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120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6-4-24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公上人]大方广圆觉经第八集
续-《●[净公上人]大方广圆觉经 第八集》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第二是『唯识门』,这个意思就更深一层。『文』也好,『义』也好,无不是唯识所现。「文、义」从哪里来?文是唯识所变,是唯识里面,我们不要说太深,我们以百法来说,是唯识里面的色法,义属於心法,所以是唯识所变现的。
讲义【第三、归性门:性是真如妙性,以识心无体,体即真如。】
第三『归性门』,更深,比唯识的意思还要深,为什么?「随相门」里面,世间教学可以包括在里头,因为它也文随於义,义随於文,我们世间所有书本、教科书统统能包。可是第二个「唯识门」就不行,世间有许许多多包不进去,但是它能包括小乘,能包括大乘里面的权教,那是决定没有问题。如果在大乘法里面转八识为四智,那就到第三门,就到「归性门」。归性门,这是讲明心见性,那就是实相,一切大乘了义的经 典都是从这一门流露出来。『性是真如妙性,以识心无体,体即真如』,所以转八识成四智就到这个境界,这个是一切大乘教的教体。
讲义【第四、无碍门:以随相属境,唯识属心,合之则成心境无碍。前二门属事,第三属理,合之则成理事无碍,故以无碍为教体。】
第四是『无碍门』,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讲到最高的地步。『以随相属境,唯识属心,合之则成心境无碍。前二门属事,第三门属理』,随相跟唯识都是事,归性这是理,『合之则成理事无碍,故以无碍为教体』,如果把三门统统都合起来,那是理事无碍。那就是《华严经 》里面所讲的四无碍法界,四无碍法界就是一真法界。
讲义【此经 圆觉,即如来藏妙真如性,应属归性门。又普眼章,根、尘、识等,一一清净不动,遍满法界,无坏无杂,则成事事无碍法界,应属无碍门。此经 应以归性无碍为教体。】
『此经 圆觉』,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应该属於『归性门』。在普眼菩萨一章里面说,『根、尘、识等,一一清净不动,遍满法界,无坏无杂』,这就成『事事无碍法界』,这是讲到最高的。『此经 应以归性无碍为教体』,这是说明表达教学的教体。前面性体是讲理体,这个是教体。教体著重在教学上,性体是理论依据上,五重玄义把这两段列成一段,就是「显体」;十门开启把它展开为两段,一个是性体,一个是教体。
下面这一段就是要讨论这部经 应当什么样根性的人、什么程度的人来学,就好像学校教务主任排课程一样,这个课程应该排在哪一个年级、哪一个学程,什么样的程度好学这个课程,这就是排课程了,排课程要看学生的程度来给他排列。
讲义【甲六:所被机宜。已知此经 能诠教体,未审所被何机?盖众生根机不一,教不对机,不能成益,机不对教,亦不得益,务必机教相当,方成法益。】
众生的根性不相同,程度也不一样,『教不对机,不能成益』,教学如果不适合学生的程度,得不到利益。这几天在电视、报纸上,诸位一定看到,国中三年级的学生好可怜,原因在哪里?课程不合理。记者去采访,问几个国三的学生,为什么要念书?他不晓得,有一个说念书是为考试的,这真是笑话。不念书,我看小朋友都活活泼泼的,这一念都念成呆头呆脑。而且一个国中学生,晚上念书要念到十一、二点钟,这成什么话?你去念念朱熹的《四时读书乐》,读书是个乐事,现在读书变成苦事,苦不堪言,真是颠倒。我不晓得现在的教育如何,我们那个时候念书的确是很快乐,读书真是一个人一生的黄金时代,决定没有什么考试压力,没有这个情形,功课也没有那么多,晚自修的时间也只有一个小时,所以读书真是快乐轻松。聪明一点的人考试真的不必要读书,考试之前十分钟把书翻一翻决定及格没有问题,你说那个书念得怎么不自在!哪里像现在念书念得这么苦?我记得我念初中的时候,功课很轻松,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图书馆看课外读物,换句话说,应付学校功课三分之一足够了,怎么不自在!现在全力以赴,晚上还要忙到十一、二点钟,苦事,真正可怜。所以教不对机,不能得利益。『务必机教相当』,「机」就是根机、程度,与教科书要相当,这才能够有利益。
讲义【但此经 收机最广,有正有兼。】
这部经 很特别。学生有正课生,『兼』是旁听生,有旁听生,我们没有正课生的资格,旁听生有资格,可以作旁听生。
讲义【经 云:是经 名为顿教大乘,顿机众生,从此开悟。】
这是正课学生,《圆觉经 》一听,他就开悟,他能够得真正受用。经 上又说:
讲义【亦摄渐修,一切群品。】
这就是旁听,任何人都可以旁听,也能得一点好处。
讲义【譬如大海,不让小流,乃至蚊虻,阿修罗,饮其水者,皆得充满。如是则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被此圆顿教法一熏,但得听闻,无不获益。】
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道理就在此地。大乘佛法,纵然我们根性很劣很钝不能开悟,千万不要说这部经 太深我听不懂,我不要听了,那这是你自己舍弃了,你不晓得这个功德利益。听不懂也听,听得懂更好,听不懂薰习,有这个功德。一部经 典多多少少你会懂得几句,那几句对你就很有受用,何况在讲的时候总是尽量牵就听众的根机,这是讲经 一定的原则。因为讲经 讲给谁听的?我们不是讲给等觉菩萨听,不是讲给理一心不乱的人听,是讲给大家听的,那么当然一定要大家都能得到一点受用。
讲义【宿根深者悟入,浅者信解,都无宿种者,亦得闻熏,而成圆顿种性。】
这句话对我们来讲是莫大的安慰。
讲义【如华严食金刚之喻。此经 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如《华严经 》所讲『食金刚』的比喻,金刚虽然很少,你吃了它不会化的,它永远存在,『此经 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就是这个意思。唯有圆顿大法才能成佛,如果我们没有圆顿大法的薰修,我们怎么能理解圆顿大经 ?所以薰修比什么都重要。今天就讲到这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