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339|回复: 9

[宣扬经论] 净公上人地藏经玄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14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净公上人地藏经玄义》

净公上人地藏经玄义

  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一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录影室  档名:14-14-01

  【地藏菩萨本愿经】
  请掀开经本,看「纶贯」的第一面。自古以来祖师大德们讲经注疏,在未讲经文之前一定先要将全经的大意,给听众做一个概略的介绍。这种介绍古人用的名词很多,我们最常看到像天台家讲五重玄义,贤首所说的十门开启,都是经前的介绍。也有称之为纶贯,像我们在此地看到的注解,是康熙年间青莲法师,他的法名灵桀;诸位在这里可以看到,这个「桀」是古写,现在不是这个写法,就是大小乘的「乘」,这是个古写,法名灵桀;他用的是纶贯,也是这个性质。我们仔细看纶贯的内容,它里面包含了天台家的五重玄义在里面,而比五重玄义的内容更为丰富。前面有一段序文,我们今天第一面看的就是序文,序文并不长,只在这一面当中。序文里面一共分成五段,对于我们学教的人来讲非常重要,即使对于普通学佛的人来说也应当知道,使我们对于佛法产生更坚定的信心。像这段文字古大德里头也有很多说到,但是他这段文讲得很清楚。第一段我们将这个文念一遍:
  【原夫一念自性,体元湛寂。自性之心,用本虚灵。无相无名,绝思绝议。作群生之依止,为万法之根源。究竟号中道正空,褒美称第一义谛。】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一段给我们叙说法界的根源,或者说法性的根源;诸位要知道,法性跟法界是一桩事情,法性是从体上说,法界是从用上说,有体有用,体用是一不是二。这从哪里来的?要用现在的话来讲,宇宙万法从哪里来的?这个地方一行半的文字就把它说尽了。从哪里来的?是从我们自性当中变现出来的。自性是什么?一念。一念很难体会,一念就是真如,就是本性,就是真心。为什么难体会?我们今天想体会已经落二念、三念,就不是一念。诸位要知道,你要能够见到一念,能够契入一念,在佛法里面讲你就成佛。禅宗里面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性就是一念。佛法修学无论哪一个宗派,最终极的目标就是一念;宗门叫「明心见性」,我们净土叫「一心不乱」,一念就是一心。你要是证得一心你就成佛,这个佛不是普通佛,天台大师讲圆教的究竟佛果。一念难!一念是根源,宇宙万法的本体。
  我们知道现代哲学里面讲本体论,讲的人很多,著作也非常丰富,我们也曾经看过,总不能叫我们心服口服。原因在什么地方?因为他没有证到一念,他所说的这些道理还是落在二、三,这就叫我们不能够服气,不能心服口服。要证得一念要甚深禅定的功夫,说实在话,佛家讲修行,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没有别的,只不过是禅定功夫浅深不同而已。禅定功夫很浅的没有出三界,这是四禅天;功夫再深一点的超越六道轮回,才可以证阿罗汉、证辟支佛、证菩萨,也能证到所谓权教的佛果,没有出十法界。为什么没有出十法界?没有证到一念,如果证到一念就超越十法界,所谓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从哪里来的?一念变现出来的。一念就见一真,多念就见到许许多多的法界,十法界、百法界、千法界、无量无边的法界,这是真的。所以佛告诉我们宇宙万有从哪里来?从心想生,心想是什么?多念,不是一念。一念就是《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这是一念;唯心所现是一真。落二、三是「唯识所变」,唯识所变那就变无量无边的法界。佛为了说法方便起见,将无量法界归纳成十法界,所以「十」不是数字,十是代表圆满,代表无量无边。
  我们每一个人念头都不一样,每一个人就是一个法界。我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一个法界?不是。一个人也是无量无边法界,为什么?前念跟后念不一样,念念都不一样,每一念就是一个法界,将来诸位读《华严十定品》里面你就会明了。法界存在的时间多久?刹那,刹那际,前一个刹那际跟后一个刹那际的法界不一样。说刹那际我们难懂,我们今天讲分秒,前一秒的法界跟后一秒的法界不同,这里头有很大很大的变化,所以法界无量无边。这个现象怎么成的?唯识所变。这地方一开端是给我们讲“一念自性”,这是把根源找出来、说出来了。一念自性是什么样子?“体元湛寂”。这个体是讲性体,我们要从这里去体会它的意思,千万不要作实,以为真正有个实体,你就错了。你要虚求你才能体会意思,决不能作实,才能把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宗门讲「豁然大悟」,教下讲「大开圆解」。
  古德注经,像《金刚经》,也许诸位看过《金刚经新眼疏》,过去在台湾道源法师提倡,我们也曾经印过这个注解。江味农居士在《讲义》里面说,这个注解虽然是好,但是坐实,这就是他的病。而这种病在我们凡夫非常容易犯,为什么?无始劫以来我们就用妄想、分别、执着,特别是执着,坐实就是执着。他注得很不错,注到开悟的边缘,没有真的开悟,接近开悟而不能开悟,原因就是坐实,病就在此地。他不懂得虚求,虚求里头才知道万法皆空,哪有一样东西你能把它坐实?所以你真正明了,所有一切万法都在变化。为什么它会变化?因为它的根是变化的。根是什么?识,「唯识所变」。识是什么?识是阿赖耶。相宗里面告诉我们,相宗对于这个事情分析得最透彻,「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正像我们中国古人所讲的「混沌初开」,那是一念不觉。无明是个动相,无明不是静的,一念是静,无明是从一念里头又生起一念,那个念是动的,那是无明本,根本;这才从无明产生三细相,从三细相变成六粗相,这才有山河大地、芸芸众生。所以它的根源是动的,哪有不动的道理?你在一切万法里头找不到一个不动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净公上人地藏经玄义》

