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044|回复: 13

五时八教大乘妙法莲华经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大乘妙法莲华经浅释
**上宣下化老和尚讲述

**经前悬谈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壹.经前悬谈 (分三)

**A1.五时八教 A2.七种立题 A3. 五重玄义 A1(分二)
B1.五时 B2.八教
今B1

讲经有的依照天台教来解释,有的依照贤首教来解释。在天台智者大师创立的天台教里边,将如来的一代时教判为“五时八教”;以“五时”来判定如来说法的次第,以“八教”来分别所说的法门和说法的仪式。五时,第一是华严时,第二是阿含时,第三是方等时,第四是般若时,第五是法华涅槃时。在这五时里边又判出八教来,这八教就是“藏教、通教、别教、圆教”,是“化法四教”;还有“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是“化仪四教”;总合起来叫“八教”,这八教,是佛在五个不同的时期分别宣说的。
在这五个时期,又有“五时、五味”的譬喻,来分别说明佛所教的法和所化的机。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谷”,“后照平地”;而照平地之日光,又分出来“食时”、“禺中时”、“正中”三个时候,这叫“五时”。五时,就是“日出时、明照时、正照时、斜照时、返照时”。五味,就是“牛乳、酪、生酥、熟酥、醍醐”。这“五时五味”,是比方佛在这五个时期的教法是次第而生,所教化的机也次第淳熟;所以我们讲这“五时八教”,也要知道这“五时、五味”。
第一,华严时
在佛成佛了之后,首先说了《华严经》,这《华严经》有上、中、下三本,在我们人世间仅仅只有一个下本,上本、中本都在龙宫里保存着。龙树菩萨把人间所有的文字都学尽了,他就到龙宫里去读诵藏经;这个下本,就是他在龙宫背诵出来的。因为龙树菩萨有过目不忘的这种才能,所以他到龙宫里看《华严经》,看了一遍,就把这下本传出来人世间了。
那么佛说《华严经》说了二十一天,在这二十一天演大华严的时候,只有菩萨看得见、听得到;这个小乘的人呢、这个罗汉呢,和比丘都看不见的,也听不见的。所谓“有眼不见卢舍那”,虽然有眼睛,可是看不见释迦牟尼佛现的千丈卢舍那身,现这一千丈的卢舍那这么高的法身。千丈卢舍那身,我们以为是很大的,其实也不是很大;为什么?和阿弥陀佛比较起来,那相差太远了!所谓“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你看阿弥陀佛那个白毫——就在眉间有一个白毫相,宛转就有五个须弥山那么大。阿弥陀佛的眼睛就有四大海那么大;那真是个大眼睛!一个大海我们人就不知道有多大了,这有四个大海那么大。那么这种偈颂是谁作出来的?这都是那些过去开悟的祖师,他们见到阿弥陀佛这个相好庄严,写出来的这个偈颂。
若比较起阿弥陀佛的白毫相和绀目,那还小之又小呢!所以这千丈卢舍那身,并不是很大的。可是二乘人看不见、看不见这个卢舍那身,有眼睛是有眼睛,但是看不见卢舍那佛的身。又,“有耳不闻圆顿教”,二乘的声闻、缘觉也有耳朵,可是听不见佛所说的这个华严大法。所以在这时期,释迦牟尼佛说《华严经》,只是教化这个大菩萨的、十方诸大菩萨摩诃萨,教化菩萨。所以华严时,于化法中,正说圆教,兼说别教;于化仪中,《华严经》是属于顿教,但是又兼渐教。
讲华严的时期,在“五味”来讲,比喻成什么呢?比喻“从牛出乳”,从牛的身上出牛乳一样。因为刚从牛身上取出牛乳,它这个能量很大的,补养性很足的,所以比方华严时期。
