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855|回复: 7

[净土祖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八九一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7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九一卷)  2008/1/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9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升须弥山顶品第十三」,经文第二段,「明不离觉树,各升释天」。我们还是把经文念一遍:
  【尔时世尊。不离一切菩提树下而上升须弥。向帝释殿。】
  这段经文古德说了很多,我们继续来学习。清凉大师引用「古德释此」,解释这一节经文「略有十义」。这个十义,第一个是「约处相入门」,第二「约相入门」,第三「一切即一」,第四「一即一切」,第五是「约佛身」,第六是「约佛自在不思议解脱」,下面第七是「缘起相由门」,第八「约法性融通门」,第九「约表示显法门」,第十「约成法界大会门」。清凉在这里做了个总结,「然此十解,前五玄门,次四所以,后一总意」。大师在《华严经》里面讲的「玄门无碍十因」,说明一切法为什么会事事无碍,这是很难理解的。要怎样才能够证得事事无碍?这个境界,我相信是每个人都向往,每个人都想得到的。我们先讲大师所讲的十因,然后我们来说明怎样才能够证得。
  十因,我们学了前面三句,三种,第一个是「唯心所现」,当然这是最重要,首先你要知道,一切法唯心所现,谁的心?自己的心。能现是真心,能变是唯识,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这是识。心能现,识能变,能现能变是一,性识是一个不是两个。所现所变的,森罗万象,《坛经》里面所讲的「能生万法」,万法是整个宇宙一切万法,佛经上具体给我们所说的,十法界依正庄严。通常我们讲十法界,只讲一尊佛的刹土,我们现在所说的都是讲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教化区,十法界依正庄严。在法界里面,遍法界虚空界,诸佛无量无边,佛刹当然也无量无边,佛刹就是大千世界。像释迦牟尼佛讲的这个大千世界,十法界依正庄严无量无边。无量无边,跟诸位说,是一体,一体就是自性,《华严经》上称之为法性。自性就是法性,法性就是自性;换句话说,整个宇宙是自性变现的。所以大乘教里面常讲「法外无心,心外无法」,这个意思是说明,法是万法,一般讲的法相,心就是法性。法相从哪里?法性变的,所以离开法性没有法相。法性在哪里?法性就在法相上,离开法相也没有法性,性相是一不是二。所以古来祖师大德用金跟金器来做比喻,我们就好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器器就是万法,金就比喻心、比喻法性。
  佛把事实真相讲出来,我们也听得耳熟,可是不起作用,为什么不起作用?我们有障碍,这个障碍就是烦恼习气。自性里头没有烦恼习气,烦恼习气是假的,烦恼习气在《华严经》上讲得很具体,是妄想、是分别、是执著。只要你具足妄想分别执著,你修得再好,你做得再好,你做到十二分的圆满还是世间法,不是佛法,没有超越世间。世间法,什么叫世间法?再说得不好听一点,轮回法,叫六道轮回法,为什么?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你做到十二分的圆满也是在庄严六道,你做的善,生天,做的不善是三恶道,你干的是这些。从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们要想想,我们从早到晚,从年初一到腊月三十,干的是什么?这不能不警觉。我们所干的是轮回心造轮回业,天天在学习《大方广佛华严经》,是什么?还是轮回心造轮回业。为什么?没放下!学《大方广佛华严》,这真是善中之善,那你就晓得,出不了六道,果报在哪里?果报在天上。在哪一层天?肯定在欲界天,为什么?欲没有放下。这个诸位要晓得,欲是什么?财色名食睡,五欲没有放下。五欲没有放下,你的果报就在欲界天。欲界有六层天,就看你对五欲执著的浓淡,如果很浓的执著,人间享福,人间的福报,如果轻一点就四王天,再轻一点是忉利天,比忉利天还要轻一点那就夜摩天,到夜摩天已经有一点定功,所以欲望愈来愈淡薄,一直到他化自在天,第六层。再往上去,欲没有了,不是断,是你的定功成就,虽然阿赖耶里面有习气种子,有五欲六尘的种子,定功能把它伏住,让它不起作用,从表面上看好像你欲断掉了,这能生初禅。看功夫的浅深,禅定伏烦恼的境界八个层次,四禅天、四空天。
