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45|回复: 10

[实修交流] [03讲解]046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宝静法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03 讲解]046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宝静法师)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
     宝静法师 讲述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弁言
     费范九
  佛说于福慧并重,而讲经实为修慧之要键,慧其而福亦应焉。吾通讲经之举,见于古德撰述者,如元初淮海和尚语录,明末冷山语录,上下四百年,不过数会而已。嗣是法音阒然,更不闻义解之盛。民国肇造,始渐兴行,一为刘灵华居士之在教育会讲法华经,二为太虚法师之在观音岩讲普门品,三为仁山法师之在*轮寺讲阿弥陀经,四为宝静法师之在唐闸居士林讲普门品。此四讲之中,前三讲,尚属起信时期,听者寥寥可数;后一讲,则矞皇殊胜,凡近唐闸一二十里之男女,咸怀饼饵,冒风雪,徒步赴会,每日常近万人。沛泽四周,不烦呵责,讲毕念佛,上彻云霄。其真实哀祈之情,一若有大劫将临,以得预弭者。呜呼!异哉!夫观世音菩萨之慈心悲愿,普门品所说綦详。宝静法师以其妙智深解,对境演绎,达于听众之耳,入于听众之心,一颗净种,而发芽、而舒叶、而放花结实,使家庭成为佛化之家庭,社会成为佛化之社会,各循职分,不越轨涂,慈孝友恭,纯洁勇进,则于人生幸福,国家治理,其裨益宁有限量。今法师之法音,虽与时间迁流而去,而师声教所传之法言,则由崔澍萍居士等,于听讲时,逐一记录。呈请法师,详为斧正,遂成全册而得付印流通。未聆圆音者,得之若同参盛会;已与讲席者,得之亦重睹灵山;是为施资刊印之深意也。唐闸居士林者,陈豫堂居士,鸠集善信,随愿创建。苦身鬻力,百折不辞,林成,请法师讲经说戒,斥赀巨万。初固无所储备,窃曾忧其资竭,乃诚心四应,檀越云施,香厨无虞,卒告圆满,征此一念,其遂可为消除三灾八难之券也欤!谨著于此,庶焚香展卷,先油然生欢喜之心,以期福慧双修焉。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
     宝静法师 讲述
     (在南通唐闸居士林讲)
     崔澍萍,孙子亚 敬录
【妙法莲华经】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03 讲解]046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宝静法师)》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妙法莲华经,是一经的总题。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是一品之别目。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是译题。先讲总题,次释别目,再讲译题。现所讲经,是微妙之法,难遭难遇,不轻容易听到的。诸位很踊跃的来听,这是很好的。但听时,无论懂与不懂,都应当恭敬寂静,诚意的听。懂固然得到妙法的益处,即是不懂,亦只要具至诚恭敬心,亦可得莫大之利益。因听经功德不可量故,所以大家要发慈悲心,殷重心,于寂静中听经,必能领受其中妙道,而津津有味。否则,就领会不到了。普门品,虽是法华经中之一品,然可代表全经,因皆是不可思议的妙法故。法华经共有七卷二十八品,观世音普门品,是第二十五品,既非全经,何以此品单行呢?因有非常灵感故,当初晋末北凉沮渠蒙逊病笃,医药罔效,昙无谶尊者,谓此是业障病,必念法华经的普门品,即可全愈。蒙逊依之持诵,未数日,其病果瘥。因此单行流通,而各处讲解甚多,因观世音菩萨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与我娑婆世界的众生,缘深缘熟故。无人不知晓,无人不恭敬的。并且有许多人,感到广大之灵验,所以今天听众异常踊跃,连袂而来。又本林因二月十九观音诞期将届,请讲普门品,诚为应时应机之教,有嘂有用有事有理之法。既欲讲经,必先释题,兹先讲妙法莲华经五字。妙法莲华经,以法喻立题。佛经有七种立题,所谓单三复三具足一。单三者,一单人,如佛说阿弥陀经。二单法,如涅槃经、般若经。