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55|回复: 3

释大愿法师:菩提道次第略论学记略论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6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释大愿法师:菩提道次第略论学记》

  略论2

  哪九种?格鲁派的九种加行:

  一、十万水供,这是最浅的;

  二、十万三十五佛大礼拜。你怎么拜呢?三十五尊佛你一天一百的话,就每一尊佛拜三拜,一尊一尊地拜。我们晚上会给大家简略地看,抽个时间讲一下观想的方法;

  三、十万皈依发心;

  四、十万金刚萨垛百字明;

  五、十万供曼札;

  六、十万擦擦,做佛像

  七、十万上师瑜伽;

  八、十万金刚空行火供;

  九、十万三昧耶金刚法。

  这是九种加行。

  还有一些上师要求严格,还要求你念十万宗喀巴大师的密遮玛、宗喀巴大师祈祷文,这是第十种了。

  还有一些就是讲,还要念十万的上师名号,那就是十一种了。那不同的,上师要求,各个不同。

  我们这个传承里面,上师对我的要求就是说十万,当然我已经不止十万了,每一种应该都是超过十万很多了。

  大家努力地修,其实十万水供特别容易做。我们前面把这个境布置好:佛的身、佛的语、佛的意,布置好之后我们就可以供了。

  供的时候这个水杯先擦好,你放的时候由这边放起,收的时候要由这边收起。

  这个表示什么?其实也是表示八供的意思。后面还要加一个海螺就可以了,或者不加也可以。第一杯水表示喝的水,我们奉献给佛饮用的水。

  第二杯水表示洗脚的水,濯足水,洗脚的水。印度天气很热,都是赤脚的。

  第三杯水表示花,表示供花。

  第四杯水表示供香。

  第五杯水表示供灯。

  第六杯水表示涂香。涂香是干什么?就是说把香水奉献给佛菩萨。天气很热的话,你洗了脚以后,用一点香涂一下,或者身体涂一下。

  第七杯水表示食物。

  第八放一个海螺表示音乐

  我们讲八供养在每一个法里面,尤其是在事部和行部的修法里面都有的。

  八供养有八个手印:阿刚、巴当、布白、杜白、阿路格、更德、勒尾德、下答,就是表示八供,有八个手印。

  我们供的时候,每一个杯子你先擦干净,然后放一点点水下去,再把杯子全部渐次地摆布。

  我们上午已经讲过了,杯子的距离不要相差太远,太宽的话,就远离善知识;太近的话,就见上师的过失;斜的话,感得自己将来心不正。所以要摆得成一个直线。

  供水不能够太满,太满的话,将来可能有贪心,或者破戒;太少的话,就表示你很小气,或者将来修行没什么供养,很贫乏。

  为什么摆两行呢?

  第一行表示供养智慧尊的佛陀本尊。

  第二行表示供养自成本尊。“自成本尊”是什么意思?假如我修法的时候,我要观想我是观世音菩萨,那就供养这个佛菩萨,观世音菩萨就是你的“自成本尊”。

  所以第二行刚刚相反由这边过来,阿刚、巴当、布白、杜白、阿路格、更德、勒尾德、下答,这样过来。

  供水的时候,最好要放六种香。

  六种香就是:肉豆蔻;白豆蔻;石膏;藏红花;丁香;草果。这六种等量的,磨成粉以后就混合起来,每一次在水里面放一点点就可以了。

  如果你觉得麻烦的话,就用一点点藏红花也可以。我们在藏地,上师灌顶的时候,那个净水就是藏红花水。用一点点藏红花,这个水就会染为金黄色来供就可以了。

  然后你就念一下:嗡、啊、吽,心里面念三遍:嗡、啊、吽。

  我们这个资料上面有一个水供咒,你可以念这个水供咒。水供咒也有一个观想的方法,那就比较复杂的啦,你修水供咒的话,她就有一个观想的方法。

  水供咒:

