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899|回复: 12

八苦妙法莲华经序品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9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种种因缘    以无量喻    照明佛法    开悟众生    若人遭苦

厌老病死    为说涅槃    尽诸苦际    若人有福    曾供养佛

志求胜法    为说缘觉    若有佛子    修种种行    求无上慧

为说净道    文殊师利    我住于此    见闻若斯    及千亿事

如是众多    今当略说    我见彼土    恒沙菩萨    种种因缘

而求佛道    或有行施    金银珊瑚    真珠摩尼    砗磲玛瑙

全刚诸珍    奴婢车乘    宝饰辇舆    欢喜布施    回向佛道

愿得是乘    三界第一    诸佛所叹

‘种种因绿’:因为人有种种根机及种种习气毛病,是故要以无量比喻而为众生说法,使他们得以明了真正之佛法,而依教奉行。‘照明佛法’:以智慧之光明来了解一切佛法。‘开悟众生’:使众生之智慧及菩提增长,一如金矿,若不将它开发,则永远不会取到真金,这也是比喻。人本来具足佛性,可惜不能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但若能遇善知识为其点破,及谆谆善诱,则可依教奉行而得返本还原。所谓‘且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若人遭苦’:一般的凡夫,虽然身心皆受苦,却不知是苦,反而以苦为乐,于是苦上加苦;越受苦时则越要造苦。无明烦恼为苦之来源,可是人却执著而不愿舍弃它,故不能脱离苦海,反更堕入地狱,永远受苦沉沦而不能自拔。而外道亦为要了苦而寻求门路,却摸不著了苦之路,终因背道而驰,堕入饿鬼道中。

有些世智辩聪之人,虽然有点小聪明,也通达世间法,却不明了出世间法。因此,当苦难来临时就不懂得如何去应付,要了苦时反更造苦。当一个人处于贫病交迫之逆境时,若能了解‘受苦即是了苦’倒好,知道这是前生所造业而招来之果报,今生就要安份做人。但若抗债不还,自造业而不自己去承当,反更怨天尤入,甚至于利用小聪明去偷、抢、拐、骗;那么‘上得山多终遇虎’,骗人之伎俩终会为人所识破。当计谋一败露、盗铃一响,警察马上来抓人。于是就得到坐牢之果报,或长期或短期,皆由其犯罪之轻重而定。这种果报只限于身体上受苦而已,最严重的莫过于此种恶业会导致将来得到畜生之果报。人之所以会遭苦,皆因本身所造种种恶业。若再不醒悟,则不能再为人而堕入三恶道中,亦称为三涂苦。

‘厌老病死’:苦有三种:(一)苦苦:苦中之苦。(二)坏苦:本来没有苦,但因为快乐是很短暂,乐不久住,是以称为坏苦。(三)行苦:人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念念迁流,念念不停。犹如大海中之波浪,前浪灭时,后浪又生;后浪灭时,后后浪又生,循环不息。因此行苦是任何人避免不了的。此外,尚有八苦:(一)生苦:当小孩呱呱坠地就哭著:‘苦啊!苦啊!’可见世间有多苦。但是在此堪忍(娑婆)世界住久了,反而以苦为乐,流连忘返。在母胎中,若母亲吃热的食物,胎儿犹如处于火山内。若其母吃冷的食品,胎儿却有冰冷之感觉,如置身于冰冷地狱一般。奈何身在母胎中,只能身受其苦而不能出言伸诉。在出生之际,犹如两山相压;出生后,经风一吹,身体又像被刀割,痛入心肺。但是对于这种种‘生苦’,一般人过了三岁后也就渐渐淡忘。(二)老苦:年纪大了,健康衰退,眼蒙耳聋,又因牙齿残缺而味同嚼蜡,老态龙钟,五官不再受其指挥。换言之,无人能阻止自己日渐衰老,这不是很苦吗?(三)病苦:这苦更是无人可避免,不管你是国王,或总统,或大臣等等叱吒风云之人物,都得屈服在病魔老死之下。病症有种种,而患病所带来之痛苦亦数之不尽。(四)死苦:最苦莫过于死苦及生苦。生时如生龟脱壳,死时如活牛剥皮。是以学佛之目的为何?即为了生死而脱轮回

