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21|回复: 1

净空老法师讲述自己用了几十年才树立起真信,真信的标准就是做到放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8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净空老法师讲述自己用了几十年才树立起真信,真信的标准就是做到放下





那种人过去生中有善根的话,他只一接触的时候,这我们一般想的顶多三年,他就到极乐世界去了。我们学佛三年,可能信心还没建立,半信半疑,真的差得远。我跟同学们做过很多次报告,我对净土死心塌地,大概是二十年才接受,人家二十年成佛了,我二十年才相信,你说糟不糟 糕!二十年接受了,是不是真信?不是,真信不就早就走了吗?给诸位说,真信是这几年讲《华严经》才真信。特别是学贤首国师的《还源观》,《修华严奥旨妄尽 还源观》,才真信,这不是假的了。真假从哪里看?从放下看,真信,他真放下了;不是真信,他没有完全放下,他对这个世间牵挂,想控制、想占有的还满多。彻底放下的人,那是真信,连今天晚上有没有晚饭吃也不在乎,他也没想到,那是真信;晚上想吃些什么,没有放下,不容易!大乘佛法纯真无妄,你怎么可以玩假 的!所以玩假的不会成功,一定要玩真的。感恩莲友“以前不相信”提供此文)

净空老法师:为何修学万修万去的净土法门,台中信众的往生率却只有万分之3-5



我们修净土念佛真正想求往生,菩萨在此地为我们做示范,告诉我们怎样修学才能与阿弥陀佛相应,这一点非常重要,决定不能够疏忽!虽然善导大师说过净宗 法门“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失的,可是时至今日,念佛的人多,真正往生的人很少。这个话当年, 五十年前,台中李老师常说。他以台中莲社为例子,莲友跟他学佛、接受他的教诲,他说:一万个念佛人当中,真正往生只有三、五个人。原因在什么地方?我们要细心观察,深深反省,我们学佛有没有过失?如果有过失不能往生,你不能怪佛菩萨,不能怪经典,也不能怪别人,总是自作自受,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今天佛法衰,不能万修万人去,就是真正懂得的人太少跟在我身边几十年的人都没有学到,全学错了,学偏了,学邪了,这种人太多太多!不仅是在我身边,我们回过头来想想,李老师在世的时候跟他学的人多少?学偏了的有多少?学邪了的人有多少?你要细心观察冷静的反省,你就明白了,你就能觉察到了。世尊示现在这个世间“八相成道”,当中演说正法四十九年,天天表演给我们看,我们没有看懂,所以今天展开经典我们也看不懂, 也体会不到,什么原因?(同上)


净空老法师我们对一切都坚固地执着,没放下就是没真信佛,有些人学佛一辈子也不信佛


下面这几句我们太陌生了:“以无碍慧,解法如如。”我们没有这个智慧,我们执着一切法好像是真有,于一切法坚固执着,不能放下。不能放下,就是所知障如果对法不能够了解,那就是烦恼障。这两种障碍,障碍了我们的道眼,障碍了我们的心眼,我们见不到佛法,我们听不到佛法,我们接触不到佛法。同学们要特别留意我的话,我的话说的不是说给外人听的,自己学佛皈依受戒几十年了还不信佛法,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出家两年之后才受戒,离开戒坛到台 中去见老师,这是谢老师栽培的恩德,佛门的礼貌。我到台中在慈光图书馆的门口,老师在里面看到我,指着我 很大声音叫:“你要信佛!你要信佛!”讲了十几句,我也呆了。我学佛七年出家,出家就教佛学院;教了两年再受戒,学佛九年了,他怎么教我是要我信佛,我不 懂。进去之后老师叫我坐下来,告诉我:“你感到奇怪?” 我说:“是的,是感到奇怪!不信佛,我怎么会去研究经教?不信佛,我怎么会去出家?又怎么会去受戒?” 坐定之后老师告诉我:“你知道什么叫做信?”我答不出来。老师说:“你没有做到,你就没有信!”
 
我才恍然大悟他老人家告诉我:“有些老和尚一辈子,到老死都不信佛。
我明白了。佛给我们讲的十善,做到了没有?三皈,做到了没有?五戒,做到了没有?六和,做到了没有?其他不必说了。让我们回想到孔夫子说的两句话,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则不足观也”。这是孔子的标准。什么标准?君子的标准。我们今天有没有傲慢?有没有吝啬?吝啬从哪里看?从嫉妒看。有没有嫉妒心?嫉妒就是吝啬。所以细心一反省,我们的毛病太多了!这是老师讲“信”的标准。........感恩莲友“以前不相信”提供此文)

                             




印光祖师有关信愿和一心不乱的精辟开示:信愿具足是往生的唯一条件


“念佛一法,注重在信愿行三法。只知念而不生信、发愿,纵得一心,也未必得往生。果具真信、切愿,虽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往生。”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欲得摄心归一,第一要为生死心切,第二要恳切至诚,第三要著实从心中念,勿只滑口读过。若再不能归一,当依文钞十念记数之法,自可易于归一也。”
发表于 2012-4-18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我佛慈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30 20: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