摘自《净空法师地藏经玄义》
  什么东西不动?心性不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六根根性不动,六根根性是真心。所以任何一物,不仅是我们人,连一粒微尘、一根汗毛都是真心跟妄心混合的现象。真在哪里?真在妄里面,「真妄和合」。到什么时候你才离开妄?一真法界离开妄了,脱离十法界那是纯真没有妄,十法界里面都是真妄和合。大家千万不要以为阿赖耶是真妄和合,你们在经论上看到,阿赖耶以外呢?你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都是阿赖耶变现出来的,所以没有一样不是真妄和合。你要见性在哪里见?妄里头见性。动里面有不动,杂念里头有一念,决不能离开一念,一念是本、根本,杂念是从一念里生的,离开一念你哪里会有第二念、第三念?没有。譬如月亮,离开天上的月亮,哪里会有第二月?哪里会有水中月?不可能的。《楞严经》捏目看作第二月,带妄之真;把水中月亮比作完全虚妄,完全虚妄也没有离开真,离开真月水里头绝对不会有月亮出来。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明了,所有一切万物,我们今天讲一切动物、植物、矿物,全都是真妄和合的现象。这是我们学佛,特别是研究教,你对这个基本的原理,你要是搞不清楚,你这个教怎么会透彻?
  此地讲的是真,不讲妄,讲一念自性。一念自性体是湛寂。湛寂是形容,「湛」是什么?水没有污染、没有波浪,极其清净平静的时候,这是湛;「寂」是寂然不动;真心。所以一切动,动是依什么?动是依不动而生起的,不动是真心,动了就是妄心。我们现在从早到晚连睡觉都会作梦,梦是什么?就是心动。要晓得动依什么起来?动依不动起来,动是妄心,不动是真心。所以我们要认识真心是什么样子?是什么个性质?佛法的修行无论大乘小乘、显教密教,任何宗派修的是什么?禅定。为什么修禅定?因为「体元湛寂」,只有修定才能够见到一念,也是见到自性,你不修禅定是决定见不到自性。见到自性我们称为圣人,在华严会上称为法身大士,所谓「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
  真性也称作法身,法身是什么意思?法是万法,什么时候你明了,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法原来是自己,是自己真性变现出来的,真性变现出来的就是自己。这个话很难懂,古人用作梦来比喻,梦中现了很多境界,梦中境界从哪里来?都是自性变现的。如果忽然觉得我作梦,梦里面自己身体是我,梦里头所有一切人物,还不都是自己变现的吗?除了自己之外找不到第二个。「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妄和合」,我们在梦境里面可以领悟。梦境如是,我们眼前境界没有例外,何尝不是如此?然后才体会到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是自己自性变现出来的现象。于是我们才懂得,佛菩萨为什么有「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慈悲简单的讲就是爱护、照顾、帮助,他为什么这样做?原来是自己一体,不是别人,照顾众生就是照顾自己,爱护众生就是爱护自己。我们讲自重自爱,谁懂得?佛菩萨才懂得。什么叫自重自爱?你能爱护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才是真正懂得自重自爱。为什么?了解事实真相,所谓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
  我们要明心见性不修定怎么行?修定的方法太多太多,佛家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统统是修定,修定不是一个方法。宗门里面参禅是修定,观心是修定,看话头是修定;教下里面读诵是修定,念佛是修定,持咒是修定,持戒也是修定,样样都是修定。我们今天功夫为什么不得力?不知道这些方法都是修定,所以变成修福去了。佛教给我们不是教我们修福,是教我们修定,唯有修定才能开智慧。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是方法,依照这个方法就能得定,定就能开慧,慧就能见性,就能见到一念;一念是根本、是源头、原始,你才真正得到。定在哪里修?定在日常生活当中修,在动中修不动。我们生活是动态的,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样子,他一生当中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居无定处,游化在世间,那是动态。身是动的、行是动的,心不动。心怎么不动?没有妄念,永远能保持一念不生,佛确实是如此。
  凡是见性的人,在形象上来看跟我们凡夫没有两样,心理上不一样。凡夫有杂念、有妄想,诸佛菩萨、法身大士没有妄想、没有念头,就是他永远住在一念里面,我们净宗讲一心不乱。古德给我们讲解「一心」,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是禅定的境界,理一心就见到一念。所以理一心是明心见性,是法身大士的境界,也就是一真法界的境界;事一心是十法界里头境界。十法界我们讲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是这个境界,超越六道,这是事一心。功夫成片虽有定功,有定,没有超越六道,这个定还不够。这是说以净土宗来讲,一心不乱功夫浅深不相同,大致上可以分为这三个阶段。功夫成片,你的功夫没有能超越六道;事一心不乱,你的功夫不能超越十法界;理一心不乱超越了,证得一真法界,《华严经》上称为法身大士。
  所以一定要懂得佛为什么教我们修定?我们怎么修法?在日常生活当中和光同尘,跟大家一样,只要不着相就是修定。《金刚经》上教给我们的原则,「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就修定;在净宗讲这就修一心不乱。什么叫不取于相?不着相。我们常讲随缘而不攀缘,攀缘着相了。随缘用现在的话来讲大家更好懂,随顺自然生态,那就不着相了;一切我们能随顺大自然生活,这是最好的,不要违背大自然的生活。可是一切凡夫总喜欢违背自然生态,感到自己很特殊,这是错误的。破坏自然生态,破坏你的湛寂,这个损失太大太大。在修行上破坏你一心,破坏你见性,这才是真正的严重问题。所以在原理原则上懂得了,我们就知道怎么修。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公上人地藏经玄义

续-《净公上人地藏经玄义》

摘自《净空法师地藏经玄义》
  《金刚经》好,文约义丰,全经文字不过五千字,义理非常丰富。教人只是几句话,你一生受用不尽,不但是一生受用不尽,生生世世都受用不尽。它给我们的原则,「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就是修定。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吃饭,吃饭不要着吃饭的相,有些人吃饭很考究,要讲求色香味美,着相了;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动心了。你在吃饭里面看到饭菜,你能够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吃得很舒服,吃饭是修一心不乱,吃饭是修定;穿衣也是修定,接客也是修定。菩萨道、菩萨行在哪里?完全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离开,这个过日子就成就无上道。然后你才晓得佛法之可贵,佛法要学,第一个启发我的人方东美先生,他说「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话没错!你要懂得怎样去享受,湛寂是享受,最高的享受,心地清净。
  可是从哪里下手?一定要放弃自私自利,这个念头要放弃;要放弃控制别人的念头,所有一切众生都有控制别人、控制环境、控制万物这个意念,这个念头不好,这个念头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你要想成就,要想见到一心,见到自性,这些障碍要懂得去掉,恢复到自然。自然里头绝对没有一念控制别的东西,没有,你的心才真正恢复到清净、平等、觉,你才能够看出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才懂得怎样帮助别人,成就自己帮助别人。所以这个道理懂得,你才很欢喜去修定修慧,远离一切障难,昨天晚上讲业障,你才欢喜要远离业障,欢喜修定修慧。你不懂这个原理,你修学就有困难;我为什么这样修法,好像枯燥无味,他在这里头没有法乐、没有法喜,透彻明白修学就产生法喜。
  由此可知,佛法重心枢纽还是在解门,一部《华严经》这么大的经典,清凉大师把它分做四分:信、解、行、证,解分几乎占三分之二,信、行、证在全经里面只占三分之一,解这一分就占三分之二。你不能透彻理解,你就没有办法修行,今天多少人修行功夫不得力,你要追究他的原因在哪里,他没有理解,他解得不够透彻、不够深入,所以他修行功夫不得力。然后才知道法师之可贵,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世一生当中,没有领导大家到念佛堂去念一天佛,没有带领大众到禅堂去参一天禅,天天讲经说法,你想想为什么?解难。明白了,明白之后做很容易,不必老师带自己就会。佛法确确实实「知难行易」,我最初接触章嘉大师,就跟他老人家谈这个问题,佛法是知难行易。那个「行」,说实在话,凡夫成佛是一念之间,你那一念转过来凡夫就成佛了。
  可是你要懂得为什么要转过来?怎么转过来?这个可不容易,这是佛法将来中心。能够利益一切众生,都在你们年轻法师们身上,你们要认真的学。怎么样才能学得会?真心。妄心是永远有很多层的隔碍,一定要用真心,真心是「一念自性,体元湛寂」,念念为佛法、为众生,为正法久住,为利益一切众生,决定不要有一念想着自己,你这个教才能够通达。有一念为自己就变成障碍,佛来跟你讲经说法你也不会开悟,什么原因?你本身有障碍,这个障碍就是一念私心,这是我们讲得很粗很粗;这一念私心就是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三大障碍,执着最严重,分别次之,妄想又次之。
  下面说“自性之心,用本虚灵”。这是教给我们怎么样去用真心,真心虚,你不能坐实,坐实就错了。这个道理我们要细细去看《楞严》,楞严会上以阿难尊者做代表,阿难尊者就把这个心看作实在的,就坐实了。所以佛问他心在哪里?释迦牟尼佛并没有问真心、妄心,不管你是真心、是妄心,心在哪里?七处征心,说明什么?说明心虚。有没有?决定有。在哪里?找不到。佛家最初就用法轮做标志,现在讲商标(MARK),我们佛法第一个标志就是法轮,圆。诸位晓得,圆一定有圆心,圆心在哪里?找不到,心是虚的。你想想看圆的心要一实,这个圆就决定不能动,就动弹不得;它是有心,但是心不是实体,所以它轮会动、圆会动。这个圆的动就是尽虚空遍法界在动,动的道理就是它心是虚的,你不能说它没有,你也不能说它有;你说它有决定找不到,你说它没有,它是所有一切动态的主宰。
  我们用心要学这个,心里头一丝毫东西存不得,惠能大师讲得很好,「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就说的是心。由此可知,他丝毫执着都没有。怀让禅师去参六祖的时候,六祖问他:什么物,怎么来?这话要用现在的话说,你是个什么东西?你从哪里来?就问这两句话。他答得很好,「说似一物即不中」,说似是说像一个东西那就错了。六祖肯定,你如是,我也如是。这是什么?见到一心、一念、自性。自性什么都不是,不可思议,说不出来,可是它真有,它是一切万事万物的主宰根源,这个东西没有来去,本来是这样的,不是像一切万物,一切万物有来,有来由,它没有来由。没有来也就没有去,没有生当然就没有灭,这是我们一个人的自性,是真正的自己。你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人有没有生死?没有。生死是一回什么事情?是转变。因为你有真心,你有自性,不生不灭,你转变生灭的现象是妄心在变化,你的真心从来没有变化。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公上人地藏经玄义

