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19|回复: 23

[其它] 宣化上人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6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

一九八五年二月讲述于美国加州洛杉机金轮圣寺



永嘉大师证道歌

绪 言

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



永嘉大师证道歌



唐慎水沙门玄觉撰



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炮虚出没。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

此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

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

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决定说。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征。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净五根。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

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

调古神清风自高。貌颊骨刚人不顾。

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

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

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机终不吝。

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

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

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

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

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

观恶言。是功德。此则成吾善知识。

不因讪谤起怨亲。何表无生慈忍力。

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

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同。

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

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

游江海。涉山川。寻师访道为参禅

自从认得曹溪路。了知生死不相关。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

我师得见然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

几回生。几回死。生死悠悠无定止。

自从顿悟了无生。于诸荣辱何忧喜。

入深山。住兰若。岑崟幽邃长松下。

优游静坐野僧家。阒寂安居实潇洒。

觉即了。不施功。一切有为法不同。

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

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

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

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

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

佛性戒珠心地印。雾露云霞体上衣。

降龙钵。解虎锡。两钴金环鸣历历。

不是标形虚事持。如来宝杖亲踪迹。

不求真。不断妄。了知二法空无相。

无相无空无不空。即是如来真实相。

心镜明。鉴无碍。廓然莹彻周沙界。

万象森罗影现中。一颗圆光非内外。

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

弃有著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

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

学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认贼将为子。

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

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

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

非但空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

震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

龙象蹴踏润无边。三乘五性皆醒悟。

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醒醐我常纳。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

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业。

弹指圆成八万门。刹那灭却三祇劫。

一切数句非数句。与吾灵觉何交涉。

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勿涯岸。

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

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

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

有人问我解何宗。报道摩诃般若力。

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莫测。

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闲相诳惑。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

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

法东流。入此土。菩提达摩为初祖。

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何穷数。

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

二十空门元不著。一性如来体自同。

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

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

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

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怨害。

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

作在心。殃在身。不须怨诉更尤人。

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

栴檀林。无杂树。郁密森沈师子住。

境静林间独自游。走兽飞禽皆远去。

师子儿。蒙随后。三岁便能大哮吼。

若是野干逐法王。百年妖怪虚开口。

圆顿教。没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

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千里。

是则龙女顿成佛。非则善星生陷坠。

吾早年来积学问。亦曾讨疏寻经论。

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算沙徒自困。

却被如来苦诃责。数他珍宝有何益。

从来蹭蹬觉虚行。多年枉作风尘客。

种性邪。错知解。不达如来圆顿制。

二乘精进没道心。外道聪明无智慧。

亦愚痴。亦小騃。空拳指上生实解。

执指为月枉施功。根境法中虚捏怪。

不见一法即如来。方得名为观自在。

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

饥逢王膳不能餐。病遇医王争得瘥。

在欲行禅知见力。火中生莲终不坏。

勇施犯重悟无生。早时成佛于今在。

师子吼。无畏说。深嗟懵懂顽皮靼。

只知犯重障菩提。不见如来开秘诀。

有二比丘犯淫杀。波离萤光增罪结。

维摩大士顿除疑。犹如赫日销霜雪。

不思议。解脱力。妙用恒沙也无极。

四事供养敢辞劳。万两黄金亦消得。

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

法中王。最高胜。恒沙如来同共证。

我今解此如意珠。信受之者皆相应。

了了见。无一物。亦无人。亦无佛。

大千沙界海中沤。一切圣贤如电拂。

假使铁轮顶上旋。定慧圆明终不失。

日可冷。月可热。众魔不能坏真说。

象驾峥嵘慢进途。谁见螳螂能拒辙。

大象不游于兔经。大悟不拘于小节。

莫将管见谤苍苍。未了吾今为君诀。



绪  言



‘这篇证道歌,是永嘉大师把一生修行的心得,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和盘托出。各位不要把这篇歌词忽略了,能背诵如流,这才没有白听证道歌一场。’这是宣化上人于一九八五年,在美国洛杉机金轮圣寺讲解《永嘉大师证道歌》时说的。上人悲心切切,效法永嘉大师,为了这‘摩尼珠。人不识’,不怕徒费唇舌,方便言说,告诉我们这个真实相。上人曾在一九六五年第一次在美讲解这歌词的时候,用文言写成了注释本,题为《永嘉大师证道歌诠释》。为了普及化,使未学习古文的年轻人都明了个中道理;所以我们就将一九八五年上人讲这歌词时的录音带另行印就这白话单行本。在讲解歌词之前,上人为合乎圣意地解释这《证道歌》,曾作了一首十四句的发愿偈(附本歌浅释内),其中两句句子是:‘惟愿三宝垂加护,启我正觉转法轮。’所以上人所说的一字一句,都是发人心坎,指出我们的毛病直言不讳,鼓励我们依歌修行。上人教导我们说:‘各位如果把这歌词背诵如流,自然就融合贯通,明白其中道理。’



明白甚么道理呢?‘了知生死不相关’的道理呀!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就把《证道歌》里面的一节念念,就会心平气和,可以达到难行能行的境地。譬如别人冤枉你,毁谤你,你可以想到‘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要是人家骂你,你就念‘观恶言。是功德。此即成吾善知识。’



假如你怕死后轮回六道,那你就要相信永嘉大师的话:‘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明白了我们还要修行,正如永嘉大师说的:‘不求真。不断妄。......心是根。法是尘......心法双忘性即真。’



假如你只是研究经教,而不著重于修心养性,依教奉行,永嘉大师告诉我们说:‘分别名相不知休......数他珍宝有何益。’



《证道歌》中,每句都是学佛人的警钟,如果你以为出家修道的人才用得著,而你今生是谈不上了,请你听听大师的话:‘我师得见然灯佛。多劫曾为忍辱仙。’要成佛就要积功累德。永嘉大师也曾是:‘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闲相诳惑。’



永嘉大师向我们保证《证道歌》所写的,都是令我们‘证实相。无人法’的向上一乘悟道法门。他曾经说:‘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大德们自利利人的菩萨心肠,能不令我们感动吗?还有甚么理由不去研究、不去念诵呢!



国际译经学院

一九九一年浴佛节前夕



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



我到洛杉矶来,是来看各位听经听得怎么样了,学佛法有没有进步或认识,一方面也想听听十多年前自己讲的经。各位不要生一种执著心,说住持到这儿来,也不给我们说法;其实我天天在这儿给你们说法。这里每天放以前的录音带,那时候年纪轻,精神也较充足,所以讲的经比现在讲得好得多。你们各位如果要听我讲经,随时随地每天都可以来听,不需要等到我来才听。当时讲的声音,讲的道理比现在都好,不过你们就是贪心很大,还要听我讲。现在我尽量办退休手续,你们各人都应该自立,要自己知道怎样去弘扬佛法。



《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这一部《证道歌》是中国一位祖师作的,他的名字是玄觉。这位祖师出自永嘉,‘永嘉’是地名,在中国温州(浙江省)永嘉县。温州地方的话,和福州话、宁波话、广东话一样有他们自己的方言,其他地方的人听了很不易懂。中国语言不统一,每个地方的言语和音声皆不同。这位大师四岁时,父母便送他到庙上出家,出家以后博览群书,因为四岁就出家,庙上特别请专人教他读书,所以他的学问非常有基础。因为他学问这么好,以后又专门用功修道,于是就开悟了。开悟之后,他不愿意自己独得法的利益,于是写成了《证道歌》来启示后人,令后人也懂得修行,认识真正的正法。



这位大师听说曹溪命脉—南华寺的六祖大师,是禀承释迦如来以心印心、耳提面命、口授心会,如此传承下来的衣钵心法,于是不远千里来亲近六祖大师,以求印证自己的见地。



他到达南华寺时,六祖大师正在上堂说法。于是永嘉大师穿袍搭衣,手里拿著锡杖,向法座右绕三匝,然后停在六祖大师的前面,振威一喝,大吼一声,也不叩头顶礼。



六祖大师对他说:‘出家人叫沙门,沙门必须有礼貌,所谓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你为甚么到这儿来?粗里粗气的,一点礼貌都没有?’



永嘉大师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意思是说,用功要紧,那有时间行礼呢?那有时间管细节呢?没有时间讲究这些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因为生死这桩事比甚么事情都大,无常鬼不知甚么时候就来了,我那有时间来行礼呢?



六祖大师就说:‘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说你为甚么不研究无生法呢?你为甚么不去明白无常迅速的道理呢?



永嘉大师说:‘体即无生,了本无速。’你不用说研究,研究也没有一个生死,明白也没有一个快慢,没有一个无常。



六祖大师说:‘你既然说体即无生,了本无速,谁当分别?’谁有这个意思来分别呢?



永嘉大师说:‘分别也非意。’分别也没有一个心念在。



六祖大师就给他印证说:‘如是!如是!’



永嘉大师听到已给他印证,于是展大具向他顶礼谢法,就要告假走了。



看他到这里来,只说了几句话就要走,于是六祖大师说:‘你为甚么这么快就要走?’



永嘉大师答道:‘本自非动,岂有速耶?’本来就没有来,没有去,有甚么快慢的?



六祖大师说:‘你真得到无生的意了。’



永嘉大师说:‘无生岂有意耶?’意思是说无生怎么还有个意呢?



六祖大师说:‘没有意,谁当分别呢?’谁又在这儿分别呢?



永嘉大师说:‘分别亦非意。’



六祖大师说:‘你是可以了,但是不要走。’



永嘉大师真正明白六祖大师给他印证,于是在南华寺住了一宿,一般人称这个经过为‘一宿觉’—住一宿就开悟了。这是永嘉大师去见六祖,六祖为他印证的一个公案。



后来有些卖弄学问的人,说《证道歌》是荷泽(神会)作的。你看永嘉大师和荷泽大师二位都过去了,他们自己本身并没有说这个歌是我作的,那个歌不是你作的,从来没有争过,后人就要这么多事,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也要写出这首歌,来鼓励大家发菩提心,这是他的用意。



本来修行是连言说都没有的,又怎会有歌呢?既然没有歌,又怎会有歌中的解释、诠释,这岂不是多余的?可是我见永嘉大师不怕麻烦,多此一举来接引众生,我也就不自量力,不顾自己的孤陋寡闻,以管窥天,用少知少见的见解,多造一个赘疣,写出很简单的注解,这是我写《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的动机。



这歌唱起来令人有一种开悟的感觉,很顺口的,也很容易念,不论大人、小孩、男的、女的,都很容易会念。我头一次遇到这篇歌的时候,欢喜得不睡觉也不困,不吃饭也不饿,甚至没有衣服穿也不管了。我就这样天天唱它、念它,不知不觉地也就能背出来。可是我讲了以后,一般人是不是像我这样地高兴呢?当年在三藩市讲《证道歌》时,没有人这样子注意,没有人高兴得不吃饭、不睡觉。由此可知,每个人的根性不同,有人喜欢读这部经,有人喜欢读那部经;有人说这部经说得好,有人说那部经说得不好。这都是错误的观念,佛所说的经典,没有那一部谓之好,那一部谓之不好。佛所说的法都是第一的,都是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如果我们能以求世间法的心来求佛法,不必全分,只要有求世间法的一半诚心就够了。你看世间求名求利的人,天天计算怎么可以得到名,得到利,名利双收,怎么可以出风头,又怎么可以令人相信我。他们求财色名食睡,于自己所欢欢的世间法,无所不用其极;同样地若求出世间法,能这样念兹在兹,寤寐思惟来计划,你说怎么会不成道业?怎么会不成佛?就因为一般人,求世间财色名食睡五欲的心很积极,而修行则没有那么恳切,没有那么虔诚,虽然也拜佛、念经、听经,但是,总而言之,没有求世间财色名食睡那样不顾一切,所以我说有一半的诚心就不得了啦!各位想一想,人们天天上班,只有万佛圣城的人上班没有代价,是真正抱著牺牲的精神为佛教服务。世间人上班,那一个能不求代价义务上班?找一找!若是求出世间法,有求世间法那种诚心的一半,那就用不完了,见到世间人这种情形,我不由得有所感触。



‘浅释’,即显露出来,把道理说得更浅显、更清楚一点,令人一看就容易懂,并不是高谈阔论,只是管窥之见、蠡测之智(好像用竹管子看天,以蚌壳来测度大海的深浅一样),来解释《证道歌》。



《证道歌》是一个修行的方法,我们若是能依这个方法去了解、认识,也可以证道。这首歌的命题若按天台七种立题而言,是人法立题,永嘉大师是人,证道歌是法,以法来证道。



在中国大丛林里,常有人打斋供众,打斋是请大家吃饭。有时居士请居士到斋菜馆吃饭,虽然也是请人吃饭,但没有供佛及僧,在道场里请斋是供佛及僧。三宝是福田,供佛的功德不可思议,供法、供僧也如是。我们学佛法的人不要贪口味,在中国大丛林里,菜饭都是很清淡的,油盐不多,菜式更是简单。平时没有人打斋供众,就是清菜淡饭,修行人不贪美味,减轻食欲,遇到有人打斋供众便不同。打斋供众有罗汉斋,这是最普通的,和大锅菜饭差不多,比平时的菜料好一点而已;再来是如意斋,那就是斋主多出一

点供养金,如意斋就是随心如意,吉祥高兴,也是打斋供众,和大家结法缘;最上等的是上堂斋,上堂斋是要请住持法主上堂说法,这堂佛事,在丛林里非常重要,所有庙上住的四众弟子都要参加这仪式。所说的法语,说完了要写在一块揭示牌上挂出去,或一个半月,或一星期,若是有人天天供斋,就天天换。上堂说法时很热闹,道场钟鼓齐鸣,然后为斋主——功德主说法,现在只将名词和意义说给大家听。因为今天本来有人要供上堂斋,但供上堂斋要多一点人,出家人要多,方丈和尚要有拂尘、拄杖,好几种法宝都要带齐,上堂给大家说法。金轮圣寺从来没有人上堂说过法,所以今天没有预备好,不能做这堂佛事,等下次来,如果有人还有兴趣,可以奉行这个仪式。



永嘉大师四岁出家,就学习经律论三藏法,对天台教有深刻的研究。他俗家姓戴,这位大师可说未染世缘,没有到社会磨炼过,他是很精纯的,纯洁无染,所以做出的歌词,言言真实、字字珠玑,不像一般注解或写作,絮絮叨叨的,因为他没有染污,所以纯洁清净。《证道歌》既浅显又深奥,文辞没有令人不懂的地方,可是道理非常奥妙,佛法大意都表露无余。一九六五年十二月七日开始讲《证道歌》时,我先写了十四句偈颂,发愿以最恳切至诚的心来解释歌词。



宣化清净身口意    皈命顶礼佛法僧

乃至十方三世佛    过去现在未来中

诸尊菩萨摩诃萨    西方东土历代祖

古往今来贤圣灯    惟愿三宝垂加护

启我正觉转法轮    见闻精进证不退

倒驾慈航救同伦    一切众生皆灭度

还我本来法性身    觐见威音古慈亲



‘宣化清净身口意’,我们的业是身口意所造出来的,身业不清净,容易造业;口业、意业不清净,也容易造业。身业容易犯的是杀盗淫,意念所犯的是贪嗔痴,我们平时想是想非,听是听非,或参杂在是非的场合里,都是贪嗔痴。所谓‘是非场,绝勿近’,是非的场合绝对不要去接近;‘邪癖事,绝勿问’,人家说是是非非的问题,不要去问怎么回事,你去问正是受不清净业所趋使,因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



