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68838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2-1-2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2-5-15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再看第二十四愿——“供具自皆如意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国中的菩萨在无量无边的诸佛面前,现出他因地修行的功德根本。这功德根本是什么呢?就是他信愿庄严的阿弥陀佛名号。这个名号里面有阿弥陀佛的福德,有阿弥陀佛的威神力加持。所以他一切“供养之具”,比如华香、幢幡、宝盖、音乐,等等这些,都是阿弥陀佛果地上福德的恩赐:令这些往生者去供养诸佛,想要什么供具,自然现在手中,现在面前——随心所欲,称心如意。
那么这样,对我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我们很难碰到诸佛;还有的是碰到佛住世,他想供养,由于自己的福报不够,他拿不出东西供养,显然他就会懊恼。那么阿弥陀佛也知道众生想供养十方诸佛。虽然能够加持你到十方诸佛去,但你自己的福德没有那么多,想供养金银七宝,不一定你有哇。所以这一愿再加上去。你到了那十方诸佛国去,不是空手去,你空手去只是赞叹几句也不好,要借物表心。所以如果带了很珍贵的七宝——种种供养的东西,他自己都觉得比较有自信一点。所以你看法藏菩萨考虑得非常周全,他考察他方世界的很多修道人,是没有能力和足够的福德来供佛的——供养诸佛的,所以给他加持。你看《无量寿经》(宋译)这个愿文还很有意思呢,他有的可以——供具自己到很远的地方去供佛。
好,再看第二十五愿——“菩萨演一切智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的菩萨,都能演说一切智,如果这一愿不成就的话,就不取正觉——就不成佛。”演绎、演说一切智,这是什么概念呢?一切智就是佛的智慧,一切都了解。那我们这些往生者没有破无明,或者没有断尽无明,是得不到一切智的。因地当中的一切智,果地上就叫一切种智,这里就是代表一切种智。只有佛了解法界一切事理、因果、性相,洞察古往今来所有的事情,所以他就能够随意称性宣说。所有人问什么,他都立时作出反应: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那么我们这个演说——特别是对于我们想讲经说法的弘法人员来说,这很重要。如果我们没有相当的知识、学问,不具备“演说一切智”的能力,你在一个大型的讲演场面上会胆怯的,会害怕的。为什么?因为有很多人从各个角度给你提问题,特别提那些刁钻古怪的问题。那你怎么办呢?一拿到这些问题——肯定人家是要挑最难的问题来问——你一问三不知。你老是一问三不知,人家下次就不来听你讲了。所以我们是希望具有一切智的能力,来做这种讲经说法。但靠我们自力太难,所以法藏菩萨加持,你只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只要是往生的菩萨,都能够演说一切智。那你说,我们学讲经说法最好的场所是什么地方啊?那自然就是极乐世界了。
在这里我们吭吭哧哧,可能搞个三十年、五十年,面对社会、教内各个层次的质疑,我们都是觉得力不从心的。因为我们有限的生命,去了解无限的佛法——还包括世间的学问,我们了解得太少。这也就是现在为什么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法师、弘法人才很难出现的原因之一。他也许能讲出他了解的那一部分;但一旦超出他了解的那个宗派,他可能就不了解了。但你面对社会,他不仅要问你教内佛法的东西,还要问很多社会问题、人生的问题、心理的问题、历史的问题、哲学的问题。
一个弘法的法师面对这些,你能够应付它,就属于一切智的范围,不是一个狭隘的我——只是一个专家。实际上一个人面对社会弘法,应该是一个通家。他表达的那一“点”,可以是专——更精湛;但是他的“面”,一定是要一个通家背景的。这样他才能够演说得比较自在。否则他一觉得自己的“面”不广,就会害怕。为什么有的法师说:“哎呀,我在寺院面对七、八十人或者一、二百人,我讲得比较自在,可到了一千人,我不行了。到了一千人就会流汗,就会紧张,就会说不出来。”实际上他这些表达是对一切智的反衬,就是他的“面”比较窄,一旦离开了所了解的“面”,他就慌了。
这一愿告诉我们,法藏菩萨因地对这个事已经看得很清楚了。所以叫我们赶紧到西方极乐世界,完成所有学问融会贯通的这桩事情,获得一切智。然后你横说,竖说,自然说,无间说,那都是左右逢源,头头是道。不管什么问题,都能够给他回答。
好,请看第二十六“菩萨得金刚身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的菩萨都能得到金刚那罗延身——那罗延的、金刚不坏的身体,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就不成佛。金刚那罗延:“金刚”是金属当中最犀利的——能断金刚,不被其他的金属所断,一般把它会比喻成般若智慧;“那罗延”是用金刚力士的一个名称。实际上金刚那罗延身,这里表达的就是佛的身体。第二十五愿是谈到口业,现在是谈到身业的庄严。
