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23|回复: 2

[善导大师] 《佛说阿弥陀经》大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0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诸位善男子、善女人:

南无阿弥陀佛(三声)

首先也是和宏涛法师松来法师一样,非常地感恩。感恩在心,末学明光不揣愚陋,供养给大家《佛说阿弥陀经》大意。

这部经看上去很简单,全经只有1858个字,文字优美简洁,流畅隽永。经文表面看似很好理解,但实际上非常高深。这部经是佛无问自说的,可说所有佛的弟子都问不出来,也没有弟子在经中有所应答——这是唯佛方知的境界。

这部经的当机者是谁呢?是为谁而说的呢?以经文文字来看,当机为舍利弗,而善导大师说:“释迦如来告身子,即是普告苦众生。”“身子”是舍利弗尊者的另一个名字。释迦牟尼佛呼唤舍利弗尊者,其实就是在殷切地呼唤、劝告我们这些苦恼的众生啊!释迦牟尼佛在这部短短一千多字的经中,殷切地呼唤舍利弗尊者达36次之多,这是所有佛经所没有的。这部经讲于佛涅槃前不久,佛像一个临终的父亲在咽气前反复呼唤爱子的名字,交待着他认为最最重要的一件事,诚如善导大师言:“世尊说法时将了  殷勤付嘱弥陀名。”

所以,此经虽短,但意义弘阔深广,每一句每一字都含着佛陀的血和泪,每一句每一字都与我们的生命、慧命息息相关;从此经开显出的净土法门,是彻底、究竟救度我们末法障重凡夫的唯一解脱之道。

末学明光非常肤浅,今天借此机会和大家共同来学习此经。由于我近年来专注于研修善导大师净土教法,故解释经文主要以善导大师的净土思想为依准。关于净土宗祖师,有所谓的十三祖与五祖之说。净土宗十三祖是依据对净土宗所作的贡献,经宋、元、明等时代,四众推举其德高功盛者形成的,诸祖之间并没有一脉相承的法义传承关系。而净土五祖:龙树、天亲、昙鸾、道绰、善导大师,则完全依据同一“他力本愿救度”的法脉相承。即由释迦牟尼佛开说的净土三经;经印度龙树、天亲二大菩萨作论提倡;至中国北魏昙鸾大师,依弥陀本愿力阐明净土立教之本旨,奠定净土宗之理论基础;复由道绰大师承其教说,传至唐代善导大师,完善净土宗之系统理论及实践行仪,净土宗正式创立。故善导大师被尊为净土宗之集大成者、净土宗之开宗祖师。一个宗派建立之时,其实也就是此宗派最为完备圆满之时,其法义最稳靠,最能禁得住时间、空间的考验。善导大师自古以来又是公认的阿弥陀佛的化身,印光大师都赞叹善导大师所说当等同佛说看。以上就是我个人为什么要选择依据善导大师的教法解释净土经典的原因。

这部经的大意有三点。所谓大意,即是指大方向、大原则。一本经,固然其细节不能彻知彻解,但总体的意思却可以把握,大意是一定能够囊括始终的——囊就是布袋。桌子上的东西非常多,如果我们用手一样一样去拿,不好拿;如果把它们通通放在一个布袋里面,布袋口用绳子一绑,手一抓,桌上的东西就都拿起来了。一部经,如果我们把它的大意抓住了,那即使这部经没有从头到尾完全地了解,可是也等于知道了,掌握了。

《阿弥陀经》的大意第一点:赞极乐依正。

《阿弥陀经》最初在讲极乐世界的依报庄严、正报庄严。佛讲这些目的是为了什么?为了让我们产生欣慕、向往的心,进而发起求生净土的愿。

我们将来的目标、归宿是极乐世界。可是如果我们没有办法达到,即使极乐世界再殊胜庄严、清净安乐,那也只是一种诱人的空想而已,等于这部经跟我们完全没有关系。

所以,由目标自然引出方法——《阿弥陀经》第二个大意就是在说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

要往生极乐世界,如果依我们在娑婆世界自力所修的,都是属于少善根、少福德因缘,靠这些往生很难;要往生那种高妙的报土,唯有执持名号。

《阿弥陀经》大意第三点,就是后面的六方诸佛证明、赞叹。由于此法门简易殊特,奇妙无比,超群离见,所以人们往往狐疑不信,所以特别请十方佛来为之证明所言不虚。

下面,我来对这三点略微加以解释:

第一点:赞极乐依正。

这部《阿弥陀经》一开始,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地告诉舍利弗尊者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从这个世界往西方,有世界名叫极乐,这是指的方位。“彼土有佛,号阿弥陀。”这是指出那个世界的主人。这就有了方位(地方),有了主人这个形相,所以,善导大师说净土法门是“指方立相”的法门,它与一般圣道门行人所谓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是截然不同的,这在《阿弥陀经》一开始就显现出来了。

刚刚宏涛法师讲《心经》,这是偏于显示般若空性的经典。而净土法门却是“有”的法门,本来佛性空不碍有,有不碍空,空有不二;但是不同法门的入手处不同:净土宗都在讲“有”——“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彼土‘有’佛,号阿弥陀。”我们凡夫都是执着“有”的。佛能够顺着我们凡夫的习气让我们成就无上佛道,岂可思议?正所谓不断烦恼证涅槃。

释迦牟尼佛又问舍利弗说:“彼土何故名为极乐?”那个世界为什么叫做极乐呢?接下来:“其国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

佛很简略地解释了极乐国名的意义:

“无有众苦,但受诸乐”:佛教的目的,无非是在拔苦与乐。我们学佛的目的,也是为了解脱自己以及他


发表于 2016-3-10 21:5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3-11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9 13: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