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629|回复: 4

[净宗法师] 净宗法师:怎样让学习的人能对往生有信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6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问:《阿弥陀经》是我们净土宗的经典之一,怎样让学习的人能简明、清晰地了解净土法义,对往生有信心?
答:《阿弥陀经》是我们净土宗的正依经典之一,可是自古以来对《阿弥陀经》的解释,很少以净土宗的立场来解释。
譬如,天台宗是以《法华经》开宗的,智者大师依《法华经》展开天台的教义。那么这部《法华经》就有很多人来批注它,因为《法华经》是佛教界普遍关注的。可是,他宗的人来解释《法华经》,譬如吉藏大师,或者窥基大师,或者别的著名法师对《法华经》的解释,天台宗的人是不认可的,因为天台宗的行者知道《法华玄义》、《法华五记》、《摩诃止观》才是天台宗的体系。天台宗的人学《法华经》的时候,一定是以智者大师的注解为准,因为是智者大师创建了天台宗。
《阿弥陀经》是净土宗的正依经典,我们要学习《阿弥陀经》,就要以净土宗的解释为标准。可是,我们现在所依据的却不是。像《弥陀要解》是以天台的教理来解释的,《弥陀疏钞》是以华严宗的教理来解释的,《圆宗钞》也是以天台的教理来解释的。以这样的解释,怎么能三根普被?因为这些都不是净土宗的解释。
问:以前看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么多,只见是有关的就拿来看。
答:对,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批注《阿弥陀经》的著作,历史流传下来的就只有这三部(《弥陀要解》、《弥陀疏钞》、《圆宗钞》)。善导大师虽然解释过《阿弥陀经》,叫《弥陀要义》,但是没有流传下来。
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中,有一部叫《法事赞》,是用赞偈的形式来解释《阿弥陀经》的。在《观经四帖疏》里面,也有许多解释《阿弥陀经》的重要文句,这些都可以参考。到目前为止,完全站在净土宗的立场来解释《阿弥陀经》的著作还没有。
以净土宗的教判来讲,整个佛法分为两大门——圣道门跟净土门,这是道绰大师在《安乐集》中所分判的。净土门就是净土法门,除了净土法门以外的各宗各派、各种修行法门,都是圣道门。
若以善导大师的解释,圣道门就是以心性为宗,明心见性,悟得佛性,圆满戒定慧,息灭贪瞋痴,站在众生性德的立场上。性德是指众生本有的佛性,即众生原本具足的如来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你的妄想执着若除灭了,你的佛性就显现了。慧能大师所讲的「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本来清净」「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就是凡夫的性德。我们的性地本来具足像佛陀一样的无量光明、无量智慧,万德都具足了。但这是一种性地所具足的功德,因为我们现在还是凡夫,一般的修行就是要让我们悟到我们本身的佛性,然后把烦恼融入佛性当中,这样就慢慢地消融烦恼,明心见性,圆满戒定慧,然后成佛,这是一般法门的宗旨。
但是,纯粹的净土宗不是这样。
证得佛性是佛教的共同原理,大家都认可的。但是以我们这样的凡夫来讲,我们并不能把我们的佛性完全地、纯粹地、百分之百地开发出来,像大菩萨一样地成佛,这是很困难的。所以,净土法门是托阿弥陀佛的修德,来显发我们的性德。阿弥陀佛的修德就是这句六字名号。净土法门是站在阿弥陀佛的修德的立场上来讲的,它撇开众生的性德不谈,因为谈也没有用,说你「本来是佛」,但是你现在是凡夫;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但是你现在生了烦恼;说「生死涅槃,本来不二」,但是你现在还是怕死。所以对我们凡夫讲性德,我们得不到利益。
净土法门不从这方面入手,它从弥陀的修德入手。那么,要从弥陀的修德入手,就是从第十八愿开始。所以净土法门的根本立场,是站在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立场上来展开的。