(五)爱别离苦:世俗多贪著情爱,难分难舍。但越是恩爱,到要生离死别时越痛苦。一般人误将爱情当作生命中最重要之一部份,而自命为多情,或以痴情种子自居,于是爱人去那里,他也紧紧跟著,那怕是上月亮或往太阳处,皆尾随不舍。有的甚至为了爱人而殉情,这些都是最愚痴之行为,因为,殉情岂不成了‘死苦’!为爱人之去留而烦恼,也即为爱别离苦所困。这些情爱皆为沉沦苦海之因,若能拔除出来,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即不再受轮回。否则于苦海中头出头没,永无了期。

(六)怨憎会苦:这个人我最讨厌!我不想见他!但若对自己的太太亦起了厌恶之心,而她却常常紧跟不舍,那真是‘相见憎如不见’,或者自己讨厌某人而要避开他,可是偏偏又窄路相逢!这些都是‘怨憎会苦’。然而,心自在则一切自在,心如意则一切如意。如心内有著太多厌恶憎恨,所见所闻亦不能使自己如意,就是自讨苦吃。

(七)求不得苦:所求不遂亦是苦。若想升官发财,或男的想求个好太太,而女的又想嫁个好丈夫,但是都不成功,于是烦恼生起,夜不安寝,食不知味,精神恍惚,心神不定,苦也!有些人说我并没有这些贪求,该是没有烦恼了吧!但是,殊不知这五蕴(色受想行识)在一天天的要我们的命。(八)五阴炽盛苦:身体原本为苦,是无常。是故此八种苦时刻逼迫我们,支配我们,心为形役。故佛陀‘为说涅槃’法。涅者不生,槃者不灭。若不执著此假躯壳,而求无上道,则能得涅槃。亦即常乐我净,涅槃四德之乐,故‘尽诸苦际’,一切苦之边际亦能了。

人想要了痛苦就要广种福田、恭敬礼拜及供养三宝(佛、法、僧),止恶行善等等功德。但不能执著自己曾出过多少钱或干涉这些钱的用法。应以最真诚之心行布施,修福德及慧德,亦即福慧双修。作功德即修福;听经、诵经及研究佛法能开智慧,则名为修慧。所以‘若人有福,曾供养佛’。‘志求胜法’,立志欲求殊胜之法。‘为说缘觉’,十二因缘法,令观世缘,觉了法性。十二因缘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此为二乘人所修之法。‘若有佛子修种种行,求无上慧,为说净道’,如有佛弟子要求无上道,修习六度万行,佛陀就为他说清净之佛道,即六度波罗蜜。文殊师利菩萨,我住于此娑婆世界。‘见闻若斯’,所见之佛境,耳闻佛音,皆是如此。

‘及千亿事’:还有许多事。‘如是众多’:指所见闻其相甚多。‘今当略说’:我现在要与文殊菩萨略说。‘我见彼土,恒沙菩萨,种种因缘,而求佛道’:我见到彼土,如恒河沙众多之菩萨,以种种因缘修行。人若要求佛道,必先作功德;而要得智慧,更非下一番苦功不可!恒河沙数之菩萨尚且要以种种因缘来修福慧,以求佛果,更何况是凡夫呢!‘或有行施’:有一人用七宝作为布施,以求佛道,这七宝是‘金银、珊瑚’,海中有宝,秀气结成,其色红润,如树之形,名曰珊瑚。‘真珠、摩尼’:摩尼又名为如意珠。‘砗磲、玛瑙’:海中大贝如车之渠,即大海螺。玛瑙为石中秀气,其色红润,如马脑。‘金刚、诸珍’:金刚即钻石,及各种珍宝。‘奴婢、车乘’:此人甚至于将其佣人、私家车等作为布施。‘宝饰辇舆’:镶上珠宝之车子,一如古代皇帝所用之交通工具。牵挽曰辇,肩荷曰舆。‘欢喜布施,回向佛道’:这个人非常乐意以其七宝作为布施。反观现代人士,只出了区区五块、十块或二十块钱就以为很了不起,而牢记于心。殊不知真正之布施功德,除了能毫不悭惜的将其心爱之宝物舍弃之外,亦要心不起执著,方能契合佛道。‘愿得是乘’:愿得佛乘。‘三界第一’:于欲界、色界及无色界中成佛,故为三界第一。‘诸佛所叹’:成佛后,为十方诸佛所赞叹欢喜。



 楼主| 发表于 2016-1-9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种种因缘    以无量喻    照明佛法    开悟众生    若人遭苦

