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01|回复: 0

[善导大师] 佛教发展的三个时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2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宗派佛教为中国佛教之特色。站在宗派佛教的立场,中国佛教的发展可以大分为三个时期:

一、佛经传译及诸宗形成时期,简称“诸宗形成”时期。

这一时期大约经历七百年,从东汉初年佛经初传中国,直到隋唐佛教诸宗全面形成;其主要成果为佛教经典的翻译、传布、讲演、研习、分判,直至天台、华严、三论、唯识、禅、密、律、净诸大宗派成立。

最初佛教完全是外来文化信仰,故以佛教经典翻译为第一步。这时国人对佛教普遍来说是陌生的,经典的翻译也显得稚拙,初步接触佛法妙理的国人,如同婴孩学步一样,亦步亦趋地开始了佛法的信仰、研习,并试图以中华固有文化概念对佛经加以解释(格义),以便理解、修行。随着信仰、研习的渐行渐深,人们渐渐摆脱了中国固有文化概念的束缚,可以直接就佛经本有的教理来理解佛法,佛教——这一外来文化的本有妙香也就益加喷发弥漫了。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努力、深耕积淀,中国本土出现了很多教证具足大德高僧,他们对佛教中国化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佛教经典的翻译越来越多,诸种经典教理的差异需要归纳整理,以探求佛陀说法的本怀,由此兴起教判运动,最终推动了各大宗派的成立。

宗派创立普遍以教判为基础,总摄一代佛教,独尊自宗法门,显示其理论的圆熟及高度的自信。佛教不仅完成了中国化,而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深深扎根,繁荣茂盛,并从中国传到日本、朝鲜,当初蹒跚学步变成大步向前,中国成为佛教第二故乡。

二、依宗演教及诸宗汇归净土时期,简称“诸宗归净”时期。

这一时期大约经历一千二百年,即从隋唐到清末。宗派成立之前,诸师弘法依个人的证悟与理解;诸宗成立之后,弘法者无不依其所习宗派展开弘法,也即所谓“依宗演教”。这是因为诸大宗派各各皆有圆熟的教理及修行传承,如同建立了强大的弘化平台。相对地,脱离诸大宗派之外的所谓个人弘法,没有强大弘化平台的支持,自然失去了空间。

以中国大乘八宗来说,三论、唯识不数传而止,密、律在汉地不甚受重视,华严宗虽也很发达,但终逊于天台宗,故就历史影响,以天台、禅、净三家更大。

发生于这一时期的唐武宗、周世宗灭佛,及随后五代十国的长期战乱,对中国佛教影响巨大,诸宗一时悉衰,典籍散佚,人才凋零,再也难复隋唐繁盛气象,其结果是改变了中国佛教依宗演教的进程及格局。禅宗因不倚文字,隐逸山林,相对受到影响较小,整个唐宋时代,教势保持昌盛。天台宗因后来从高丽寻回教典,宋初得以再度中兴。净土宗因行法简易,念佛广传于民间;但因一宗成立之重要典籍,如善导大师《观经疏》、昙鸾大师《往生论注》等失传,故纯正的净土宗宗派理论竟长期不为人知,致使弘净土者不得不旁借诸宗尤其是天台教理,净土成为“寓宗”,曲折发展。其余诸宗则一蹶不振。

宋以后,诸宗分界不如隋唐鲜明,而呈现混融趋势,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体而言,教依天台,行偏禅宗,而归在净土:也就是天台教理不仅仅是天台一家的教理,而为整个佛教界所倚重,如净土宗本有的“凡夫入报”思想被掩没,而代之以天台四土往生的理念;凡是佛门的修行人,都受禅宗的影响,即便净土称名念佛这样简易的行法,也打上禅的烙印,如以念佛求开悟、求功夫等;由于时代趋下,众生根机不堪,不论何宗修行人,多以求生弥陀净土为最后归宿。故此一时期佛教总的趋势是诸宗融混,归于净土。这一趋势可说在诸宗成立之初已见端倪,各宗祖师多有净土的疏章,提倡往生弥陀净土,如天台智者大师、三论吉藏大师、唯识窥基大师等。宋则以永明延寿大师为代表,明确主张万善同归,求生净土。至明季,诸宗汇归净土进程加速,演为普遍思潮;有清一代,终成定局,一句阿弥陀佛成为整个佛教的代表。

三、多元信仰及净土宗复兴时期,简称“净土复兴”时期。

从清末至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引起世界格局及国家政体产生很大变化,直接影响了中国佛教的发展进程。现代化的交通、通讯、传媒、电子网络等,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体,人们方便获取各种信息资源,各种信仰文化的传播几达无孔不入;另一方面,现代人比较少有耐心,对于信仰、文化多取快餐式消费,而对严密的系统理论少有兴趣。

随着国门开放,及西方政治经济的强势影响,基督教信仰在中国迅速崛起。佛教内部,藏传、南传影响日渐扩大,人间佛教思想也成一时之新,又有假佛为名之种种思想学说之传布,传统民间信仰也呈兴盛之势,各各皆有广大徒众。总之,在世界民主潮流及国家民主政体之下,信仰呈现多元化。传统佛教宗派受到很大冲击,人们不再关心、维护佛教的宗派特性,甚至出现不少批判的声音,实在说,也无力消化严密的宗派佛教理论,更难依理修行。

传统佛教宗派在虽契理而不能普契时机的难堪处境下,一筹莫展,只能挤出“人间佛教”一条窄缝,唯一的例外是净土法门的扩展以及净土宗的复兴。

清末民初,很多中国失传的佛教典籍从日本传回,唯识、华严、律、密诸宗一时呈现新风,但终未能形成大的气候。净土宗根本教典,如善导大师《观经疏》、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也在此时回归,由此确立了净土宗本有的教学理论;承接诸宗汇归净土的历史趋势,顺应末法时代众生无力自度、必须仰靠佛力的根本需求,经百年酝酿,净土宗正呈勃勃兴起之势。

就目前来看,净土宗的复兴只是刚起步,指认其为佛教发展的一个时期仍有待历史进程的证明,但我们有理由相信,教理简明、行法简单、证果(往生)高超的净土宗教学,上契弥陀本愿,下符众生根机,具有广阔无量的发展前景。“法灭万年,独留念佛”“末法时代唯以念佛得度生死”的经言,也为净土宗的复兴做了预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8 02: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