续-《净公上人地藏经玄义》

摘自《净空法师地藏经玄义》
  佛在楞严会上,就我们一个人做一个例子指出来,我们一个人身上哪一部分是真,哪一部分是妄;我们能够分别、能够想像,这是虚妄,我们六根根性是真实的,见性、闻性、嗅性、尝性,真实的,永远不变,不生不灭,这是从我们一个人身上显示出真妄和合。真的那一分是什么?佛性。你要明白了,在佛性上做增上缘,你这一生就成佛;你不了解,在虚妄的识心上做增上缘,那就搞六道轮回。这是就我们一身,把真妄和合给我们指示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所以用心要虚,心里头什么都不能存,不但世间一切法不能存,佛法也不能存。这个意思存就是有,分别执着不可有,让你的心虚,虚就灵,灵是什么?智慧。不灵就迷惑,虚就生智慧,你心里头有东西就实了,你有牵挂、有忧虑,心里头真有东西,你就迷了,心里头不能有东西。佛在《金刚经》上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心里头不能有佛法,有佛法你迷了,你不会懂得佛法。我们多少人研究经为什么不开悟?心里头有佛法,所以你不会开悟。我再告诉你:你心里没有佛法,你也不会开悟,为什么?你心里还是「有」,你有「有」错了,有「无」也错了,有、无两边都离开,这个东西难!世间一切法决不能执着,有无两边都离开怎么炼法?随缘,随缘我不着空;虽然随缘,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不着有;两边不执着,这叫中道,这是佛菩萨行的。
  凡夫不是着有就是着空,在我们六道里面,四禅天以下着有,四空天着空,他不是行中道。在佛法里面讲,凡夫着有,二乘着空,所以佛在楞严会上呵斥二乘人「焦芽败种」,指出他们错误的所在,叫他们回头。空有两边不着,才是真正的不着。佛的涅槃是「无住涅槃」,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不住涅槃是应化在世间,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随类化身,随机说法,不住涅槃。虽然示现化身在这个世间,他又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所以他不住生死。涅槃、生死两边都不住,就是一念自性,就是自性起用,活活泼泼,它不是死的,这是佛法。无论是空有,着了一边就不是佛法,佛法是觉法,觉悟之法。只要有一丝毫分别执着你就迷了,你就不觉,那哪里是佛法?所以你要晓得,我们在日常用的当中,用心要用虚,自然就灵。正如同惠能当初见黄梅五祖忍和尚时候所说,他讲的话我们很羡慕,初次见面他告诉忍和尚,「弟子心中常生智慧」,这两句话就是「用本虚灵」,他会用心,所以他的心常生智慧就灵。他为什么会灵?他本来无一物,虚。所以佛经、一切经典,你只要念给他听他都懂,他都跟你讲解。他为什么都通达?虚灵。
  青莲法师在讲这部经纶贯,一开头说这几句话用意很深,真善知识。我年轻的时候跟李炳南老居士学教,李老师教给我,一定要留意教理,不要留意他讲经说法,也就是不要着他讲经说法的相。我们听经总是好好的把老师讲的记住,还要记笔记,怕忘掉,着相。那个学法你学一部经就只会讲一部经,换一部经不会。所以他教我,会学的人学教理,这几句话是教理。你教理通了的时候,一切经都通,哪有这么麻烦?不但一切经通,所有一切世间法你也通。为什么?一个根源发展出来,变现出来的,你找到根,所有脉络统统都贯通了,这是教理。当然这也不是普通人能够学得会,他老人家告诉我,如其不能,则不得已而求其次,留意教义;教义就是一宗一派的,你能掌握这个原则,虽然不能全部贯通,能通一部分。不是学一种你就会一种,那个孔老夫子不教;你没看到《论语》里说,学生如果不能够举一反三,孔老夫子不教他。教一部就学会一部,夫子不教;教一部你至少要能够会个几部,老夫子看到才欢喜。佛法里面尤其教人是「一闻千悟」,所以一经通一切经通,这是最好的学生。
  下面都是从作用上来说,这些话非常非常重要。“无相无名”,「无名」大家好懂,「无相」难懂。为什么?我们睁开眼睛看到的现象不是都存在吗?怎么说无相?这是你的错觉,真的是无相。佛在经上把这个现象告诉我们,这现象是什么?「梦幻泡影」。《金刚经》上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就是指一切万法,这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法都包括在里头。是什么回事?梦幻泡影,假的,假相。这种假相存在的时间多久?如电,电是闪电,佛用这个来比喻;实际上比闪电存在的时间还短。现在照相机很普遍,每个人都很喜欢玩照相机,我玩照相机是初中一年级,很小的时候我就学照相。我从这里面体会到佛所讲的,生命在哪里?就是按快门按下去,时间就这么长,你再按一张的时候跟前面那一张不一样。佛给我们讲,「生命在呼吸之间」,说得太长,《华严经》上讲「刹那际」那是真的;刹那际很不容易体会,我们讲到这段经文再细细跟诸位报告。然后你才知道相不存在,佛家讲不生不灭。如果它本来就不生不灭,你说不生不灭,这话就没有意义。不生不灭是说什么?生灭的时间太短,好像分不出来,几乎是生灭同时,称为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就是生灭同时。
  《仁王经》上讲的还是很粗,它讲现象的存在,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这是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还不止,比这个时间还要短。一弹指经上讲「力士弹指」,身体很强壮的人弹得很快,像我们现在弹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正好两个十万八千,这一秒钟,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换句话说,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你怎么能看得出来?这是佛的方便说,还不是真实说。我们今天看电影,电影大家都晓得,一秒钟镜头开合二十四次,已经把我们骗得很迷惑,以为那是真的,一秒钟才二十四个生灭。《仁王经》上讲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生灭,你怎么会知道?所以一切现象,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刹那生灭的现象,我们今天看到好像它还存在一段时期,那是「如露」,露是什么?相续相。相续相是前面一个相跟后面一个相相似,决不是一样的,你要了解这是相似的现象,绝对不是完全相同的现象,无相!你还有什么好着相的?你对于一切万象上生起分别执着,你错了!佛菩萨为什么得大自在?他不执着,他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没有相。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公上人地藏经玄义