在“五时、五照”来讲,这又好像什么呢?“如日初出,先照高山”,好像那个太阳刚要出来的时候,先照高山,这高山因为它高,所以太阳就先照到这高山。这就比方什么呢?比方佛所说的这个法就好像太阳一样,那么先给菩萨说法,菩萨就比方一切的高山,菩萨因为在一切众生里边是最高的了,所以就比方是高山,这就是第一个时候所说的是华严。这第一个时期所说的“华严”,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阿含时
第二的时候就说的“阿含”。“阿含”是印度话,翻译成中文就叫“无比法”,没有再可以比这个法的;就是所有外道的法,都不能和这种法来比了,它高出一切的外道法。在阿含时,佛所宣说的,都是有关“经、律、论”三藏的教理,说有生灭的“因缘、四谛”法;所以阿含时是属于“三藏教”,又叫“藏教”。
在“五味”来讲,阿含时期,这就像什么呢?就像“从乳出酪”,从牛乳里面又变出这个酪了。这个“酪”就是在牛奶里边提炼出来的一种东西,给小孩吃是很相当的。在“五时”来讲,好像太阳出来有十几丈高了;“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谷”,现在是把山谷所有的最黑暗的地方也都照到了。山谷里边这个太阳刚出来照不到的地方,那么太阳出来几十丈高,就可以把这个幽谷也都照得见了。言其小乘人也都可以懂佛法了;最愚痴的人,也可以明白这个佛法了。
第三,方等时
第三就是“方等时”,“方”是四方,“等”是平等;方等时所说的经典,都是属于方等部的。于化法中,方等时就属于通教。怎么叫通教呢?因为它“通前通后、通大通小”,既通前边小乘的藏教,也通后边大乘的别教;也就是既通到前边的“阿含”,又通到后边的“般若”。通教是大乘的初门,刚刚要到大乘的里边;这“方等”就属于通教,通三乘来共学。
方等时,从五味来讲,就相当于从酪里边又提炼出的生酥;这种生酥,就是小孩子和大人都可以吃的,都没有什么害处。在“五时”来讲,又比方“食时”,就是太阳大约在早上九点到十点钟的时候;高山也照到了,平地也照到了,这就是比喻小乘人可以学,大乘人也可以学,小乘和大乘的人都可以研究这种经典。
第四,般若时
第四个时期,说的是“般若”;这般若是属于什么教呢?于化法中,般若属于别教。别教,这是大乘的初门,刚刚要到大乘的里边。怎么叫“别教”?因为它“别前别后”,与前面的“阿含”、“方等”有分别,与后面的“法华、涅槃”也有分别;它又是“别小别大”,也就是与前面“藏教”、“通教”有分别,与后面“圆教”也有分别,所以叫“别”。所以别教是大乘之终,也就是要“转教付财”的时候;转教,是转三乘的权教;付财,是准备说法华的圆满一佛乘。
“般若时”这个别教,从“五味”来讲,就相当于从生酥里又提炼出来一种熟酥;这种熟酥,给大人吃是很相当的,所以别教是属于大乘的初门。这就是比喻只有具大乘根性的权教菩萨,才可以学这种顿教的般若法门。又比方“禺中时”时,就好像是太阳在早上十点到十一点的时候;这是太阳普照大地,可是还没有到中午,将要到中午的时候。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究竟怎么叫“般若”呢?般若,是梵语,因为它有三种的意思,所以“多含不翻”;又“尊重不翻”,因为般若尊贵,所以就不翻。
般若具足三义,这三义是什么呢?就有:(一)文字般若、(二)观照般若、(三)实相般若。
(一)文字般若。这文字般若就所有的,包括一切经论--经、律、论,这都属于文字般若。不要误会说这文字是世间的文字,这是出世间的文字,并不是世间的文字;世间的文字,谈不到般若,只可以说是世间的智慧,世智辩聪。
(二)观照般若。“观”就是观想,“照”是明照。观想并以智慧来观照、来照了一切的诸法。好像《心经》上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般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这个“照”--观照;观照实相之理的智慧,你以你的智慧来观照这种的般若。