天地给我们身体、灵性,是叫我们正当地做,不是叫我们到这里尽做些不合法的事。学佛的人应该回光返照,看看自己天天做些甚么,是不是在佛教里争名争利,争出风头,争第一,争权夺利?若是这样的话,简直不配做个佛教徒;佛教徒要卑躬折节,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如果我们能做到这六大宗旨,才是真正的佛教徒,才是意业清净。



口有四业:绮语、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是专门讲男女之间淫秽的话,引人想入非非;或者专门讲损坏佛教名誉的话,令人对佛教徒有不良印象。像‘你看他学佛好几年了,态度仍是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样子,学甚么佛!’我们天天学佛法,如不在这个地方下一番功夫,真是对不起佛教,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要痛下针砭,自己给自己治一治贡高我慢、嫉妒障碍,种种毛病。这种病不去,始终在佛教里是个大障碍,不能出三界,所以身口意三业非常重要。妄语,人人容易犯,不知不觉就打妄语,说假话。恶口,就是骂人,讲粗话,甚么话粗鲁难听,就讲甚么话,很毒的,所以叫恶口。两舌,就是一个人有两种面孔,对张三说李四的是非;对李四讲张三的是非,把张三、李四讲得水火不容,制造出矛盾来,然后坐山观虎斗,桥上看水流,看你们鹬蚌相争,他好渔翁得利。所以在讲经前,我要清净自己的习气毛病,使身也清净,口也清净,意也清净。所以说:‘宣化清净身口意’。



‘皈命顶礼佛法僧’,我一心皈命三宝—佛宝、法赛、僧宝。



‘乃至十方三世佛,过去现在未来中’,乃至横遍十方世界,竖穷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的诸佛我皆皈敬。



‘诸尊菩萨摩诃萨’,十方所有菩萨中的大菩萨,我也向他们皈命顶礼。



‘西方东土历代祖’,也顶礼西方的历代祖师,和东方历代祖师。



‘古往今来贤圣灯’,这些古往今来的圣贤,有如照世明灯似的。



‘惟愿三宝垂加护’,注解这部《证道歌》之前,我至诚祈求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无尽常住,一切佛法僧三宝加护我,令我有解释《证道歌》的智慧。



‘启我正觉转法轮’,开启我正知正见,令我明白《证道歌》的道理。



‘见闻精进证不退’,令见到《证道歌》的人,听到《证道歌》的人,或见到《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的人,都能勇猛精进,依法修行,证得念不退、位不退、行不退这三不退转。



‘倒驾慈航救同伦’,再倒驾慈航,回来娑婆世界,救苦难的有情众生。



‘一切众生皆灭度’,使所有众生皆得灭度,离苦得乐,证得涅槃妙心。



‘还我本来法性身’,返本还原,令我恢复本有的佛之法性身。



‘觐见威音古慈亲’,朝拜最初的威者王佛,一切众生最古的慈悲之父,让我们大家一起去见威音王佛去。



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君不见’:为甚么说君,不直接说你看见没有,君是称呼之词,也是一种很礼貌的称呼,好像说‘先生’,张先生、李先生。不见,看见没有?一种探问的口气,试问之词,看见没看见甚么呢?.



‘绝学无为闲道人’:绝学,也可说是无学,证得无学位了,初果、二果、三果的圣人都叫有学位,都是有所学习;四果的阿罗汉,是无学位。绝学,绝是断绝,把学习的道路断了,为甚么要绝学呢?因为他证得无为的智慧,无为而无不为。在表面上看他无所事事,可是默默中正在转法轮,教化众生;不过他不著相,不愿意留形迹给人看见,不愿意人对他歌功颂德。闲道人,表面上他是无所作为的,他很清闲的,悠然自得的样子,好像甚么事,也不注意似的,闲是闲著,可是他是个道人。道,他是个得道的人,不是修道的人,得到甚么道呢?得到诸佛的心印法门,得到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法门,所以很自在。闲道人,也包括自在、快乐的意思,有平安寂静的意思在里面,所以叫闲道人。看他无所事事,甚么事都不著急,也没有烦恼,时时都是优游自在,超然自得,可以说是‘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道通天地有形外’,就是大而无外;‘思入风云变态中’,便是小而无内,这种境界不是我们凡夫俗子所能梦想得到的,所以说他是个闲道人。也可以说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万物静观皆自得,万物的表里精粗,他没有不明白的,不用加以思索研究才能懂,很自然就得到;四时佳兴与人同,春夏秋冬四时的美好光阴,他和所有人都一样,没甚么分别,所以叫闲道人。



‘不除妄想不求真’:因为他已得了道,没有妄想可除,也没有真可证。妄化真存,所以不除妄想,并不是说他有妄想而不除去;无真可证,已经证得到极点了,所以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以前他和我们一般众生一样,也有无明的烦恼,可是现在修得变成佛性,返本还原,反迷归觉,根本生死的问题断了,所以无明实性转成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以前幻化的,虚幻不实的身体,现在证得法身的理体。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



‘法身觉了无一物’:甚么是法身?法身就是实相,就是无形无相。觉了,就是他明白了。无一物,他一物也不执著,没有任何境界能把他迷住,所以一物也不立了。



‘本源自性天真佛’:这是证得甚么境界,到了甚么程度呢?证得根本的源流,根本的佛性。所以本源白性,就是自己本有的佛性。天真佛,就是本来现成的天真佛,因为这样,所以他是绝学无为闲道人。



‘五蕴浮云空去来’: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又叫五盖,又叫五阴。为甚么叫五蕴?因它是蕴结而成的;为甚么叫五盖?因为它盖覆自性,现不出光明;为甚么叫五阴?因它属于阴,隐没伏藏著。色,指一切有形有色;受,以领纳为义;想,以分别思考为义;行,指念念不停,念念迁流,以不停为义;识,以了别为义。这五蕴—色、受、想、行、识,每一蕴都盖覆我们本有的自性,我们自性的光明被盖住了,便把本有的智慧遮住了。这五种东西非常厉害,所以在八苦中有‘五阴炽盛苦’,好像火一般,能将人烧死,可以把自性烧死。但它的体性,却是空虚幻化的,所以说五蕴浮云空去来,有如浮云似的,空中去。空中

来,没有实体。



譬如青、黄、赤、白、黑这五色,只有颜色而没有实体的形相,它要藉其他的物质而显出颜色,色的本身并没有甚么东西。更明显的说,色的本身就是一种微尘变化,征尘经由很多很多聚集在一起,你才能见到它的形相,有个色;若单单一粒微尘,就很不容易看得见。这五颜色聚集在一起,即是你看见的青、黄、赤、白、黑;但分开时,单单一个颜色,你也看不太清楚。单单黄色一色,如一粒微尘那么大,不太清楚;单单红、白、黑色也一样,不容易分别清楚,如果聚集在一起,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它就显现出来;五蕴也是一样,由一点点聚集而成。受,有了色法,就有了领受;有了领受,就变成想阴;想,就像野马似的跑得很快,妄想钻天入地;行,就有行动的迁流;识,然后又有了分别。这五蕴的法都是没有实体,没有真实的东西在里面。所以五蕴就像空中的浮云、云雾一般,忽聚忽散,聚而成形,散而无物,聚则有,散则无,在虚空里很自由地来去,你真要捉它,却捉不著。



‘三毒水泡虚出没’:三毒就是贪嗔痴,这三毒把我们的法身慧命毒得昏迷不醒,几乎都毒死了。



贪,贪而无厌,人的贪心不易降伏,尤其贪财、贪色、贪名、贪食、贪睡。自己想一想,你不贪财,就会贪色;不贪财色,就要贪名;财色名不贪了,吃又放不下,贪吃好东西;吃也无所谓了,但不睡眠就受不了。贪睡的人睡著了,你给他甚么,他都不要,给他一百万,叫他醒一醒,他不相信,为甚么呢?大概是做梦吧!不会是真的,所以又睡了,无论有甚么事情,也摇不动睡觉三昧的定力。信佛的人不要多睡,今天佛的法驾来光临道场,快来拜佛。他说不行,我还没睡足。叫他去做早课,睁不开眼睛怎么做?这是舍不了睡,这就是贪。



嗔,贪著五欲,贪不来就发脾气,被旁人给抢去就发脾气。



痴,人一生嗔恨心,就无所不为,甚么都做得出来,一些愚痴的事情就发生了。所以称为贪嗔痴三毒。



三毒把我们的法身慧命都毒得不能觉悟,可是他们虽这么厉害,却好像水里的泡沫一样,自生自灭,你若不随它去转,它也没有办法。就像水泡在水里,现出来的只是假形,没有实质,连尸首都没有,没有一个实体,就像一股云雾一样障著你,所以说三毒像水泡般虚幻出没—虚幻而生,虚幻而灭。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证实相。无人法’:证得实相理体时,人也空,法也空,人法双亡,法执也破,人执也没有了。人的执著没有,就没有人我是非;法的执著没有,就不会说:‘我懂甚么法,你不懂。’这种贡高我慢,轻看旁人的思想都没有了,所以说无人法。



‘刹那灭却阿鼻业’:业读牙,和法字谐音。刹那,就是很短的时间,一刹那中,就把无间地狱的业灭了。阿鼻是梵语,翻成中文就是无间地狱—没有空间的地狱,一人也满,多人也满;在地狱,时间也没有间断,时时受苦。有五种无间地狱,在《地藏经》上说得很清楚,可以查看。换言之,就在很快很快的时间内,连呼吸都不需要,就可以灭除无间地狱的罪业。我说得这么容易,恐怕有人不相信,以为我打妄语骗大家。不是的,所以永嘉大师发誓说:



‘若将妄语诳众生’:若我打妄语欺骗一切众生—



‘自招拔舌尘沙劫’:我愿意自己遭受果报,入拔舌地狱,像微尘恒河沙数那么多的大劫,在那里受罪。我是说真话、实语、不打妄语骗众生,所以各位不要不相信,这是永嘉大师知道众生多疑不信,所以叮咛茹苦,苦口婆心,忧心切切来告诉我们,他发这个誓愿以坚固我们的信心。



各位想想,古来祖师对你、我、他一切众生,是多么关心,多么盼望我们早日反迷归觉,这种殷殷期待的苦心,切莫辜负,不要再在外面旅行而不知回家。我们现在在娑婆世界旅游,不是自己的家乡,应该赶快回到自己本来的故乡,与诸佛菩萨为伴侣,所有十方诸佛菩萨及一切历代祖师,都在等著我们,就像父母盼望子女归来一样。



永嘉大师叫我们不要怀疑,我们偏偏就要显显自己的本事,生出一种怀疑!怎么说证实相,无人法,就能灭去尘沙劫的罪业,消除阿鼻地狱的罪呢?未免太容易了,没有道理,我不相信。



我现在跟你们多说几句,证得实相理体,就好像一个人沐浴过,把身上的污泥都洗干净了。这种污泥就好比阿鼻业,你把它洗干净,自然就没有了,也就如神秀大师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说你要洗,才能干净,但这仍是还没有到家。



六祖大师说:‘菩提本无树’,他已经不需要菩提树了;‘明镜亦非台’,也不需要明镜来照了。‘本来无一物’,到一合不生全体现的时候;‘何处惹尘埃’,甚么地方又有尘埃呢?尘埃也就是阿鼻业,阿鼻业都空了,但你要往修行那条路上走,才能证得,不是听听说说就好了,一定要念兹在兹,天天躬行实践修行,或参禅,或学教,或学律,或修种种法门;若是不修行,永远都不会证得的,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所以我希望在座各位,不要三心二意,自弃前程,自己不去修行,生出中道自画,裹足不前的思想,永远到不了宝山。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顿觉了’:顿,一般人讲是‘立刻’的意思,由文看来,应该当‘即刻’讲。立刻、即刻有甚么分别呢?立刻是无前无后,前也不连,后也不接,立刻就觉悟了,和过去没有甚么关连,和未来也没有甚么关连,就是现在。即刻,即就是这佃时候。‘这个时候’语气和‘立’就不同,这个‘即’和前边有一点关连,和后边也有一点关连,不是和前边不接气,和后边也不接气。即刻,就是在这个时候;立刻,就有一点断绝的意思,即刻则没有断。



一般人讲顿教,都是说很快就开悟了,这就是立刻的意思,要是详细来推测字意,顿就是走到这个地方,甚么时候走,从前面一步步走来的,不是一步也没走就开悟了。所谓‘差之丝毫,谬之千里’,一般人的讲法就是立刻开悟,好像以前也没修行,以后也不用修行,这就够了。顿就是从前修行过,到这个地方开悟了,以后还要往前去修行。理是顿悟,事是还要渐修。为甚么这样说?因为我们要知道,一切一切都要合理,世上没有不合理的事。譬如我们见到一棵树很大,它是甚么时候生出来的呢?在几百年前生出来的,不是今天才生出来的,今天就能那么大,那么高。树是这个样子,我们人也是这样,长大成人就是弱冠,可以戴帽子(古时,男子二十岁,可戴帽子),那弱冠是甚么时候开始呢?是从一岁时,出生后慢慢长大,长大后就叫弱冠,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一个人一出生就二十岁。由此推测,顿悟也是从‘渐’那儿修来,才有顿悟的成就,不是没有修,即刻就顿悟了。假如他今生没有修就顿悟,那是因为他在前生,往昔修过,今生机缘成熟,就豁然开悟,所以我说顿悟是由渐修而来。顿悟了还要渐修而去,所以不能说与前后都没有关连。



顿觉了,觉就是觉悟、明白,也就是开悟了,开悟也就是理论明白。把道理明白了,你还要去修行,你若是不修行,那是一点用也没有。就好像我们明白造电脑的理论,会造电脑,有软片,知道怎样可以把电脑装进去,把甚么资料也装进去,然后就可用了。可是我们若只明白道理而不去造电脑,还是没有用的;要明白道理,然后去造个有形相的电脑,那电脑才会现出来。最初电脑尚未发明时,相信很多人早就想到发明电脑,可是想是想,但是无所措手,谁也不知道怎样发明,就是在那儿想。这是说明白道理,可是不去做,不去实行,还是不能有事实的表现。同样的道理,你开悟了,还要去真真实实地修行,更要努力,所以古人说:‘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大事未明就是还没有开悟的时候。‘大事已明,更丧考妣’,大事已明白了,更要好像父母死亡的样子,去谨慎从事。所以开悟也是这样,我们明白道理,还要去做,还要实实在在地用功修行,这才有办法,这样电脑或者神脑才会现出来。



‘如来禅’:如来是佛的另外一个名称,是佛的十号之一,其他九个是甚么呢?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加上如来则为佛的十号。本来每尊佛有八万四千个名字,但名词太多,人记不住,所以以后就改成一万,以后又改成一千,再后改成一百。以后人还是记不住,单单一位佛就有一百多个名字,把电脑都弄糊涂了,所以改成十号,保留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每位佛都一样有这十号,所以佛佛道同,佛佛平等,所以说‘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也同具十个名号。如是如如之理,是说理的;来是说事,这是理事无碍的表示。如,乘如实之道;来,来成正觉。所以佛本来无所从来,也无所去,因为佛的法身是遍满一切处,不来不去的。