续-《净公上人地藏经玄义》

摘自《净空法师地藏经玄义》
  「无名」诸位就更好懂,连中国老子都晓得,老子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是假的,名不是真的。佛家讲相是依他起,名是遍计执,在唯识讲三性,唯有一念自性是圆成实。你要讲到依他起,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依他起,我们要晓得依他起是假的不是真的,遍计执就更是假的,更不是真的。所以你要晓得无相无名,你才能在名相里面放弃分别执着。因为你不知道,以为相是真的,名也是真的,就争名夺利,你错了!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不知道名跟相都是假的。所以先要认识清楚,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然后我们自己的行为正确了。
  底下讲正确的,正确是“绝思绝议”,你就入佛菩萨的生活境界。诸佛菩萨、法身大士他没有思没有议,思是念头,议代表什么?言语造作,他没有。这是过真实的生活,与事实真相完全相应的生活,这个生活是活的不是死的,他空有两边不住,所以他是活的。虽然自己绝思绝议,这是寂静到极处,大乘经上常讲十地菩萨得「寂灭忍」,这最高的境界就是绝思绝议。跟这个相接近,没有入真实的是「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很高,我们知道无生法忍,在菩萨位次里面是七地、八地、九地,七地我们说下品无生忍,八地中品,九地上品。寂灭忍法云地下品,等觉中品,如来果地上品,清净寂灭,自性圆满恢复,这绝思绝议。
  虽然在这个境界,这个境界离开有,可是他“作群生之依止,为万法之根源”,他不住空;绝思绝议不住有,做一切众生依止,他不住空。「依止」就是依靠,十法界有情众生的依靠,随类化身,随机说法,做众生的依靠。虽做众生的依靠,又绝思绝议,所以他们得大自在。我们知道经上常讲佛菩萨自在,我们非常羡慕,《华严经》上讲十种自在,他自在从哪来的?就这么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知道它的根本。上一次讲《地藏经》没有讲这一段,那是为了赶时间准备到九华山,我看到这经文太重要,决定重新再讲过一遍。这一部经我们也把它看作根本法轮,是我们修学重要的课程。难得青莲法师在纶贯一开头,就这样给我们说清楚、说明白,真的他讲经说法是从根本讲起。
  「群生之依止」,群生是讲有情众生。「为万法之根源」,万法就包含我们今天所讲的植物、矿物,太空自然的现象,无所不包。这些现象是自性变现的,有情众生是自性变现出来,无情众生还是自性变现出来。《华严》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就说这桩事情。所以环境是会变的,也是刹那在变,怎么变的?随念头变,这是佛在经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地区一切众生心要善,环境就善,这个地区众生心邪,环境也变邪了,山河大地看看都不顺眼,我们中国人讲气氛不对,现在人讲磁场不一样,它变了,随着人心在变。西方极乐世界何以那么样的美好?每一个往生的人上善之人,人人都是上善,他的环境怎么会不善?道理在此地。
  我们现在居住这个地球环境,为什么比不上一百年以前、两百年以前?现在讲自然生态被破坏,现代的人心没有从前人人心那么善良、那么淳厚。诸位要懂得「境随心转」,这是真理。山河大地随心转,我们居住的环境随心转,你要明白这个道理,这叫风水,不必去找看风水先生来看风水,用不着,那个没用处。你的心善良,你居住的环境风水就变得很好,你心不善,好风水的地方你去住几个月就变坏,你的心把这个地方风水改变破坏,这是跟你讲正理、事实真相。《华严经》上佛给我们说总纲领,「一切诸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是什么?念头;心是自性,自性能现相,真心现相,妄心在那里起变化。这个道理要细心去体会。所以它做一切有情众生的依止。诸佛菩萨明心见性,彻底了解事实真相,帮助这一切众生,还在迷惑、还在造业,帮助他们觉悟,帮助他们回头,帮助他们明了,这是作群生的依止。只尽义务,绝对没有享受权利。
  我过去可以说,从我一出家那一天,我就说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在台湾「中国佛教会」请我做弘法委员、设计委员,我就向佛教会建议,佛教是教育。最近我又补充了一句,说得更清楚、更明白,佛教是教育,现在有不少人能接受。释迦牟尼佛在这个社会上,他究竟是扮演什么角色?他是哪一号的人物?我们要给他定位,我给他说成释迦牟尼佛是义务社会教育的工作者。他的身分我们要搞清楚,世间人重视假名,所以要把他身分搞清楚。我们做释迦牟尼佛的学生,我们就要肯定,我们是个义务社会教育的工作者,只尽义务,不享受权利。只尽义务我们不落空,不享受权利我们不着有,这就是菩萨道,空有两边不住,你说我们多自在、多快乐!《华严经》上十种自在,我们现在功夫不到,还享受不到,但是小的自在我们已经有了,已经感受到,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所以要晓得一切众生,有情众生跟无情众生都是自性显现,自性之心作用变现出来的境界,是一不是二。尽虚空、遍法界跟自己是一不是二,不要说有情众生,无情众生还是自己一部分,我们要认识清楚。所以对一切众生,今天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宗教信仰,他们有分别、有执着。为什么?他不了解事实真相,我们明白,他跟我们有分别,我们跟他不分别。像一棵大树一样,它是个树枝,它只看到它的一枝,没有看到根,看到那一枝跟我这枝对立,我们不相同;它只看到这一枝,它没有看到根本,看到根本,原来是一体。佛法看到根本,所有枝条是一体,枝条就不打架了。尽虚空、遍法界是同一个根,一念自性。虚空法界、森罗万象是自性的起用,哪有不能和睦相处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公上人地藏经玄义

