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32|回复: 1

虚云老和尚关于楞严经的开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6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虚云老和尚关于楞严经的开示
2012-04-04 21:30
   虚云老和尚对《楞严经》的开示
     ★“现在是末法时代,你到那里访善知识呢?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绥哀救,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又全经前后所说,着重在一个“淫”字。说:“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看楞严经若 不归宗,跑马看花,就不中用。要读到烂熟,就能以后文消化前文,以前文贯后文,前后照应,则全经义理,了然在目,依经做观,自得 受用。古来行人,从此经悟道者很多。温州仙岩安禅师,因看“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当时破句读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 斯即涅盘。”于此乎有悟入。后人语师云:“破句读了也!”师云:“此是我悟处!”毕生读之不易,人称之曰“安楞严”。希望同参们,无论老少,常读楞严。此 经是你随身善知识,时闻世尊说法,就和阿难作同参!   

楞严经说:“如是六天,形虽出动,心迹尚交,自此已还,名为欲界。”色界已无淫欲,还有色身。楞严经说:“是十八天,独行无交,未尽形累,自此已还,名为色界,但无粗色,非无细色。”净名疏云:“若不了义教,明无色界无色;若了义教,明无色界有色。”涅盘云:“无色界色,非声闻缘觉所知。”楞严经云:“ 是四空天,身心尽灭,定性现前,无业果色,从此逮终,名无色界!”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返爱为基,可见有淫就有生死,断淫就断生死了,三界六道,身量寿 命,长短不同。非非想处天,寿长八万大劫,还是免不了轮回。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我们打算出火宅,就要好好的修行。   

楞严经中说凡说圣,说悟说魔,皆是阐明五阴非有,教我们照破五蕴皆空,最后知有涅盘,不恋三界,指出五阴魔邪,无一不是说五阴。色阴上,淫色是生死根本;杀、盗、淫、妄,是地狱根本。五阴照空,即脱生死,不复轮回。   

★方才有几位询问楞严经义旨,兹乘大众在此机缘,略说概要。此经原有百卷,而此土所译,只有十卷。初四卷示见道,第五第六卷示修行,第八第九卷渐次证果,最后并说阴魔妄想。   

★阿难尊者为众生示现询问,而佛首明诸法所生,惟心所现。因阿难尊者见佛三十二相,如紫金光聚,心生爱乐。佛问其将何所见,阿难尊者白佛言:用我 心目,由目观见如来胜相。佛问心目何在,阿难尊者白佛言:纵观如来,青莲华眼,亦在佛面。我今观此浮根四尘,只在我面,如是识心,实居身内。佛告心不在 内、不在外、亦不在中间。若一切无着,亦无是处。   

★诸修行人,不能得成无上菩提,皆由不知二种根本。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盘元清净体,则汝今者, 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应知诸法所生,惟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而一切众生不 成菩萨,皆由客尘烦恼所误。   

★色声香味触法为色尘,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是为十二处。加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识为十八界。另地水火风为四大,再加空大、见大、识大为七大,合为二十五数。由二十五位圣贤分别自陈宿因、入道途径。   

★至于六道轮回,淫为其本;三界流转,爱为之基。阿难尊者为众生示现,历劫修行,几难免摩登伽之难,所以示罪障之中,淫为首要。因淫损体,遂杀生 补养。而盗妄等恶,亦随之而生。阿难见了如来三十二相,如紫金光聚,对摩登伽之女色而不爱乐。男子见了女子,或可观想自己亦作女子;女子见了男子,或可观 想自己亦作男子,以杜妄想。自己终日思想,确可转移心境。   

★譬如我从前幼时在家垂辫发、衣俗衣,终日所触所想无非俗事。晚上作梦,无非姻亲眷属,种种俗事;后来出家所作所思,不出佛事。晚上作梦,亦不外念佛等等。   

★至葱蒜五辛,不可进食,未免助长欲念。所谓除其助因,修其正性,更加增进,自能渐次成就。更须自己勤奋,不可依赖家人。阿难尊者以王子佛弟,舍其富贵,出家从佛,希望佛一援手,即能超登果位。讵知仍须自己修悟,不能假借。   

★不过吾人如能发心勤修勿怠。则由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以至十地,亦自得步步进益,以达等绝妙觉。而三界七趣,无非幻妄所现,原本不出一心。 即一切佛之妙明觉性,亦不出一心。是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香严童子可说即是我鼻,憍梵菩萨可说即是我舌。二十五位圣贤因地,虽有不同,修悟并无优劣。不 过现在时机发心初学,似以第二十四之大势至菩萨,及第二十五之观世音菩萨,二种用功方法,或更相宜。   

★观世音菩萨于阿弥陀佛退位时,补佛位。而大势至菩萨则候观世音菩萨退位时,补佛位。大势至菩萨以念佛圆通,吾人学习应念阿弥陀佛,都摄六根,净 念相继,得三摩地。因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子若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诸众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 见佛。   