  我们真正要想用功夫,就不能不知道,一定要把烦恼习气放下。放下,特别是对人,人与人之间往来放下什么?放下贪、瞋、痴、慢、疑、恶见。我们对於欢喜的人,要放下贪恋;对不欢喜的人,要放下瞋恚;对一般大众,要放下愚痴,你就有智慧,就是不可以感情用事,要放下疑惑。佛在经上讲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要能肯定他原本是佛。我们中国老祖宗教给我们「人性本善」,所以你看每个人,你看他的本性纯净纯善,你看本性,不要看习性,习性不善,看本性不要看习性。诸佛如来应化在六道,我们不要讲十法界,我们讲六道,应化在人间,他眼目当中确实看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所以你看他对人谦虚、真诚、恭敬、慈悲,这个性德它自然就流出来。我们的性德是被贪瞋痴慢疑障碍住了,贪瞋痴慢疑是乌云、黑云,有了这个东西阳光就见不到,它把太阳给遮住了。乌云愈浓,遮的效果就愈严重,你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愚痴,没有智慧,就是感情用事,很容易冲动,道理在此地,这个不能不知道。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九一卷)  2008/1/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91》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所以真正修行的功夫,是时时刻刻提醒警觉三皈依里面讲的原则「觉正净」,时时刻刻提起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时刻能提起,这叫真功夫,能提起那叫觉悟,所以这一句是最重要,这一句是根本的根本。你说这个人我喜欢,是你自己心里变现的;那个人我讨厌他,也是自心变现的。为什么会变现这种样子?你的善心所变现你喜欢的人,你的恶心所就变现你讨厌的人。阿赖耶里的一些种子,善、恶、无记种子无量无边,你没有定功伏不住,它起现行,它就变境界。迷得太久,迷得太深,那里面错误一大堆!所以总要记住,善心所自己变现的,恶心所也是自己变现的,除了自己之外,绝对没有一样东西。就正如我们的身体一样,这身体里头哪一样不是自己的?美味的东西吃在口里面很喜欢,消化之下拉出来,还是自己的东西,你怎么又讨厌它?跟吃的有什么两样?平等!真的是平等,在科学眼睛里面确实平等,一丝毫差别都没有。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你的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差别现象,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它真的是平等。所以,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就叫佛菩萨,那是真人,是觉悟的人;具足妄想分别执著是迷人,迷惑颠倒的人。迷是凡夫,觉是佛菩萨,佛菩萨跟凡夫不二,所以这个道理要懂,然后才能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就无碍,就没有障碍,有障碍就入不了。
  第二告诉我们「法无定性」,这个很重要。法无定性,告诉你什么?告诉你法是假的,法不是真的;真的,是什么?真的它一定有定性;它没有定性,它是因缘和合的。所以大乘教里常讲「法无自性」,那个无自性跟此地讲的无定性是一个意思,没有定性。法的性是什么?法的性是真性,就是法性。法,你一看是法相,法相就是法性,法性就是法相。绝对不是说一切法每个法都有定性,没有,找不到,所以法根本就不是真的。《般若经》上讲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道理要懂。既然是虚妄,你何必认真?可见得认真是错误。你要是晓得它是虚妄的,你在一切法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就见到诸法实相。见到诸法实相是什么人?至少你是初住菩萨,超越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人没这个本事,有这个本事的人就超越十法界,超越十法界你住哪里?你住一真法界。
  所以知道诸法实相,就不会分别执著,还有分别执著,你还是迷在法相里面,这过失大。迷在法相里面没有不造业的,像《地藏经》上所讲的,「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那个起心动念就是分别执著,「无不是罪,无不是业」。善法也是罪,为什么?出不了六道。这个无不是罪,罪的含意很深,并不是说你造作不善堕到三恶道,你造作众善生三善道还是罪。你跟四圣法界比就差远了,出不了六道那你就是搞轮回。既然搞轮回,肯定在恶道的时间长,在善道的时间短,这必然的。为什么?只要你自己想想就对了,你从早到晚起心动念是善念多,还是不善的念头多?你细心冷静去想想,你就明白。什么是善念、什么是恶念?为自己的是恶念,为众生的是善念,你是为自己的念头多,还是为众生的念头多?这个你自己去想。
  其次就是贪瞋痴慢疑,是这个念头多,还是无贪、无瞋、无痴、无慢、无疑,你想想你是哪个念头多?有贪瞋痴慢疑这个念头是造业。对人、对事、对物没有贪瞋痴慢疑,这叫善业,真善。佛教给我们这些方法,让我们自己度自己;佛不度众生,佛度不了众生。为什么?因是你自己造的,果你必须承当,自作自受,谁都度不了你。佛把这个事情讲清楚、讲明白了,你要是觉悟了,自己度自己,这是佛法的正理;靠佛菩萨来度我,「佛菩萨你怜悯我、慈悲我,你来度我」,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佛菩萨对我们的慈悲,就是为我们讲经说法;佛不在世,留下这些经典,这是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的恩德。可是今天你要去读,你要依教修行,你才能体会到佛所说的真实义。肯定法无定性,简单的说,相有性无,事有理无,所谓「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真的明白了,你不再有贪瞋痴慢疑;你还有贪瞋痴慢疑,你没有明白,事实真相没有明了。