(三)实相般若。什么叫“实相”?“实相者,无相也”,本来也没有相,但是又具足一切诸相、包含一切诸相;一切诸相,都是从这个“无相”流露出来的,那么这就是“实相”般若。所以用文字的般若,来生起观照的般若;以观照的般若,而达到自己本有自性里边的实相般若,这叫“般若”。
第五,法华涅槃时。
第五个时期就是“法华涅槃时”,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这部《法华经》。佛说这部《法华经》,说了八年,《涅槃经》说了一日一夜,所以说:“法华涅槃共八年”。所以你不要把《法华》这一部经看轻了;这一部经是佛究竟的极谈,是最究竟的一种法门。
佛以前所说的华严、阿含、方等、般若,都是为着这个《法华经》来铺路,都是为着要说《法华经》,才先说其他那四时的经典;所以在说其他那四时的经时,都是准备将来说《法华经》的,所以这部《法华经》叫“开权显实”。前边的华严、阿含、方等,以及般若,那都叫“为实施权”;佛是为什么说那个法?就是为着这《法华经》。那么现在到这个法华会上,这叫“开权显实,废权立实”;把以前那个方便权巧的法门都不要了、都取消了,就是留这个《法华经》。
这《法华经》是佛的真心,这《法华经》是佛的真身,这《法华经》是佛的法身,这《法华经》也是佛的应身,这《法华经》也是佛的报身;所以研究佛法的人,如果不把《法华经》研究通了,那还没有得到佛法里真正的这个滋味。真正佛法的妙义,就是在这部《法华经》里边;所以这个法,才叫“妙法”,这一部经,才比方是“莲华”。
这莲华是花中之王,花中最名贵的一种花。莲华是出淤泥而不染,虽然它的根从泥里出来的,可是又隔着水;所谓“在尘出尘”,在这尘里边,而超出这个尘。莲华是一种妙花、妙莲华,这“妙莲华”是花中最名贵的一种花;那么这一部经,也是经中最究竟的一部经。所以在佛教里有这么两句的谚语,这谚语就说:“开慧的楞严,成佛的法华。”开智慧的,就是《楞严经》;想要成佛,一定要学《法华经》。所以《法华经》和《楞严经》这两部经,在佛教里占的地位是最重要的。尤其这一部《法华经》,所有一切经典都是为了《法华经》而说的;所以《法华经》是经中之王,我们现在能研究这《法华经》,可以说是妙不可言,也是最微妙的。
法华时,就是“日正中天,遍照大地”。太阳正到中天的时候,无论高山也好,幽谷也好,平地也好,任何的地方都照到了,人就甚至连这个影都没有了;比方在经过教化小乘、二乘及大乘初阶的人之后,还归摄受大乘根基的菩萨。所以这部《法华经》,不要说听讲过,就听见《法华经》的名字,已经就种诸善根了!《妙法莲华经》这个名字,都不容易听见的。那么这叫“开权显实”的法门。
佛出世的“一大事因缘”为的是什么?就是为的要说《法华经》。我们现在能听到这部《法华经》,能闻到这部《法华经》,将来能了解《法华经》内容的妙义,这真是在无量劫以前种诸善根,才能遇着这种微妙不思议的经典、这种法会;所以这是一种最奇妙的一个法会。佛一生,就为的说《法华经》,我们现在能听佛所说的《法华经》,这是每一个人应该生大欢喜、生稀有想。
你想一想,在美国开国这么多年,哪一个人正正式式地听过这部《法华经》?听过《楞严经》?没有的。只有看一看这个翻译,也好像蚂蚁啃西瓜似的,在外面啃来啃去,也得不着味道;自己看经典,就和那蚂蚁啃西瓜是一样的。西瓜里边是甜的,但是它尝不着味道,只在外边转来转去,围着那个西瓜转;转多久的时间,也没有法子知道其中的味道。那么我们现在是把这个西瓜剖开,就可以尝到里边的滋味了!
《法华经》在“五味”里头,就是“醍醐”,这叫“无上醍醐妙味”;以“醍醐”作教相,比喻这部《法华经》的滋味。这醍醐,据说是世间最稀有的、最妙的一种味道,所以《法华经》也就是像这个最好吃的东西,再没有那么好吃了!现在我们把《法华经》打开了,这个味道,就等着每一个人自己去咀嚼、去尝一尝!
