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64|回复: 0

[善导大师] 略谈中国佛教的“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0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一、中国佛教宗派的成立

**普通人说话、做事、写文章都要有宗,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佛教修行当然更要有宗——有所宗才有主心骨,才能左右逢源,贯彻始终;不会自乱阵脚,进退失据。

**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最初是经典翻译,往往译场同时也是教学的地方,译出一本,便讲学一本,流通一本。这时候还很单纯,没有什么宗不宗的问题。

**但随着经典翻译的累积,情况变得复杂起来:

**一是佛教经典法门很多,号称八万四千,浩若烟海,一般人不可能都学,要如何选择;

**二是诸经典法门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要如何分判决择,理出头绪;

**三是人师教学的不同,同一部经典往往有不同、甚至矛盾的解释,学人又要依何为准。

**面对这种情况,作为一个修行人必然会在心中反复地询问:我要修行哪一个法门?为什么要修这个法门?怎么样修这个法门?又如何看待其他法门?

**起初这只是个人的事,带有随机性;但当这些问题成为普遍性、而普遍觉醒了这种意识时,整个佛教界便萌生了“创宗运动”。终于经过数百年的努力,到隋唐时期形成中国佛教大乘八宗。这八大宗派,其实是为大众提供了八套指导修行的理论系统。

**佛教宗派,为佛教传入中国之后所形成的特有现象,亦是中国佛教之根本特色。说到中国佛教宗派的创立,人们往往关注的是那些开宗立教的大祖师的作用与贡献,这本无可厚非;但更本质地来看,中国佛教宗派的创立,绝不只是几个屈指可数的祖师用其短暂的一生所能完成的,而是综合了自佛教初入中国直到隋唐,总共六七百年间,所有佛教徒共同探索追求、共同参与其中的成果。它是一项持久而广泛的群众运动,借由诸宗开宗祖师们的智慧,而有了画龙点睛、临门一脚的功效。

**正是由于有了这样深厚的群众土壤,中国佛教宗派的创立,才成为佛教在中国真正扎根繁荣的标志,从此影响久远,并昂首阔步地走向世界。

**中国佛教宗派的创立,是中国佛教史上的大事,也是世界佛教史上的大事,有着不可逆转的必然性。宗派创立,是佛法修行实践的现实需要,是选择法门、修行法门、弘扬法门的必然。现在有人不了解这些,以为宗派理论很繁琐,宗派建立没必要,甚至以门户之见鄙薄之,可说短视无知。没有“宗”,甚至也没有宗的意识,胡子眉毛一把抓,犹如入大海而弃南针,行暗路而迷北斗,美其名曰“兼修兼弘”“圆融无碍”,恰是佛门自掘其根的衰象。


**二、中国佛教宗派的演变

**中国佛教宗派成立之后,一切的弘法修行都依据各宗的规范而进行。其中唯识宗、三论宗、密宗不数传而中止,律则被“清规”所取代,故八大宗派中相对长盛不衰、影响久远的是天台、华严、禅、净土四家,简称“台贤禅净”。其中天台、华严,因其理论宏富严密,称“教下”;禅则自标“教外别传”,称“宗门”。

**在长期弘传的过程中,诸宗教理与行法不可避免地互相涉入,互相影响,但本质上各宗还是保持着本有的特点,这是因为他宗思想融入本宗之前,先经过本宗的解释,完成了本宗化。由此可以证知,中国佛教各宗派理论的完善圆熟,在相互包容开放的同时,有类似“防火墙”的自我保护功能,同时有强劲的力量消化吸收他宗有益的思想,为我所用。

**但其中净土宗的情形最为特别:一方面诸宗汇归净土,净土法门的影响日益壮大;另一方面净土失去本来的创宗理论,无法面对诸宗进行本宗化的改造吸收,以致净土一法成为“共宗”的同时,也成为“寓宗”,成为最不具宗派特色的最大的“宗派”。

**所谓诸宗汇归净土,乃是由于时代的推移,众生根机难以适应诸宗自力修行的法门,而纷纷转入念佛求生极乐:一般人不要说按天台宗“一念三千”的理论修持一心三观,或按华严宗“十无碍”修持法界圆融观,即使只研读、理解其宗派理论,也缺乏心力与智慧。禅宗则更因法门高峻,直接上上根机,令人无从下手。故大约从诸宗创立不久,乃至诸宗创立之初,诸宗大德就开始或作疏宣扬、或实际兼修净土法门了。如著名的天台宗智者大师,在生有净土的疏释,临终瑞相昭著往生极乐。经此示现,此后天台一家皆修净土,而有“台净不分家”之说。其他如华严、禅、律诸宗大德自行化他,也多求生西方,数不胜数,以致形成诸宗汇归净土之风潮;降至明清,已然是净土一家统领诸家,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成为整个佛教的代表;现代的佛教徒则百分之九十以上皆修弥陀净土法门。

**然而诸宗汇归之后的“净土宗”,也大大削弱了当初善导大师所创立的净土宗的宗派特点,不论是在理论建构上,还是在修行仪则上,都明显地依附圣道诸宗进行,掩盖了净土宗“本愿称名,凡夫入报”之根本特色。这是因为大约唐末宋初之际,创立净土宗之根本教典,如善导大师《观经疏》、道绰大师《安乐集》、昙鸾大师《往生论注》在中国失传,以致后人失去依准,自修弘化皆不得不权附他宗。

**直到清末民初,由杨仁山居士从日本请回善导大师《观经疏》、昙鸾大师《往生论注》,清晰而完整的净土宗宗派理论,以及由此理论支持的修持方法,才渐渐呈现出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0 16: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