  第三是讲「缘起相由」,一切法从缘起,缘就是我们现在讲的条件,它不是单独起来,它要具备很多的条件,《华严经》上讲无量因缘。无量因缘在教学上就不好讲,太多了,所以佛用归纳的方法,把无量因缘归纳为四大类,经上常讲四缘生法,是四大类。我们这个世间,动物、植物、矿物、虚空法界,总的都离不开这四大类的因缘,每一类都是无量无边。第一个是什么?叫亲因缘。好像我们种植,亲因缘是什么?种子,我们种瓜,瓜子这是亲因缘,你没有瓜子长不出瓜来,所以瓜子是亲因缘。亲因缘在我们六道众生里面,就是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业习种子,这是亲因缘,十法界统统具足。我们从植物,植物是很不明显,但是你冷静去思惟能体会到。一个瓜的种子,西瓜的种子,你说它想不想结成西瓜?当然它不会想,它没有这个想。虽没有这个想,好像很有这个意向,要不然它瓜结子干什么?结子就是想一代一代传下去,它结成瓜,这就是它的所缘缘。而且这种力量,我们今天讲的能量,它不会消失,这叫无间缘。还需要一个增上缘,增上缘是什么?它必须种在土壤里头、必须有水分、必须有阳光、必须有空气,必须有人工来帮助它,给它施肥、给它灌溉,瓜就会长得很好,这所有一切叫增上缘。四大类因缘,前面三个是本身具足的,只有后头一个叫外缘,我们讲外缘是护法,外护;里面必须自己具足三个才能成就,得外护的力量。所以四种缘具足,果就现前。有情分上亦如此,没有例外的,阿赖耶识里的种子这是亲因缘,如同经上所说的,阿赖耶里头十法界的种子统统具足。所以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你有佛种子,如果你佛的种子力量很强,就是你的所缘缘,我一心想成佛这个念头不间断,那就经上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说你会不会成佛?肯定成佛,为什么?你有因,你不是没有因。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八九一卷)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九一卷)  2008/1/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91》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换句话说,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说一切众生本来是鬼行不行?行,讲得通。为什么?你阿赖耶识也有鬼的种子,念念都想到鬼,鬼是什么?贪,念念都想著贪,那是鬼的种子。这个种子的缘不间断,念念想贪,你所缘的缘贪财、贪名、贪利,这个念头不间断,这三个具足,外面所有的助缘来帮助你。你现在在人间样子像个人,实际上你是鬼,将来人的果报完了,肯定到鬼道去。所以我们要懂得,佛说的这句话「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我们马上就明白,一切众生本来是菩萨,一切众生本来是阿罗汉,一切众生本来是天,一切众生本来是人,一切众生本来是畜生,本来是饿鬼,本来是地狱,你这就真的通了。
  这个道理就是经上讲的一句话,「一切法从心想生」,就解释了。想什么变什么,想是假的,变的东西也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想佛成佛,就是念佛成佛,我们念阿弥陀佛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真的成佛了。刚刚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果报殊胜,那是什么?等於说你生到阿弥陀佛家里,你是阿弥陀佛的子女,沾阿弥陀佛的光,依正庄严那是沾佛光,到你慢慢长大,什么时候你自己得到依正庄严,那才是你自己的。到什么时候?到实报庄严土,那是自己的。没到实报庄严土,全是享父母的福报,那就是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是享受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福慧加持你的福报,殊胜在这里。到实报庄严土,那是真的,为什么?你明心见性,你自性里面的智慧、功德现前,那不是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无比的殊胜,是殊胜在此地,所以得佛力加持,你绝对不会退转。
  不像我们这个世间,我们是要靠自力,没有佛力加持,所以修行人进进退退,绝大多数进得很少、退得很多。怎样保持不退?我自己一生的经验,这是各人根性不相同,像我这类根性的人要保持不退,天天读诵大乘,天天跟同参道友来研究讨论大乘,锲而不舍,我用这个方法。所以我一生在讲台讲经,到现在还是这个态度。我是在讲经吗?是,跟佛菩萨讲经不一样,怎么不一样?佛菩萨讲经是教化众生,我这个讲经不能说教化众生,是我自己在这里做学习报告。我眼睛里面看到所有台下坐的这些同修们,都是我的老师,都是我的监学,你们来看看我有没有进步,我讲的有没有过失、有没有错误,我是这么一个态度。这个态度好,不至於让自己变成狂妄、变成傲慢,一生守住「我是学生,我是学人」。为什么?我们看到自古至今,在讲经教学这种方式上,淘汰下来的人太多了。