厌老病死    为说涅槃    尽诸苦际    若人有福    曾供养佛

志求胜法    为说缘觉    若有佛子    修种种行    求无上慧

为说净道    文殊师利    我住于此    见闻若斯    及千亿事

如是众多    今当略说    我见彼土    恒沙菩萨    种种因缘

而求佛道    或有行施    金银珊瑚    真珠摩尼    砗磲玛瑙

全刚诸珍    奴婢车乘    宝饰辇舆    欢喜布施    回向佛道

愿得是乘    三界第一    诸佛所叹

‘种种因绿’:因为人有种种根机及种种习气毛病,是故要以无量比喻而为众生说法,使他们得以明了真正之佛法,而依教奉行。‘照明佛法’:以智慧之光明来了解一切佛法。‘开悟众生’:使众生之智慧及菩提增长,一如金矿,若不将它开发,则永远不会取到真金,这也是比喻。人本来具足佛性,可惜不能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但若能遇善知识为其点破,及谆谆善诱,则可依教奉行而得返本还原。所谓‘且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若人遭苦’:一般的凡夫,虽然身心皆受苦,却不知是苦,反而以苦为乐,于是苦上加苦;越受苦时则越要造苦。无明烦恼为苦之来源,可是人却执著而不愿舍弃它,故不能脱离苦海,反更堕入地狱,永远受苦沉沦而不能自拔。而外道亦为要了苦而寻求门路,却摸不著了苦之路,终因背道而驰,堕入饿鬼道中。

有些世智辩聪之人,虽然有点小聪明,也通达世间法,却不明了出世间法。因此,当苦难来临时就不懂得如何去应付,要了苦时反更造苦。当一个人处于贫病交迫之逆境时,若能了解‘受苦即是了苦’倒好,知道这是前生所造业而招来之果报,今生就要安份做人。但若抗债不还,自造业而不自己去承当,反更怨天尤入,甚至于利用小聪明去偷、抢、拐、骗;那么‘上得山多终遇虎’,骗人之伎俩终会为人所识破。当计谋一败露、盗铃一响,警察马上来抓人。于是就得到坐牢之果报,或长期或短期,皆由其犯罪之轻重而定。这种果报只限于身体上受苦而已,最严重的莫过于此种恶业会导致将来得到畜生之果报。人之所以会遭苦,皆因本身所造种种恶业。若再不醒悟,则不能再为人而堕入三恶道中,亦称为三涂苦。

‘厌老病死’:苦有三种:(一)苦苦:苦中之苦。(二)坏苦:本来没有苦,但因为快乐是很短暂,乐不久住,是以称为坏苦。(三)行苦:人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念念迁流,念念不停。犹如大海中之波浪,前浪灭时,后浪又生;后浪灭时,后后浪又生,循环不息。因此行苦是任何人避免不了的。此外,尚有八苦:(一)生苦:当小孩呱呱坠地就哭著:‘苦啊!苦啊!’可见世间有多苦。但是在此堪忍(娑婆)世界住久了,反而以苦为乐,流连忘返。在母胎中,若母亲吃热的食物,胎儿犹如处于火山内。若其母吃冷的食品,胎儿却有冰冷之感觉,如置身于冰冷地狱一般。奈何身在母胎中,只能身受其苦而不能出言伸诉。在出生之际,犹如两山相压;出生后,经风一吹,身体又像被刀割,痛入心肺。但是对于这种种‘生苦’,一般人过了三岁后也就渐渐淡忘。(二)老苦:年纪大了,健康衰退,眼蒙耳聋,又因牙齿残缺而味同嚼蜡,老态龙钟,五官不再受其指挥。换言之,无人能阻止自己日渐衰老,这不是很苦吗?(三)病苦:这苦更是无人可避免,不管你是国王,或总统,或大臣等等叱吒风云之人物,都得屈服在病魔老死之下。病症有种种,而患病所带来之痛苦亦数之不尽。(四)死苦:最苦莫过于死苦及生苦。生时如生龟脱壳,死时如活牛剥皮。是以学佛之目的为何?即为了生死而脱轮回。

