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414|回复: 3

大安法师开示:四十八大愿 ——2009年8月始大安法师讲于东林寺第二届净土文化进修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5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大安法师开示:四十八大愿


——2009年8月始大安法师讲于东林寺第二届净土文化进修班

时法藏比丘,摄取二百一十亿诸佛妙土清净之行。如是修已,诣彼佛所,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合掌而住。白佛言:“世尊,我已摄取庄严佛土清净之行。”佛告比丘:“汝今可说,宜知是时,发起悦可一切大众。菩萨闻已,修行此法,缘致满足无量大愿。”比丘白佛:“唯垂听察,如我所愿,当具说之。设我得佛,国有地狱饿鬼、畜生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丑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识宿命下至知百千亿那由他诸劫事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见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好,我们先看这一段,这是“佛前发愿”——第五章。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这个法会上,向与会的大众追述、陈述着往昔无央数劫以前的一件大事。这个“时”,就是无央数劫以前的法藏比丘思惟五劫,圆满大愿蓝图的设计,向世自在王佛以及座下的大众称性发愿的那么一个稀有难逢的一时。所以这个“时”就定格在法界当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上的这个时空点。这个“时”对我们一切众生具有深刻的关联,当这一刻——“时成就”的时候,法界所有众生的被拯救也就获得了一种依据。就在那一刻,法藏比丘在寂静处用五大劫的时间摄取完十方无量无边的佛刹。“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代表他的圆满,这些诸佛奇妙的净土庄严之相,以及成就这个庄严之相的诸佛的清静之因行,这个法藏比丘都弄明白了,都提纲挈领地把握住了,把十方刹土的精华聚集在一起了,而且把救度十方九法界众生的方法也思惟到了。那么他是在寂静处静坐思惟,这种思惟是深入法性——实相层面的思惟,这就前面讲的“其心寂静,志无所着”。不着在一切法上,住在实相般若上,以他的悲心来祈结国土第一、令一切众生得到大安隐的这样一个总愿——来摄取。
好,当完成这么一个总愿的时候,这种修慧——这种“软件”的编制、这种蓝图的设计是非常细致的,非常周密的,是一个完整的东西。法藏比丘非常有自信,才到他的亲教师世自在王佛的地方来禀告。先是这个弟子见师父的礼节,五体投地地顶礼——“稽首礼足”,然后“绕佛三匝,合掌而住”,恭敬地向佛世自在王佛禀告。这时候,他们师徒俩也是离开了五大劫了,他就向世尊禀白:“我已经摄取了十方刹土的精华,来庄严我这个国土第一的大愿。这些方法、原理我都明白,我都凝聚在我的蓝本里面了。”他不需要说多少话,实际上就这一句“我已……”,这是成就的话——我已经完成了这桩事情了。
世自在王佛当然非常了解了,一听这句话,就很欢喜地告诉他的弟子就是法藏比丘:“你现在可以称性宣说了。要知道,正是时候了。”“宜知是时”,这个“时”,一方面是你的悲心使你的愿成就了;更重要的是,九法界众生需要得拯救的这种渴望、机缘在这里了。所以就让他赶紧宣说:“你这一说,首先天人、声闻、缘觉这些大众,能够发起信心,生起喜悦,能够发起求往生的心。”这就是“发起悦可”。那么对那些菩萨层面的——大菩萨,听闻到你已经成就净土之行的这个法,“修行此法”——这个“此法”是什么?在《无量寿经》的下卷,十方诸佛敕令座下的菩萨都到西方极乐世界,礼敬阿弥陀佛,听阿弥陀佛说法,受阿弥陀佛成佛之记。当这些菩萨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时候,看到极乐世界那样的妙丽庄严,马上就生起一个心——一个愿:“我也要成就像这样的净土!”
好,这时候,阿弥陀佛心怀欢喜,放光,然后就宣说了一个法。这法就是告诉这些十方的菩萨,你要成就这样的刹土——这个愿太好了。但这个愿怎么实施呢?就在这里,把他因地当中成就极乐世界的这个法,他说出来了。这主要是体现在三个偈子——这是阿弥陀佛亲口宣说的:“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知法如电影,究竟菩萨道,具诸功德本,受决当作佛。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这三个偈子十二句,就把法藏菩萨成就净土的一个原理、机制告诉我们了。首先要契证诸法的空性,要了解世间和出世间一切法都如梦,如幻,如响,这是建构净土的一个前提。如果把一切法都认为很真实,去心外求法,那都进入不了。那你契入诸法的空性,还要发愿,就是“妙愿”——奇妙的庄严净土、救度众生的愿。有这个愿作为中介,才能够从诸法的空性当中现出它的庄严之相。这个庄严之相就是表现为净土无尽的依正庄严,这就是刹土,就“必成如是刹”。
所以我们把建构西方净土的一个原理用公式来表现,第一是空性,第二是妙愿,第三是刹土。那么在大愿的禀告当中,它就包含着这样的法的精神。这个四十八大愿就是从诸法空性里面升华出来的,这就是妙愿。因为诸法的空性——涅槃自性,它就是奇妙的,是不可思议的,是具足世间和出世间一切善法的、广大无边际的,这就天台家讲的“性具”。在这个“性具”里面的无量德能,怎么开发得出来?这就要发愿。你发了愿,再由这个愿导行,就必定能圆满你的大愿,庄严你的刹土,乃至于你在这个过程当中究竟六度——乃至无量的菩萨行,一定能做佛。
所以这些与会的菩萨闻到你的发愿,知道你的原理、机制——就是这个法,他就得到大的启发了,就“缘致满足无量大愿”,就是能缘你这个法,满足他菩萨的无量大愿。菩萨无量的大愿,最终是离不开成佛度众生的核心。所以这样的一个称性发起的四十八大愿,包含着所有修道人成功的妙愿:或者自力怯弱的“我求往生”;或者他的境界很高的,也能得到甚深的启发,也要像这样一个净土的修法——这个认同,来快速、圆满地完成他自己的大愿。你看世自在王佛就做了这么一个高度提炼的的概述,说明你这个大愿“宜知是时”,赶紧称说,来利益这么多众生。
那么这样,法藏比丘显然得到了佛的印证。实际上,四十八大愿称说,世自在王佛就在旁边啦,就坐在那里啦。他在佛面前称性宣说,也就说这个四十八大愿是得到了世自在王佛的印证的。从他开始发愿的起始,到他发愿的时候以及发愿的圆成,都贯穿着他的亲教师世自在王佛的这样的一个加持。那么如果把世自在王佛这个“世”——世间,作解脱德,“自在”作般若德,“王”理解为法身德的话,那么世自在王佛是代表涅槃的三德。换句话来说,他是代表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证得的这样的一个法界藏身的德;这样世自在王佛的这种加持、印证,也就等同于十方诸佛的加持和印证了:所以这个大愿不是一般的一个情况。不是我们凡夫心血来潮、头脑发热,发个愿——实际上都不是称性发出来的。发了愿,过几天:“哎呀,做不到啊!能不能修改呀?”它不是这个(样)。这个是不能修改的——称性而出的。
所以法藏比丘就禀白佛陀,“唯”——很庄严的,“唯垂听察,我即将发的大愿,我要具体详细地宣说了”。那么这宣说不仅仅是对佛一人说,这是在世自在王佛的法会上宣说。这就等于世自在王佛把他讲经说法的这个权利,在这一刻赋予了法藏比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是可理解为代佛宣说吗?
好,下面是四十八大愿。四十八大愿分为三大类。第一是摄法身愿,摄法身愿包含着三愿,就是第十二愿“光明遍照十方愿”、第十三愿“寿命同佛永久愿”、第十七愿“诸佛称名赞叹愿”。那么这三愿是法藏菩萨庄严自己的愿,让自己的光明遍照十方,让自己的寿命无量,让自己的名字得到十方诸佛的称扬赞叹。虽然是庄严自己自身的功德,实际上他的目的还是为了普度一切众生。这是摄法身愿。
再就是摄净土愿,摄净土愿有三愿。第一就是第一愿“国无三恶道愿”,让我的净土没有三恶道;第二就是第三十一愿“净国照见十方愿”,西方极乐世界每个构件面都非常清净,墙壁、地面、树干都能够照见他方世界的情况;第三十二愿“严饰超诸天人愿”,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构件——宫殿、楼阁、宝池,它都是种种珍宝合成的,里面有种种宝香的羼渗,是一切世间天人无法比拟的。这是摄净土愿三愿。
除了这六愿之外,其它的四十二愿都是摄众生愿——四十八愿的核心就是摄众生。这里摄众生如果从类别上分,又分摄净土往生者,摄本土的众生愿,有摄他方众生的愿。那这个摄本土的愿,有摄天人的愿,有摄菩萨的愿;摄他方世界也有摄凡夫愿和摄菩萨愿,它又有所不同。
好,我们大概了解这个就可以。这个愿目,这里是铺陈了四十八愿,但是汉、吴两译是二十四愿,宋译是三十六愿。我们还是以曹魏本和唐译本为核心的,一般就指四十八大愿。大家不要以为仅仅只有四十八大愿,阿弥陀佛称为大愿之海,五大劫的思惟不仅仅就思惟这四十八条,要么不能称为大愿之海。他是面对十方世界无量无边刹土的众生发愿的,所以他的愿目将会很多——才能够对应各种不同形态的刹土、各种不同根机的众生,来没有遗漏地救度。所以称为大愿之海。这里释迦牟尼佛所介绍的四十八大愿,是从大愿之海选择了一些跟我们娑婆世界众生关联紧密的部分作介绍。大家要了解这一点,不要以为只有四十八大愿。四十八大愿内容非常深广,细讲要花很多时间;但粗略的讲呢,又好像不得要领。我看时间确实不够,所以我们就用概略的方式,还是要讲一讲它的大意。
我们看第一愿“国中无三恶道愿”,意思是说:如果我成佛的时候,我所住持的刹土没有地狱、饿鬼、畜牲三恶道,如果这一愿不能完成的话,我就不成佛。那法藏菩萨为什么要发这个愿,而且把这条愿放在第一?前面我们讲过,法藏比丘赞叹佛的相好光明来陈述自己愿的时候,就有一个根本的悲心——“一切恐惧,为作大安”。所以四十八大愿是他对一切恐惧的众生来发的,是体现他的大悲心的。那在他五劫的思惟中,他用自己的天眼通观察他方世界种种情况的时候,对这个法藏菩萨来说,他是触目惊心的。能够引发他悲心的一点,就是看到有那么多三恶道的众生遭受着种种剧烈的痛苦,尤其是阿鼻地狱的众生,那一天都是万死万生。等到辗转的地狱苦受完了,到了畜牲道,他又忘记了——调过头来又下了地狱;恶鬼道、畜牲道里受完了这个业报,侥幸得到人身,由于烦恼习气又造作恶业,又坠到三恶道去:这个真是轮回不已。我们在六道轮回的过程当中,绝大多数的比例都是在三恶道里,在人天道里面是很少的。
而这些众生在菩萨眼里就是多生多劫自己的父母、兄弟、眷属。他们都有佛性,都有如来的智慧德相,只是那种无明啦,情执啊,把这个佛性完全遮盖住了,冤枉地遭受剧烈的痛苦,而且在这个苦当中他不知道出离。那你想想,法藏菩萨现量看到这些的时候,他真是痛彻心髓、如箭入心哪!所以最要解决的是三恶道众生的痛苦啊!所以他就必须以他的悲心把这一条放在第一:在我所成就的刹土当中,永远不会有三恶道了。那这一愿也向我们透示,它是带业往生的一个法门,就是你他方世界的众生业障深重,带业到我这儿来,就是带了三恶道的业力种子到我这儿来,你也不要害怕有三恶道的轮回。不仅三恶道的事实没有,连三恶道的名称都没有,这就是后面“国中无不善名愿”。连三恶道的名字都听不到,在西方极乐世界你三恶道的这个业力种子就枯萎,就不能起现行。然后他的善法——佛法的修行马上跟上去,以后破无明,这些虚幻的三恶道轮转的幻业、幻苦也就没有了。从“睡梦”当中醒了,他就得到了安乐啊!这是第一愿,我们要体会这种悲心。
那第二愿紧接着对三恶道的这种剧苦,还要预设一个底限的安乐,这就是第二愿“不复更生恶道愿”:你只要到了极乐世界去,不再重新到三恶道去了。这就针对什么类别的众生呢?你在西方极乐世界的本土,没有坠三恶道的风险了,但是有一类往生的天人——带业往生的天人,他曾经因地发过悲愿:“我只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见阿弥陀佛,我要回来救度众生。”这时候他还是天人的身份,还没有破无明,他的三恶道业力种子还有,离开了极乐世界,就有堕三恶道的风险了。所以针对这一类情况法藏菩萨发第二愿。
本身在西方世界没有寿终,他是无量寿,这个“寿终”是指往生的天人他要离开极乐世界,悲心很切,要到他方世界度众生,所以表达为:他离开极乐世界,为在极乐本土的寿终。那他离开极乐世界,比如再回到娑婆世界,他还有业力种子,照样到三恶道去了,那不白去了一趟吗?如果到极乐世界还回来,又堕三恶道,就觉得不保险了,也不敢发愿再回来了,那永远呆在极乐世界不敢来。来了就堕落那怎么行呢?所以这一个大愿就保证,你只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再回来没有关系,你不会堕三恶道的,你还能够回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阿弥陀佛这一愿作保证,昙鸾大师有个比喻,就好像你这颗种子用一个不朽药给涂上了,涂上了一层保护层。这个种子一般放在水里会烂掉,放在火里会烧掉,但是我涂了一层保护层——是佛的果地上的保护层,所以它入水不烂,入火不燋——不被烧燋。所以我们只要见到阿弥陀佛,再回来,不会再堕三恶道。所以很自在:愿力保护,披上宏誓的盔甲。这宏誓盔甲包括我们自己发愿的盔甲,更包括阿弥陀佛果地上大愿的盔甲,我们披上了,就不会被五欲六尘、烦恼所击中。这就比喻为:如鹅鸭落水,鹅和鸭落到水里没有关系。如果没有这一愿保证,我们就像鸡:落到水里就“落汤鸡”,不可收拾。好,这是第二愿。
第三愿是“各得真金色身愿”,就是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国中天人”——这四十八大愿讲的天人就是指他见、思惑没有断,是带业往生的凡夫——国中天人他的身色都像佛一样的是紫磨真金色,如果这一愿不能实施的话,我就不成佛。这叫各得真金色身愿。大家想一想,这就是果地上加持的殊胜。你看看我们这些凡夫众生是什么色相——黯淡、漆黑、焦黄,很不好看,因为我们内心就很漆黑。所以人和人之间见面都有点害怕,都是带着嗔恨的样子,都是半恐怖分子。所以这个是没有办法:人和人之间之间一见面,他就有个提防的心理。因为每个人发出的气场都有排斥力,都有怀疑力,都有嗔恨心,都有分别的东西,都有怕伤害或者要伤害这些东西。所以以后的众生是越来越苦,人和人之间是很难相处。
那么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像佛一样的紫磨真金色。唯有证到了诸法中道了义的功德,才能显发的身色啊!当我们有这么庄严的相貌的时候,这个相貌、这种颜色也会影响我们的心。我们中国古老的这种命相学:一个人的相貌跟人的命运是有关系的。一个有福报的人,他就有福相;一个贫贱人就有贫贱之相。如果一个人修行好了,相由心转,他的相变好了,他的运也会变好。你把那些当大官的人的相,跟一个乞丐的相摆在一起,他就是不一样了。
所以我们具有佛的相、佛的色,就会使我们凡夫的心趋向佛的功德。这是阿弥陀佛加持我们快速成佛的一个善巧方便:当我们有佛的相的时候,还敢去造那些杀盗淫妄吗?对不起自己的相貌哦!一般的人,你看有体会:你穿一件很破旧的衣服,到一个很脏乱的地方,就很随便,痰就随便吐;如果你穿了一件很高档的名牌西服,到了五星级宾馆,这时候就不一样了,你这个痰就不敢随便吐了,人家在那儿弹高雅的钢琴,你也不敢出声大地吆喝酒令了。它不一样,所以它会影响我们的心。好,这是第三愿。
第四是“形色无有好丑愿”。法藏菩萨这样发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我刹土当中天人的形貌、颜色都同样得好,没有哪个漂亮一点、哪个丑陋一点的分别,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成佛。”你看法藏菩萨真是考虑得太细了。他为什么会有这一愿出现?这是有原因的,法藏菩萨考察他方世界众生种种的矛盾、斗争甚至战争,是来自于这种相互之间的嫉妒。最起码的一个嫉妒,日常就是谁长得漂亮一点,谁长得丑一点。长得丑的人心里,他就有自卑,这种自卑引发了他一种嗔恨;那些长得好一点的,他就觉得很傲慢,居高临下。
于是这个相貌的美丑,都会导致很多问题。原来清华大学出了一件什么事?化学系的两个女生,就是由于那个丑一点的,看见那个太漂亮的得到很多男同胞的青睐,就有嫉妒,然后就在她的茶杯里面常常放点慢性毒药,慢慢地把她颜貌、身体都摧毁了。以后才慢慢查出这么个事情。这种嫉妒心能够使她把对方毁掉。那如果一些国家的国王为了争夺一个**,他也可以不惜一切,你看中国自古历史上,包括西方国家,都有很多。吴三桂怒发冲冠为红颜,如果不是他那个爱妾叫什么陈圆圆的,历史都会改写了,他可能就不会引清兵入关了,等等这些。所以整个的历史都包含着这些东西在里面。
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一个无诤的社会,首先让你在形貌上没有高下、优劣、美丑的分别心——都一样。而且一样到什么水准上?跟佛都一样,具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金刚那罗延身。你看阿弥陀佛是大平等了,这种平等可不是说像上帝一样的:“你们子民平等,但是我跟你们是有差别的。”阿弥陀佛这个“清静平等觉”是让一切往生者跟阿弥陀佛平等,首先相貌平等。我们看《西方净土变》,我们这个世间众生都有分别的:这个莲花出来的身体比较小一点;佛最高大,这个菩萨呢,又小一点。我们不用这个很难分别。但是西方极乐世界是平等的,没有这些差异。好,这是第四愿。
第五愿“生者皆得宿命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国中天人都能够有宿命通。”宿命通就是知道自己前生、十生,前百劫、万劫哪一生做什么,什么身份,寿命多少,财富多少,这一道受报完成之后,下一道又轮转到哪去。宿命通都知道,最低限度也能知道“百千亿那由他”劫的这种宿命的事情。“百千亿”,这已经是够多了,“那由他”又是亿的意思——百千亿亿劫的事情。我们知道阿罗汉作意能知道八万大劫的宿命,我们这些凡夫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所得的宿命通远远超过声闻、缘觉的宿命通。就在佛的果地上的宿命通,我们获得了。
好,这个宿命通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知道宿命通,我们才对于这个因果有绝对的信心,没有一丝的怀疑。因为你在宿命的流转过程当中,都是你的业因决定的,但这个业因果报是错综复杂的,为什么我们难以相信因果?我们就是在一个片段去看——看不清楚。所以为什么很多人不相信因果,他振振有词的观点:“有什么因果啊?!好人受气,坏人得势。”他就都拿这个理由。为什么他会不信因果?他就在这个很短的时间看。但是如果打开轮转的这个全过程来看,今生所谓的好人,上一辈子真的是好人吗?今生所谓的恶人,他上一辈子可能就是个善人。这里面错综复杂的善恶事,是很复杂的格局,唯有宿命通——知道百千万亿劫事情的人,才知道:“哦!这是真实不虚的。”因果法则是不能否定的,现象的表达方式是多元的、复杂的。
好,那么宿命通不仅知道自己的宿命,也知道他人的宿命,也能令他人知道他自己的宿命。那你知道他人的宿命——知道他是从哪一道过来的,知道他的习性是什么,知道他的善根的状态,对于教化众生也有好处。现在有很多人都也喜欢来问我们:“法师啊,你看看我上一辈子从哪儿过来的。”问这个话,我们是很惭愧了,我没有宿命通啊,不知道你从哪一道过来的;我连自己从哪里过来都不知道。所以我们很希望有宿命通,但这宿命通靠我们禅定的功夫还是很难的。仙人也有宿命通,叫五通仙人,虽然他了解的时间段有限,但是他会开发一定时间段的宿命通。究竟的宿命通唯有西方极乐世界才完全打开,所以我们很想得宿命通,最快的方式: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是阿弥陀佛这一愿的保证,只要往生都能得到:生者皆得宿命愿。不是说一部分人得到,一部分人得不到,还要经过考试,还要过门槛。没有这样,只要一往生,都有宿命通。
好,第六是“皆得天眼彻视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的天人都能得到天眼通,最低限度也能够见到百千亿亿诸佛国的情景,如果这一愿不能实施、实现,我就不成佛。”天眼通,一般我们讲这个色界清净的四大现前的时候,能够有天眼通,天眼通能够知道自己这一地的情况,知道下一地——生命形态下面情况。比如初禅天的天眼通,能知道自己这一初禅天的情况,也能看到欲界天的六天的情景,但是上面的二禅天,他看不到的。那么天眼通很有必要:如果我们能看到很多事情,看到他方世界诸佛的刹土那样妙丽庄严,我们生起神往之心;看到他方刹土苦难的众生——三恶道的众生遭受剧苦的情景,我们能生起大悲心。所以这个天眼通能够增上我们的菩提心。所以一去,我们就能获得这个天眼通。
第七是“皆得天耳彻听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我刹土的天人都能得到天耳通,最低限度也能听闻到百千亿亿诸佛所说之法,而且都能够信受修行,如果这一愿不能实施的话,我就不成佛。”这一愿对我们很有启发。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现在我们被分别、执著障碍,使我们耳根的听力虽然相比其它六根来说,要敏利一些,但总的还是暗钝。有很多超声波、次声波,我们是听不到的;这个恶鬼道的声音、地狱道的声音,我们也是听不到的;天人的天籁之音,我们也是没有感觉的。所以我们耳根的那种功德还没有现前。但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耳根圆通完全实施了。所以获得天耳通,就能听闻到他方无量无边诸佛讲经说法的声音,而且听到了马上能理解,马上能落实在行动当中——能够修行。就是他通过耳根引发圆通常这种实相的佛性全都打开,所以不仅能听到,而且能够有智慧地理解、修行。
那么这个天耳通,这里说不仅听到诸佛讲经说法的声音,当然他也能听到三恶道痛苦的呐喊、呼救的声音。所以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的往生者,他一定要不断地来苦难的世间救度众生,由于他的大慈悲心是同体的,他听到这些众生哭喊、痛苦的声音,他在西方极乐世界是坐不住的,他一定要来的。就好像一个父母,你在家里听到你的子女,在那个井边要掉下去喊“救命”的时候,你还能在那里喝茶,喝咖啡吗?赶紧放下,飞跑过去哦!所以这个天耳通,它也是帮助这个往生者:无论从自利,还是通过闻诸佛说法能够断自己烦恼,通过对苦难声音的这种听闻引发他的大悲心。这是第七愿。
第八就是“皆得知他心念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国中的天人都能有他心通。”就是其他人打什么念头,他当下就能知道——悉知悉见,就好像大圆镜智映现外面的万象一样。“最低限度也能了知百千亿亿诸佛国中所有众生的念头,如果这一愿不能实施的话,我就不成佛。”当我们看到这一愿的时候,真的会兴起无限的感慨哦!我们在这个世间无论是弘法利生,还是做事,为什么做不圆满?为什么常常犯错误?就在于我们没有这种知他心的能力。你讲经说法,你要知道众生的念头是什么,根机是什么,他需要什么。为什么佛讲经说法要入定?他就观察众生的念头、根机。如果我们一概不知,就是从主观出发——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但是众生是什么想法,你一概不知,你弘法效果受影响。
然后我们可能会做一些事情,这些事情你肯定要用人吧,用人呢,你仅仅从面相上看,从他的表述来看,都好像很漂亮,但是这个人到底是什么动机,他到底是什么情况,我们是很难判断的。在判断不了的时候你交给他做,如果做一件很重大的事情,他可以把你卖了,你可不是完了吗?所以用人极难,就在于我们不了解他到底是什么情况。那只能是靠“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日久见人心,在这个很长时间当中才能了解他的心是什么,这里面你就要付出学费了。
