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楼主: 佛学钻研者

家教问题,求师兄们指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7 09:53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7-7 09:5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淡定 发表于 2016-7-7 09:53
般若无生,无所不生。无明众生,烦恼丛生。

避苦趋乐,造业折腾。回头是岸,离欲安心。
 楼主| 发表于 2016-7-7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淡定 发表于 2016-7-7 09:53
般若无生,无所不生。无明众生,烦恼丛生。

慈悲则平等为怀,万物一体,即名曰佛;不慈悲,则贪嗔、痴慢、烦恼丛生,即名众生。然觉与不觉,乃体上之分;慈悲与不慈悲,乃用上之别。体用不二,皆是一心。若能转恶心为善心,即是佛心。
发表于 2016-7-8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末学个人认为:1、如果信佛所说,生命是轮回的(或者脱离轮回而常住)虽然生命于世间表现的寿命很短,但生命的本质却是不生灭;所以,生命有没有意义,这个是伪命题。你是是佛、是人、是鬼、是畜生、是神都只是生命存在的表现形式,就象吗每天换不同的衣服,衣服包裹下的还是那个同样的躯体。只能说,如何来实现自己生命在世间的积极意义,让生命的价值最大化(利乐有情),才是生命的真正意义。
2、关于责任。责任与义务权利是互相平等的,如果想要享受权利与义务,就必须要履行义务与自然;反之,如果不追求权利与义务,也就不须给自己追加任何责任。而对于佛弟子来说,直心作道场,一切随缘(随缘不是随便、任性,而是了知佛陀教法的真谛后一切如理如法),无为而为,不作而作;无为无作,则不受后有。
3、读书。读书是获取知识的一种手段,读书并非是必然、必须。就比如你对电脑操作系统运用自如、纯孰老练,你还需要去读电脑操作系统的书么?
4、关于父母与子女。要做好一个父母,首先反问自己做自己的父母的儿女是如何心态?换位思考下或许对楼主有益。其次,按照佛陀的教导,无“我见”。别把儿子当是我的私人东东,儿子不仅仅是我的儿子,他还是老师的学生、他同学的同学、他爷爷的孙子、外婆的外甥,以后大了,还是单位的同事、他上司的下属、下属的上司,妻子的老公。。。。。。。。。等等,他不只是你儿子!!!
 楼主| 发表于 2016-7-8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水中幻月 发表于 2016-7-8 16:51
末学个人认为:1、如果信佛所说,生命是轮回的(或者脱离轮回而常住)虽然生命于世间表现的寿命很短,但生 ...

1.我与我儿子讨论生命的意义,是看到他缺少动力。像陀螺,有外力就转一下,没外力很懒散。
2.谈责任,在与讨论当下我们父子的本位。
3.读书不读书,我想知道他的态度。
4.我自己父母早就不在了。佛说破四相,是在心上破,事上还要引导孩子走正道。整天游戏手机,实在是荒废人生。
发表于 2016-7-8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学钻研者 发表于 2016-7-8 17:15
1.我与我儿子讨论生命的意义,是看到他缺少动力。像陀螺,有外力就转一下,没外力很懒散。
2.谈责任,在 ...
整天游戏手机,实在是荒废人生。

沉溺网络游戏的问题,去搜寻看看能否找着教育专家的意见。
最近才在新闻里看过,居然有小孩为了让游戏不中断,还自插导尿管,以便在座位上直接撇条。
所以我之前才说,令公子算比下有余多了!
这跟染了赌瘾一样,不是靠单纯说理就能说清醒的。
 楼主| 发表于 2016-7-8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威灵仙 发表于 2016-7-8 20:55
沉溺网络游戏的问题,去搜寻看看能否找着教育专家的意见。
最近才在新闻里看过,居然有小孩为了让游戏 ...

如果我请教专家教授,证明我是愚痴到家了。
沉溺网络游戏,是正念不足,受周围环境的熏染,和阿赖耶识的种子牵引。很多成年人都难以抗拒这个诱惑。
我对这件事有一点认识,我对象棋要会不会的时候,也很痴迷。过了这个阶段,提起正念就,积累福报,就有抵抗力了。
我也不指望一朝一夕可以改变他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18:27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 傅佩荣老师的《四书》心得 > 第一辑 学习的乐趣易子而教  原文如下:

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孟子·离娄上》

古代的人为什么"易子而教"呢?孟子认为原因是:"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大焉。"所谓"责善",就是以善来互相要求对方。譬如,父亲要求儿子行善避恶,但是儿子一时之间做不到,怎么办呢?父子之间的亲情,很可能因为这种深切期待的落空,而受到伤害。何况,万一儿子反过来请教父亲,说:"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孟子·离娄上》)竟然要父亲自行反省是否走在正途上,那岂不是更伤感情了吗?

如果"易子而教",上述困境就可以化解。以老师的身份来教导别人的孩子,原本就须以善来互相要求,但是万一做不到,也没有什么伤害,正好可以多加鼓励,继续要求。同时,孩子在学校受到过重的压力,或者因为达不到标准而自觉惭愧时,回家之后还有父母的亲情可以抚慰、宽恕与期勉。

如果不懂这个道理,父子互相责善,就会使人(或是父,或是子,或是两者)觉得自己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连家庭里面也没有包容自己的余地,那真是人生悲剧。亲子之间由相责而疏远,终至离异,正是人生最不幸的事,也是令人觉得最遗撼的事。

因为,一切的善,推根究源,都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亲情为基础。如果为了责善而伤害亲情,岂非本末倒置,甚至舍本逐末了?那么,问题出在何处?

第一,我们把外在的成就当成"善",像读书考试、谋职赚钱等。以这种善作为目标,是非常虚妄的;为这种善而父子反目,终究会后悔莫及。

第二,即使是道德上的"善",也须知道它是永无止境的。人的本质即在于与生具有向善之性,因此人活着一天,就有新的要求必须努力实现。如果以这种善来互相责成,那么天下没有人可以满全善的标准。因此,我们不妨易子而教,而父子之间则以亲情为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9 00: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