禅是梵语—禅那,翻成中文为静虑,静—清静,虑—思惟。把你的思虑逐渐减少了,没有动得那么多,动得多就是妄念,不动就是真念、正念,所以要静虑,把思虑都静下来,没有妄念,就叫静虑,又叫思惟修。静虑把妄想的想都没有了,又怎么会有思呢?这个思惟是似有似无的,并不一定有,也不一定没有,是甚么呢?就是参禅的参。参是参话头,不是参话尾,话头是在言语还没有说出来那个地方,这话语之头,参‘那个’,参‘那个’有没有一个思虑呢?没有,那只是一个参。



参就像用锥子钻窟窿一样,又好像打井,向下用锥子钻地,把地硬给钻出窟窿来,本来地没有窟窿啊!是钻出来的,这个钻窟窿的钻就是那个参。参是无形,打井钻窟窿是有形,以有形比喻无形,硬钻—钻不进去还要钻,钻到甚么时候给钻透了,那就是破本参,所以叫参。参甚么呢?就是参这个思惟修,所以叫禅,如来禅是没有妄念、邪念、杂念,只有一个正念来参,来钻窟窿,甚么时候钻透了,就开悟了,就叫破本参,顿觉了的功夫就是如来禅。



‘六度万行体中圆’: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嗔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般若度愚痴。



布施度悭贪,我们学佛的人要懂得布施,布施不是叫人布施给我,而是我时时要布施给人,不是你布施啦!你布施啦!你布施给我,而我不布施给你,不是这样。所以行布施,不一定要人家来向我化缘,我才布施,我看见有甚么困难的人,都应该帮助他们,这叫财施;又看人不懂得佛法,很饥饿似的,我们应用佛法来布施给他们,令他们明白佛法,这叫法施;或者见人惊恐,无依无靠时,我们能帮助他,把他的恐惧解除,这叫无畏施。所以要知道布施能破除悭贪,我们甚么都舍不得,舍不得帮助人,只愿意人帮助你,这就是悭贪。你若不去行布施,就破不了悭贪,你越悭贪嘛!你就越要舍,把悭贪给破了,把它给度了,悭贪就生大惭愧,悭贪鬼就跑了。



持戒度毁犯,持戒就是守规矩,也就是叫人规规矩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和布施差不多,布施是尽量布施给人,就是众善奉行,持戒则更要诸恶莫作,若你去布施,然后还要杀人、放火、打劫,也没有用。你若说,我劫富济贫,打劫有钱人来帮助穷人,那是不可以的。必须诸恶不作,不做一切恶,奉行一切善,止恶防非,把不对的地方都改了,对的地方尽量去扩展它,令它发扬光大,时时都有正念,这是持戒的大略意思。持戒就是守规矩、守法律,在家庭不要和人争吵;在国家社会,也要守规矩;在世界上不要妨碍其他的人,这就是持戒。



忍辱度嗔恚,嗔恚就是我们的脾气,脾气和嗔恚属火,忍辱属水,水性柔和,火性暴燥。我们发脾气,无明火起三千丈,把初禅天都烧得受不了,所以我们要修忍辱。谈到忍辱,能忍的,那不算,忍不了的,你能忍,那才算;受不了的,你能受,那才是真修忍辱行。要学弥勒菩萨,肚子大,吃得很胖,心里甚么也没有,他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笑口常开,常常欢欢喜喜的,他就是修忍辱功夫。我们修忍辱功夫要学弥勒菩萨,不是故意表现出笑,那是奸笑,不是真笑。心里有一种嗔恨,很奸,很狡猾的,明的装人;暗的就装鬼,学佛法的人,这是最要不得的。无论在甚么时候,甚么场合都要真,不要戴著假面具,这才是佛教徒的本来面目,你尽戴著假面具去欺骗人,结果还是自己吃亏。



这在社会上是行得通,因社会上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互相欺骗,你没真心话对我讲,我也没真心话对你讲。在佛教里,我们要坦白直率,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对就对,不对就是不对,不能明明不对的,还要狡辩一下,把过错推到旁人身上,那就错了。你不坦白,不真诚,菩萨是不欢喜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拿出真心来,拿出诚心来,时时刻刻都要实实在在,老老实实的,真真实实的,不要有丝毫的虚伪存在。譬如说,我修忍辱,虽也表示一个欢喜的样子,但这是假的,不是真的,里面气得不得了,忍也忍不住,甚至心想杀人,面上还是现出很友善的态度,这是错的,这不是忍辱,这是狡猾奸诈。



精进度懈怠,不是说我修行了,我精进了,我念经、我念佛、我拜佛了,常常登报纸表示我怎样修行,不是如此。精进是要你自己身也精进,心也精进,时时不懒惰,时时不自欺,时时必恭必敬,如对佛天,如临师表,要这样不自欺叫精进。时时都念兹在兹来修行佛法,不是修行佛法时,正在拜佛,一回头就骂;或者一回头就拿把刀杀人,那不是精进,那还是在那儿尽做一些假的。



禅定度散乱,为甚么我们要修禅定,就是我们太散了,浪费很多精神,很多汽油都浪费掉。我们眼睛看,耳朵听,鼻子嗅,舌头尝,身觉触,意缘法,这都是向外散。你的精神向外散,就是散乱,散乱要怎么办呢?就要修禅定。禅定就是坐在那儿把你的心沉静一下,好像一碗浑水,放在一个地方不动,尘土就沉到底下,从上面一看,就看到底。这样能从上面看到底就是智慧光明现前;浑浊的时候,就是愚痴,是无明在那儿扰乱得你甚么都不知道。所以我们修禅定,就是要生长智慧,你有了定,就发智慧;发慧就得到般若,般若就是智慧,就不会做愚痴的事情。为甚么人尽做犯法的事呢?就因为太愚痴,所以不知道往正当的做,我们要是不愚痴,就是有智慧。六度简单说明如此,如要详细说,尽未来劫也说不完六度的法门。



现在讲万行,万行是言其行门之多,实在讲来不止万行,行门有无量无边那么多,万行就是我们修行的法门。我们所修的是善法,不是恶法,善法有很多很多,数不尽、说不完那么多,总括起来是万行,也就是我们修行的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种种善事都要去做,种种恶事都不要做,就像持戒那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既然是众善,就不能说出一定的数目,要是说少一点也不对;说多了嘛!也不知道多少,所以叫万行。



体中圆,所谓六度万行,不是向外去找,要向里面去找,从你自性里先做,从自性上用功夫。拿布施来说,我们眼睛看东西,不要那么贪而无厌,眼睛不贪了,就是布施了,就把眼睛这个贼度了。鼻子不应贪香与不香,你持盗戒,不偷盗,但你的鼻子很容易偷东西,嗅到好味,也不和人打招呼就要嗅,嗅了香水味,不告诉人一声:‘你身上有香水味,我嗅一嗅好不好?’只觉得这香很好嗅,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嗅了,鼻子这个贼,就是偷东西,不持戒,犯了盗戒。耳朵喜欢听音乐,欢喜听好的声音,听好的声音就生欢喜心;听不好的声音就生嗔恨心,人家骂你一句,心里就生嗔恨,没有忍辱的功夫,没有把耳朵的贼度了。精进度懒惰,舌头不要在吃东西的时候才用,到讲法时就躲懒偷安,吃东西精进,讲是非也精进,讲正经事,就不愿意讲,这就是懒惰,那精进,不是正精进。你若是能正精进,就可以把舌头的毛病度了。身体本来应该常常静的,不应流动,可是你总是东跑西跑,南跑北跑,真正修禅定的功夫,就要把身体多跑的散乱收回来。意念里要是有智慧,就不会愚痴,把你的愚痴给度了。所以六度也可以说是度你的六贼,把眼耳鼻舌身意六贼度得听话了,那你再也不打妄想,甚么妄想都没有,便是六度万行圆满了,所以说体中圆。你若真不打妄想,不思善,不思恶,你说这不是六度万行体中圆,是甚么?



‘梦里明明有六趣’:梦,本来是一种虚幻的妄想所现,可是也有真的,有的是鬼神预先来启示你的梦,所以梦也可说是假的,也可说是真的。可是不管假的梦,或真的梦,或预先灵感,都没有甚么凭借,抓也抓不著,想看也看不见,拿不来也送不走。有些梦是白天所遭遇的,晚间梦著;也许是你想过的;有的是没有想过的,也没有遇见过,突然梦见这个境界,还很灵验,都变成事实,这可说是真梦。虽然是真梦,也是取不得,舍不得,拿也拿不到,想把它送走也送不走。有预先灵感,在事情未来之前,或者一年、一个月、一个礼拜之前,你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境界,遇到甚么人,做了些甚么事,到时候果然就那样,这是预感,预先的灵感。这种灵感多数是前生跟来的,因为前生你修行,有些护法善神帮助你,甚么事就给你一个灵感,令你有所觉悟。譬如你本来是在家人,做梦梦见出家,甚至穿著黄袍、搭著衣,俨然一个大善知识,其实你并不是出家人,怎么梦中自己出家呢?或许你前生是出家人,今生迷了,这些护法善神,默默中指示你,点醒你,叫你明白:‘原来我是个出家人’,所以你能继绩发菩提心修道,这是很好的。其他种种事情可以以此类推。



我们知道做梦是虚幻的,没有做梦之前,难道是醒著吗?其实我告诉你,我们人现在在世界上,没有开悟之前,都是在做梦。可是若有人告诉你,你在做梦,你不会相信的,你说:‘我怎么会在做梦?我的车是最名贵的,我坐在车上很舒服;我的飞机可以飞得那么高,怎么可以说是在做梦呢?我的房子那么漂亮;我的家庭圆满,要甚么有甚么,怎么算是做梦呢?’你不算做梦?你要是真醒著,前生的事情怎么不记得?说:‘有前生吗?’你不信前生,那你信不信有昨天呢?说:‘我相信。’那昨天的事情,你是不是都记得呢?你昨天都在做甚么?说:‘我都记得。’你完全记得吗?不一定,有些就忘了;再说上个月的事,你都记得吗?也不一定;前一年的事情,你都记得吗?也不一定。这一生之中,前几年的事情,你都把它忘了,何况前生?所以你若不是在做梦,是在做甚么?所以梦里明明有六趣,做梦的时候,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有天道、人道、阿修罗三善道;又有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这叫六趣。在做梦时,明明白白晓得六趣是有,可是真正开悟后—



‘觉后空空无大千’:你真要明白了,不要说身体六道轮回,就连三千大千世界也都没有,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都空了。所谓‘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你觉悟后,大千世界都没有了,何况你的身体呢?还执著甚么?你还那么看不破,放不下做甚么?人家说你一句,也放不下;打你一拳,也受不了,为甚么你放不下,受不了?就因为你没有觉悟。你若觉悟,‘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你看,有甚么可以看不破,放不下的?有甚么可受不了的?所谓‘如鸟行空空无迹,如刀斩水水无痕’,鸟在空中飞,没有鸟飞过的道路;用刀斩水,水是暂时有那么一点痕迹,一过了也就没有,你觉悟了,甚么都没有了,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了不可得,四相也空了,你还有甚么可执著的?三千大千世界都没有了,你还有甚么可执著的?



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

此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



‘无罪福。无损益’:我们本来自性是圆陀陀、光灼灼,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充满虚空,周遍法界,也没有甚么叫罪,也没有甚么叫福;也没有甚么增,也没有甚么减,所以才说无罪福,无损益。这是甚么呢?这就是每个人自己的自性,自性就是寂灭性。所以说—



‘寂灭性中莫问觅’:你不要在这里头再找甚么东西,你不要再头上安头,骑驴觅驴,生出种种执著来,不要尽在这儿打妄想。



‘比来尘镜未曾磨’:这是个比喻,比喻一个镜子被尘土盖上,没有磨它。



‘今日分明须剖析’:现在你知道了,分明就是知道、明白了,明白了就要做一做,用另一种擦抹的功

夫,把尘土擦干净,尘土擦干净了,没有了,它本有的光明就会现出来,那就是剖析。



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

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



‘谁无念。谁无生’:谁能没有念头呢?谁要是没有念头,谁就是无心道人。为甚么有死?就是因为有生,无生就无死。谁无念,谁无生,那一个人能没有念呢?那一个能无所生呢?你不生这个念,办得到吗?



‘若实无生无不生’:若实无生,你要是真能不生妄想,没有杂念了,杂念不生就全体现。你要是真能不生妄想,无不生,那就是没有不生了,就是真空里自然就有妙有,妙有里也就有真空。



‘唤取机关木人问’:唤取机关,就是说木人问机关怎么开?怎么打破机关?也就是我们怎样断无明,怎样显法性来,怎样能把烦恼制住。机关就是消息,你要是想问这个消息,木人问,就好像木头人来问似的,木人是无心的,也是无情的。



‘求佛施功早晚成’:你要真能无念无生无不生了,真能不生,那将来一定成佛。早晚成,早晚一定会成佛的。我们到无念无生的时候,那就是离佛不远了,你真能无念无生了,那就无不生了,这个生就是妙有来了。可是我们人都是执著有,不明白空理,前面说过‘觉后空空无大千’,后面还是说一切诸法空相的空,你要是明白空理,那就没有甚么对或不对,好或不好,是和非都没有了,不在形式上用功夫,所以彻法底源,远离诸相。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



‘放四大’:四大是地水火风,地是周遍法界,水是周遍法界,火是周遍法界,风是周遍法界。地、水、火都是有形的,风是无形的,我们人身体就是四大假合,若四大分离,身体就没有了。我们人身上有皮肉、筋骨,坚硬的就是属于地大;涕(鼻涕)、唾(口水)、眼泪,属于水大;身体的温暖、热力属于火大;呼吸属于风大。四大和合而成一个人的身体;四大分离就各还本位,地归地大,水归水大,火归火大,风归风大,各有所还,所以说四大假合。既然是四大和合而成为一个身体,与我们每个人有甚么关系呢?你要是明白了它与我们没有甚么了不起的关系,那为甚么还要执著这个身体呢?为甚么那么看不破,放不下。



‘莫把捉’:就是把执著破了,你不要自己把自己用绳子绑上,得不到自由。莫把捉就是看破放下,放就是把它松弛开,也就是不要绑著它,不要有所执著,就是放开来,不要执著地大、水大、火大、风大这四大。



‘寂灭性中随饮啄’:寂灭性就是佛性,也就是佛性的另外一个名词。随饮啄,也就是很自然的,不要矫柔造作,饮—喝水,啄—吃东西。鸟吃东西叫啄;人吃东西叫吃,不叫啄,随饮啄是说很自然的,不勉强。



‘诸行无常一切空’:这一切诸行是无常的,既然是无常的,就归空了,所以是空的。



‘即是如来大圆觉’:有的本子是‘即是诸佛大圆觉’,诸佛和如来是一样的,没有大分别,比较起来,如来念得顺口一点。因这是歌,歌就是歌颂之词,常常唱念。一切空就是十方诸佛圆觉的本性。



决定说。表真乘。有人不肯任情征。

直截根源佛所印。摘叶寻枝我不能。



‘决定说’:不是含糊其词,马马虎虎,模棱两可的,而是决定地说这个道理。为甚么要说这个道理?