所以我们看这一点,为什么赶紧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这个世间很难做事,很难弘法利生,因为我们没有他心通。所以为什么龙树菩萨说,一个菩萨如果没有得到无生法忍的话,在这个世间度众生是无有是处。他为什么说得这么斩钉截铁?你得到了无生法忍就有他心通,度众生就能够度得恰到好处,广做佛事;你没有他心通,做事都是蒙的,那就是结点缘而已。所以为了完成这桩自利利他的大事,我们一定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获得度众生和做佛事的能力。
好,看第九愿,第九是“皆得神足飞行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的天人,都能得到神足通。”神足通的表现形态将会很多,这里举出一点:“在短短的一念当中,你就能够最低限度地分身到百千亿亿诸佛刹土去。”一念分身散影,到十方刹土去上求下化。“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就不成正觉。”那证得阿罗汉的人都有十八种神通变化:大身变小身,小身变大身,左胁出水,右胁出火,能够在虚空行走,在水里行走,在虚空坐坐,意念到哪里身就到哪里,等等。他这个神通就自在。现在我们就一点都没有了。
但这个神通是一切众生本具的,我们就是烦恼很重——严严实实地把我们遮盖住了,一点都透显不出来。正因为我们本具神通,才会显现这些高科技:正因为我们有天眼通,然后才用机械的形式搞了个望远镜,甚至射电望远镜,能够观察这个太阳系、银河系的情况,能够有这个可视电视;正因为有天耳通,才会有这个手机,才会有这个电话;正因为有神足通,才会有飞机的发明。这些都是我们里面有的,只是依稀仿佛地表现了那么一点点而已。如果自性没有这些东西,飞机造不出来的,手机也是不可能打得通的。
那么这样,六种神通跟前面的这种各得真金色身愿、形色无有好丑愿就相得益彰。前面你的形貌都是很庄严,都平等,这是你的外表;外表好,还要里面也有种种的德能,里面也有真功夫,就是六种神通。诚于衷而形于外,这才叫真正的东西。如果外面漂亮,里面什么都没有——没有德能,世间讲就是杉木大刀——派不上用。法藏菩萨这个愿是给你外面的好看,里面也很厉害,也很有功德。
好,再看第十愿“不起贪计身见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的天人,都不会再生起想念,贪念、计较自己的身体。”——我执的这样的一个烦恼。“如果这一愿不能实施的话,我就不成正觉。”这一愿发的是非常巧妙,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现在我们在这儿轮回,每天在这儿苦不堪言,每天在是是非非里面,每天在利益的竞争里面玩尽机心,不择手段,最终的根源就是一个我执在这里面啊!这是最终的根源了——我执身见,而这个是最难破的。法相唯识宗讲,就是我们有一个俱生我执、阿赖耶识啊,那么第六识就是分别我执啊。一切凡夫众生做任何事情,思考任何事情,都离不开这个“我”啊。他认为:这个“我”是真实的,这个身体是真实的。有这个“我”,我就要占有;如果妨碍了我的占有,我就嗔恨,我就干掉对方,人和人之间就有矛盾摩擦,国与国之间就有战争了。为什么孔子讲“春秋无义战”?整个春秋时期各个国家打仗,没有一场是正义的战争,都是来自于我执的产物。
那对于修道人来说,这是我们最大的障碍。如果我们修行佛法若干年,“我执”还非常深重,一点都没有弱化,真是白修了!但也确实很难啊。莲池大师在《竹窗随笔》里面讲,他所认识的一位老修行,住山住了几十年。他有一天出来,大家都很恭维他,都很恭敬他。他就说修道人这个不对、那个不对,尤其是爱名声,这个名心都除不掉。当时就有一个人说:“哎呀,像老和尚这样不爱名的人,那是太少了!”这位老修行呢,听得很高兴——笑眯眯的。所以莲池大师看了这件事:“你看看,他都被人卖了还不知。”他还是没有摆脱这个东西吗嘛!他可以远离人群,可以非常刻苦精进,但是仍然是:别人说句赞叹,他高兴;说一句负面的,他嗔恨。这还是一个“我”没有离开。
这个“我”如油入面,所以破我执不容易啊!整个佛法就是围绕破我执、破法执两个核心去展开的。你断见、思惑才破我执——阿罗汉了;然后破法执才成佛。人、法二执全破才转八识为四智。这在我们自力修行当中是很难很难的事情,所以无量劫以来为什么我们还在这里轮回。《法华经》讲大通智胜如来座下发菩提心的人退转了,退转到释迦牟尼佛的法会上。舍利弗在六信位的时候发大心,然后被一个婆罗门的青年勘验一下,他也退转了。实际上他退转也是一个我的概念:“我把眼珠都给了你哪,你还抛在地上,还说这个眼珠不好——还说是发臭的。你这个人太糟糕了,我不理你了,赶紧回去解决我自己问题哪。”它还是一个“我”的问题:你怎么这样对待我呢?我对你都已经把两个眼睛奉献出去了。最终还是这个微细的“我”脱不过去:“啊,算了算了!”
所以这一愿对我们太重要了。我们只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永远离开我执了——这里就包含离开法执了,永远不会在这个身见、我执当中去计较了,去贪恋了。把这个人、法二执除掉了,我们的大平等心就起现行了,就没有憎爱、荣辱、是非的观念了。虽然没有这个观念,但是在随缘的当中,也能了了明白一切法的情况。所以离开了这种身见、我执的分别,到净土去供养佛,也不会由于净土的佛很庄严,生起什么崇高心;不会由于到秽土看到佛的身体很矮小,生起这种轻慢心——他都没有了。所以这一愿是给我们帮了大忙,就是在最难突破的一关当中,阿弥陀佛愿力帮我们顺利地突破了。
好,第十一愿“正定必至涅槃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的天人……”这仍然是带业往生的凡夫到了极乐世界。“都能住在大乘正定聚,必定到达大乘涅槃的果报。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成佛。”这叫正定必至涅槃愿。每一愿对我们都很重要。这就是为什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个个都能成佛的原因,就在这一愿体现。入到大乘正定聚,就是阿鞞跋致的意思——三种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阿鞞跋致最低限度相当于圆教初住的菩萨,你破一品无明,才入到了大乘正定聚。十信位都是空中柳絮——进退无定的。所以一个菩萨修行,他一个底线的保证首先要得到正定聚。在正定聚的这个时候,才能谈三大阿僧祇劫或者多少时间的概念。如果你在不定聚里面,就是动经无央数劫无央数劫,你都没有进展,因为你进一步可能就退九步。进一步退三步,它是没有作用的。所以这个“聚”:一个是正定聚,一个邪定聚,一个不定聚。邪定聚就是你的习性、恶业——一定要下三恶道的。那么不定聚就看你遇缘:遇到好缘,能进入正定聚;遇到不好的缘,入到邪定聚。
所以对一切修菩萨道的人说,这个正定聚是极为重要的。《十住毗婆沙论》说,一个菩萨修道,如果没有得到阿鞞跋致就是正定聚的话,这时候他的心情是如救头燃、如丧考妣,不容一刻的休息。一定先要达到这个底线——不退转的底线,他才稍微可以安点心。要不你在空中像柳絮,一阵强风过来,一下子就飘到更远的地方去。你再要从那里过来,又要动经多少劫!你在不定聚或者邪定聚当中,你的念头就是这个邪的念头,又造了恶业,一下子到地狱里面去。你到地狱又经过多少多少劫才能出来。如果到了正定聚,你首先是得到位不退,得到圣位永远不会退到凡夫位;第二是行不退,这时候你是大乘菩萨行,不会堕到二乘自了汉的行;尤其更殊胜的是念不退,你微细的念头能够跟法性相应,跟实相相应,跟一切种智相应。这就是念念流入萨婆若海,有点类似于孔子讲修行:到七十岁可以“从心所欲,不逾矩”。那你念不退,身、口、意三业都随智慧行,没有一点过患。
你在这个正定聚就是阿鞞跋致的位置上,你是住在大乘的正定聚,你的悲心、你的智慧、你的身口意三业趋向佛果的这种纯净的行为,它必然是引领你——引领我们到大乘、涅槃乘的。所以用那个“必“字,就是必定能够到达如来的“灭度”。所以只要成就往生极乐世界一愿,就成佛是百分之百的保证。没有一个不能成佛的,就是这一愿给我们的一个承诺。那这一愿也告诉我们,修行净土法门的目的价值在什么地方——目的价值就在这里体现:四十八大愿的目的价值就是成佛,不是作其它的。那他不是成藏教的佛、通教的佛、别教的佛,是成圆教的佛——大乘圆教的佛。所以就用这个来校正我们的心愿:我们现在发心念佛是为了成佛的。
但成佛分两个阶段实施。因为在此土我们很难成佛:自己烦恼很重,外面的境界不允许——我们不要说成佛,想得一个初果圣人都是不可得的时代。所以我们为了实施成佛,首先要解决往生的问题。一往生之后就克服了我们现在的三个困难。如果从通途自力法门来说,我们要解决分段生死的轮回问题是极难的。但是净土法门后面讲的第十八大愿,解决了我们信愿持名乃至十念都能往生的问题,解决我们的分段生死轮回问题。这是克服第一个困难。第二个困难就是:一般我们的习性是容易走自了汉的道路,容易得少为足,容易在断见、思惑的时候取证偏真涅槃。
这在娑婆世界乃至在他方世界——你看这个《华严经》讲——七地菩萨都有这么一个陷阱:到了七地菩萨,他即将离开心意识的时候——在那个涅槃寂静当中非常快乐的时候,他就想取证。这时候佛都要伸出金色手臂来加持他——摩他的顶,提醒他不要忘记因地的发愿,他才进一步地去修菩萨道,到了八地——离开一切心意识的程度。你看七地菩萨都有这样的一个危险,更何况一般的人。一般的人你断见、思惑,很容易取证。一取证就成为什么?定性阿罗汉。在大乘佛法来看,属于焦芽败种,他成就佛种的这个种子坏了,没有大乘菩提心的芽了。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就不会有这个陷阱:你只要去了,由于它是大乘的法性土,能够让你发出大乘的菩提心——就不会取证偏真涅槃——直趋大乘的佛果。所以这也就是到西方极乐世界不仅保证人人成佛而且保证快速成佛的一个愿——疾速成佛。
好,现在请看第十二愿“光明遍照十方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光明无有限量,最低限度也能遍照百千亿亿诸佛刹土,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就不成佛。”这一愿也是属于法藏菩萨度化众生很有核心意义的一愿。一切诸佛成佛都有光明,有“常光”,有“放光”,这里所发的愿是阿弥陀佛的常光。为什么要发这一愿,要光明遍照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是由于法藏菩萨发愿要拯救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在十方无量无边的刹土,所以有众生的地方,光明就得过去。那光明遍照到那儿去有什么作用?它不是太阳的光,只是温暖一下而已,不是只好看一点;这光明是运载四十八大愿救度众生的这种愿力在里面,功能在里面。四十八大愿怎么传达到众生心里面去?法藏菩萨在五大劫的思惟当中他建构了两个“操作系统”,第一个“操作系统”就是光明,第二个“操作系统”就是名号,也把光明融聚在名号当中。
光明遍过去,但是这个光明众生能不能接纳得到,能不能感通得上?阿弥陀佛光明的力量很大,但是这里也离不开感应道交,如果众生他不感,这个光明也很难体现作用。就好像天空有阳光,有太阳,但一个人用一个盆子把自己的头遮盖住了,在他看来,它还是很漆黑的,所以阿弥陀佛光明一定要蒙光照触。这个光怎么触?照是来自阿弥陀佛那一面,他是平等普照,但是平等普照你能不能触得到,这就要靠众生信愿称名。那怎么触得到呢?就是要靠名号来触。你只要念这个名号,阿弥陀佛的光明就体现在你身上了;不念这个名号,光明虽然有,但是对没有信愿持名的众生来看,也就等于不存在。
明白这个道理吧?我常常比喻中央电视台的发射信号就在当下,但你怎么接收得到?你得要有电视机,你得要跟它的频号相应,它的图像、音声才能出来。这就说明我们跟中央电视台发射的东西互动了,接收到了。是要我们去接收,那个东西发射过来,它就在这里,就在当下;你不接收,对你来说是不存在的。你能够把这个中央电视台的音声、频号抓出来吗?看的见吗?抓不到看不见的,无形无相的,但它是功能作用就在当下的。所以阿弥陀佛的光明,就等于从他的西方极乐世界、从他的身心——“发射电台”,把光明发射过去——光通讯,发射得遍满整个虚空法界,有众生的地方都能遍满。这就是光明无量愿。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请看第十三“寿命同佛永久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寿命无有限量,最低限度也能够维持到百千亿亿劫这么长远的时间。如果这一愿不能成就,我就不成佛。”那么这一愿是对我们有个安心的保证。西方极乐世界是很好,西方极乐世界很庄严,西方极乐世界能够给我们安乐,但是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是希望做阿弥陀佛的学生的——做弟子的,在那里我们能够一生成佛的。所以要满足这样的两个条件,法藏菩萨必须发寿命无量愿。如果你寿命不无量,是有限量的,那对于轮转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众生来说,就有相当部分的众生心里不安。比如你的寿命是有限量的:我不知道你活多长时候,如果我真的很刻苦地念佛,一旦去了,到那儿去看,你涅槃了,那我怎么办哪?我好不容易来了,你不在,那我就进退无据了,那我要到哪个世界去找佛呢?就不安心。所以这一愿传达的内容,你就放心:无论你何时念佛来,我都在这里,我寿命是无量无边。
那么不仅佛的寿命无量无边,一切往生者也跟佛的寿命一样。你说说这不是很让我们感到喜出望外吗?我们生命当中最大的福报“五福临门”,第一个就是长寿;一切宗教都追求永生。多少道家修仙道那么刻苦精进,无非求寿命长一点。但是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自然就得到像佛一样的无量寿,这不赚了一个大便宜吗?你看我们在这儿想活一百岁都很困难,一百岁都成了稀有的情况。
那么这个寿命长也能够令我们很安心——我们广学一切法门有时间了。你看我们现在寿命很短,面对着我们七千卷的大藏经,都觉得很困难了。《华严经》只是龙树菩萨诵了一个小本过来。诵小本是由于我们地球众生的寿命短,心量狭小,他只能受持小本;中本和大本都不是我们能受持得了的——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这个偈子就有那么多。我们就想象那龙宫太大了,那一看我们都会晕啊:这么多的书,我什么时候看得完啊!还没看一小部分,就呜呼哀哉了,想看也看不下去——阎王爷不让你看了:“你寿命到了,得要走了。”
那么你想,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曾经发愿——发了“法门无量誓愿学”的愿,我们要为众生学一切法门。那样的经卷——一微尘就有三千大千世界经卷,你说我们怎么才能学得完?他需要寿命的保证。在这里,我们发“法门无量誓愿学”只是种一个种子——我们在这里是做不到的。所以寿命无量,我们的福德、智慧、修行才从容不迫:反正是无量寿,我就功夫做得扎实一点,不会受四魔的折磨。四魔其中就有一个死魔,这死亡一来,如果你不是证到无生法忍的圣人,你还在轮转当中,你有隔胎之昏、隔阴之迷,转过来你前面修行都忘了,都不知道自己身份了。有很多大修行人他下一辈子可能就造恶去了:得了点富贵,得了点文采,他就迷惑颠倒了。所以寿命无量对我们是很重要的。法藏菩萨知道:一切众生对这个寿命无量,有他内心的一种渴望;而且从自利利他的菩萨道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所以发出了这一愿——寿命无量愿。
好,我们再念一念下面。“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设我得佛,十方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欲生我国,临寿终时,假令不与大众围绕现其人前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好,先看这一段。第十四愿是“声闻广多无量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的声闻……”“声闻”就是四果声闻阿罗汉,这声闻里面包含缘觉。“他们的数量没有办法计算得清,乃至让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都有像辟支佛的神通道力,这些人共同在一起用百千劫的时间,来计算极乐世界声闻人数有多少的话,都算不出来。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成佛。”好,你看这一愿,极乐世界是大乘菩萨的法界,他不谈菩萨的数量,先谈声闻的数量,声闻数量都有这么多,那菩萨的数量就更多。那这些声闻也就表明:他方世界定性声闻只要愿意到西方极乐世界,也都能往生。这个“声闻”,一则是表示他方世界往生者他前面的身份;另一方面也可以表示就是极乐世界这些往生者断惑的程度。如果断了见、思惑,就相当于声闻;断了尘沙无明,相当于菩萨。也可以这样理解。但总之无论是哪一种,说明阿弥陀佛对那个难度的众生有办法。
难度众生是声闻,很难度,特别是定性声闻,他很执着——增上慢。“增上慢人”就是指这些定性声闻。他断见、思惑,得到了偏真涅槃,就有增上慢了,觉得:“我到家了,我已经得涅槃了,我什么都不需要学了。”所以你看《法华经》,释迦牟尼佛在舍利弗三次请求的时候,都不轻易说,最后准备说的时候,有五千个声闻——增上慢者退席。你说这是什么场面:佛要说成佛之法的时候,五千个声闻退席。为什么这些人退席?就是增上慢,他觉得:“这个法我不需要听了,我已经到家了,听什么呀?我们赶紧找个地方去修禅定哪,不要耽误我修行的时间了。”
在西方极乐世界这么多声闻、缘觉,而且这个《无量寿经》后面讲,就是初会的声闻都是这么多。就是第一会的声闻菩萨都这么多,那么十劫以来多少会的这些声闻、菩萨、天人数量,都是没有办法计算。从中也就看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国土,它是多么的广袤。声闻没有办法算清楚,天人没有办法算清楚,菩萨没有办法算清楚,那么多的众生到那儿去了,那个地方到底有多大啊?会不会有拥挤感哪?就像地球人口现在到了六十亿,地球拥挤,要搞计划生育。甚至有人说这么多人口来了,那怎么办?干脆来场战争吧——淘汰一批。那西方极乐世界不这样,西方极乐世界是法性土,法藏菩萨敢于发这个愿:他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准备,所有的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能够容纳得了。这就是不可思议的,叫事事无碍法界的功德。
好,请看下面第十五愿“寿命修短随意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的天人寿命无能限量。”跟前面呼应,就跟佛的寿命一样无有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虽然寿命无量,也得尊重往生者的自由意志,他不想在西方极乐世界呆的时间那么长,想到他方世界去做点事情,那都得预设好。不能说寿命长,你只能呆在我这里寿命无量,如果呆到其他地方去就不可以,那就有约束。有约束就不是大自在的情况,就对众生的自由意志不是十分尊重了。所以这一点你看看,考虑得非常细致。法藏菩萨发愿:你愿意在这里无量寿,你就在这里无量寿;你想离开极乐世界到他方世界去,实现你因地的本愿也可以,也得自在。“修”,就是长。你想长一点,就长一点;你想短一点就是想离开,也可以:你都能自在,由你的自由意志决定,你有选择的自由。“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就不成正觉。”
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一个大自在、大平等、尊重每个人的自由意志的世界。从中我们就看到一个政治文明:不能用一种团体的价值去打压个人的尊严和价值。一个良好的社会刹土,一定是对每个个体的尊严和价值充分肯定,它才构成了一个高文明的刹土。这里都能透显出这种政治文明的要素在里面——尊重每个个体。
好,第十六愿“国中无不善名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的天人,他们闻不到西方极乐世界有不善的名相、名称。如果这一愿不能实施的话,就不成佛。”不善之名,比如说有六根不具的人——这个人是瞎子,这个人是驼背,有女人的名称,有三恶道的名称——畜生、地狱、饿鬼,有各种很丑陋的名称:这些都听不到。不仅没有事实,听都听不到。我们思维一下,法藏菩萨真是大慈大悲,护念往生者真的是呵护到极点的程度。他为什么会发这一愿?是由于这个名称——这个“名”,都会诱发我们内心的东西。为什么一切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闻觉知,都能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这就是善名称。
如果是听到“不善”的名称,就引发我们贪嗔痴的心。那往生者——这个天人,正好就有贪嗔痴,烦恼、习气还没有断。还没有断呢,你听到这些名称都会引发那个烦恼、习气。比如你淫欲的习气没有断,你天天看**的样子,天天听**的声音,你都麻烦——都是障道的很大的因缘。那从中可见西方极乐世界清净到极点:外部的环境没有一点诱惑,没有一点陷阱。虽然我们有烦恼习气,外面没有那个缘,因和缘它隔开了,种子没有起现行的条件。所以外境的清净,也帮助着我们内心环境的清净。
那相比之下,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为什么难以修行,就在于我们本身烦恼的种子很多,然后外部的环境特别不好,它的一切名称:你翻开报刊、杂志、网络,都是杀盗淫妄的东西、诲淫诲盗的东西。看那些冲击我们的广告,都是引发我们贪欲心:什么海边别墅哇,什么高档家具呀,什么名牌西服啊。它都是:你一看,觉得这个很好;再看看囊中羞涩,赶紧赚钱吧。它这些广告都很麻烦,我看这些广告没有一个说“子曰”什么什么的,都是怎么让你追求“精美”人生,“享受”人生。所以两土相比,西方极乐世界才是最好的道场。这个世间确实呆在寺院好一点,我现在都有点怕出差,一到外面去,一下机场或者一下火车,扑面而来的都是把我们内心很多不好的东西翻卷出来的这种符号、这种广告、这种声音。都是这些东西——绝大多数都是不善的,你说我们怎么修道?很难。
好,第十七“诸佛称名赞叹愿”。“如果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中无量无边的诸佛,都要称扬赞叹我的名号功德。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成佛。”为什么阿弥陀佛法界当中知名度最高?来自这一愿。法藏菩萨为什么要发这一愿?如果法藏菩萨去谋划一个企业,他是一个很好的企业策划高手。企业策划它肯定:我有一个拳头产品出来了,我这产品怎么能够销售得出去——你得要让大家知道啊!所以很多企业产品没有出来之前,先用大量的资金来做广告,来宣传。你再好的东西,如果大家不知道,不是形同虚设吗?那么法藏菩萨知道宣传阿弥陀佛名号功德的重要性,宣传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殊胜的必要性。但是让谁去宣传?如果自己去宣传有讥嫌,说你自卖自夸,而且不符合佛教的精神。哪有人天天说:“我很厉害,我很慈悲,我很有功德。”说不出口。但是为了众生,要说出来。因为佛是无我的,他说这些自己的功德,都不是自己的虚荣心,也没有任何利益心,都是纯粹的利益众生的心。
