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798|回复: 0

[学佛交流] 云海物语—记生命中第三十个冬(同济大学毕业生所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2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记得那天是十一月十六日,跟随恩师来到云海寺,一个静默在西南无名山巅的小寺庙。依稀初见,低矮的灰瓦坡顶身披暮色,携一身古意,转身回望来时路,只见云海苍茫,正应了寺名。那时不曾想过,这一停留就是一整个冬天,也许就是一生。

**已经习惯,推门而至的青山云海,遍照世间的漫漫天光,也不再惊艳雾气缭绕下烟云幻变,流连朝阳晚霞月落松间。寺门前腊梅开了半个冬,迎来一场多年未遇的好雪,我记得漫天飘洒疏离寂寂里,僧人搭衣穿行的身影,明黄赭石映着满世界的晶莹,如披上华服行走在刹土圣殿。几日艳阳,暖开几树早樱,一夜风雨,吹落满地残红,采采流水,蓬蓬远春,虽是简陋山寺,景致少有斧凿之痕。依然喜欢每日里拾级而上的石阶,墓碑上青苔也许曾照过盛唐夜月,方寸之地,历历大观。

**一个冬天,是不长也不短的时间,却可以让人从途经到停留,从旁观到参与,从一无所知到想要叩响殿堂的大门,是天朗气清的好时节,抬头见碧落月色清明的夜,执笔书写这一冬的心念,是给自己的纪念。

**

**一   寺中人物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仙女山云海寺部分出家僧众


**三十年来坠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染得五毒炽盛,心中尤其存了清高与偏见,曾以为人的优秀,就该君子德行,博古通今,才华翩跹,极少认为相识师友中谁人足够优秀。虽然同济CAUP聚集了国内众多设计人才,KPF和华东院已经是国内外顶级的设计机构,身边同事不乏世界名校出身,却时常觉得哈佛耶鲁等殿堂级环境并不能使人德行心性更优秀。我的弟弟在密歇根大学读医学,大三因为心理问题退学回家重新复读高考,可见精英教育并不能解决生活中基本的烦恼。辞职之前所在的建筑事务所是国内做渐进性街区更新的先驱,有时会想这样穷尽一生,更新几条老街几个老城区创造再好的空间设定再完善的制度,也只是让极少数人安居乐业,无法解决根本层面上的问题,似乎缺少了什么意义。越是追求,越是觉得世间没有什么人事足够好,也没有什么职业能真正造福于人,我带着这如许困惑,来到这里。

**这种强烈的我慢心和大执着,在云海寺的两个月里,渐渐改变。眼中所见心中所感点点滴滴,像冬阳融雪般,无声消解着我曾经的认知。事物艺术越发乎自然本心,不事雕琢,浑然天成为最上,就如云海寺门前路旁数株梅,并无精心的角度,自是动人,世间园林之道乃至所有艺术之道亦皆为师法自然。而在云海寺,让我看到何为人的最自然(nature),这种心的本真朴素,如初生,如回归,自是实修所致。

**最初的直观感受,来自觉超师父的暮鼓。心知对音乐的喜好是习气和分别念,可在第一次近距离听到如此鼓声,眼前风啸阵阵雷电隆隆,是暴雨中的海面,顷刻之间风云变幻气象万千,魂魄也被激荡,本是路过,脚步生生无法移动。也听过许多古往今来的旋律,看过许多热泪盈眶的现场,彼时感动是对相似习气的共鸣,就像民谣歌唱生活心绪,摇滚表达问题,古典音乐里有篇章叙事和自然百态,旋律歌词说出了我的心声,带来了我喜欢的感受,这本质上是满足了习气。而在第一天到云海寺的晚上,那时的感动不是因为契合,不是鼓手自身的情绪,是自有一种无我的画面,被节奏生生带到面前猛然展开,是从未曾体会过的感受。鼓点如语言,就像书品即人品,有何种心何种境,自会在指尖流露吧。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觉超师父敲暮鼓侧影

**

**

**后来的日常接触中,觉超师父给了我最初印象中对出家人的定义,就是他这样谦虚质朴,如理如法,待人接物润物无声。再后来听他唱晚钟,虔诚的心自有干净的声腔,没有技巧,只有心的出发与抵达,那是最高级的歌唱。后来陆续听到觉证师父,觉量师父,觉明师父唱钟,都带来类似的感动,愿此钟声超法界,铁围幽暗悉遥闻,暮钟偈不仅仅是唱词,亦是他们的心愿,一切众生成正觉,师父们心底流露的真挚经常让听者动容。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觉悟师父