  到讲得不错,修得不错,大众,我们佛门讲四众,对你的赞叹、对你恭敬、对你供养,这一下就搞迷惑了,自己真的以为成佛了,不知不觉贡高我慢、贪瞋痴慢的习气统统现前,自己不知道。我这个方法,李老师教给我的,如何防止?就是一生始终抱著我是佛门的小学生,我没什么了不起,真的,我们比起阿罗汉差太远了,跟菩萨比天壤之别,比起一般没有修的人稍微好一点,你值得什么骄傲!再扪心自问:有没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有没有能力有把握往生?不要说是出世间圣人,世间圣人的那种诚敬谦和,我们有没有学到?我们读书,读尧王的故事,读舜王的故事,读文王、周公、孔子,你看看他们一生为人的谦虚恭敬,做事情的谨慎小心、认真负责,我们有没有学会?真的没有学会。学会的是什么?学会傲慢,学会自以为是,学会看别人都不是,都以为自己很行,错了。
  今天我们再往下面看,下面第四「法性融通故。法性融通,故如性之事,亦有可融通之理」。法性确实是圆融,通就是没有障碍,法性是一,不是二。法相是法性变现的,法性融通,那法相哪有不融通的道理!什么是法相?如性之事就是法相。相如其性,性如其事,性相一如,所以佛经一开头「如是我闻」,如是两个字什么意思?性相一如,性就是相,相就是性,相如其性,性如其相,性相不能分,性相是一体。明心见性,性在哪里?随便法相,哪个地方不是性!法法皆是,所谓左右逢源、头头是道,无有一法不是,这见性了。见性之后,它自然融通,所以它亦有可融通之理。从这个地方我们就会想到,佛在经上讲过,常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华严经》上念过「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不就是讲这个道理吗?特别你要去理解十方三世,十方是遍法界虚空界,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过去一切佛、现在一切佛,我们容易懂,未来一切佛是谁?是一切众生,未来一切佛是现在还没有放下的。我们可以说过去一切佛,那些已经放下了,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现在一切佛,他现在放下了,他成佛了;未来一切佛,还没有放下的。
  这个没有放下有三等,第一等的是分别执著放下了,妄想没放下,就是现在的菩萨,他还没成佛,他放下妄想才成佛,这是第一等的。第二等的是阿罗汉,他放下了执著,妄想分别没放下;第三等的是我们一般凡夫,连执著也没放下。但是你不能不承认他是未来佛,为什么?放下就是。几时放下?不定。你不可以轻视,你要以为你自己很能干,瞧不起,也许他过两天放下他就成佛,他在你之上,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什么时候放下,他什么时候证得,你知道他不能在你前放下吗?如果我们了解这个事实真相,你敢不敢轻慢众生?不敢,不敢轻视人。不但不敢轻慢人,再愚痴的人、造作罪业的人都不敢轻慢,甚至於饿鬼、地狱、畜生都不敢轻慢,为什么?他现在在受果报,他造业在受果报。就好像世间人犯罪关到监牢狱里,判了刑,他会出来,他刑满之后他会出来,出来之后可能他做大官发大财,他远远超过我们,很有可能,你怎么可以轻视他?畜生道里面,你不要小看蚊虫蚂蚁,也许它来世转成人,它善根深厚,它来世就往生作佛去了,我们还在六道轮回打滚,这些全都是事实真相。所以真正通达,那个人他的态度是一切恭敬,决定不会有丝毫轻慢之心,轻视别人、傲慢的意念他就没有了。所以这个理、事你都要通达,佛在经上讲得太多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八九一卷)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九一卷)  2008/1/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91》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中国古人常讲「和为贵」,怎样才能和?融通才能和。你不能圆融贯通,和是假的,和合做不到;圆融贯通之后自然就是和,所以和合是性德,自性本具的。在大乘教里面,菩萨做到了。阿罗汉呢?阿罗汉虽然做到,他还有习气。佛举了很多例子,习气没断,自己确实没有这个毛病,但是习气会叫别人产生疑惑。这种示现,实在讲对我们初学的人是很好的教诲,让我们认真努力,不但恶的念头不能有,恶的言行不能有,连恶的习气也不可以有。佛要我们学菩萨,没有叫我们学阿罗汉。阿罗汉很值得我们尊敬,实在讲他有资格做我们的老师,我们是凡夫!所以要常常想到,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法性融通,我们用这个来看世间,看世间一切人、一切事、一切万物,共同一法性、共同一法身,我们的心量就拓开,我们的分别执著就淡化,这个对於修学利益就太大了。所以放不下就是因为没有做到圆融通达,起心动念还是执著自己的成见,自己自以为是。真正通达大乘之理,没有自己,那还有什么是不是!