这里也要善巧方便,所以施设让十方诸佛来做宣传员。这个推销的概念是说得太庸俗了,但是我们勉强说,这就是让他做宣传名号功德的一个推广者。你找声闻、菩萨都不圆满,你菩萨宣传的话,人家说:“你怎么知道啊?”菩萨对一切众生来说,信誉度虽然很高,也不是最高。信誉度最高的还是诸佛,所以就找诸佛来宣传,这是最好的。那诸佛也愿意宣传,因为四十八大愿是最称十方诸佛本怀的。每尊佛都是无我的,只要利益众生,大家都会去宣传的。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就不断地推出阿弥陀佛。他不会想:“这是我所主持的刹土,这些弟子都是我座下的弟子。我怎么能够介绍其他的佛呢?把我的徒众都吸引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不没有了吗?”那释迦牟尼佛他也有净土。但是由于这一愿的传达,十方诸佛都法尔自然地愿意做阿弥陀佛名号的传播者。所以无论是《阿弥陀经》,还是《无量寿经》,都会显出十方诸佛各于本土伸出广长舌相,遍及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语这样的一些话语。
正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这个世间无论男女老幼,大家都知道阿弥陀佛。甚至《西游记》这部好像有点毁谤、说佛教一点坏话的——你看把唐僧搞得那么无能,悟空还是孙子,持八戒还是猪八戒,沙和尚听起来好像“杀和尚”——要杀掉和尚,这些好像都是不好的名称。但是它那里有个结局很有意思,说这个唐僧取了经,由于那个大鼋——唐僧忘了向佛问话——把他又弄到水里去,结果经典湿了,湿了在那里晒经,晒经又一阵狂风来了,把那个经都卷跑了,搞得孙悟空没办法赶紧捞了一把,捞到了一个经的一角——抓到手里,其它都没有了,抓到手里打开一看:阿弥陀佛。最后是带来了“阿弥陀佛”,也不错:六字大经王,含摄一切。所以你看,连这个《西游记》都还是没有跳出这一愿的范畴,还是“阿弥陀佛”。
济癫摇着破扇子唱的最后也是“南无阿弥陀佛”,小孩子跟在后面调侃的唱,还是唱“南无阿弥陀佛”。你说这奇妙不奇妙呢?这是没有道理可说的:很多人不知道有释迦牟尼佛,却知道有阿弥陀佛。这不是很奇怪吗?本土的佛不知道,十万亿佛刹之遥远的阿弥陀佛却妇孺皆知。这都是由于十方诸佛在不断地传扬阿弥陀佛名号,在十方众生的内心有深厚的这种种子、这种文化积淀。甚至从来没有闻过佛教的、没有修行佛法的,在他恐惧的时候,他都情不自禁地会叫出“阿弥陀佛”。这不很奇怪吗?很奇怪不能解释的现象,实际上在这一愿就得到了解释。法尔自然就是这个样子。
请看下面第十八“十念皆生我国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边的众生听闻我的名号,能够发出至诚心、至信心、至乐心,愿意生到我的刹土。”这就是深信切愿了,那么你在念佛的功夫上乃至十声——“乃至十念”,你都能往生。“如果信愿持名十念不能往生的话,我就不成佛。但这一愿有一类众生不被摄受,就是犯五逆的重罪,同时又毁谤正法。”“五逆”就是堕阿鼻地狱的罪恶:杀父、杀母、破和合僧、杀圣人、出佛身血。如果犯五逆没有毁谤正法,临终即将堕阿鼻地狱的时候,能以惭愧心、忏悔心念佛,还能往生;如果你又犯了五逆,又毁谤正法,不能往生。
这个“正法”,广义的说就是佛法。佛法的核心无非要讲因果,讲轮回,讲缘起性空的道理,讲佛的这种涅槃的常住存在性。这些都是正法的核心内容。如果广说,它就很多了,那毁谤正法的人说这些不存在:“哪有因果啊?三世因果都是骗人的,‘六道轮回说’——虚无飘渺的,西方极乐世界更是欺骗愚夫愚妇的廉价门票,这些都是虚幻的。”说这些就是毁谤正法,毁谤正法的人也都是下阿鼻地狱的——毁谤正法的人比犯五逆罪还重。众生为什么敢犯五逆罪?就是由于他不信因果,不信轮回,不信佛法,他敢造。如果他相信了正法,他就不会去做那个事。那狭义的说“毁谤正法”,就专门指毁谤净土法门,说:“西方极乐世界不存在。念佛哪能往生哪?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什么好处啊?往生那里也没有了生死啊!”诸如此类,都是毁谤的言语。
这一愿,历来的注经家都认为是四十八大愿的眼目,是实施阿弥陀佛平等普度一切众生的大慈悲大智慧的高度结晶。你看从修行的功夫来看,没有提任何条件,只要你十声念佛。这个十声通平时,通临终。你只要具足信愿,平时念十声,阿弥陀佛也要让我们往生哪!那这里,当我们看这一愿,是要领会阿弥陀佛那种大慈悲心、大救度的力量,但也不能说:“我只念十声就可以。”他为什么要“乃至”?“乃至”就是指你最低限度:你如果很忙,条件不允许,你就是哪怕念十声。但是佛高兴的事情是希望我们多念,上限多多益善,能够念三万、五万、十万,那当然佛就更高兴了。所以有上限,有底限。我们不能为了自己懈怠放逸去取底限,还要取上限。相信十声乃至一声都能往生,在行为上要念得越多越好:是这么一个领会,比较好一点。
那么大家看这一愿好像很容易,实际上他不容易。这一愿往生的重心实际上是放在信愿上:至心信乐、欲生。你看这六个字对于我们这些众生来说,都不容易啊!至心是什么?至诚心哪!我们每个人自己反省一下:我们有至诚心没有。我们从出生到现在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相处,在职业当中,我们有多少虚假呀!我下午看《文摘周报》都看到,高校的就业率又有一个新的概念,叫“被就业”。很多大学生没有找到工作,然后学校搞了一个什么表——已经有就业了,实际上里面都是有很多的掺假。所以很多大学生没有找到工作,临走还要签一个已经就业的东西走。由于上面有指标,学校说:“你们要帮忙,我没有达到这个就业率,我交不了差。”就已经公开化了。你说对大学生心灵什么影响——这种虚假的东西、这种抄袭、这种政治经济指标,等等。所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我们有几个人做到至诚心?一个人真的至诚的话,好像都成了怪物啦,人家都说你是傻冒。所以这些必然会影响我们修道人的心理,这就是我们共业。
当我们不具备至诚心的时候,十念往生是不可得的;还有“至信”——对这个净土法门有百分之百的信心,这个“至信”就是清净信心,没有一点怀疑;“至乐”,这种好乐、这种欢喜,是我人生当中最重大的事情,欲罢不能,手舞足蹈——得到了一个摩尼宝珠;然后体现在发愿——欲生。“欲”是代表他一种需求、向往,这个“欲生”就包括真正的放下娑婆世界——厌离娑婆,欣求极乐。有几个人能做得到?也常常有居士到我这儿问些问题,比如说:“你看看,我没有念佛之前生活都还很顺利,怎么我一念佛反而还不行呢?好像这个念佛就没有作用了。”那问你:念佛的目的是什么呀?你念佛目的就是你生活水平好吗?念佛有些逆境正好成就我们的厌离心嘛,有什么不好啊?所以我们很多念佛人把念佛都在世间法当中去评价:是好,是坏;是优,是劣。有几个人在一个终极关怀、出世间当中,把这种“至心信乐、欲生”表达得非常纯净,纯粹啊?它是非常不容易的。
念十声谁都能念,但至心信乐、欲生的心理状态,不是什么人都能具备的。所以第十八愿看似容易,实际上是非常不容易的!这里是不能自欺欺人的!所以我们就要在深信、切愿上,下够功夫。为什么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他用“全凭”:你能不能往生,就完全看你有不有信愿,不谈其他的。昨天有个条子——念《弟子规》还成了往生的条件,那不是瞎掰吗?所以这个往生一定要在信愿下功夫。你不要看信愿好像是一个理论,一般的人看不起这种形而上的心理背景,都很看重修点苦行啦,搞点事相上的东西——觉得很有价值。殊不知对净土法门不可思议的这种境界的信心,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的智慧、威神的信心,这是远远超过事相上的修行百千万亿倍的——不可比拟的。《法华经》里面讲,你就是相信释迦牟尼佛不是成佛以来只有几十年,而是寿命无量劫,是无量劫以来所成就的一尊古佛——你只要相信这一点,都能胜过你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五度修行八十亿那由他劫这么长时间的功德,这一念信心的功德比这个还要多,还要大。
所以本人常常讲,我们无论是净业行人,还是这个时代的众生,最稀缺的资源就是信心。佛法大海,唯信能入:通途的大乘佛法也是靠信心进入;那净土这个不可思议的圆顿大法更是要靠信心契入。如果没有信心,一辈子就是修苦行,他也是门外汉,也绝对是往生不了的;如果有信愿,他修得很安心,很安乐。这个法门具足深信切愿,他就非常快乐,他就很自在:他就像善导大师说的“作得生想”,就像昙鸾大师讲的“业事已办”——往生净土事情已经成办了,就安心地等着临终阿弥陀佛拿莲华来接了。你能够具足这个深信切愿,就是“至心信乐、欲生”的这个品质。这就像印光大师说的:虽然你还在娑婆,已非娑婆之久客;虽然还没有到极乐世界去,已是极乐世界之嘉宾。你当下就是极乐世界嘉宾,为什么?当你至心信乐、欲生的心产生的时候,七宝池里面你的莲华就在西方极乐世界了,你的心已经过去了。是不是啊?所以这些都是要在圆顿的不思议的层面加以了解。这是第十八愿。
第十九愿就是“勤修我皆接引愿”。“设我得佛”——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边的众生能够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心,修行诸多的功德——诸多的功德包括六度万行,包括净业三福,包括三辈九品所有因行的内容——以发菩提心修诸多功德,以至诚心回向发愿求生我国,那么这个念佛行人在临命终时,阿弥陀佛就会带着极乐世界的圣众前来,围绕在这个念佛人前面接引他,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就不成佛。这就是勤修我皆接引愿:你只要勤修净土法门,修诸功德,至心发愿,我都会接,就是没有一个众生不来接引的。这个我们不要害怕:我是不是要和阿弥陀佛搞好一点关系,临命终时关系不好他不来,我怎么办?阿弥陀佛大平等心,一切众生念佛,他都来接。
这个接引愿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常重大,这就是弥陀大慈悲的表现。因为临命终时是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今生乃至多生多劫的业力种子在翻腾的时候,如果这时候不来接引,我们马上滑到中阴身阶段,中阴身阶段险象环生,自己很难作主宰。众生的困难,法藏菩萨看得很清楚,所以他发了这个接引愿:我前来引接你,引导你的神识到我的莲台上,到了我的莲台上你就进了保险箱,你就不滑到中阴身阶段。也不会自己茫然失措,就好像我们坐上了一架飞机,飞行员知道道路,马上飞到北京去了。不需要我看看东南西北,这个对我们非常的安乐。
这个接引呢,也代表着一种很温馨的感觉:一方面让我们往生得到稳妥,另一方面,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看是佛前来接引,还有很多菩萨笑眯眯地接引。比如我们到外面流浪了很久,游子回归故乡,如果一到故乡看,也没人来接,也没人来迎,没有人搭理,他觉得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如果你这个游子要回家乡——叶落归根,多少人赶紧在村口很远的地方接,当你的慈母还在门口望着你,很多人给你拿行李,你就多么温暖啊!好像这往生就回故乡的样子。如果回到故乡,谁都不搭理你,那就没有温馨感。你看这个接引愿,净业行人从莲华出来的时候,观音菩萨来了,大势至菩萨来了,圣众来了,多少人给你祝贺,很盛大——那种场面,很受欢迎,很有尊严,很受尊重,然后赶紧到阿弥陀佛处顶礼,称赞阿弥陀佛功德——感恩,最后就成了清净大海会众的一员,也都是阿鞞跋致了。这就很好。
好,第二十愿“系念必得往生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边的众生闻信我的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名号,就能生起系念我国的行为。”这个“系念我国”就包括他愿意去,把当下这个心就一心牵挂西方极乐世界:“原来那个世界才是我的故乡,这个世间太苦了!太没有意思了!”就系念极乐世界。“同时呢,也植众德本。”也做些净业三福这种通途的修行、功德,护持三宝哇,等等这些;大修寺院,建塔呀,这些也需要做一点。“然后把这些系念名号、做福德功德的资粮,都以至诚心回向。”这“回向”概念在这儿出现了,“回”就是回转,“向”就是趋向一个目标。如果念佛,包括做净业三福这些事情,你没有一个回向的话,它自然有一个因果的法则:可得人天的福报。你做这种回向,那么有为有漏的福德,就转为无为无漏的出世间的往生净土的资粮。所以这个回向对净业行人是很重要的哪!那这个回向包括往相回向,包括还相回向:往相回向就是我至心地求往生到那儿去;同时,如果在那里得无生法忍,我还要回来度众生,这就是还相回向。往相和还相回向都是成就大悲心。“这一回向就愿意生到我的刹土,如果这样的念佛人临终不能成就安稳往生净土的话,我就不成佛。”所以这叫系念必得往生愿。
在四十八大愿,这三愿就是往生的三愿。这三愿没有必要去划分优劣、高低。昨天也有信众提问题:只有第十八愿往生到报土,好像第十九愿、二十愿就往生到化土。没有这个说法呀!阿弥陀佛不是这么发愿的。由于众生的根机不一,他有的是从信愿切入,有的是从发菩提心切入,有的是“我系念,我还要做点功夫,我还要加点其他的辅助”——他怕不保险,你要顺应他,都来摄受他。最终这三愿无论如何表达,无论侧重面在什么地方,它都包含了一个总的精神——信愿称名。信、愿、行都在里面,只不过是信、愿、行它的侧重面不同。这是众生的根机、好乐不同,你不能以一种来涵盖一切。摄受众生的根机不同,侧重面不同,他总的往生还都是在一土嘛!你不要在往生的果位上去分一个优劣、高低,也都要把它做平等观。那么这样,我们从这三愿里边得到一些启示:我们从第十八愿,启示,加大深信、切愿的建立;从第十九愿来看,我们要尽量努力发起菩提心;从第二十愿来看,我们一定要在功夫上,在福德上,也要做点事情。我们就正好把这三愿的精华集中在一起,那不是更保险了吗?往生品位不是更高了吗?那就不是更“阿弥陀佛”吗?阿弥陀佛不是更高兴吗?为什么要以一愿否定其它愿呢?三愿我都把它整合起来,那阿弥陀佛更高兴!
请掀开经本,请看经文。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悉成满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供养诸佛,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数无量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在诸佛前现其德本,诸所求欲供养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能演说一切智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不得金刚那罗延身者,不取正觉。”
好,先看这六愿。第二十一愿——“各具三十二相愿”,法藏菩萨是这样发愿的: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中的天人,都能成就圆满三十二大人相;如果这一愿不能成就的话,就不取正觉。这三十二相就是佛的相好,它里面当然也包括着八十随形好。前面是把如佛的紫磨真金色表达了一下,这里直接就讲出往生者具有佛的三十二相。那这一愿发出来,它就很鲜明地表达阿弥陀佛是把佛的果地功德,完全恩赐给一切往生者。因为我们从常途——通途的修行佛道的过程来看,一定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断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断尽,朗然成佛,成佛之后还要用一百小劫来修相好——就修三十二相。
那么这叫“百福庄严一相”:修一百种福来庄严,才能得到一相。那一福是什么概念呢?比如三千大千世界的所有众生都成了瞎子,你把他们治疗成为一个恢复光明的人,这就叫一福;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都要死亡,你救治让他们生存下来,这就是一福。可见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个最快也得九十一小劫,慢一点的是一百小劫。那佛为什么要修相好?这里有两层含义:第一就是法身的功德无形无相,只有在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庄严当中才能寄托,或者叫寄寓,所以相好庄严越微妙,所体现的法身功德就越广大;第二个要素,就是度众生必须要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让众生见到这样的相好,生欢喜心。这三十二相,它主要是以我们娑婆世界转轮圣王的相为标准的。转轮圣王的相是最好,所以依据这样的标准,佛的应化身就示现三十二相。但是他比转轮圣王更清静,更微妙,更圆满,更能够随智慧行:一般转轮圣王有三十二相,但没有那个更微细的“好”;佛就有。
那么我们再思惟:三十二相对诸往生者有什么样的好处呢?这就是阿弥陀佛对一切往生者,给予了他生命当中最高的尊重,把一切往生者内心的性德,透过让他得佛的相,快速地引发出来。我们说身和心是同构的:有什么样的心,就能够显现什么样的相,这是相由心生;同时有什么样的相,它也能转变心。那你说我们都有三十二相,我们的心也就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跟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这个法身的功德、佛的功德、这种佛的慈悲心,就有相当的趋近。所以这三十二相恩赐给往生者,一方面庄严往生者在西方极乐世界的外表,更主要的是最大限度地帮助往生者把他本具的佛性彰显出来。
好,再看第二十二愿——这个“菩萨一生补处愿”。愿文的表达是这样的:如果我成佛的时候,他方无量无边的佛国有很多的菩萨往生到我的刹土,一往生后,就能究竟圆满地到达一生补处位。这个一生补处位是等觉菩萨的位次了,就是一转生就补佛位,这叫一生补处位。“除其本愿”,就除了他因地的本愿——要去他方世界上求下化,也能得自在。这种自由选择的权力也有。他是为了救度众生故,披上他因地当中弘誓的盔甲,到他方世界去积累菩萨六度的功德根本,度脱一切苦难的众生。游化诸多的佛国,修大乘菩萨行,供养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
“开化”——开示、教化恒河沙那么多的无量众生,使这些无量的众生都能够安立在“无上正真之道”。那么这样的一个极乐世界菩萨,他这种修行可以令自己,也能令他人“超出常伦诸地之行”。“常伦”就是通途佛法那种修行的次第,。如我们一般讲,要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到妙觉,这是我们通途修行的证位。但是这一愿告诉我们,极乐世界的菩萨修行——这些一生补处的菩萨修行,他可以不要经过这样的次第,他就在“位不退”或者在“念不退”的当下,顿然超越四十一个阶梯。现前就能修行普贤十大愿王圆满的功德。如果这一愿不能实施的话,就不成佛。
好,这一愿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首先他告诉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能快速成佛。这是快速成佛的重要依据之一。他方无量无边的菩萨到达一生补处位,要经过很长的时间;但是只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他就是一生补处菩萨。这个阿鞞跋致——三种不退,实际上就是一生补处的另外一种表示。而且都是究竟圆满,必定到达,中间不会有退转;中间不会有人有例外,都能到达一生补处位。他还想到自己有缘的刹土当中来,那也可以,阿弥陀佛加持他,到他方世界修行也是如意自在,而且修得也很快。
比如《无量寿经》后半卷讲,在娑婆世界修行一日一夜,胜过西方极乐世界修行百年。如果这样的菩萨他到了我们娑婆世界修行,他的这种悲心、他的力量会更为巨大。比如要修布施般若蜜,在西方极乐世界你想圆满这个般若蜜还很难圆满呢:没有可以让你布施的对象啊!大家不缺乏——黄金、白银都有。想进行法布施,也没有办法,他到处都能听到讲法;财布施,也不需要你来布施;无畏布施,他们都得到大安乐:你想修布施般若蜜,那个西方极乐世界本土还不好修呢。到了这个世间,那值得布施的人太多了:苦难的人群太多了,恐惧的众生太多了,没有智慧、没有真理的众生太多了。这时候,三种布施你都有一个对境,就是市场需求量大。所以你在这儿修,就会得大收获——硕果累累。修忍辱般若蜜,西方本土也不好圆满:大家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见了都是非常友好——水乳交融。到这个世界就不一样了,这个世间很多人会跟你过不去:会骂你,会打你,会诽谤你。哎,这不是修忍辱般若蜜的机会吗?极乐世界还没有这个逆增上缘呢。所以为什么很多菩萨他不断地过来。
原来我们讲那个《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原来)就是晋代——东晋时候的一个贫穷人,那一世他证得三昧。七十五岁往生之后,他就不断地来这个世间,或者示现国王,或者示现比丘,或者示现乞丐,或者示现屠夫,最后明末的时候在乩坛上显现出来。这些都是他们——就是这些往生者,再披上弘誓盔甲,到他方世界度脱一切众生的例子。古往今来很多极乐世界过来的菩萨,以各种身份在度化众生,只不过是我们不认识——他也不会让我们认识。
好,到他方世界,他做什么?上,恭敬供养十方诸佛如来,种大福田;下,对苦难的众生要给他开导,要给他教化,要给他说法,把他们引导到佛法真理的道路。这样的修行,他就能够使自他都超出通途修行的一个轨范,能够达到圆顿的效果。“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快速圆满十大愿王,成就如来无量无边的恒沙功德,令往生者能够快速成佛。这是第二十二愿。
好,现在看第二十三愿——“一时普供诸佛愿”。这一愿是这样表达的: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当中的菩萨都能仰承佛的神力——法藏菩萨指他未来成佛的威神加持力——来供养他方世界的诸佛,在一食之顷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当中,能够分身遍至无量无数亿亿诸佛国,到那儿去供养诸佛,如果这一愿不能实施的话,就不取正觉。法藏菩萨发这一愿,是因了解到:能够供养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积累甚深的福德,对于一个修道人极为重要。但是靠往生的菩萨自己的力量,是很难分身到无量无边的刹土去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的。所以他就加持这些菩萨具有这样的能力。
    所以《阿弥陀经》也讲“各以衣裓,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不仅是十万亿佛国,而是无量无数亿亿诸佛国。只要有佛的地方,这些往生的菩萨,都有能力去——不是他自己的能力,是承阿弥陀佛的威神力加持去的。他供养佛之后,马上又回到极乐本土。每天他都做这个事情,于是这也是快速成佛的原因之一。十大愿王的“广修供养”,那这里就是真正做到了广修供养——供养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再看第二十四愿——“供具自皆如意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国中的菩萨在无量无边的诸佛面前,现出他因地修行的功德根本。这功德根本是什么呢?就是他信愿庄严的阿弥陀佛名号。这个名号里面有阿弥陀佛的福德,有阿弥陀佛的威神力加持。所以他一切“供养之具”,比如华香、幢幡、宝盖、音乐,等等这些,都是阿弥陀佛果地上福德的恩赐:令这些往生者去供养诸佛,想要什么供具,自然现在手中,现在面前——随心所欲,称心如意。