**

**渐渐的,我从越来越多的日常琐事中,感受到师父们内心的干净朴素无私慈悲,用世间话就是道德几近完美,心性纯澈透明。最明显的例子是觉悟师父。似乎每时每刻他总是背着工具包在各种角落做事情,未有闲暇,衣裳双手总是泥迹斑斑,经常上山下山来回奔波,未曾言累,人默默无言,来去安静,对所有人所有事都非常认真,记得有次给我解释网页的某个事情,qq上大段大段的打了几百字,字里行间柔和体贴,读之怡然,这种善护他人心意的柔善对比我自己,稍有不满便直截了当表达,一累就唉声叹气甚至哭,随着习气沉浮还以为是随心随意生活。最让我感动的一次,是有次给觉悟师父确认一个图,他连忙双手在衣襟上擦了擦笑说“我怕看不懂”,脸上满是真诚干净,那不是客气,那是我在世间从未见过的,毫无修饰,真正的质朴谦逊,就像竹子从土壤里钻出来那样自然朴素又清新,那一刻的打动,油然从心底升起的敬意,又一次刷新了我的感知,这该就是苏格拉底说过的,人最宝贵的知识,就是“知己无知”,自己的各类定见可能都是错误的。(想来,先贤们最初的思想,无论国界,具有共性,佛法中所说的生命真相,在千年之前,不同地域不同文化里,有相似的表达。亚里士多德认为智慧是人心中本来具备的,后天的教育只是为了引发。)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觉证师父午后读书

**

**还有觉证师父,一言一行都在诠释何为大德。我很难确切描述,他像圣地里的守望者,在无人处注视一切,默默守护。寺庙百废待兴,所有建设工程事务在他一身处理,时常在寂静无人的午后,在大家或吃饭或共修的时候,一瞥远远看到觉证师父在彼处忙碌的身影,轮廓里自有无法言说的坚持。他从你身边经过,脚步匆匆目不斜视,你能感觉到一种信念带来的张力,席卷而来,让人肃然起敬,心生向往,却无法形容。后来,我才学会了一个词,才明白那便是威仪。那是类似腹有诗书气自华一般的气场,无关外在,更无法模仿,是心有恩师有佛法有众生的自然流露。他也像掌灯的引路者,关心着所有人,站在通向解脱的路口为经过的每个人送去光明,他总是及时出现,恰到好处。当我还在上海纠结什么是最有意义的事情时,他问我何时来山上;当我在成都印宣传册犯习气时,收到短信说有什么不开心可以和他说;当我站在这里,看到他对每个来寺院的陌生人礼待有加,以各种善巧说因果说佛法。我记得一件极小的事,是过年前精舍建设,大家都很忙,一位安装师傅装好了电器准备离开,并无人在意,觉证师父看到了,执意亲自相送到路口,一路言谈慰谢,也为这位未曾接触佛法的师傅心中种下一颗种子吧。

**再渐渐的,我发现每一位师父都让人感动,大家似乎都为了这里而存在,各有不同却缺一不可。山上没有信号基站,信号放大器和网络管理是觉卫师父设置做的;山上缺水,我们日常用水是觉明师父和觉悟师父用PVC管从山下一处小泉眼一段一段抽上来的;下山交通不便,我们每日吃的青菜是尼众师父们亲手栽种亲自采摘的;斋堂的饭菜是沙弥尼师父们早上四点起床辛勤忙碌做的;僧众寮房是僧众们一砖一瓦盖的;用的柜子是觉诵师父一刨一板亲自做的;五观堂的地是师父们一锹一土平的,寺院建设用的沙石水泥是师父们披星戴月自己一筐一篓背上来的,大雄宝殿后面的水泥路是师父们亲自一砖一水修起来的……而他们中多是年纪还没有我大的85/90后,最让我触动的是他们言谈举止传递出的一种无我无私的心念,行为方式,是和已习惯的世间相反的,以护持他人感受利益他人为先。这一切如静水流深般,悄悄改变着我曾根深蒂固的生活态度(以前我四体不勤到换被套都会累哭,所有家务全找保洁,周末宁可饿一天都懒得下床)开始感到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真正明白自己的自私懒惰,我执强烈,习气深重,而且开始意识到执着如何生活得更好更舒适,是一种大桎梏。

**

**除了日常生活外,最重要的还是修行,自净其意的过程。不消说每日晚课共修,日常里看到大家言行举止,亦时时会有斯人如镜之感,自照出内心污点斑斑。也就慢慢理解了佛法里称僧众为大德,这是真的贴切,而这种德与慈,由内而外,眉目之间,举手投足,具有气场和被感知的温度。我时常喜欢注视觉真师父,不是因为他曾经也是一位建筑师,而是每次相遇只言片语便觉得妥帖温暖,他身上总是有一阵温和柔软的风吹过,他似乎关心着所有人,知道所有人的心情,唯独没有他自己。他站着便是一动不动的庄严,他笑起来便是莲花开放的宁静慈悲,他看到任何美好便紧闭双目虔诚祈祷念诵供养恩师,那神情见者动容。我一直记得一个瞬间,油画一般,是有一次在晚共修结束后,他闭目打坐至众人离开,静若雕塑,脸上写满虔诚的力量和肃穆。我抬头的那一眼,被那力量击中,那种力量像第一次亲眼看到帕提农神庙时,凝视伫立在卫城之巅夕阳之下的多立克柱式,散发出的,穿越千年时光而来,圣洁,坚定,有力,完美,那是让陈志华老先生也泪流满面的庄严感。就像温克尔曼评价古希腊“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而我第一次感到,这可以用来形容一个有如此感觉的人,而这种外在流露,来自其内心的修持吧。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觉真师父

**   

**       2016/1/26

**     于四川达州仙女山云海寺

                                 分享是一种美德、关注是一种智慧
                                         微信号:xnsyunhaisi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6 11: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