这个庄严对我们来说很有意义。我们现在身体是什么?血肉之躯。血肉之躯有很多的病菌,有很多微生虫。四大——地、水、火、风,就像四条毒蛇,稍有点不配合,它就生病。所以血肉之躯是苦恼的,是败坏的,是会生病的。生老病死的这四种痛苦,也是来自于我们血肉之躯。所以要使我们这样的一个身体转变为快乐的状态、安稳的状态,得金刚那罗延身就是很有必要了。金刚,它不会衰变——金刚那罗延身不会衰变,它不是血肉之躯,它没有微生物。这种金刚那罗延身,它是金刚的、金属的、光与磁整合的,它没有任何的毒素、腐败的东西、细菌什么——都没有。所以它永远不会生病,它的寿命永劫。这利益都是在这个身业上得到表达。我们要转凡成圣,转凡躯为佛身,这一愿对我们是很重要的。佛身不是由烦恼所产生的,佛的身体本质上是法身,它是由无量功德凝聚出来的,包括他戒定慧、六度万行等等功德凝聚出来的。所以也就是:这在佛的果地上具有的身业,我们只要去了,就能够获得金刚那罗延身。
好。请看下面经文。“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数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觉。”
好。先看这六愿。第二十七愿——“万物悉皆殊特愿”,西方极乐世界构成的一切物——“万物”是一切的物、景——都是奇妙殊特的。这个(愿)意思是说,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国中天人”就是指极乐世界的正报,“一切万物”指他的依报,这就是指依、正庄严,都总说在一起——是庄严、清净、光明、华丽的。这是描述西方极乐世界外在这种美的形态,它的形体和颜色都特别的殊胜奇特。在这种物景美的格调上是穷微极妙的,穷到了它非常细微的地方——穷尽它的细微,那个妙好是到了它的极致——极品,是我们用语言没有办法称量的。就是有天眼通的众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美好的名称以及它数不清的数量,能够把它明白、了知、辨别出来的话,我就不成佛。意思就是得天眼通的众生把西方极乐世界万物的这种庄严,都没有办法描述得出来。
这一愿在后面会有详细的展开,它是一个总括。西方极乐世界在审美的极致方面是无与伦比的。那这种美是从实相里面出来的,叫第一义谛妙境界相——从诸法实相的空性里面产生的无尽庄严。这穷微极妙的庄严之相,实际上就是诸法的实相——空性。所以相的“穷微极妙”,是代表我们自性功德的穷微极妙;相上的这种“无能称量”,是代表我们实相涅槃的功德不可思议。由于实相真如功德无量无边故,不可思议故,所以一些得天眼通的众生,也不可能明白、了知、辨别这些事相的所有庄严。这里就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景物、事相,它当体就是法身三德、涅槃四德,以后就显出托事显法生解门的玄妙——事事无碍的境界,是没有办法用语言言表。
好,第二十八“菩萨道树普见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中的菩萨,乃至于“少功德者”——少功德就是小菩萨修习的功德没有证到无生法忍,初住以前的信位菩萨都属于少功德者——乃至少功德的菩萨都能够了知、见到我道场树。“道场树”就是菩提树,佛在这个菩提树下成道,就叫道场树。这道场树有无量的光明,有无量的色彩,树的高有四百万里。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就不取正觉。那这一愿给我们传达什么消息呢?就是一些菩萨他现量看到的境界,是他证悟水平的表达。证到法身的菩萨看到的就是报身的相;没有破无明的菩萨是看不到报身佛和报身的依报。那在这一愿里面,是法藏菩萨特别加持那些少功德者——没有证到法身的这些菩萨,也能够看到报身的境界。
你看阿弥陀佛成道的这个菩提树,没有破无明的人是看不到的。但由于看到佛的道场树,能够令一切众生得到殊胜的法上的利益——后面会谈到,见到菩提树,触到菩提树的光,闻到菩提树的香,感知到菩提树的这种音声,尝到它的果实,忆念菩提树的功德,都能让这个往生者得到六根清净,都能让他得到三种法忍——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就这个道场树给往生者修行的加持力特别巨大。但特别巨大呢,少功德的菩萨看不到所以这一愿就特别加持,让这些没有破无明的菩萨也能见到我成佛的菩提树。
好,请看第二十九愿——“受经普得智辩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的菩萨信受、读诵经典教法——“讽”就是歌咏的样子,“诵”就是背诵,“持”就是受持,自己依教奉行,“说”就是演说——那么从读经到持说的过程,都能开发辩才、智慧。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就不成佛。这一愿首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就是法藏菩萨希望往生者都能得到无碍的辩才,都能得到甚深的智慧。这无论是对自己修行,还是教化众生的方面,都是必须要具备的素养。那这个素养的获得,它靠什么方法呢?这里它实际上告诉了我们一种方法,就是“受读经法,讽诵持说”。
这八个字实际上告诉我们开发智慧的方法。你读经的过程就是开发智慧的方法,以恭敬至诚心无分别地去读,把它读出来,听进去,不要去加以琢磨。这个过程当中就在开发我们的耳根闻性:作用于耳根,开发我们自性的圆通常。那你去受持,把这个经典的教义落实在自己行动当中,就能够打开我们的心量,对治我们的烦恼。再就是你有慈悲心,来跟广大的众生来演说这个经典。在演说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这种教学相长——通过讲经说法你知道自己哪些地方欠缺,“我要努力”;另一方面,你只要是发一种菩提心去讲,这个过程本身就有诸佛如来的加持力,包括我们自性佛力的加持力。所以这样的一个过程就能使我们具有辩才。