三单喻,如梵网经、璎珞经。复三者,一人法,如地藏菩萨本愿经。二人喻,如如来师子吼经。三法喻,如妙法莲华经。具足一者,如大方广佛华严经。本经属法喻立题,妙法是法,莲华是喻。因妙法难解,借莲华为喻。妙法者,其法妙不可言,法是什么呢?所谓山河大地,世界国土,依正果报,世出世法,色法心法,虽万象森严,然要言之,不外佛法心法众生法三种。这三种法,原无差别,故称妙法。何以无差别呢?请先明我人之心在那里。常人不明,恒将胸腔内的心,指为吾人之心。其实这是五脏之心,非真心呀!因这种心,是肉团心,又是集起心、分别心、妄想心,一旦死后腐化,就不能思量分别,是缘虑心故,不是我人的真心。须知我人的真心,是遍虚空、包法界,楞严所谓十方虚空,在我心内,如同片云点太清。试看一切万法,皆从心生,所谓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上至四圣,下至天堂地狱,皆从心所有,可知心外无法,心即是万法之本体。如明白了这个道理,则心悟妙理虚空小,故心法甚妙,叫做妙法。又须知心中恶念起,即仅一念生灭,已是变成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之因;一善念生,便生天人阿修罗三善道;念空,便成二乘;念慈悲平等,即成佛菩萨。所谓十方世界,都从心有,以心具十法界故,事理不二故,理具事造,皆在一心故。所以佛界众生界,均在心内,包罗万象,有不可思议之妙。若用分别心即非,所谓举心即错,动念即乖,思不到、寻不著,如能识得此心?大地无寸土,如今天这样盛大的讲经法会,其始也是因为林内主持人的心一动,就有了这么大的法会。又如飞机轮船火车,一切万物,何尝不皆由心生而有呢?这便可证明心力不可思议,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故释迦弥陀,皆我心造;三乘圣人,亦我心造;六道众生,亦莫不皆然。所以众生,是十方诸佛心内的众生;十方诸佛,是众生心内的诸佛;观音是众生心内的观音,众生是观音心内的众生;所谓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是心是菩萨,是心作菩萨。只要有修有作,皆可成佛成菩萨了,故曰心妙。若迷眛本心,便为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生六道众生,所谓心具地狱,心造地狱;心具天堂,心造天堂;鬼畜等亦莫不皆然。天堂地狱,既皆由自心造作,故曰心法妙。众生身口意三业,无非烦恼作业,以致受生死轮回之果报。然烦恼本空,即是了因佛性,烦恼原是智慧,因错用其心,将智慧翻作烦恼。智慧从何而来?烦恼之体,即是智慧,不须外求,身口意可造十恶,亦可做十善。楞严所谓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唯此六根,更无他物。吾人本性,本是不生不灭,但以虚妄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别离虚妄而灭,是知从缘而生,即是不生;从缘而灭,即是不灭;故作业原是解脱,生灭即是法身。故释迦牟尼佛,最初成道时,即云:「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特有如来智慧德相,但由妄想执著而不证得。」是知众生心中具佛三德,故曰众生法妙。心法众生法既妙,则五住究竟,二死永亡之佛更妙。众生是佛心中的众生,山河大地,森罗万象,无一不是佛心中的物,无有差别,故曰佛法妙。心佛及众生,是三无差别。无差别法是妙法,此妙法人人本具,各各不无,本经普门即是无差别之妙法。是法非思量分别所能解,起分别妄想便非是妙即妙成粗,如念佛念观音,念得一心不乱,无思量分别,即是妙。能超凡见,不著有;能脱圣解,不著空;超情离见即妙法。若是著有著空,落于凡情妄缘,即妙成粗。若无所住而生其心,离过绝非是妙法。有所住而生其心,即妙法是粗法。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即妙法。故人人皆有妙法,人人皆可成佛。十方三世诸佛证此无差别之妙法而成佛,众生迷昧,错用此无差别之妙法,而妄起分别思量,即妙为粗,成苦恼众生。因惑作业,由业感生死,如凡夫的心,一切著有,计人我相,因致妙而不妙。罗汉虽了生死,但著于空,抱消极而不度生,虽证罗汉,还是粗而不妙。权乘菩萨,著二边,或但中,仍非究竟,还是粗隔于妙。惟佛不著空有二边但中,离过绝非,超情离见,证妙法而无遗,是为真妙。今以喻明之,众生具妙法而不相应,如在矿之金;诸佛证妙法而相应,如出矿之金;金虽有在矿出矿之别,然其体本不二。