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22|回复: 2

[宣扬经论] 地藏菩萨本愿经(第一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7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净公上人地藏经玄义》

  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一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录影室  档名:14-14-01

  【地藏菩萨本愿经】
  请掀开经本,看「纶贯」的第一面。自古以来祖师大德们讲经注疏,在未讲经文之前一定先要将全经的大意,给听众做一个概略的介绍。这种介绍古人用的名词很多,我们最常看到像天台家讲五重玄义,贤首所说的十门开启,都是经前的介绍。也有称之为纶贯,像我们在此地看到的注解,是康熙年间青莲法师,他的法名灵桀;诸位在这里可以看到,这个「桀」是古写,现在不是这个写法,就是大小乘的「乘」,这是个古写,法名灵桀;他用的是纶贯,也是这个性质。我们仔细看纶贯的内容,它里面包含了天台家的五重玄义在里面,而比五重玄义的内容更为丰富。前面有一段序文,我们今天第一面看的就是序文,序文并不长,只在这一面当中。序文里面一共分成五段,对于我们学教的人来讲非常重要,即使对于普通学佛的人来说也应当知道,使我们对于佛法产生更坚定的信心。像这段文字古大德里头也有很多说到,但是他这段文讲得很清楚。第一段我们将这个文念一遍:
  【原夫一念自性,体元湛寂。自性之心,用本虚灵。无相无名,绝思绝议。作群生之依止,为万法之根源。究竟号中道正空,褒美称第一义谛。】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一段给我们叙说法界的根源,或者说法性的根源;诸位要知道,法性跟法界是一桩事情,法性是从体上说,法界是从用上说,有体有用,体用是一不是二。这从哪里来的?要用现在的话来讲,宇宙万法从哪里来的?这个地方一行半的文字就把它说尽了。从哪里来的?是从我们自性当中变现出来的。自性是什么?一念。一念很难体会,一念就是真如,就是本性,就是真心。为什么难体会?我们今天想体会已经落二念、三念,就不是一念。诸位要知道,你要能够见到一念,能够契入一念,在佛法里面讲你就成佛。禅宗里面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性就是一念。佛法修学无论哪一个宗派,最终极的目标就是一念;宗门叫「明心见性」,我们净土叫「一心不乱」,一念就是一心。你要是证得一心你就成佛,这个佛不是普通佛,天台大师讲圆教的究竟佛果。一念难!一念是根源,宇宙万法的本体。
  我们知道现代哲学里面讲本体论,讲的人很多,著作也非常丰富,我们也曾经看过,总不能叫我们心服口服。原因在什么地方?因为他没有证到一念,他所说的这些道理还是落在二、三,这就叫我们不能够服气,不能心服口服。要证得一念要甚深禅定的功夫,说实在话,佛家讲修行,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没有别的,只不过是禅定功夫浅深不同而已。禅定功夫很浅的没有出三界,这是四禅天;功夫再深一点的超越六道轮回,才可以证阿罗汉、证辟支佛、证菩萨,也能证到所谓权教的佛果,没有出十法界。为什么没有出十法界?没有证到一念,如果证到一念就超越十法界,所谓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从哪里来的?一念变现出来的。一念就见一真,多念就见到许许多多的法界,十法界、百法界、千法界、无量无边的法界,这是真的。所以佛告诉我们宇宙万有从哪里来?从心想生,心想是什么?多念,不是一念。一念就是《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这是一念;唯心所现是一真。落二、三是「唯识所变」,唯识所变那就变无量无边的法界。佛为了说法方便起见,将无量法界归纳成十法界,所以「十」不是数字,十是代表圆满,代表无量无边。
  我们每一个人念头都不一样,每一个人就是一个法界。我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一个法界?不是。一个人也是无量无边法界,为什么?前念跟后念不一样,念念都不一样,每一念就是一个法界,将来诸位读《华严十定品》里面你就会明了。法界存在的时间多久?刹那,刹那际,前一个刹那际跟后一个刹那际的法界不一样。说刹那际我们难懂,我们今天讲分秒,前一秒的法界跟后一秒的法界不同,这里头有很大很大的变化,所以法界无量无边。这个现象怎么成的?唯识所变。这地方一开端是给我们讲“一念自性”,这是把根源找出来、说出来了。一念自性是什么样子?“体元湛寂”。这个体是讲性体,我们要从这里去体会它的意思,千万不要作实,以为真正有个实体,你就错了。你要虚求你才能体会意思,决不能作实,才能把宇宙人生的真相搞清楚、搞明白,宗门讲「豁然大悟」,教下讲「大开圆解」。