一般辩才讲四无碍辩。法无碍辩,就是对这个经文所诠释的法义,你明白了。辞无碍辩,就对一切众生这个语言,你都逐步地明白了,能用不同的语言去讲说,这是一种;还有一种更微妙的,你讲出一种声音,那么讲不同语言的众生,他听到的就是他那个类别的众生的语言。这就是“如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你讲一种声音,英国人听到是英语,中国人听到是中文,德国人听到是德文,猪听到的是猪的语言,狗听到是狗的语言。你这就得到音声陀罗尼三昧,这些都是在辞无碍辩里面所获得的。再就是义无碍辩,对这个能诠之法,就是它的文句、意思通畅,你都能了解。乐说无碍辩,“乐说”——随着众生的好乐你去说,而且你说的过程很愉快。
具有辩才的菩萨在讲经说法当中,他有一种高度自我实现的感觉,他非常投入。如果一投入的话,很长的时间在他看来都是很短的时间;如果听众很投入的话,他时间的感知也会改变。所以佛说《法华经》的时候,讲了六十小劫,但是听众就以为是一顿饭的时间。所以时间的这种感知跟讲和说的投入程度有关——他心理感知的时间不一样的。在四无碍辩过程的互动当中,这里面就产生不可思议的智慧。
所以大家以后一定有机会就去讲,不要总是谦虚:“我不行!我不行!”那你什么时候行哪?如果说不行,可能一辈子都不行;如果说行,你当下就可以。你至少劝人念“南无阿弥陀佛”,总能说的出口吧?然后说说“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现在很多人常常念错——南无(wú)阿弥陀佛,如果他还自作聪明——南边没有阿弥陀佛,西边有阿弥陀佛,那就讲得更离谱了。甚至教内的一些小册子对解释“南无阿弥陀佛”,有时候都让你看得喷饭。“南无”是什么意思?通往三十三天的意思。诸如此类,五花八门。所以我们至少可以按照经典:阿弥陀佛——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是什么意思?无量光是什么意思?它能够衍生出哪些无量?神通、辩才、光明、智慧等等都无量。所有无量浓缩在无量光、寿,无量光、寿就是一切众生自性的这种本体实相。你至少这些东西可以说说:南无是什么——皈依、皈敬、皈命。你都要学呀!这样我们在讲经说法的过程当中,把它作为开发智慧的一个最好机会。
这个佛法跟世间的知识技能不一样,世间好不容易学点知识技能,好像我要保密,我有知识产权:我都教给你了,我都没饭吃了——抢我的饭碗。所以他要保密,不愿教给别人。实际上越保密,越不教给别人,他越没有智慧。所以佛法是——你知道的东西无条件地全盘给别人,你有这个心就是开发智慧的方法;你如果没有这个心——“我好不容易得点佛法,我不告诉你”,这就叫吝法,吝法是愚痴的依据之一,你就变得越来越愚痴。所以法布施的越多,你自己的智慧开发得就越大。这就像你打了一个井眼,不是由于把你井里的水舀出去了,你井就干的,这个井眼跟地下水接通了,你舀多少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尽藏——智慧的无尽藏。所以大家看这个愿文都不要草草看过了:原来开智慧法就在这个八个字里面。你按这八个字做,能够开发智慧。
好,第三十“慧辩无有限量愿”,就是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的菩萨,他们的般若智慧和辩才都无可限量,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就不取正觉。前面讲开发智慧、辩才,这一愿紧接着讲这些菩萨在“受读经法、讽诵持说”的过程当中,不是开发一点点慧辩,是无可限量,是把如来的智慧辩才变成了自己的智慧辩才。如来的智慧辩才无量无边故,所以往生的菩萨他的智慧辩才也无可限量。这些都是让我们非常非常神往的了!我们在这个地方,尽管经过刻苦努力,也常常有机会去演说,但确实我们的辩才、我们智慧,是非常有限量的。
为什么我们常常不自信呢?就是我们知道只有那么一点点“水”,半吊子水都不到。一般当老师的都知道:你得要有一桶水,给别人一碗水才比较自在;你自己只有那么一点点水,想要给人家一碗水给不出来——你都舀不出来。当我们的智慧辩才是无量无边的时候,那不论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当中,都无所畏惧了——四种无畏,那我们也能够有那么一点底气了。所以法藏菩萨加持一切往生者能够获得无可限量的智慧,获得无可限量的辩才。刚才讲这个四无碍辩,它也有程度浅深的区别,四无碍辩是要到八地、九地的菩萨才能究竟圆满。由这个四无碍辩又能够衍生出无量的辩才,这些我们都是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很快获得的。