(五)爱别离苦:世俗多贪著情爱,难分难舍。但越是恩爱,到要生离死别时越痛苦。一般人误将爱情当作生命中最重要之一部份,而自命为多情,或以痴情种子自居,于是爱人去那里,他也紧紧跟著,那怕是上月亮或往太阳处,皆尾随不舍。有的甚至为了爱人而殉情,这些都是最愚痴之行为,因为,殉情岂不成了‘死苦’!为爱人之去留而烦恼,也即为爱别离苦所困。这些情爱皆为沉沦苦海之因,若能拔除出来,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即不再受轮回。否则于苦海中头出头没,永无了期。

(六)怨憎会苦:这个人我最讨厌!我不想见他!但若对自己的太太亦起了厌恶之心,而她却常常紧跟不舍,那真是‘相见憎如不见’,或者自己讨厌某人而要避开他,可是偏偏又窄路相逢!这些都是‘怨憎会苦’。然而,心自在则一切自在,心如意则一切如意。如心内有著太多厌恶憎恨,所见所闻亦不能使自己如意,就是自讨苦吃。

(七)求不得苦:所求不遂亦是苦。若想升官发财,或男的想求个好太太,而女的又想嫁个好丈夫,但是都不成功,于是烦恼生起,夜不安寝,食不知味,精神恍惚,心神不定,苦也!有些人说我并没有这些贪求,该是没有烦恼了吧!但是,殊不知这五蕴(色受想行识)在一天天的要我们的命。(八)五阴炽盛苦:身体原本为苦,是无常。是故此八种苦时刻逼迫我们,支配我们,心为形役。故佛陀‘为说涅槃’法。涅者不生,槃者不灭。若不执著此假躯壳,而求无上道,则能得涅槃。亦即常乐我净,涅槃四德之乐,故‘尽诸苦际’,一切苦之边际亦能了。

人想要了痛苦就要广种福田、恭敬礼拜及供养三宝(佛、法、僧),止恶行善等等功德。但不能执著自己曾出过多少钱或干涉这些钱的用法。应以最真诚之心行布施,修福德及慧德,亦即福慧双修。作功德即修福;听经、诵经及研究佛法能开智慧,则名为修慧。所以‘若人有福,曾供养佛’。‘志求胜法’,立志欲求殊胜之法。‘为说缘觉’,十二因缘法,令观世缘,觉了法性。十二因缘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此为二乘人所修之法。‘若有佛子修种种行,求无上慧,为说净道’,如有佛弟子要求无上道,修习六度万行,佛陀就为他说清净之佛道,即六度波罗蜜。文殊师利菩萨,我住于此娑婆世界。‘见闻若斯’,所见之佛境,耳闻佛音,皆是如此。

‘及千亿事’:还有许多事。‘如是众多’:指所见闻其相甚多。‘今当略说’:我现在要与文殊菩萨略说。‘我见彼土,恒沙菩萨,种种因缘,而求佛道’:我见到彼土,如恒河沙众多之菩萨,以种种因缘修行。人若要求佛道,必先作功德;而要得智慧,更非下一番苦功不可!恒河沙数之菩萨尚且要以种种因缘来修福慧,以求佛果,更何况是凡夫呢!‘或有行施’:有一人用七宝作为布施,以求佛道,这七宝是‘金银、珊瑚’,海中有宝,秀气结成,其色红润,如树之形,名曰珊瑚。‘真珠、摩尼’:摩尼又名为如意珠。‘砗磲、玛瑙’:海中大贝如车之渠,即大海螺。玛瑙为石中秀气,其色红润,如马脑。‘金刚、诸珍’:金刚即钻石,及各种珍宝。‘奴婢、车乘’:此人甚至于将其佣人、私家车等作为布施。‘宝饰辇舆’:镶上珠宝之车子,一如古代皇帝所用之交通工具。牵挽曰辇,肩荷曰舆。‘欢喜布施,回向佛道’:这个人非常乐意以其七宝作为布施。反观现代人士,只出了区区五块、十块或二十块钱就以为很了不起,而牢记于心。殊不知真正之布施功德,除了能毫不悭惜的将其心爱之宝物舍弃之外,亦要心不起执著,方能契合佛道。‘愿得是乘’:愿得佛乘。‘三界第一’:于欲界、色界及无色界中成佛,故为三界第一。‘诸佛所叹’:成佛后,为十方诸佛所赞叹欢喜。



 楼主| 发表于 2016-1-9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种种因缘    以无量喻    照明佛法    开悟众生    若人遭苦