我们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如果以天台宗的立场解释,就很复杂、很玄妙。天台宗怎么解释呢?它说因为我们众生的性德跟十方诸佛的性德平等,十万亿佛土之外的极乐世界,也在我们现前的一念心中,所谓「心性广大,遍虚空界」,以我们遍虚空界的佛心,来念西方十万亿佛土之外的佛名,感应道交,深信不疑,所以能够往生。这种解释很玄妙,我想很多老太婆都听不懂。因为它是站在天台宗的立场,必然是这样的解释。但是,善导大师——净土宗就不这么解释。
我们之所以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善导大师的解释就很简单,是因为阿弥陀佛发了愿,说:「十方众生,称念我的名号,如果不能往生,我就不成佛。」我们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完完全全、彻彻底底是因为有这一尊佛。祂的愿力是什么?「你只要念我的名号,如果你不能往生,那我就不成佛!要念到什么程度?『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就可以!」
第十八愿是念佛往生愿,愿文说: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九句话,每句话四个字,四九三十六个字。这段愿文,我们仔细来研究它,那太简单了,「信愿行」非常简单,非常容易记住。
「设我得佛」,阿弥陀佛没成佛之前叫法藏比丘,祂说「假如我要成佛的话」——祂上求佛道,是为了下化众生,所以「设我得佛」底下就讲「十方众生」。祂上求佛道的目的,是要下化十方世界的一切若圣若凡、三界六道众生。同时,祂的「设我得佛」是主动地对我们发愿,我们没有拜托祂帮我们发愿,是祂以菩萨的身份,主动发愿说:「我要成佛,我要主动地救度十方的众生。」
祂怎么救度十方的众生呢?底下就有很清楚的说明,要求我们做的,只有三句话、三件事——「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至心信乐」,「你真的要相信我。相信什么?相信我发愿要救你。救你到哪里?到极乐世界来。」
「欲生我国」,「你要往生我的净土,你要到我的极乐世界来。娑婆世界是痛苦的轮回,靠你自己在娑婆世界修行成佛很困难,所以我呼唤你,你要到我的净土来。」
「欲生我国」是目标。
那么方法呢?佛讲的往生方法是「乃至十念」。
「乃至十念」,善导大师解释为「下至十声」,对「十念」解释为「十声」念佛。只要你口称名号,发出声音来,就达到标准了,没有要求你达到什么禅定,没有这样的。你口称阿弥陀佛,发出声音来,就达到标准了。「下至十声」,就包括上尽一形。「下至十声」是指有的人到临终的时候才遇到这个法门,念了十声,甚至念五声、三声、一声,都能够往生。那我们遇到这个法门,现在就上尽一形,现在就动口发声念「南无阿弥陀佛」,大声念、小声念、心中默念,都是一样。
这个「乃至十念」,善导大师又解释为「一向专称」、「上尽一形,下至十声」,这就是弥陀化身——善导大师的解释。
多到一辈子的念佛,少到临终十声的念佛,因为「乃至」是一个弹性词,它是一个不定词,「乃至」,没有限定你。
而「十念」是什么呢?是举那个一辈子都没有修行过佛法,一直到临终才遇到念佛法门,那怕只念了十声、五声、三声、一声的人,这样的人阿弥陀佛也能让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可见十方众生没有一个是不能够往生的。
善导大师所解释的「十方众生」是这么地广大,「乃至十念」是这么地容易,所以叫「易行道」。易在哪里?易在阿弥陀佛发了誓愿。如果要求我们要念得达到某种功夫,比如功夫成片,那就只有极少数人才能达到,谁能够达到呢?所以祂是说「乃至十念」。
对「乃至十念」的解释,善导大师是根据《观经》下下品。下下品是造作五逆重罪的罪人,他到了临终的时候才遇到念佛法门,念了十声佛号。所以「十念」是临终十念,「十声」是临终念十声。临终念十声的人就能够往生,来显示任何人只要念佛都可以往生。
就好像医生治病一样,一个病得最重的人,医生都能够把他治好,显示一切轻病的人都可以得治。
那么,《观经》举这个临终的人念佛往生,来解释平时念佛的人各个都可以往生。这是净土门的宗旨,净土门的要义。
但是很多人的解释都不是这样,都离开了善导大师的解释,也离开了阿弥陀佛发愿的本意。
就好像我们坐船一样,我们坐船过海,在船要发动时,我们急忙跳上船——能不能过海?肯定可以过海,对不对?十点钟要开船了,九点五十九分跳上去,那肯定可以过海;那九点半就坐在船上的,是不是就更稳当?是不是就更有把握?