好,第三十一愿——“净国照见十方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我所住持的刹土至极清净,在这个国土当中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的景物。这种照见就好像拿着一面明亮的镜子,照见自己的面相一样的清晰。如果这一愿不能实施的话,我就不成佛。”这是庄严净土的愿。你看,阿弥陀佛国土的清净是来自什么地方?来自于他的清净心,他心至极清净,流现的依报也至极清净。在这个清净的依报国土当中,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现前,就是他任何一个地面都能够看到他方世界的景物。这里就包括事事无碍法界当中的一些奥藏。事事无碍法界就是一法具足一切法,一就是多,多就是一。比如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是一个广的境界,但是西方极乐世界任何一个清净的地面、一块狭小的地方,它能够与之相融在一起。十方无量无边的境界没有缩小,那个极乐世界任何一块地面没有放大,但是它们可以相融。就好像一面镜子,能够把这个全体的境界都照在这面镜子里面一样。
那这样,它对于往生者是有修道上的作用的。比如法藏菩萨在因地当中,他就感知到了建立大愿要亲眼见到十方诸佛国——就能够对他大愿有帮助。所以法藏菩萨因地得到这个好处,他就发愿:在我成佛的国度当中,只要到我刹土的往生者,都能够看到他方世界景物;在我的宝树上,在我的七宝宫殿的墙壁上,在极乐世界的每一个地面上,都能看到。那你看西方极乐世界可是高科技的一个世界了。而且是你想看就看得到,你想看哪个刹土——有选择性,哪个刹土的景物就现前;你不想看的时候也就没有:随心自在。不能说一天到晚在那,我不想看,它还在这里。娑婆世界三恶道的境界,我不想看,它一天到晚在面前晃啊晃:哎,不好。你想看,就能看得到;不想看,它就没有。声音也是这样:你想听什么声音,那声音就起来;你不想听,就寂尔无声。它一定是尊重这个往生者的个人意志——自由选择的。
所以看到他方世界的所有景物:看到他人行善,就能够见贤思齐;看到很多众生造恶,就会警觉自己;看到他方世界菩萨修道的精进程度,他也会引发精进之心;看到十方诸佛示现八相成道,也引发他的欣慕之心;看到他方世界三恶道众生在那儿受苦,他那种不忍的悲心起来,要赶紧成就自己,或者当下就分身过去。他都有这样的一个法上的利益。如果从那个旅游审美的角度看,他就更自在了。每个人都想旅游,看他方世界好的名胜古迹。现在我们想看一点——到处奔波,如果钱不够还看不到,去了还担心被别人宰一把。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不动——坐在那里,十方无量无边世界的名胜古迹,你想看哪个地方就能看哪个地方,多自在呀!还不需要你奔波劳碌,也不需要花一分钱,什么都看得到。
好,第三十二“严饰超诸天人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从极乐世界的地面以至于到虚空,都有无量无边的“宫殿、楼观”,有不可计数的七宝池、八功德水,有重重无尽的七宝行树。宫殿,地面有,虚空也有。那么极乐世界所有的“一切万物”,它构成的材质是什么?珍宝!而且这个珍宝不是一宝、二宝、三宝、四宝、五宝、七宝,而是无量品类的珍宝,十方无量世界的所有的珍宝,在西方极乐世界都有,这叫“无量杂宝”。这个“杂”就是丰富的意思、多的意思。而且这个宝里面还有香,就是构成的材料它不仅是珍宝,而且里面羼杂着“百千种香”——跟这个宝融在一起。那它就表达这种宝有光,有色,里面又有香——香、光、色,就是流光溢彩,而且香味弥漫。那这个香闻到了都能让人生起清净的心,引发五分法身之香。香是可以做佛事的,香是可以帮助修行的。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任何一种宝里面都有很多香来共同合成。所以这样的依报就是非常庄严——这个“严饰”。就是装饰得非常的奇妙——奇特和妙好,这样构建得“严饰奇妙”,是一切天人景物所不能比拟的。
你看我们尽管讲黄金,我们世间的黄金跟西方极乐世界的黄金是同一个名称,但是它的质地、它的功能作用是完全不一样的。西方极乐世界那个黄金是我们想象不到的那种美好,它不像我们这个世间黄金。你拿过去虽然它也能够放点光,但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个黄金更清净,更透亮,而且它柔软。柔软到什么程度呢?它能够做衣服,甚至可以是液态——这个水都是黄金水。所以它的概念一样,内涵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就是用比况的方式。西方极乐世界无量杂宝的那种品质、那种清净、那种柔软度、那种光洁、那种妙用,也是我们想象不出来的。所以一切天人的珍宝、宝香都没办法比拟——我们更是想象不出来。那么这个珍宝里面所羼渗的香:这个香是有弥漫性的,所以它就普遍地熏到了十方世界。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香就叫宝香——就珍宝里面的香。
它是熏到十方世界,我们娑婆世界照样可以熏过来。所以我们有时候为什么念佛比较清净的时候、读经读得比较清净的时候,忽然会闻到一种香。我想在座的诸位可能会有这方面的一种宗教体验。但你不要执着:你作意,都闻不到。哎!忽然,好像无心状态会闻到;但你仔细去找,没有。那个香也许你在诵经、念佛的时候,你自己都没有察觉到,可能走过去的人觉得:“哎!这里很香。”但是实际上你并没有燃香,或者根本就不是这个世间的香味。所以到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为什么有异香满室?那异香满室就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宝香过来了,那个香不是我们这个地球的香。这个极乐世界的香过来,不仅是好闻——满足感官的享受,实际上它对于我们心性有极大的加持力。这个香一闻到,就是让我们能修觉悟的、智慧的、持戒的、禅慧的佛行,来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这一愿如果不能成就的话,我就不成佛。”所以通过这一愿,我们看西方极乐世界的生存环境,是不是太好了?我们这个世间是住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子,那么薄薄的——为了节省钱,所以夏天一来为什么房间非常热,像个蒸笼似的,都没有外面凉快。现在我们住房的这种样子都不如古人。古人人家还是砖木结构,夏天凉快,冬天温暖;现在我们的房子——这个化学性的房子,夏天不能散热,冬天也不能御寒。所以我们住的房子的这种质量、人的福报,是都下降得太多太多。那即便古代的砖木结构的东西,跟西方极乐世界的那种宫殿又不能相比,那是珍宝合成的,里面有种种香,里面根本就没有寒冷和炎热的这种不良气候。