那么这样,对我们来说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我们很难碰到诸佛;还有的是碰到佛住世,他想供养,由于自己的福报不够,他拿不出东西供养,显然他就会懊恼。那么阿弥陀佛也知道众生想供养十方诸佛。虽然能够加持你到十方诸佛去,但你自己的福德没有那么多,想供养金银七宝,不一定你有哇。所以这一愿再加上去。你到了那十方诸佛国去,不是空手去,你空手去只是赞叹几句也不好,要借物表心。所以如果带了很珍贵的七宝——种种供养的东西,他自己都觉得比较有自信一点。所以你看法藏菩萨考虑得非常周全,他考察他方世界的很多修道人,是没有能力和足够的福德来供佛的——供养诸佛的,所以给他加持。你看《无量寿经》(宋译)这个愿文还很有意思呢,他有的可以——供具自己到很远的地方去供佛。

好,再看第二十五愿——“菩萨演一切智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的菩萨,都能演说一切智,如果这一愿不成就的话,就不取正觉——就不成佛。”演绎、演说一切智,这是什么概念呢?一切智就是佛的智慧,一切都了解。那我们这些往生者没有破无明,或者没有断尽无明,是得不到一切智的。因地当中的一切智,果地上就叫一切种智,这里就是代表一切种智。只有佛了解法界一切事理、因果、性相,洞察古往今来所有的事情,所以他就能够随意称性宣说。所有人问什么,他都立时作出反应:无所不知,无所不能。

那么我们这个演说——特别是对于我们想讲经说法的弘法人员来说,这很重要。如果我们没有相当的知识、学问,不具备“演说一切智”的能力,你在一个大型的讲演场面上会胆怯的,会害怕的。为什么?因为有很多人从各个角度给你提问题,特别提那些刁钻古怪的问题。那你怎么办呢?一拿到这些问题——肯定人家是要挑最难的问题来问——你一问三不知。你老是一问三不知,人家下次就不来听你讲了。所以我们是希望具有一切智的能力,来做这种讲经说法。但靠我们自力太难,所以法藏菩萨加持,你只要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只要是往生的菩萨,都能够演说一切智。那你说,我们学讲经说法最好的场所是什么地方啊?那自然就是极乐世界了。

在这里我们吭吭哧哧,可能搞个三十年、五十年,面对社会、教内各个层次的质疑,我们都是觉得力不从心的。因为我们有限的生命,去了解无限的佛法——还包括世间的学问,我们了解得太少。这也就是现在为什么一个很有影响力的法师、弘法人才很难出现的原因之一。他也许能讲出他了解的那一部分;但一旦超出他了解的那个宗派,他可能就不了解了。但你面对社会,他不仅要问你教内佛法的东西,还要问很多社会问题、人生的问题、心理的问题、历史的问题、哲学的问题。

一个弘法的法师面对这些,你能够应付它,就属于一切智的范围,不是一个狭隘的我——只是一个专家。实际上一个人面对社会弘法,应该是一个通家。他表达的那一“点”,可以是专——更精湛;但是他的“面”,一定是要一个通家背景的。这样他才能够演说得比较自在。否则他一觉得自己的“面”不广,就会害怕。为什么有的法师说:“哎呀,我在寺院面对七、八十人或者一、二百人,我讲得比较自在,可到了一千人,我不行了。到了一千人就会流汗,就会紧张,就会说不出来。”实际上他这些表达是对一切智的反衬,就是他的“面”比较窄,一旦离开了所了解的“面”,他就慌了。

这一愿告诉我们,法藏菩萨因地对这个事已经看得很清楚了。所以叫我们赶紧到西方极乐世界,完成所有学问融会贯通的这桩事情,获得一切智。然后你横说,竖说,自然说,无间说,那都是左右逢源,头头是道。不管什么问题,都能够给他回答。

好,请看第二十六“菩萨得金刚身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的菩萨都能得到金刚那罗延身——那罗延的、金刚不坏的身体,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就不成佛。金刚那罗延:“金刚”是金属当中最犀利的——能断金刚,不被其他的金属所断,一般把它会比喻成般若智慧;“那罗延”是用金刚力士的一个名称。实际上金刚那罗延身,这里表达的就是佛的身体。第二十五愿是谈到口业,现在是谈到身业的庄严。

这个庄严对我们来说很有意义。我们现在身体是什么?血肉之躯。血肉之躯有很多的病菌,有很多微生虫。四大——地、水、火、风,就像四条毒蛇,稍有点不配合,它就生病。所以血肉之躯是苦恼的,是败坏的,是会生病的。生老病死的这四种痛苦,也是来自于我们血肉之躯。所以要使我们这样的一个身体转变为快乐的状态、安稳的状态,得金刚那罗延身就是很有必要了。金刚,它不会衰变——金刚那罗延身不会衰变,它不是血肉之躯,它没有微生物。这种金刚那罗延身,它是金刚的、金属的、光与磁整合的,它没有任何的毒素、腐败的东西、细菌什么——都没有。所以它永远不会生病,它的寿命永劫。这利益都是在这个身业上得到表达。我们要转凡成圣,转凡躯为佛身,这一愿对我们是很重要的。佛身不是由烦恼所产生的,佛的身体本质上是法身,它是由无量功德凝聚出来的,包括他戒定慧、六度万行等等功德凝聚出来的。所以也就是:这在佛的果地上具有的身业,我们只要去了,就能够获得金刚那罗延身。

好。请看下面经文。“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数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见其道场树无量光色、高四百万里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若受读经法,讽诵持说,而不得辩才智慧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智慧辩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土清净,皆悉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自地以上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萨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觉。”

好。先看这六愿。第二十七愿——“万物悉皆殊特愿”,西方极乐世界构成的一切物——“万物”是一切的物、景——都是奇妙殊特的。这个(愿)意思是说,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国中天人”就是指极乐世界的正报,“一切万物”指他的依报,这就是指依、正庄严,都总说在一起——是庄严、清净、光明、华丽的。这是描述西方极乐世界外在这种美的形态,它的形体和颜色都特别的殊胜奇特。在这种物景美的格调上是穷微极妙的,穷到了它非常细微的地方——穷尽它的细微,那个妙好是到了它的极致——极品,是我们用语言没有办法称量的。就是有天眼通的众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美好的名称以及它数不清的数量,能够把它明白、了知、辨别出来的话,我就不成佛。意思就是得天眼通的众生把西方极乐世界万物的这种庄严,都没有办法描述得出来。

这一愿在后面会有详细的展开,它是一个总括。西方极乐世界在审美的极致方面是无与伦比的。那这种美是从实相里面出来的,叫第一义谛妙境界相——从诸法实相的空性里面产生的无尽庄严。这穷微极妙的庄严之相,实际上就是诸法的实相——空性。所以相的“穷微极妙”,是代表我们自性功德的穷微极妙;相上的这种“无能称量”,是代表我们实相涅槃的功德不可思议。由于实相真如功德无量无边故,不可思议故,所以一些得天眼通的众生,也不可能明白、了知、辨别这些事相的所有庄严。这里就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的景物、事相,它当体就是法身三德、涅槃四德,以后就显出托事显法生解门的玄妙——事事无碍的境界,是没有办法用语言言表。

好,第二十八“菩萨道树普见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中的菩萨,乃至于“少功德者”——少功德就是小菩萨修习的功德没有证到无生法忍,初住以前的信位菩萨都属于少功德者——乃至少功德的菩萨都能够了知、见到我道场树。“道场树”就是菩提树,佛在这个菩提树下成道,就叫道场树。这道场树有无量的光明,有无量的色彩,树的高有四百万里。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就不取正觉。那这一愿给我们传达什么消息呢?就是一些菩萨他现量看到的境界,是他证悟水平的表达。证到法身的菩萨看到的就是报身的相;没有破无明的菩萨是看不到报身佛和报身的依报。那在这一愿里面,是法藏菩萨特别加持那些少功德者——没有证到法身的这些菩萨,也能够看到报身的境界。

你看阿弥陀佛成道的这个菩提树,没有破无明的人是看不到的。但由于看到佛的道场树,能够令一切众生得到殊胜的法上的利益——后面会谈到,见到菩提树,触到菩提树的光,闻到菩提树的香,感知到菩提树的这种音声,尝到它的果实,忆念菩提树的功德,都能让这个往生者得到六根清净,都能让他得到三种法忍——音响忍、柔顺忍、无生法忍。就这个道场树给往生者修行的加持力特别巨大。但特别巨大呢,少功德的菩萨看不到所以这一愿就特别加持,让这些没有破无明的菩萨也能见到我成佛的菩提树。

好,请看第二十九愿——“受经普得智辩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的菩萨信受、读诵经典教法——“讽”就是歌咏的样子,“诵”就是背诵,“持”就是受持,自己依教奉行,“说”就是演说——那么从读经到持说的过程,都能开发辩才、智慧。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就不成佛。这一愿首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信息,就是法藏菩萨希望往生者都能得到无碍的辩才,都能得到甚深的智慧。这无论是对自己修行,还是教化众生的方面,都是必须要具备的素养。那这个素养的获得,它靠什么方法呢?这里它实际上告诉了我们一种方法,就是“受读经法,讽诵持说”。