所以云:但尽妄缘,即如如佛。一念回光,便同本得。只要众生把凡情放下,别无圣解,在佛不增,在凡不减,在生不垢,在佛不净,在佛不生,在生不灭,一念返照,当体便是。但现前妄想执著,而未证得,仅具本有之妙法佛性,故名理即佛。各位来此听经,能明白心即佛,圆具妙法,名名字即佛,然虽知具妙法,若不真修,不能成佛。犹金不锻炼,不能成纯粹之黄金。我们今天能万缘放下,一念不挂,老实念佛听经,清爽历明,能所双泯,如是一心用功修行,虽未见到妙法,而能降伏烦恼,名观行即佛。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2:39 | 显示全部楼层

[03讲解]046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宝静法师

续-《●[03 讲解]046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宝静法师)》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倘念佛念观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内忘六根,外忘六尘,内忘身心,外忘世界,迥脱根尘,灵光独耀,此即自性观音相似现出,此即所谓妙法。到那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无人相、无我相、能所双忘,用功到此地步,六根清净,见思脱落,名相似即佛,到破根本无明,亲证妙法,禅名亲见本来面目,天台名圆证三谛,净土名理一心不乱。不动自性,转识成智,智即妙法,众生转智成识,妙而不妙;佛转识成智,亲见本来面目,不妙而妙。亲见自性观音,见到亲生爷娘,即证妙法。到此地步,能分身百界成佛,名分证即佛。虽确证到妙法佛性,但未究竟,必须到五住究竟,二死永亡,见思尘沙无明烦恼,皆究竟清净,分段变易生死,皆究竟了脱,业尽情空,而得真解脱。如释迦究竟彻证此妙法,名究竟即佛。此以妙法显六即佛,吾人对于一切事物,都思量分别,思量是七识作用,分别是六识作用,一起思量分别,便落意识窝里,隐覆心性妙宝,此即生死根本。如能不起恒审思量,不起随念计度分别,则无所住。不住有分别,不住空计度,二边不住,中道不安,即显妙法。到此无住生心,分别亦非意识矣!即以寝食言,虽极微极易之事,亦无不是妙法。所谓头头是道,左右逢源。昔庞居士家财富有,为办道故,将财宝尽丢汉阳江中,愿甘贫苦,使女编竹,使子耕田以为生。一日,互相谈道,庞居士云:「用功不易,证妙法难!难!难!难!十斛芝[廿/麻]树上摊。」因贪吃好穿,恩爱习气,分别妄念,无始以来,已成习惯,虽明知都是空,然事实上,万不肯空,烦妄放不下,妄惑之路太熟不易生;念佛参禅修观,欲证妙法,是生路,不易熟;修行诚难诚难。其妻庞婆云:「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拈来无不是。」翠竹黄花,无非般若。苏东坡所谓:「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地水火风,根尘识界,无非妙法。凡情妄缘,其性本空,即粗是妙。无权不实,妙性天然,本来如是,故云易也。其女灵昭女,异常聪慧,乃云:「也不难,也不易,饥来吃饭疲来睡。」行住坐卧,无非妙法,不过吾人吃睡,都不成样罢。试思吃饭时,常起妄想,去分别菜之好丑,味之甘苦,于是好则贪而多吃,丑则厌而少吃,这即是即妙成粗法。如能一心不乱,尽管往下吃,蓦直食饭,不起思量分别,所谓终日吃饭,没有咬著一颗米,以无意识作用,故如是吃饭,谓之应供,谓之妙法佛事。吃饭如是,睡觉亦然。睡时颠倒梦想,便非真睡。真睡,要如至人的无梦才是。无颠倒梦想,寤寐一如,即是妙法。昔玉琳国师之师兄,终日睡觉,人以为惰,但他的睡与人不同,寐中寂寂惺惺,惺惺寂寂,其功夫实超过玉琳。所以说睡觉也即是妙法。眠食如是,一切法无不皆然。要言之,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谓之妙法。所以不要去分别,不要去思量,一心湛然,阒尔无寄,天台所谓一心三观,净土所谓一心不乱。许尔与妙法,觌面相见,故昔释迦,讲妙法计有八年之久。天台智者,亦须九旬谈妙。若广开起来,横说竖说,穷劫难尽,只好由诸位亲见亲证罢。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03讲解]046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宝静法师