‘表真乘’:这个‘乘’,就是唯一佛乘,更无余乘,唯有一个大乘,并无小乘、二乘,就是个佛乘—成佛。有的本子上说‘表真僧’,甚么是真僧?你能持戒律,就是真僧;不能持戒律,就不是真僧。杀、盗、淫、妄、酒都不犯,就是真僧;如果犯了杀、盗、淫、妄、酒,虽然穿著出家人衣服,也不算真僧。



‘有人不肯任情征’:假设有人不同意我所说的道理,可以来辩论,你用甚么道理来辩谕,我都可以同你辩。任情征,征就是辩论、讨论、研究,你用你的方式,立出理论,立出宗来,我和你研究、辩论。



‘直截根源佛所印’:我就直接了当,彻彻底底地达到法的源流、源头。佛所印,这是十方诸佛所印证的。



‘摘叶寻枝我不能’:至于你若是舍本逐末,跑到枝叶末梢上用功夫,把根本忘了,尽是迂道,我不能,我不能做这种事,我还要找真的,讲真的,说真的,做真的。你要我舍本逐末,舍近求远,舍大求小,我是办不到的,所以我不能,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不能这样做。



摩尼珠。人不识。如来藏里亲收得。

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摩尼珠’:也就是如意珠。



‘人不识’:可是这颗珠,人不认识,多数是当面错过,交臂失之。为甚么?就因为人不认识,如意珠能随心如意,应变无穷,其妙用无方,所谓‘无入而不自得焉’,截之东方在东流,截之西方在西流,千变万化,这种妙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到甚么地方去求如意珠呢?



‘如来藏里亲收得’:如意珠要在如来藏里取出来,从那儿接受过来。



‘六般神用空不空’:如意珠有六般神用,亦即六种神通,你若得了如意珠,就有天耳通、天眼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六通具足。究竟如意珠是甚么?是你我现前的一片真心,也可说是你我具足的大圆镜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平等性智,这都是如意珠的功用,它有六般神用。空不空,你说它空吗?它还不空;你说它有吗?它还不有,真空具足妙有,妙有具足真空;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也不碍真空,圆融无碍,变化无穷。



‘一颗圆光色非色’:为甚么说它是大圆镜智?因其一颗圆光色非色,你说它有色吗?它又没有色;你若说它没有色,是空的吗?它又不空,所以说六般神用空不空,一颗圆光色非色。



净五根。得五力。唯证乃知难可测。

镜里看形见不难。水中捉月争拈得。



‘净五根。得五力’:净五根,有些本子是‘净五眼’,五根是信、进、念、定、慧;五眼是佛眼、法眼、慧眼、天眼、肉眼。净,是清净,也就是干净没有染污。信根净了,没有怀疑,只有一个信;进根净了,只有进,没有退;念根净了,只有念念不妄的根,没有妄根;定根净了,就不散乱;慧根净了,就不愚痴。你信、进、念、定、慧都扎下根了,‘净’又可说是在根部加上肥料,令它长得更旺,更有力量。因为扎下根,所以得到五力,五力是信的力量、进的力量、念的力量、定的力量、慧的力量,得到这五种力量。



五根净了,五力也得到了,这是不是谁都知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会各处去卖广告,大写标题说:‘你知道吗?我已经净了五根,得到五力。’没有人这样,这是门外汉,不懂的人,才这样做,真懂的就不会自我宣传,自夸其德,所谓‘有麝自来香,何须当风扬’。修道是要自己真明白,不是尽向外驰求,叫人家知道自己。光芒外露,不能韬光养晦,到处自我宣传,这都是一瓶子没满,只有半瓶子在那儿晃。



‘唯证乃知难可测’:就是旁人不认识,谁证得这个境界,谁自己有会心之乐,不是教旁人知道自己,甚至连自己都不教他知道,不是更好吗?又少了一个妄想。难可测,就是你猜测不到的,测量不透的,因它是无形无相。



‘镜里看形见不难’:在镜里看见自己的形相,是不困难的一件事。



‘水中捉月争拈得’:可是到水里捞月,怎么把它捞上来?意思是说你见净五根,得五力的人,是与众不同,你可以见一个大概,但你真知道吗?不见得,所以你去推测,就像水中捞月似的。争拈得,你没有法子获得月亮,因为它只是个影像。



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

调古神清风自高。貌颊骨刚人不顾。



这是说修道的人,要常常自己一个人,不和人来往,不攀缘,一个人住,对修道是最好的。可是这是要在山里住,不是在闹市,在闹市中住,接近社会种种问题,根本不容易立得住,不容易修行。要是独自到山里,住到人到不了的地方,那才是真正修道人的本分,吃东西也不吃好的;穿衣服也不穿漂亮的;睡觉也很简单,不贪舒服,不贪自在、享受,这是真正修道人的本分。所以你们各位要注意这一点,真正修道的人,不愿意和人接近,不愿意和人拉拢关系,去攀缘,所以他要到深山穷谷,人到不了的地方去修道。所以说—



‘常独行’:常常自己一个人在经行。他到甚么地方经行呢?经行就是在那儿运动,也就像现在慢跑似的,不过现在的慢跑还是跑;经行是慢慢,一步一步地走,这也叫‘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



‘常独步’:常常自己单独一个人打坐,不怕孤独,不怕寂寞,也不怕没人谈话。



‘达者同游涅槃路’:和通达的人—开智慧,开了悟的人,同游涅槃路,一起走到涅槃路上。



‘调古神清风自高’:他的节操特别清高,没有那种卑鄙下流,和人拉拢关系,投机取巧的行为。调古神清,他的态度神清气爽,没有一点谄媚阿谀的样子。风白高,这种态度行为特别清高。



‘貌颊骨刚人不顾’:他相貌很瘦,可是有一种刚毅,百折不挠的精神,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尊严,人都不敢侵犯他,不敢轻慢他,所谓‘有威可畏,有德可敬’,有一种威德,这就是修行人的态度。



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

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



‘穷释子’:就是穷出家人,释子是出家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



‘口称贫’:常常称呼自己贫僧,不称富僧。



‘实是身贫道不贫’:虽然身看起来穷,但是道不贫穷,有道德,道德是富贵的。



‘贫则身常披缕褐’:身上穿补钉的衣服—穷的表现。褐是坏色,那种颜色,一般人都不喜欢。



‘道则心藏无价珍’:可是往道上讲,他心里有无价珍宝,就是如意珠。这颗如意珠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变化无穷,神妙不可思议。



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机终不吝。

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



‘无价珍’:就是无价的珍宝,这并不是我们世间有形有相的珠宝,或者是几十克拉的钻石,或者是几百万两的黄金、多少银子、多少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等七宝。这无价珍指的是我们本有的智慧,它的名字就叫如意珠。



‘用无尽’: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你不用去搜索它,就在你的自性里面,本来具足。



‘利物应机终不吝’:利物,利益一切众生。应机,观机逗教,因人说法,应病予药,恰到好处。终不吝,不需要像人们那么刻薄、悭吝、孤寒的样子。



‘三身四智体中圆’:你若得到这无价珍,就会有三身,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法身—遍一切处毗卢遮那佛;报身—光明清净卢舍那佛;化身—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法报化三佛是我们自性里面都具有的,和佛是无二无别。四智,佛有四智,如果我们得到无价珍,我们也有四智。大圆镜智—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的种子得到清净,没有染污,所得的智慧如大圆镜一样的光明,遍照万物,有为法和无为法互不相碍。妙观察智—我们人也有观察智,可是不妙,所以只知道有形有相的;无形无相的,或者过去未来的,我们就不知道。这妙观察智,无论你想要知道过去的事,或现在、未来的事,只要一观察就知道。平等性智—自己体验到,深深地领会到自己和一切万事万物是一体,没有甚么彼此,有情无情,同圆种智,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它是无欠无余,平等平等的。成所作智—就是使眼耳鼻舌身五识,成就其所作成为普遍地利益于众生之事。



‘八解六通心地印’:无价珍具足三身、四智、八解脱,又有五眼六通。心地印,这个无价珍就是我们的心地法门,心地的一个宝印,这个宝印里面包藏三身、四智、八解、六通,种种的功能。



你们各位要注意,这无价珍是我们每一个人本有的宝藏,不要把它丢了。怎么会丢呢?你贪财,便把这个无价珍丢了;你贪色,也会把它丢失;贪名、贪吃、贪睡,都会把这无价珍浪费了,丢掉了。你想要得到这无价珍,就要认真,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向前去修行。不要贪快,不要贪捷径,不要蜡等而进,要依照佛所说的法门去修行,不能欺骗自己,然后又去骗世界。各位要知道,欺骗别人就是欺骗自己,欺骗自己也就是欺骗别人,所以我们心里不要有内疚,无论做事,或修行都要往真的做,这样子,一定会得到三身、四智、八解、六通的。



上士一决一切了。中下多闻多不信。

但自怀中解垢衣。谁能向外夸精进。



‘上士一决一切了’:上士就是上等人,即上根利智者,也是宿世有修持的人,所以非常聪明,是真正的聪明不是世间的聪明。世间的聪明是世智辩聪,这种人也很聪明,可是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聪明,就帮助自己做了很多糊涂事,这不算上士。上士是无上士,是菩萨乘愿再来,所以一闻千悟,听见道理说出来,他即刻真正地明白,一切都明白,所以说上士一决。他有决断,不是优柔寡断,他所见的道理是彻底的,所以一切都了然,也就像镜子照物一样,一照就了,物来则照,物去则无。



‘中下多闻多不信’:多闻,有的本子是‘多疑’,意思差不多,看了很多书,可是心中有怀疑,认理认得不清楚,所以也生不出信心来。因为这样子,所以多闻多不信,他听了很多,可是甚么也不相信。就好像听经,没有常听经的人,偶尔听一次,觉得讲得井井有条,头头是道;可是若是天天听经的人,听得也不觉得有甚么特别,所以就不注意听,往往听经时,就睡著了,应该要打起精神注意听。多闻多不信,也就是听多了就不相信;偶尔听一次,印象反而深刻点。



‘但自怀中解垢衣’:修行就像把自己身上的衣服洗干净一样。



‘谁能向外夸精进’:而不是向人去推销你的货品,推销你的修行,到处向人说我开悟了,我闭过关了,我又用过甚么功了,或我又拜过甚么经,持了甚么咒,各处卖广告自我宣传,这就是向外夸精进。修道就好像自己洗自己的衣服,把不干净的衣服洗干净了,为甚么你把自己的衣服洗干净,还要向人说:‘这衣服我洗得多干净!’没有人这样向人夸耀,向人宣传,明理的人听了,一定以为你是疯子,发狂了,要不然为甚么说这种狂话呢?修道向外自我宣传也是同样。或者做了甚么功德,向外宣传,都是向外夸精进,向外宣传,自我陶醉。修道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时时把自己的镜子擦干净就对了。甚么是自己的镜子?就是自己本有的佛性,就好像一面大圆镜智,也就是我们自己本有的光明,本有的智慧。



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

我闻恰似饮甘露。销融顿入不思议。



‘从他谤。任他非’:从,随便他;他,其他的人;谤,毁谤;任,任凭;非,不正当的批评,也就是毁谤。随便他怎么毁谤,任凭他怎么批评我,任凭他找我的过错,说我的不对。



‘把火烧天徒自疲’:拿一把火来烧天,怎么烧也烧不到天,可是拿久了,自己也就疲倦了,甚至火烧的灰掉到自己身上,你自身都有著火的可能。所以从他谤,任他非,把火烧天徒自疲。



无缘无故地,他来无理取闹,故意毁谤你,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想尽办法把罪名加在你的头上,你明明没有做这件事情,他说你做了;你明明守规矩,他说你不守规矩,就这么无缘无故地毁谤你,他若合理,就不叫毁谤,那叫公道话,因为他不合理,很突然地没有给你一个准备的时间,他就来毁谤你,这时你就要任凭他毁谤,任他非,任凭他怎么说了。这儿有个比喻,这样无缘无故地毁谤,就像用一把火来烧天似的,久而久之,自己的手都疲倦了,觉得辛苦了。



‘我闻恰似饮甘露’:我听见他说我的不对,毁谤我,无缘无故地冤枉我,这一类的话对我来说,就像喝甘露水,喝蜜糖这么甜。



‘销融顿入不思议’:销,消化、消灭;融,融化、消灭它,也融化了它。顿入不思议,立刻得到不可思议解脱的力量,得到不动心的功夫。能以逆来顺受,毁誉不动心,无论毁谤我、赞叹我,心里都不动,那就是饮甘露水,就是销融顿入不思议。



观恶言。是功德,此则成吾善知识。

不因讪谤起怨亲。何表无生慈忍力。



‘观恶言’:观,观察、视听,也就是听的意思,为甚么不叫听?而要说观恶言?观是回光返照,返观自性,反求诸己,也就是回光返照的功夫。有恶言来相加,你就要回光返照,用妙观察智来观察观察,这个观就是妙观,就是分析。证得圣果就具足四智,不证得圣果,有没有四智呢?有,但是很普通的,不是彻底的。谁都有一点妙观察智,都会观,都有观察的力量,观了以后,就察一察,察甚么?观甚么?就是恶言。口有四恶:绮语、妄言、恶口、两舌。恶言也就是恶口的别名,出言对人不客气,不合理,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理取闹。



‘是功德’:你要想:这是给我加肥料,给我吃维他命,吃补品,对我的身体有好处。本来我身上维他命不足,他骂骂我,就是给我维他命;我没有功德,他一骂,我就有功德;我身上没有福报,他一骂,我就有福了。还有你信佛,有点功德了,可是他还要来考验你,看看你受得住考验?还是受不住?所以说‘一切是考验,看尔怎么办?觌面若不识,须再从头炼。’,若能这样想,则观恶言是功德。



‘此则成吾善知识’:这个人用恶言来骂我,就是想成就我,是对我有好处,我应该逆来顺受,他就是成就我的善知识。本来我修道不能成就,他来成就我;我做功德不能成就,他成就我;我所求不能满愿,他现在满我的愿,供给我一切所需要的。



‘不因讪谤起怨亲’:不要因为他讪笑我、毁谤我而起怨恨,我对他的毁谤、讪笑,一点也没仇恨心,一点也没有不满之心,一点也没憎恨之心,不但没有,还要感激他。我还是怨亲平等,也不和他生怨恨之心,也不和他起亲近之心,因为我有慈忍心,没有贪嗔痴三毒在里面,我听见人家骂我,不生怨恨心、憎恶心,也不生欢喜心,就是生一种平等心,像没有听见这话一样。



‘何表无生慈忍力’:要是还未达到这种程度,这种境界,那怎么表达无生法忍,慈悲忍耐的力量?所以各位要逆来顺受,要反面找好处。对你的敌人要和解他,不应该竖立敌人,不应该有仇恨的对象,明白这个道理,才叫真正的明白佛法。



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

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同。



‘宗亦通。说亦通’:宗,本来在中国佛教有五大宗—禅、教、律、密、净,这段文所说的宗,只是指禅宗,因他所注重的是禅宗。通,通了。说,讲说,讲说教宗。



‘定慧圆明不滞空’:定慧由戒律而生,你要持戒才能生定,有定才能发慧。圆,圆融无碍;明,光明遍照。滞,滞碍;空,虚空,也就是真空。



‘非但我今独达了’:不但我现在才通达这些法。



‘恒沙诸佛体皆同’: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诸佛本体都是一样的。



怎么说‘宗’是禅宗?又怎么说‘说’是教宗?因为永嘉大师是禅宗的法匠,所以他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本著禅宗的理论来说的。所以他说宗亦通,对禅宗的向上一法明白了,也通达无碍了;说亦通,讲经说法这一门也通达无碍了。有的禅宗批评学教的不对,学教的又批评参禅的不好,正如韩愈所说:‘入者主之,出者奴之;入者辅之,出者诬之。’为甚么‘入主出奴,入辅出诬’呢?就因为不通的缘故,宗也不通,说也不通,没能圆融无碍,包罗万象,所以是己非人。因为这个毛病,就产生入主之见,喜欢那个宗,就说那个宗正确,是好的;不喜欢那个宗,就说那一宗不正确,是不好的。妄加批评,固执自己私人的偏见,来批评无上甚深微妙法。这一批评不要紧,所谓‘作在心。殃在身。不须怨诉更尤人。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因为没有到圆融无碍的程度上,宗也不通,说也不通,固执自己私人的偏见,妄加批评佛所留下来的教训。这一类的人,真是很可怜,谤佛、谤法、谤僧,谤到地狱去了,还不知怎么去的!你说这样的人多可怜!