  古德注经,像《金刚经》,也许诸位看过《金刚经新眼疏》,过去在台湾道源法师提倡,我们也曾经印过这个注解。江味农居士在《讲义》里面说,这个注解虽然是好,但是坐实,这就是他的病。而这种病在我们凡夫非常容易犯,为什么?无始劫以来我们就用妄想、分别、执着,特别是执着,坐实就是执着。他注得很不错,注到开悟的边缘,没有真的开悟,接近开悟而不能开悟,原因就是坐实,病就在此地。他不懂得虚求,虚求里头才知道万法皆空,哪有一样东西你能把它坐实?所以你真正明了,所有一切万法都在变化。为什么它会变化?因为它的根是变化的。根是什么?识,「唯识所变」。识是什么?识是阿赖耶。相宗里面告诉我们,相宗对于这个事情分析得最透彻,「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正像我们中国古人所讲的「混沌初开」,那是一念不觉。无明是个动相,无明不是静的,一念是静,无明是从一念里头又生起一念,那个念是动的,那是无明本,根本;这才从无明产生三细相,从三细相变成六粗相,这才有山河大地、芸芸众生。所以它的根源是动的,哪有不动的道理?你在一切万法里头找不到一个不动的。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一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录影室  档名:14-14-01》

摘自《净空法师地藏经玄义》
  什么东西不动?心性不动。《楞严经》上告诉我们,六根根性不动,六根根性是真心。所以任何一物,不仅是我们人,连一粒微尘、一根汗毛都是真心跟妄心混合的现象。真在哪里?真在妄里面,「真妄和合」。到什么时候你才离开妄?一真法界离开妄了,脱离十法界那是纯真没有妄,十法界里面都是真妄和合。大家千万不要以为阿赖耶是真妄和合,你们在经论上看到,阿赖耶以外呢?你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都是阿赖耶变现出来的,所以没有一样不是真妄和合。你要见性在哪里见?妄里头见性。动里面有不动,杂念里头有一念,决不能离开一念,一念是本、根本,杂念是从一念里生的,离开一念你哪里会有第二念、第三念?没有。譬如月亮,离开天上的月亮,哪里会有第二月?哪里会有水中月?不可能的。《楞严经》捏目看作第二月,带妄之真;把水中月亮比作完全虚妄,完全虚妄也没有离开真,离开真月水里头绝对不会有月亮出来。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明了,所有一切万物,我们今天讲一切动物、植物、矿物,全都是真妄和合的现象。这是我们学佛,特别是研究教,你对这个基本的原理,你要是搞不清楚,你这个教怎么会透彻?
  此地讲的是真,不讲妄,讲一念自性。一念自性体是湛寂。湛寂是形容,「湛」是什么?水没有污染、没有波浪,极其清净平静的时候,这是湛;「寂」是寂然不动;真心。所以一切动,动是依什么?动是依不动而生起的,不动是真心,动了就是妄心。我们现在从早到晚连睡觉都会作梦,梦是什么?就是心动。要晓得动依什么起来?动依不动起来,动是妄心,不动是真心。所以我们要认识真心是什么样子?是什么个性质?佛法的修行无论大乘小乘、显教密教,任何宗派修的是什么?禅定。为什么修禅定?因为「体元湛寂」,只有修定才能够见到一念,也是见到自性,你不修禅定是决定见不到自性。见到自性我们称为圣人,在华严会上称为法身大士,所谓「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
  真性也称作法身,法身是什么意思?法是万法,什么时候你明了,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法原来是自己,是自己真性变现出来的,真性变现出来的就是自己。这个话很难懂,古人用作梦来比喻,梦中现了很多境界,梦中境界从哪里来?都是自性变现的。如果忽然觉得我作梦,梦里面自己身体是我,梦里头所有一切人物,还不都是自己变现的吗?除了自己之外找不到第二个。「全妄即真」,「全真即妄」,「真妄和合」,我们在梦境里面可以领悟。梦境如是,我们眼前境界没有例外,何尝不是如此?然后才体会到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是自己自性变现出来的现象。于是我们才懂得,佛菩萨为什么有「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慈悲简单的讲就是爱护、照顾、帮助,他为什么这样做?原来是自己一体,不是别人,照顾众生就是照顾自己,爱护众生就是爱护自己。我们讲自重自爱,谁懂得?佛菩萨才懂得。什么叫自重自爱?你能爱护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才是真正懂得自重自爱。为什么?了解事实真相,所谓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
