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20|回复: 1

[善导大师] 《观经疏》四重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5-5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善导大师(以下敬称大师)依《观经疏》立教开宗,其疏释《观经》慧眼独具、义理超绝,诸师相望,不啻云泥。大师思想简言之,分真实(实)与方便(权),导方便入真实,也就是“开二归一,废权立实”。

**“开二”者,先随众生执情。义路开分为二,即方便与真实,常以方便显说置前,真实隐密放后。

**“归一”者,终显佛陀本意。结归唯在一真,即此一真,一切皆真,回顾来路,倍觉亲切。

**既经开二归一,自然废权立实。如众水入海,失彼故名,皆得海号。

**大分为四:

**一约教:分要门弘愿,终归弘愿。

**二约宗:分观佛念佛,终入念佛。

**三约行:分正行杂行,终依正行。

**四约益:分见国见佛,终属见佛。

**教、宗、行为因,益即是果。教为能诠,宗、行为所诠,而分纲目。

**

**虽有四重,本质一脉,一气贯通,更无滞碍。二教诠解二宗,二宗统摄二行,二行获得二益。要门教,观佛为宗,摄定散诸杂行,不出释迦光台见国,意在令人欣慕。弘愿教,念佛为宗,统五正行入正定业,正顺彼佛本愿,的见来迎佛体,立即证得往生

**略述如下:

一、要弘二教判**先开为二,文言:

**然娑婆化主,因其请故,即广开净土之要门;安乐能人,显彰别意之弘愿。

**其“要门”者,即此《观经》定散二门是也。定即息虑以凝心,散即废恶以修善:回斯二行,求愿往生也。

**言“弘愿”者,如《大经》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所以见有二教者,有七:

**1.要门、弘愿,教名二也;

**2.释迦、弥陀,教主二也;

**3.观经、大经,教经二也;

**4.回愿、乘愿,教理二也;

**5.唯善、善恶,摄机二也;

**6.定散、称名,教行二也;

**7.求生、得生,教益二也。

**后指归一,文言:

**仰惟释迦此方发遣,弥陀即彼国来迎,彼唤此遣,岂容不去也?

**又言:

**娑婆化主为物故,住想西方;安乐慈尊知情故,则影临东域。斯乃二尊许应无异,直以隐显有殊;正由器朴之类万差,致使互为郢匠。

**开二,显明二尊教门不同,化用有别;归一,显明二尊佛意无差,遣唤一致。

**废权立实,文言: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定散两门”即是要门,“本愿”即弘愿。虽说要门,意在弘愿,废权立实,其义显然。

二、念观二宗判**先开为二,文言:

**今此《观经》,即以观佛三昧为宗,亦以念佛三昧为宗。

**“此《观经》,即以”与“其要门者,即此《观经》”,“亦以”与“言弘愿者如《大经》说”,语气全同,意亦一贯,正由承接前面要弘二教,显明此处观念二宗。否则一经只能有一宗,哪来两宗?宗是主之义,如国无二主,天无二日,唯一无二,才称为宗。正因为有了“要弘二教“,才有“观念二宗”。要门教,观佛为宗;弘愿教,念佛为宗。譬如诸侯王于边国,天子主于中华,各在本境之内,都称为王,但统领之地有广狭之异。

**后指归一,文言:

**此《经》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

**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定散观佛如指,弘愿念佛为月,以观佛指,指念佛月,废立显然。

**另外,大师解释第九观成,见到佛的相好光明,唯摄念佛众生不舍,总不论摄余杂业行者。五正行中,观佛列为助行,归宗于念佛正定业。这些都表明由观佛入念佛,舍方便入真实。

三、正杂二行判**专修念佛为大师倾其一生、竭尽全力劝化众生之所在,为大师应化目的、出世本怀;千言万语,千开万合,总归“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因为这关系到无量众生到底能往生、还是不能往生,如何升进、必令往生。