  《金刚经》念得是很熟,但是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把它忘得干干净净。经上不是说得很明白吗?「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融通了。所以我们念经是一回事情,学教是一回事情,在日常生活起心动念还是不行,四相具足,四相具足就是说你妄想分别执著具足。学了十几年、二十几年、三十几年,可能淡一点,这个淡一点在我们一般讲,就是很了不起的功夫。能淡一点,我们常讲比从前很有进步,从前比现在执著的浓,现在淡一点。管不管用?还是不管用,怎么说不管用?出不了六道。出不了六道要知道是麻烦事,这个佛在经典上给我们提出多次的警告,佛说得人身难,失人身容易,失去人身再得人身很难。这个教训不能不留意,不能不知道,为什么?你真的知道,你会很珍惜这一世的人身。我在这一世要认真努力要向上,把这些烦恼习气舍掉,真的提升自己了,这是什么?你一生明白,你真成就。
  自己成就才能度化众生,自己没有成就不能度化。你虽然也是做佛门很多事业,帮助正法久住,利益很多众生,你所修的是人天福报。所以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在家也好,出家也好,修人天福报占多少?我们可以说是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搞人天,一万人当中真正想超出的只有一、二个人而已。用什么方法有把握能够超脱?念佛求生净土,真有把握。这个话我早年跟李老师,听他老人家常讲,话不是这样讲法,他怎么讲?讲台中莲社念佛的莲友,真正往生的一万人当中只有二、三个,莲友一万人当中二、三个。我初到台中亲近他老人家的时候,他们莲社已经十年,莲友多少?也相当可观,二十万人,台中莲社莲友有二十万。我在台中住了十年,离开台中的时候,台中莲友大概有六、七十万人,很可观。所以老师常常讲,表面上是一天到晚拿著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名闻利养现前的时候,贪瞋痴慢马上就起来,不管用,敌不过烦恼习气。原因是什么?对於事实真相了解得不够透彻,这是真的。
  我们很冷静细心观察,为什么产生这个现象?老师虽然讲经,一个星期只有两天,太少了,一次只有一个小时。他两个小时,他有台语翻译,所以实际上一个小时。前面还有仪式,虽然很简单,后面还有念佛回向,所以实际上去了头尾,这一堂课实际上讲四十五分钟,一个星期两次是太少了。所以李老师的一生虽然很辛苦,事业太多了,我在那里十年细心观察,这个消耗他的体力、消耗他的时间。你看他有个台中莲社,一个慈光图书馆,一个太虚纪念馆,一个菩提医院,还有个老人院。另外还有两个学校他担任有课程,还有一个,他是奉祀官府的主任秘书,担任的事务太多。每天还要开一次会,是对莲友的,台中莲社那么多莲友,他们组成了班,四十八愿就是四十八个班,每个班每个月跟老师见一次面,所以老师必须每天都要跟同修见面,见面至少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每天都要干的。我在那里住十年,看到这个之后我心里想,他行,我不行,我没这个能力。
  所以我这一生,章嘉大师指导得正确,跟释迦牟尼佛学,释迦牟尼佛一生只是讲经教学,其他的什么都没有。所以释迦牟尼佛为我们示现,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哪有那么大的精神、精力?你搞得太多了。如果老师统统不搞,专门只有一个图书馆,顶多一个莲社、一个图书馆,就这两样,把他这些精神、时间统统放在讲经,台中莲社一个星期讲三天,图书馆一个星期讲三天,保证不一样,莲友可能没有那么多,但是往生的人多!往生的人多,才是真实功德,信徒多那不算,他还搞六道轮回。我们看到从前觉明妙行菩萨,你们看《西方确指》这个小册子,觉明妙行菩萨他们一伙只有八个人,一个小念佛堂八个人都往生,这叫什么?这叫功德圆满。
  我们中国净宗初祖慧远大师,这是东晋时代第一个提倡念佛法门,那时候净土只有一部经,没有三部经,就是《无量寿经》。《观经》跟《阿弥陀经》都没有翻译出来,他就依《无量寿经》一本经开净土法门,在庐山自己建一个莲社,一百二十三个同修不下山。庐山我还没去过,我将来会找时间去看一下,现在叫东林寺,就是原来祖师的念佛堂的遗址。它外面有条小溪叫虎溪,那就是它的界线,不过这个界线。「虎溪三笑」变成佳话,为什么?忘掉了,过了界线。陆道长跟陶渊明去访问远公大师,他们离开的时候,远公大师送客,三个人一面走一面聊天,忘掉了,过了虎溪,过了桥,这变成佛门的佳话。一生不下山,就一个地方他成就了,一百二十三个人统统成就。这是给我们后人做最好的模范,搞太多不行,这是不能不知道的。你一入山,人家想来学,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如果有这个环境来学,欢迎你,真学、真干才能有成就。