为甚么说他宗也通,说也通呢?因为定慧圆明,定也具足,慧也具足。怎样才能定慧圆明呢?是从持戒那儿来,所以修道的人,若不持戒律,就好像在很好吃的东西里面掺上狗粪,人人不但不愿吃,而且还掩鼻而过;也可说是煮沙成饭。所以修道人必须要注重戒律,否则误人误己、骗己骗人,骗自己则不能定慧圆明;骗人,令人不生信心。所以定慧圆明不滞空,滞空,就是停留在空理上,滞足不前,在那儿欲进不进,欲退不退,叫滞足不前。既不前往,那么后退吗?也不是,就在那儿徘徊于歧路之间,那就是滞空,就是得到一点点空理,便不往前进步,停留在空理上叫滞空。



‘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同’,永嘉大师说,不但单单我明白这个道理而这样说,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诸佛,能够成佛的基础,也都是从这条路来的。从此而证得诸佛的理体,证得诸佛的法身。



由这一段歌词来看,虽然没有明显地提出戒律,可是戒律包括在定慧之中,你没有真正的持戒,绝没有真正的定力;没有真正的定力,便没有真正的慧力;没有真正的慧力,就是会说两句半口头禅,也不实用。所以各位善知识,佛法里丝毫也不能掺杂假的东西,就好像眼里不能掺沙一样的道理,我们一定要躬行实践,不注重说食数宝那种口头三昧。



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

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



‘师子吼。无畏说’:狮子是百兽之王,佛说法是无所顾忌,也就像狮子吼,没有恐惧,这种法一说出来—



‘百兽闻之皆脑裂’:其他的走兽、飞禽听到狮子吼,脑都被吓碎了。



‘香象奔波失却威’:象是兽里最大的,庞然大物,很威风的,可是听到狮子吼,也吓得魂飞魄散,胆战惊心,他平时那种威风都没有了。



‘天龙寂听生欣悦’:可是天龙八部默默中听见狮子吼,都欢喜了。



这里是说,佛法好像狮子吼,百兽比喻甚么呢?他们是旁斗左道,邪说异端,这类的宗教。这些天魔外道,就好像百兽一般,听见狮子吼,吓得大小便也不知不觉流出来,就这么厉害,吓得不知如何是好。天魔外道一听佛说正法音,也吓得战战兢兢,恐惧不安。香象就是外道领袖,他的神通丢了,智慧也没有了,让他的徒众不佩服了,所以说失却威。可是天龙八部、护法善神,乃至十方诸佛菩萨都皆大欢喜—欢喜、踊跃、赞叹。所以我们信佛的人,不可以再去参加旁门左道,那些邪说异端都是来诱惑人的,令人生出一种争心、贪心、有所求心、自私自利的心,一天到晚专门在那儿打妄语,讲话骗人。这样都像百兽一样,脑都裂了,一见正法的时候,寝不安席,食不甘味。各位既然走到佛教大乘的门里,不要再误入歧途,走到错路上,信婆罗门教那种骗人的宗教,天天往脸上贴金,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派地下工作人员,用毒药想把他毒死,前前后后有六次那么多,可是始终不发生作用。这就是假饶毒药也闲闲,也像等闲事,没有甚么问题,这是个恰当的证明。



‘我师得见然灯佛’:我师—这是永嘉大师称我师,我师是谁呢?就是释迦牟尼佛,他是所有佛子的师父,所以才这样亲切地叫我师。得见然灯佛,我的师父释迦年尼佛,在过去遇见然灯佛,然灯佛就给释迦牟尼佛授记。



那时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头陀行,有一天走在街上,看见路上有很多泥水,很难走,可是他看见那边有个老比丘走过来,于是他愿意以身布施供养老比丘,就把身体趴到泥水上面,请这位老比丘走过去。可是身体的长度不够,还有一点泥水没有盖到,于是他又把头发散开,铺在污泥上面,请这位老比丘从他身上、头发上走过。这位老比丘就是然灯古佛,然灯佛看他用身体来布施供养他,给他把路垫上,又布发掩泥,把自己头发展开覆到泥水上,这种诚心很稀有,不可多得;于是然灯佛观察他的因缘,就给他授记做佛,说:‘汝于来世当得做佛,号释迦牟尼。’你的佛号叫释迦牟尼佛,生于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你在那儿成佛。



释迦牟尼是梵语,翻成中文叫能仁寂默,能仁是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寂默就是具足常乐我净四德,能寂而常照,照而常寂,也就是能慈悲喜舍,令众生得到所应得的法雨。



‘多劫曾为忍辱仙’:释迦牟尼佛三祇修福慧,百劫种相好。三祇就是三大阿僧祇劫,怎样叫一劫呢?人世间寿命一增一减叫一小劫,增是从人寿十岁,每一百年寿命增一岁,人的身高增一寸,人在十岁时,身高最多一尺多高,每一百年增一寸,寿命增一岁,增到人的寿命八万四千岁为止;然后再减,减是每一百年身量减一寸,寿命减一岁,这样减到十岁,这一增一减叫一小劫。二十小劫为一中劫,四个中劫为一大劫,世界成住坏空各经过二十小劫,释迦牟尼佛修了三大阿僧祇劫。阿僧祇是梵语,是印度的大数目,叫无童数,三大无量数叫三大阿僧祇劫。



在这遥远的时间里,释迦牟尼佛每秒钟也没有退失菩提心,都是向前勇猛精进,发大菩提心,每秒钟也没有空过,经过这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来修福—做种种善事;修慧—读诵大乘经典;福足了,慧也足了,所以叫两足尊。在三大阿僧祇劫这么长的时间修福修慧,一定遇到很多横逆的境界,所以一定要修忍辱行。



修忍辱行就是种相好,因为能忍辱,所以他的相貌就庄严;如果一个人脾气大,相貌就丑陋。这个人相貌端正,心地善良,就是在那儿种相好;那个人相貌丑陋,声音也不洪亮,讲话都拖拖拉拉,一点也不清楚,就是因为没有种相好,这叫一善一切善,一恶一切恶;一样好,样样好,一样不好,样样都不好。所以我们尽量不要有脾气,尽量要学忍辱,能忍辱,相貌就生得端正圆满,人人见你都敬佩你,见你和蔼可亲;不是满身炸弹,满身机关枪,人见人怕。



释迦牟尼佛往昔做忍辱仙人,在那儿修道,那时候歌利王带著宫娥、嫔妃,到深山打猎,宫妃、婇女见到老修行胡子长长的,头发也长长的,不知道是人还是怪物,就怕得不得了,可是又好奇,要看看到底是甚么?就往前走,胆子大的就问:‘喂!你是干甚么的?’他说:‘我在这儿修道。’‘修甚么道?’‘修忍辱。无论甚么事情,我都忍耐。’这些宫娥、婇女、妃嫔,从来没有看过这么奇怪的人,就把他围上。看他不咬人,也不打人,讲话还是一样讲人话,于是和他接近,把他团团围住,这个问长,那个问短,忍辱仙人因为修忍辱,也就不怕烦扰地答覆问题。



正在这个时候,歌利王打猎回来,看到他的宫女、妃嫔都围著这个头发长、胡子长的人,不知在干甚么?他也就过来,看他这些妃子对仙人捏手像对老友似的,他不禁喝起醋来,就问:‘嘿!你在这儿做甚么?’他说:‘我在这儿修道,修忍辱。’歌利王就说:‘你修甚么忍辱?你诱惑我这些宫女,你能修甚么忍辱?你真忍辱吗?’他说:‘我真修忍辱。’‘真修忍辱?那好!我来试验你的忍辱功夫怎样!’于是拿出他的宝剑来,就把忍辱仙人的臂剁下来,说:‘你现在忍辱不忍辱?’忍辱仙人说:‘忍辱。’歌利王又挥起宝剑把他另外一条臂剁下,说:‘我说你在诱惑我的宫女,你在这儿装老实人,你真瞒得了我?你现在能不能忍辱?’忍辱仙人说:‘能。’歌利王又把他两条腿也剁断了,问他:‘现在忍辱不忍辱?’忍辱仙人说:‘我还是忍辱。’他说:‘你专门打妄语,讲大话,不老实,你现在看我有宝剑,所以你不敢说你不忍辱,恐怕我把你的头都砍下来,因此你怎样痛苦也要讲假话。你说你忍辱,究竟有甚么能证明你不是打妄语?’忍辱仙人说:‘我如果不是在忍辱的话,我的四肢不能复原;如果我忍辱,心里不生嗔恨,让我的四肢恢复如初。说完这话,果然四肢恢复。歌利王还是不信:‘你真是妖怪,臂腿都断了,还能恢复如初,谁相信这种邪术、邪法!没人相信。’这一说触怒了护法天龙八部,即刻劈雷闪电,要把歌利王劈死。



这时忍辱仙人替他求情,叫他们不要把他打死,说:‘我将来成佛,我先要度这个人。’于是释迦牟尼佛成佛时,首先在鹿野苑度憍陈如。憍陈如就是往昔的歌利王,所以若人发愿,终究会满他的愿。



忍辱仙人是不容易做的,因为一般人有一句话:‘佛都有火了!’所以忍耐心是不容易常常有的。有的时候,忍一次可以;忍二次,马马虎虎;第三次就忍不住要发火了。



现在又讲另一个忍辱的修道人,这个修道人也修忍辱行,可是到时候就忍不住了,所以把全国的人都给杀了,比夜行杀手更厉害。



这个因缘是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和诸大弟子到外面游化,走到一个原野的地方,几千里路的地方都没有一个人,弟子便问释迦牟尼佛:‘这个地方,土地肥沃,地又宽广,一望无边,为甚么连一个人也没有?’释迦牟尼佛说:‘这个地方以前有一位修道人修忍辱行,有一次这个国家的宰相被国王免职为民,这位宰相平时也知道有个老修行,在这儿修忍辱行,很有道德,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很灵感。于是他去请教老修行:“皇帝不用我做宰相,有甚么方法才能令皇帝回心转意?你能不能帮我这个忙?”老修行说:“可以的,我告诉你这个方法,你照著做,就可以官复原职,恢复你宰相的地位。”他又说:“你用一把土,吐一口水,弄得很邋遢的样子,然后往我身上洒,那你就可以官复原职了。”这个宰相就照做。果然没三天,皇帝又宣诏叫他回去做宰相,恢复他的官职,宰相很感激这位老修行。这时正宫娘娘也被皇帝贬入冷宫,她想起宰相复职的事,认为他一定有个方法,便去请教他:“你前一阵子被皇帝免职,很快又官复原职,是怎么回事?”“因为我去求教一位忍辱的老修行,忍辱老修行叫我弄一些土,掺点口水往他身上洒,就把不吉祥的运传给这位老修行,所以皇帝又把我宣回来。”娘娘说:“那你帮我问一问,看看我应怎么做,才能让皇帝回心转意。”丞相就去问,老修行说:“她的身分比你高,她要用一碗水掺泥土,也是洒在我的身上,皇帝就会宣她回去做娘娘。”她就照办,果然很灵验,皇帝又把她宣回去做娘娘了。



正在这时,国家发生战争,邻国发兵侵略,国家派兵抵抗,可是没有法子抵抗,打了败仗,节节败退。皇帝这时忽有所悟:我以前不要丞相,为甚么过几天又把他召回?这个娘娘也是,本来很讨厌她,以后又觉得她好,这是甚么道理?问一问他们两位,看看有甚么法术!答覆是:“我们国家有个老修行,是修忍辱行的,甚么事,他都能忍,并且他能把其他人不吉祥的运气,转到他的身上,别人就吉祥了。我们当初被贬时,都是去找他,所以我们又好了,国王又把我们召回来。”国王说:“那我们的国运也不好,你去请教这位忍辱仙人,看他有没有办法令我们的国家打胜仗。”丞相就去和他商量,忍辱老人想一想说:“我本来不愿管闲事,但是因为我在这个国家的土地上修行,我也应该报答国王国土之恩,这样好了!你用一桶水掺上泥,然后叫国王把这桶水洒在我身上,这国家就可以打胜仗。”国王就如法炮制,果然前线打一仗,胜一仗。胜利回来便庆功,国王说:“国家不吉祥,能以转运是因为求助国里的国宝—忍辱的修行者,所以战事胜利,我们要报他的恩。”这一报恩,老百姓都知道这个消息。你说怎么样了?所有不吉祥、运气差的老百姓,都跑到忍辱老人那里求转运,这个吐一口口水,那个抓一把土往他面上扔,把忍辱老修行弄得全身是土,全身都是老百姓的口水,污浊邋遢。全国人民一天到晚都来麻烦他。(这个要转运,那个要发财,中马票,那时没有马票,大概有狗票。)大家都想如意吉祥,把忍辱老人弄得真受不了了,说:



“唉!你们这些人都该死!”只生一个念头,全国人民都死了,所以几千里地,一个人也没有。’



你们想想,虽然是传说,但是修道人有时候也忍不住的,所以才说:‘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不要令修道人心里不高兴。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往昔修忍辱行,一劫还修不成,不知修了多少劫,才把忍辱行修成,所以才说多劫曾为忍辱仙。



以前又有一个老修行,也修忍,很久很久不发脾气,自己就生了骄傲心,卖起广告来。他在门前挂了一个招牌,招牌上写‘性如灰’,让别人知道他是一个没有脾气,不发火的人。挂上这招牌也不知经过多久,有一天,观世音菩萨从这儿走过,看见这块招牌,上面写著「性如灰’。观世音菩萨就化一个要饭的穷人,到这儿来问老修行说:‘我看你挂这个东西很好看,又有几个字,那几个字怎样读法呀?请教一教我好不好?’这老修行想:‘现在有人想要明白“性如灰”的意义。’他便说:‘那几个字叫“性如灰”,自性就好像灰似的,一点火气都没有,无论遇到甚么不如意的事,也不发脾气。’这个穷要饭的说声:‘谢谢你!’就走了。可是走出三步又回来,再问老修行说:‘啊!这三个字怎么读?我忘了!’老修行又说:‘“性如灰”,是说修道人自性里头,没有火气,都变成灰了,这回记得啦!’叫化子说:‘好!。真是谢谢你!’走了不远又回来,问:‘唉!我又忘了,这三个字到底是甚么?’老修行说:‘性如灰。’叫化子又走了,走了又回来,如是者十几次,这时老修行灰里就生出火了,他大发脾气说:‘性如灰!性如灰!你总问!’叫化子说:‘原来你的灰里还有一点火呀,那么再见了!’踊身虚空,现出观世音菩萨像。老修行心想:‘唉呀!我修行了这么多年,就想和观世音菩萨见一面,想不到性如灰没有修到底,和观世音见了面,还当面错过,交臂失之,真是太可怜了!’就在那儿痛哭流涕,想不到灰中一点火,烧出了很多火星来,差一点把自己烧死。