  南无热拿扎雅雅 嗡 南无巴嘎瓦帝 班扎尔萨?扎美儿答尼 扎它嘎打雅 阿哈帝 三藐三布达雅 达雅它 嗡 班则班则 玛哈班则 玛哈帝札 班则玛哈 贝雅班则 玛哈菩德 只打班则 玛哈布帝 曼殊巴伞 炸玛拿班则 色日瓦 嘎日玛 阿瓦拿 不学打纳 班则伊梭哈。

  这个水供咒比较长一点。“南无热拿扎雅雅”表示供水的意思。后面这个咒从“嗡 南无巴嘎瓦帝”开始,这个咒是普贤供养咒,普贤供养云陀罗尼

  不单单是供水可以这样念,你无论供什么东西,供任何东西,只要念了这个咒,念三遍的话,或者念七遍的话,这个供品就化作无量无边的供养云,好像天上的云那样子多的供品,念了这个咒可以变化为无量的供品。

  你如果有时间或者有决心的话,可以念这个水供咒。否则的话,就念“嗡、啊、吽”,念三遍就可以啦。

  具体我们修加行怎么供呢?最好是闭方便关。你准备一百个水杯,就是说你供一千次就是十万,这个是很容易了。

  那怎么供呢?不是说这么供就行了,我们以后会传一个《兜率天上师瑜伽法》,一个简略的仪轨,很快就可以念完的,大概念十几分钟可以念完的。

  假如跟水供合修的话,就先把水供好,供好之后,就开始坐下来念《兜率天上师瑜伽》。

  大概十多分钟或二十多分钟念完了,你把这个水拿一个盆子装起来,倒掉,然后的话,又重新把杯子摆上去,又倒水,又念。

  你倒掉的呢,念一遍《兜率天上师瑜伽》就表示你供了一百杯了。或者你搞一千个杯子那就更容易了,一百次就修完了,是不是?一般是一百个杯子,我准备了一百个杯子在这里。

  但是大家注意一点:倒水的时候,你要向里面倒,向自己里面倒,不要向外面倒。同时观想:诸佛菩萨一切的福德智慧,还有一切的悉地(悉地是什么?就是成就),一切的成就都摄入我身,都进入我的身体,都加持我。拿一个盆子装的话,这个水杯向里面倒,不要向外面倒,你向外面倒将来感得的果报就是很贫乏。

  我们这次还会传一个白财神修法——白珍巴拉的一个水供的修法,用水来供养白财神的一个修法。白财神水供的水,你只能够自己用,不能够给人家,你可以自己喝,给自己用可以的。

  水供的水你向里面倒,倒了以后,可以自己喝,或者洗脸。或者倒在江河中间,但是不能够倒在抽水马桶里面,倒在垃圾沟里面是不可以的。这样子就可以了。这是水供的做法。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续-《略论2》

摘自《释大愿法师:菩提道次第略论学记》
  我们传下去以后,会把《兜率天上师瑜伽法》给大家传了。以后大家就可以做水供了,买一百个这个杯子,或者碗,修一千次就行了,很快的,一天就可以修很多次了。水供,把这个加行每一种一种来修完。

  我原来就是这样修的,我修加行的时候,最先修水供,买一百个这个碗,很快就修完了。修完水供我再来修大礼拜,大礼拜的时间就长一点。

  请大家跟我念修心十德:

  若闻讥讽,心能堪忍;若闻称赞,反生惭愧;

  修道欢喜,自庆不傲;人之惭耻,不宜宣说;

  不为世事,而作咒术;少恩加己,思欲大报;

  怨恨己者,恒生善心;见有骂者,反生怜悯;

  视诸众生,犹如父母;拥诸所得,乐于助人。

  生为众生而生,修为众生而修,死为众生而死。念念不忘国土恩,念念不忘师长恩,念念不忘父母恩,念念不忘众生恩。

  “诸佛正法贤圣僧 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等所修诸善根 为利有情愿成佛 生生师佛常摄受 宗喀圣教恒光显 自他依止勤修学 过净德圆速成佛 ”

