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师父写的有关“发心”的文章,因为这是师父的日记,师父写的时候是很随性的,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可能有些话前后重复了好几次,甚至不同的文句都在表达同一个意思。 我做了类似科判式的一个图表(如下),主要是简单标注了一下师父写的内容,比如说:什么叫发心?答案就是一句话:“只要你好,我就好。”这样的一句话能够对一切人说,其实不是只对一切人说,甚至是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下,都能这样说:“只要你好,我就好。”心口一致,不只是这样说,心也是这样想,这样就是发心。 1.什么障碍发心 2.发心有什么利益 3.发心与能力的关系 4.发心与念佛的关系 5.发心无论时处 6.发心的真假 7.发心的总别 8.发心是容易的 9.如何发心 看了师父的这篇文章,我联想到一些内容,与大家一起分享。 一、发心的定义什么叫发心?我想了一个不太像定义的定义:发心也叫心发,发就是发动的意思,心发动起来,趋向于一个目标,这可能就叫发心。 发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发心就很广了,大家来这里听课是发心,我在这里讲课也是发心;世间人做一个事业,挣钱或者做其他什么,都可以叫作发心,甚至发不好的心也叫发心。师父文中提到的发心应该是狭义上的概念,特别指佛教的发菩提心。 1、世间的发心有一次我在一百多米高的三十五层楼上往下看,正好底下是一个十字路口,来往的人特别多,南来北往,有走路的,骑车的,开车的。从那个高度看,人们都像蚂蚁一样,各自在忙不同的事情。我当时就想,这些人在干什么呢?他们应该是有所发心的吧。要不然他们不会每天忙忙碌碌,焦急、飞快地奔向不同的方向。每个人看起来目标非常明确,好像完全觉察不到周围人的存在一样。我想:“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又是什么让他们如此忙碌奔波?” 司马迁有一句话说:“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果不学佛,大部分人都是如此,为了钱,为生存,为五欲(财色名食睡)而活着。 从佛教来看,虽然这些不是顺法性的,但本质来说,这几乎是人类活动的一切动力源头。世间人发了这样的心,比如说为了财富、地位,就要争取到这些;甚至生存,都需要发心,没有发心就没有动力。但这种发心也可以叫作愿望。世间的人,有些发心甚至是至死不绝的,如孙中山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从古至今,一般的事业也好,文治武功,立身扬名也好,如果没有一个很高远、很长久,甚至很坚固的发心,都很难有一番成就。近代名医张锡纯讲过一句话:“人生有大愿力,方能有大建树。”说得很好。 2、菩提心佛教是要了脱生死,出离六道,成就佛道的,更需要发心。佛教的发心特别指发菩提心,这是区别于大乘小乘的根本所在。发了菩提心就在大乘菩萨道,否则就是小乘。 什么叫“菩提心”?善导大师在《观经疏》中解释说:“言菩提者,即是佛果之名。”也就是说为了成佛、为了得到佛果、愿意得到佛果的心就是菩提心。也可以说是成佛的心,也就是度众生的心。就像师父所说:“发心为大众,为法门,为一切众生”,就是菩提心。与那句“只要你好,我就好”,本质是一样的。即便是成佛度众生,最初的那一念心也是这句话,只是一般人想要让对方好,局限于自己的智慧、眼界,往往都是不彻底、不究竟、暂时性、表浅的,想要彻底、究竟、长远、深入地让对方好,就需要成佛。所以发成佛的心,也就是菩提心。 3、菩提心与世间发心之别佛教菩提心跟世间的发心有什么不一样呢?最根本的差别就是:一个是为人,一个是为己。 世间发心当然也有为众生的,像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为自己的,我要赚钱,赚钱为我;我要有名声有地位,有名声是为我,有地位是为我……我要怎么怎么样,都是围绕着“我”来展开的。 佛教的菩提心正好相反,他是为众生所发的,心是往外的,心的方向是不同的。