《法华经》叫“妙法”,佛一生的目的,也就是说这部《法华经》。《法华经》是“纯圆独妙”,纯圆,就是纯粹的圆教,在《法华经》,没有夹杂藏教、通教、别教,就是单单的圆教。所以在佛教里,《法华经》是最重要的一部经典;学佛法的人,若没有读诵过《法华经》,没有听过《法华经》,那根本就谈不到明白佛法。为什么?因为佛最终的目的就是《法华》,这是最重要、最重要的;你是个佛教徒,对这部经不认识,那岂不是就不认识佛法?为什么不认识佛法?就因为没有明了这个“妙法”,所以就不认识。
《法华经》好像日照中天,所有山河大地、森罗万象,无论是幽谷、是乔木、是任何的地方,都得到这种的光明遍照;所以在法华会上,人人都要成佛的。在本经上提到“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这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一切的人授记,说这个人他若不专一其心,以散乱心到塔庙里,或者到佛塔里边,或者到庙里边,就这么念一声“南无佛”,一定会成佛的。
以前讲《楞严经》的时候,我不是说过:“或有人礼拜,或复单合掌,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或者这么单合掌──举起来一只手;不过,单合掌对着佛,是不恭敬的。虽然这么最不恭敬的礼,或者这么稍稍地低一低头,也都一定成佛的;所以我们现在到这儿来,又拜佛、又念佛,这将来一定成佛的。
说是:“单合掌、小低头、散乱心都可以成佛,我现在这么样诚心、这么样礼拜,那我这个功德可大了!”你不要生这种骄傲心,也不要生这种自满的心;可是我们现在明白佛法,就要在这个诚心上再加诚心,这恭敬里边更加的恭敬,这才是对佛教勇猛精进。所以不能自满,说是:“他单合掌、小低头、散乱心都可以成佛,我现在也不要修行了,将来我也成佛的!”不要有这种自满的心!
法华会上说的这部《法华经》,以天台的观点,就是“圆、顿”之教。这个圆教,就是最圆融的了;最圆融,如果再加上一个“顿”,就是立刻成佛,不需要等着,即刻成佛。这顿根的众生──顿,是“即刻、顿然”;顿然开悟,就是很快的开悟。六祖惠能大师就讲“顿”,神秀大师就讲“渐”。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B2.八教
“藏、通、别、圆”,这叫“化法四教”;又有“顿、渐、秘密、不定”,这叫“化仪四教”,合起来是八教,这“八教”,是在“五时”里头说的。化法四教和化仪四教,就等于药方和药味一样;“化仪四教”是佛教化众生之仪式、作法,譬如医生开药方;“化法四教”是教化众生之法门,譬如所用的药味。所以你单单开个方,若没有人用药,这个病是不会好的;单单有这个方,说这个方能治什么病,这是没有用的,但是得要用这个药,用药之后,病才能没有的。
化仪四教:
(1)顿教:怎么叫顿呢?那么这个圆教就是最圆融的了,如果再加上一个顿,这个顿就是立刻成佛,不需要等着,即刻成佛。这顿根的众生,这个“顿”呢不是那个迟钝的“钝”,这个“顿”就是即刻,就是顿然、顿然开悟,“顿”就是很快的,叫顿。六祖就讲“顿”,那个神秀大师就讲的“渐”。《法华经》即是顿教,《华严经》则是顿渐教。
(2)渐教:渐,就是一步一步去修行,慢慢地开悟。在《法华经》之前的“阿含、方等、般若”三教,都属于渐教。
(3)秘密教:“秘密”,秘密的,佛所说秘密的教。这秘密的教,什么是秘密的教呢?就是所说的咒;这一切的咒,都叫“秘密”的。秘密,是“为彼说而此不知,为此说而彼不知”;为那一个人讲的法,这一个人就不知道;为这一个人说的法,那一个人也不知道,互不相知,这叫秘密。
(4)不定教:这个不定教,这是说法没有一定的,所谓“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所以没有一定的法,无有定法。那么既然没有一定了,法就是活动的;活动的法,就离一切执着。所谓“因人施教,因病下药”,因为这个人,给他这种的教化;因为人有这种病,就对症施药,给他这种的药来吃,对他这个毛病来说法。这叫不定教。
佛所说的法,都没有超出这五时和八教,由佛成佛后,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完全是为的《法华经》而说法。佛刚开始说《大华严》,这小乘根性的人不能接受;以后佛就“隐大示小”,就不讲高深的理论,讲很浅显的这个道理,这是“阿含”。为引二乘人来发心,所以说《阿含》;然后再说“方等”,这是一步一步的。“方等”以后,说了“般若”,教人生智慧;有智慧才能得到、达到《法华经》这种妙法的阶段,才能够听到《法华经》的程度。
