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78|回复: 18

什么是慈悲、智慧?有无大小乘的区分?有无了义和不了义之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1 12:1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阿弥陀佛,如题,请教诸位各路菩萨,随缘化现,前来说法。
来自: 微社区
发表于 2015-12-11 12:2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名微尘众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1 14:2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的世界,拥有充足的物质资源、拥有先进的知识、拥有才华横溢的作家、能言善辩的演说家、高明的医生、哲学家、心理学家、科学家、宗教顾问、诗人、有才干的政治领导人物等等。虽然这世间拥有这么许多有才干的人,可是这世间并不因此而获得幸福与和平。这世间一定是缺少了某些东西,是的,就是缺少了对他人的慈悲心。
来自: 微社区
发表于 2015-12-11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善哉!楼主”微尘众“总能提出一些修学上的问题,这是好现象,对于大多数修学的人来说无疑是有意义的,来到佛教网共同探讨修学上的佛理法义,对自身的修学修养都是有意义的。慈悲喜舍四无量义是学佛修行的入道之门,万善之中莫过慈愍。智慧无形象是世间语言所不及,大小乘一说,”乘“是舟船之意,明心为了义,不明心为不了义,如来出世开演三乘义归于一,引接迷徒出离三界火宅,共证菩提,

点评

阿弥陀佛,末学无知,末学惭愧,请师兄指教。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12-11 15:0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1 15:11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1 15:1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网络:“物质不能带来永恒的幸福与和平。和平必须奠基于人类的心,唯有自己的心识,才能带来和平,进而扩展到他人以及全世界。要获得真正的和平,唯一的道路就是依据佛陀的教义而行。”
来自: 微社区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1 15:1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网络:“要修持慈悲心,首先必须培养非暴戾的崇高原则,克服贪欲、嗔恚、愚痴,以正道处事待人。殴斗并非我们的身体的个别作用,而是我们的「心」以不正确或不正当的「念」引导我们身体的作用。非暴戾的慈悲心,远比以暴力的行动来报复更为有效,报复只会助长邪恶。”
来自: 微社区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1 15:1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网络:“要修持慈悲心,必须抛开个人自私的「爱」。这世界太多的「爱」是以个人为出发点,人们只爱个别的自我。
        「爱丈夫,并非出自对丈夫的爱,而是出自对自己的爱。爱儿女,并非出自对儿女的爱,而是出自对自己的爱。爱上帝,并非出自对上帝的爱,而是出自对自己的爱。到头来,所有被爱的人,都得不到真正的爱,而是他人自己对自己的爱。这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爱。」”
来自: 微社区
头像被屏蔽
发表于 2015-12-11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5-12-11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欲令众生受乐。
悲:欲令众生离苦。
智:如如觉知。
慧:如如觉理。

也有认为:

大乘义章九曰:‘照见名智,解了称慧,此二各别。知世谛者,名之为智,照第一义者,说以为慧,通则义齐。’

为随顺众生根性,方便说有大小乘区分。而实无区分。以唯一佛乘,更无余乘故。
为随顺众生根性,方便说有了义、不了义之别。而实皆了义。以一切法圆融互摄故。

实际定义、内涵,还是以经典所印为准。概念上的问题,可通过多读经典来加深理解。还可以使用一些在线佛学辞典作为参考。例如这个:http://fodian.goodweb.cn/

供参考。

点评

阿弥陀佛,谢过师兄。末学追我一句,可否教我:如何修慈悲观?如何是般若行?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12-11 16:0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1 16:0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末学今日方知何为智,何为慧。阿弥陀佛  谢过善知识指点。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来自: 微社区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1 16:09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wucy 发表于 2015-12-11 12:24
你名微尘众

阿弥陀佛  师兄高深  末学一时参不透。谢过师兄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来自: 微社区
发表于 2015-12-11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慈悲观:《大方广佛华严经修慈分》(唐于阗三藏法师提云般若等奉制译)

般若行:读诵般若类经典,如《大般若经》。

对于般若行,建议在多读经典、信解加深之后起修。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1 21:0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网络:“人们应该了解修持无我的慈悲心,能获得自我解脱。自杀能终止身体的活动,自私却阻碍了心灵的进展。今日世间所缺少的就是无我的慈悲心。慈悲心在佛教里不是情绪化,也不是自私的。慈悲心是根除贪、嗔、痴、嫉妒、暴戾和根除一切污染的最有效的方法。”
来自: 微社区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3 00:4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建立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我们应该培养慈悲心,增进智慧。悲智双运可以使人们达到完美的境界。如果我们只具有善心而忽略了智力,我们将成为好心的傻瓜;相反地,如果我们光注重智力发展而忽略了情感的培育,我们将变成没有同情心的顽固智者。根据佛教教义,为了求取性灵上的自在,人们必须结合慈悲心和智慧;藉由爱的鼓舞和知识的指引,人们方能得到良好的生活。
来自: 微社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8 01: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