★至于观世音菩萨,则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上合十方诸佛,同一慈力;下合六道众生,同一悲仰。若有男子,乐持五戒,则于彼前,现男子身,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则于彼前,现女子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如是或现天人、或现声闻、缘觉,以至佛身。所谓三十二应,以及十四无畏,四不思 议,经无量劫,度无量众生,众生无尽,悲愿无尽。诸位善体斯意可也。 经中之王:成佛作祖之正印
《楞严经》以其深邃、丰富和了义的佛教教义,以及在教理和实证两方面的精湛阐述,使它成为中唐以后中国佛教各宗各派、祖师大德共尊的经中之王。

《楞严经》的全称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与《法华经》《华严经》并称为佛教三大经王。素有“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开悟在楞严,成佛在法华”等赞叹。
《楞 严经》可说是一部“佛法百科全书”。在内容上,它融通了“显密性相”;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净、密、律”等宗派,几乎所有宗派的内容均有发挥,各得其宜; 在修行次第上,此经更是十分明了和圆满。本经从明心见性开题,循循善诱破解各种疑惑和歧见,悟后起修。以六根和二十五圣的圆通法门为入手处,详细开示了一 切凡圣境界,其中包括了三界七趣众生,也包括大乘菩提道六十位修证阶位;最后广开示五阴魔境及其破除之法。
《楞严经》被历代高僧大德奉为无上圭臬,备受各宗推崇,注解不胜枚举。到清朝末年,注疏已过百家。此外,”楞严咒”在宋代以前就被收入丛林的《禅门日诵》中,成为僧众每日必做的早课;历代在打禅七之前,都要先修七日到七七日的“楞严法会”,以除魔障。
古 往今来,研读《楞严经》并依之而有证悟者不计其数。同时,禅门名僧大德,多以《楞严经》来印证禅者证悟的境界。历代禅宗公案和偈颂中收入了大量吟颂《楞严 经》原文及衍生机锋的诗偈。会通教禅的《宗镜录》对《楞严经》大量征引阐释,使楞严三昧与禅心交相辉映。明代憨山大师说:“不知《法华》,则不知如来救世 之苦心。不知《楞严》则不知修心迷悟之关键。不知《楞伽》,则不辨知见邪正之是非。”智旭在《阅藏知津》中写道:“此经(《楞严经》)为宗教司南,性相总 要。一代法门之精髓,成佛作祖之正印”。当代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说:“现在正是末法时代,你到哪里访善知识?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 保绥哀救,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


诸宗共尊之经:圆摄八宗的《楞严经》
《楞严经》内容丰富,义理深邃,历来被赞誉为统摄佛教经论的教海指南与禅宗正眼,因而受到佛教各个宗派的极力推崇。中国佛教诸大宗派常从各自的宗派理路来诠释此经,而儒家和道家也常从此经寻找三教同源的基点。

《楞严经》与禅宗
自中唐以后,《楞严经》开始盛行于禅门,注解此经的禅门高僧大德很多,至今存在的重要注疏有:祩宏《楞严经摸》、德清《楞严经悬镜》和《楞严经通议》等。
提倡顿悟渐收


 楼主| 发表于 2012-4-6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倡顿悟渐收

《楞 严经》的正文内容结构可以分为见道分、修道分、证道分和助道分四个部分,强调“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有很浓的顿悟和渐修的教风,暗 合六祖慧能强调“不悟本心,学法无益”的禅宗。太虚大师曾评价说:“若以全部脉络义理观察,明理、修行、证果,(《楞严经》)仍以属禅宗为确切。”因此, 历代禅宗大师对《楞严经》都极为推崇,当代禅宗大师虚云老和尚说:“以我的愚见,最好能专读一部《楞严经》,……读到能背,便能以前文解后文,以后文解前文。此经由凡夫直到成佛,由无情到有情,山河大地,四圣六凡,修证迷悟,理事因果戒律,都详详细细的说尽了,所以熟读《楞严经》很有利益。”

机锋泼辣,妙喻如珠

《楞 严经》旨趣幽微,论证细密犹如抽丝剥茧,佛理演绎层层推进,处处指归向上一着,这之中隐伏了许多生动泼辣的机趣。禅宗著名公案集《碧岩录》、《无门关》等 收录了《楞严经》的经文及相关禅门机锋,作为参禅悟道的入门。禅宗著名偈颂集《禅宗颂古联珠通集》等收入了大量吟颂《楞严经》原文及衍生机锋的诗偈。有东 土“小释迦”之称的永明延寿著《宗镜录》以会通教禅,其中对《楞严经》屡有征引阐释,使楞严三昧与禅心交相辉映。同时,《楞严经》中充满精彩绝伦的譬喻, 如“认贼为子”、“捏目生花”、“怖头狂走”、“蒸砂成饭”、“味如嚼蜡”等,较之后世禅门某些公案,更显得雍容华贵、空灵隽永,许多参禅者由此而悟入那 不生不灭的实相。明儒曾凤仪说:“诸宗师出词吐气,接引初机,语意多似《楞严》。”因此,他专门著有《楞严经宗通》一书,“遍采宗语配合经文之后”,使经 中的机锋与后世祖师的机锋相得益彰。