现在你看看我们这个温室效应,到夏天这么难受。我们在这儿讲一两个小时,回去全都湿掉了,在东林寺一天至少要换三次短袖子哪——你没办法。气候都跟西方极乐世界远远不能相比。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那种穷微极妙的生存环境,再对比下现在我们这个浊劣的生存环境,里面的对比太鲜明了!这种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油然生起厌离和欣慕心: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好,请看下面经文,先念一段经文。“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
好,先看这一段,这共是六愿。第三十三愿——“蒙光触身获益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这就表达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这里面有种种不同种类的众生,这个“众生”不仅是包括人道的众生,也包括蜎飞蠕动之物,所以叫“众生之类”——不同类别的众生,“蒙我”,“我”就是指阿弥陀佛,就是法藏菩萨成佛的这个“我”——蒙阿弥陀佛光明照触这个众生的身体,那么蒙光照触的众生,他的身体、他的心性都能够非常柔软,其柔软的程度超过天人身心柔软的状态,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成佛。
这是对十二愿“光明遍照十方愿”,在它的功能、作用上的具体描述。这个光明是运载着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这种大悲的心,特别对那些苦难的众生要让他得到利益。这个“蒙我光明”——阿弥陀佛的光明已普施一切众生,但是“触其身者”这个“触”,就代表着要感应道交:这个众生一定要产生一个能感之机,这个平等普照的光明才能够接触到他,才能渗透到他身上去。这个“触”的意义不能草草看过,它里面包含着感应道交的:接触上了,接通了,互动了。接通了,就亮了;接不通,你还是一团漆黑。所以三恶道的众生,当他遭受苦难的时候,他一念仰靠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马上弥陀的光明就照触到他身上去了。一照触到他那里,马上三恶道的苦刑就终止了——后面经文都会表达这个神妙——苦刑一终止,他就能生到善道。如果他的信愿具足,马上就脱离三恶道受苦的状态,命终直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那么我们这些人道的众生,当我们信愿称名的时候,实际上阿弥陀佛光明就在照触我们,所以念佛的众生,他的身体柔软,他的心柔软。身体柔软是什么?它就是能够治疗疾病。我们的病是由于有各种病毒啦,各种业障啦,有病的地方总是麻木的,总是僵硬的。如果一柔软,他的细胞又恢复了它健康的免疫机制的能力。身一柔软,各种疾病离开我们;心一柔软,我们的烦恼离开我们,我们的慈悲心、惭愧心、感恩心会出来。现在我们众生身心都是刚强的——“刚强难化”,他的心非常残忍。要柔化这样的心,真的要靠弥陀的光明;要么你仅仅跟他说点大道理,他都是很难受到感化。只有有巨大慈悲力量的阿弥陀佛光明,才让刚强难化的众生能够柔化,能够感动,能够生发善根,能够让他生起一念惭愧、忏悔的心——改正过来。所以这个光明给予众生的利益极为巨大。当我们心柔软的时候,我们的智慧也容易开发;智慧开发,也容易对阿弥陀佛的功德、名号、净土的庄严产生信心。所以我们念佛看一个人功夫怎么样,实际上最终就看你身心柔软程度怎么样。
这身心柔软程度超过天人。天人的身心是很柔软的,但是念佛人的身心柔软程度超过天人。虽然还是——或者三恶道的身份,或者人道的身份,他超过生命形态最高的那种人的身心的功德状态。这也表明是阿弥陀佛光明把他果地上的功德恩赐给我们,我们把弥陀的功德转换为我们的功德,我们的身心跟佛的身心趋近,染上了佛的香光,才有超过天人的功德。这方面自己和他人都会有很多的例子,可以得到佐证的,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举例子了。包括一些长相很丑陋的人,念佛当下——就是一段时间,就变得很庄严。
