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求声闻者,求辟支佛者,求菩萨道者,无得恼之令其疑悔──语其人言:‘汝等去道甚远,终不能得一切种智。所以者何?汝是放逸之人,于道懈怠故’。又亦不应戏论诸法,有所诤竞。 此复释离恶。一、不恼他,二、不戏论。比丘等四众之中,或求声闻,或求辟支佛,或求菩萨道。若对于其一种人,不知方便引导以会归于一乘,但轻率言其去佛智甚远终不能得,甚或责之为放逸懈怠,此于三乘人之进修毫无所益,徒足以恼乱其心志而已。又对于诸法,作无义理及无饶益之言者,皆为不应说而说,易启辩争,即为戏论。是均非誓持一乘妙法华经之菩萨所应出此。恼乱戏论,均属语业,然能谨之于意,则语恶不生。故曰:无得恼乱,不应戏论,盖望菩萨于意业中深戒之也。 癸二 修善 “当于一切众生起大悲想,于诸如来起慈父想,于诸菩萨起大师想,于十方诸大菩萨常应深心恭敬礼拜,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以顺法故,不多不少,乃至深爱法者亦不为多说。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生佛本来同体,惟佛能证之,故有大悲心于佛之智海中任运流出。若菩萨始领一乘之境,尚未证于此境,故令于一切众生起同体大悲之想。如来能与众生以乐,如慈父之于子,故令于如来起慈父想。菩萨以般若行为主,般若行为学佛之师,故令于诸菩萨起大师想。以敬师故,遂于十方菩萨起身业之恭敬礼拜。以悲众生、复不戏论诸法故,遂于一切众生能为平等说法。是法平等本无高下,斯乃法性平等而说,故为顺法。若为爱法者多说,即为有爱憎心。既启论诤,亦违法性,故不应为深爱法者多说。 壬一 得安乐果 “文殊师利!是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有成就是第三安乐行者,说是法时,无能恼乱,得好同学共读诵是经,亦得大众而来听受。听已能持,持已能诵,诵已能说,说已能书,若使人书,供养经卷,恭敬尊重赞叹”。 此释意离诸恶之果。菩萨既无嫉妒、谄、诳,亦不求人长短,复不恼乱他人,亦不戏论诸法,如是质直、慈悲,宜乎说是法时,听法者、同学者、亦不好为恼乱,而悉乐于受持也。 辛二 重颂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若欲说是经,当舍嫉、恚、慢、谄、诳、邪伪心,常修质直行。不轻懱于人,亦不戏论法,不令他疑悔,云汝不得佛。 此二颂、颂离恶。质、谓质朴,直、谓直心。能质直,故远离诸恶。又不欲以此质直表示于人,故无轻懱他人之意。疑悔、即恼他之结果。行者闻言生恼之后,或疑所习之是非莫定,或竟悔其所习之已非也。 “是佛子说法,常柔和能忍,慈悲于一切,不生懈怠心。十方大菩萨,愍众故行道,滢生恭敬心,是则我大师。于诸佛世尊,生无上父想。破于憍慢心,说法无障碍。第三法如是,智者应守护,一心安乐行,无量众所敬。 前三颂、颂修善,末一颂、劝修。于不甚了解法义者,即不肯为说,是为憍慢,亦属有爱憎心,乖平等义,故于说法易启论诤,致生障碍。 庚四 心修诸善利他行 辛一 长行 壬一 修安乐行 癸一 教慈悲 “又、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于后末世法欲灭时,有持是法华经者,于在家、出家人中生大慈心,于非菩萨人中生大悲心。 无论为在家、出家之人,既持是经修大乘之行,必以能得大乘之果为乐;菩萨欲与以乐,故生大慈心。不修大乘行之众生,即为非菩萨人,不修大行以为因,即不能得大果以为乐,不能得乐即有一切苦;菩萨欲令离苦,故生大悲心。此慈悲心,全对众生而起,故曰利他行。 癸二 教作念 “应作是念:如是之人则为大失!如来方便随宜说法,不闻、不知、不觉。不问、不信、不解。 此教念惛迷。如来方便之教,原以随顺众生之机,乃众生以下劣之心,起限量之见,不悟方便,反生执著。故本为一乘之理,而闻如未闻,不能了知,不能觉证。既有所疑,复不能问,故疑未断而不信,以不信故不起修习,故不真了解,致永失于佛法,故所失甚大。以上均属惛迷之相。而此闻、知、觉、问、信、解之六事中,尤以真正信解为最难得。如纵论经典,高谈禅理,往往辩辞甚富,则不能谓为一无所解。然于行持,则于佛法或多未合。推其不能起行,仍由未能真信,是之谓解而不信。又若闻三宝之名,即发生赞叹、恭敬、礼拜等事,似不能谓为不信佛。然考其信佛之真际,或视同仙、鬼、神祇之类,则又尚未明了佛之义谛,是之谓信而不解。故信而能解,斯为正解;解而又信,斯为正信也。 “其人虽不问、不信、不解是经,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随在何地,以神通力、智慧力,引之令得住是法中。 此教念化导。菩萨于此惛迷之人,仍本其大悲誓愿及神通智慧之力,终得引之令住是一乘之大法。 壬二 得安乐果 “文殊师利!是菩萨摩诃萨,于如来灭后,有成就此第四法者,说是法时无有过失,常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国王、王子、大臣、人民、婆罗门、居士等供养恭敬,尊重赞叹。虚空诸天,为听法故亦常随侍。若在聚落、城邑、空闲林中,有人来欲难问者,诸天昼夜常为法故而卫护之,能令听者皆得欢喜。 无有过失,谓菩萨慈悲,于一切众生护念化导,令得究竟住于佛法。如是功行,所有天、人、魔怨,无能得其过失,故为一切天人等众所共供养而护持也。 “所以者何?此经是一切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神力所护故。 此释所由。三世诸佛皆共说是一乘妙法,故共呵护。 壬三 叹经胜妙 癸一 标胜妙 “文殊师利!是法华经,于无量国中,乃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受持、读诵? 无量大千界中,多有不得闻是经名字者,显经不妄传,与非至其时不获听闻者为数至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