所以要想对於教理、行门融通,你不天天干不行。我们在台中深深感觉到,老师给我们的课太少,老师讲经实在讲一个星期一次,另外一次教古文,他是儒跟佛同时兼修,儒一个星期一次,佛,讲经一个星期一次。儒是对内的,佛是对外,一般大众都可以来听,图书馆讲经。讲古文这是对内的,大概有五、六十个学生,每个星期的星期五,在台中莲社的小教室。太少了,我们晓得他的事务太多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八九一卷)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九一卷)  2008/1/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91》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下面第五条「如幻梦故。诸法之虚假无实,如幻梦,故有可和融之理」。幻、梦,世尊为我们说诸法实相,用梦幻做比喻说得最多,他老人家常常讲,为什么?梦幻我们每个人都有经验,都有这个经验。确实有人天天作梦,甚至於有人一天做好几个梦,他睡一觉,这一觉当中做了好几个梦,所以这是大家都了解的。梦是真的是假的?在梦中好像是真的,不知道是假的。所以我们知道人要是死了是什么样子?就像睡觉作梦没有醒过来。我们看到这个人死了,其实他在梦中,他没有觉得他死了。这就告诉你,没有生死,舍身受身而已,你到哪一道去,业力牵著你去的,没有任何主宰,谁叫你去的?你自己喜欢去,业力,你喜欢什么,你自自然然与那个境界相应。就像我们这个社会一样,喜欢听经的,你看他天天来听经;喜欢跳舞的,跳舞厅他天天去;香港很多不同的俱乐部,他喜欢,他常常参加那些活动。
  六道亦复如是,这是你的习性,你喜欢你就会入那一道去。你喜欢贪图名闻利养,鬼道就是这个,他自然就入那一道去;脾气很大,贡高我慢,自以为是,瞧不起人,自然到地狱道去,那个地方都是这样的人;迷惑颠倒,是非邪正分不清,畜生道。所以六道里面的业因果报,就在我们这人世间你就能看得很清楚。所以天台大师讲「百界千如」,他说每一道里头都有十法界,人间有人中的佛法界、有人中菩萨、有人中声闻缘觉、有人中的天人、有人中畜生、人中的饿鬼、人中地狱,每个法界里都有十法界,说得好,叫百界千如。所以我们一定要晓得,尤其《永嘉证道歌》上提示我们,《金刚经》也是这样提示我们,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虽然是四个比喻,以梦为主,幻、泡、影都是陪衬,都不是实在的。
  所以谚语有所谓「人生如梦」,真正想到梦,梦不是真实的,还有什么计较?如果我们把人生看作一场梦,你就能行菩萨道,你真的能放下,真的能舍。梦里梦到一头老虎要吃你,如果你晓得是梦,你就会很慷慨的舍身喂虎,行菩萨道,那就很自然!为什么我们看到老虎就吓得跑?以为是真的,我们作梦的时候以为梦是真的,所以要逃避。什么时候我们在作梦的时候觉悟了:我在作梦,不是真的是假的,可以学菩萨。李老师以前教给我们,他说你们不妨试试看,作梦有时候偶然知道自己在作梦,你去做试验,梦里头墙壁,你走过去看看能不能走得通?真的就走通了,知道是梦境,不是真的是假的,就能穿过。梦中为什么被人关起来的时候你出不来,你不知道是假的,你要知道是假的关不了你的。我们同学当中有(我没有做过这个实验),周家麟居士他说老师跟他讲的,有一次真的他作梦,梦中想到自己作梦,就往墙壁上走,墙壁就没有了,做过这么一次实验。
  一切法都是虚假,没有真实,尤其是我们在《华严经》里面,我们讲的一念顿现,我们用电影放映机显示的幻灯片,你从这里理解。我们现在这个境界是什么?这个境界就是电影,就是一张一张幻灯片一时顿现,这个一时,时间非常短暂。我们讲刹那,刹那还太长,刹那里头不知道有多少生灭。《仁王经》上讲一刹那有九百生灭,所以刹那的时间太长了。你看我们现在电影放映机,一秒钟才二十四个生灭。一刹那有九百个生灭,这是佛说的,我们眼前的事实真相,我们都蒙在鼓里,对於这个完全没有能觉察到,以为是真实的。如果知道一切都是虚妄的,你想想看,你有什么放不下?所以,章嘉大师教我看破、放下。他也跟我说,为什么放不下?没看破,就是你没有了解事实真相。你真的了解事实真相,哪有不放下的道理!不放下,受苦,你放下没苦了。
  你放下了,别人没有放下,你跟他相处,随缘,他爱怎么样就怎么样,都可以随他,为什么?一切都不是真实的,又何必计较?所以修行在哪里修?就是在事相上修。放下在哪里放?就是跟一切人事物接触的时候在这里学放下,真的,既不计较。离开一切人事物你到哪里去学?那个时候修行真的叫没有著力之处。所以,善缘、顺境现前的时候,境界样样顺心,周边都是好人、都是善人,都是对你很恭敬、很照顾,都是肯帮助你的人,好!你对这个境界,你在这里磨炼什么?磨炼你有没有贪恋,你有没有著相。好,我不著相、我不贪恋,那不是人情味没有了吗?不是,你不著相、不贪恋的时候,你自性的性德流露。性德是什么?性德是慈悲,性德是真诚、是清净、是平等、是智慧、是慈悲,全透出来了。你要以为我对顺境没有贪恋,人就变成木头人,感情都没有了,错了,你还是在执著,你还没有放下;放下的人不是这样,活活泼泼。