  为发无上的菩提心,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菩提道次第略论》。

  我们学法修持的规矩就是这样:

  首先我们会诵莲师的祈祷文和宗喀巴大师的祈祷文,就是一个护持的作用,护持我们这个坛场,护持大家在这个坛场之内修法,没有违缘、没有魔障。

  然后我们念金刚誓言,是在大家心中间种下菩提种子,将来就成为我们修行的动力。

  昨天,我们说到了《略论》的作者造论的因缘,以及这部论的殊胜。

  接下来我们讲:菩提道次第引导分为四个方面,首先是明作者的重要。

  【本论总依弥勒菩萨之《现观庄严论》,又以别依《菩提道炬论》,故《道炬论》之作者,即是本论之作者,其名曰燃灯吉祥智大阿阇梨,别号具德阿底峡。】

  也就是说宗喀巴大师造这个《略论》,他显明的教授方面是依据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我们知道弥勒菩萨是广行派的祖师,《现观庄严论》其实也是概括由凡夫位至成佛的次第,是非常重要的一部论典。

  但是它不是直接说这个般若空性,而是说什么?而是说修行的方法——广行,就是我们怎么样子修广大的六度万行,在这个中间来证得这种开悟的智慧,般若智慧。

  在密意上面,他是依据阿底峡尊者的《菩提道炬论》。所以宗喀巴大师就推崇说,也应该以阿底峡作为这个《略论》的作者。

  在藏传佛教史上面,早期的是莲花生大师的教化,后来莲师的教法渐渐地衰落。之后阿底峡尊者,他就应阿里国王菩提光的邀请,入藏弘法。再之后就是宗喀巴大师出行于世,来振兴教法,一直到现在格鲁巴的教法都还是非常兴盛的。

  其实莲花生大师、阿底峡尊者和宗喀巴大师是同一尊,同一尊在不同的时候,应众生的根基而示现的不同的化身。

  【彼之重要分三,乙初氏族圆满,乙二本生所得功德,乙三於佛教中所作之事业。】

  对于这些我们都是简略地说,我们主要是说实修的方法。他就是说首先要令大家对这个作者,对阿底峡生起信心来,所以详细介绍阿底峡尊者的情况。

  首先阿底峡这个种姓很高贵,他曾经是王子,后来出家。

  我们看:

  【如罗乍瓦赞云,“东方惹火地,于此有大城,名次第聚落,其中有王宫。殿堂甚宽阔,金幢以为号,】

  这个罗乍瓦是一个大译师,而且善巧五明,他称赞阿底峡,说阿底峡出生的地方在印度东方的一个王国,这个王宫叫做金幢王宫。

  【国王名善德,丰富多资财,有如支那君。】

  好像东土的帝王这样的幅员辽阔,然后财富众多。

  【王妃吉祥光,诞生三王子,莲花藏月藏,吉祥藏为名。】

  善德国王有三个王子,长子是莲花藏,第二个儿子就是月藏,也就是阿底峡尊者。

  【长子莲花藏,五妃诞九子,第一福吉祥,今时具才能,亦称达那喜。】

  达那喜翻译为我们现代话就是博士,就是说他第一个儿子也很信佛,以居士身来修行,而且学识很高。

  【少吉祥藏者,比丘精进月。月藏序居中,现我亲教是。】

  第二个王子就是月藏,就是现在我的亲教师。

  “现我亲教是”就是阿底峡尊者。阿底峡尊者是以王子的身份出家,他舍弃王位,而且他生下来就特别的有智慧。

  按照他的传记上面说,阿底峡尊者生下只有十个八月的时候,他那个语言表达各方面就非常善巧了。很小的时候,父母亲就抱他到寺院里面去礼佛,礼佛的时候,他就说了一个发愿偈:“我得暇满人王身,诸根无过信三宝,常敬顶戴三宝尊,今后永为皈依处。”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念这个发愿文,为什么呢?因为他多生多劫都是大班智达。【乙二本生所得功德分二,丙初博学所得教之功德,丙二如理修行获得证之功德。】

  佛陀的一切教法,可以概括为教证二法。就是说教理,然后证入圣道的方法:教法和证法。

  首先讲他的博学多闻,所博学得的这个教的功德。

  【尊者于二十一岁以内,将内外教共应明处之声明,因明,工巧,医药等四。学至最极精通。】

  菩萨应学五明之学,哪五明呢?