                                                

《楞严经》与天台宗

天台宗与《楞严经》的因缘最早可追溯到隋朝时的智者大师。智者大师自创《摩诃止观》,有梵僧指出其义理与《楞严经》相近,引起智者大师对《楞严经》的注意。自中唐至清末,天台宗注疏《楞严经》者超过19家,共占此经注家的五分之一。现存重要注疏有惟则《楞严经会解》、传灯《楞严经前茅》、智旭《楞严经玄义》及《楞严经文句》等。

教义相契

天 台宗的立宗经典之一是《法华经》,此经明确指出佛陀出世的一大因缘是令众生开示悟入佛知见。不过,《法华经》对佛之知见的内容却较为简略,倒是《楞严经》 把佛的知见显露得最为详尽。天台宗的止观学说,及三谛(真谛、俗谛、第一义谛)三观(空观、假观、中观)的内容和《楞严经》三藏一心”相契。《法华经·普门品》和《楞严经》中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十四无畏相辅相成。因此,天台宗信众对于《楞严经》的内容十分重视。基于天台宗“五时八教”的判教,《楞严经》被判为最胜的“圆顿教”,并判其义贯通五时。

中兴天台宗

同 时,《楞严经》有中兴天台宗之功。天台宗天台宗在元代,由于北方落入蒙古族的统治之中,天台宗较为衰微,其祖庭国清寺也变成了禅宗道场。到了明代末叶,天 台宗第三十代祖师无尽传灯大师复兴了天台宗。大师解行相应,极力《楞严经》的教法,被认为是智者大师所预记弘扬《楞严经》的肉身比丘。他著有《楞严经论》 一书,以“天台三止”配《楞严经》“奢摩他”,以“性具”配七大,以天台“明地位”配“五十五位”,以天台宗“十境、三障、四魔”配“五十重阴境”。他在 精心营造幽溪道场时,依《楞严经》建成“楞严坛”。用细黄泥拌和10种香料铺底,中间安置巨莲,莲芯安放着储满秋露的钵盂,四周是八面大镜,最外面罗列着十六尊香炉和佛像。历时六年方始竣工,为明朝佛教坛城一时之杰作。

《楞严经》与净土宗

  释迦牟尼佛住世之时,于耆阇山说《无量寿经》,于王舍城说《观无量寿经》,于祇树给孤独园说《阿弥陀经》,说明西方净土的情状及阿弥陀佛的大愿力,开阐此 众生念佛往生的方便法门。世尊灭度后,印度马鸣菩萨和世亲菩萨并为弘扬净土法门。我国净土宗的成立始自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东林寺专倡净土法门,后世尊为莲 宗初祖。其后净土法门为其他各宗所共尊,得到历代祖师大德的弘扬。

《楞严经》与实相念佛

《楞 严经》被净土宗祖师认为是念实相佛的最佳开示。印光祖师认为:“楞严一经,实为念实相佛之最切要法。然又为持名念佛,决志求生极乐,无上大教。所示二十五 圆通,除势至圆通,正属持名,兼余三种念佛之外,余者总为念实相佛法门。以至七趣因果,四圣阶位,五阴魔境,无非显示于实相理,顺背迷悟之所以耳。”

阐明了净土法门的原理

经 中把属于根大的念佛法门居于第二十四位,位于第二十五圆通的观音菩萨的耳根返闻法门之前,这透露出,若依于自力修持耳通法门如未能悟入的修持者,则应依于 他力性强的念佛法门来了脱生死。可见经中对于自力他力、禅净、理事面面俱到,圆融无碍。永明延寿、祩宏、智旭等净土祖师对《楞严经》多有注疏,此外《楞严 经科解》《楞严经疏钞》《楞严经章解》等注疏,都专注经中的《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列入《净土五经》中

民 国初年净宗印光祖师在净土宗原有的四经之后,增列《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为净土宗第五经。印光大师认为《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是念佛的最 妙开示,又说:“《楞严·大势至》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文殊选圆通偈谓:‘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今例之曰:‘反念念自 性,性成无上道’”。这表明念佛圆通与耳根圆通修行结果并无二致,都是成就佛果地的首楞严大定。






来自: http://hi.baidu.com/%D2%D0%BD%A3 ... 10b3001d95839a.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7 02: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