临终的人马上就要死了,一口气上不来,随时就要走了。这个时候,他一声念佛,就乘上弥陀的宝莲花,乘上弥陀的愿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那我现在听到这个法门,我现在就在专心念佛,一心靠倒阿弥陀佛,我就赖着祂不下来,那我怎么能不往生呢?我不是更能往生吗?阿弥陀佛发愿说:「十方众生,你要相信我,我会救度你,我有这个能力,我有这个誓愿,我有这样的慈悲,我有这样的光明,我有这样的神力,你要『至心信乐』,你不要怀疑。」
「至心信乐」的含义是很深的,不是说相信那些出家人,一天精进修行十万声的,一辈子达到什么功夫境界的,他们才能够往生。如果是那样的话,就不是「至心信乐」,那是疑惑心。疑惑什么呢?疑惑「若是不达到这样,就不能往生。可是我达不到,那我就不能往生。」那不叫「至心信乐」。




 楼主| 发表于 2016-1-6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至心信乐」是相信「像我这样的人,就我本人,念佛定得往生」,这是十方众生每一个人都信得来的,这是「十方众生,至心信乐」。「十方众生」就是你本来的身份,你的根机,你的修行能力,你的状况,你遇到这个法门,你信而念佛,你就能往生,这才是「十方众生,至心信乐」。
如果说一定要达到功夫成片,达到清净心,达到禅定一心不乱,那就不是十方众生了,那是十方众生中——括号,禅定众生的「至心信乐」。那我们没禅定的人,哪来「至心信乐」?看到这句话,我们就吓到了。
所以,「至心信乐」是信。
信的目的是什么呢?是「欲生我国」,我们发愿要往生。一般人会担心说:「哎,阿弥陀佛呀,我很虔诚地每天念你的名号,求生你的国土,但是你到底要不要我呢?你到底救不救我呢?我到底有没有达到那个标准呢?我能不能往生呢?」一般人都有这样的怀疑,是不是?这就因为他不知道是佛主动在呼唤我们说:「你要往生我的净土。」
是阿弥陀佛主动发愿、呼唤我们到祂的净土在先,还是我们求生净土在先?哪一个较早?是佛主动要救我们,还是我们主动要去往生?是佛主动要救我们。那么我们现在要去往生,是不是我们被动地答应了佛?是不是?