这八个字实际上告诉我们开发智慧的方法。你读经的过程就是开发智慧的方法,以恭敬至诚心无分别地去读,把它读出来,听进去,不要去加以琢磨。这个过程当中就在开发我们的耳根闻性:作用于耳根,开发我们自性的圆通常。那你去受持,把这个经典的教义落实在自己行动当中,就能够打开我们的心量,对治我们的烦恼。再就是你有慈悲心,来跟广大的众生来演说这个经典。在演说的过程当中,一方面这种教学相长——通过讲经说法你知道自己哪些地方欠缺,“我要努力”;另一方面,你只要是发一种菩提心去讲,这个过程本身就有诸佛如来的加持力,包括我们自性佛力的加持力。所以这样的一个过程就能使我们具有辩才。

一般辩才讲四无碍辩。法无碍辩,就是对这个经文所诠释的法义,你明白了。辞无碍辩,就对一切众生这个语言,你都逐步地明白了,能用不同的语言去讲说,这是一种;还有一种更微妙的,你讲出一种声音,那么讲不同语言的众生,他听到的就是他那个类别的众生的语言。这就是“如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你讲一种声音,英国人听到是英语,中国人听到是中文,德国人听到是德文,猪听到的是猪的语言,狗听到是狗的语言。你这就得到音声陀罗尼三昧,这些都是在辞无碍辩里面所获得的。再就是义无碍辩,对这个能诠之法,就是它的文句、意思通畅,你都能了解。乐说无碍辩,“乐说”——随着众生的好乐你去说,而且你说的过程很愉快。

具有辩才的菩萨在讲经说法当中,他有一种高度自我实现的感觉,他非常投入。如果一投入的话,很长的时间在他看来都是很短的时间;如果听众很投入的话,他时间的感知也会改变。所以佛说《法华经》的时候,讲了六十小劫,但是听众就以为是一顿饭的时间。所以时间的这种感知跟讲和说的投入程度有关——他心理感知的时间不一样的。在四无碍辩过程的互动当中,这里面就产生不可思议的智慧。

所以大家以后一定有机会就去讲,不要总是谦虚:“我不行!我不行!”那你什么时候行哪?如果说不行,可能一辈子都不行;如果说行,你当下就可以。你至少劝人念“南无阿弥陀佛”,总能说的出口吧?然后说说“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现在很多人常常念错——南无(wú)阿弥陀佛,如果他还自作聪明——南边没有阿弥陀佛,西边有阿弥陀佛,那就讲得更离谱了。甚至教内的一些小册子对解释“南无阿弥陀佛”,有时候都让你看得喷饭。“南无”是什么意思?通往三十三天的意思。诸如此类,五花八门。所以我们至少可以按照经典:阿弥陀佛——无量寿、无量光。无量寿是什么意思?无量光是什么意思?它能够衍生出哪些无量?神通、辩才、光明、智慧等等都无量。所有无量浓缩在无量光、寿,无量光、寿就是一切众生自性的这种本体实相。你至少这些东西可以说说:南无是什么——皈依、皈敬、皈命。你都要学呀!这样我们在讲经说法的过程当中,把它作为开发智慧的一个最好机会。

这个佛法跟世间的知识技能不一样,世间好不容易学点知识技能,好像我要保密,我有知识产权:我都教给你了,我都没饭吃了——抢我的饭碗。所以他要保密,不愿教给别人。实际上越保密,越不教给别人,他越没有智慧。所以佛法是——你知道的东西无条件地全盘给别人,你有这个心就是开发智慧的方法;你如果没有这个心——“我好不容易得点佛法,我不告诉你”,这就叫吝法,吝法是愚痴的依据之一,你就变得越来越愚痴。所以法布施的越多,你自己的智慧开发得就越大。这就像你打了一个井眼,不是由于把你井里的水舀出去了,你井就干的,这个井眼跟地下水接通了,你舀多少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无尽藏——智慧的无尽藏。所以大家看这个愿文都不要草草看过了:原来开智慧法就在这个八个字里面。你按这八个字做,能够开发智慧。

好,第三十“慧辩无有限量愿”,就是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的菩萨,他们的般若智慧和辩才都无可限量,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就不取正觉。前面讲开发智慧、辩才,这一愿紧接着讲这些菩萨在“受读经法、讽诵持说”的过程当中,不是开发一点点慧辩,是无可限量,是把如来的智慧辩才变成了自己的智慧辩才。如来的智慧辩才无量无边故,所以往生的菩萨他的智慧辩才也无可限量。这些都是让我们非常非常神往的了!我们在这个地方,尽管经过刻苦努力,也常常有机会去演说,但确实我们的辩才、我们智慧,是非常有限量的。

为什么我们常常不自信呢?就是我们知道只有那么一点点“水”,半吊子水都不到。一般当老师的都知道:你得要有一桶水,给别人一碗水才比较自在;你自己只有那么一点点水,想要给人家一碗水给不出来——你都舀不出来。当我们的智慧辩才是无量无边的时候,那不论处在什么样的状态当中,都无所畏惧了——四种无畏,那我们也能够有那么一点底气了。所以法藏菩萨加持一切往生者能够获得无可限量的智慧,获得无可限量的辩才。刚才讲这个四无碍辩,它也有程度浅深的区别,四无碍辩是要到八地、九地的菩萨才能究竟圆满。由这个四无碍辩又能够衍生出无量的辩才,这些我们都是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很快获得的。

好,第三十一愿——“净国照见十方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我所住持的刹土至极清净,在这个国土当中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照见十方一切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的景物。这种照见就好像拿着一面明亮的镜子,照见自己的面相一样的清晰。如果这一愿不能实施的话,我就不成佛。”这是庄严净土的愿。你看,阿弥陀佛国土的清净是来自什么地方?来自于他的清净心,他心至极清净,流现的依报也至极清净。在这个清净的依报国土当中,有一个不可思议的境界现前,就是他任何一个地面都能够看到他方世界的景物。这里就包括事事无碍法界当中的一些奥藏。事事无碍法界就是一法具足一切法,一就是多,多就是一。比如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是一个广的境界,但是西方极乐世界任何一个清净的地面、一块狭小的地方,它能够与之相融在一起。十方无量无边的境界没有缩小,那个极乐世界任何一块地面没有放大,但是它们可以相融。就好像一面镜子,能够把这个全体的境界都照在这面镜子里面一样。

那这样,它对于往生者是有修道上的作用的。比如法藏菩萨在因地当中,他就感知到了建立大愿要亲眼见到十方诸佛国——就能够对他大愿有帮助。所以法藏菩萨因地得到这个好处,他就发愿:在我成佛的国度当中,只要到我刹土的往生者,都能够看到他方世界景物;在我的宝树上,在我的七宝宫殿的墙壁上,在极乐世界的每一个地面上,都能看到。那你看西方极乐世界可是高科技的一个世界了。而且是你想看就看得到,你想看哪个刹土——有选择性,哪个刹土的景物就现前;你不想看的时候也就没有:随心自在。不能说一天到晚在那,我不想看,它还在这里。娑婆世界三恶道的境界,我不想看,它一天到晚在面前晃啊晃:哎,不好。你想看,就能看得到;不想看,它就没有。声音也是这样:你想听什么声音,那声音就起来;你不想听,就寂尔无声。它一定是尊重这个往生者的个人意志——自由选择的。

所以看到他方世界的所有景物:看到他人行善,就能够见贤思齐;看到很多众生造恶,就会警觉自己;看到他方世界菩萨修道的精进程度,他也会引发精进之心;看到十方诸佛示现八相成道,也引发他的欣慕之心;看到他方世界三恶道众生在那儿受苦,他那种不忍的悲心起来,要赶紧成就自己,或者当下就分身过去。他都有这样的一个法上的利益。如果从那个旅游审美的角度看,他就更自在了。每个人都想旅游,看他方世界好的名胜古迹。现在我们想看一点——到处奔波,如果钱不够还看不到,去了还担心被别人宰一把。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不动——坐在那里,十方无量无边世界的名胜古迹,你想看哪个地方就能看哪个地方,多自在呀!还不需要你奔波劳碌,也不需要花一分钱,什么都看得到。

好,第三十二“严饰超诸天人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从极乐世界的地面以至于到虚空,都有无量无边的“宫殿、楼观”,有不可计数的七宝池、八功德水,有重重无尽的七宝行树。宫殿,地面有,虚空也有。那么极乐世界所有的“一切万物”,它构成的材质是什么?珍宝!而且这个珍宝不是一宝、二宝、三宝、四宝、五宝、七宝,而是无量品类的珍宝,十方无量世界的所有的珍宝,在西方极乐世界都有,这叫“无量杂宝”。这个“杂”就是丰富的意思、多的意思。而且这个宝里面还有香,就是构成的材料它不仅是珍宝,而且里面羼杂着“百千种香”——跟这个宝融在一起。那它就表达这种宝有光,有色,里面又有香——香、光、色,就是流光溢彩,而且香味弥漫。那这个香闻到了都能让人生起清净的心,引发五分法身之香。香是可以做佛事的,香是可以帮助修行的。所以西方极乐世界任何一种宝里面都有很多香来共同合成。所以这样的依报就是非常庄严——这个“严饰”。就是装饰得非常的奇妙——奇特和妙好,这样构建得“严饰奇妙”,是一切天人景物所不能比拟的。

你看我们尽管讲黄金,我们世间的黄金跟西方极乐世界的黄金是同一个名称,但是它的质地、它的功能作用是完全不一样的。西方极乐世界那个黄金是我们想象不到的那种美好,它不像我们这个世间黄金。你拿过去虽然它也能够放点光,但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那个黄金更清净,更透亮,而且它柔软。柔软到什么程度呢?它能够做衣服,甚至可以是液态——这个水都是黄金水。所以它的概念一样,内涵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就是用比况的方式。西方极乐世界无量杂宝的那种品质、那种清净、那种柔软度、那种光洁、那种妙用,也是我们想象不出来的。所以一切天人的珍宝、宝香都没办法比拟——我们更是想象不出来。那么这个珍宝里面所羼渗的香:这个香是有弥漫性的,所以它就普遍地熏到了十方世界。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香就叫宝香——就珍宝里面的香。

它是熏到十方世界,我们娑婆世界照样可以熏过来。所以我们有时候为什么念佛比较清净的时候、读经读得比较清净的时候,忽然会闻到一种香。我想在座的诸位可能会有这方面的一种宗教体验。但你不要执着:你作意,都闻不到。哎!忽然,好像无心状态会闻到;但你仔细去找,没有。那个香也许你在诵经、念佛的时候,你自己都没有察觉到,可能走过去的人觉得:“哎!这里很香。”但是实际上你并没有燃香,或者根本就不是这个世间的香味。所以到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为什么有异香满室?那异香满室就是指西方极乐世界的宝香过来了,那个香不是我们这个地球的香。这个极乐世界的香过来,不仅是好闻——满足感官的享受,实际上它对于我们心性有极大的加持力。这个香一闻到,就是让我们能修觉悟的、智慧的、持戒的、禅慧的佛行,来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这一愿如果不能成就的话,我就不成佛。”所以通过这一愿,我们看西方极乐世界的生存环境,是不是太好了?我们这个世间是住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子,那么薄薄的——为了节省钱,所以夏天一来为什么房间非常热,像个蒸笼似的,都没有外面凉快。现在我们住房的这种样子都不如古人。古人人家还是砖木结构,夏天凉快,冬天温暖;现在我们的房子——这个化学性的房子,夏天不能散热,冬天也不能御寒。所以我们住的房子的这种质量、人的福报,是都下降得太多太多。那即便古代的砖木结构的东西,跟西方极乐世界的那种宫殿又不能相比,那是珍宝合成的,里面有种种香,里面根本就没有寒冷和炎热的这种不良气候。

现在你看看我们这个温室效应,到夏天这么难受。我们在这儿讲一两个小时,回去全都湿掉了,在东林寺一天至少要换三次短袖子哪——你没办法。气候都跟西方极乐世界远远不能相比。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西方极乐世界那种穷微极妙的生存环境,再对比下现在我们这个浊劣的生存环境,里面的对比太鲜明了!这种鲜明的对比让我们油然生起厌离和欣慕心: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好,请看下面经文,先念一段经文。“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蒙我光明触其身者,身心柔软超过天人,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之类,闻我名字,不得菩萨无生法忍、诸深总持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其有女人,闻我名字,欢喜信乐,发菩提心,厌恶女身,寿终之后复为女像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

好,先看这一段,这共是六愿。第三十三愿——“蒙光触身获益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这就表达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这里面有种种不同种类的众生,这个“众生”不仅是包括人道的众生,也包括蜎飞蠕动之物,所以叫“众生之类”——不同类别的众生,“蒙我”,“我”就是指阿弥陀佛,就是法藏菩萨成佛的这个“我”——蒙阿弥陀佛光明照触这个众生的身体,那么蒙光照触的众生,他的身体、他的心性都能够非常柔软,其柔软的程度超过天人身心柔软的状态,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成佛。

这是对十二愿“光明遍照十方愿”,在它的功能、作用上的具体描述。这个光明是运载着阿弥陀佛的大悲愿力,这种大悲的心,特别对那些苦难的众生要让他得到利益。这个“蒙我光明”——阿弥陀佛的光明已普施一切众生,但是“触其身者”这个“触”,就代表着要感应道交:这个众生一定要产生一个能感之机,这个平等普照的光明才能够接触到他,才能渗透到他身上去。这个“触”的意义不能草草看过,它里面包含着感应道交的:接触上了,接通了,互动了。接通了,就亮了;接不通,你还是一团漆黑。所以三恶道的众生,当他遭受苦难的时候,他一念仰靠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马上弥陀的光明就照触到他身上去了。一照触到他那里,马上三恶道的苦刑就终止了——后面经文都会表达这个神妙——苦刑一终止,他就能生到善道。如果他的信愿具足,马上就脱离三恶道受苦的状态,命终直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那么我们这些人道的众生,当我们信愿称名的时候,实际上阿弥陀佛光明就在照触我们,所以念佛的众生,他的身体柔软,他的心柔软。身体柔软是什么?它就是能够治疗疾病。我们的病是由于有各种病毒啦,各种业障啦,有病的地方总是麻木的,总是僵硬的。如果一柔软,他的细胞又恢复了它健康的免疫机制的能力。身一柔软,各种疾病离开我们;心一柔软,我们的烦恼离开我们,我们的慈悲心、惭愧心、感恩心会出来。现在我们众生身心都是刚强的——“刚强难化”,他的心非常残忍。要柔化这样的心,真的要靠弥陀的光明;要么你仅仅跟他说点大道理,他都是很难受到感化。只有有巨大慈悲力量的阿弥陀佛光明,才让刚强难化的众生能够柔化,能够感动,能够生发善根,能够让他生起一念惭愧、忏悔的心——改正过来。所以这个光明给予众生的利益极为巨大。当我们心柔软的时候,我们的智慧也容易开发;智慧开发,也容易对阿弥陀佛的功德、名号、净土的庄严产生信心。所以我们念佛看一个人功夫怎么样,实际上最终就看你身心柔软程度怎么样。

这身心柔软程度超过天人。天人的身心是很柔软的,但是念佛人的身心柔软程度超过天人。虽然还是——或者三恶道的身份,或者人道的身份,他超过生命形态最高的那种人的身心的功德状态。这也表明是阿弥陀佛光明把他果地上的功德恩赐给我们,我们把弥陀的功德转换为我们的功德,我们的身心跟佛的身心趋近,染上了佛的香光,才有超过天人的功德。这方面自己和他人都会有很多的例子,可以得到佐证的,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就不举例子了。包括一些长相很丑陋的人,念佛当下——就是一段时间,就变得很庄严。

好,第三十四“皆得法忍总持愿”,设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也是无量品类的众生,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字,都能得到“菩萨无生法忍”,得到种种甚深的总持——“总持”就是陀罗尼,“总”一切法,“持”无量义,遮恶持善这个意思。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就不取正觉。这就表明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你只要闻信我的名号,都能够开发自性的巨大功德,令菩萨得到无生法忍,得到总持一切法的这种智慧。

好,第三十五“信乐永离女身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这就涵盖一切世界,这些世界有种种的众生。这些“女人”——这个女居士要注意了,这个比丘尼、优婆夷,这一愿跟你们有关系。“其有女人”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字,生起欢喜心、至信心、好乐心,由这个名字的功德令自己发成佛度众生的菩提心,观照自己作为女人身体的种种不净,种种心里的烦恼。《大爱道比丘尼经》说女人的八十四态(是佛所说,而非大爱道比丘尼说),女人烦恼是很重,这些都要如实的观照,要有一个厌恶女身的心理。

有很多女人她不仅不厌恶,还为自己作为女人很自豪:“你看我,我作为女人,多少人看着我。我走到哪个地方,很多人都向我行注目礼,回头率很高。”她沾沾自喜,这就说她不知道给他行注目礼的,都是那些欲望心很重的人,真正有道德的人谁给你行注目礼呀——看都不想看。所以你对自己作为女人的身体要厌恶,这样到你寿终之后,你就会转女成男了。能得到这样的利益,不再作为女人的身体来轮转。甚至你具足信愿,就以女人的身体直接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一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你从莲华里面一出来,就有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金刚那罗延身、紫磨真金色。这一下你可占了大便宜啦,是不是啊?

这个从通途的方法来看,虽然大小乘讲了转女成男的方法,但你看很多菩萨他要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能够做到永远离开女人身。永远离开女人身都不容易的,她身为一个女人,都会执着“我”的女人身很好,天天涂脂抹粉照镜子。女人这个特点是:对自己的身体最执着,最贪恋的。男同胞还洒脱一点。你看女同胞出个门都很麻烦,半天出不来,她要涂脂抹粉:她就是对自己身见的执着嘛。所以我们这个世间的一切女人闻到第三十五愿,真的要对阿弥陀佛感恩戴德。法藏菩萨太慈悲了,观察到十方众生中的女人太痛苦了,他特意发了一愿针对女人的。所以你作为女人,你一定要对弥陀的名号有一种信心,有一种欢喜,发出愿往生的心,对你的女人身体要厌恶,不再贪恋执着。你今生能够——莲华就成了你转女成男的玄妙宫殿;不再经过一大阿僧祇劫的修行,你今生就解决这个永离女身的问题了。

好,第三十六愿——“勤修必成佛道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菩萨众”——这些都是表明十方所有的刹土有种种修行功夫浅深不同的菩萨众,也是闻信我名号的功德,“寿终之后”——就这一世他作为菩萨修行,再转世的时候投生,“常修梵行”,就是他能够继续保持他上一辈子修行——修梵行,修梵行就是持清净戒,离开淫欲的行为,那么“常修梵行”就是生生世世修梵行,直到他成佛为止。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成佛。你看法藏菩萨是这样的慈悲,知道十方无量世界的菩萨,他们在动经无量劫积功累德的修行当中,有一个巨大的障碍——让他很难快速成佛的一个障碍,就是男女的欲望断不了。尤其是对欲界众生来说,这个烦恼是最重。这个淫欲虽然不像杀人、偷东西这样的罪过,但实际上对修道来说,它是最大的障碍。我们的佛性——自性的光明,是本具的,但被这个无明遮盖了,让我们不能现前。这种无明遮盖的最大力量就是淫欲,所以这是修道最大的障碍。

但也确实是难以克服的一个问题,所以这就需要法藏菩萨发愿来帮忙。“你只要闻信我名号的功德,只要持念我的名号,我能够加持你,保护你——在你修菩萨道的全过程当中能够持清净戒,能够离开淫欲的行为。”那你想这一愿可不是对一切修道人非常重要吗?有很多人就为了对治此烦恼,想尽千方百计呀!但是抽刀断水水更流,怎么也解决不了。实际上这里就告诉我们,你要解决这个最大的烦恼就是恳切念佛。所以为什么我们要规定大家一个念佛的数量,因为这个病太重了,你没有相当剂量的药下去,你是控制不了这个欲望的。所以我们“至少一万”是底线——一万、三万、五万……而且要“非礼勿视,非礼勿闻”,尽量离开那些诱惑的环境,才能保住我们梵行——清净的这种身心:有一个保险。

要么很多人呢,他们自己认为定力足够,实际上都有问题。你看纪晓岚这个笔记里面他讲,有一个大修行人他自称对女色不动,而且他有本事——就什么本事?刀砍不入的本事,而且有预测的功能。当时有一个大元帅,觉得这个人如果不能听话还很麻烦,就想收拾他。但他刀砍不入怎么办?他们就想了一个方法,用女色来破他这个本事。开始他说他不近女色,别人说:“你是大修行,你坐怀不乱,这怕什么呀?!”他也觉得自己是有这个功:“好吧,女人来吧!”那女人就坐在他旁边讲那些亲热的话,做那些什么……他开始都端坐在那里——如如不动,可能这个诱惑做久了,他就赶紧闭眼睛了。旁边就设置了一个拿剑的,看到他闭眼睛的时候一剑下去,真的把他头砍下来了。别人说:“你怎么一下子把它砍下来了?”他说:“他开始看着女人,能够自信看的时候,他心都没有动;等到他强行闭眼睛的时候说明他心动了,心动了这时候一砍下去,一砍一个准!”

