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73|回复: 0

[善导大师] 德感二龙的慧远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9 0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龙,对于人类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谁都知道龙的形状;说陌生,一般人谁看到过真龙?

**在佛教里,龙是真实存在的,有些龙还是佛教护法神,佛经中常常出现的“天龙八部”即是以天、龙为首的八部鬼神护法。古印度人对龙很是尊敬,认为水中主物以龙的力气最大,因此对德行崇高的人尊称为“龙象”。

**龙常能行云布雨,慈云大师于《天竺别集》卷上称 “得一滴水,散六虚以为洪流”,这即是龙行云布雨之说明:龙并不是吸海水以降雨,而是以其神力,加持一滴水成无数。

**因为龙前世往往是修行人,而且根机很猛利,但戒律松弛,故堕为龙身。然而毕竟曾是修行者,所以对佛法颇有悟性,佛门有一句话“道高龙虎倚,德重鬼神钦”——修行人道德高深的自可感动龙虎鬼神,而悟真寺就曾经真实地发生过高僧感化两条龙的故事。

**释慧远(597—647),隋唐高僧。俗姓杜,京兆(今西安人)人。慧远小时候便与普通儿童不同,不好玩耍,喜欢沉思内省。年方十岁,即投师于佛教三论宗创始人吉藏大师出家。

**吉藏大师出生于梁太清三年(公元549年),本姓安,为中国佛史上著名翻译家安世高的后代。吉藏七岁时从兴皇寺法朗出家,他从小就聪明绝伦,记忆超凡,对法朗的讲述过目不忘、闻即能诵。十九岁时处众复述法朗讲义,一字不漏。每当讲经之时,法朗常令吉藏代讲,如此逐渐名声大振,传遍京城。隋建立以后,吉藏受别请进住会稽(今浙江绍兴)嘉祥寺讲经十五年,听众常不下千余人,并著章疏,故后人称“嘉祥大师”。隋炀帝于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吉藏奉召入慧日寺,著述三论著作。

**吉藏大师于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在真际寺圆寂,终年七十五岁,僧腊六十八年。圆寂前著《死不怖论》,云:“夫含齿戴发,无不爱生而畏死者,不体之故也。夫死由生来,宜畏于生,吾若不生,何由有死?见其初生,即知终死。宜应泣生,不应怖死。”落笔而卒。吉藏大师为两代国师,深受陈、隋、唐三朝王室敬重。

**在吉藏大师这样一位宗师级人物的引导与影响下,慧远的道业日进千里。受具足戒以后的慧远,博文多识,讲《法华经》时多能自出心裁,都是自作科判释义,成为了吉藏大师门下的高足。

**慧远性情典雅,内心谦卑,在路上即便是遇到刚刚剃度的小沙弥,也必定下马致敬问好,有人问故,慧远答说:“沙弥虽刚出家,但同佛一样着僧衣,现僧相,要知道,僧衣乃是三世诸佛一切圣贤清净幢相,连佛在世时都极恭敬僧衣,何况我这一介庸僧?”

**慧远平日诵《法华经》为业,由于至诚勤笃,常有灵异感应,他用的油灯有时不添油也能数日间自己发出光明。

**中年的慧远,远离尘嚣繁华,移居于山水幽静的蓝田悟真寺,在此居静处幽,闲适清净,自享修道的无为法乐,如此十有余载。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夏,时雨不下,蓝田大旱,慧远大师在悟真寺启讲《法华经》,以此功德回向祈求天降甘露。远近道俗听说后,云集于悟真寺听经闻法。当时听众之中有两位特别的老人,长相殊异,过去从未见过。两人每日都准时来赴法席,慧远发现后默记心中,准备询问一下他们的来历,然而一直忙于讲法,无暇顾及。

**有一天,慧远讲到经中的“药草喻品”时,忽然天降甘露,大雨滂沱,下了很久,庆喜持续日久的旱情终于得到了缓解,大众感动莫名,欢喜踊跃。

**然而,接下来三天里,两位老人在法席中却未再出现,慧远不禁心中暗自纳闷。

**第四天,两位老人又同时拄杖而来,慧远赶快迎上前询问。开始两人左右言他,吞吐犹豫,后来慧远再三追问,他们才不得不吐露实情:“弟子本乃是龙,先前蒙法师慈悲讲说“譬喻品”,大开方便之门,使我等心开意解,深悟法华玄义。为酬报法师之恩德,故忽然降雨天下。可是天帝安排降雨的时间未到,我等擅自洒降,违犯了天规,故被龙王罚以鞭笞,因此三日没来听法。”说毕二人便忽然于空中消失不见。

**慧远大师感念二龙的好生之德,特别在讲经的平台上修建了画龙堂,将二龙化作的老者形象塑在画龙堂中,这便是悟真寺画龙堂的来历。画龙堂边的泉窟,清流细水,四季不枯。最奇特的是,天欲下雨时即生白烟,似乎是二位龙君有意的兆示,在告诉寺内僧众和过往行人,山雨欲来,早避为安。

**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七月,慧远因病圆寂于悟真寺,世寿五十一岁。

**二位龙君与悟真寺缘同渊深,或普赐甘霖,惠泽地方;或抑止水害,造福百姓,作了不少与民有益的功德。为此,人们在蓝水溪谷凿下车龙与黄龙二大深潭,并造龙宫,供二位龙君栖息。直到今天,上游橡湾的黄龙潭和下游蓝岭的车龙潭还是人们争相睹胜和拜祭的泓澄碧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9 06: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