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74|回复: 0

[其它话题] 学易必先修德(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9 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学易必先修德(分享)      道德之论自古有之

。老庄孔孟之后,均有无数著述谈道论德,真可谓汗牛充栋,众说纷纭。道德,可谓为人之准绳,更为学易之人必须遵循之基本底线。无德,则不足以言易,更谈不上道济天下。是故学易则以修德为先,为善则道存于心,而阴阳自明。

      天下之术源于易,易源于道,道难以言状,而发于心;行制于心,心生于德,德合于道,是故心道合体,天人合一,乃修身修心之大要也。修身则行端,修心则心正,而凛然之气生,则可察天地之微,观万物之情,晓太极之理也。

      老子曰:有无相生,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天下之事,有生于无,有终归无,得终有失,失则将得,此乃天理。长则短也,短亦可为长,此相形之理也。是故众生皆有长短,长者褒之,短者匿之,可也。若褒短而匿长,则阴阳相去,而事必败。故自古得大成者,均处无为之事,褒长而众人处之以其长,随之以德,而天下定矣。大道能长且久,或谓之恒,恒者,不偏不倚,多寡相和,出入相形,亏盈相生,巨细相应,长幼相扶,悲喜相交,福祸相错,吉凶相随。太及则必有所损,不及则必有所亏,是故阴阳中和则万物自昌。修德者,修此阴阳之德也;修道者,修此平衡之理也。

      《老子》曰:为无为,则无不为。无为,实非无所作为。天下之事,有可为者,有不可为者。故可为之事,则为之;不可为之事,则不为;此须合于道,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是故为可为之事,方得其道,则事可成也;为不可为之事,则逆于天道,则事必败。褒扬正气,救人于水火,皆合天道,亦合人道,故为可为;嫉贤妒能,损人利己,则悖于天道,逆于人道,则不可为。为与不为,均制于天道;是故惟心怀天下者可得天佑而得天下。

      先天伏羲心怀天下而创八卦,而上观天文,俯察地理,而得阴阳之道,八卦以类万物,得道者演之而知天下。是故德高者演易则得神助,而无不灵验。文王演易而创后天八卦,皆因其洞察宇宙之大道也。孔子得道而著《论语》,文王明道而演《周易》,姜尚得道而作《六韬》,又有诸圣贤之传世大作教诰天下,此皆因明道知理,是为圣贤者也。今学易之人,鱼目混珠,未修德而演易,术高却难得神灵护佑,亦不得灵应,此盖因德高者自得神佑是也。古有无德而演易者,均难得善终,是为前车之鉴,吾等不可重蹈覆辙也。以易术敛财者,与天道相悖,必遭恶报;自古智者不言而以其行示人,惟愚者不知而言其知。是故智者可千古,而愚者常止于跬步。

      学易者,须先修德,而后知易、演易,方与大道合。反之,则行必不远,损德而恶昭,非吾等可为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12 22: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