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01|回复: 0

[善导大师] 略谈人间佛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我极赞成星云大师所说的:佛教本来就是人间的佛教,存在人间,服务人群,利益人众;但由于历史风俗的影响,及一些人士的误导,渐渐变得疏远了社会,脱离了民众,致使一般社会人士提到佛教多认为是消极避世,或以为是哲学玄谈,甚至与神怪虚诞划等号,看不到佛教对人心、人生、人世的利益,发不起尊重、追求、信仰。为了改善这种局面,大师奋而提出“人间佛教”的主张,数十年来孜孜努力,将佛教的真义推向人间,目的就是为了达成佛陀出世的本怀,让佛法的光明在这人世间燃放。兹分六点说明人间佛教的特质。

一、能够人间落实的佛教**道理无论多么玄妙,境界无论多么高深,如果不能在人间落实,也就毫无意义。所以谈玄说妙的佛教不是人间佛教,笃行实践的佛教才是人间佛教。

二、适应人性需求的佛教**人性需求什么?幸福安乐!幸福与人性根本一致,苦恼与人性天然对立。随众生乐欲不同,幸福的品质分五等:人天、声闻、缘觉、菩萨、佛。开示达到这五种幸福的教法称为五乘佛教。身为人道众生,只要适合各自需求,五乘佛教莫不皆是人间佛教。若机教相违、徒增苦恼的佛教即非人间佛教;机法相应、能得法喜的佛教才是人间佛教。

三、具足人情温暖的佛教**人情虽非佛法,佛法不离人情。佛法如春光,能温暖人心的大地;佛法似冬阳,能化解冷漠的寒冰。倘若学佛的人没有一点人情味,自心冷漠,他人不喜,决定可以说他没有学到佛法的真义。其实,从来开悟证果的圣者,因为体达真理,涌生大爱,对众生无尽怜愍,无一不是善解人意、充满人情味的;乃至心怀平等慈悲,而行因缘差别,对自己亲近有缘的人格外关爱,也是不离世法而行佛法的人情味。

四、善尽人事义务的佛教**人在世间,必须仰仗他人的关怀帮助才能生存,同时也都有各自应尽的责任义务。大乘菩萨发心承担一切众生罪苦,救度一切众生安乐,固然不是凡夫境界,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学佛人至少要善尽当尽之人事,佛法方能在人间立足。有人学佛,连父母家人的疾苦都不顾,还自命看破放下,不能不说走入了死胡同。

五、广结人缘善因的佛教**佛法以因缘解释一切世间万象。人际相处,因缘和合即安乐,因缘不和即痛苦。常怀慈悲利他之心,肯吃亏,不计较,自然一切人事因缘和乐。相反,自我为中心,事事计较,不肯吃亏,不可能有好因好缘。常言道:“未成佛道,先结人缘”。诸佛菩萨因地无不以与众生结菩提因缘为首务,才能果极菩提,众生归仰,见像闻名,自然得度。满腹经论,浑身神通,没有人缘,佛教也不能发扬。

六、圆满人生目的的佛教**人生究竟的目的是解脱,佛法真实的利益在成佛。倘若以上诸条皆得实现,而独不能达成生而为人的目的,没有解脱成佛,反而再度轮回,不能说他真实奉行了人间佛教,只能说他在人间与佛教结了一个缘而己。

**三藏教典,八万法门,五乘船伐,八大宗派,皆是人间佛教的内容。少数上根利智,随其所修皆能成就。芸芸凡夫,则以净土念佛法门易于奉行。

**念佛法门,凡夫为本,男女老少,智愚贤不肖,人人都可以念,是最能在人间落实的佛教。现生蒙弥陀光照,安稳利乐;未来生佛国净土,光寿同佛,是最称人性需求的佛教。感受到弥陀的慈悲大爱,对自己谦卑柔和,对他人恩慈体贴,是最富人情、最有爱心的佛教。不简出家在家,不择士农工商,即伦常而行佛道,是最善人事义务的佛教。合掌即是慈心,闻名即种佛缘,不看僧面看佛面,是最能广结善缘的佛教。十念顿超生死,一生速疾成佛,是彻底圆满人生的佛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8 09: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