续-《净公上人地藏经玄义》

摘自《净空法师地藏经玄义》
  今天讲多元文化,就求的是我们和睦相处,消除歧见、消除误会、消除隔阂。怎么个消除法?找根,根找到之后所有问题都解决。所以我给一些特别是外国这些同修,不同宗教这些同修们,他们现在着重多元文化,我告诉他西方极乐世界多元文化,《华严经》上华藏世界多元文化;再说他们的宗教,上帝天堂也是多元文化。信仰上帝不是同一个族群的人,不是同一个国家的人,你们在全世界宣扬,这些信仰上帝将来都生到天堂,不是多元文化吗?他们如何处理各种不同族群,能够在一起和睦共存共荣,那是一套学问。而佛经是大圆满,能够促进种种不同归到一元,多元归到一元,一元不碍多元,多元融通一元,这才是真正的美好。并不是说一棵树所有枝条都变成一条,哪有这种道理?那是不可能。各个发展都有他美好的一面,共存共荣,知道同一个根源。随着自己文化去发展,贡献给整个社会,贡献给一切众生,都是菩萨道,都是菩萨行,这才叫大圆满。这是人类可以说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愿望,不知道从哪里做起,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达到,这里就讲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了。
  “究竟号中道正空”。「正空」,我们在佛经上多半看到真空,它此地用正,正就是真的意思;用正空比较少见,真空常见,此地的正空跟真空意思一样。「真空不空」,「妙有非有」,这是说到究竟。在佛法里面名词,「号」就是名词,称为中道、称为真空,这是讲性。“褒美称第一义谛”,什么叫「第一义谛」?就是一念自性,第一义;谛是真实的意思。第一义谛用现在的话来说,现在话讲大家容易懂,这个名词大家不容易懂,「唯一的真理」,第一义谛用现在话讲唯一的真理,这大家好懂。对现代人解释,你尽可能用现代的名词。古人在第一义谛的解释,我们拿那个解释跟人家讲,愈讲是愈麻烦,愈听不懂。我们真正了解这个意思,想想现代人他们哪些名词跟这个很接近,大家就很好懂。《般若经》上讲「诸法实相」,不好懂,拿古人注解是愈讲愈麻烦,我们把它变通一下,「宇宙人生的真相」,大家好懂,他一听就明白,意思就清楚。「褒美」是赞叹,赞叹它,称它作宇宙唯一的真理。这是说到真如自性的根源,佛经上「法尔如是」,它没有来由,本来就是这样。再看第二段,我们也把这个文念一念:
  【诸佛悟之,则三身圆显。众生迷此,则六道循环,虽迷悟之有殊,而心性之无别。故古德云,指虚空世界,悉我自心。】
  到这里是一段,这一段跟我们讲法界的起源。法界,诸佛菩萨所住的叫一真法界;迷失自性的众生,他所居住的叫十法界。「十」我们要明了,它不是数目字,「十」代表无尽,它是表法的意思。《华严经》上用十表法,《弥陀经》上用七表法,都不是数字,表无尽。密宗教典里面常常用十六表法,这是我们在大经上常常看到,它是表法的数字。我们在经上看到二十一,像《无量寿经》讲二百一十亿都是表法,不是数字,数字二百一十亿不多,它是代表大圆满。所以无量无边的法界,迷了就变成无量无边的法界。这是说法界怎么来的,文字也不多。
  “诸佛悟之”,「悟」就是前面讲的心性,一念自性,自性的体用。《华严经》的经题「大方广」,就是自性的体、相、作用;大是讲性体湛寂,方是讲现相,广是讲作用,方广两个字就是此地讲的虚灵。明白这个事实真相,彻底了解事实真相,这就是悟,这个人我们就称他作佛,所以「诸佛悟之」。悟了以后他们的生活状况,下面讲“三身圆显”,「圆」是圆满,没有一丝毫缺陷;「显」是明了。「三身」是法身,法身与一念心性的体相应,湛寂相应;报身与现相相应,应化身与作用相应。这是诸佛如来、诸大菩萨明白了,他们的生活状况。看看人家过的是什么生活,人家那个生活是三身圆显。法身就是我们今天讲,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了,不但是明了,整个融合成一体。
  下面说“虚空世界,悉我自心”,这个境界是证得法身,证得清净法身。谁能够肯定契入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是自己一心变现出来的,你能够入这个境界,你就证清净法身。入这个境界看一切众生都是自己,所以你慈悲心自然现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你爱护众生、关怀众生、帮助众生绝对没有条件,如果有条件你还是迷,你没有觉。左手有痛痒,右手来帮它搔搔,还要去感谢它吗?还要谈条件吗?谈条件就不知道,左右手是两个,他说我不是你,两个分得清清楚楚,谈条件;知道是一体就不谈条件,没有条件了。无缘大慈,无缘就是无条件,你对待一切众生的关怀、爱护、帮助是没有条件的。为什么?尽虚空、遍法界是你自性变现,一体。不但对有情众生,对人、对一切动物,他从内心里面流出来真诚的爱心,不见性的人没有;不见性流出的爱心,是从情识里流出来,不是真的;真诚心流出来,连一些动物都感动。
  我们不了解事实真相,用的什么心?虚情假意。根本不晓得真心是什么,你怎么会用真心?唯有佛跟大菩萨知道,权教菩萨以下都不知道,没有见性,没有见到真心,他怎么会用真心?只有见到真心的人,他才会用真心,他的三身才圆显。什么叫报身?报身是智慧身,智慧的生活。我们凡夫,凡夫生活在烦恼当中,烦恼则生活在忧患之中。觉悟的人他生活在智慧之中,他过的生活是高度的智慧,圆满的智慧,他跟我们不一样。这种生活与在社会上地位高下不相干,贫富贵贱不相干,有些过高度生活的人,圆满智慧的人,在世间是讨饭作乞丐,所以他跟贫富贵贱不相干。有些菩萨示现人王、天王,有些菩萨示现乞丐,贫穷乞丐,多自在!世间人把贫富贵贱看得那么严重,想尽方法去争取,佛法看一律平等。为什么?自性变现的。现富贵相大自在,现贫贱相也大自在,决定没有差别。这个味道谁能懂得?不觉悟的人你给他讲,他永远想不通。为什么想不通?想就不通,他不想就通。「想」落在意识里头,那怎么会通?你怎么会了解事实真相?离心意识,离思议,不思议就通达、就明了,三身圆现。应化身就是帮助一切众生,这是大慈大悲落实,今天的话讲落实;他真的去做,他不是空口说,不是在讲理论,他真正是做到,这是佛与法身大士、与大菩萨们。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公上人地藏经玄义