所以这个“常修梵行”,对欲界众生是非常非常难的。所以先远离,再持清净戒,然后再好好念佛,用阿弥陀佛的第三十六愿来作为我们常修梵行的一个弘誓盔甲。读这些愿都要跟我们挂上钩哪!他不是讲别人的事情,就是讲我们的事情。所以就能使我们生生世世直到成佛的时候,这一条清净戒——“常修梵行”,都能做到稳妥。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诸天人民,闻我名字,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缝、捣染、浣濯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发意顷,供养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好,请看这六愿。第三十七愿——“皈依感动天人愿”。这一愿的表述是这样的: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十方无量不可思议诸佛世界”——这就表达十方所有的世界了,是没有办法数清楚的诸佛刹土,这些刹土有无量无边的“诸天人民”——这都是指凡夫众了,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字,生起极大的恭敬心。这种恭敬、信仰心,用下面四句表达:“五体投地”,就是头手足五个部分接触地面的顶礼;“稽首作礼”,稽首代表这个顶礼还要稍停一段时间,这是最大的礼敬了;他闻到这个名号去顶礼,而且生起大欢喜,大喜遍涌身,衣毛为竖,热泪盈眶,那种至信——信心的表达——是那样的“欢喜”,生起好乐之心;这都是由于名号的功德,使这个善根发露了,就开始修六度——“菩萨行”。那这样的念佛之人,就能得到一切“诸天世人”的“致敬”——就是能恭敬这样的念佛人。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就不取正觉。

我们来体会这一愿,这是法藏菩萨对一切念佛人给予了一种人格上极大的尊严。要知道在他方世界的国土里面,真正修道的人在一个净土,或者道德水准比较高的国土当中,修行能受到大众的这种恭敬。就好像魏晋南北朝时期那些超越、隐逸的人,能受到社会恭敬一样。但是到了末法时期五浊的情态越来越深重的时候——一切众生都把权势、财富作为他人生价值目标猛利追求的时代,那么这些精神的价值、道德的价值——修道,就会普遍地被社会边缘化,修道的人还反而被人瞧不起——他还会嘲笑。就好像我们这个时代,你信佛,他就觉得很奇怪:“哎!你是不是受到了大的打击了呀?你最近怎么样了?”好像你信佛学佛都是受到重大打击,很消极,很迷信。如果要出家,他就更不可思议了:“这个头脑有问题哦!”所以搞得很多学佛的人就不好意思,都不敢公开自己是学佛的——怕丢人。这就是感觉到:得不到尊重。

好,那这一点,法藏菩萨这一愿给我们很好的一种底气:我们不要怕宣布自己是学佛的、念佛的,你真正地去做到了“五体投地,稽首作礼,欢喜信乐,修菩萨行”,你一定能得到他人的尊重。阿弥陀佛这个愿,一定能够兑现的。我们最近这一期《净土》杂志,登了一个居士写的亲身经历的一个事情。就是他在高速公路出了车祸,那个车祸出得非常厉害,车滚了很长时间,整个车头、车尾全都稀烂,唯有中间那个地方没有挤压。最后他们三个人包括那个司机,都没有什么事,幸存下来。搞的很多围观的警察都觉得太不可思议了:“怎么一点伤都没有受?!一般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死亡的。”那个司机最后都很感谢这三个人,因为这三个人是佛教徒,一上车就开始念佛,特别是碰到这车祸,他们三个人都在念佛。那个司机非常感谢:“哎呀,这次我能够幸存这条命,幸好他们三个信佛的人在我车上!”所以你只要真修实干,有佛天的保佑。这次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也有很多这方面奇迹——学佛的行人幸存下来,这些我们能够提供出实证。大家就会恭敬这样的念佛行人。

所以我们不要怕被边缘化,就怕我们做的不如法。只要如法,对阿弥陀佛的名号有绝对的信心,“欢喜信乐,修菩萨行”——你只要能做到这一点,那就能得到世人的恭敬,更能得到天人的恭敬。为什么呢?世间人的肉眼可能看不清楚,但是天人是看得很清楚的:你真正一个持戒念佛的净业行人,身上就能发出很好的光——身光。这个天人、天眼包括鬼神,都能够看得清楚。所以你的光很炽盛很明丽的话,他就自然地会对你恭敬。那一切不信佛、不修行的人,他心里是很暗淡的——甚至很有毒的;这种毒恶、险恶的气息出来,他的光肯定是黑的、灰暗的,带有戾气的。所以这些鬼神看到了,他就会瞧不起这样的人,会轻慢这样的人,或者是捉弄这样的人。所以一个念佛行人,一定得到天神的恭敬和保佑。

好,请看三十八愿。三十八愿是“妙服自然在身愿”,这个“妙服”就是指比丘披的袈裟。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中的天人,他们如果想要得到衣服,衣服就随着他的念头马上披到了他的身上。这种自在如意,就好像释迦牟尼佛在世有一善来比丘,宿世的善根深厚,他求出家不需要经过登坛受白四羯磨这样的一个仪轨:佛就说一句“善来比丘”,这一说,自然袈裟就披在他的身上,须发就自然脱落,钵就在他手上——一个很清静很如法的比丘形象。所以这些都是很不可思议的,自然而然这个袈裟就披在他身上。佛陀在世的时候,一些比丘他的宿世善根:有时候他从娘胎里一出来就披着袈裟的。“妙服自然在身”,用这个来比况极乐世界的天人,就像这个善来比丘,一说完,袈裟自然披在身上一样。

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天人穿的衣服,不需要经过织布,不需要裁缝来做衣服,也不需要去染色,也不需要穿脏了去洗衣服:这些过程都没有。你看这个极乐天人,他的衣服都是七宝的:想要黄金的衣服,黄金的衣服披到身上;想要琉璃的衣服,琉璃的衣服披在身上……他那个衣服是七宝的,但又是非常柔软的,又有光和色的。你想要什么款式就什么款式:想要宽一点、窄一点、合体一点,它都随你的心愿有不同的款式出来。而且西方极乐世界穿的衣服不会脏。我们为什么穿衣服会脏呢?外面有很多的灰尘,我们里面又不干净,会流臭汗、污垢,所以隔几天不洗衣服就不行。那西方极乐世界,外面环境它没有垢染;里面他又是金刚那罗延身,不会流臭汗,没有八万四千尸虫。你说他的衣服哪里会脏呢?它不会脏。某种材质的衣服披在身上,隔段时间他想换一下——换一件其他珍宝的衣服、其他款式的衣服,他念头一动就会原来的衣服没有了,新的衣服又披在身上了。

好,那这就是我们一般的人讲资生用具。资生用具这里表达的是衣服,实际上是包含着他的饮食、他的房屋、他的卧具——都包含在里面的。所以不仅衣服应念而至,他的饮食也是应念即至。想要吃饭的时候,“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就现前。这时候意念上领略一下,感觉到身体的气力充盈了,感觉到“我用餐完毕了”,马上七宝钵器、百味饮食就自然没有了。这里也不需要去做菜,弄饭,也不需要去洗碗,擦桌子。你看多么自在,这就是心能转物:能量变质量、质量变能量的大自在的境界。好,那饮食是这样,宫殿也是这样。就是他居住的宫殿、舍宅,想要什么材质的宫殿,就现前。要黄金的宫殿、白银的宫殿、水晶殿,或者是几种珍宝合成的宫殿,或者是无量珍宝合成的宫殿,自然现前。想在地面就在地面——那么功夫深一点的,想到虚空就能升到虚空,想要这个宫殿大一点就大一点,想要小一点就小一点。宫殿、住宅旁边还有很多树,还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我们世间那些富豪的什么别墅,那跟极乐世界天人住的东西相比,都远远不及。

好,那这一愿给我提供什么呀?资生用具应念即至,这令我们非常神往。所以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是高道德的一个刹土,因为那边没有生存的压力,想要什么有什么。现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为什么道德水平每况愈下,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做不到应念而至。我们得点粮食——非常辛苦地耕种;我们得点衣服——也非常辛苦地来织;搞点房子住,一辈子要为银行做房奴——要贷款:得到一点资生用具很难。随着人口的增多,生存资源的越来越匮乏,这种相互的竞争加剧,这种福报就越来越低。于是为了获得这些资生用具——因为这是众生的外命,他离开这些,自身生活不下去,所以他一定要不择手段地获得这些所谓的生存资源。那在这个情况下,他就不择手段了,就不讲情面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成了狼与狼之间的关系啦。你看世间人为了一点利益,那种相互斗争的格局真是看着非常的害怕,无非就是为了这些吃喝住行、饮食男女的东西嘛!但是他处在这样的一个状态当中,由于生存资源太难得到了,他又必须得到。

这里面竞争的残酷性就来得非常的激烈,于是你跟他讲道德,讲退让,那都是很难的。原来我在学校也讲过一些《论语》课,那学生就公然来质疑我。他说:“老师,你讲的这些倒不错,但是这是一个市场竞争的时代,如果我们都像孔子《论语》所讲的那个样,那我怎么活呢?那我不要跳楼吗?”他就认为:你这套东西在竞争的时代是不可用的。因为他又没有因果的观念,因为现在的教育它就是吃不得亏,就是要得到、发展,它没有谦让的概念——我们传统的国学有,现在很少有,所以这就是导致了我们道德水平日益低下的一个客观因素。那从中看到,要改变这个状况,在这个世界很难。西方极乐世界——法藏菩萨给我们施设的一个净土,就是让我们没有任何生存上的压力,于是人和人之间不在这个物质层面、享乐层面去竞争。西方极乐世界一切人都是在道业上相互欢喜,劝谏,帮助,这可就不是一个很好的刹土吗?



 楼主| 发表于 2012-5-15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看下面。第三十九“受乐同于漏尽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当中的天人,都能受到种种的快乐,它这个快乐的内涵、纯净度就像一个烦恼断尽的比丘。“漏尽比丘”就是指阿罗汉,断尽见惑、思惑,没有“我”和“我所”的概念,能够获得九次第定,享受那个禅乐。如果这一愿不能实施的话,就不取正觉。

那么我们一切众生都在追求快乐,这是一切有生命的人他自然的一种心理需求,就是趋乐避苦——趋向快乐,避免那种痛苦。不仅人道的众生,就是蜎飞蠕动的低级动物,它都是这个样子的。但是在我们这个世间的快乐,它是无常的,它是会变化的,它会乐极生悲的,它很多快乐都要建立在别人痛苦的基础上。就好像昨晚上我们听刘博士讲,财富这个事:当你富裕了,对方就会穷一点。它是消、长的关系,因为财富是有一定量的。这个世间众生没有做到无尽藏的水平,所以它一定是此长彼消的关系。所以这里面就有机心,就有手段:“我怎么保持我这一块?我保持我这一块,就得损害别人的一块。”就好像两个国家在打仗,如果有一个很有本事的人——又懂得军事,又懂得预测,这个国君能用他固然好,如果他觉得用不上,他就会把这个人杀掉。为什么?怕被敌对国所用。所以看到我们这个世间的快乐,它不是真正的快乐,它的快乐里面是蕴藏着苦难的、痛苦的。

那西方极乐世界的快乐,它是永恒的快乐,它是超越了苦乐对待的那种绝待的乐,也是纯粹的乐,它就不会变异。所以这个不会变异的快乐就有一种比喻,就好像一切烦恼都断尽的阿罗汉的快乐,它就是纯粹快乐的一种觉受,它不会变异,它不会退转,它也不会造新的业。实际上这种快乐,就是法藏菩萨为了成为阿弥陀佛证到的涅槃四德——那种常、乐、我、净的涅槃的乐。这个涅槃的乐就用“极乐”来表达。什么叫极?超越了苦乐对待的那种绝待的乐就叫极乐,这种极乐是不会变化的,不会无常的。所以我们就能够透过这一愿:一切众生趋乐避苦,趋向快乐的地方,在什么地方——就在极乐世界。

离开极乐世界,我们这个世间是得不到真正快乐的,它的快乐是一种表面的——很快就会消失的那么一个水泡。它的本质是以苦难作为背景的,因为它是无常的——无常本身就是苦的,你就是富为天子,你的寿命也是短暂的。那么这一点到了西方极乐世界,种种的外部的环境以及阿弥陀佛愿力加持,都能让这些带业往生的天人得到漏尽比丘的快乐。比如风吹过来,我们感觉到这个德风——八种清风,吹拂到身体马上就有像阿罗汉那样的快乐觉受;听到那种音声,尝到七宝树的果实,蒙阿弥陀佛光明的注照,都有这种纯粹的快乐。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往生者——这些菩萨,他的面相非常的欢喜。

他不会像我们紧锁着眉头。我们有时候也想笑,都叫“苦恼人的笑”,看到这个笑都难受——装出来的。很多高级宾馆的服务员为了职业上的要求,她每天挂着那个职业性的微笑,一变都不变。等回到家里她就发脾气,为什么?装的太久了——受不了,所以她的丈夫、她的家人就成了她的出气筒。因为这是装出来的、表演出来的,她内心的觉受反而是苦的,她的微笑不是出自真心的。所以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往生者和往生者见到心生欢喜,他本身就很欢喜——他很纯粹的快乐;他这种纯粹的快乐感染到对方,对方也是纯粹的快乐。那你想想,这就很好了。不像我们这里,大家都有烦恼,都有痛苦,都有怨气,他就要发泄。你发泄来,我发泄去,人和人之间真的是:他人就是地狱了。所以为什么现在人和人之间他很难交流,普遍的都不信任。特别在生意场上、政场上,他都要设防:“我要不受伤害——我要设防。”你也设防,我也设防,但是大家又好像为了共同的利益要去合作,于是每个人都带着人格面具在那里做戏。做久了,你说有什么意思呢?没有一点真诚在里面。

所以我们看到这些,每一愿要反省,法藏菩萨发的每一愿都像一面镜子。法藏菩萨每一愿,他要把它推到一个至善的境界,给一切众生至美、至乐的状态。实际上,就是我们一切众生在他方残缺的世界这种苦难的、残缺的人生,在那里得到一种补偿、一种理想化的提升。于是我们在那种酸甜苦辣、苦不堪言而且吐不出来的时候,忽然听到这一愿,我们还不发愿去吗?这个世间没有一点快乐可言,原来还有西方极乐世界——却是永恒的、纯粹的像大阿罗汉那样的快乐。我们这个世间还有什么舍不得的?好,这是第三十九愿。

第四十愿——“随意见诸佛国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中的菩萨,想见到十方无量无边庄严清净的佛国,应他的念头马上如愿,在七宝树上都能够映照出来,让他了了见到。这种见十方严净景物的状态,就好像这个菩萨手上拿着一面明亮的镜子,透过这个镜子看见自己的面相一样的清楚明白。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就“不取正觉”——就不成佛。好,前面有一愿是谈在七宝树上见他方佛国无有障碍,那主要是针对净土的庄严来说。这一愿虽然也是见他方世界的景物,但是这里的主体是放在了往生的正报上——就是菩萨上。这一愿法藏菩萨所要加持的是什么?让往生到净土的菩萨能够有一个殊胜修道的增上缘。

首先,极乐世界的菩萨,有的是大菩萨,有的是小菩萨。那么这些小菩萨靠他自己的证位来说——比如说他是十信位的没有破无明的菩萨,他是见不到他方世界报土境界的。这里讲“十方无量严净佛土”是指他方世界的实报庄严土的净土。按他自己的修行水平,他见不到;见不到呢,那么法藏菩萨就加持他。虽然他不是破无明的法身大士,但是加持他:就像登地菩萨一样,也能见到十方无量无边诸佛的报土。实际上见到报土也就等于见到了佛的报身。那见十方无量佛国的报佛、报土,在七宝树上都能照见。见到报土呢,这位菩萨他就了解了诸佛如来在法性的这个层面如何庄严净土、如何示现八相成道的全过程。也就令这个往生的菩萨能够在更高的层面——在诸佛庄严净土、饶益众生的果地层面,来调整他的发愿,来调整他未来庄严净土、饶益众生的这种菩萨行。这样就使这个极乐世界的菩萨,在完成自利利他的菩萨道、圆成佛果的这个进程当中,大大地缩短了距离。实际上这也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疾速成佛的一愿的表达。

好,请看第四十一“闻名诸根具足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他方国土”——也是指无量无边的微尘数的国土——有诸菩萨众,“诸菩萨众”包括初发心菩萨、十信位菩萨以及三贤十圣、等觉菩萨。这“诸菩萨”就是四十一个阶梯的菩萨。这些菩萨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字,从闻到名字开始直到他修行菩萨道的全过程——到达成佛这样的一个地位,都能令这些菩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圆满具足。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就不成佛。

好,那么我们从菩萨自因自果的情况来看,初发心的菩萨乃至信位的菩萨,他都可能六根有残缺。但六根有残缺这对一个菩萨无论是自利还是利他,是极大的障碍。如果六根不具足,甚至都不能出家受戒。那么六根不具足,他这里就是有恶因、业障。《地藏经》也都说,你看到聋盲喑哑的这些人都要跟他讲,他因地或者诽谤三宝,或者杀害众生,或者邪淫,或者什么……他都有因,才能导致或者今天成了瞎子,成了哑巴,或者甚至精神上有病。那种精神上有障碍的就更麻烦,那都成了废人。这些都是有他因缘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对“诸菩萨众”他自己修行是障碍,利益众生就更没有办法谈。你要讲经说法,自己六根都不具,你怎么让他人生起信心呢?诸佛到了断尽一切烦恼的时候,还要修相好庄严:你就是六根完备,但没有相好庄严,都令众生难以产生亲近、欢喜心。更何况你有种种的残缺?所以你看法藏菩萨就有这么一个发愿。