由前一位忍辱修行人来看,我们大家研究研究,为甚么丞相请教他的方法,皇帝又能把丞相请回去;娘娘也依照他的方法,也从冷宫中出来;国家不吉祥也变成吉祥了,这是甚么道理?我们要知道,若是一个有德行、有修行、有功夫、有道德、有智慧的修道人为你回向,说是愿你以后一切如意吉祥,一顺百顺,你即刻就能得到受用,因为他的功德,他的道力超过一般人的力量,他只要一动心,想要你好,你就会好。甚至这个人应该死,你把他感动了,他要你活过来,就会活过来,因为他有功德,他能役使鬼神,嘱咐鬼神做甚么,鬼神就会听他的支使。如果一个人该死,阎罗王请去赴宴,他可以说不要请他,我要把他留下来,这个人就会活过来,可是要受感动,若感不动他是办不到的。无论有甚么事情,只要他帮你回向,就可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能有这种力量。可是你若让他不高兴,他一不高兴,一动念,也会得到相反的效果,所以才说‘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也就是这个道理。



修道人是一点一点修,成就他的道,修成他的智慧,成就他的慈悲喜舍,所以他只要心念一动,心想事成,能有这么大的力量。所以各位要努力用功修行,你若真有功德了,甚至能移山倒海,随心变化无穷。看一看这个修行人,动一念说:‘你们这班人都该死。’果然这班人不但不能吉祥如意,反而都同归于尽,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奇迹出现,所以我们在这时代,很容易迷失方向,误入歧途。



觉即了,甚么是觉?就是智慧。觉就是人人本有的智慧,大智慧,不是小智慧。佛成大觉,就是大智慧者,并不是有甚么神奇。不施功,不假造作,不用揠苗助长。



‘一切有为法不同’:可是有为法和真实的无为法不同,所以《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有为法就是有形有相,令你能觉察得到,看得见,你所做的事都是有所表现的,就都叫有为法。这个有为法和无为法不同,无为是不加造作,无为而无不为。



‘住相布施生天福’:有的人迷到相上,迷到有为法上,愿意发财、当官,有大名声、大地位、大权势,这都是著相。听说修五戒十善,可以得到富贵的果报,就拼命做有为的布施,做著相的功德。布施有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是世界互通有无,代替古来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所以叫布施财物。法施,天天给人讲经说法,是用法来布施给众生。无畏施,正当众生在困苦艰难、颠沛流离,艰苦的时期,你能安慰他,令他没有恐惧的思想,这叫无畏施。这三种布施以法施为最上。



谈到法布施,你要有正知正见,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才能令众生得到利益;你如果邪知邪见,把众生引到地狱去,那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若是有功德,这是著相布施,只可以升天得到天福。等天福享尽了以后,又要受苦了。



‘犹如仰箭射虚空’:这里有个比喻,好像拿一张弓射箭,可是你不是向东、西、南、北方向射,而是向虚空射,但是你射虚空,终究不能达到目的地,只在虚空里一阵子,暂时能上去,随著又坠落了。



势力尽。箭还坠。招得来生不如意。

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



‘势力尽’:就是说仰箭射虚空是空费力,举刀斩水水无痕,就是没事找事做,没有麻烦,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射虚空,力量及不了—



‘箭还坠’:箭就坠落下来。无论甚么物质,由上往下坠的时候,都是重的先下来,轻的在上面,换句话说,箭头在下,箭尾在上,要是不小心,可能坠到你的头上,甚至也有生命危险,所以说箭还坠。



‘招得来生不如意’:你尽去做有形相的布施,虽然也种福了,可是这种福不是长远的,而是暂时的,转眼的,不久的,是靠不住的,所以招得来生不如意。今生或许得到福,来生也许得到福,再来生就不如意了。所以福尽又要受苦了,而在六道轮回里,头出头没,不能了脱生死,不能超出轮回,这就是不如意的事情。



‘争似无为实相门’:这怎么比得上无为实相无相的解脱门呢?比不了这种解脱门。所以—



‘一超直入如来地’:一超直入,不历僧祇获法身,不立阶梯而证得佛果。



但得本。莫愁末。如净琉璃含宝月。

既能解此如意珠。自利利他终不竭。



‘但得本。莫愁末’:我们修行学佛法,要认识根本的道理。根本的道理是甚么呢?就是去欲断爱,少欲知足,也就是没有益处的妄想不要打那么多。你若得到根本的道理,末稍枝叶的问题就不用愁了。本,就是你得到真的,得到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果位,得到真如自性,本来清净的,本来是不动摇的,本来是现成的。这个本,也就是如意珠。甚么是如意珠?就是大圆镜智,你要是得到大圆镜智,就不会再有有漏的思想,所以叫得本。不颠倒,把根本抓住了,末梢就不需要那么注意。



‘如净琉璃含宝月’:本是一尘不染,万虑皆空的,就好像一个清净琉璃瓶里含有一轮明亮的宝月,里外都是玲珑剔透,光明遍照,只有纯阳,没有阴气,叫如意珠。这个如意珠是遂心如意,变化无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妙用无方的。



‘既能解此如意珠’:你要是能了解、明白这如意珠的作用,它的体性、作用和功能,则—



‘自利利他终不竭’:这个如意珠,这种大圆镜智的智慧,既能自利,又可利他。自利,自己不颠倒;利他,令他人不颠倒。再往浅一点说,自己不糊涂,令众生也不糊涂,就叫自利利他。终不竭,就是没有完的时候,甚么时候用它,它的能源总是充足,不会没有的,这叫自利利他终不竭。



江月照。松风吹。永夜清宵何所为。

佛性戒珠心地印。雾露云霞体上衣。



‘江月照’:这是譬如乘船泛江,月光照到江里,这种境界是很自然的。



‘松风吹’:松树被风吹,有一种清香,令人有神清气爽的感觉,这都是一种非常天然的境界。



‘永夜清宵何所为’:在长夜里没有事情可做;可是在这没有事情可做时,虽然无为,可是却无不为。



‘佛性戒珠心地印’:在这永夜清宵,这种天真野趣、自然活泼的景象里,露出佛性和戒珠。金刚光明宝戒的戒珠,这就是我们的心印法门。



‘雾露云霞体上衣’:好像雾露云霞一样,又好像我们身上所穿的衣服。言其前面所说,‘五蕴浮云空去来’,也就是说五蕴像浮云似的,雾露似的,是身上穿的衣服,不是自己的,是从外面有的体衣,佛性是自己本有的,戒珠也是自己本有的,所以你不要把这种东西认得太真。



现在我们生在末法时代,就是佛法即将灭亡的时候,这时魔强法弱,邪盛正衰,所以种种邪说都出现了,这种邪说听起来很有道理,可是做出来却会亡国灭种,令人类同归于尽。



我们都知道天地间生生不息,化化无穷的道理,它有阴有阳,有正有邪,你若违背阴阳邪正造化的生理,一定走到灭亡的途径。现在全世界都怕‘爱死病’,由这个名词就应该觉悟,怎么死呢?就因为乱爱,不守正当的轨道,去做一些违背生理的事情,还到处提倡、宣传,把人性都弄迷昧了,谁也不知道那个是正,是邪;是对,是不对,甚至还要合法化。这个东西一但合法化,那世界就没有真理了。这是甚么呢?是一般人所迷的‘同性恋’,爱死病就因为同性恋而发生的。所谓有昼就有夜,有善就有恶,有逆就有顺,有天就有地,这是很正常,也是相对的道理。因为如此,古来圣人提倡男女居于一室,这是人之大伦,也因此才定了礼,所谓男子三十而娶,女人二十而嫁,这是一种伦常,所谓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都是佛教徒容易犯的毛病,结果甚么也没有成就,时间也耽误了,这是很可惜的。你常常想学佛法,就是没有时间;但你各处往旁门左道里跑,却有时间。可是这很容易就中邪了,现在到处都有鬼上身,这些很容易把人迷惑住,被迷惑了,将来就做魔王的眷属,去增加他们的势力,所以各位正信佛教徒不要走偏门,不要投机,不要取巧,要老老实实地研究佛法,这是我们的本分。



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

弃有著空病亦然。还如避溺而投火。



‘豁达空’:世界上有一种人,不相信真理,也不相信因果,所以他的论调是说一切都是空的,人死就如灯灭,甚么也没有了,他把一切都归空,所以叫豁达空。



‘拨因果’:拨无因果,他不信人在世上种善因就结善果,种恶因就结恶果,他不相信这种真理。他说没有因果,也没有报应,把因果报应的道理完全否定了,可是,因果报应是不能否定的,因它的确是有。因此,他就变成一个很无知识,很粗鲁的人。



‘莽莽荡荡招殃祸’:莽莽,就是很莽撞,莽撞中的莽撞,很粗俗,很无知识的。荡荡,就是不守规矩的样子,这是很厉害的不守规矩,不只是稍微不守规矩,因为他拨无因果,可以说是错因果。因为错因果,就会招出殃祸,殃就是灾殃,祸是祸患,造出种种罪业,自己不知道。



‘弃有著空病亦然’:为甚么弃有?因为他认为甚么都没有;执著空,他说甚么都归于空,这个病也像拨无因果一样。执空执有都是落于二边,不是中道了义。



中道了义是非空非有,说它空,它有妙用;说它有,它又有真空,所以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也不碍真空。真空不是一个空的,因为有妙有,可是妙有并不是一个有,它有一种有的成分在里头,可是它又不是完全有,因为它又非有,所以叫真空,这是二不二。真空不一定是空的,所以叫妙有;妙有不一定有,所以叫真空。你若弃妙有而执著真空,这也是错,所以说:‘弃有著空病亦然’,你若执著到空理上,这个病也是一样。



‘还如避溺而投火’:这好像甚么呢?好像你怕水,怕被水淹死,所以就投入火去,但火也是一样能烧死人,火烧之死和水淹之死,都是差不多,所以弃有著空病亦然,就好像避水淹,而跳到火堆里一样。



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

学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认贼将为子。



我们修道人,若不会用功,就会生出一种大执著。这种大执著也就是头上安头,骑驴找驴,没有这个必要。可是就这么糊涂,没有择法眼,以为应该—



‘舍妄心’:说我不要这个妄想心,把它舍弃了。其实这个妄想根本是虚妄的,没有一个东西,有甚么可舍的,只要不打妄想就够了,你还舍甚么东西?



‘取真理’:真理不是在外面找,真理在自性里面,你若妄尽,真就现前。你的妄想心没有降伏,没有放下,还执著你的妄想心,想找真理,真理不用到外面找去,这是人人本具,各各不无的,所以你也不必取,不必舍。舍是不要它,取是把它拿回来;不要它是著相,想把它拿回来也是著相。这个真理也是没有形相的,你怎么可以用取舍之心来修行这个法门?所以前面一开始,歌词上就说‘不求真。不断妄’,不求就是真,不断就是没有妄;若有所求,就找不到真的,你想断,那就是妄,所以舍妄心,取真理,也是这个道理。



‘取舍之心成巧伪’:就因为你有取舍之心,就成巧伪。巧是智慧,伪是愚痴,就得不到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是无智亦无得的,没有形相,所以你想取舍,都是头上安头,骑驴觅驴。真理是本地风光,本有家珍,不用到外面去找,所以成巧伪。就因为这个取舍之心,就有智慧和愚痴。



‘学人不了用修行’:学人就是修道之人,一天到晚想舍妄想,取真理,在这上面用功夫。



‘真成认贼将为子’:这好像认贼做儿子一样。这个贼,如果你想舍妄想,就好像有个贼似的,因为你在妄上又生出个妄。取真理,真理是没有形相的,也没有可取,也没有可舍。你不明白这个道理,就去骑驴觅驴—你已骑著了,还找它做甚么?头上安头—你一个头觉得不够,要在头上多安一个头,你说这是甚么?这都变成妖怪了,修道人不懂得这个,永远也不能与道合一。我们各位在这个地方要确实注意来研究,学佛法,要学得有智慧,不要越学越愚痴。怎样学得有智慧呢?就是做甚么事情,都是规规矩矩,老老实实,不要投机取巧,不要各处占便宜,自己得到利益,那不是佛教徒,那是借著道的名义来发财,来扩张自己的名誉地位,这都是错的。



损法财。灭功德。莫不由斯心意识。

是以禅门了却心。顿入无生知见力。



这是说前面‘舍妄心。取真理。取舍之心成巧伪。学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认贼将为子。’我们人有一个毛病,就是或者太过,或者不及,太过和不及是一样的。我们修道人,不应用妄想心来修道,应该用本妙明心。本来心是不可思议,无所不明,不用猜测、计度,不用去想;可是人往往不会用功,尽用肉团心,用缘虑心,用计度心来追求修行的道路。用这种心、这种意、这种分别识,就是因为错用了心意识,未能回到自己本妙明心,性净明体上,所以叫错用心。



‘损法财’:它令你的真法不现前,损伤了。



‘灭功德’:你尽用心意识去做功德,总想要有所得,有一个执著,总抓著一个抓手,用心意识来修行。



‘莫不由斯心意识’:修行的人,对这种道理不明白,总在心上用功夫,在意上用功夫,在分别识上用功夫,所以说:‘学人不了用修行。’不明了,就以这个心意识当做用功的工具,生了大执著,这样修行,越修离道越远。



‘是以禅门了却心’:因为这个,禅门里头有个了却心,了却心就是不用心意识,所以说:‘谈到无心便是道。’无心、无意、无识,没有心意识,了却心没有了,这个心就是心意识,都在这里头包括著。



‘顿入无生知见力’:这个时候,你就能证得无生法忍,有大智慧现前,得到圆融无碍的智慧,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时候就成了大丈夫。



大丈夫。秉慧剑。般若锋兮金刚焰。

非但空摧外道心。早曾落却天魔胆。



‘大丈夫’:怎样叫做大丈夫?中国孟子所讲的大丈夫是怎样?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富贵不能淫,富贵的人钱多,势力大,就不守规矩,行为便不检点,有淫乱的行为(花天酒地)。可是如果你在富贵的地位上能够不淫乱,能够守规矩,老老实实的,不违背人间的法律,不违背天上的法律,不违背地狱的法律,这样子富贵也不能淫了。贫贱不能移,人若贫贱,就没有志气了,就不择手段,投机取巧,去谄富骄贫,种种很卑鄙的行为就现出来。人如果穷了,还能不转移他的志愿,还是要做一个世间最光明磊落的正人君子,便能把自己的人格建立得非常正大光明,有志气,不同流合污。威武不能屈,威武就是用势力,在甚么势力下也不屈服,不屈服于权力、势力之下,就叫大丈夫。



