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57|回复: 0

[善导大师] 贾岛的《赠宏泉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7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贾岛,字浪仙,幽州范阳人,即今保定涿州人,曾做长江县主簿,世称贾长江。他是中唐一位极富特色、颇具个性的诗人,有诗集《长江集》传世。贾岛墓志上说,西汉文学家贾谊是他远祖,他的高祖曾祖几代都不曾为官,因此可以说贾岛是布衣出身。他幼时即博览六经百家。大约20岁时落发为僧,法名无本。

**23岁时,无本到了东都洛阳,随后又到京城长安。这时的无本和尚,除了焚香诵经、打坐参禅外,唯一所好就是吟诗,简直到了酷爱痴迷的程度,坐行寝食苦吟不辍,吟哦起来,咿咿呀呀,旁若无人。试想,一个身着袈裟、足踏芒鞋、光着头颅的出家人,时在闹市高吟,手舞足蹈,招来众人驻足注目,嗟叹惊讶,指点评论;那青年和尚却兀自全然不顾,我行我素,高亢低昂,摇头晃脑,沉浸在诗韵之中,闹出了不少笑话,成为诗坛上的雅闻趣事。

**一天,无本骑着毛驴,往访朋友李余幽居,边走边在驴背上吟起诗来。吟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选“推”字,又想改“敲”字,炼字未定,就在驴背上引手作“推”的手势,又作“敲”的动作,不知不觉行至半坊。街上观者无不惊讶,无本和尚一概视而不见,跨在驴背上陶然如醉,比比划划,前仰后合。当时韩愈正分司东都,车骑方出,那无本的毛驴就一直向前,冲入仪仗队第三节。从人大声呵止,无本哪里听得见,直到被人推下驴背,拥至京兆尹面前,方才从梦中初醒。韩愈正欲厉声责问,小和尚忙上前答言:“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象外,不知回避,致冲大官,非敢取扰,希垂至鉴。”韩愈一听,和尚并非歹徒,倒是个风雅有趣的诗僧,不禁转嗔为喜,听说诗句“推”“敲”二字未定,沉思良久,对和尚说“作敲字佳”。于是不加责怪,反与和尚并辔说笑,一同回到府署,两人谈论诗道,数日不厌。力排佛释的韩愈与这个出家僧人竟然成为了师友至交。这也便是“推敲”一词的由来。

**贾岛作诗极其认真,重在炼句,精雕细刻。他写过一首《送无可上人》诗。无可上人即无可和尚,是贾岛的从弟。一个雨后初霁的时候,送无可离开草堂寺,往游越中山水。诗说:“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贾岛在“独行”二句之下注:“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天哪!一首寻常迎往送来的应景诗,也决不马虎,竟用三年时间,反复斟酌,才吟妥两句,可见其作诗用思极苦。这是一种何等执着的精神!杜甫说“文章千古事” “语不惊人死不休”;李贺每得佳句,放入诗囊,其母说“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人有这种弃而不舍的精神,还有什么事做不成呢!须知唐代是没有职业作家的,诗均属业余创作;诗人以生命来作诗,唐诗的辉煌,不就是建筑在这样一大批诗人之上的吗?

**贾岛为官恪尽职守,最后死在普州司仓参军任上。唐末有个诗人李洞,酷慕贾岛,写诗云“年年谁不登高第,未胜骑驴入画屏”,可见那时已有人将贾岛的故事绘成图画了。李洞还铸贾岛铜像,烧香祭拜,持数珠一日千遍念“贾岛佛”,并抄录贾岛诗送人,说这“无异佛经”。宋代九僧、林逋、寇准、潘阆、魏野、江湖诗人,明的竟陵诗派,清的同光体诗人,无不追慕学习贾岛之诗,可见贾岛生前坎坷,然而身后影响之深远。

**贾岛与佛教渊源很深,他少年出家为僧,二十三岁结识韩愈后,元和初年便还俗应举仕进。因多次落地,在坎坷困顿的情况下,思想又重新回归佛教,直到去世。因其少年过的是寺院教徒的清修生活,接受的是“常乐我静”的观念,虽然在韩愈的劝勉下还俗仕进,却因屡试不第,生活窘困,后又迁至偏僻清静的昇道坊居住。于是在佛教思想的熏陶、生活环境及仕途黯昧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他对清静意趣特别偏爱,贾岛曾在诗中自许“言心俱好静”,便是他偏爱清净的自白。他喜爱多角度、多侧面地刻画清净幽僻的意境,以抒发落寞静退之思或心慕佛境之意。闻一多先生言 “阆仙(贾岛)骨内有一释子在”。

**由于赴京应考的缘故,贾岛在蓝田多次游历与短期旅居,同县主簿皇甫荀交情深厚,留有《题皇甫荀蓝田厅》和《赠宏泉上人》等四道诗歌。其中,《赠宏泉上人》一首为游历悟真寺所作,诗曰:

**洗足下蓝岭,古师精进同。

**心知溪卉长,居此玉林空。

**西殿宵灯磬,东林曙雨风。

**旧峰(注)邻太白,石座雨苔蒙。

**此诗题赠的宏泉上人是悟真寺年老的上座僧。元和九年(公元815年),白居易游悟真寺五昼夜,写下著名的《游悟真寺诗》长诗,当时即为宏泉上人接待,法师还并将白居易《游悟真寺诗》的长诗勒碑刻石,竖在寺院门首。

**此诗的大意为:宏泉上人在悟真寺洗足罢,下了高处的蓝岭,他的修行像古代高僧那样一丝不苟,精进勇猛。他的心中对山间溪边花草的流动生长,历历分明;但整个产玉的如林之山,在心中却是空寂寥寥。悟真寺点着灯火的西殿不时传来经声与磬响,东侧的山林在每一个清晨沐雨临风。过去山中旧有的高峰 异常高耸,几乎与天上的太白星邻近,而今天山摧之后的石座上,雨苔空蒙。


**(注)旧峰,开元十七年地震,“蓝田山(玉润山所在)摧百余步”,故旧峰因山摧而有石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0 16: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