  我们要明心见性不修定怎么行?修定的方法太多太多,佛家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统统是修定,修定不是一个方法。宗门里面参禅是修定,观心是修定,看话头是修定;教下里面读诵是修定,念佛是修定,持咒是修定,持戒也是修定,样样都是修定。我们今天功夫为什么不得力?不知道这些方法都是修定,所以变成修福去了。佛教给我们不是教我们修福,是教我们修定,唯有修定才能开智慧。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是方法,依照这个方法就能得定,定就能开慧,慧就能见性,就能见到一念;一念是根本、是源头、原始,你才真正得到。定在哪里修?定在日常生活当中修,在动中修不动。我们生活是动态的,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样子,他一生当中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居无定处,游化在世间,那是动态。身是动的、行是动的,心不动。心怎么不动?没有妄念,永远能保持一念不生,佛确实是如此。
  凡是见性的人,在形象上来看跟我们凡夫没有两样,心理上不一样。凡夫有杂念、有妄想,诸佛菩萨、法身大士没有妄想、没有念头,就是他永远住在一念里面,我们净宗讲一心不乱。古德给我们讲解「一心」,有事一心、有理一心;事一心是禅定的境界,理一心就见到一念。所以理一心是明心见性,是法身大士的境界,也就是一真法界的境界;事一心是十法界里头境界。十法界我们讲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是这个境界,超越六道,这是事一心。功夫成片虽有定功,有定,没有超越六道,这个定还不够。这是说以净土宗来讲,一心不乱功夫浅深不相同,大致上可以分为这三个阶段。功夫成片,你的功夫没有能超越六道;事一心不乱,你的功夫不能超越十法界;理一心不乱超越了,证得一真法界,《华严经》上称为法身大士。
  所以一定要懂得佛为什么教我们修定?我们怎么修法?在日常生活当中和光同尘,跟大家一样,只要不着相就是修定。《金刚经》上教给我们的原则,「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就修定;在净宗讲这就修一心不乱。什么叫不取于相?不着相。我们常讲随缘而不攀缘,攀缘着相了。随缘用现在的话来讲大家更好懂,随顺自然生态,那就不着相了;一切我们能随顺大自然生活,这是最好的,不要违背大自然的生活。可是一切凡夫总喜欢违背自然生态,感到自己很特殊,这是错误的。破坏自然生态,破坏你的湛寂,这个损失太大太大。在修行上破坏你一心,破坏你见性,这才是真正的严重问题。所以在原理原则上懂得了,我们就知道怎么修。
 楼主| 发表于 2015-11-7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地藏菩萨本愿经(第一卷)

续-《地藏菩萨本愿经  (第一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录影室  档名:14-14-01》

摘自《净空法师地藏经玄义》
  《金刚经》好,文约义丰,全经文字不过五千字,义理非常丰富。教人只是几句话,你一生受用不尽,不但是一生受用不尽,生生世世都受用不尽。它给我们的原则,「外不着相,内不动心」,这就是修定。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吃饭,吃饭不要着吃饭的相,有些人吃饭很考究,要讲求色香味美,着相了;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动心了。你在吃饭里面看到饭菜,你能够外不着相、内不动心,吃得很舒服,吃饭是修一心不乱,吃饭是修定;穿衣也是修定,接客也是修定。菩萨道、菩萨行在哪里?完全在日常生活当中没有离开,这个过日子就成就无上道。然后你才晓得佛法之可贵,佛法要学,第一个启发我的人方东美先生,他说「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个话没错!你要懂得怎样去享受,湛寂是享受,最高的享受,心地清净。
