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3939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11-1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林崇安教授]制戒十利和小小戒可舍的探讨
制戒十利和小小戒可舍的探讨
林崇安(圆光新志,78,2004)
摘要
本文先依据佛教不同部派的律典来比较释尊制戒的「十利」,认为其次第与结集有关,并附带指出,无著菩萨的声闻戒律传承可能来自法藏部。而后探讨「小小戒可舍」这一问题,并指出不是只求将佛制的某些戒变为小小戒而永久废除,而是在何种时空背景下哪些变为小小戒而可舍、哪些变为不是小小戒而不可舍。也就是说,依时空之不同,有时可舍,有时要取!
一、制戒十利的内容与次第
佛教不同部派的律典都说到释尊制戒的「十利」,其内容大致相同,但是次第却有出入,现在将具有代表性的《摩诃僧祇律》、《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南传巴利律藏》和《四分律》的说法,依次列出如下。
(1)大众部的《摩诃僧祇律》说:
有十事利益故,诸佛如来为诸弟子制戒,立说波罗提木叉法。何等十?一者摄僧故。二者极摄僧故。三者令僧安乐故。四者折伏无羞人故。五者有惭愧人得安隐住故。六者不信者令得信故。七者已信者增益信故。八者于现法中得漏尽故。九者未生诸漏令不生故。十者正法得久住,为诸天人开甘露施门故。(T22, p228c)(又p290b;p515b相同)
(2)说有部的《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说:
由此因缘我观十利,为声闻弟子于毗奈耶制其学处。云何为十?一摄取于僧故。二令僧欢喜故。三令僧乐住故。四降伏破戒故。五惭者得安故。六不信令信故。七信者增长故。八断现在有漏故。九断未来有漏故。十令梵行得久住故,显扬正法广利人天。(T23, p629b)
以上所列大众部与说有部的制戒十利,除了译词有所不同,其内容与次第完全一样,这不是偶然的,是因为这二部(以及犊子部)都属未参与第二结集的会外广大僧众(注1),因而维持第一结集的内容与次第,这一编号次第,今称为A型。
(3)上座系化地部的《弥沙塞部和醯五分律》说:
以十利故为诸比丘结戒。何等为十?所谓2.僧和合故,3.摄僧故。4调伏恶人故。5惭愧者得安乐故。8断现世漏故。9灭后世漏故。6令未信者信故。7已信者令增广故。10法久住故,1.分别毗尼梵行久住故。(T22, p3c)
(4)上座系铜鍱部的制戒十利是:
如来缘十种义趣为诸弟子制学处,说波罗提木叉。何等为十耶?即:2为僧伽之极善,3为僧伽之安乐,4为恶人之折伏,5为善美比丘之乐住,8为防护现法之漏,9为阻害当来之漏,6为令未信者而信,7为令已信者而增长,10为令律正法,1为摄受其律。(汉译《南传大藏经》增支部,24,253)
以上所列化地部与铜鍱部的制戒十利,除了译词有所不同,其内容与次第也大致一样,但却与上述大众部与说有部的A型次第不同,此处的第二种次第,今称为B型。次第之不同也不是偶然的,因为化地部与铜鍱部都经历第二结集。第二结集的七百上座结集时,将经律的次第重新调整(内容则不变),因而形成了上座系(注2)。为了便于比对,将A型的编号配上,经由比对,可以看出第二结集将A型的第一利,移到最后作总结,也将「令未信者信故,已信者令增广」二利的次第往后移,成为B型。
(5)上座系法藏部的《四分律》说:
自今已去,与诸比丘结戒,集十句义。一摄取于僧。二令僧欢喜。三令僧安乐。四令未信者信。五已信者令增长。六难调者令调顺。七惭愧者得安乐。八断现在有漏。九断未来有漏。十正法得久住。(T22,p714a)(又p570c相同)
为了便于比对,将A型的编号配上,即是:
自今已去,与诸比丘结戒,集十句义。1摄取于僧。2令僧欢喜。3令僧安乐。6令未信者信。7已信者令增长。4难调者令调顺。5惭愧者得安乐。8断现在有漏。9断未来有漏。10正法得久住。
以上所列法藏部的制戒十利,其内容也与A型相同,但次第则不一样,是将「令未信者信故,已信者令增广」二利的次第移前,成为第三种次第,今称为C型。法藏部与铜鍱部同属上座系,并且都经历第三结集。只是法藏部的经藏是阿难的直接传承系统,铜鍱部则是优波离系统,所以略有不同。(注3)
以上依据佛教不同部派的律典来比较释尊制戒的十利,并指出其次第与结集有关。以下进一步探讨这十利的意义。
二、《瑜伽师地论》的十利次第及意义
无着所传的《瑜伽师地论》〈摄释分〉卷82说:
问:摄受于僧等诸句,有何义耶?
答:1摄受于僧者,是总句。
2令僧精恳者,令离受用欲乐边故。
3令僧安乐者,令离受用自苦边故。
4未净信者令净信者,未入正法者令入正法故。
5已净信者令增长者,已入正法者令成熟故。
6难调伏者令调伏者,犯尸罗者善驱摈故。
7令惭愧者安乐住者,净持戒者令无悔故。
8防现法漏者,随顺摧伏烦恼缠故。
9害后法漏者,止息邪愿修梵行故,随顺永断惑随眠故。
10为令多人梵行久住转得增广乃至为诸天人正善开示者,为令圣教长时相续无断绝故。(T30, p758c)
此处一方面解释十利的目的:1是总句,2.3.是针对欲乐、自苦,4.5.是针对未入正法者、已入正法者,6.7.是针对犯尸罗者、净持戒者8.9.是针对缠、随眠10是针对圣教相续;一方面也列出十利的排列次第,这次第恰是前述的C型,将「令未信者信故,已信者令增广」二利的次第移前,其理由可以用《瑜伽师地论》〈摄事分〉中调伏事的说明来理解,此论卷99说:
若能摄受四大姓等,正信出家,趣非家众,当知说名1.摄受僧伽。如是出家趣非家已,为其宣说有因缘、有出离、有所依、有勇猛、有神变等甚深法教,当知说名2.令僧精恳。有因缘等诸句差别,如《菩萨地》已辩其相。
由五种相,应知说名3.令僧安乐:一者令顺道具无所匮乏,二者令摈异法补特伽罗,三者令善除遣所生恶作,四者令善降伏诸烦恼缠,五者令善永灭随眠烦恼。应知此中:
最初安乐增上力故,4.未净信者令生净信,5.已净信者令其增长。
第二安乐增上力故,6.调摄鄙恶补特伽罗。
第三安乐增上力故,7.令惭愧者得安乐住。
第四安乐增上力故,8.令善防护现法诸漏。
第五安乐增上力故,9.能令永灭当来诸漏。
如是获得安乐住已,未得入者令易入故,10.欲令多人梵行久住乃至广说,皆应了知。(T30, p868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