  首先就是声明。语言表达,乃至于写文章的文采、修辞,这些都是属于声明。

  因明就是讲辩论的方法,逻辑。辩论的方法,而且他也很巧妙地把修行的方法也包括在其中了。

  工巧明就是说我们现在所学的物理化学,乃至于我们造佛像、建寺院,这些都是属于工巧明。

  医方明就是怎么样给人治病。在藏地,医方明是比较兴盛的,你看那个大的寺院,好像塔尔寺、夏琼寺,都有医方明的学院。

  【又于十五岁时,听正理滴论一次,即辩论折服一著名外道,於是英称普闻,此大绰龙巴所说。】

  尊者的一个大弟子,叫做大绰龙巴,他说了一个事情:尊者十五岁的时候,他听了一次《正理滴论》(因明方面的一个著作),就能够用辩论降伏外道。

  这个外道很著名的啦,他曾经跟佛教的那些大班智达辩论五次,他都胜过了。胜了以后,他就在自己座位后面打一把伞,所以他后面打了五把伞。

  当时印度的规矩就是这样子:你辩论赢了的话,你就可以扎一把宝伞,表示你辩论的功夫很高很有智慧。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释大愿法师:菩提道次第略论学记略论2

续-《略论2》

摘自《释大愿法师:菩提道次第略论学记》
  当时阿底峡尊者只有十五岁,就把这个著名外道折伏了。后来他长大以后,他是王子嘛,就每一次都带了很多的骑兵跟随他出去求法,到各个著名的寺院去求法。

  【尔后复于黑山道场,亲近罗睺罗古达喇嘛,此喇嘛者,曾得喜金刚现身,金刚空行母授记得成就者,尊者蒙此喇嘛为授大灌顶,命名曰智密金刚。】

  首先他就以居士身份,在黑山道场亲近了一个著名的上师,这个上师他的证德很高,曾经修喜金刚法。

  我们知道五大金刚:大威德金刚、胜乐金刚、密集金刚、喜金刚、还有时轮金刚。还有一种说法是,去掉时轮金刚,是一个大幻金刚,玛哈嘛亚金刚。

  他的这位上师证得了喜金刚成就,亲自为他现身,而且阿底峡尊者得到他的灌顶,给他取了一个密名叫做智密金刚。

  【直至二十九岁时,复于诸已得成就师前,修学金刚乘法,至是经教教授通达无馀,即自意念,於诸密咒我已精谙,嗣经空行母等,示梦多部密经皆未曾睹,乃折其慢。】

  一直到二十九岁的时候,他跟随了很多的老师。一种说法是,阿底峡尊者有一百五十多位上师。他对几乎所有的教法都学了,而且都修到很圆满;所以他这时生起了一点傲慢心,认为整个的教法我都通达了。空行母就在梦中间就告诉他,有很多其他的密法他都没看到过,所以降伏了他的傲慢心。

  后来因为很多的师长,还有释迦牟尼佛亲自在他的梦中现身,劝请他出家,他就以王子身出家了。

  【自此以后,有诸师长及以本尊,或明或寐而劝请云,若出家者,能於佛法及众生作大饶益。尊者依言,往投大众部持律上座、已修加行位中之戒铠大德,求请剃染,为作和尚,令得出家。】

  他在二十九岁通达佛法,比较通达佛法以后,因为很多的大德,乃至于很多的本尊——胜乐金刚亲自现身劝他出家,还有释迦牟尼佛也在梦中劝请他出家,而且为他授记,说他出家以后,能够对于佛法做非常大的利益。