续-《净公上人地藏经玄义》

摘自《净空法师地藏经玄义》
  “众生迷此,则六道循环”。迷得深的是六道,迷得浅的是四圣法界。十法界里面声闻、缘觉、菩萨、佛,佛是天台家讲藏教的佛、通教的佛,都没见性,迷得浅的。这个地方讲迷得深的,六道轮回。这说明一真法界怎么来的?十法界怎么来的?六道怎么来的?迷悟不同。悟有浅深不同,所以菩萨有五十一个阶级,悟的浅深不一样;迷的厚薄也不一样,所以有六道的不相同。六道里头每一道,这些众生生活状况也不相同,跟迷的浅深有差别、有关系。同样是在人道里头,为什么有一些人一生过得很幸福,有一些人过得很辛苦。法相唯识里面告诉我们,同生人道是「引业」,牵引着你到这一道来受生,这个业力叫引业;生到人道,你一生的受用叫「满业」。两种业力不相同,我们同生人道,引业是相同的,这一生的受用不相同,满业不相同。满业是指什么?宿世所造作的善恶不一样,你修善你这一生得福报,作恶这一生过得就比较辛苦。然后才知道「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定的?不是别人定的,自己定的。所以真正明白事实真相,才懂得自作自受,这是事实真相。
  明了事实真相,我们就一定要断恶修善,这就自作自受。我断一切恶,不善的果报自然就远离;我修善,一切善福它自然就会来,你这一生享福。更应当与佛结缘,与众生结法缘;与佛结缘,生生世世觉而不迷,我们学习境界才不断向上提升,才会有进展。如果不肯与佛结缘,不肯与众生结缘,你福报享尽,你造作恶业,福享尽了你就要往下堕落,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跟佛结缘,接受佛菩萨的教诲,这个人有福,真正有福。他在有福报的时候,他会全心全力去修福,于是他的福报永远享不尽,愈积愈多,佛常常教给我们积功累德。我们看看诸佛菩萨示现给我们看到,释迦牟尼佛是一切有情众生当中福报最大,到如来果地智慧福德都圆满,我们称赞他「二足尊」;「二」就是智慧、福德,「足」就是圆满,两种都圆满,在智慧福德里面他是最尊最贵;「尊」,现在中国常讲尊敬的,就是尊敬的意思,值得人尊敬。
  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在世间他是什么样子?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世出世间第一等的福报。在我们现在世间人看到,他好可怜,他日子过得那么苦。我们一般凡夫三餐吃得很考究,还要吃点心,以为那种生活是苦。佛以为那种生活是乐,得大乐,得大自在!我们有没有想到,我们今天虽然享到富贵的生活,付出的代价有多少?你多操心,如何保持自己的富贵,天天患得患失。释迦牟尼佛这个生活,心里头无忧无虑、无牵无挂,世间富贵人跟他怎么能相比?你要是观察到这一点你就明了,原来那个生活高明,那个生活自在,那才是真正大福报。世间人贪图这一点点名利,这一点点享受,付出的代价太大,得不偿失。他失的是什么?失的是定慧。
  佛这种简单生活是圆满的大定,真正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大定。他所起的作用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你从这上想想看,世间人种种享受那个损失就太大太大。他在这个享受当中过的是什么日子?妄想、分别、执着,他过这个日子,忧患之中。一般人看不出佛的福报大,二足尊,他尊在哪里?样子像个乞丐,过的那种生活,晚上睡觉连房子都没有,吃饭到外面讨饭,他贵在哪里?世间人看不出来,不了解。我们要为大家介绍佛法,一定要讲清楚、讲明白,让他真正觉悟,好好想想,我们生活跟佛生活比较一下哪个殊胜?你真想通、真想明白,你才肯放下。放下不难,看破难,你明白事实真相难。真正明白了,哪有放不下的道理?才知道放下才是自在,放下才是真实智慧。
  昨天晚上我们在光明山讲演,他们出的题目是「消除业障」,现在大家都很关心,为什么?用功不得力。什么叫得力?什么叫不得力?得力就是我们生活得自在,我们的生活过得真的是烦恼轻、智慧长,过得很幸福,过得很美满,那就是得力。还是这么辛苦,还是这么多烦恼,这么多忧虑,这么多牵挂,不得力。根本原因在哪里?没有了解事实真相,没看破,没有放下,所以你修学佛法学得这么辛苦。这就是讲经的重要,讲经的可贵处,帮助众生断疑生信,再进一步帮助他破迷开悟。佛菩萨对我们的帮助就到这个地方,只要破迷开悟,我们自己就离苦得乐。苦从哪里来?迷来的;乐从哪里来的?悟来的。真正觉悟了,树下一宿,托钵维持,都得大自在、得大乐!他悟了。迷的时候给你住在皇宫里面,叫你做皇帝都不自在,你的日子都过得非常辛苦。所以苦乐在迷悟,这是真理,这是事实真相。
  “迷悟有殊,而心性无别”,你的真心、你的自性与迷悟不相干,与苦乐也不相干,它始终是如如不动,那是真的。末后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虚空世界,悉我自心」,这八个字要紧,我们常常念着,你心量会拓开。遇到人事环境有了纠纷、有了麻烦,你把这八个字念一念,甚至遇到灾难,这八个字念念就消灾免难,诸位试试看会很有效果。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二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录影室  档名:14-14-02
  请掀开经本,《地藏菩萨本愿经》纶贯第一面,从第二行当中看起,我们将文念一段:
  【诸佛悟之,则三身圆显。众生迷此,则六道循环,虽迷悟之有殊,而心性之无别。故古德云,指虚空世界,悉我自心。】
  这一段前面虽然讲过,但是意思没尽,我们在此地再补充一些。这是说明法界的起源,在一切法里面这都属于根本法,这是真实智慧。法界怎么源起的?就在迷悟。悟了自性所现的我们叫它一真法界,如果是迷了自性,从迷里面所现出来的就是十法界。「十」不是数字,代表无量,实在讲是无量无边的法界,何以?每一个众生自己现一个法界,众生无边法界就无边。不但每一个众生现一个法界,我们今天明白事实真相是念念现法界,一个念头就是一个法界,就现一个法界,诸位细细从这个地方去观察。所以我们一个人,就是在这一生当中短短几十年当中,法界不相同。天台大师讲《法华》,给我们说「百界千如」,就是把这桩事情明显的告诉我们,我们要从他这句话里面去悟入,才能够得受用,才能够真正契入事实的真相。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公上人地藏经玄义

续-《净公上人地藏经玄义》

摘自《净空法师地藏经玄义》
  可是念念不可得,因此法界事有理无,相有性无,这个道理很深很深。不但没有名,连相也没有,前面讲得好「无相无名」,相是依他起性,所以没有,梦幻泡影;名是遍计所执性,更是虚妄的。唯识家看透事实真相,所以唯识,他唯独承认宇宙之间有识,除了识之外什么都没有。识是什么东西?你们诸位想想识是什么东西?唯识家里头解释,识是了别、是分别。我再跟诸位透个消息你们去想想,识就是因果不空,转变,识是能变,所有的境界是所变。我们讲因果不空,诸位想想能变、所变都包括在里头,就是这么个道理。他的观察非常深入,他的观察很正确,但是诸位要晓得,它不是第一义,它是第二义。第一义是什么?第一义是自性,是识的体,识的体就是自性,自性是空寂,佛经里常常用寂静、用寂灭这两个字来形容它。所以万法皆空是从体上讲,因果不空是从转变上讲,从事上讲。宇宙之间就这么两个东西,其他是所变的,全是虚妄的。
  “诸佛悟之”,此地的诸佛就跟《金刚经》上讲的诸佛是一个意思。圆初住以上都叫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称之为诸佛,他们破一品无明,见一分自性,宗门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天台家讲「分证即佛」,六即里头分证即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他们用真心,真心就是自性。前面一段讲的四个字,我们一定要记住,自性的体「湛寂」,自性的用「虚灵」。佛教没有到中国来,在这之前中国的圣人,儒家、道家都懂得用「虚」,高明到极处。你要用实就错了,用要虚,譬如房子,房子因为空虚我们才得其用,假如房子里面是实实在在的,我们有什么用?不得其用。你去细心想想,凡是真能发挥大作用都是虚的。所以用心心要虚,心里头不能有东西,六祖惠能所讲的「本来无一物」,高明到极处。我们为什么比不上他?我们心里头有一物,这就坏了。有一物怎么样?不灵。灵是智慧,无一物是智慧,灵!所以他跟五祖忍和尚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为什么?心虚,虚就灵,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对人对事对物心里头乾乾净净、一尘不染,这是真心起用,就是「湛寂虚灵」,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这四个字我们如果真的得到会用,那恭喜你,你就是法身大士,你就是悟智,你觉悟。你悟了你就是诸佛,你所得到的是尽虚空、遍法界,你得到的是全部的。为什么?虚空法界是自性变现的,你见性了,尽虚空、遍法界是你的受用。
  底下讲他显现的是“三身圆显”。三身第一个是法身,「法身」是什么?后面讲「虚空世界,悉我自心」,这是法身。到那个时候你肯定了,为什么?你看清楚了,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正如同我们一般人作梦,在梦中忽然觉得我现在在作梦,整个梦境都是我自性变现的。梦境是妄,能现的心是真,所现的相是妄,全真即妄,全妄即真,真妄不二,真妄一如。如果你从梦境里头醒悟过来,我们现前虚空世界不就是这个样子吗?一悟一切悟,可是诸位要晓得,一迷一切迷。「报身」是什么?报身是智慧,般若智慧现前,对于虚空法界、宇宙人生的真相彻底明白,这叫报身。「应化身」,我们今天这个身体是应身,佛有应身,我们也有应身。不一样的是什么?我们的应身是业报感应,六道里面善恶果报感应,它也是应身。佛菩萨的应身跟我们不一样,佛菩萨是应众生所感而现身。你才晓得诸佛菩萨现身是「依他起」,这个「他」,当然最根本的他是自性,另外一个他就是众生之感。众生有感,如果没有自性不能现身;有自性没有感,佛也不现身,所以佛菩萨现身那个感是两个,自性跟众生之感。我们现身也是两个,也不能离开自性,离开自性怎么会有身?这不可能,根源。但是我们有自性,如果没有善恶业报也不能现身。所以我们的身是业报应身,诸佛菩萨是众生之感而应的身,他自己的业报已经消除,业障消尽了。
  法身就是虚空法界,报身是圆满的智慧,应身是大德大能。虽然应现,他与自性的体、德完全相应,这是佛菩萨示现在我们世间,跟我们生活在一起,天天教化我们不一样的地方,跟众生不一样的地方。他与湛寂虚灵相应,我们凡夫纵然做佛的学生,跟佛学习不能见性,我们的心行跟湛寂虚灵相违背,道理在此地。然后你才明了,佛菩萨慈悲是我们说他慈悲,他有没有慈悲的念头?没有。他要是有慈悲的念头,他是凡夫,他起心动念了,他跟湛寂虚灵就完全相违背。慈悲是我们说的,我们眼睛里看到他慈悲,他没动过心、没动过念头。我们千万不要以为佛菩萨起心动念,跟我们一样,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把佛菩萨看作人,把他贬低了。这就是我们常常用自己的心去度别人,也去度量佛菩萨,所以佛菩萨的境界,我们永远没有办法想像得到。
  这个地方好,一开头就把纲领告诉我们,这才是我们修学的大根大本。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如果我们要把它说穿,这部大经自始至终说的什么?也不外乎「湛寂虚灵」四个字,就说尽了。落实那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一真法界与十法界里头,所有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这四个字。圣凡之别就在迷悟,悟了这是一真,一真法界;迷了则有六道循环,我们讲六道轮回。可见得六道之体是湛寂,六道之用也是虚灵,我们是迷了,不知道它湛寂,我们被污染,不清净,不知道它虚灵,我们失掉平等。《无量寿经》经题上教得好,清净平等,清净与湛寂相应,平等与虚灵相应。由此可知,我们修学从哪里学起?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我们用清净心。清净心是不动感情,心里头确确实实没有七情五欲,你就不受染污,你就与清净相应。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五欲,诸位晓得,财、色、名、食、睡。你心里头没有,事没有妨碍,事事无碍,心里头决定不能够有这个东西,你心清净与湛寂相应,这佛菩萨。在日常作用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对人、对事、对物平等,没有分别心、没有高下心,平等,这就是虚灵。我们能用这种心态,这是基本相应,然后你在佛法里,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没有不成就的;然后才体会到佛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公上人地藏经玄义