厌老病死    为说涅槃    尽诸苦际    若人有福    曾供养佛

志求胜法    为说缘觉    若有佛子    修种种行    求无上慧

为说净道    文殊师利    我住于此    见闻若斯    及千亿事

如是众多    今当略说    我见彼土    恒沙菩萨    种种因缘

而求佛道    或有行施    金银珊瑚    真珠摩尼    砗磲玛瑙

全刚诸珍    奴婢车乘    宝饰辇舆    欢喜布施    回向佛道

愿得是乘    三界第一    诸佛所叹

‘种种因绿’:因为人有种种根机及种种习气毛病,是故要以无量比喻而为众生说法,使他们得以明了真正之佛法,而依教奉行。‘照明佛法’:以智慧之光明来了解一切佛法。‘开悟众生’:使众生之智慧及菩提增长,一如金矿,若不将它开发,则永远不会取到真金,这也是比喻。人本来具足佛性,可惜不能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但若能遇善知识为其点破,及谆谆善诱,则可依教奉行而得返本还原。所谓‘且破心头一点痴,十方何处不加持,圆明佛眼常相照,只是当人不自知。’

‘若人遭苦’:一般的凡夫,虽然身心皆受苦,却不知是苦,反而以苦为乐,于是苦上加苦;越受苦时则越要造苦。无明烦恼为苦之来源,可是人却执著而不愿舍弃它,故不能脱离苦海,反更堕入地狱,永远受苦沉沦而不能自拔。而外道亦为要了苦而寻求门路,却摸不著了苦之路,终因背道而驰,堕入饿鬼道中。

有些世智辩聪之人,虽然有点小聪明,也通达世间法,却不明了出世间法。因此,当苦难来临时就不懂得如何去应付,要了苦时反更造苦。当一个人处于贫病交迫之逆境时,若能了解‘受苦即是了苦’倒好,知道这是前生所造业而招来之果报,今生就要安份做人。但若抗债不还,自造业而不自己去承当,反更怨天尤入,甚至于利用小聪明去偷、抢、拐、骗;那么‘上得山多终遇虎’,骗人之伎俩终会为人所识破。当计谋一败露、盗铃一响,警察马上来抓人。于是就得到坐牢之果报,或长期或短期,皆由其犯罪之轻重而定。这种果报只限于身体上受苦而已,最严重的莫过于此种恶业会导致将来得到畜生之果报。人之所以会遭苦,皆因本身所造种种恶业。若再不醒悟,则不能再为人而堕入三恶道中,亦称为三涂苦。

‘厌老病死’:苦有三种:(一)苦苦:苦中之苦。(二)坏苦:本来没有苦,但因为快乐是很短暂,乐不久住,是以称为坏苦。(三)行苦:人由少而壮,由壮而老,由老而死,念念迁流,念念不停。犹如大海中之波浪,前浪灭时,后浪又生;后浪灭时,后后浪又生,循环不息。因此行苦是任何人避免不了的。此外,尚有八苦:(一)生苦:当小孩呱呱坠地就哭著:‘苦啊!苦啊!’可见世间有多苦。但是在此堪忍(娑婆)世界住久了,反而以苦为乐,流连忘返。在母胎中,若母亲吃热的食物,胎儿犹如处于火山内。若其母吃冷的食品,胎儿却有冰冷之感觉,如置身于冰冷地狱一般。奈何身在母胎中,只能身受其苦而不能出言伸诉。在出生之际,犹如两山相压;出生后,经风一吹,身体又像被刀割,痛入心肺。但是对于这种种‘生苦’,一般人过了三岁后也就渐渐淡忘。(二)老苦:年纪大了,健康衰退,眼蒙耳聋,又因牙齿残缺而味同嚼蜡,老态龙钟,五官不再受其指挥。换言之,无人能阻止自己日渐衰老,这不是很苦吗?(三)病苦:这苦更是无人可避免,不管你是国王,或总统,或大臣等等叱吒风云之人物,都得屈服在病魔老死之下。病症有种种,而患病所带来之痛苦亦数之不尽。(四)死苦:最苦莫过于死苦及生苦。生时如生龟脱壳,死时如活牛剥皮。是以学佛之目的为何?即为了生死而脱轮回。