  在逆境里面、恶缘里头,环境不好,样样都不称心,周边的人都是恶人,都是找麻烦的,毁谤你的、羞辱你的、障碍你的,甚至於陷害你的。你晓得那是一场梦,那不是真的,不会起怨恨心,不会起报复心,为什么?这个境界是自己梦境变现的,梦不是从外头来的,自己变现的。这个恶人要想杀我这个人,从哪来的?我自己心里变现的,他要杀给他杀!假的。梦到一头老虎它要吃,给它吃,学菩萨!他要杀,学忍辱仙人;它要吃,正好舍身喂虎。我也能行菩萨道,过去菩萨可以做到,我也能做到。你必须知道诸法如幻,你才能做到,你才能真的放下,真的舍了。
  舍后头有得,对於那个得也是如梦幻泡影,执不执著?不执著。如果你得了大财富,你会怎么做?你会像菩萨一样散财。范蠡做得到,你也做得到,可是一散,肯定后面又聚,为什么?这是大自然的法则。有聚就有散,有散就有聚,这是道!聚而不散是病态,散而不聚也是病态,自然法则一定是聚散,它一定是这样循环的。譬如你种稻子,一粒稻的种子种下去,结下的穗几百颗,它就聚了,几百颗种下去,收成它就散了,所以聚散是道,你懂得这个道理那就是得。佛与世间圣人都教我们散财,需要的人很多,多做好事,多做好事愈聚愈多,愈多愈散,自己什么?自己要保持自己心地的清净无为。菩萨殊胜之处就是常讲的「无作四谛」,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讲三轮体空,不著相,心地永远保持清净平等觉。一著相就麻烦,一著相变成世间有漏的福报,那就错了。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八九一卷)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九一卷)  2008/1/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91》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有漏福报得的果小,不大,无漏的福报得到什么?得到是跟法性一样。你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菩萨布施一文钱,我们凡夫布施大千世界七宝,都不能跟他比。这什么原因?菩萨的心量是遍法界虚空界,他那一文钱的功德是遍满法界虚空界,你怎么能跟他比?你布施大千世界七宝,你的心量只有一个大千世界,就这么大,这一个大千世界比起无量无边大千世界,那太小了。所以布施功德的大小不在布施东西多少,在心量,在你的真诚心、在你的慈悲心,在你这个心量有多大。要记住,你有分别执著,你的心量小,分别执著是个范围,执著的范围最小,分别稍微大一点,你所修的福那个大小跟你的心量恰好相应,成正比例,这个道理不能不懂。到什么时候不造业呢?不造业,放下才不造业,没有执著,不造业了,但他还有分别,那造业轻,很轻,那是阿罗汉、辟支佛,他造的业不在六道,在方便有余土,不在凡圣同居土,这个要知道。执著造得重,不能执著,分别轻!我们现在是妄想分别执著全造,虽全造,轻重不同,执著重,你不执著就轻,这个不能不知道。
  我们世间人叫得自在,实在讲得自在最低限度阿罗汉。你有执著,你怎么会自在?你有执著,你怎么会有平等?你怎么会有清净?统统没有。为什么放不下?不知道一切法是假的,都以为一切法是真的,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天天虽然念,念了也好像都懂得,其实没懂。这个道理,章嘉大师给我做过详细的说明,他说:什么叫懂?你做到是你真懂,你没有做到千万不要以为我懂了,假的,不是真的。如果以为你懂了,你不会有进步,你到此为止,你止於解悟,你永远不能证悟。这个开示很宝贵!如果你要肯定,我没有做到我还是没有懂,你还会提升你的解悟,从解悟达到证悟。
  我学佛实在讲很难得,第一次跟出家人见面就是章嘉大师,第一天向他请教,他就把真的是转凡成圣、修因证果最高的原则教给我。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教人,无不是第一次就把最重要的东西传给你,为什么?先入为主。你们想想看,世间法也一样,《三字经》就是世间法,第一句什么?「人之初,性本善」。你上学头一句就教你这个,这个才叫诸法实相,这才是真传,你在一生当中你能守住,就不错了。你知道自己本性本善,你知道一切众生本性本善,对自己有自信,对别人不怀疑,这就是圣贤的基础。你这一生会不会吃亏?决定不吃亏。别人看到你,好人,处处受人欺负,吃亏,实际上吃亏是福。正在这个地方培养你的德行,扩充你的德行,提升你的德行,哪里吃亏!不肯吃亏,处处跟人计较,那叫真的吃大亏了,为什么?德行亏欠了,那个叫吃大亏。如果从佛法因果来想,你能一生忍受,这一生人道,来生可能天道,你生天去了。你要不肯吃亏,处处跟人计较,是,你都占到便宜,来生就到三途去了。谁吃亏?如果看到这个事实真相,了解这个道理,你会晓得一点亏都没吃。你会肯定古人「吃亏是福」,这句话是真理,这句话是事实。