  确实是这样的,阿底峡尊者出家以后,持戒特别的严格,非常清净。他就依止一位大德,他的剃度恩师就是戒铠论师,已经证入加行位了。

  【三十一岁内遍学显教,别於《大毗婆沙论》。依止法铠论师,於啊登打补日研究至十二年之久。以对根本四部要典皆甚精熟,故於各部异义,取舍之间,互有出入处,虽极微细,亦能毫不紊乱而正了知。】《大毗婆沙论》有八百卷,特别的广大。所以尊者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学得特别的精通,最微细最微细的这些地方他都非常明了,这是讲教理上的功德。

  有一本书叫做《阿底峡尊者传》,大家可以详细地看一看,讲他的传记很清楚,我们这里简略地提一下,使大家得到这种传承。

  【丙二证功德者,以三藏灵文能摄尽一切佛教,故证之功德亦以戒定慧三学摄之。】

  讲尊者修证的功德,就从戒定慧三无漏学这三个方面来讲。

  首先讲戒 :

  【戒学者定慧一切功德之所依,千经万论之所赞者也,欲求证得定慧,先须具足净戒为增上缘。】

  这个是讲戒律的重要。龙树菩萨说,戒如地,万物都依地才能够生长,一切的功德也要依靠戒才能够成就。

  主要是三大类戒:外在的是小乘的别解脱戒、内在的是大乘的菩萨戒、秘密的是金刚三昧耶戒。

  对出家人来说,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沙弥尼戒——小乘的别解脱戒,因为它主要是约束我们外在的这个身体的行为,还有语言约束,使我们的身、语比较清净,所以称为外在的戒。作为居士来说,我们受的五戒,也是属于小乘的别解脱戒。

  还有大乘的菩萨戒。对出家人来说,受三坛大戒,这个中间就包括了菩萨戒。有一些居士也受了菩萨戒。

  还有密乘的金刚三昧耶戒。有在方广寺修过法的,那么也得到了这个金刚三昧耶戒。有接受过上师或者活佛的灌顶,肯定也要先受这个密乘戒,十四根本戒。

  大乘的菩萨戒,我们要广度众生,所以要发菩提心。所以要针对这个意业,在起心动念上面去制定戒律,所以称为内戒。

  金刚三昧耶戒,因为这个金刚乘法它是直接依法界本性来起修,所以它称为秘密戒,而且它守的戒律更加的微细。

  你不要以为修金刚乘,好像有很多的开缘,不是这个样子的。

  土观佛爷,他有说一句话,众生有一个误解是什么?“显以密为欲法,密以显为空谈”。学显宗的认为修金刚乘的人不守戒,好像误解说他们,你看他们又供酒,又吃肉,乃至于什么修双运法,以为他们这个是一种欲法,好像是凡夫的欲这个样子,其实不是这样的。

  我们在方广寺曾经给大家讲过了,这个“双运”是讲什么?讲智慧和方便双运,阴阳平衡,牢不可摧,称为金刚。我们身体里面的阳气和阴气比较调和、平衡。我们说外在的天属于阳,地属于阴,这样的这种状态称为牢不可摧,称为金刚。所以不要产生误解。

  “密以显为空谈”,修密的人认为显教就只是说理论,只是嘴巴上说,没有实际的修法。其实这都是错误的。

  所以宗喀巴大师把显密的精华都圆融起来,圆满地摄集为一个成佛的教授,怎么样由凡夫位至成佛,这样一个圆满的教授。

  所以这是我们讲三种戒律。

  相应地来说,小乘的别解脱戒是侧重于对治众生的贪,贪的烦恼;大乘的菩萨戒是侧重于对治众生嗔恨的烦恼,有慈悲心就没有嗔恨心;密乘的金刚三昧耶戒是侧重于对治众生的愚痴的烦恼。侧重对治点是不同的。【于此有三,初具足殊胜别解脱戒者,尊者于受得比丘戒后,爱护其戒,如牦牛爱尾,守护轻细犹且舍命不渝,于诸重禁夫复何说。大持律上座之称,于焉起矣。】