以上所说是世间的大丈夫,现在我们这段文所说的是出世的大丈夫。出世的大丈夫,在心目中根本就没有富贵,没有贫贱,也没有阶级观念,权力的观念,人我的观念都没有。心里没有这些东西,也没有一个威武不能屈的观念,这些世间的东西都扫干净了,这时候是顶天立地,通天彻地的人,这种豪气常存,正大光明的态度,充满宇宙。没有一个人我是非,这些问题都没有了,他是不是不懂呢?懂,他甚么都懂,可是他也不违背道义。这种大丈夫,凭甚么能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因他心里没有这些渣滓,没有这些杂乱的东西。



‘秉慧剑’,他没有情情爱爱,啰啰嗦嗦,婆婆妈妈的东西。为甚么没有?因为他的智慧剑把一切的葛藤都斩断了,七情六欲不生,财色名食睡也绑不住他了。



‘般若锋兮金刚焰’:般若的智慧就像刀刃那么锋利,能切金断玉,削铁如泥,能把人的情情爱爱,这些不干净的东西斩得干干净净。因为这些黑暗没有了,所以就放出金刚的火焰,发出智慧光。你们看!有些人生得很聪明,可是他用心用得面黑黑的,头发也想得白白的,腰也弯了,头也抬不起来,这都是因为用心意识的缘故,就谈不到大丈夫。



‘非但空摧外道心’:不但能把外道的邪气都消灭了—



‘早曾落却天魔胆’:他很早就把天魔胆给吓破了,天魔恐怖毛竖。这是说人要证果成了道业,才是真正的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奇男子、大丈夫,不是那种口头上说得好像懂得很多,可是实际上甚么也做不到,只会口头禅,所以口头禅的人不能成为大丈夫。《证道歌》是很有意思的,你们各位若能背得出来,遇到有忧愁烦恼的时候,唱一唱就能把你的烦恼魔给降伏了,令你的身心都得到清凉快乐,能以每天唱几遍,你的寿命一定很长,身体一定很健康。



震法雷。击法鼓。布慈云兮洒甘露。

龙象蹴踏润无边。三乘五性皆醒悟。

雪山肥腻更无杂。纯出醒醐我常纳。



‘震法雷。击法鼓’:不一定有个雷,这是一种譬喻,譬喻佛说法像狮子吼,如云雷音一样,众生在迷梦中听到云雷音,便反迷归觉,舍邪归正,这就是震大法雷,击大法鼓。



‘布慈云兮洒甘露’:布即分布,分布开这慈悲的法云,洒下甘露的法雨,令一切枯槁的众生,得到法音法雨的润泽,使他们的法身慧命都可以复活起来。



‘龙象蹴踏润无边’:这时法门的龙象,都得到慈云的法雨来润泽,所以润无边。有他们这些龙象,再去显扬法音雷雨,那么一切众生都会得到觉悟,所以说—



‘三乘五性皆醒悟’:三乘,指声闻、缘觉和菩萨;五性,指善性、恶性、定性、不定性、阐提性,就是包括一切众生的根性,无论上根利智或下根愚钝的,都各得其所,各得其分地滋润。



‘雪山肥腻更无杂’:雪山有种草,生得非常肥腻,有营养,所以大白牛吃了这种草,能产生醍醐来滋润一切的众生。外以说:



‘纯出醍醐我常纳’:永嘉大师告诉我们说,他常常能饮到醍醐甘露,知道其中好处。所以他也希望每个众生,都可以得到醍酬甘露的滋润,都能反迷归觉,离苦得乐,了生脱死,再不在轮回里打转。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



‘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性,是佛性;一切性,是众生性。佛性和众生性本来没有分别的,佛性就是众生性,众生性就是佛性。这是二而不二,一而非一;亦一亦二,非一非二。你明白了就是一个,不明白就是二个;你明白不明白,也不是一个,也不是二个。圆通,也就是圆融无碍,圆满菩提。在佛一性也不增;在凡一性也不减,它的本性是无欠无余的,也不多一点,也不少一点,所以圆通一切性。



‘一法遍含一切法’:佛说的法门有八万四千种,每一个法门都和其他八万三千九百九十九法门相通的,都是互相含融,没有离开。说是八万四千种,归根究底就是一个法,连一个法本来也没有,所以一法遍含一切法。



‘一月普现一切水’:好像‘千潭有水千潭月,万里无云万里天’,有一千个水池,就有一千个月光现出来,是不是月的本体有一千个呢?不是的,这也就是一性圆通一切性。一轮月光就是我们的真如佛性,它普现一切水,一切水就是众生性,众生性不离佛性,佛性不离众生性。人觉悟了就是佛,迷了就是众生。



我们这个也贪,那个也贪;这个也求,那个也求;见到一切的物质就生出自私心来,见到一切的金银财宝就生出自利心来,于是妄语也就跟著来,这样就是迷了,迷了就是众生,觉悟了就是佛,甚么叫觉悟?觉悟有个形状吗?没有!觉悟就是觉悟。那有甚么表示呢?有的!觉悟的人,就是有智慧,彻法底源,明了一切诸法实相,没有一切障碍。佛性时时都在众生性里,有一众生,就有一佛性,可是众生只用众生性,不会用佛性。有人说:‘法师,你讲来讲去,我还是不懂,到底甚么是众生性?甚么是佛性?’方才不是说过了吗?你觉悟了就是佛性,迷惑了就是众生性,就在一念之间,所以一月普现一切水。



‘一切水月一月摄’:无论你有多少水,多少池子,多少江河湖海,都是一轮月在那儿照著,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摄持著。



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

一地具足一切地。非色非心非行业。



‘诸佛法身入我性’:诸佛的法身投到我的众生性来。



‘我性同共如来合’:我的众生性和佛性就合而为一,二而不二了。



‘一地具足一切地’:你明白一地的道理,其余的二地、三地、四地,乃至十地,也都会明白了,你若一地的智慧都没有,其余的也不会有。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这就证了十地的理体了。



‘非色非心非行业’:这不属于色,也不属于心,也不属于我们所做的业。



弹指圆成八万门。刹那灭却三祇劫。

一切数句非数句。与吾灵觉何交涉。



‘弹指圆成八万门’:在一弹指的时间里,就能圆成八万法门,就这么快,因为你一悟一切悟,一了一切了,一证一切证,一通一切通。



‘刹那灭却三祇劫’:就在一刹那的功夫,就把三大阿僧祇劫的时间都没有了。



‘一切数句非数句’:无论是甚么名相数句,一切理论都一扫而空,也就是‘迷时千句少,悟后一字多’,这种境界就是一切数句非数句。



‘与吾灵觉何交涉’:这种名相,文字般若,和我们的灵明觉性有甚么关系?文字般若记得太多,也都是空谈。



不可毁。不可赞。体若虚空勿涯岸。

不离当处常湛然。觅即知君不可见。

取不得。拾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



‘不可毁。不可赞’:你想这种法门,并没有甚么好赞叹的;你要毁谤毁谤它吗?也没有甚么可毁谤的,因为它根本没有,六祖大师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体若虚空勿涯岸’:这个体性就像虚空一样,所以说:‘自性如虚空。真妄在其中。悟彻本来体。一空一切空。’没有一个边际,你说甚么是虚空的边际,虚空没有边际,就是有物质的地方,也都是虚空。虚空并没有坏一点,虚空若能坏的话,就不是虚空。



‘不离当处常湛然’;不用到处去找,回头就是,当下就是。湛然是湛然常寂,这时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甚么也没有,空到极点,欲望岂能生,你的欲念没有了,那你的心意识也不能当家做主了。



‘觅即知君不可见’:可是到这样子,你想找一找吗?永远也找不到,因为它没有丢嘛!你到甚么地方去找去?本来就是,你想找甚么东西?有甚么可找的?所以后面又下一个注解—‘取不得。舍不得。不可得中只么得。’



‘取不得’:你想把它拿来吗?拿不来。



‘舍不得’:这个真如佛性,你想不要了,也办不到,你没法把这个东西布施给旁人。



‘不可得中只么得’:在这个不可得当中,甚么也没有得到。



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

有人问我解何宗。报道摩诃般若力。



‘默时说’:你看他没有说法,可是他在那儿说法;你看他在说法,他还没有说法,这是甚么道理?因为说法者无法可说,听法者无法可听;说法者也是在那儿说法,听法者也是在那儿听,其中就看你有没有智慧。你若有智慧,‘粗言及细语,皆归第一义’;你若没智慧,他即使说得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你还是觉得没有甚么稀奇,好像没有说一样。



‘说时默’:在定中说法,在定中转法轮,定中转法轮就是默时说;出定转法轮,还是由定出来的智慧,所以说时也是默。



‘大施门开无壅塞’:这是说法的人为法忘躯,诸布施中法供养为最,他愿意以法来供养,以法来做布施,这是无缘的布施,无遮的布施,没有分别的布施。无壅塞,在这里面一点执著也没有,甚么执著也没有。因他说法时,也不是为著叫听众欢喜,叫听众供养自己,这叫贪求名闻利养,或者为著想要抛砖引玉,想要得到甚么,不是为这个而说法,所以叫大施门开无壅塞,甚么执著也没有,所谓‘扫一切法,离一切相’。



‘有人问我解何宗’:这时候,或者就有这么个人来问我,说:‘这是那一宗呢?那一派呢?’



‘报道摩诃般若力’:告诉他,这是大般若的智慧,由定中生出智慧。



或是或非人不识。逆行顺行天莫测。

吾早曾经多劫修。不是等闲相诳惑。



‘或是或非人不识’:或者有人说是,或者有人说非,随他去,是也好,非也好,我自己尽了心了,比甚么都好。



‘逆行顺行天莫测’:真正修道的人,不顺乎人情的,有时也顺乎人情,也通一点人情,可是他或逆或顺,一般人不能了解,因为一般人的程度不够,就在那儿猜测。猜测到甚么时候也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高深莫测。所以各位你若没有真正择法眼,切记不要乱讲话。



‘吾早曾经多劫修’:永嘉大师自己说:‘我知道我自己的事情,我在多生多劫已经修过了,所以今生就明白这个道理而证道了。’



‘不是等闲相诳惑’:不是像一般普普通通的人,互相你骗骗我,我骗骗你,你赞叹我,我赞叹你,互相吹捧,互相宣传。



建法幢。立宗旨。明明佛敕曹溪是。

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



这几句歌词是说身为佛教徒,必须要震大法雷,击大法鼓,竖大法幢。



‘建法幢’:甚么叫法幢?也就是道场,建立起一个道场,所谓‘建法幢于处处,破疑网于重重’,就是到处建立供人用功修道的道场。为甚么叫法幢?因为法是庄严世界的,有如梵网幢,是庄严道场的,有法幢就有道场;有道场就有法幢,所以道场是为法而建立的;法幢因道场而弘扬。



‘立宗旨’:宗旨是立出来的,我们以甚么为我们的目的,我们的宗旨?如万佛圣城以‘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为宗旨。我们是不是做到呢?现在还没有做到,不要说旁人,就连在洛杉矶开始三步一拜的二位行者,也没有把这六大宗旨做到圆满。你对人不争,对自己还争;对人不贪,对自己还贪;对人无所求,对自己还有所求;对人不自私,对自己还是自私;对人不自利,对自己还有自利;对人不打妄语,对自己里面常常妄想纷飞。妄想就是在那儿打妄语,一阵间生出这个念头,一阵间又生出那个念头;一阵间想修道,一阵间又不想修道;一阵间想持戒,一阵间又不想持戒,这都是性没有定,也不知道甚么叫做空。遇到顺的境界,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欢喜心,这是性不定;遇到逆的境界,生出一种讨厌心、烦恼心,这都是未能抱定宗旨,性也不定。性不定,魔就不伏,一定要性定了—



‘纵遇锋刀常坦坦’:就算有人拿刀来杀自己,也是很坦然自在的,很正直的,一点也不委曲求全。你口头上说不自利,等利益到头时,争心就出来,争心一出来,贪心也跟著来。贪心来了是在里面,然后向外驰求,到外面去找,这一找归根究底,就归到自私自利上,都是因为这个。也是因为没有立宗旨,魔就不伏,所以说‘性定魔伏朝朝乐,妄念不起处处安。’妄想要是没有了,到甚么地方去都是一样,到甚么地方去都是‘行住坐卧,不离这个;离了这个,便是错过。’你若是看到一个出家人,一天到晚和人拉拢关系,这一定不能修行,因为他不会用功,所以才到外面去找;会用功的人,不应说便不说,不应做便不做,时时都在观己,处处都在摄心,这都是立宗旨。



万佛圣城的六大宗旨,谁能做到,谁就是修行人;谁不能做,谁就是假修行人,很清楚的。你看出家人,到处见人就嘻嘻哈哈,嬉皮笑脸的,一讲话也点头弯腰的,甚至打问讯叩头,这个人一定就完了,一定不是真正的佛弟子。真正的佛弟子,时时都不会现这种没有价值的相。每个人有每个人的宗旨,比如佛有八万四千法门,不论那一个法门,你能把它真正做到圆满了,那八万四千法门也都成就,这叫‘一悟一切悟,一入一切入,一开一切开,一示一切示。’这就是开示悟入佛的知见。你如果一样也不做,一个法门也不能专一实行,那就是把光阴空过,没有甚么成就,自己骗自己,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谈到立宗旨,我们要立甚么宗旨呢?就是立佛以心印心,拈花微笑这种法门,我们要直心是道场,建法幢,立宗旨,就是要直心。



‘明明佛敕曹溪是’:这是说六祖大师不是偶然地成为祖师,在梁朝智药三藏法师从印度来到广州就预言:‘一百七十五年后,有肉身菩萨,在此菩提树下,开演上乘佛法,直指心地,见性法门,而成就佛道。’南华寺是由智药法师开山,他到那个地方时,用手捧起山溪的水来喝,说道:‘这水和印度宝林山的水是一样的味道。’在一百七十年后,果然六祖大师在那里大传法要,令一般有志于菩提觉道的人,证果开悟。所以佛经上说在震旦有个宝林山,是传佛心印的道场,所以说明明佛敕曹溪是。



‘第一迦叶首传灯’:第一是迦叶祖师,第一代祖师传佛心印,到菩提达摩在西天做第二十八代祖师。



‘二十八代西天记’:由佛拈花微笑,以心印心,这个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法门,传到菩提达摩,为印度的第二十八代祖师(中国禅宗初祖)。



法东流。入此土。菩提达摩为初祖。

六代传衣天下闻。后人得道何穷数。



佛法到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时,他从印度航海到广州,所以中国广州有个西来初祖地。他又从广州到南京,从南京又到河南。菩提达摩是抱著大慈大悲的心来中国教化众生的,想不到中国人当时很歧视印度人。中国最初没有佛法,从汉明帝时佛法才从印度传到中国,到南北朝梁武帝时,中国佛教有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没有真正依照佛教戒律去做。菩提达摩到中国时,中国佛教人士不欢迎他,因为他不懂中国话,言语不通,所以讲起话来也没有人听懂,无论到甚么地方都是冷冷清清的,也没有人缘。等到在南京遇见神光法师用铁念珠把他的牙打掉两颗之后,这位祖师就灰心丧气跑到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这就是‘默时说。说时默。大施门开无壅塞’的境界。