续-《净公上人地藏经玄义》

摘自《净空法师地藏经玄义》
  我们今天在平等法门里面,为什么产生有高下?就是我们与清净心、平等心差别很大,也就是不相应的幅度太大了。不相应的幅度大小、差别,也是各个人不相同,佛家常讲利根的人差别幅度小一点,钝根的人差别幅度大一点。如果用九法界来说,菩萨差别最小,声闻、缘觉差别又大一点,差别最大是三恶道的众生,道理在此地。不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修学虽然很用功,费许多的时间、许多的精力,可是依旧功夫不得力,不知道不得力的原因在哪里?这对在修学给我们带来最大的困惑,我们很想成就不能成就,很想相应总是不相应。于是我们就体会到,佛教给我们读诵大乘,这有道理。佛又劝我们要亲近善知识,我们读诵,靠读诵悟入,实行没问题,时间长,不一定到哪一天你才开悟,才大开圆解。如果遇到善知识,他来诱导我们,他给我们讲解,会把我们开悟这个时间提前,好处在此地。譬如原本你自己读诵需要十年开悟,遇到善友你五年就开悟,时间上节省一半;利根的人更快,一、二年他就开悟。什么叫开悟?与湛寂虚灵相应,这个利益是真实的利益。迷悟虽然不同,心性没有差别,心性不随迷悟,心性的体用都不随迷悟,所以它不变;觉悟的时候,心性的体用是湛寂虚灵,迷惑的时候,心性的作用还是湛寂虚灵。
  再跟你说法界在哪里?法界根本没有,前面讲「无相无名」,真的。这个意思很深很深,要很细心的去体会,你能体会到一分你有一分受用,体会到两分你有两分受用,这是真正做功夫,世间人讲真正做学问。真如本性不随迷悟,可是它在起作用的时候,悟它就显,迷它就不显,不是说悟了它就有,迷了它就没有,没有这个道理。说法很难讲,佛法讲迷了就失掉,失掉是比喻话,不是真的,哪里是真的失掉?没失掉。楞严会上世尊告诉波斯匿王,真心自性就在你六根门头放光动地,你不知道。这是说明虽迷它并没有失掉,所以我们叫迷失,你不认识它等于失掉了。但是虽迷,它照样起作用,在眼它是见,在耳它是闻,悟是这个作用,迷还是这个作用。可是迷悟你的感受不一样,悟是清净、平等、觉,迷恰恰与这个相反,迷是污染、是不平等、是不觉。
  古德这一句话是真话,「虚空世界,悉我自心」,自心就是自己的本性,前面讲一念自性,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的一念自性。这个意思在梦境当中比较容易体会,你在作梦的时候,整个梦境岂不是一念自性变现的?整个现象就是一念自性。我们自己悟入,自己的天下太平,会不会受别人的牵连?跟诸位说,不会。什么人会受别人牵连?迷人会受别人牵连,悟的人不受;天下大乱他不乱,世间污染他不染。如果天下乱他也乱,世间染他也染,这个佛学了还有什么用处?有什么好处?佛法可贵之处在此。所以这是九界众生一定要学习的;换句话说,必须要接受佛教育。
  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居士所谓,「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他的话说得正确,只有真正懂得的人才晓得,不懂得的人不知道,哪里晓得佛法这么重要!社会大众不了解佛法,把佛法看轻了。这个世间问题很多,大家都在思考想解决这些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不能够。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是佛法,但是他不知道。所以这句话的意思很深,真实不虚。我们怎么学习?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细心去体会,渐渐落实,做的方法就用《无量寿经》经题上这个原则就好,「清净平等觉」;以清净心、平等心处事待人接物,你自然就觉悟。我们今天功夫使不上力,就是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还没有用清净心、平等心,你功夫使不上力。经本展开在面前意思透不出来,不但经本意思透不出来,古大德注解摆在面前意思也透不出来。你要问什么原因?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接触一切人事物没有用清净平等,你果然用清净平等,你就觉了,觉了一展开无量义。别说佛经无量义,注解无量义,你拿小朋友念的幼稚园课本,小猫叫、小狗跳也无量义,小猫、小狗跟你讲两、三个钟点,也讲得津津有味。为什么?没有一法不与湛寂虚灵相应。
  昨天在《华严经》上讲的两句话,「不生不灭、不来不去」,这经上只讲了八个字。《中观》里面讲十六个字,又加上一个「不常不断、不一不异」,意思就更明显一点。诸位细细想想,还是湛寂虚灵,意思完全相应,说法不一样,从另一个方法来讲,只要我们听清楚、听明白,契入了,就入解脱门;解是解开,解什么?把我们的迷惑解开;脱是什么?把我们一切的虚妄脱离;这就是入佛的境界,入佛的境界就是明心见性。这一段是说明法界的起源,法界从哪来的?怎么回事情?我们要搞清楚。确实现在世间许多科学家讲的,用隔靴搔痒这个比喻都太过分,实在讲差得太远太远了,他们所讲的连边际都没有摸到,怎么能解决问题,只给世界带来更多的麻烦、更多的纠纷。佛讲得没错,愚痴,没有智慧之过。底下这一段文字比较长一点,我们把这一段念下来:
  【考善恶报应并是惑心。既本一心而贯诸法。】
  这是佛陀教学的原理。
  【故我佛法门,惟以心为道也。华严经云,心如工画师,造种种五蕴,一切世间中,无不由心造。】
  这是《华严经》上一首偈子,这首偈子很有名,古大德常常引用,不读《华严经》的人也很多人知道这首偈。
  【起信论云,有法,能起摩诃衍信相。】。
  “摩诃衍”是梵语,就是大乘,翻作大乘。
  【所言法者,谓众生心,是心,则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皆此意也。】
  这是引经论来做证明。
  【是则地藏菩萨所云,一切诸法,从心所起,与心作相,和合而有,共生共灭,同无有住以一切境界,但随心所缘,念念相续故,而得住持,暂时为有者,正所以示此心地法门之指尔。】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4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公上人地藏经玄义

