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466|回复: 0

[善导大师] 《崇灵塔前月》赏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1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崇灵塔前月,犹如夜空眼;
    熠熠散光华,默默注世间。
    惜彼灯下客,何曾抬眼看。
    饮月竟亦醉,伴影舞翩跹。
    仰月影还在,俯影月犹全。
    识得个中趣,彼彼俱可怜。
    普愿四野境,与我共仰瞻。

**此诗是净宗法师早年住西安香积寺时所作。

**其时,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犹如早春之嫩芽,黎明之曙光,刚刚开始弘扬。净宗法师深感弥陀之慈悲救度,率领着一群志同道合的法师和居士,受邀入住善导大师之纪念祖庭——香积寺,开班讲学。

**此诗即是在该背景之下所作。

**全诗共七句:

**“崇灵塔前月,犹如夜空眼;熠熠散光华,默默注世间。”此两句是说阿弥陀佛的救度是黑暗人生中的光明,阿弥陀佛大愿为我发,大业为我修,大力为我成。

**《观经》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阿弥陀经》言:“阿弥陀佛成佛以来,于今十劫。”又言:“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崇灵塔”是善导大师之弟子怀恽等,为葬大师遗骸,于终南山麓神禾原所立,共十三层;并于塔旁建香积寺,作为永志之所。此处喻指“善导大师”。

**“塔前月”喻阿弥陀佛的慈悲救度。

**此处的塔与月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不可分离。有言:“世传师是弥陀现,所说当作佛说看。”自古以来,善导大师是弥陀化身乃不争之事实。

**“夜空”喻指我们所居六道轮回之所,没有光明。

**“眼”喻指阿弥陀佛慈眼观众生,日夜遍揽有无念我之人。又喻弥陀之光明照亮众生黑暗的人生。

**“熠熠散光华,默默注世间”,阿弥陀佛救度之光普照世间已有十劫,无论你知或不知,他都默默注视着你,耐心等待着你。有言:“烦恼障眼虽不能见,大悲无倦常照我身。”

**第三句“惜彼灯下客,何曾抬眼看”,此处之“灯”喻指凡夫有漏小智。“灯下客”喻指被有漏小智之灯所迷障,而不见弥陀如月轮之漫天光明的圣道行者;或虽亦念佛,却不知佛力本愿之救度者:此类人知见不到家,似法门之客。这样的人就好比要以萤火之光照亮须弥山,可笑复可怜。

**“眼”,此乃凡夫之浊眼,然只要与弥陀慈眼慧眼相交,立即就能见到佛的光明,与佛一体。

**《观经疏》言:“众生起行,口常称佛,佛即闻之;身常礼敬佛,佛即见之;心常念佛,佛即知之。众生忆念佛者,佛亦忆念众生,彼此三业不相舍离。”又言:“众生愿见佛,佛即应念现在目前。”

**第四句“饮月竟亦醉,伴影舞翩跹”,是说念佛之人陶醉在弥陀的救度之光中,虽然还有罪业未消,然往生已定,念佛之人生何其自在,何其安稳,情不自禁要翩跹起舞了。

**“饮月”者,喻指一向专称佛名之念佛人。

**“影”喻指我们无始劫以来的罪业。影是虚,光是实,实能破虚,如水中之影,投石即破。弥陀救度是实,众生罪业是虚。

**《往生论注》云:“彼造罪人,自依止虚妄颠倒见生。此十念者,依善知识方便安慰,闻实相法生。一实一虚,岂得相比。譬如千岁暗室,光若暂至,即便明朗;暗岂得言,在室千岁而不去耶!”

**“醉”“舞翩跹”形容念佛之人获得弥陀救度之后的喜悦与安心。

**如《无量寿经》言:“一切恐惧,为作大安。”

**第五句“仰月影还在,俯影月犹全”,是说念佛之人在没有往生之前,我们的业力还在,不要忘了我们罪恶生死凡夫的身份。同时,即便我们深陷罪障烦恼之中,然弥陀对我们的慈悲不会有丝毫的缺陷减少。此一句是说月影一体,机法一体。前半句是说机深信,后半句是说法深信。一方面我们要了知自已的根性,同时也不怀疑弥陀的救度。

**《观经疏》言:“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第六句“识得个中趣,彼彼俱可怜”。若能了解念佛法门其中弥陀救度的悲心与愿力的理趣,则观彼弥陀救度的光明(月)和彼众生烦恼愚痴之根机(影),皆是可爱的!

**“个中趣”意喻领受了弥陀慈悲救度而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

**“彼彼”指前面灯下客及俯影不望月之人,也指沉沦五欲不知生死轮回的可怜众生。同时也说明这样的众生比比皆是,我们念佛人有责任有义务自信教人信,任重而道远。

**“四野境”意喻十方世界,十方众生。

**“与我共仰瞻”是说普愿十方众生与我一道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极乐国。

**《往生论》言:“我作论说偈,愿见弥陀佛,普共诸众生,往生安乐国。”

**此诗不但文辞优美,且意境深幽,喻意精巧;善导大师之高德,弥陀之慈悲救度,罪业凡夫之相状,念佛人的喜悦,跃然纸上;一句“普愿四野境,与我共仰瞻”,更是法师殷殷悲心之表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8 02: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