好,第三十四“皆得法忍总持愿”,设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也是无量品类的众生,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字,都能得到“菩萨无生法忍”,得到种种甚深的总持——“总持”就是陀罗尼,“总”一切法,“持”无量义,遮恶持善这个意思。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就不取正觉。这就表明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你只要闻信我的名号,都能够开发自性的巨大功德,令菩萨得到无生法忍,得到总持一切法的这种智慧。
好,第三十五“信乐永离女身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这就涵盖一切世界,这些世界有种种的众生。这些“女人”——这个女居士要注意了,这个比丘尼、优婆夷,这一愿跟你们有关系。“其有女人”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字,生起欢喜心、至信心、好乐心,由这个名字的功德令自己发成佛度众生的菩提心,观照自己作为女人身体的种种不净,种种心里的烦恼。《大爱道比丘尼经》说女人的八十四态(是佛所说,而非大爱道比丘尼说),女人烦恼是很重,这些都要如实的观照,要有一个厌恶女身的心理。
有很多女人她不仅不厌恶,还为自己作为女人很自豪:“你看我,我作为女人,多少人看着我。我走到哪个地方,很多人都向我行注目礼,回头率很高。”她沾沾自喜,这就说她不知道给他行注目礼的,都是那些欲望心很重的人,真正有道德的人谁给你行注目礼呀——看都不想看。所以你对自己作为女人的身体要厌恶,这样到你寿终之后,你就会转女成男了。能得到这样的利益,不再作为女人的身体来轮转。甚至你具足信愿,就以女人的身体直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你从莲华里面一出来,就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金刚那罗延身、紫磨真金色。这一下你可占了大便宜啦,是不是啊?
这个从通途的方法来看,虽然大小乘讲了转女成男的方法,但你看很多菩萨他要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够做到永远离开女人身。永远离开女人身都不容易的,她身为一个女人,都会执着“我”的女人身很好,天天涂脂抹粉照镜子。女人这个特点是:对自己的身体最执着,最贪恋的。男同胞还洒脱一点。你看女同胞出个门都很麻烦,半天出不来,她要涂脂抹粉:她就是对自己身见的执着嘛。所以我们这个世间的一切女人闻到第三十五愿,真的要对阿弥陀佛感恩戴德。法藏菩萨太慈悲了,观察到十方众生中的女人太痛苦了,他特意发了一愿针对女人的。所以你作为女人,你一定要对弥陀的名号有一种信心,有一种欢喜,发出愿往生的心,对你的女人身体要厌恶,不再贪恋执着。你今生能够——莲华就成了你转女成男的玄妙宫殿;不再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你今生就解决这个永离女身的问题了。
好,第三十六愿——“勤修必成佛道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这些都是表明十方所有的刹土有种种修行功夫浅深不同的菩萨众,也是闻信我名号的功德,“寿终之后”——就这一世他作为菩萨修行,再转世的时候投生,“常修梵行”,就是他能够继续保持他上一辈子修行——修梵行,修梵行就是持清净戒,离开淫欲的行为,那么“常修梵行”就是生生世世修梵行,直到他成佛为止。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成佛。你看法藏菩萨是这样的慈悲,知道十方无量世界的菩萨,他们在动经无量劫积功累德的修行当中,有一个巨大的障碍——让他很难快速成佛的一个障碍,就是男女的欲望断不了。尤其是对欲界众生来说,这个烦恼是最重。这个淫欲虽然不像杀人、偷东西这样的罪过,但实际上对修道来说,它是最大的障碍。我们的佛性——自性的光明,是本具的,但被这个无明遮盖了,让我们不能现前。这种无明遮盖的最大力量就是淫欲,所以这是修道最大的障碍。
但也确实是难以克服的一个问题,所以这就需要法藏菩萨发愿来帮忙。“你只要闻信我名号的功德,只要持念我的名号,我能够加持你,保护你——在你修菩萨道的全过程当中能够持清净戒,能够离开淫欲的行为。”那你想这一愿可不是对一切修道人非常重要吗?有很多人就为了对治此烦恼,想尽千方百计呀!但是抽刀断水水更流,怎么也解决不了。实际上这里就告诉我们,你要解决这个最大的烦恼就是恳切念佛。所以为什么我们要规定大家一个念佛的数量,因为这个病太重了,你没有相当剂量的药下去,你是控制不了这个欲望的。所以我们“至少一万”是底线——一万、三万、五万……而且要“非礼勿视,非礼勿闻”,尽量离开那些诱惑的环境,才能保住我们梵行——清净的这种身心:有一个保险。
要么很多人呢,他们自己认为定力足够,实际上都有问题。你看纪晓岚这个笔记里面他讲,有一个大修行人他自称对女色不动,而且他有本事——就什么本事?刀砍不入的本事,而且有预测的功能。当时有一个大元帅,觉得这个人如果不能听话还很麻烦,就想收拾他。但他刀砍不入怎么办?他们就想了一个方法,用女色来破他这个本事。开始他说他不近女色,别人说:“你是大修行,你坐怀不乱,这怕什么呀?!”他也觉得自己是有这个功:“好吧,女人来吧!”那女人就坐在他旁边讲那些亲热的话,做那些什么……他开始都端坐在那里——如如不动,可能这个诱惑做久了,他就赶紧闭眼睛了。旁边就设置了一个拿剑的,看到他闭眼睛的时候一剑下去,真的把他头砍下来了。别人说:“你怎么一下子把它砍下来了?”他说:“他开始看着女人,能够自信看的时候,他心都没有动;等到他强行闭眼睛的时候说明他心动了,心动了这时候一砍下去,一砍一个准!”