  就是说尊者出家受比丘戒以后,特别地注重守持戒律。

  我们看尊者的画像:他身边有一个木塔,随身带着,行囊里面就准备带了一个木塔。这个木塔代表什么?代表他的戒师,代表戒律。

  很多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尊者在路上走的时候,有很多同伴跟他走,假如他的念头上生起了一些自私的念头,微细的不好的念头,他马上就请同行的伙伴等他一下。然后就在路边上坐下来,从行囊里面把木塔请出来,对着那个木塔念金刚萨垛百字明,痛哭流涕来忏悔。忏悔清净以后,戒律还净以后,再继续上路。他守戒就是这样的严格。

 楼主| 发表于 2016-6-26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释大愿法师:菩提道次第略论学记略论2

续-《略论2》

摘自《释大愿法师:菩提道次第略论学记》
  所以我们学戒要知道:戒有一些损失或者违犯以后,怎么样还净的方法。在金刚乘里面还有一个金刚萨垛的还净法,还有我们这次要教给大家的火供——金刚空行火供的还净法,这都是忏悔业障、消除违犯戒律这样的一些过失,能够时时使戒体清净、还净之法。【次,具足菩萨戒者,尊者于修习慈悲为本菩提心之教授,虽曾多所参学,别经久时,特依金洲大师修习,由弥勒文殊降及无著寂天辗转传来最胜教授,于自他相换之菩提心随得生起。由愿入行而受学处,广修诸行,毫无违越。】

  这个讲尊者受菩萨戒也很严格。

  尊者出家以后,有一次到一个寺院去朝礼的时候,就看到一老一小两个女的,这个老的就对小的说,成佛最殊胜的教法是什么呢?是菩提心。

  其实她们都是度母的化身,而且尊者的本尊就是度母。尊者他由印度到西藏来,也是先请问了他的本尊。

  他修本尊法成就了,他要有什么事情就直接修法,然后本尊现身。他准备到藏地来之前,他就请问绿度母,然后度母就现身。

  他就问度母,“我想应请到西藏可不可以呢?对于教法、对于佛法的弘扬有没有利益呢?”

  度母跟他说,“你去的话肯定对于佛法有非常大的帮助,能够使整个藏地的佛法重新兴盛起来。但是对你的寿命会有影响,如果你在印度的话,可以活到92岁,但是你如果去西藏的话,你的寿命只有72岁,那就是减寿20年。”

  但是尊者菩提心、慈悲心很广大,还是以菩提心摄持到了藏地,到了藏地而且住了十七年。这是讲菩提心。

  我们在方广寺传的《菩提心密授仪轨》的修法,也是阿底峡尊者传下来的。

  阿底峡尊者后来到一个寺院,有一尊象牙雕刻的释迦牟尼佛像。他在顶礼的时候,这尊释迦牟尼佛像就开口跟他说话。

  大家现在不会相信的啦!其实如果你修金刚乘,这些事情是可以相信的。有一些通过缘起的秘密,他可以有一些会说话的佛像。

  释迦佛像就开口叫他,去求菩提心的完整教授。他就带了一百二十五位弟子就漂洋过海到金洲大师那个地方去求法。

  金洲是一个地名,就是现在东南亚的苏门答腊岛。他从印度漂洋过海到了那个岛上,向金洲大师求法。中途历尽千辛万苦,和魔王干扰,差一点在海中沉没了,但是最后还是到了这个地方。

  在金洲大师身边十二年多,将近十三年,求得了整个的菩提心的完整教授。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修心七义论》,这个根源也就是从这里面来的,它有座上的和座下的菩提心修法都非常完整。