可是,很多人都不了解这一点,结果说「是我主动去求佛」,他说:「我要求往生,阿弥陀佛,我要求往生,你要不要我?」好像佛是被动的,我们是主动的。这个是不是错了?这个是不是颠倒众生?佛主动救我们,结果我们认为是我们主动,好像是阿弥陀佛坐在那个地方,我们三叩首九拜头,每天呼唤,感动了阿弥陀佛。「好吧,就救你吧」——不是这样的。
是佛大慈大悲地、无条件地、主动地说:「十方众生,我要救你,你要来往生!你要来往生!!你要来往生!!!」
好了,一旦我们答应了阿弥陀佛,我们愿意去往生,阿弥陀佛欢喜不欢喜?祂是不是要怀抱着我们,迎接我们回去,对不对?我们只要点头愿意到西方极乐世界去,那佛就欢喜得不得了。
我们要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么高妙的净土,一定要有功德。但是,我们没有。所以阿弥陀佛说:「没有,没关系,你只要愿生我国,我给你。」用什么?用「乃至十念」。这个「乃至十念」的名号,不是我们修出来的,是阿弥陀佛修好给我们的。「你要往生到我这里,你没有功德,没关系,我的功德给你」。《无量寿经》说:
令诸众生,功德成就。
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
是阿弥陀佛把祂的功德宝——六字名号布施给我们,万德洪名惠赐给我们,惠予真实之利。「你没有功德,你想到我的极乐世界,好!我的功德给你。给你,你怎么接受它?『乃至十念』就可以得到,你只要『乃至十念』」。
所以善导大师解释为:我们每一个人以我们的根机,每天专念阿弥陀佛名号,多多少少不论——「乃至」就是没有多少数量的差别,乃至多、乃至少,乃至清净心、乃至散乱心,乃至出家人、乃至在家人,乃至开智慧、乃至没开智慧,乃至吃素、乃至没吃素——这样子才能够说「十方众生」啊,全部包括在内。你这样的根器,就能够念南无阿弥陀佛往生净土。
「如果众生做到了这三件——『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好!你做到了,剩下的通通由我承包!——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不是我们的任务,这个是阿弥陀佛的任务,祂自己说的:「你念我的名号若不往生,我不成佛」。所以,我们只管念佛,念佛是我们的事,使我们往生是阿弥陀佛的事。祂发愿讲得很清楚:「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如果你不往生,我不成佛,我为你负责任!」
就好像我们坐船一样,坐船过海,我们是乘客,我们的责任就是坐船,这是乘客的事情;怎么过海,怎么乘风破浪,这是船长的事情,对不对?
那我们念佛,念佛就是我们的事,我们只管口称,「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至于说怎么去破除烦恼的风浪,怎么去消除黑暗的业障,怎么去渡过生死的广海,怎么到达涅槃的彼岸,什么时候、有多少人来迎接,那是阿弥陀佛的事啊,我们根本不要操心,佛的事情不要我们瞎操心。
有很多人念佛时,在担心「我怎么往生?」那都是瞎操心。就好像坐在船上,还担心「我怎么过海」,那是船长的事情。
我们只要通身放下、彻底靠倒,全部仰靠阿弥陀佛。我们只管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念佛是我们的事,往生是阿弥陀佛的保证,是阿弥陀佛已经保证的,「『十方众生』,你只要『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剩下的事情我全部承包!如果你不往生,我不成佛!」
这样的众生,如果乘坐的飞机发生爆炸,我们在飞机上就往生了,因为这是阿弥陀佛讲的,不是我们自己在讲大话。为什么呢?即使是飞机爆炸、碎尸十八段的众生,他也是阿弥陀佛「十方众生」的范围之一啊!阿弥陀佛五劫思惟,早已思考到十方众生有这种状况,这也是「十方众生」。那么你平时「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你这样的众生如果不能往生,我是不会成佛的」。所以,我们担心什么呢?我们肯定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任何念佛的众生,都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才叫做「万修万人去」,这才叫做「易行道」,这才叫做「他力门」,这才叫做「弥陀本愿」,这才叫做「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如果我们不往生,阿弥陀佛是不能成佛的。祂现在已经成佛了,那我们念佛能不能往生呢?如果不能往生,那阿弥陀佛就是骗我们了。
所以,弥陀化身的善导大师,他在解释四十八大愿当中这一条念佛往生愿的时候,用四十八个字来解释。可以讲这四十八个字非常重要,斩钉截铁,毫不含糊,清楚明朗,让我们得大安心、大满足,让我们心中充满佛法的无量光明。
他首先用二十四个字来解释愿文: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
