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0924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3-3-30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转自网络的乐观悲观相关网文——
第14课《佛教徒的人生态度》之一 心得分享
本期法义:《佛教徒的人生态度》 之消极还是积极、悲观还是乐观
缘起:针对当前社会大众对佛教存在的误解,法师为了消除大众的这些误解而进行的开示,引导我们正确认识佛教和佛教徒。
第一个题目 消极还是积极
从四个方面阐述。
(一)何为消极和积极?
消极和积极代表着我们对人生、对世界的一种认识和态度。
消极多半指的是不求进取,不努力,不作为,与消极相对的就是积极,进取,努力。消极、积极无所谓褒贬,事实上是跟具体的事件有关系,我们不同的价值观、世界观的人会对它的褒贬作出不同的评判。
(二)消极和积极产生的原因
1、首先跟悲观和乐观有关系。
所谓悲观,就是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希望,而乐观又通常把这个世界看得很真实。把人生看得很虚无,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引发悲观情绪,形成消极的心态,佛教里称为断见;把人生看得非常实在、永恒,积极追求名利等,一切顺利时就会产生乐观的心态,佛教里称为常见。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
2、其次跟我们人生的经历有关系。事事不顺就会消极,事事顺利就会积极正向,这种消极和积极也是肤浅的。它来自于个人的一种经验、一种经历。由于我们的经历、经验随世间的生活是变化不定的,所以消极、积极也是变化不定的。
(三)大众认为佛教是消极的原因,有3个方面。
1.是从出家制度引起的。出家人要放弃世俗生活,从这个意义上给人产生消极的感觉。
2.从生活方式上引起的误解。尤其当今社会吃喝玩乐要积极,但出家人追求的是一种简单朴素的生活,甚至是素食、独身,给人一种消极的感觉。
3.从为人处世的态度引起的误解。现在整个社会就在不断地占有、攀比、竞争,出家人不与世间争,尤其在佛教修行中,有一法门叫忍辱,就是学会不对立、接纳实际生活中好的、不好的,做出智慧的选择。因为忍,不竞争,不斗争这样一种处事方式,引起大众对佛教产生消极的印象。
所以,世俗上的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这种看法不是没有道理,错就错在他们的标准有问题,结论自然也是错的。
(四)如何正确认识佛教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消极的重要特征是没有作为,厌世。那么真正学佛的人有作为吗?有的,他们有着更高的一种人生追求,那就是精神追求。
1、佛教徒有明确的人生目标。佛教讲发愿、愿力,诸佛菩萨在因地上都发出非常崇高的愿望,如阿弥陀佛48愿,药师如来12大愿,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而一个合格的大乘佛教徒,都必须具备这四种宏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在尽未来际的生命中都是遵循这四种宏愿不懈努力。从这个角度说,没有理由说佛教是消极的。做一个菩萨什么都要学当然要安住在三级修学开始。
2、学佛的人积极研究经教。因为每一个众生都有困惑和烦恼,所以不论从自身的需要还是芸芸众生的需要,我们都需要去传承觉醒、智慧的文化,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多少高僧大德,为了传播佛法智慧,为法忘躯,他们这样一种精神,是最积极不过了。
3、佛教徒要努力地去修行。像解脱道是戒、定、慧的修行,菩萨道修行是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修行就像一个人和一万个人打架一样,要战胜无始以来的串习,不是消极可以做到的。
从以上若干方面足以说明佛教是非常的积极。
第二个题目 悲观还是乐观
悲观和乐观也是代表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态度。从四个方面阐述。
(一)悲观和乐观产生的原因。
现实人生中有人悲观,有人乐观。
1.悲观的人找不到生命的意义和希望。
2.乐观的人有两种情况,一种境遇顺利乐观,遇到挫折就悲观;另一种智慧的乐观,知道事情都有两面性,如果选择事物积极的一面看待问题这种态度还是值得鼓励的。
(二)如何看待佛教讲人生是苦。
这是一种方便的说法。人生有两个层面:迷惑的层面和觉醒的层面。我们凡夫以迷惑和烦恼为基础的生命,从本质上来说痛苦的;而觉醒层面的生命的本质是自由快乐的。
世间上的人对佛法的认识多半偏向于佛教所说这种负面力量否定的一面,会使很多人认为佛教是悲观的。
(三)大众认为佛教是悲观的理由:
1、也是跟出家制度有关系。很多人认为出家是消极厌世,看不到世俗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2、佛教教义。尤其是声闻乘的教义主要讲的是空、苦、无常,也即是佛教教义偏向一种否定。声闻乘佛教一方面要帮助我们建立对世界的认识,另一方面摆脱内心迷惑和烦恼,开启我们内在觉醒、智慧的生命,所以佛教的否定并不是消极,而是积极面对现实人生,尤其大乘佛教,它是要帮助我们建立一种悲愿无尽的人生,一方面告诉我们每个人生命内在都有觉悟的本性,另一方面,大乘佛法讲究的是发菩提心,要利益众生。所以它不是悲观的,它是对人生采取一种非常如实的、智慧的态度。
(四)如何正确认识佛教是悲观的还是乐观的?
佛教它既不是悲观,也不是乐观,悲观和乐观都隐藏着对人生的片面的认识。
1.佛教不是悲观的有几个方面:
1)佛教对世界解释是因缘因果,世界是因缘和因果的延续,我们能够通达空性完成生命的觉醒和解脱,所以我们不需要悲观。
2)我们学习了佛教,同时会发现每个生命都有自我拯救能力,同时也有佛性,我们通过修学佛法去开发我们生命内在的觉悟,就会从泥潭中走出来,所以我们不悲观
3)佛法在迷惑的生命中为我们开辟了一条觉醒之道,佛陀发现这条道为古仙人道,千千万万诸佛菩萨、祖师大德走过这条路,当我们走上这条路时,我们的生命不再悲观。
2.佛教也不是乐观的。
1)个人修行角度:我们的生命时时要面临死亡,死是一定的,什么时间死是没有一定的,在我们修行没有成就之前,乐观不起来,因为造作了许多不善业,生命处境要到哪里去?不一定。
2)慈悲济世角度:即便修行已经很好,还是不能乐观,每一个学习大乘佛法的人,身上都承担着自觉觉他的使命和责任。同时我们要看到众生是难度的。
3)中观:所以我们不乐观、不悲观,学佛的人就是要中观。所谓中观,就是要客观、如实地看自己和世界。中道,生活上不去过一种放纵欲望的生活,也不追求一种禁欲的生活,在认识上,要远离错误的见解。感恩导师!感恩书院!感恩同修师兄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