实际上这个发愿不仅加持诸菩萨众,我们现前闻信阿弥陀佛名号,至诚地念佛,都能够使我们现前六根残缺的状况得以转换。有些瞎子,他念佛还真的念好了。《净土圣贤录》都有那个记载,专诚念佛念佛念佛,哎,瞎子重见光明!还有那些有精神障碍的,念佛念好了的。我们这个东林寺常常有些或者是附体的,或者精神很不好的,她在这里住一段时间——她的母亲陪着她在念佛,哎,隔个可能半年,或者几个月,还真的换了一个人——正常了。

前几年我们有一个外地居士,这个女居士谈她的婆婆是二十多年的疯子,由于她自己学佛,就很孝敬她的婆婆。给她端水洗脸洗脚,包括端面条给她,都会说:“婆婆,给你拿面来了,阿弥陀佛!”都会念一句阿弥陀佛。她那个婆婆以为念“阿弥陀佛”是骂她——因为颠倒。“你骂我,我也骂你。你骂我‘阿弥陀佛’,我也骂你‘阿弥陀佛’。”所以她只要念一句“阿弥陀佛”,那个婆婆:“阿弥陀佛!”骂来骂去,她就形成习惯。反正她送洗脸水:“婆婆洗脸,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若干年,忽然有一天她送面条到她婆婆那去的时候,多念了几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给你送面条了。”她的婆婆:“你骂我这么多,我要更骂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哎!骂骂骂的,这个婆婆哭起来了——忽然大哭了。这一哭呢,好了!清醒了!这个事一下子就成了新闻啦。因为左邻右舍都知道二十多年的疯子现在忽然好了,大家都来看她——像看西洋镜一样的看她。她还说:“你们不要看了。念阿弥陀佛,就好了。”以后她婆婆念念念,还真的预知时至念佛走的。你看念佛把她这种疯癫念好了。这也是她有善根:她以为是骂她,天天也用“阿弥陀佛”来骂人,骂来骂去把自己骂醒了。

你看这个意根的残缺,佛号都给它扭转过来了。所以我常常对那些搞心理咨询的人:“现在面临着心理疾病——焦虑症、抑郁症、失眠,我是深信阿弥陀佛名号能产生决定的作用!”如果在座的诸位能够发起大心,搞一个弥陀名号的心理咨询所。你不要去搞西方性的东西,抗忧郁药、抗失眠药——完全对神经系统的抑制,这都是很不可取的方法。靠阿弥陀佛,阿伽陀药能够治愈心理上的疾病——意根的疾病。

好,请看下面。第四十二“悉得清净解脱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他方无量无边的国土诸菩萨众,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字,都能“逮得”——就是证得——“清净解脱三昧”。这个“清净”,彼实相清净;解脱,是由这种寂定产生的光明——寂照,就叫解脱。所以这个“清净解脱”:清净乃无量寿,解脱乃无量光。这个三昧实际上就叫念佛三昧。那么住在这样的念佛三昧,只要“一发意顷”——一发意就是你动一念——想要供养他方无量无边不可思议诸佛世界的佛,都能去。这就是分身去了,你一念当中能分很多身,有一个刹土就分一个身,有无量的刹土分无量身去。虽然分无量的身,但是你当下不失去寂定之心。你的报身在极乐本土,你的应化身分形散影,但你的报身如如不动。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成佛。

所以这是告诉我们:这些往生的菩萨要得到念佛三昧,要在这个清净解脱三昧中广行佛事,还是要从名号功德里面获得。这仍然凸显“闻我名字”。这个名字里面就有止观、定慧、寂照、光寿,这两者正好是平衡的、协调的。那怎么平衡协调呢?你看我们在凡夫的层面,只要入到寂定,他就生起不了妙用;只要他在事相上做事,他又没有寂定之心:常常打成两截。没有寂定之心,做事就散乱,烦恼;他怕散乱、烦恼,就在那里寂定,寂定以后他就顽定,枯定——又生起不了利生的妙用:定慧不能等持。但是念佛三昧——这个清净解脱三昧,能够让我们定慧等持,寂照双用,光寿一如。虽然广做一切佛事,但是照中有寂;虽然住在无量寿的寂定当中,但是随缘能够自如地做种种佛事:收放自如。

那么这样,不仅在供养诸佛种大福田上面有寂照、定慧的这种双持的功德,实际上现在我们净业行人信愿持名——老实念佛,也能令我们得到相似的这样的一种功德。你说我们现在四众弟子,在这个时代总得要为佛教做点事吧,但实际上我们也很怕做事,因为知道自己是凡夫,一做事,你面对众生,面对五欲六尘,心就容易散乱,容易受诱惑。到时候,你说你去做佛事度众生,常常是被众生所度,所以我们都会有一种内在的恐惧。那为了解决这个恐惧,解决这个矛盾,实际上我们要仰靠阿弥陀佛的名号功德。因为阿弥陀佛在这里发愿,告诉了我们一点:你做佛事,可以去做,你只要仰靠弥陀名号功德,就让你不失去禅定之意。也就是“无量寿”还在我们做事的过程当中,“无量寿”在我们内心还是结跏趺坐的,还是如如不动的,能够令我们不至于走偏,走歪,离谱。

所以当我们心念和行为要越轨的时候,“无量寿”会及时地警告我们,觉照我们。我们得到这种警示,就在调整自己行为。但这种警示怎么获得?还是要从念佛里面获得。所以为什么我们在前面做事,做得再忙,也不能离开念佛。定课至少也得保持一万声佛号,就在于我们用这一万声佛号,来保持不至于走偏、获得一定“定意”的一种底线的保证。这样你才能够把事情做得长远一点,要么是很难的。因为我们确实是凡夫,有很多烦恼,有很多散乱,有很多看不清楚的人和事。但为了怕这一点,大家都不去做,那也不行。佛教事业还要我们推动,苦难的众生我们也得要帮一把。虽然我们能力不够,就好像这个小哥哥帮小弟弟一样的——你总得帮。所以我们闻信阿弥陀佛名号,死心念佛,得到相似的“清净解脱三昧”——我们得弥陀愿力加持,去做一个上求下化的佛事。这里面是有底线保证的,我们是可以放心去做的。

好,请看下面经文,

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欢喜踊跃,修菩萨行,具足德本,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见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其志愿所欲闻法,自然得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转者,不取正觉。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转者,不取正觉。

好,先看这六愿。第四十三“闻名生处尊贵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他方无量无边的刹土诸菩萨众——这是摄他方菩萨的愿,不是指摄极乐世界菩萨的愿,前面两愿都是摄他方菩萨——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字,那么等到他这一生“寿终之后”,转生可以生到“尊贵”之家,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就不取正觉。这是法藏菩萨发愿,要把自己的福德恩赐给他方世界的菩萨。生到尊贵之家,这是需要福报的。不是像有的人说,生到富贵之家和生到贫寒之家是偶然的,就好像树上的花被风吹下,吹到皇宫里面和吹到厕所里面是偶然的。它不是偶然的,这都是自己的业力所感。按通途的教法来说:这个初发心的菩萨和十信位菩萨,也都很难靠自己的福德力任运自如地生到尊贵之家;到了三贤位的菩萨,可以凭着自己的福德力生到尊贵之家。那初发心的菩萨很多,比如我们受菩萨戒,也发菩提心,有菩萨的种性,我们也算初发心菩萨。但我们有多少的善业,能够保证我们生到尊贵之家呢?

生到尊贵之家,就是社会上的贵族——受尊重的,或者皇宫、贵族。如果在印度来说,就是刹帝利的种姓、婆罗门的种姓:这是尊贵的种姓。生到尊贵的种姓,对他自己自利有好处——他的起点就比较高,对于利他更有好处。所以诸佛示现八相成道,他一定是生到尊贵之家的。就好像释迦牟尼佛从兜率内院下来,选择生到皇宫给净饭王作太子。如果他不能选择帝王之家,忽然到了一个贫贱之家——旃陀罗——这个屠夫家,那你说他怎么度众生呢?人家一看:“啊!他是杀猪的家庭出生的。”那首先就被人瞧不起。弥勒菩萨在以后龙华三会的时候,他会生到大婆罗门家,因为弥勒菩萨是人寿八万岁的时候示现八相成道。人寿越来越提高的时候,——众生对精神价值越来越看重,于是生到精神贵族婆罗门家是最好的。在减劫的五浊恶世,大家是对权势看得最重的,这时候就要选择帝王之家。所以这个尊贵之家,你在哪个时空点,它也有不同的侧重点。

我们每个人也都希望自己生到尊贵之家,那怎么样才能生得到呢?还是要仰靠阿弥陀佛的名号功德——他的愿力。所以我们相信了这一愿,接纳了这一愿,也就决定了我们:生生世世再也不会生到贫贱之家、邪见之家。这个《大智度论》讲一个初果须陀洹的圣人,他就是没有生到尊贵之家,忽然生到了一个屠夫家。屠夫家祖祖辈辈就是用这个屠宰来谋生的,所以他既然来了,他的父亲就要他从事屠宰行业。但是他是一个初果圣人,是任运不去杀生的。这里面不就构成一个矛盾吗——父子之间的矛盾吗?他不愿杀,父亲就不愿意了。有一天他父亲想了一个办法,给了他一把尖刀,然后牵了头羊,把他跟那头羊关在房间,把门一锁,告诉他:“你给我杀了,才能出来。”你说碰到这个情况怎么办?但初果圣人他是不会去破戒的。所以过了三天,这个父亲看看房间没有动静,打开门一看,这个羊还在——活着,他的儿子自杀了。他只能选择自杀了!这就是生到贫贱之家的一个不如意的结局。所以法藏菩萨加持他方世界诸菩萨众,在自利利他的道路上得圆满,一定要让他有福报生到尊贵之家,来快速圆满他的菩萨道。

好,请看第四十四愿——“修行具足德本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他方无量无边的国土诸菩萨众,也是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字,生起大欢喜、踊跃之心,以这样的善根发露,“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具足德本,他要找到一法能具一切法的这种道德的根本。如果这一愿不能实施的话,就不取正觉。这个“具足德本”从哪里理解?就要从“闻我名字”这里理解。他方世界无量无边的菩萨要修六度万行,然后动经无量劫,很难把六度快速地圆成。要快速圆成,一定要找到一种总持的法门。这个“总持”,就是以一法持无量法的这样的一个妙法。那么法藏菩萨施设的这个六字洪名,就是具足德本的总持陀罗尼。

在你信愿持名的当下,就具足菩萨的六度万行。你一心念佛,万缘自舍,舍掉万缘就是布施波罗蜜;你一心念佛,身心柔软,就是忍辱波罗蜜;你一心念佛,摄心,这就是持戒波罗蜜;你一心念佛,专注、系缘一句佛号,制心不动,就是禅定波罗蜜;你一心念佛,这个佛号孤明历历,就是般若波罗蜜。你一心念佛,指向清净的一心,这“一心”具足世间和出世间一切的善法。那一句名号就是一切世间的道德、出世间功德的根本,这就是一法具足一切法的奥妙。他方世界的菩萨,由于修的科目很多,不能总摄;现在闻到了弥陀名号,得到了总摄的这种奥妙。这一法具足一切法:众流入海,大海一滴水就具足百川的信息,具足全大海的信息。他在一句名号里面感悟到了事事无碍的这样一个奥藏,所以他就“欢喜踊跃”,以一句名号具足六度万行所有的功德。


好,请看第四十五愿——“皆得三昧见佛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他方无量无边的刹土诸菩萨众,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字,都能证得普等三昧。这个“普等三昧”,就是普遍平等三昧,实际上这也就是念佛三昧的另外一种指称。住在这样的普等三昧当中直到他成佛的全过程,只要念头一动——想见他方无量不可思议一切诸佛,都能见到。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就不取正觉。这就是加持他方世界菩萨能够在定中见佛的一个加被力。一切修道人都希望能见佛,因为见佛能得到大的加持力。生到佛世,这是福德、善根深厚:天天能够闻佛说法,他证悟成就将会很大。那生到佛灭度之后,尤其末法的时候,怎么办?净土法门的一个殊胜就是“不值佛世,得常见佛方便”。

那常见佛,怎么常见佛?它有常见佛的几种方式。第一,虽然佛不住世,但是我们念佛,在定中可以见佛。比如说我们的东林十八高贤中,慧远大师有三次定中见佛的体验,刘遗民居士也有定中见佛的体验——就禅定当中见佛的体验,这是佛的愿力加持。定中见佛——这一愿告诉我们——也不一定就是这个人的功夫所致。有他的功夫,更多的是佛愿的加持。因为我们这个世间初发心的菩萨,是很难靠自己的功夫见到他方世界的佛,那非要是破无明不可——这个水平。那么我们看楚石梵琦大师,晚年他筑西斋专门念佛,就常常定中见佛。甚至有见阿弥陀佛报身的体验:很大的莲花、西方圣众、阿弥陀佛报身。所以他在这个念佛三昧当中,自然就写出了两千多首诗。《西斋净土诗》是他定中——这种念佛三昧——流现出来的。蕅益大师很赞叹这个《西斋净土诗》——选了一部分在《净土十要》。其实有时间我们可以来研讨一下《西斋净土诗》。那么楚石大师他定中见佛,也是这一个愿的加持。

善财童子参的善知识,比如无论是德云比丘,还是解脱长者,他们也是在这样的念佛三昧当中,想见哪尊佛就能见哪尊佛,想见阿弥陀佛就见阿弥陀佛。而且这个“见”,也知道“能见之心”和“所见之佛”是如梦如幻,如水中月,如梦中像。虽然了知这个,但见佛也是了了而见的。那么刚才讲“常见佛方便”,对于我们很多众生来说,更多的是临命终时见阿弥陀佛,还有得阿弥陀佛的加持梦中见佛的体验。临命终时见阿弥陀佛现前,大部分净业行人都会这样;那么定中见佛就是我们这个世间少量的人。无论是哪种见佛的方便,这里面都具有着法藏菩萨第四十五愿的加被力在里面。

好,请看第四十六“自然得闻妙法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往生到我刹土中的菩萨,随着他的志愿“所欲闻法”——他想闻什么法,自然——“自然”就是法尔自然、不加造作——地就能够闻到什么法,如果这一愿不能成就的话,我就不成佛。我们每个佛弟子常常发愿——四弘誓愿:法门无量誓愿学。那这一愿我们常常表述:在这个地球——在我们这样的境况下,很难实施。我们在这样的一个时空态,以我们这样的根机,以我们有限的生命,以我们这样处于的环境,想学一个法门都很难学好,更何况无量法门?相比较而言,西方极乐世界可是“法门无量誓愿学”得以实施的最好道场。

为什么呢?由于法藏菩萨专门就学无量法门施设了这一愿:你只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随着你的念头、你的志愿,你想闻什么法,就能闻什么法。所以你看《无量寿经》后面会谈到,无论是正报的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净土的这些菩萨能够讲经说法;那依报——像风吹铃铎的声音、八功德水相激的声音、百鸟偕鸣的声音、风吹乐器的声音,都能讲经说法。正报、依报都能讲经说法,而且你心里有什么想法,想听什么法,无论是正报还是依报,他都能知道你的根机,知道你的水平,讲跟你的根机、水平相应的法。你原来在这个世间喜欢般若的空性,你到那里,那这个水呀,鸟哇,就给你讲般若空性的法;你在这个世间喜欢闻三十七道品,在那里就能听到四念处、四正勤等法。

而且这个讲法、这种善巧方便也符合四悉檀的善巧。“四悉檀”是诸佛教化众生的四种弘法手段。比如西方极乐世界这些百鸟是从哪来的?是从摩尼珠放的光——光所变现出来的百鸟。那这个光是阿弥陀佛的心光变现出来的,所以这个鸟不是实实在在的畜牲,而是阿弥陀佛为令法音宣流变化所作。那么阿弥陀佛为什么要变化鸟来讲经说法?这里就有四悉檀的善巧方便在里面。四悉檀第一是世界悉檀,世界悉檀就是随顺众生的心理好乐。众生在我们这里喜欢鸟,比如喜欢白鹤呀,迦陵频伽呀,共命之鸟哇,丹顶鹤呀,鹦鹉呀。喜欢这些鸟,随顺你喜欢的心理变化这些鸟。在这世间我常常遛鸟,常常喜欢这些鸟,到极乐世界一看也有这些。他欢喜,就是让他得欢喜益,这就是世界悉檀。随顺他的好乐,这叫“恒顺众生”。不仅仅随顺,要让他得什么利益?要让它生起这种“为人悉檀”,生起他的善根。他听到鸟说法,能够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这可生起他的善根了,这叫为人悉檀。

同时还要破恶。我们的分别心:在这里,觉得人是万物之灵,这个鸟都是很低等的动物,所以我们面对百鸟是居高临下的。结果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看,这个鸟还能讲经说法,比我还强——智慧还比我高。这样就对治了我们的那种分别心、我慢心。我还不如鸟啊,生起惭愧心,就破除了分别,这就是 “对治悉檀”。那通过生善破恶,我们自心的智慧就更能够展示出来,这时候我们就体会:这个鸟为什么能讲经说法,这个鸟为什么讲得这么好,这个鸟为什么知道我的心意?哦!才感悟到:这个鸟实际上就是阿弥陀佛的法、报、化三身,就具足法身的、涅槃的常乐我净的功德,这个鸟就是实相。对治习气得到第一义谛的利益、平等的利益——大平等。那可不是你听这个鸟讲经说法,不仅听到内涵,它还包含了这么多令我们往生者得到殊胜法益的东西在里面:欢喜益、生善益、破恶益、证入第一义谛的入理益。

所以这个西方极乐世界令诸往生者,无论是什么样的状态、什么样的对境,讲经说法都能够得闻——自然得闻。“自然得闻”,就是你想听就能听得到,你不想听就听不到声音。这也是尊重往生者的自由意志。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它也是一个高自动化的世界——是无作妙用。你念头一动——想听,声音出来;动念头不想听,就没有声音。我们世间的收音机,就有这个开关旋钮,你开就有声音,你关就没有声音。这个世间都有这个功能——但我们还要用机械去扭一下是开还是关,西方极乐世界就不要这个机械,你念头动一下“开”,就开;你念头动一下“不要”,就不要。这都是包含“自然得闻”的意思在里面。

好,请看第四十七“即得不退转地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他方无量无边的国土诸菩萨众,闻信我阿弥陀佛名字,当下就能得到不退转的位次,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就不取正觉。从这一愿,我们首先体会法藏菩萨的慈悲:他对于他方世界菩萨众修菩萨道过程当中最大的需要——也是最难获得、最焦虑的一点,给予了及时、精确的帮助。修菩萨道最先的目标就是要得到不退转——不退转就是阿鞞跋致——你至少要得到位不退,你才能算三大阿僧祇劫开始;如果你不退转没有得到,那都不能算的,因为你进进退退无量劫、尘沙劫都说不清楚。所以一个菩萨他最先要获得的就是不退转,而不退转位靠自己的力量获得——甚难!不退转,我们讲至少要破一品无明,你才得到不退转位。所以这一愿给我们透显一个什么?名号功德太不可思议了!法藏菩萨就加持他方世界的菩萨——怎么得到不退转位——你只要闻信我的名字,就具有破无明的一个功能作用,就能当下让你得到不退转位。

那么我们就去想:“哦!‘闻我名字’就能得到不退转位。我好像也闻到了阿弥陀佛名字,我当下也没有得到不退转位哟。”我们很大程度上不叫“闻我名字”,而是“听我名字”——听到了。但“闻”呢?不仅闻到了;“闻”,闻信——圆通常,把我们自性圆通常的性德,透过听闻激活了。我们自性圆通常的闻性——能闻之性,和所闻弥陀的万德洪名对应沟通——相应了,这两者相应就有巨大的破无明的力量,就能得到不退转。现在我们的分别、执着太厉害了,虽然听到阿弥陀佛名号,但是我们不具足闻信的功德。我们为什么怀疑呀?为什么佛说这是一切世间极难信之法呀?这个世间当中,没有比这个法更难信的东西。为什么佛再三讲这一点?就是难信!正因为我们难信,我们有怀疑,我们这种断烦恼的力量就给打了巨大的折扣。

