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31|回复: 0

[善导大师] 【习作】灯下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4-8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昨日听宗道法师讲课,讲到一个名词叫“灯下黑”。他问我们有没有听说过这个词,知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我说:“没听说过。鬼吹灯倒是听说过。”刚说完就引来大家的一阵哄笑。

**接着宗道师父对我们解释道,这个词的原意是指灯具下面的阴暗区域。古时人们的灯具多用碗、碟、盏等器皿,注入动、植物油,点燃灯芯,用于照明。照明时,由于被灯具自身遮挡,在灯下产生阴暗区域,该区域的特点是离光源很近。古代的蜡烛和后来的煤油灯,由于下面有蜡烛座儿和油灯座,灯光是照不到那里的,这就叫灯下黑。其中的物理原理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照射不到的区域形成影子。

**而它的引申义,是人们对发生在身边很近的事物和事件反而不能察觉。是的,人们往往很容易忽略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不懂得珍惜。他举例说,他以前在广西读书时,对本门的书和师父的讲法视频都会很认真学习,因为师父不在身边,所以想念师父、敬仰师父的感情很殷切,所谓“法从恭敬心中求”,所以能学到很多,得到很多。可是,现在有了如此殊胜的因缘来到这里,来到师父身边,与师父朝夕相处,求法的热情却并没有因为亲近师父而增加。

**这是什么原因呢?《论语》有句话说:“近之则不逊。”这难道是我们的劣根性吗?也许是优越的环境来得太容易了,于是便等闲视之,所谓“容易得,等闲看”。一个问题出现了,不急解决吧,反正师父天天在,有机会再去问师父;那本书印出来了,也不急着看吧,反正这里书有的是,什么时候都可以找来看。结果过了很久,问题也没有问,书也忘了看;时间再久些,问题和书的事早已化为乌有。

**记得以前我在家时,有机会跟随灯照法师学习、听法了一个月,一直相随左右,听到法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要珍惜啊!”当时听不明白——要珍惜什么?是珍惜生命吗?是珍惜与法师相处的缘分,还是珍惜听法的机会?我想都有。

**人生是很无常的,珍惜彼此的缘分,需要从心里去思维,去领受。而作为一名弟子,更应该如此,珍惜与师父的缘分,恭敬师父,好好听师父的话,好好领受师父的意思;无论师父身在何处,在不在我们身边,我们都要以十分的恭敬心来求法、闻法。这对于一个学法求道的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净宗师父曾经说,师徒之间的关系有三种:一种是言传的,但只是得到师父的皮毛而已;二是身教,而这也只是得到师父的肉而已;第三种就是以心印心,这样就能得到师父的骨髓了。然而,我们现在如果处于“灯下黑”的状态,恐怕是连第一种都达不到吧。这于我们是莫大的损失,也会深深地伤师父的心。

**记得有一次听净宗师父讲法的时候,师父开玩笑地说道:“释迦牟尼佛的智慧是难以侧度的,他讲了四十九年的法;到迈入老年的时候,他就进入涅槃的境界,离开弟子,这样就不会惹得弟子们嫌弃他了。我想,等我老了,我也得赶快走,免得让你们嫌弃我,哈哈……”虽然当时师父是当玩笑说的,说得轻描淡写;但是,过后我仔细一想,便感觉到师父带着点悲怆、无奈、殷重的语气,不禁心里一震,惭愧万分。

**在古代,师父带徒弟都是弟子跪求师父讲法的,是在师父的棍棒之下成才的;而现在却是师父央求我们做弟子的去学习,恳求我们保重自己的法身慧命。想来真是惭愧,真是颠倒!想到这些,一方面为自己感到庆幸——不仅遇到了这么好的念佛法门,还遇到了这么好的师父;一方面也为自己感到惭愧。

**但愿大家都能觉察到自己的“灯下黑”,从中醒悟过来。

**南无阿弥陀佛

**2013年11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8 20: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