续-《净公上人地藏经玄义》

摘自《净空法师地藏经玄义》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段说的是什么?佛法的根源。佛凭什么说法?依据什么来教化一切众生?这是佛法的根据。不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为我们讲经说法根据这个,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为无量众生说种种法也不离开这个原则。佛家教学理论的渊源,你要把这个渊源认识清楚,你才承认佛家所讲的法叫正法,这个正字的标准你才会有个概念。通常我们讲佛法是正法,什么叫正、什么叫邪?邪正怎么讲法?邪正标准在哪里?此地文字不多,跟我们说得很清楚。“考”是考察,仔细去观察,“善恶报应”,十法界里面的事情。“并是惑心”,迷惑,「惑」就是佛法常讲的无明,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无明变现出来的。所以破无明这才见法身,脱离十法界,到一真法界。
  可是说这些话我们要懂得它的真实义,开经偈里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些话你不能坐实。你如果坐实,超越十法界,真的有个十法界可以超越,真有个一真法界可以能够得到,你就又错了;你存这个念头的时候,你永远出不了十法界,你永远不能契入一真法界,所以你要从言语文字里面体会它的真实义。实实在在讲,没有十法界也没有一真法界,但是这个说法众生听到会吓到,这是跟你讲真的。前面不是讲「无相无名,绝思绝议」,那是真的,但是我们凡夫听了这个说法,哪个不害怕?我们怎么办?佛的说法就善巧方便,高明,有六道、有十法界、有一真法界,这是对初级、对中级说;对高级不是这个说法,虽然也是这个说法,意思不一样。无明变现的,也就是你迷了才有这个现象。
  “既本一心而贯诸法”,这是原理。诸法包括世出世间一切法,是一念自性变现的,这就是「一心而贯诸法」,诸法哪有不圆融的道理?你说你不能度一些外教,没这个道理;你不能度邪恶,也没这个道理。为什么外道可以度、邪恶可以度?佛菩萨能降伏毒龙,毒龙是什么?贪嗔痴,那是毒龙。为什么他们遇到都没有困难?他懂得一心而贯诸法。这句话你们听懂没有?你只要用一心,所有一切法都贯通了。我们今天不能通,就是三心二意,所以你不能通。一心现一切诸法,我相信大家知道,《华严》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唯心所现那是一心,一念自性,现十法界依正庄严,现一真法界,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一念心性现的。我现在用一心,一念心性所现一切诸法贯通。换句话说,世出世间法你没有一样不通达,全通了,一心就贯通。
  佛法的修学,我们在古人传记里,不要说古人,距离我们近一点,倓虚法师《影尘回忆录》,它里面记载一个晒蜡烛的和尚,叫什么名字?持律法师。这个人,阿育王寺拜释迦牟尼佛的舍利,拜三年他就悟了,一切就通了。他是个没有智慧、没有念过书,其笨无比的一个人,在道场没人瞧得起,后来居然能做讲经说法的法师。他为什么会有这个能力?三年拜佛一心现前,一心能贯诸法,所以一切经典他拿到手上没有困难,他都通达。古代大家晓得禅宗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他听五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贯通了。你们展开《金刚经》,五祖给他讲多少?四分之一都不到,没讲多少他就明白贯通。为什么?一心。他平常对人、对事、对物就用清净平等心,所以一接触、一听他就明白。
  我们今天修学,什么最重要?一心最重要。特别是修净宗,《弥陀经》上告诉我们,我们修学的目标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净宗的功夫就这两句话八个字;一心不乱就跟湛寂相应,心不颠倒就跟虚灵相应,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它会叫我们功夫得力。明白了你就能放得下,我们今天为什么放不下?放下的是什么?妄想、分别、执着,放下三心二意。为什么不能?对于这个道理没透彻,不知道。这里头真实利益你要是明白清楚,你处事待人接物你会用一心,你会用真心。所以我们的修学这才真正了解,修学的关键在乎你会不会用心,这个心是讲真心,这个心是讲一心。果然会用真心、会用一心,一心里面所含的内容就是尽虚空、遍法界。这个讲法讲得很抽象,我们很不好懂,我们初学必须要把它的纲领抓出来;我们在修学里提出了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大家好懂。这十个字在一心里面,一心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决定是这十个字。
  这十个字诸位要晓得,这十个字是一贯的,正是《华严经》上所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譬如我们讲真诚,真诚里面就有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少一样不是真诚;说清净,清净里面一定有真诚、平等、正觉、慈悲,少一样也不叫清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说了十个字,实际上是一桩事情,这叫一心。由此可知,诸佛菩萨无非是「一心而贯诸法」,所以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他的知见是正确的,一点错误都没有。佛告诉我们,这个事情并不希奇,他有我们也有,一切众生个个不无。佛心清净平等,佛并没有说我有智慧,你们愚痴,我很高,你们很低,没这个念头;我有你也有,我悟了你在迷。我悟了,我的智慧没有增加一点点,不比你多;你迷了,你的智慧并没有比我少一点点,我们完全是平等的,所以佛的高下心没有了。他认识这个事实真相,虽迷并没有失掉,虽悟也没有增加,不增不减,这是事实真相。
  所以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心态就这五句十个字,处事待人接物在事相上:「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这八个字,我们用「念佛」做一个总归结。为什么?不念佛你不能得到真实究竟。怕的是你再一次生死,一个隔阴之迷,又迷惑,又麻烦了。我们如何能保持不再迷、不再退转,最可靠的方法就是到极乐世界。能不能去?决定能去。为什么你这么有把握?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一心贯之,怎么不能去?信心充满了。回到极乐世界我自己家,自己家怎么不能回去,哪有这种道理?你信心才足,你才能决定往生。一般人不能往生,那是阿弥陀佛的家,不是我的家,恐怕阿弥陀佛不让我去,我自己造的罪业太重,恐怕阿弥陀佛拒绝我。他怀这个念头,不是阿弥陀佛不欢迎,他自己不敢去,这没法子,佛不会来拉你去。道理、事相,都要搞清楚、搞明白。「一心而贯诸法」,佛就凭这个说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6 14:3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