那么新佛子要有地方住,所以现在要造个庙,就给佛子住的。《楞严经》上说:“佛子住持,善超诸有,能于国土,成就威仪。从佛转轮,妙堪遗嘱。”
我们现在这儿有两个人要出家,无论哪一个人要出家,首先要把〈楞严咒〉、〈大悲咒〉能背得出来。我就以〈楞严咒〉、〈大悲咒〉做第一个考试的题目。所以想要出家的人,就要把〈楞严咒〉先学会了;学会了之后,我考试合格了,就可以的。
那么现在造这个庙,为的是给美国佛教立下一个最根本的基础道场;所以现在你们发心来拥护这个道场的人,这都是以前受佛的嘱附,现在来发心拥护、成就这个道场。成就道场的功德是最大的,尤其成就人出家做和尚,这个功德也最大的。
在缅甸、暹罗的地方,人人都认为出家是最隆重的一件事;若有人出家,就有很多人给这个人钱,来买这个人出家。出家比一般人结婚都隆重,有的有钱的,就请几千人来吃饭;这个钱谁给拿呢?不是他亲戚、就是他朋友,再不就是佛教的护法。拿出这个钱,说:“某某人出家了,我拿出这个钱来请客,来做功德,成就人出家。”有的人自己不能出家,或者舍不得家里的妻子、儿女,或者舍不得财产,但他就帮助人出家;有人要出家,他就给钱,专门做这种功德,专门成就人出家。
我们现在要造庙,大家来发心,我今天在中午说了:“我们有钱的人应该出钱,要很迅速地把钱拿出来做功德,造这个佛教的基本道场;有力量的就要出力,谁也不要落后,都要争先恐后的去做,这件事就成功啦!”成功了,这是干什么呢?这就是建立佛的道场,这就是成佛的一个基本条件;你要是不造庙,将来你成佛了,你也没有庙住。
所以我们要是成佛的时候想有庙住,现在我们庙要造多多的;那我们成佛的时候,庙也是很多的,你愿意住到哪地方,就到哪地方住。你看!这是自由的。人人都要往前跑,不要往后退! 现在已经有一位居士发心,预备拿出贰万块钱来,做一个开创、发起的基本人。我们既然有这贰万块钱,我们每一个人再众志成城,大家再共同努力,把这件事情成就了,这是十方诸佛菩萨最欢喜的一件事情、最赞叹的一件事情!也是我这个做师父的最欢喜、最赞叹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大家都要共同努力,为造庙共同来发心,人人争先、人人恐后,不要落于人后,做我们美国佛教基本的创办人。
再讲这“莲华”,讲起来这个花,它有种种的不同;有“诳花无果”。诳花,也可以说是“谎花”。怎么叫“谎花”呢?就是只有花没有果,开花不结果。怎么会开这种花呢?就因为人尽撒谎、尽打妄语,光说不做。譬如说:“我发愿要造佛像!”只这样讲,而没有造佛像,这叫“开谎花不结果”。那么这“诳花无果”比喻什么呢?比喻“外道”。这旁门外道,你看到它是很盛,很多人趋之若骛,就很隆重、很盛的,也用功修行--修梵行、修种种的苦行;可是它没有结果,一无所成。这就等于诳花无果,只有花而没有果。
有的“一花多果”,一种的花而有多种的果。这是比方什么呢?这是譬喻“凡夫”。凡夫供养父母、师长,以种种孝顺父母的行为来孝顺父母、供养父母、供养师长。因为他供养父母的关系,所以立了很多功;将来就会结很多果,或者生到天上去,或者生到人间做富贵的人,这叫“一花多果”。
有“多花一果”,多种的花,很多很多的花,可是只结了一个果。这比方什么呢?这是比方“声闻乘”。声闻乘的修行人,他修种种的苦行,可是仅仅得到有余的涅槃,这表示多花一果。
有的是“一花一果”,这是代表“缘觉”。缘觉的修行人,他修一种远离行,欢喜住到深山穹谷去;他修这种行门,也得到了缘觉的果位。
有“先果后花”的,这表示什么呢?这表示“初果须陀洹”。他得到果位在前面,可是后边还要去修行。
有“先花后果”的,这表示什么呢?这表示“菩萨乘”。菩萨先修行,然后得到菩萨的果位。
可是以上所说的“诳花无果”、“多花一果”、“一花多果”、“一花一果”、“先果后花”和“先花后果”,这种种的花,都不能来比喻这个妙法,都不能和这个妙法来相比;唯独莲华,才是真正的可以比喻这个妙法。因为它是“花果同时”,有花就有果;也不是先果后花、也不是先花后果,而是花果同时,这表示“即实即权”;这个“权”也就是“花”,“实”也就是“果”。虽然莲华有花有果,可是这花怎么有的花呢?花就是为着这个果。它比喻“权就是实”,这就是“为实施权”。