那么他方世界的菩萨,他的善根深厚,闻到弥陀的名字,激发了他全体的性德,他那种信心是圆满的,是清净的,所以他就能够当下得到不退转。在我们《无量寿经》后半部也谈到这一点,“若有众生,闻此经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实际上就是对这一愿的另外一种表述。如果有善根深厚的众生闻信这部经典——这部经典无非是阐发六字洪名全体的功德,那么他就能够于“无上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究得到不退转。反过来说,由于这个世间有一亿菩萨没有闻到这个法门,而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能闻信这个法门,你是菩萨也容易退转。由于你没有这个六字洪名的加持力,没有往生成佛的这种捷径法门,你自利很难成就;自利很难成就,利他更没办法谈。自利利他都完成不了,那当然你就会退转——退转大乘菩萨道。

所以我们对第四十七愿,对闻信弥陀名号功德的这样的一个信心要建立起来。他竟然有这么大的功德!那么为什么我们身上不能体现?还是在“闻我名字”的清净度上、纯粹度上、圆满性上,我们是有缺陷的。所以要加大这方面的功夫。为什么《观经》也讲圆发三心,即得往生?你圆发三心了,就具有“闻我名字”的内涵在里面,你当下就往生了。你往生可就不是阿鞞跋致吗?所以净土经典不断地传达这个信息,但是我们有时候看过去是草草看过——也是无动于衷。很多甚深微妙义,我们确实是看不出来。因为确实我们内心这种垢染、这种分别、这种执着、这种生灭太厉害了,所以看到这些传达得这么明显的信息,我们都不知道。

“愿解如来真实义”啊,我们天天念,实际上很难了解。我本人也很惭愧:讲这个四十八大愿,虽然我也讲过几次,我越讲越觉得自己水平太差了。这个四十八大愿太深广了,它的微妙之义太多了,我们能讲出大海当中的一滴、半滴就了不起啦。很多的微妙,我们是草草看过,无动于衷。所以大家一定要对四十八大愿:在反复又反复的过程当中,静下心来思惟,才能略知如来真实义。所以这里面就显示法藏菩萨对他方世界的菩萨修行困难的洞悉,以及如何帮助他解决这个困难。帮助他解决这个最大困难的方法无非还就是名号,没有在名号之外去找更多复杂的东西,于是他处处显示名号功德的大不可思议。但是我们处处都很难把捉这样的一个信息的传达,是不是这样啊?所以这就是障深慧浅——我们就是障深慧浅的众生。

好,看最后一个——第四十八“即得诸忍究竟愿”。如果我成佛的时候,他方无量无边的刹土诸菩萨众——这是摄受他方世界菩萨的,“诸菩萨”就包括各个阶梯的菩萨。注意!又是闻信我的名号,都是在名号当中得利益的。“闻我名字”当下就能得到三种忍:第一忍就是音响忍;第二是柔顺忍;第三是无生法忍。再三种忍,能够衍生出十种忍。《华严经》有“十忍品”,证到十忍,还有如幻忍、如焰忍、如梦忍、如响忍、如影忍、如化忍、如空忍这些。所以这三忍实际上也含摄着十忍在里面。那么“十忍”就衍生出无量的佛法。得到这三忍、十忍,就能于一切佛法得到不退转。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成佛。

那三种忍怎么理解呢?“忍”是慧心安忍、安住的意思。慧心——我们智慧心,安住在什么上面?安住在空性上。比如音响忍,要了知这个音声、回响缘起性空的道理。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耳根最利,所以容易闻声悟证音声的这种本质。如果在这里开悟、证果,就叫声闻。所以我们不能被这个音声的尘——声尘所迷惑,要看到声尘的这种当体性空的本质。把握了这个,你安住在空性当中,就是叫音响忍。柔顺忍,身心柔软,随顺法性,能够柔软地安住在这个法性当中,一切随法性而行,这是柔顺忍,不是刚强难化的,不是违背法性的。无生法忍,“无生”就不生,“不生”就没有灭——不灭,安住在不生不灭的这种实相当中,这就是无生法忍。那么无生法忍:在圆教初住就初步得无生法忍;究竟圆满的无生法忍是八地以上的水平——无功用道。

好,法藏菩萨在这里竟然作出一种更为殊胜的加持:他方世界的菩萨,也让他得到不退转,这种不退转所包含的内涵比前面又更深广。从哪里获得?还是从弥陀名号里面获得。于是这句弥陀名号不仅能够加被悠悠凡夫,能够令地狱众生得到利益,甚至可以令他方世界的大菩萨也得到究竟的利益。从中也就看到一个简单的名号度众生,是含摄着九法界众生的对境的。

好,这样我们就对于四十八大愿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只是非常简单,如果要把四十八大愿一句一句、一字一字地去讲的话,大概我们要讲十个课时都可以占用的了。所以为了还讲下面的,我们是非常简洁地来讲。那就通过这么一个非常简略的介绍,我们至少都能获得三个启发。

整个四十八大愿是阿弥陀佛愿心流现出来的,阿弥陀佛的愿心是什么?就是大慈悲心。首先是他的大悲心,对苦难众生悲以拔苦。所以你看第一愿、第二愿——国中无三恶道愿、不复更生恶道愿,就是对苦难众生——给他远离恐惧的一个安乐的底线。包括信乐永离女身愿,对女人这种苦难的众生,大悲心给她加持:你只要深信我的弥陀名号,就转女成男。这都是他大慈心的表现。再就是大慈心,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无条件的大慈心。“慈”就给一切众生快乐,那你看这种快乐给予的是太究竟了。首先身相上给你快乐,像佛的那种颜色,像佛的相好光明;具足佛那样的六种神通、内证的功德;具足像佛那样的智慧、辩才,等等。最后让你成佛——“以如来灭度而灭度之”,给众生以究竟之大利。这是他大慈心的表达。

那么我们说一个菩萨发菩提心,他首先是以大慈悲心作为核心的。这种大慈悲心实际上是从般若的空性里面升华出来的;没有一种般若的空性,他是生起不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所以这个菩提心就包括般若。那有般若智慧、有慈悲心,他自然会流现种种善巧方便。所以智慧、慈悲和方便,构成了菩提心的三大要素。换句话来说,这四十八大愿就是大菩提心的一个高度的结晶。我们对菩提心总是讨论很多内涵、很多概念、很多的层次;那在净土法门,你只要理解四十八大愿,就把握了大菩提心的本质内涵——它的一切要素都在里面。那么这个大菩提心就有降伏一切烦恼、战胜一切魔军、引发自己无量性德、开发无有穷尽的悲智的力量,所以他就有强大的引导菩萨行的力量。所以四十八大愿就把一个大乘菩萨道——他的发心、他的愿、他的由愿导行、由行证果的全过程都在里面——含摄无疑。这个菩提心是一切众生本具的。法藏菩萨在五大劫的思惟当中,就把菩提心整个的内涵信息,透过四十八大愿的这样一个施设展示出来。由于把这个菩提心的本质内涵展示出来,九法界众生就得到拯救。

好,那么第二个启示,就是四十八大愿它提供了一种模式,我们叫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可以说是普法界的。现在我们学术界常常讲普世文化,普世文化只是限于地球——这个世间普遍、普世的一种价值。当然这也是基督教的一个概念——普世文化,我们学界都用得很普遍。普世文化还是非常狭小的,还是世间的东西;那么净土文化它提供的一种文化模式,是包含世间文明的模式,更包含着整个法界的模式。所以我们可以把它界定为普法界文化模式。

那么这种普法界的文化模式,它是包含着一些终极价值观念的。比如我们看到:当一切往生者——哪怕是地狱的众生往生——一去西方极乐世界,从莲华一出来,就具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所有的往生者没有形貌美丑的差异,一切资生用具都平等。它这些反应了什么?反应了一个大平等的观念,是不是?那么我们这个世间,也是把平等作为地球文明的核心价值,但人类社会在追求平等的过程当中,作为终极价值平等,往往这个不平等的来源和现实还没有办法铲除。甚至为了追求大平等、大平均的一种所谓的理想目标,他的手段、方法又是非常残忍。那么看一看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大平等的世界,它的手段、方法是高道德的,也是充满了大慈悲心的。这种平等的文化要素在西方净土处处展示,这就是阿弥陀佛由他大平等心里面流现大平等——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就是无量寿的一种表达。这个平等的价值观念,是我们一切众生心性当中本具的一种深层的文明原形。

那这种文明原形怎么把它表达出来?实际上是不能靠分别、执着表达出来的,这个平等是要从空性里面出来的。我们谈平等,平等是什么?“平等”是一相,一——一相——平等。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一相,你的相貌都一样,你的资生用具、享乐都一样,你的六种神通都一样。它是一相,一相是什么?“一相”实际上是从无相里出来的,无相是从什么地方出来?是从空里面出来的。你只有空才无相,你无相才能一相,一相才能平等。现在我们人类社会为什么获得不了这个平等?是它的源头就没有摆正。所以他就在现象上进行铲平,实际上是铲不平的。因为它内涵没有大平等。大平等有他的大慈悲心、同体的东西在里面。如果你为了铲平——这个效果,在过程当中做得很残忍,很分别,本身就跟平等的精神背道而驰。这就是人类社会很多的悲剧所在。

再就是自由的观念。为什么四十八大愿常常讲,哪怕是好的东西——让你在那里无量寿,让你在那里得到资生用具的满足,让你在那里闻到各种法,但是它都随你自己的愿望,尊重每个个体自由选择的权利。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处处充满了这样的一个尊重,真正是把“礼敬诸佛”落到了实处。虽然往生者是从九法界里面出来,乃至从三恶道里面出来的,但是到了那里,都像尊重佛一样地尊重他。法藏菩萨虽然给予了众生好的东西,但好的东西也得看你愿意接受。希望你接受,你不愿意接受,还是恒顺众生。这种自由的价值,是对每个个体尊严的重视。

然后是一切众生离开我和我执的观念。“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处”和心是联系在一起的,实际上是同处一心。这个“一心”就是阿弥陀佛的心——那种离开分别、对待的心。由这个心产生的这个净土的“处”,这个“处”它就能够真正做到高水平的和合——六和敬!所以西方极乐世界诸往生者没有冤家对头,见面非常欢喜,每个人相处水乳交融。和合的观念出自西方极乐世界对道德的尊重。实际上一切经济的行为、政治的行为、竞争的行为,西方极乐世界都没有,唯一的一桩事情就是修道、积功累德。他过的是一个修道的生活,所以他把无为的价值,把利他的价值看得最高。所以你看后面会谈到,西方三圣——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在每个七宝树下坐侍论道,来观察他方世界众生的情况怎么样,多么苦难,是不是得度的根机成熟。一旦成熟,马上观音、势至分身飞行过去,能够度化他过来。然后就辗转相劝,辗转度脱,辗转成佛,辗转度化众生:众生通过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让他作佛,作佛之后他又到他方世界去度众生过来成佛,成佛的众生又去度众生,它就不断地辗转无尽。所以道德是西方极乐世界最高的价值。

然后西方极乐世界他的文化模式大自在——心能转物即成如来。都有如来的德性,心能转一切物,不被任何物所转。我们这里,众生为什么得到这种不自在,就是被外境的东西所紧紧地捆绑住,被这个我执捆绑住,得不到自在。得不到自在,我们蹉跎沉滞——都是障碍,很不开心。西方极乐世界它大自在,包括一切日常生活都是高科技——勉强用一个概念高科技。如果用一个概念,叫佛能。这个世界它一切都是:你念头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想要什么就能得什么,想看什么就能看什么,想听什么就能听什么,人和人之间的交往也不需要用语言。他都有他心通,每个人的念头都知道——念头和念头之间的交流。西方极乐世界区域很广大,但是你想跟哪个有缘的同修见面,念头一动,那个人俨然就在面前,你跟他谈话,好像促膝谈心。虽然他可能很远,但是好像就在面对面地交谈:它就有这么一个高科技。当然现在我们科技也在发展,据说一个手机,一看对方,好像图像就出来了。但还毕竟你得要有个中介,要有个机械性的东西。西方极乐世界念头解决一切。所以这些都是普法界文化模式的一些内涵。

如果我们进一步去做一些探讨的话——因为这是我们深层的、实相的一种文化模式,这种文化模式虽然我们疏离得很远,但一旦显发出来,我们会感觉到很亲切。这种很亲切的、深层的文化模式——这种普法界的东西,它对于我们世间是有启迪意义的。它是能够帮助我们的政治文明、经济文明、道德文明、生态环境,包括它的依正不二、心物一体,能提供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最高哲学理念。要知道我们现在一切生态环境问题,包括现在这种排碳量的有增无减,这个气温这么高——温室效应,臭氧层的漏洞,这些它不是来自于外界。你总是认为是外境的问题,总是在外面搞一些操作——技术操作层面解决,是永远解决不了的。它来自于人类的内心,它来自我们内心的贪嗔痴——欲望的毒所显现出来的。所以为什么会提一个心理环保,你不从心理环保开始,外面的环保是搞不好的。这些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都能得到甚深的启示,乃至于你搞建筑、绘画、书法、音乐,里面都有最高的理念。但是理念呢,我们可能看得很简单,实际上很简单的就是最真理的。最真理的不是太多。

昨天讲那个治理国家的理念——夏、商、周三代这个圣王明君的禅让天下,十六字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虞舜给大禹的。他这样的一个遗嘱——十六个字,就是治理天下的奥秘。实际上是告诉这个大禹:天下是你心里变现出来的;你只要把你人心当中危险的欲望对治下去,把人心当中微细的道心显发出来。但怎么显发这个——抑恶扬善?你要惟精惟一,制心一处,在“一”里面得到性德——明德的展示。你在惟精惟一的过程当中,得到这个心性明德的体——就是那个“中”。“中”就是我们讲的中道的体性,换句话,在我们净土法门实际上就是无量寿——“妙湛总持不动尊”的无量寿。你把它保持住了,就自然有无量光,你的心如如不动,你的天下就太平了。你能做到这十六个字,就无为而治啊——“垂衣裳而天下治”。所以真正的真理奥妙不是需要那么多语言的。那么在《无量寿经》里面,在四十八大愿里面,是把普法界文化模式最高的理念传达给我们了。这是法藏菩萨五大劫的思惟提炼出来的,可以展示在各个领域当中,大家细心地去体会。

这四十八大愿再有一个启示,就是我们净业行人怎么样发愿?这四十八大愿就是作为我们净业行人发愿的参照坐标。虽然我们是发四弘誓愿的菩萨总愿,但对净业行人来说,那个通途的总愿还要具体到我们修净土法门的别愿。但这个别愿怎么发?四十八大愿就是我们发净土别愿的一个参照坐标。比如说,我们依据前面第十一愿——“正定必至涅槃愿”,知道第十一愿让一切众生得到大乘正定聚,得到大乘的佛果——是四十八愿的终极目标。所以顺应这样的一个终极目标,我们要发念佛往生成佛愿。念佛是干什么?是成佛的,不是求人天福报的,不是终止于化城的,所以一切声闻缘觉、一切权教的菩萨法、一切天人法,面对这一愿来说都是低劣之法。藏、通、别教的法都不能吸引我们去,更何况外道。如果一个念佛行人最后还去练违规内容,请自行删除了,那说明他就太糟糕了,他对四十八大愿一点都不了解。就等于他不要摩尼宝珠,去找一个毒糖葫芦吃一样的:是这么一种感觉。

这个念佛往生成佛的愿一旦从我们内心深处发出来之后,这本身就是菩提心——阿弥陀佛的菩提心转化成了我们的菩提心。如果要在这个娑婆世界生生世世行菩萨道去成佛,可能我们心很怯弱——实际上也很难做得到。但是我发往生的愿——往生有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十九愿、二十愿三愿的接引愿,我就有信心发这个愿。一去了是阿禆跋致,就是一生补处——快速成佛。第十八愿传达的:你只要信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就能往生,如果你不能往生,我就不成佛。所以往生就非常纯粹的三个条件:只要你信、愿、持名。而且这里对你持名没有提很高的要求,没有说你一定要持到功夫成片、事一心、理一心。他没有做这个要求,他只要求“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于是针对第十八愿,我们就发深信、切愿、持名的愿。“乃至十念”,我就平时每天早晨念十念——十口气念佛,阿弥陀佛也一定会来接引我。如果不能接引我,这一愿就是虚设的;但这一愿绝对不是虚设的。这一愿是彻底体现阿弥陀佛平等普度九法界众生——尤其是苦难众生、根机陋劣的众生——的一个至极至悲的愿。

法藏菩萨要让所有的众生安稳地往生,这往生的门槛一定不能太高。不是像我们凡夫众生分别心:“我觉得那个地方很好,既然很好,我就要抬高门槛。什么门槛都没有,就让你去,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啊?”让你赚个便宜,心里不舒服,得到好处——越好越要你付出代价,这是世间人的行为、心里状态。阿弥陀佛是这样心里状态吗?阿弥陀佛是把一切众生看成他的子女——子女都在火宅里面,即将要被烧死,即将在苦海当中有灭顶之灾的时候,他能谈什么条件呢?佛伸手过去,你只要把手伸出来,他就把你拽出来。就是这么一个条件——只要你伸出手来,就把你拯救出来。难道你在水里挣扎,父母还说:“你现在给我下保证,以后一定给我完成好作业,我才把你救出来。”他会这样说吗?刻不容缓哪!不提任何要求啊,先把你救出来再说:是这么一个心。所以我们不能理解阿弥陀佛这种同体的悲心,我们就不能理解这个净土法门是怎样的威神愿力,是怎样的无条件地救度——要理解佛心!

我们要修普贤十大愿王。修普贤十大愿王,最能圆满普贤十大愿王的地方实际上在哪儿?在西方极乐世界。“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那实际上这两句经文也就告诉了我们,为什么普贤菩萨要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童子与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在于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得弥陀愿力第二十二愿的加持,能够让他快速圆满普贤十大愿王,能够让他在这个成佛的过程当中,不再经过一地一地的次第,能够顿然圆满,疾速成佛。

    所以四十八大愿——我们要把自己摆进去。四十八大愿就是为我发的,四十八大愿就是根据我的根机,根据我的苦难,根据我的困境来发的。我们越没有办法拯救自己的时候——越无助的时候,就越是阿弥陀佛最有力量救助我的时候:是这么一种关系。如果我们自己都能够很自在,很逍遥——得到救度,法藏菩萨就比较放心了,就不需要这么急迫地发出这样的深誓重愿:“……如果这一愿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这一愿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他是把成佛这个大事因缘跟我们这些众生能不能得到利益——尤其往生成佛修行得圆满的利益——直接挂上钩的。法藏菩萨现在已经成佛了,这就表达四十八大愿每一愿都是真实的,每一愿都能兑现的,每一愿都产生了它的力量的。所以这里弥陀发愿之因,就包含着法藏菩萨圆成阿弥陀佛的果地上的威神力量:因中有果。所以四十八大愿是大乘菩萨道——一个无尽藏。阿弥陀佛的愿心也就是十方诸佛的愿心,也就是十方诸佛的大慈悲心,也就是大乘圆顿的菩提心全体内涵的展示。所以我们去体会、修大乘菩萨行,它的理念方法四十八愿里面都完整具足的。那么我们简单谈这三点启示,实际上启示是无量的。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就讲到这里。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6 08: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