  可是从哪里下手?一定要放弃自私自利,这个念头要放弃;要放弃控制别人的念头,所有一切众生都有控制别人、控制环境、控制万物这个意念,这个念头不好,这个念头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你要想成就,要想见到一心,见到自性,这些障碍要懂得去掉,恢复到自然。自然里头绝对没有一念控制别的东西,没有,你的心才真正恢复到清净、平等、觉,你才能够看出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才懂得怎样帮助别人,成就自己帮助别人。所以这个道理懂得,你才很欢喜去修定修慧,远离一切障难,昨天晚上讲业障,你才欢喜要远离业障,欢喜修定修慧。你不懂这个原理,你修学就有困难;我为什么这样修法,好像枯燥无味,他在这里头没有法乐、没有法喜,透彻明白修学就产生法喜。
  由此可知,佛法重心枢纽还是在解门,一部《华严经》这么大的经典,清凉大师把它分做四分:信、解、行、证,解分几乎占三分之二,信、行、证在全经里面只占三分之一,解这一分就占三分之二。你不能透彻理解,你就没有办法修行,今天多少人修行功夫不得力,你要追究他的原因在哪里,他没有理解,他解得不够透彻、不够深入,所以他修行功夫不得力。然后才知道法师之可贵,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在世一生当中,没有领导大家到念佛堂去念一天佛,没有带领大众到禅堂去参一天禅,天天讲经说法,你想想为什么?解难。明白了,明白之后做很容易,不必老师带自己就会。佛法确确实实「知难行易」,我最初接触章嘉大师,就跟他老人家谈这个问题,佛法是知难行易。那个「行」,说实在话,凡夫成佛是一念之间,你那一念转过来凡夫就成佛了。
  可是你要懂得为什么要转过来?怎么转过来?这个可不容易,这是佛法将来中心。能够利益一切众生,都在你们年轻法师们身上,你们要认真的学。怎么样才能学得会?真心。妄心是永远有很多层的隔碍,一定要用真心,真心是「一念自性,体元湛寂」,念念为佛法、为众生,为正法久住,为利益一切众生,决定不要有一念想着自己,你这个教才能够通达。有一念为自己就变成障碍,佛来跟你讲经说法你也不会开悟,什么原因?你本身有障碍,这个障碍就是一念私心,这是我们讲得很粗很粗;这一念私心就是妄想、分别、执着,障碍,三大障碍,执着最严重,分别次之,妄想又次之。
  下面说“自性之心,用本虚灵”。这是教给我们怎么样去用真心,真心虚,你不能坐实,坐实就错了。这个道理我们要细细去看《楞严》,楞严会上以阿难尊者做代表,阿难尊者就把这个心看作实在的,就坐实了。所以佛问他心在哪里?释迦牟尼佛并没有问真心、妄心,不管你是真心、是妄心,心在哪里?七处征心,说明什么?说明心虚。有没有?决定有。在哪里?找不到。佛家最初就用法轮做标志,现在讲商标(MARK),我们佛法第一个标志就是法轮,圆。诸位晓得,圆一定有圆心,圆心在哪里?找不到,心是虚的。你想想看圆的心要一实,这个圆就决定不能动,就动弹不得;它是有心,但是心不是实体,所以它轮会动、圆会动。这个圆的动就是尽虚空遍法界在动,动的道理就是它心是虚的,你不能说它没有,你也不能说它有;你说它有决定找不到,你说它没有,它是所有一切动态的主宰。
  我们用心要学这个,心里头一丝毫东西存不得,惠能大师讲得很好,「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就说的是心。由此可知,他丝毫执着都没有。怀让禅师去参六祖的时候,六祖问他:什么物,怎么来?这话要用现在的话说,你是个什么东西?你从哪里来?就问这两句话。他答得很好,「说似一物即不中」,说似是说像一个东西那就错了。六祖肯定,你如是,我也如是。这是什么?见到一心、一念、自性。自性什么都不是,不可思议,说不出来,可是它真有,它是一切万事万物的主宰根源,这个东西没有来去,本来是这样的,不是像一切万物,一切万物有来,有来由,它没有来由。没有来也就没有去,没有生当然就没有灭,这是我们一个人的自性,是真正的自己。你懂得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人有没有生死?没有。生死是一回什么事情?是转变。因为你有真心,你有自性,不生不灭,你转变生灭的现象是妄心在变化,你的真心从来没有变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24 16: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