所以这个“常修梵行”,对欲界众生是非常非常难的。所以先远离,再持清净戒,然后再好好念佛,用阿弥陀佛的第三十六愿来作为我们常修梵行的一个弘誓盔甲。读这些愿都要跟我们挂上钩哪!他不是讲别人的事情,就是讲我们的事情。所以就能使我们生生世世直到成佛的时候,这一条清净戒——“常修梵行”,都能做到稳妥。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好,请看这六愿。第三十七愿——“皈依感动天人愿”。这一愿的表述是这样的: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这就表达十方所有的世界了,是没有办法数清楚的诸佛刹土,这些刹土有无量无边的“诸天人民”——这都是指凡夫众了,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字,生起极大的恭敬心。这种恭敬、信仰心,用下面四句表达:“五体投地”,就是头手足五个部分接触地面的顶礼;“稽首作礼”,稽首代表这个顶礼还要稍停一段时间,这是最大的礼敬了;他闻到这个名号去顶礼,而且生起大欢喜,大喜遍涌身,衣毛为竖,热泪盈眶,那种至信——信心的表达——是那样的“欢喜”,生起好乐之心;这都是由于名号的功德,使这个善根发露了,就开始修六度——“菩萨行”。那这样的念佛之人,就能得到一切“诸天世人”的“致敬”——就是能恭敬这样的念佛人。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就不取正觉。
我们来体会这一愿,这是法藏菩萨对一切念佛人给予了一种人格上极大的尊严。要知道在他方世界的国土里面,真正修道的人在一个净土,或者道德水准比较高的国土当中,修行能受到大众的这种恭敬。就好像魏晋南北朝时期那些超越、隐逸的人,能受到社会恭敬一样。但是到了末法时期五浊的情态越来越深重的时候——一切众生都把权势、财富作为他人生价值目标猛利追求的时代,那么这些精神的价值、道德的价值——修道,就会普遍地被社会边缘化,修道的人还反而被人瞧不起——他还会嘲笑。就好像我们这个时代,你信佛,他就觉得很奇怪:“哎!你是不是受到了大的打击了呀?你最近怎么样了?”好像你信佛学佛都是受到重大打击,很消极,很迷信。如果要出家,他就更不可思议了:“这个头脑有问题哦!”所以搞得很多学佛的人就不好意思,都不敢公开自己是学佛的——怕丢人。这就是感觉到:得不到尊重。
好,那这一点,法藏菩萨这一愿给我们很好的一种底气:我们不要怕宣布自己是学佛的、念佛的,你真正地去做到了“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你一定能得到他人的尊重。阿弥陀佛这个愿,一定能够兑现的。我们最近这一期《净土》杂志,登了一个居士写的亲身经历的一个事情。就是他在高速公路出了车祸,那个车祸出得非常厉害,车滚了很长时间,整个车头、车尾全都稀烂,唯有中间那个地方没有挤压。最后他们三个人包括那个司机,都没有什么事,幸存下来。搞的很多围观的警察都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怎么一点伤都没有受?!一般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死亡的。”那个司机最后都很感谢这三个人,因为这三个人是佛教徒,一上车就开始念佛,特别是碰到这车祸,他们三个人都在念佛。那个司机非常感谢:“哎呀,这次我能够幸存这条命,幸好他们三个信佛的人在我车上!”所以你只要真修实干,有佛天的保佑。这次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也有很多这方面奇迹——学佛的行人幸存下来,这些我们能够提供出实证。大家就会恭敬这样的念佛行人。
所以我们不要怕被边缘化,就怕我们做的不如法。只要如法,对阿弥陀佛的名号有绝对的信心,“欢喜信乐,修菩萨行”——你只要能做到这一点,那就能得到世人的恭敬,更能得到天人的恭敬。为什么呢?世间人的肉眼可能看不清楚,但是天人是看得很清楚的:你真正一个持戒念佛的净业行人,身上就能发出很好的光——身光。这个天人、天眼包括鬼神,都能够看得清楚。所以你的光很炽盛很明丽的话,他就自然地会对你恭敬。那一切不信佛、不修行的人,他心里是很暗淡的——甚至很有毒的;这种毒恶、险恶的气息出来,他的光肯定是黑的、灰暗的,带有戾气的。所以这些鬼神看到了,他就会瞧不起这样的人,会轻慢这样的人,或者是捉弄这样的人。所以一个念佛行人,一定得到天神的恭敬和保佑。