  忍让的人有福,或者是谦虚、谦让的人,谦虚、忍让那个人有福,眼前虽然很苦,后福无穷。我们在历史上看,往往到晚年他得大福报,晚年有福是真的有福,这享福。为什么?年轻、少壮的时候没有福,他体力上能扛得过去;老年身体衰弱,老年没有福是非常可怜。这个我们就在现实环境里面看到了,年轻、少壮有大福报,没有真正能够积德行善,到晚年的时候事业失败,公司倒闭,儿孙现在散失,各人走各人去了,老年孤苦伶仃没人照顾,多半到什么?到老人院去了。所以香港老人院很多,你要到老人院去问问,有很多老人年轻的时候很不错,这些人是什么?就是不肯吃亏的人,要跟人竞争的。这些事情在国内、在国外,我们看到太多了,还不觉悟,还能走他这个路子吗?还能跟他一样吗?所以经上的话字字句句要常常记住,要常常提醒,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待人接物,时时刻刻能提醒自己不要犯过失,走出一条永恒光明的大道,这就对了。这个光明大道是与自性相应,中国人讲与道德相应,永远是光明的。
  下面还有一句,第六,前面是幻梦,这是「如影像故。诸法缘起於一心界而不存在,如镜中之影像,故有可和融之理」。这讲得好!万法的缘起於一心,真的,一心我们常比喻做像万花筒,万法是万花筒里面变的境界,不管怎么变真叫是万花筒。你从早到晚去转去看,没有一个相同的,不管现多少种不同的图案、现相,都不出这个万花筒,这万花筒就一心界。这一心里头有没有?不能说有,不能说没有,有无不二,这是事实真相。你动它就有,不动它就没有,你转动它就有;你心动就有,不动就没有。不动的时候是什么?在佛法里面讲常寂光净土,不动的时候。这一动,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心动了,像万花筒非常美的现相,心就现前了,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如果起了分别?又变了,方便有余土,因为他动,起心动念他有分别就是方便有余土;再有执著,执著就凡圣同居土,六道凡夫有执著。所以没有执著就是方便有余土,四圣法界。妄想分别执著都没有了,就是实报庄严土,就是此地讲的一真法界,《华严经》里面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实报庄严土,明心见性了,虽然这里头有现相,绝对没有分别执著。所以四土道理我们明白了,四土都在一心,离了一心就没有四土。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八九一卷)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九一卷)  2008/1/1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891》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所以一心里面实在讲并没有这些东西,一念不觉现出这些梦幻泡影,这个地方讲影像,它不实在,刹那生灭。我们看到现相,好像什么?还是刹那生灭,不过它不停,前面这一念灭了之后,后头一念又起来,念念都是幻相。念念里面我们都有,念念当然你心动,念念有分别执著。我好像没有分别、也没有执著,为什么它也存在?你还是有分别、有执著,只是分别执著有浓有淡,很淡薄的时候自己以为自己没有,其实有;如果真的没有了,境界就没有了。我好像没有了,其实你已经有了;如果真的没有了,你这个念头不起来。我好像没有分别了,你已经在分别,你看是不是?你要是真正没有分别,你怎么会有这个念头起来?真的没有执著,怎么会有这个念头起来?这已经有了,你就晓得这个东西难断。所以有很多人问我,分别执著从什么时候起来的?从一念不觉就有,那是因,那是万法缘起的因,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果。因是刹那刹那,果也是刹那刹那,因果同时,是有前后,先因后果,它速度太快了,真的是像同时,你简直没有办法辨别。所以确实有镜中之影像,你知道这个之后,这个无碍,无碍就是和、就是融,圆融无碍。和为贵,和为贵是融为贵,你不融怎么和?和决定有融,融通没有障碍自然就和。现在时间到了,今天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3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1-16 12:0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