可是,这《法华经》是最难得闻、最难遇到的;释迦牟尼佛当时说《法华经》,就有五千个比丘一听佛所说这个法,“这太不可信了!太不可信了!”就都站起来走了,退席不听了。“五千退席”,你算算,当时有五千个弟子都跑了,所以这部经是很不容易相信的。佛说:“止!止!止!”说了三个“止”,止什么呢?“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佛就说:“我不讲了,我不讲了,我不讲《法华经》了!为什么呢?我这个《法华经》的法,太妙了!难思难议,人不容易相信的。我还是不要说的好,我不要说了,不要讲了!”但是舍利弗尊者,就一定要请释迦牟尼佛说这个《妙法莲华经》。
释迦佛辛苦了几十年,就是预备说《法华经》的,为《法华经》这个圆教、实相的妙理,而才说“阿含”、“方等”、“般若”;在以前所讲的那一些法会,都是为这《法华经》来铺路,这叫“为实施权”。好像修马路预备到纽约去,或者到美京华盛顿去。路一开始修的时候,就为的到美京华盛顿去;修了很多年,才到了美京华盛顿这个地方。可是路虽然修出来了,有些人也不愿意到那地方去,说:“你愿意修这条路,那是你修的。我不去!我不到那个地方去!”所以这“五千退席”也是这样子的。
现在我们讲这部《法华经》,这真是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会放光的,十方诸佛菩萨都特别欢喜的。我们研究佛法的人,一定要忙里偷闲,要在百忙之中来听这个佛法,这是最妙的一部经。这最妙的一部经,我们如果错过了机会,就得不到这个妙法了;得不到“妙”,就变成不妙了。所以我们人人都不要不妙,要找这个“妙”。那么想要找这个“妙”字,就要下一番苦功,能以一种坚固的心,在忙里偷闲,来研究这种妙法;所以必须要有坚固的心,才能明了这种妙法。
 楼主| 发表于 2016-7-3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前悬谈
**◎一九六八年宣化上人讲述于
美国加州三藩市佛教讲堂

壹.经前悬谈 (分三)
**A1.五时八教 A2.七种立题 A3. 五重玄义 A1(分二)
B1.五时 B2.八教
今B1

讲经有的依照天台教来解释,有的依照贤首教来解释。在天台智者大师创立的天台教里边,将如来的一代时教判为“五时八教”;以“五时”来判定如来说法的次第,以“八教”来分别所说的法门和说法的仪式。五时,第一是华严时,第二是阿含时,第三是方等时,第四是般若时,第五是法华涅槃时。在这五时里边又判出八教来,这八教就是“藏教、通教、别教、圆教”,是“化法四教”;还有“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是“化仪四教”;总合起来叫“八教”,这八教,是佛在五个不同的时期分别宣说的。
在这五个时期,又有“五时、五味”的譬喻,来分别说明佛所教的法和所化的机。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谷”,“后照平地”;而照平地之日光,又分出来“食时”、“禺中时”、“正中”三个时候,这叫“五时”。五时,就是“日出时、明照时、正照时、斜照时、返照时”。五味,就是“牛乳、酪、生酥、熟酥、醍醐”。这“五时五味”,是比方佛在这五个时期的教法是次第而生,所教化的机也次第淳熟;所以我们讲这“五时八教”,也要知道这“五时、五味”。
第一,华严时
在佛成佛了之后,首先说了《华严经》,这《华严经》有上、中、下三本,在我们人世间仅仅只有一个下本,上本、中本都在龙宫里保存着。龙树菩萨把人间所有的文字都学尽了,他就到龙宫里去读诵藏经;这个下本,就是他在龙宫背诵出来的。因为龙树菩萨有过目不忘的这种才能,所以他到龙宫里看《华严经》,看了一遍,就把这下本传出来人世间了。
那么佛说《华严经》说了二十一天,在这二十一天演大华严的时候,只有菩萨看得见、听得到;这个小乘的人呢、这个罗汉呢,和比丘都看不见的,也听不见的。所谓“有眼不见卢舍那”,虽然有眼睛,可是看不见释迦牟尼佛现的千丈卢舍那身,现这一千丈的卢舍那这么高的法身。千丈卢舍那身,我们以为是很大的,其实也不是很大;为什么?和阿弥陀佛比较起来,那相差太远了!所谓“白毫宛转五须弥,绀目澄清四大海”,你看阿弥陀佛那个白毫——就在眉间有一个白毫相,宛转就有五个须弥山那么大。阿弥陀佛的眼睛就有四大海那么大;那真是个大眼睛!一个大海我们人就不知道有多大了,这有四个大海那么大。那么这种偈颂是谁作出来的?这都是那些过去开悟的祖师,他们见到阿弥陀佛这个相好庄严,写出来的这个偈颂。
若比较起阿弥陀佛的白毫相和绀目,那还小之又小呢!所以这千丈卢舍那身,并不是很大的。可是二乘人看不见、看不见这个卢舍那身,有眼睛是有眼睛,但是看不见卢舍那佛的身。又,“有耳不闻圆顿教”,二乘的声闻、缘觉也有耳朵,可是听不见佛所说的这个华严大法。所以在这时期,释迦牟尼佛说《华严经》,只是教化这个大菩萨的、十方诸大菩萨摩诃萨,教化菩萨。所以华严时,于化法中,正说圆教,兼说别教;于化仪中,《华严经》是属于顿教,但是又兼渐教。