**为达此目的,分判要弘二教,显明观念二宗,辨别得益分齐,这里说明正杂二行。

**先开为二,文言:

**就行立信者,然行有二种:一者“正行”,二者“杂行”。

**后指归一,文言:

**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亲近,忆念不断,名为无间也。

**若行后杂行,即心常间断。虽可回向得生,众名疏杂之行也。

**明了正行杂行的利益得失,自然能舍弃杂行,归于正行。

**依教起行,依行证果,通前达后,行最为重要。大师释文,卷无量杂行,归极于称名,最为精详。先大判一切行为正杂二行,杂行为权,正行为实,当舍杂行归于正行。再细判五种正行为正助二业,四助为权,唯一正定业为实,即由助业入于正定业。

**

**由方便入于真实,为废权,简称“废”;由真实摄于方便,为立实,简称“立”。如众水入海,废众水名而立“海”名;若海不纳百川,岂号大海。若如井水不犯河水,则不说废立。

**废杂行立正行,乃至废助业立正定业也如是。无量杂行之众水,汇归“读观”二大河,流入“礼称赞”之近海,更向正定业之巨洋。当知一向专称自含五种正行之功,读观二行自包无量杂行之能,这样才说废说立,并非隔绝杂行、助业能有废立。

**

**诸行念佛比对,以显念佛超胜,引导诸行归于念佛,五部九卷之中,类似的文句,比比皆是。如:

**1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2自余众行,虽名是善,若比念佛者,全非比较也。

**3念佛三昧功能超绝,实非杂善得为比类。

**4望佛愿意者,唯劝正念称名,往生义疾,不同杂散之业。

**5弘誓多门四十八,偏标念佛最为亲。

**6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

**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7不为余缘光普照,唯觅念佛往生人。

**8一切善业回生利,不如专念弥陀号。

**9万行俱回皆得往,念佛一行最为尊。

四、见国见佛二益判**益者,往生。

**先开为二,如言:

**备修众行,但能回向,皆得往生。

**(杂行)虽可回向得生。

**似乎认同诸行、念佛皆得往生。

**后指归一,如言:

**定散文中,唯标专念名号得生。

**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

**显明唯有念佛得生。

**末法众生往生以韦提希夫人为标本,之所以辨别夫人见国时还是见佛时得往生,正是为了显明定散(要门,见国)、念佛(弘愿,见佛)所得利益分齐的不同。而由要门进升弘愿,由定散转入念佛。

**《观经》得益说在经末,诸师多以总十六观成韦提侍女得益,又不像大师特别分判“得益分”一科,皆是法眼朦胧,不明真章。

**大师别科“得益分”,定判夫人有“光台见国”及“座观见佛”二重得益,前为方便,后乃真实。

**光台见国得欢喜益,求愿往生。经言:

**我今乐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所。

**这是要门教,回愿求生之义。

**座观见佛,悟无生忍,证得往生。经言:

**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心生欢喜故,叹未曾有,豁然大悟,逮无生忍。

**释言:

**斯乃序临净国,喜叹无以自胜;今乃正睹弥陀,更益心开悟忍。

**弥陀应声即现,证得往生。

**正显得生利益,唯在弥陀弘愿,不在释迦要门,“非是光台见国时得也”,以此判然语气,显明二教分齐。

**问:夫人光台见国得益、座观见佛得益、十六观一一得益、十六观总后得益,似是小节,何必大费周章,五分科节别作得益一分,七门料简专开得益一门?

**答:故知此中大有深义。依大师释,释尊光台现国,正显要门教体,“定散门”详示通别五文,明定散二善出在,即明此义。座观空立本尊,正是弘愿教体,得益门明其出在,依文释明“不舍本愿,来应大悲”“弥陀在空而立者,但使回心正念,愿生我国,立即得生”。

**夫人乃末法一切凡夫之代表,定判夫人得生之益在座观见佛,不在光台见国,是要表明众生往生之功唯在弘愿专称,不在要门定散。十三定观三福九品一一行成皆得往生,非是定散本身之力,全由三心投托佛愿,乘佛愿力,乃得往生,释以“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以此总摄定散归入念佛。

**若据大师判释,而今行人修定散二行回向求生极乐宝国,相当夫人光台见国,得欣慕益;由此更加一心归命,专称佛名,即同夫人座观见佛,必得往生,故名正定业。

**诸师不明此旨,或说一一观成皆得其益,或以十六观成总得其益,或指见国见佛皆得其益,众说纷纭,不识根底。而今后学盲然,固是难免。更知我祖大师弥陀化身,本地觉眼,可尊可仰,是凭是依矣!

**四重判属,清清楚楚,前后一贯,彼此互含,因果分明,结构整然,得一自知其余,昧一全体皆暗。

**

**诸有智者,为菩提道,求真求实;愍众生苦,归佛归法,必能抛成见如吐喉鲠,揭障叶如去眼翳,亲见泰山,何其畅快。若只任胸臆,漫随病眼,短绠不及深泉,便谓井中无水;盲目不见阳光,便说天上无日,可乎?但有大心菩萨,为物示现,知示不知,故作反说,正由众生病深,不惜痛下狠手,非敢评议。

**唯愿逆顺俱获解脱,赞谤齐蒙救恩,同结净土缘,同种念佛因,同生极乐国,利益诸众生。




发表于 2016-11-3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8 12: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