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44|回复: 0

[善导大师] 圣道转归净土的奇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6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释大行,何方人氏不知道,唐朝乾符年间(公元874—879)人。黄巢举兵叛乱之时,四地兵荒,贼寇到处烧杀抢掠,民不安业。释大行因此一个人隐居于山东泰山,独自修行。

在山上,释大行结草为衣,采果为食,一心办道修行。他在山中行法华普贤忏,积时三年,精诚至极。有一日曾感得普贤菩萨现身,那一次释大行睹见菩萨圣像之后,心大欢喜,倍受策励,于是更加精进勇猛地修行,日夜用功,如救头燃,有时甚至忘记饮食睡眠。

这样又过了许多年,然而时间愈久,释大行也对自我愈加了解,他细细思量修行之境界,完全没有足够的专定功夫来冲破生死樊笼。想到这个无常幻身皮囊,一旦报尽,必归磨灭,来生去哪里,完全做不了主,不由心生忧惧,昼夜难安。

于是,释大行一日来到一寺内藏经阁,竭诚仰天告祷于十方诸佛,陈露心迹道:愿我能以至诚信心,找到我等根基堪能修行解脱的法门。今我信手于《藏经》中寻得之经,将永远持之不悔!于是他敛目伸手,从经架上信手抽取一经,睁眼一看——《佛说阿弥陀经》。

释大行得此经后,欢喜无量,信心不移,日夜诵持不断。他照经中所说,念佛不怠,愿生西方安养之国。如此,还未到三七二十一天,一次夜半正念佛间,忽见极乐国中琉璃大地,莹净在目,当下即觉心眼洞明,遥见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还有无数化佛,皆放光明……

如此短的修行时间,便感应如此殊胜的景象,实不多见。

后来此事被人所知,一传十,十传百,竟传到了素信佛教的唐僖宗耳中。僖宗传召释大行入宫,具问此事始末。释大行详细为皇帝说明,僖宗听完之后说:“此精进之致然也!”于是下敕赐释大行号为“常精进菩萨”,并封赐他爵位为“开国公”。

一年之后,释大行身染重疾。病中,极乐世界琉璃宝地,又一次现其目前。他自忖:“我并没有特别地观想极乐胜境,而此境象自然出现,岂不是往生之日将近?”果然,当天,他便于所居的禅室之中往生。(根据《净土往生记》整理)

按语:

唐代窥基大师在《法华玄赞》中云:正法时,教行证皆具足;像法时,唯有教行,无证果者;末法时,则唯有教,而无行证。

文中唐朝大行法师正处于像法之时,此一时期,有经典,亦有人依法修行,有教、有行,但无证果之人。大行法师虽也懂得修行,但是绝无可能靠己力了生脱死,故而虽日夜精进若此,仍无把握了断生死,幸而于“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佛力冥加,入得念佛方便易行道,如此才有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净土解脱境界。

由此亦可知法门契机的重要性,法不对机,纵然二六时中,急走急作,如救头燃,亦无了脱之理,法若对机,若七日,乃至若一日,若十念,若一念,皆能解脱成佛。

像法时代尚如此,而今末法时代的我们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8 17: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