  所以我们要知道,菩提心的修法是命脉之法。以前我们讲过,进入佛法修证之门,要通过三道门:

  第一道门是皈依。进入佛法之门是皈依,你没有皈依的话,你就不是真正的佛教徒。皈依与否,是佛教徒与其他外道的分水岭,而且我们要能够得到皈依体。下面我们讲三皈依,讲皈依三宝的时候,我们会详细讲解。

  第二道门就是发菩提心,这是进入大乘之门的通行证。我们现在学大乘法,但是我们有没有真正地生起菩提心来了?没有。

  如果你没有菩提心摄持的话,你修一切法那都是没有灵魂的。所以说菩提心是大乘法的命脉之法,是一切法的灵魂。如果你没有菩提心摄持的话,你去做手印、你去观想,那些都没有实际的意义,好像小儿游宫殿一样。你修生起次第,观想本尊,观想得很热闹,又是金刚焰、金刚墙、金刚帐,那些都没有实际的意义。你修圆满次第,好像修宝瓶气什么的,那些就好像青蛙鼓气一样的,没有实际的意义。

  所以一定要明白,你没有菩提心的话,你去修气、修脉、修明点,那没有用。而且来说,如果没有菩提心摄持,你的脉是不会开的。心轮这个地方,这个脉是人道的脉,往上是圣者的脉,乃至最顶上是成佛的脉,这个以下的话,都是三恶道的脉。你怎么样把这些脉结打通?那就要修菩提心。心越大,愿力越大这个脉就越容易张开,这个脉结就可以打通,然后你这个三脉七轮渐次地通达,那么气入中脉,凡夫的业劫气就可以变为智慧气,这个时候也就是我们开悟的时候。

  首先我们要怎么样?首先我们要通过学习这个显教的方法,把这个业劫气转变为微细气,然后才能够气入中脉,才能够转变为智慧气。所以说这个菩提心是特别的重要的。

  接下来是讲金刚乘的戒律:

  【后具足金刚乘戒者,以具观自身成本尊之生起次第,及金刚心圆满次第之三摩地,随成瑜伽之尊。特别于所制禁戒无所违越,诸三昧耶如理守护。】

  他对于这个金刚三昧耶戒,密乘的十四条根本戒,也是守得非常清净。

  【如上三种禁戒,非仅受时暂起勇进,亦于受后各别随行,终不违犯,设有违越,亦疾各依还净仪轨除罪清净】

  就是说,他不是在受戒的时候,那一下就比较勇猛精进,以后就不管它了,而是一直善始善终,对于所有的戒律都守护得非常清净。

  【具足定学有二,一共者得止中心之堪能。二不共者,证得最极坚固之生起次第。又修禁制之行六年或云三年】

  就是说尊者他禅定的功夫也非常高。其实我们要知道,我们修法中间一个难关是什么?怎么样能够入定?你要能够深入禅定的话,你才能够一切的教法就有可能成就。

  我们以前在方广寺修法,我们有一些观想自己是本尊,自己是金刚萨垛,修金刚萨垛或自己是莲师。观想得很清楚,然后自己很高兴;或者观想得不清楚,然后自己就很灰心。其实那个都没有实际的意义。不是说你观想清楚了,你就可以了,不是那么回事。要什么时候才可以?必须要怎么样?必须要我们自己不是一种第六意识的观想。你观想得很清楚,你是心比较静一点了,然后你第六意识起作用,可以观想得很清晰,但是那个没有实际的意义。

  你必须要是一种自然的反应一样,由一种造作的反应变为一种自然的反应。就是说第八阿赖耶识这个中间生起来的这种观想本尊,这个才是真正的有意义,真正地有作用。你第六意识观想出来的,这是虚幻的。但不是说你放弃,还是要继续观,坚持下去,然后熏习到第八阿赖耶识种子里面,它渐渐地成为一种自然。成为自然反应之后,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这个互用,然后成为一种自然反应。这样子的话,这种观想才真正有作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3 19: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