好,请看三十八愿。三十八愿是“妙服自然在身愿”,这个“妙服”就是指比丘披的袈裟。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中的天人,他们如果想要得到衣服,衣服就随着他的念头马上披到了他的身上。这种自在如意,就好像释迦牟尼佛在世有一善来比丘,宿世的善根深厚,他求出家不需要经过登坛受白四羯磨这样的一个仪轨:佛就说一句“善来比丘”,这一说,自然袈裟就披在他的身上,须发就自然脱落,钵就在他手上——一个很清静很如法的比丘形象。所以这些都是很不可思议的,自然而然这个袈裟就披在他身上。佛陀在世的时候,一些比丘他的宿世善根:有时候他从娘胎里一出来就披着袈裟的。“妙服自然在身”,用这个来比况极乐世界的天人,就像这个善来比丘,一说完,袈裟自然披在身上一样。
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天人穿的衣服,不需要经过织布,不需要裁缝来做衣服,也不需要去染色,也不需要穿脏了去洗衣服:这些过程都没有。你看这个极乐天人,他的衣服都是七宝的:想要黄金的衣服,黄金的衣服披到身上;想要琉璃的衣服,琉璃的衣服披在身上……他那个衣服是七宝的,但又是非常柔软的,又有光和色的。你想要什么款式就什么款式:想要宽一点、窄一点、合体一点,它都随你的心愿有不同的款式出来。而且西方极乐世界穿的衣服不会脏。我们为什么穿衣服会脏呢?外面有很多的灰尘,我们里面又不干净,会流臭汗、污垢,所以隔几天不洗衣服就不行。那西方极乐世界,外面环境它没有垢染;里面他又是金刚那罗延身,不会流臭汗,没有八万四千尸虫。你说他的衣服哪里会脏呢?它不会脏。某种材质的衣服披在身上,隔段时间他想换一下——换一件其他珍宝的衣服、其他款式的衣服,他念头一动就会原来的衣服没有了,新的衣服又披在身上了。
好,那这就是我们一般的人讲资生用具。资生用具这里表达的是衣服,实际上是包含着他的饮食、他的房屋、他的卧具——都包含在里面的。所以不仅衣服应念而至,他的饮食也是应念即至。想要吃饭的时候,“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就现前。这时候意念上领略一下,感觉到身体的气力充盈了,感觉到“我用餐完毕了”,马上七宝钵器、百味饮食就自然没有了。这里也不需要去做菜,弄饭,也不需要去洗碗,擦桌子。你看多么自在,这就是心能转物:能量变质量、质量变能量的大自在的境界。好,那饮食是这样,宫殿也是这样。就是他居住的宫殿、舍宅,想要什么材质的宫殿,就现前。要黄金的宫殿、白银的宫殿、水晶殿,或者是几种珍宝合成的宫殿,或者是无量珍宝合成的宫殿,自然现前。想在地面就在地面——那么功夫深一点的,想到虚空就能升到虚空,想要这个宫殿大一点就大一点,想要小一点就小一点。宫殿、住宅旁边还有很多树,还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我们世间那些富豪的什么别墅,那跟极乐世界天人住的东西相比,都远远不及。
好,那这一愿给我提供什么呀?资生用具应念即至,这令我们非常神往。所以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是高道德的一个刹土,因为那边没有生存的压力,想要什么有什么。现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为什么道德水平每况愈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做不到应念而至。我们得点粮食——非常辛苦地耕种;我们得点衣服——也非常辛苦地来织;搞点房子住,一辈子要为银行做房奴——要贷款:得到一点资生用具很难。随着人口的增多,生存资源的越来越匮乏,这种相互的竞争加剧,这种福报就越来越低。于是为了获得这些资生用具——因为这是众生的外命,他离开这些,自身生活不下去,所以他一定要不择手段地获得这些所谓的生存资源。那在这个情况下,他就不择手段了,就不讲情面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成了狼与狼之间的关系啦。你看世间人为了一点利益,那种相互斗争的格局真是看着非常的害怕,无非就是为了这些吃喝住行、饮食男女的东西嘛!但是他处在这样的一个状态当中,由于生存资源太难得到了,他又必须得到。
这里面竞争的残酷性就来得非常的激烈,于是你跟他讲道德,讲退让,那都是很难的。原来我在学校也讲过一些《论语》课,那学生就公然来质疑我。他说:“老师,你讲的这些倒不错,但是这是一个市场竞争的时代,如果我们都像孔子《论语》所讲的那个样,那我怎么活呢?那我不要跳楼吗?”他就认为:你这套东西在竞争的时代是不可用的。因为他又没有因果的观念,因为现在的教育它就是吃不得亏,就是要得到、发展,它没有谦让的概念——我们传统的国学有,现在很少有,所以这就是导致了我们道德水平日益低下的一个客观因素。那从中看到,要改变这个状况,在这个世界很难。西方极乐世界——法藏菩萨给我们施设的一个净土,就是让我们没有任何生存上的压力,于是人和人之间不在这个物质层面、享乐层面去竞争。西方极乐世界一切人都是在道业上相互欢喜,劝谏,帮助,这可就不是一个很好的刹土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