(五)爱别离苦:世俗多贪著情爱,难分难舍。但越是恩爱,到要生离死别时越痛苦。一般人误将爱情当作生命中最重要之一部份,而自命为多情,或以痴情种子自居,于是爱人去那里,他也紧紧跟著,那怕是上月亮或往太阳处,皆尾随不舍。有的甚至为了爱人而殉情,这些都是最愚痴之行为,因为,殉情岂不成了‘死苦’!为爱人之去留而烦恼,也即为爱别离苦所困。这些情爱皆为沉沦苦海之因,若能拔除出来,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即不再受轮回。否则于苦海中头出头没,永无了期。

(六)怨憎会苦:这个人我最讨厌!我不想见他!但若对自己的太太亦起了厌恶之心,而她却常常紧跟不舍,那真是‘相见憎如不见’,或者自己讨厌某人而要避开他,可是偏偏又窄路相逢!这些都是‘怨憎会苦’。然而,心自在则一切自在,心如意则一切如意。如心内有著太多厌恶憎恨,所见所闻亦不能使自己如意,就是自讨苦吃。

(七)求不得苦:所求不遂亦是苦。若想升官发财,或男的想求个好太太,而女的又想嫁个好丈夫,但是都不成功,于是烦恼生起,夜不安寝,食不知味,精神恍惚,心神不定,苦也!有些人说我并没有这些贪求,该是没有烦恼了吧!但是,殊不知这五蕴(色受想行识)在一天天的要我们的命。(八)五阴炽盛苦:身体原本为苦,是无常。是故此八种苦时刻逼迫我们,支配我们,心为形役。故佛陀‘为说涅槃’法。涅者不生,槃者不灭。若不执著此假躯壳,而求无上道,则能得涅槃。亦即常乐我净,涅槃四德之乐,故‘尽诸苦际’,一切苦之边际亦能了。

人想要了痛苦就要广种福田、恭敬礼拜及供养三宝(佛、法、僧),止恶行善等等功德。但不能执著自己曾出过多少钱或干涉这些钱的用法。应以最真诚之心行布施,修福德及慧德,亦即福慧双修。作功德即修福;听经、诵经及研究佛法能开智慧,则名为修慧。所以‘若人有福,曾供养佛’。‘志求胜法’,立志欲求殊胜之法。‘为说缘觉’,十二因缘法,令观世缘,觉了法性。十二因缘是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此为二乘人所修之法。‘若有佛子修种种行,求无上慧,为说净道’,如有佛弟子要求无上道,修习六度万行,佛陀就为他说清净之佛道,即六度波罗蜜。文殊师利菩萨,我住于此娑婆世界。‘见闻若斯’,所见之佛境,耳闻佛音,皆是如此。

‘及千亿事’:还有许多事。‘如是众多’:指所见闻其相甚多。‘今当略说’:我现在要与文殊菩萨略说。‘我见彼土,恒沙菩萨,种种因缘,而求佛道’:我见到彼土,如恒河沙众多之菩萨,以种种因缘修行。人若要求佛道,必先作功德;而要得智慧,更非下一番苦功不可!恒河沙数之菩萨尚且要以种种因缘来修福慧,以求佛果,更何况是凡夫呢!‘或有行施’:有一人用七宝作为布施,以求佛道,这七宝是‘金银、珊瑚’,海中有宝,秀气结成,其色红润,如树之形,名曰珊瑚。‘真珠、摩尼’:摩尼又名为如意珠。‘砗磲、玛瑙’:海中大贝如车之渠,即大海螺。玛瑙为石中秀气,其色红润,如马脑。‘金刚、诸珍’:金刚即钻石,及各种珍宝。‘奴婢、车乘’:此人甚至于将其佣人、私家车等作为布施。‘宝饰辇舆’:镶上珠宝之车子,一如古代皇帝所用之交通工具。牵挽曰辇,肩荷曰舆。‘欢喜布施,回向佛道’:这个人非常乐意以其七宝作为布施。反观现代人士,只出了区区五块、十块或二十块钱就以为很了不起,而牢记于心。殊不知真正之布施功德,除了能毫不悭惜的将其心爱之宝物舍弃之外,亦要心不起执著,方能契合佛道。‘愿得是乘’:愿得佛乘。‘三界第一’:于欲界、色界及无色界中成佛,故为三界第一。‘诸佛所叹’:成佛后,为十方诸佛所赞叹欢喜。



发表于 2016-3-28 07:1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7-25 16:0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6-9-18 19:2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6-10-16 19:2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7-4-17 17:2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8-1-8 18:4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7:2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6-17 20:3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0-9-24 08:5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21-1-22 17:4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26 14: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