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79|回复: 0

[善导大师] 略说净土宗教判(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17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法会开始,我先就“请师”仪式作一个说明。

**有莲友希望法会能有“请师”这个过程──迎请主法师父及诸位法师的仪式。这样的心意很正确、很好,因为这是惜法、敬法应有的心态。但是几次法会以来,虽然有莲友建议,我们都没有这样做,这是因为我们所修学的是属于净土法门,依据净土三部经的精神以及净土宗祖师的传承,我们并不强调这个仪式。

**怎么说呢?《无量寿经》说: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荷负群生,为之重担。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

**这段经文显示我们修学的这个法门是“不请之法”,阿弥陀佛是“不请之友”。也就是说不用我们迎请,阿弥陀佛主动、直接来这里做我们的朋友,来帮助我们,进而来救度我们,主动来讲说这个救度的法门,让我们信受,让我们获救。

**“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庶类”就是众生,是具足贪、瞋、痴的罪恶生死凡夫。弥陀主动来和我们这种罪恶生死凡夫做朋友,所以说“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

**所谓朋友就是互相成全、互相提醒、互相帮助,阿弥陀佛是佛中之王,极其尊贵、高高在上,但是他降下了身份,以和我们一样的身份、地位做我们的朋友,显示阿弥陀佛“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大愿力、大平等的佛心。他是佛,但是来和我们做朋友,和我们同等级,显示我们这个法门是平等救度的法门,而且是超越阶级的法门,是庶民化、普遍化的庶民宗教。

**“荷负群生,为之重担”:简单来说,这两句八字是显示阿弥陀佛负责我们往生的全部责任。我们生生世世以来造了无量无边的罪业,要离开三界,理所当然罪业要还清才能离开,尤其极乐世界是佛的境界,要往生极乐世界就要累积成佛的功德,这些阿弥陀佛都为我们负责、承担了。总之阿弥陀佛为我们负责罪恶生死凡夫脱离三界、往生净土,甚至在净土成佛全部的责任。

**“以不请之法,施诸黎庶”:这种法不是菩萨、罗汉所能了解的,只有佛与佛才能了解;既然连菩萨都不能了解,自然也就不知道去请问,就好像《阿弥陀经》就是佛不请自说的经。同样的,《无量寿经》和《观无量寿经》的精神、内涵也是不请自说的,所以我们这个法门是佛陀主动讲说,不用经过拜托的。“施诸黎庶”,“施”就是布施,阿弥陀佛将不请之法、救度之法、脱离三界之法、往生净土成佛之法回施给我们、布施给我们,可以说整部《无量寿经》都是在说阿弥陀佛对我们的布施与救度。

**《无量寿经》一开始就说“欲拯济群萌,惠以真实之利”,“惠”就是施惠,恩惠的意思。又说“专求清白之法,以惠利群生”,又说“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都是在说阿弥陀佛将他的功德惠赐给我们,布施给我们,成为我们所拥有,使我们也能往生成佛。

**在四十八愿后面的“重誓偈”又说“我于无量劫,不为大施主,普济诸贫苦,誓不成等觉”,所以整部《无量寿经》都是在说阿弥陀佛对我们十方众生主动、不请、布施的精神,以上是就《无量寿经》来说。

**再就《观无量寿经》来说。

**《观无量寿经》说:“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意思就是说,我们这个法门是平等的,只要是归入净土法门,专念“南无阿弥陀佛”,这样就人人平等,圣人和凡夫平等,善人和恶人平等,出家和在家平等,所以说“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

**观音、势至都是等觉菩萨,而我们虽然念佛,依然贪瞋痴三毒具足,依然贪求财色名食睡五欲,平常还是会起情绪、计较、不平、苦恼,还是罪恶生死凡夫,但因为我们专念南无阿弥陀佛,信受阿弥陀佛的救度,身份即时提高到等觉菩萨的身份,这就是“凡夫菩萨格”,这唯是净土法门才具有的特色。昙鸾大师在《往生论注》就说“同一念佛无别道,远通法界皆兄弟”,因为大家都念佛,既然念佛,不只四海之内皆兄弟,是法界之内皆兄弟。法界包含佛、菩萨、声闻、罗汉,只要念佛,法界的众生,不论凡圣,都是我们的兄弟,兄弟就是平等格。我们是凡夫,但是因为念佛,所以和法界圣者同格、平等,这个法门就是大平等的法门。

