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94|回复: 0

[善导大师] 白居易的《游悟真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8 16: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从本期开始,网站将陆续发表悟真寺历史上诗人咏赞悟真寺的名篇佳作及其注解。

**悟真寺位于今天西安市蓝田县王顺山,是中国净土宗的祖庭。

**本来在历史上,蓝田县就是诗歌之县,由于这里深厚的人文积垫,独特的交通位置,绮丽的风光美景,曾经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来此留下传世篇章。翻开《全唐诗》,2200名诗人之中,有230多位来到蓝田浏览、旅居或任职,留下了近400多首传世之作。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王维的《辋川集》。王维喜欢蓝田终南山闲静、清幽的田园生活,买下宋之问的蓝田山庄,营建自己的辋川别墅,在这里留下了一生中成就最高的诗歌精品。

**而悟真寺,钟灵毓秀,名冠终南,又位于蓝谷道旁,水曲九折,山环四周,竹林青翠,蓝水清碧,青山俊秀。同时这里又是高僧辈出,灵迹圣境,传说美妙甚多。来到蓝田的诗人少有不来此一游,更多的则是诗人因悟真寺而来到蓝田。

**这个自古被人称为“圣坊仙居”的宝地,古今前往造访的诗人难计其数,在此留下的名篇杰作也极为可观。据不完全统计,古今题咏悟真寺的唐宋诗歌多达40余首,著名诗人白居易、王维、王缙、韦应物、钱起、卢纶、张籍、张九龄、储光羲、孟郊、鮑溶、贾岛、张乔、魏野、苏舜钦等都有作品传世。


**一、 白居易的《游悟真寺》

**白居易,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出生于新郑县(今河南新郑)东郭宅,在新郑生活到12岁,后为躲避中原战乱转移到江南。

**白居易出生七个月就认识“之、无”等简单的字,自幼聪颖,读书十分刻苦,读得口都生出了疮,手都磨破了茧,16岁就作得千古名篇 《赋得古原草送别》,里面的一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成为了千古名句。他的诗,不仅在中国,在日本和朝鲜等国都有广泛影响,他还与元稹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元和时曾任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因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他一生作诗很多,以讽喻诗最为有名,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叙事诗中《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极为有名。其中《琵琶行》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皆是千古名句,人人皆知。

**白居易晚年长期居住在洛阳香山,故号“香山居士”。武宗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白居易去世于洛阳,葬于洛阳香山,享年75岁。

**在所有与悟真寺结缘的诗人之中,与其缘份最深的非白居易莫属了。

**白居易到周至县做县尉的几年之中,由于两地距离不远,故常来游玩。白居易本身与净土法门深厚的缘分有关系,悟真寺这一净土宗祖庭对其有莫大的吸引力是很自然的一件事。从白居易作品中反映出其人的平易近人、务实谦和、慈念众生的性格和思想,可说与净土宗的气息完全相应,故而早年喜好禅宗的白居易,晚年之后放下万缘,求生西方极东世界,成为了一名标准的净土宗行人。他曾舍三万两俸银请人按《阿弥陀经》、《无量寿经》彩绘大型极乐世界变相图、西方三圣像,日日焚香顶礼,十分虔诚,并且回向众生离苦得乐,共登莲城。他有一首《念佛偈》流传广远,至今仍脍炙人口:

**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

**看经费眼力,作福最奔波。

**何以度心眼,一句阿弥陀。

**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

**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

**日暮而途远,吾生已蹉跎。

**旦夕清净心,但念阿弥陀。

**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

**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

**普劝法界众,但念阿弥陀。

**由于白居易生活的时代距离善导大师尚不远,他对念佛法门的理解与实际的行持可说非常的纯粹笃实。此诗文字浅白易懂而又意蕴丰富,似平淡无奇的寥寥数语,把善导大师净土思想展露无疑,如大师常常强调的机深信——“余年七十一,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法深信——“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一向专念之相状——“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废阿弥陀”;全诗表达了白居易晚年放下尘俗万缘,一心求愿往生西方之心,令人可亲可佩,后世历代净土学人无不非常喜欢玩味吟读此诗。

**白居易四十一岁留下的这首《游悟真寺》,可说注定了他晚年与净土宗的缘分了。

**这首诗洋洋洒洒一百三十韵,一千三百字,是普通山水诗的数十倍篇幅。此诗叙事、抒情、写景浑然一体,是散文化的山水诗,是诗化的山水游记,行文挥洒变化,疾徐有致,结构疏密有致,收放自如。

**此诗看似平淡朴实无奇,实则用语凝炼贴切,圆转晓畅,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不禁让人叹为观止。在诗人笔下的悟真寺,或宏阔,或奇异,或飞动,或静谧,或神妙,总之,悟真寺好似借诗人一千多年前的一支笔,可说永久地在展读此诗的后人心中活灵活现起来。

**说此诗是古代悟真寺的影集好像还不够,因为照片景象只是静态的,说它是悟真寺的摄像集,似乎也还不够,因为它更表现出了悟真寺无形的意蕴和格调。此诗真是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把悟真寺完整的展现给了历史!

**感谢诗人白居易!因为他,一千多年后的今天,后人还能通过此诗一睹净土宗祖庭史上的璀璨风采。

**元和九年秋,八月月上弦。

**我游悟真寺,寺在王顺山。

**去山四五里,先闻水潺湲;

**自兹舍车马,始涉蓝溪湾。

**手拄青竹杖,足踏白石滩;

**渐怪耳目旷,不闻人世喧。

**山下望山上,初疑不可攀;

**谁知中有路,盘折通岩巅。

**一息幡竿下,再休石龛边。

**龛间长丈余,门户无扃关;

**俯窥不见人,石发垂若鬟。

**惊出白蝙蝠,双飞如云翻。

**回首寺门望,青崖夹朱轩;

**如擘山腹开,置寺于其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0 14: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