当为众生发心的时候,自然会消弭小我,甚至为了利益别人会牺牲自己,如此才能达到彻底地利益众生。 为众生着想越多的时候,自然为自己就少;反过来只为自己着想的时候,为众生的力量就会弱。 师父所说:“发心最大的障碍就是自私自利。”就是一切围绕着我。自私自利是我们无始劫来的习气。两三岁的小孩,你抢他的玩具,他就会不高兴,要打架,他就有了一个“我”的观念,“这是我的,你不能拿我的”,这说明自私是不用教的,是我们生来的习气。 人心都是趋下流的,要发佛教的菩提心其实是逆流而上,是不容易的。道家也有“顺则成仁,逆则成仙”之说,道理也都差不多。 密宗有一本书叫《菩提道次第论》,甚至是专门教人发菩提心,按照一定的次第而来。比如说,先说人生是苦,因果报应,得人身多不容易,要厌离这个世界……这些都是一步一步在教人发心。可见得发心不容易。 世间的发心是颠倒的,染污的,虚伪的,短暂的。为什么颠倒呢?《往生论注》有句话叫“四倒长拘”。就是把“常乐我净”反过来,不常执为常,不乐执为乐,无我执为我,不净执为净,我们的心就长期被这种颠倒见拘碍着。“染污的”,是因为在发心的过程有私欲,有欲就是有染。“虚伪的”,世间很多人发心做一件事情,结果发现这件事即便是成功了,却又觉得被欺骗了,不是所想象的那样,所以有句话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是常有的,因为他的发心是虚伪的,不真实的,短暂的。然后是“轮转的”,因为不论怎么发心,都是不出轮回的,我们生生世世不知道发过多少各种各样的心了。 佛教的发心则是顺法性的,清净的,真实的,永久的,直至成佛的。 二、发心的重要圣道门是很注重发心的,现从《佛教金言录》摘录一些关于发心的经文,与大家一起分享。 《华严经》:“菩提心者,犹如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大宝积经》:“一切善本以菩提心而为上首。” 《华严经》:“忘失菩提心,修诸善业,是为魔业。” 《大日经》:“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 《正法念处经》:“三世诸世尊,大悲为根本。” 《华严经》:“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以上是经中对菩提心的解释,另外也有很多公案在讲发菩提心的利益。 有一个公案是关于小沙弥发菩提心的故事。过去,一位修习二乘的阿罗汉,有一次带着刚剃度的小沙弥出去参访,阿罗汉走在前头,徒弟小沙弥自然背着行李跟在后面。小沙弥边走边思考:“我既然已经出家了,就要荷担如来家业,成佛度众生。”阿罗汉都有神通,他发现小沙弥的想法后,立即让小沙弥走在前面,自己背着行李跟在后面。过了一会儿,小沙弥又在心里想:“成佛度众生那么辛苦,还要经历三大阿僧祇劫,那么漫长,我看还是算了吧,自己解脱就行了。”大阿罗汉观察到小沙弥心里想法的变化后,又让小沙弥背着行李走在后面。小沙弥就很疑惑,问阿罗汉:“师父,您为何一会儿让我走前面,一会儿让我走后面呢?”阿罗汉答道:“期间我观察到你发了菩提心,菩提心一发,虽未行持,但功德已超过我这个小乘阿罗汉了,所以让你走前面;后来你又退失菩提心,自然又让你背行李走后面了”所以说,发菩提心,功德无量。 为什么菩提心这么重要呢?因为菩提心是圣道门成佛的根本,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凡事都有因果,成佛也不例外的。成佛是果,成佛的因在圣道门就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才是成佛的因。 净土法门的菩提心跟圣道门的菩提心不太一样,在净土法门愿往生心就是菩提心。这就为发不起圣道门菩提心行人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圣道门的菩提心,在不了解的时候不知道有多难,当了解之后才知道有多难。舍利弗乞眼因缘退失菩提心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事证。佛生生世世做菩萨时,发菩提心的故事都特别的感人,如果把主角换成我们,是根本做不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