讲华严的时期,在“五味”来讲,比喻成什么呢?比喻“从牛出乳”,从牛的身上出牛乳一样。因为刚从牛身上取出牛乳,它这个能量很大的,补养性很足的,所以比方华严时期。
在“五时、五照”来讲,这又好像什么呢?“如日初出,先照高山”,好像那个太阳刚要出来的时候,先照高山,这高山因为它高,所以太阳就先照到这高山。这就比方什么呢?比方佛所说的这个法就好像太阳一样,那么先给菩萨说法,菩萨就比方一切的高山,菩萨因为在一切众生里边是最高的了,所以就比方是高山,这就是第一个时候所说的是华严。这第一个时期所说的“华严”,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阿含时
第二的时候就说的“阿含”。“阿含”是印度话,翻译成中文就叫“无比法”,没有再可以比这个法的;就是所有外道的法,都不能和这种法来比了,它高出一切的外道法。在阿含时,佛所宣说的,都是有关“经、律、论”三藏的教理,说有生灭的“因缘、四谛”法;所以阿含时是属于“三藏教”,又叫“藏教”。
在“五味”来讲,阿含时期,这就像什么呢?就像“从乳出酪”,从牛乳里面又变出这个酪了。这个“酪”就是在牛奶里边提炼出来的一种东西,给小孩吃是很相当的。在“五时”来讲,好像太阳出来有十几丈高了;“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谷”,现在是把山谷所有的最黑暗的地方也都照到了。山谷里边这个太阳刚出来照不到的地方,那么太阳出来几十丈高,就可以把这个幽谷也都照得见了。言其小乘人也都可以懂佛法了;最愚痴的人,也可以明白这个佛法了。
第三,方等时
第三就是“方等时”,“方”是四方,“等”是平等;方等时所说的经典,都是属于方等部的。于化法中,方等时就属于通教。怎么叫通教呢?因为它“通前通后、通大通小”,既通前边小乘的藏教,也通后边大乘的别教;也就是既通到前边的“阿含”,又通到后边的“般若”。通教是大乘的初门,刚刚要到大乘的里边;这“方等”就属于通教,通三乘来共学。
方等时,从五味来讲,就相当于从酪里边又提炼出的生酥;这种生酥,就是小孩子和大人都可以吃的,都没有什么害处。在“五时”来讲,又比方“食时”,就是太阳大约在早上九点到十点钟的时候;高山也照到了,平地也照到了,这就是比喻小乘人可以学,大乘人也可以学,小乘和大乘的人都可以研究这种经典。
第四,般若时
第四个时期,说的是“般若”;这般若是属于什么教呢?于化法中,般若属于别教。别教,这是大乘的初门,刚刚要到大乘的里边。怎么叫“别教”?因为它“别前别后”,与前面的“阿含”、“方等”有分别,与后面的“法华、涅槃”也有分别;它又是“别小别大”,也就是与前面“藏教”、“通教”有分别,与后面“圆教”也有分别,所以叫“别”。所以别教是大乘之终,也就是要“转教付财”的时候;转教,是转三乘的权教;付财,是准备说法华的圆满一佛乘。
“般若时”这个别教,从“五味”来讲,就相当于从生酥里又提炼出来一种熟酥;这种熟酥,给大人吃是很相当的,所以别教是属于大乘的初门。这就是比喻只有具大乘根性的权教菩萨,才可以学这种顿教的般若法门。又比方“禺中时”时,就好像是太阳在早上十点到十一点的时候;这是太阳普照大地,可是还没有到中午,将要到中午的时候。

 楼主| 发表于 2016-9-7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6-12-1 14:3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7-6-29 14:1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8-4-12 13:5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8-11-23 15:5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9-3-1 22:0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4-1 10:5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20-7-18 19:2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10-6 12:5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1-2-18 08:3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8 01:4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