佛说阿含、方等、般若和华严这些经的时候,都是为着要说《法华经》,才说那些经典的。以前所说的法都是权法,不是实法;到这个法华会上,才说出来这个实法、实教。所以到法华会上,这叫“开权显实”,把“权”都开开了,都不要了,显出这个实法。这也就是“花开莲现”,这个花一开了,莲就现出来了,这就比方“开权显实”。所以先先是“为实施权”,接着“开权显实”;等“花落莲成”,就“废权立实”,把权的法都不要了,只留这个实的法。
那么又有“迹门、本门”。什么叫做“迹门”?什么叫“本门”?本,就是“根本”,迹,就是“末梢”。那么什么叫“本”呢?现在举出一个譬喻来。在虚空中的月,就比方是“本”;在水里边的月,这就是“迹”。“本”只一个,但是“迹”就有无量无边那么多。“为本垂迹”,为这个本,才显现有这个迹。开迹,就显本。迹,就是“踪迹”,有这个“影子”,有这么一个“痕迹”,有这么一个“事迹”。这个“迹”就是“开迹显本”,把这个迹开开,就显这个本。这也是“为实施权”、“开权显实”、“废权立实”,这一样的道理。
现在佛所说这个法,有本、有迹。“本”是在什么时候呢?这部经文里边所说的,“本”,是在“十六王子发心出家修道”。其实这“十六王子发心出家”也不算本,在那个以前、以前,很久以前,不知道多远。
现在释迦牟尼佛到这个世间上来,这叫做“垂迹示现”,来示现一个佛身为众生说法,这是“迹”。其实释迦牟尼佛不是在这个娑婆世界现在成佛的,在久远劫以前已经成佛了。所以释迦牟尼佛在《梵网经》上说:“吾今来此世界八千返。”我来到这个娑婆世界,到现在,我已来过八千次了!
我们现在这个“娑婆世界”,只是一个新的娑婆世界、是一个年轻的娑婆世界,还有一个“老的娑婆世界”,还有一个“本来的娑婆世界”;那个世界就叫“本”,我们现在这个世界就叫“迹”。所以在佛法说起来,那是无穷无尽的、无量无边的。我们众生知见--众生的见解,没有法子能测量它是怎么一回事;所以这也是妙法之一,属于妙法。
总而言之,这个“莲华”表示什么呢?就表示这个妙法的;莲华就是妙法,妙法也就是莲华,这是这一部经的比喻。
“妙法莲华”是这一部经的别名。别,是“特别”;为什么特别?因为和其他佛所说的经典的名字都不同。名有“通”、有“别”。“经”这一个字,是“通名”,因为所有的经都叫“经”。
这个通名,也就好像我们人都叫做“人”,你也是人、我也是人、他也是人,大家都叫做“人”。可是每个人还另外有自己的一个别名,譬如易象乾,你若不叫“易象乾”,他就不知道是在叫他;你若叫“包果逸”,我就知道这是果逸。这也就像经,什么经?喔!《妙法莲华经》。“妙法莲华”是它的别名,“经”就是个通名;这就是有通、有别,以通、别来判断这个经。那么解释这个经,要有“释名、显体、明宗、论用、判教相”五重玄义,有这五层奥妙的解释。
发表于 2016-7-12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7-4-23 15:2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8-3-19 06:2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8-12-2 16:1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9-3-23 17:5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5-4 11:0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8-29 08:3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12-18 10:0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1 22: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