各位想想这种忍耐心,如果没有功夫的人,像现在的名利鬼,求名利的人,到某一个地方就想要一举成名,闻名世界。菩提达摩,论道德,论智慧,论神通都超过一切,然而他能韬光晦迹,藏器待时,在少林寺对著石壁坐著,你说他若没有忍耐心,没有法忍,怎能办得到呢?不要说有功夫、智慧、神通、道德的人,想光芒外露,现在就连一瓶都不满,半瓶又在那儿摇晃著的,都想露一手,叫人家知道他是多了不起的人。你说比起古来的祖师,这类的人多可怜,多不自量力,所谓‘名利小事人人好,生死大事无人防’,众生就是这么颠倒。



菩提达摩在少林寺坐了九年,二祖神光知道他是个了不起的人,就在他旁边跪了九年。我们现在的人想一想,不要说九年,跪九天就受不了,甚至九小时也跪不了,坐九天就觉得真了不起,我的功夫到家了,就自满得不得了。



‘法东流。入此土’:就是佛的心印法门传到东方—震旦来了,震旦就是传到中国了。入此土,此土就是中国。



‘菩提达摩为初祖’:菩提达摩是西方第二十八祖,在中国为禅宗第一代祖师。第一代祖师又怎样?这都是假名而已。真正的祖师不在名上,在他的道德上,他的智慧上,他的忍耐,六度万行的功夫都到家了,身无长物,甚么宝贝都没有,就是已经布施了;既然甚么东西都没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是戒律圆满,戒波罗蜜成就了;他能忍,就是忍辱波罗蜜做到了;他常坐不卧九年,这是精进波罗蜜;他坐在那儿,不是坐著东张西望的,他常常入定,以禅悦为食,法喜充满,禅定波罗蜜也圆满了。他为甚么能这样?就是他有般若的智慧,他有大智大慧,才能做到人家做不到的事情,他把六波罗蜜都圆满了。



他把心印法门传给二祖神光(慧可),二祖传给三祖僧璨,三祖传给四祖道信,四祖传给五祖弘忍,而五祖弘忍把这种心印法门的衣钵传给六祖,所以说‘六代传衣天下闻’。



五祖传给六祖大师时,为了衣钵,出家人也争,每个人都想得到以心印心传佛心印的衣钵,甚至想不择手段抢衣钵,好像五祖座下那些徒众,惠明之流,大家一听,法已南行,他们就去追,想把衣钵抢回来。难怪现在很多出家人,都是勾心斗角。那时唐朝很多人为衣钵不择手段,所以五祖告诉六祖:‘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说衣钵是大家争夺的开端,从你这儿就不要再传下去了,所以从六祖大师,就不传衣钵了。据说这衣钵被武则天抢去,她就拿来当宝,她想她也可以承受衣钵。当宝以后,‘多藏后必亡’,他藏了以后就失落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一切一切都是无常的。



‘六代传衣天下闻’:第六代传佛的衣钵,天下都知道。



‘后人得道何穷数’:六祖后不传衣钵了,但承佛心印法门的祖师可是有很多,所以说‘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六祖大师之后就分五派,这五派依佛法修行,得证果成道的人,不知有多少。



真不立。妄本空。有无俱遣不空空。

二十空门元不著。一性如来体自同。



众生迷真逐妄,认贼作子,染苦为乐,以为在世上欺骗人,或刻薄悭吝,是占了便宜,其实是吃大亏。你看那些做鸡、鸭、牛、马,尤其是做猪的,多可怜呀!为甚么?就因为他们一天到晚迷真逐妄,染苦为乐,认贼作子,一天到晚想占便宜,甚至到道场上也想得到便宜。我们到道场里要拥护道场,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量力而为,不能跑到道场里,尽想得到利益,自己一点力都不出,一点心也不发,这样子将来就做牛、马、猪、鸡、鸭去还债。尤其是跑到道场专

门想得到甚么,到了道场还贪,还处处算怎样能找到便宜,将来是很危险的。



‘真不立。妄本空’:其实真也不立,妄也本空,可是你就是把真迷了,去找妄。本来真没有,妄也没有,可是你就是认贼作子,染苦为乐,以为是占便宜,其实真的吃了大亏。对人也是这样,交朋友也想在朋友上得到利益好处,利益自己,这样将来都是很危险的,这都是错因果的地方。



‘有无俱遣不空空’:有和没有本来都不应该要,丢了它,也不落于空,也不落于有,也不落于无,不空也要丢了它。



‘二十空门元不著’:二十空门本来只是名词而已,不但二十个不需要著住,连一个空也不需要著住。二十空: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小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相空、一切法空、不可得空、无性空、自性空。这二十空门都不执著,连空也不空了,把一切一切都不执著了。



‘一性如来体自同’:我们都具足如来藏性,和佛那个性是无二无别的,本体是和佛一样的,不过佛是已成的佛,他修成了;我们是未成的佛,因为未修,所以我们若明白修的法,我们和佛是无二无别的。我们怎么修呢?首先不要迷真逐妄,不要认贼作子,不要染苦为乐。



心是根。法是尘。两种犹如镜上痕。

痕垢尽除光始现。心法双忘性即真。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属内的是内空;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属外的是外空。眼不为色尘所转,耳不为声尘所转,鼻不为香尘所转,舌不为味尘所转,身不为触尘所转,意不为法尘所转,本来这都是假名词,没有一个实体,内里眼耳鼻舌身意皆空了,外边色声香味触法也没有了,也空了,只有假名,都无实义,这是六根空了,六尘也空了,由根尘引起的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也不存在,都是代名词,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假名词而已。我们若把这些都不执著了,便不会眼睛观色,耳朵听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缘法,这些问题都没有了,所以内外都空。



六根、六尘、六识既然都空了,那么又有大空—大乘法也空;小空—小乘法也空。把空的法也空了,法相空了,连空也空了。空也空了,叫法相空,胜义也空,一切都空了。你能把这个空了,所以就没有执著,扫一切法,离一切相,没有我执,也没有法执,人也空了,法也空了。没有执著,就是无论有多少个空,也都是名词。连空也空了,那怎么还会有二十空呢?所以元不著,就是不执著。



‘心是根。法是尘’:心是属于根,法是属于尘,根、尘都没有了,都不执著了。



‘两种犹如镜上痕’:这两个好像镜子上面的灰尘,镜上的本体是光明的,像我们的佛性是光明的;心和法,根和尘相对,就好像镜子上面有尘土,有了痕迹,所以犹如镜上痕。



‘痕垢尽除光始现’:你要是把这个尘都除掉了,肮脏的东西都擦去了,光就露出来。



‘心法双忘性即真’:你也不执著心的根,也不执著法的尘,根尘都空了,所以自己本有的佛性,就好像镜子的光明露出来,大圆镜智也现出来了。



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

去圣远兮邪见深。魔强法弱多怨害。

闻说如来顿教门。恨不灭除令瓦碎。



‘嗟末法’:嗟是叹息词。唉叹,无可奈何,叹口气:‘唉!末法时代,真不容易弘扬佛法呀!’



‘恶时世’:这个时候是很恶的,有很多在佛教里的人,吃佛教的饭,向佛教的饭锅来大便。所谓‘狮子身中虫。自食狮子肉。’就是在佛教里破坏佛教,又说佛教这样不好啦,又说佛教那样对不起他。好像上次万佛圣城十周年纪念,从洛杉矶就有来这样的居士,居然说我们要钱多,菜饭不好,又说住的地方怎样怎样,这些人到这里不但不拥护道场,反而还想尽办法来破坏道场。你们各位要知道,万佛圣城是刚成立,成立这个万佛圣城,是在千辛万苦里建立起来的。到今天为止,它的本身非常脆弱,就等于一个人健康还都不够,因为穷日子过惯了,所以谈不到健康。你们到了万佛圣城,应该拥护万佛圣城,出一分力量,有很多居士到万佛圣城,就拿万佛圣城的工作,当自己的工作来做,负起责任,很热心的;有的到这儿,居然专门找麻烦,专门批评万佛圣城,怎么样对不起他,专门捣乱。专门捣乱的这一类人,根本不是佛教徒,可以说是魔子魔孙,魔在那儿支持他,叫他到道场里捣乱。



你走遍全世界,也没有那一个地方的出家人是吃一餐的。最修行最有道行的都是吃二餐,吃早餐和中餐。没有那个地方像万佛圣城那样,一天到晚,人人都做自己应做的工作,不懈怠、不休息地弘扬佛法,在那儿埋头苦干。万佛圣城新成立,时时都需要你们的支持,你们到万佛圣城应拿出自己的力量,拿出自己的精神来支持万佛圣城才对,居然有人到万佛圣城来找便宜,你说这种人可不可怜?谁是这样子呢?谁想要到万佛圣城来找便宜,谁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大家有过则改,无则嘉勉之。



以后记得不要跑到道场里调皮、捣蛋、讲是讲非,弄得人心不安,这样的人自己应该知道惭愧,既然不护道场,还专门错因果,来破坏道场,
 楼主| 发表于 2016-7-6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是末法,就是恶时世。



‘众生福薄难调制’:现在众生都没有福,不晓得种福,到了庙上还是做了很多令大家麻烦的事,你们想想这样的人,我还要他做皈依弟子吗?我不怕人破坏,可是,这是你们自己种做牛、做马、做猪、做鸡、做鸭之因。你看猪为甚么做猪?就因为到各处找便宜,一天到晚专门想吃人家的,不吃自己的,所以就做猪了,天天有人给它东西吃,可是吃肥之后,就会被人杀了吃肉,你看这到底是吃亏还是占便宜?你们大家要对这一类的人深恶痛绝,不要和他做朋友,你们谁和他来往,都会沾上一股猪的味道,我对大家说这话是用最慈悲心来告诉大家,不然,大家迷迷糊糊的以为好得意,这是不行的。难调制,就是不容易教化,你教他不要错因果,他偏要错因果给你看一看。



‘去圣远兮邪见深’:为甚么这样?就因为去佛已远,所以邪知邪见太深。



‘魔强法弱多怨害’:在末法时期是魔强盛,你看看林某、卢某不知其内幕,其实都在那儿种地狱之因,他们自己还不知道,将来受果报时,后悔已晚。



各位要注意这点,我不能不对你们说真话,提醒你们,我要是不说真话,你们到地狱时说:‘师父,你明明知道也不告诉我一声,我今天到地狱来,怎么办?’那时我也没有办法,所谓爱莫能助。



现在邪魔鬼怪、天魔外道很盛行,他们的眷属也多,拥护的人也多;真有道的都是不受欢迎,拥护的人不多。为甚么呢?世间真的少,假的多;好的少,坏的多,这种哲理你们应该知道是怎么回事。好像林某,去听他讲道一次,就要付二百元(美金),我们金轮圣寺连二元都不收,但是没人来,这世界就是认假不认真。你若骗他,他就高兴得不得了;若不骗他,他觉得一点也没意思,讲来讲去,叫人去贪嗔痴,讲来讲去都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这我全都明白得不得了,听你那一套干甚么?你明白是明白了,可是你没有做到呢!你没有做到,我就不能不说,等你做到了,我也不需要说了。所以说:‘嗟末法。恶时世。众生福薄难调制。’因为众生都没有福,都想种下地狱的因,不想栽培菩提果。‘去圣远兮邪见深’,正法已经过去了,距离佛在世,更为遥远,众生习染邪见很深,难于拔除。‘魔强法弱多怨害’,他还想法子把正的、真的毁灭,变个方法来毁灭。



‘闻说如来顿教门’:听说佛立地成佛,见性成佛的法门,顿教的法门。



‘恨不灭除令瓦碎’:就好像仇敌似的,一定要把正法毁灭,变个方法说它不对,变个方法来毁谤它,令它好像一块瓦被打碎似的,然后他心里就高兴了。



作在心。殃在身。不须怨诉更尤人。

欲得不招无间业。莫谤如来正法轮。



‘作在心。殃在身’:你心里造业,将来受果报,做牛、马、猪、鸡、鸭等来还报。



‘不须怨诉更尤人’:你看鸡一叫就叫‘过大!过大!’受果报时,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各处去叫人同情。



‘欲得不招无间业’:你想要不堕落无间地狱—



‘莫谤如来正法轮’:不要毁谤三宝,不要毁谤佛正法的道场,你毁谤佛正法的道场,将来一定堕地狱。



栴檀林。无杂树。郁密森沈师子住。

境静林间独自游。走兽飞禽皆远去。



‘栴檀林’:牛头栴檀是香里最香的,点著一枝这种香,可以香遍四十里,所以这种香是一种宝香。这种香的树也是非常名贵的树,这名贵的树林里边所住的也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是狮子。



‘无杂树’:就是没有其他的树。



‘郁密森沈师子住’:这里面树叶很茂密,所以狮子便在这里住下来,外面也不容易看到。



‘境静林间独自游’:狮子在寂静的栴檀林里常常各处游走。



‘走兽飞禽皆远去’:它走到之处,其他的走兽、飞禽都畏其威而远去。



这栴檀林就是贤圣僧所住的一个殊胜的境地,这里灵气是非常盛的,所以郁密森沈。因为灵气盛,所以这里就出了法门的龙象,有如狮子一样,这法门龙象是在最殊胜用功办道的丛林里住,不用功办道的人,就不能住在那儿,也到不了那儿。因为没有道心,在那儿住也觉得不自在,就好像有道心的人,能在万佛圣城留下来;没有道心的人,在万佛圣城是住不住的。万佛圣城是给想要真正修行的人停留的,所以其余的天魔外道都不能存在,纵使在那儿住一阵子,终究也要离开。



修道—向上一法,就犹如栴檀那么香,是非常稀有。能在这种殊胜的道场修行,都不是在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而是在无量百千万亿佛所种

下的善根,所以能到万佛圣城来用功修行,弘扬佛法,若是邪魔外道就会畏惧而远离,不敢再来了。所以有人说:到万佛圣城只吃一餐,就不敢去了。所以这十多年来,万佛圣城犹如在沙里澄金,慢慢地澄出用功修行的人,这速度不是那么快的。



师子儿。众随后。三岁便能大哮吼。

若是野干逐法王。百年妖怪虚开口。



‘师子儿。众随后’:师子儿,虽然是小狮子,可是它有威风,一出生,百兽都被它的威风所降摄;所以无论甚么兽类,都是在它后面走,所以说众随后。



‘三岁便能大哮吼’:狮子虽然年纪轻,三岁时就能大声吼哮,它这一吼,百兽都惊惧。它是无所畏的,甚么禽兽都不怕,所以说:‘师子吼。无畏说。百兽闻之皆脑裂。香象奔波失却威。天龙寂听生欣悦。’它一吼,能摄伏一切禽兽。



‘若是野干逐法王’:野干类似狐狸,很狡猾,不守规矩,野干虽然有它的本领,但如妖怪一样。



‘百年妖怪虚开口’:不是大乘根性的人,追随法王,只是百年之妖怪,虚自开口,绝无其他的技能。



圆顿教。没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

不是山僧逞人我。修行恐落断常坑。



修行诸法中,向上一法是禅宗的心地法门,向上一法是只向上走,不向后退。



‘圆顿教’:圆是圆满;顿是立刻开悟。《法华经》所讲是圆教,顿教是立地成佛的法门,所以叫顿悟。



‘没人情’:在圆顿教里,没有人情可讲的,不讲人情面子,不讲循私,不讲任何虚伪的话,句句都是实实在在的,一切都没有人情可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7 01: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