称我名号,下至十声,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往生礼赞》就是用这二十四个字来解释阿弥陀佛的念佛往生愿。「十方众生,你只要称念我的名号,称念我『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不要杂行杂修,专念弥陀名号。怎么样念呢?『下至十声』,你有时间,你有寿命,你就念十年、十个月、十天;你没有时间、没有寿命,那就念十个小时、十分钟,甚至到了临终只念十声,甚至只念一声,这都叫做『下至十声』。像这样的众生,如果不能够往生我的净土,那我法藏比丘就不够资格成佛,我就要继续修行、继续修行,一直修行到我的名号里面具足了这样的功德,让任何人口头称念就可以往生,达到这个水平,我才有资格成佛。」
而现在这一尊佛,祂的修行已经达到了这个水平,《无量寿经》说:祂经过了不可思议兆载永劫的修行,在十劫以前,已经于西方极乐世界修行成佛,号南无阿弥陀佛。
既然这尊佛已经成佛了,所以善导大师说: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
当知本誓,重愿不虚,
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这一尊佛在西方极乐世界,已经成佛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一尊佛当初所发的誓愿没有虚假,祂不会欺骗我们,对不对?既然佛发的誓愿不虚假,祂说「众生称念不往生,我不成佛」,现在祂成佛了,誓愿不虚假,就得出后面两句话、八个字的结论:「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我们众生称念,之所以必得往生,不是因为我们修行好。一般的解释都不是这样的,都说:「他修得好啊,功夫好啊!」可是善导大师解释说:「当知本誓,重愿不虚」,是因为阿弥陀佛发愿不虚假,没有骗我们,我们众生称念才必得往生。
那众生是谁呢?就是「十方众生」,所有的人都包括在内。你是众生,我也是众生,都是凡夫,就都有妄想,虽然念佛,但是心不清净;虽然讲修行,但是修行乏力;虽然想达到凝定一心,可是总是心底有慌乱——这样的众生,就叫做众生。这样的众生,是不是前面的「十方众生」?「十方众生」不限定是某种的众生,任何的众生,有功德的,无功德的,出家的,在家的,清净的,不清净的,通通包括在内,这样的众生只要口称南无阿弥陀佛,「称念」就是口称,口称念佛,就必得往生。
这样念佛多自在啊!多欢喜啊!这就是弥陀的誓愿,这就是净土宗的根源。
我经常问莲友们:「往生极乐世界,谁说了算?」不是你说了算、他说了算,是阿弥陀佛说了算!因为祂是极乐世界的教主,祂为我们发四十八大愿。十方诸佛来宣扬阿弥陀佛的誓愿,也不可能离开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不可能跟阿弥陀佛唱反调。阿弥陀佛说:「你往生我这里很容易,只要乃至十念。」释迦牟尼佛却说:「非也。娑婆世界归我管,你要往生极乐世界,在娑婆世界的人,我就划一个圈子,阿弥陀佛虽然讲只要乃至十念,但是我释迦牟尼佛说你要达到禅定一心不乱,达到功夫成片。」——会不会这样?不可能,对不对?
可是释迦牟尼佛所讲的《阿弥陀经》里面,的确说到「一心不乱」,我们大家就觉得这是一个难关。阿弥陀佛说乃至十念、这么容易,释迦牟尼佛怎么说一心不乱、这么难呢?这是因为大家都站在禅的、天台的、华严的立场上来看这个「一心不乱」,所以变得很复杂、很艰难。
问:所以我们应该从佛的本愿力下手?
答:对!只要我们从弥陀的誓愿着手,就抓住了核心。善导大师对「一心不乱」的解释就很简单:「一心不乱」就是「教念弥陀专复专」。你专修念佛,就是「一心不乱」。一心者,就是专心,一心,不二心;不乱是不杂乱,不杂行,不杂修,不乱不杂就是专。所以,善导大师解释的「一心不乱」,就是你相信弥陀的救度,专修念佛,这就是「一心不乱」,也就是《无量寿经》四十八大愿当中的第十八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这个就是「一心不乱」。这样的话,净土三部经的宗旨就完全贯通了,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就完全一致了,也是上契弥陀的悲愿和释迦牟尼佛的出世本怀,下合我们众生的根机。
如果不是这样的解释,通通上不契弥陀的本愿,下不合众生的根机,怎么能往生?
以前那样的解释,都不是净土宗的,都是天台宗和禅宗的。
发表于 2016-1-9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1-9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9-1-5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5 15: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