**以上是就《观无量寿经》和昙鸾大师的传承来说。

**再来以善导大师的开示来说。阿弥陀佛化身的善导大师极其谦卑,他不敢接受沙弥的顶礼,甚至不随便接受他人的顶礼;我们是凡夫,虽然现出家相,但是贪瞋痴并没有因为出家就减轻,一些三业行为有的甚至还不如在家众,自觉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不堪承受他人的迎请和顶礼,因此就不做请师的仪式。

**但是,这样的观点是就净土法门来说的。如果是圣道法门,为了尊师重道,还是要有“请师”的仪式,为什么?因为圣道门非常不简单,能讲圣道门经论的师父,根器与修持是非常高的,当然要迎请。

**所以,以尊师重道来说,两个法门都是一样的,但因为净土法门讲求主动、平等,所以不强调“请师”这个仪式。

**这次佛一期间,将要研讨四个主题:
第一个主题:圣净二门,
第二个主题:难易二道,
第三个主题:自他二力,
第四个主题:正杂二行。

**这四个主题都关系到净土法门的特色,对我们修持净土法门、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莲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要了解这四个题目的内涵,那么对法门的目标、方法,还有格局、境界就可以了然于心,这样自然就不会退转,会真正欢喜、真正安心地走上净土之道,专念弥陀佛名。

第一个主题:圣净二门**“圣净二门”是指“圣道门”和“净土门”。圣净二门,是净土宗的判教(也称“教判”)。什么是“判教”呢?“判”就是判别,“教”就是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教法、教相,将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讲的教法分门别类这就叫“判教”;包括说明这个教法所对应的根机,所行的方法,所得的境界、结果,这些过程,都属于判教的内容。

**每个宗派都有判教,因为各宗各派都站在本宗各自的立场判教,因此所判教的内涵也不同。

**若依天台宗来说,就判为“五时八教”,将释尊一生说法的内容判释为五个时期,又相应于每一时期众生的根机与理解能力,分为“藏、通、别、圆”(化法四教)与“顿、渐、秘密、不定”(化仪四教),这就是天台宗的判教。

**两相对照,可以看出净土宗的判教比较单纯,只判为圣道门和净土门,我们的目标很明显,就是以往生弥陀净土为目标,所以叫“净土门”。而净土门以外的各宗各派、八万四千法门则都属于圣道门。

**判教当然也要依传承的祖师为根据,那我们是依哪位祖师呢?是依道绰大师。

**道绰大师所写的《安乐集》是净土宗的重要祖论之一,“安乐”就是“极乐”的意思,这部《安乐集》专门在解释极乐世界是什么样的境界,阿弥陀佛是什么样的佛?并且显明,要依靠阿弥陀佛的一切众生,只要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就能够往生他的极乐世界,得到永远的安乐。

**道绰大师在《安乐集》就说:

**问曰: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远劫以来应值多佛,何因至今仍自轮回生死,不出火宅?

**答曰:依大乘圣教,良由不得二种圣法以排生死,是以不出火宅。何者为二?一为圣道,二为往生净土。

**这段文就是圣净二门判教的所在。
道绰大师又说:

**其圣道一种,今时难证,一由去大圣遥远,二由理深解微。是故《大集月藏经》云:“我末法时中,亿亿众生起行修道,未有一人得者。”当今末法,现是五浊恶世,唯有净土一门可通入路。是故《大经》云:“若有众生,纵令一生造恶,临命终时,十念相续,称我名字,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这几段法语,将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法分类为两种,就是“圣道门”和“往生净土门”;而且又判断说,如欲解脱生死轮回之苦患,末法时代的众生若依圣道门是做不到的。怎么说呢?道绰大师提出两个理由和一个证明,叫做“二由一证”。

**两个理由就是:第一个理由是“去大圣遥远”。我们末法时代的众生距离释迦牟尼佛示现印度说法的时间已经超过二千五百年以上,离开佛愈久,众生的根器越低,受佛的感化越来越薄。这其中当然有很深的原因,这里只简单说明。

**第二个理由是“理深解微”。圣道门的教理非常深,而末法众生的根器偏低,以低劣的根器要理解深奥的道理是不可能的。譬如:天台宗依《法华经》修行,《法华经》的核心在说诸法实相;华严宗依《华严经》,主要是在讲四种无碍──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三论宗的《维摩诘经》是讲不思议解脱的法门,《涅槃经》是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修习圣道法门的人,必须要将这些道理正确、彻底地体悟之后,再实际显现在自己的身口意三业行为,也就是所谓的信、解、行、证。但是,若连前行的道理都了解不来了,何况是接下来的依解而行,依行而证悟?更何况再体现在身口意三业之上?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说“理深解微”。

**(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6 07: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