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80|回复: 9

佛法是取还是不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1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佛法是取还是不取?
金刚经
【须菩提,比如有人、身如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楞伽经》
【宁人见须弥山,不取无所有增上慢空见】

   前者为不取法,后者要取法?佛法到底取还是不取?
发表于 2015-11-21 14:26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次第修行,当取则取,当舍则舍,如是无惑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未学者本是法盲,我相信以上二句即便是登地菩萨未必能懂,唯有大乘菩萨方知一二(具有神通者)。然人家驾子大,不好请。看来还是我业重。
  《大涅磐经》说:“
正法难闻,诸根难具,善心难生,难生中国。”
是我业重啊! 我曾在善智慧哪曾闻过,不知对不?
前者是虚妄相,故《金刚经》说:“
若以色见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何为诸使?钝使与利使。
钝使:贪,增。痴。疑。慢。{凡夫肉眼见)
利使:身见,边见,见取,戒取,邪见(天眼见)。故《大涅磐经》说
:“外道虽有天眼亦是肉眼,圣者虽是肉眼亦是佛眼。”是肉眼亦是佛眼见。”
第二句是当境界虚妄相少时,具行人就要修生身三时乐正受神通。为何不等虚妄相没了后再修岂不更好。这是因为没有了虚妄相,就没有现境界功能。故《楞伽经》说
:“以于惑乱,圣智亦现,亦非颠倒。”
大涅磐经》说:“定多慧少增加无明(乘,出世法),慧多定少增加邪见(
大乘法)。
所以,第一句是出世间法,后者是大乘法。若有不服者可到楞伽山与他老人家论法。我只是借花献佛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圣者虽是肉眼亦是佛眼见。”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5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唯摩诘经》说:“法无取舍故。”
佛法若不取,修行人如何证得?若想取法,心外求法乃外道?若能通达《楞伽经》,便知如何取法?
发表于 2015-11-27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刚经》“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此段内容师兄您是否阅读、理解?
  末学再以自我知见举一例子:假设,一、您一顿饭须食三个馒头能饱,当食完第三只馒头时,才有饱感,而食第一、第二只馒头时没有饱感。那么,是否之前第一、二只馒头是不须食而直取第三只馒头食?二、您今天三只馒头下肚,饥饿已解,第四只馒头于今日已经不需。但次餐前又饿,还得复食,次餐再食时,是延续计算前餐的第四只馒头,还是新取今餐之第一只馒头呢?循环往复,如何取舍?
所以,师兄当知:或取或舍,皆非思议!

点评

师兄说得极好。法与非法,取与不取,在于觉悟,或取或舍,不可思议。修佛无先后,悟道有高低,法尚应舍,取也不取。  详情 回复 发表于 2015-11-28 11:12
发表于 2015-11-28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水中幻月 发表于 2015-11-27 11:30
《金刚经》“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 ...

师兄说得极好。法与非法,取与不取,在于觉悟,或取或舍,不可思议。修佛无先后,悟道有高低,法尚应舍,取也不取。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8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总之,有为之法就是要取如来的一切法,一切智。方可菩萨六度万行。否则说什么都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化度众生靠的是嘴上功夫。说了一辈子大道理,最后是抱着佛经往生。往生在何处恐怕自己都不知?大乘修完才能舍一切法给众生。世尊涅磐时才说一日一夜《大涅磐经》。现在修行人连佛法是什么根本不知,据然敢注解《楞伽经》?更不用说《楞加经》中三种神通如何证得?
发表于 2015-11-28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的问法,其实不太合适。

佛法不着两边,非离两边。

推荐联合楞严经、圆觉经进行理解。
发表于 2015-11-29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法住法位   世间相常住
顶礼 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8 02:5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