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25|回复: 1

[善导大师] 【习作】佛法中只有慈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18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在一次座谈会中,有一位学僧提出了一个问题:关于在佛教中一些居士对于某些寺院的攻击评论,我们该如何做?是否应介入其中,发表意见,予以澄清?有人给予否定:别人在烦烦恼恼地吵架,我们趟这浑水就是惹火烧身,于事无补。然后师父补充说:“佛法中没有打抱不平的情绪,只有慈悲。”

确实,在佛教中,门户之见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很多时候,不是几句话就能澄清事实的。所以历来有人说“佛法不是毁在外人的手中,而是毁在佛教信仰者的手中”。这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思。我们是为了维护、偏袒本宗而宣扬法义,还是站在利益众生的立场上弘扬本宗法门呢?我们做不到随喜赞叹,至少不要有怨恨。

佛法不需要辩解,真理永远是真理。嘴巴长在凡夫的身上,永远有说不完的话;但是对真理本身是不增不减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人不知而不愠”,你能向一个人解释清楚,还能让两个、三个,甚至更多的人了解吗?太累了,算了吧。沉默才是最好的解释,无言是最高的境界。

如果一个人已经是满胸的愤懑情绪,就是贪瞋痴在主宰着他,他的杯子里盛满了毒药。这时候,如果我们想要给他灌输法雨甘露,无异于火上浇油。

真有智慧的人,你只要给他说几句中肯的话,他就信受思维。否则,纵使你搬尽三藏十二部经,搬出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祖师,都没有用。因为这时候,在他眼里只有他自己,他只相信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知所作。

总之一句话,就是我们没有慈悲心,所以没有智慧,不够谦卑柔软,心胸不够宽广,无法接受别人。

弘扬佛法,我们应当有一颗慈悲心,凡事站在利益众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哪个法门才能够究竟利益众生?让末代五浊恶世的凡夫都能够当下解脱生死轮回的,才是究竟的。

遇到不同宗派观点的,我们是否能够保持心平气和。如果立刻联想到的是与自己所修学的法门不一致,然后就排斥它。这样本来想要给对方无上法门的好心却得不到好的结果,因为一旦争执,两方都处在不和谐的情绪之中,所说的道理无非是对抗的兵器,任你说得再合乎道理,对方未必肯服。

各人修学佛法,因遇缘不同,而各有差别。这时我们唯有慈悲他,包容他,接纳他。我们应当有宽大的胸怀,接纳异行异解的人,而不是攻击和批判。

我们的脚根要立得稳,我们要用慈悲的心对待他。我们已得到了弥陀的救度,是最幸福的人了。可是他们不但不信受,而且毁谤,这样的人是可怜悯的人,我们怎么能忍心瞋恨他们,怎么能忍心舍弃他们呢!阿弥陀佛就是这样对我们的,阿弥陀佛不舍得责备我们造罪造业,我们怎么能忍心责备他人?他也是阿弥陀佛要救度的人,或许曾经也是我们的亲人,只是因缘没到,无法信受弥陀的救度。阿弥陀佛被毁谤了,阿弥陀佛都不生气,我们生什么气呢?

师父说:“看人看本质。众生皆有佛性,皆有成佛的一天。阿弥陀佛慈悲,所以他不与众生论理,不看众生对错,一味平等救度。”

所谓的“理”,其实本质也是贪瞋痴的产物,只不过比较客观,冷静分析出来的妄想而已。

在佛门里讲理是讲不通的,总有讲不完的理,口服而心不服。只有慈悲能够让人心悦诚服,慈悲才能够得人心。慈眼看他的佛性,罪垢如灰尘。

师父说:“慈悲走遍天下。”

阿弥陀佛是佛教慈悲的代表,没有弥陀的无条件救度就没有佛教了。专修念佛人,应该学习成为“慈悲的化身”。不问他人是什么样的人,不要求他人应该怎么样,而问我们自己慈悲不慈悲。


发表于 2016-4-19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4 09: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