续-《●[03 讲解]046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宝静法师)》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莲花不同凡花,借作此喻,以譬妙法。莲花内有莲子,外有莲花,子为果,花为因,花果一起,喻因果同时,不离本觉妙心。莲根藏泥水之中,而莲花则独立泥水之上,泥犹六道之著有,水犹二乘之著空,莲花之独立于泥水之上,即喻妙法超然空有之上,而显非空非有之中道义谛。莲根之不离乎泥水,即喻妙法双照即空即有,而显双照真俗之圆中妙谛,双遮双照,遮照不二,心包六道之有,二乘之空,故能广度六道三乘,此所以喻法之妙也。且莲花与莲子,两不相离,有花必莲,即证因果不二。释迦初成佛时,众生之成佛机缘未熟,不能直谈法华妙法,只好讲权门方便法,如华严阿含方等般若等经,先来善诱劝导,初讲三皈五戒,次说四谛十二因缘,三乘等法。然虽说种种道,其实为佛乘,是名为实施权,即为莲而有花。四十年后,时至机熟,乃在法华会上,方开权显实,三乘同归一佛乘,无粗不妙,即如华开莲现。经云:「若有闻法者,无一不成佛。」又云:「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又花落莲成,喻废权立实,实外无权,妙外无粗,妙法全彰,众生无不是佛。此为法华前十四品之妙法莲华,但世人只知释迦前为悉达太子,十九岁出家,苦行六年,游历五年,到三十岁才成佛。其实释迦于无量劫前,尘点劫前,早已成佛。彻证妙法,然则何以再来成佛呢?为怜悯众生之生死轮回,故非生而现生,非灭而示灭,往来娑婆世界,不知其数。如梵网经云:「我今来此娑婆世界,前后八千番。」此犹约化迹而言,这才是佛的真面目。开迹显本,现身度生,有如千江之水千江月,水月是迹,天月是本,从本垂迹,如为莲故华。开迹显本,如华开莲现,废迹立本,则如花落莲成矣。迹门三喻,本门三喻,无一非喻妙法,妙法玄深,恐大家不易明白,因以莲华为喻。诸有智者,应以莲华之喻,而领悟妙法也。梵语修多罗,此云契经,上契佛道,下契群机,故名之为经。经者常也,千途同归,常住不变。经者法也,所以示我人以法度轨道。经者径也,为吾人修行之径路。经者典也,为教化众生阐扬佛化之定典也。这就是经字的解释。上来释妙法莲华经总题五字竟。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次释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此品为法华之流通,宏扬妙法,夫观音现三十二应化身,无非对机说法,因病与药,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虽所现之身,有佛菩萨、四种弟子、童男童女、天龙八部等之不同,所说亦虽有偏圆权实顿渐之不同,然无非皆为妙法。观音已证妙法圆通,故能随类现身说法。我们众生,轮回六道,而有生死,虽具足妙法,但被烦惑汨没,不能显现。观世音菩萨,所以普门现身,开导众生,慈悲教化,皆令脱离尘劳,而得解脱,故有观音普门品之说。今次第讲出。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03讲解]046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宝静法师

续-《●[03 讲解]046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宝静法师)》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观世音菩萨是人,普门品是法。因观音已证普门之妙法门,观世音菩萨是能证之人,普门是所证之法,所以此品,以人法立题。观音菩萨与我娑婆缘最熟,所以大家都晓得,并常念他。观世音是别号,菩萨是通号,观是能观之观,世音是所观之机。观者,以智观察,有藏教析法观、通教体法观、别教次第观、圆教实相观。观有浅深,观一切法生灭无常,终归败坏磨灭,是析法观。体达万法皆空,即色是空,名体法空观。先观空,次观有,末观空有不二之中道,次第渐进,名次第观。凡夫著有,以空破之,进一步空而不空,是妙有;不空而空,是真空;不空而空,非有而有,空有不二,是中道观。若圆观,一空一切空,一有一切有,一中一切中,一即三,三即一,圆三观于一心。观音之观,即三即一不二不思议之妙观。三观同时,无前后,无差别,无次第而圆具。世是世间,一欲界众生,二色界众生,三无色界众生都为有漏世间;二乘罗汉为无漏世间;菩萨为二边世间;佛则为中道世间。三界六道有漏世间,即凡圣同居土;声闻缘觉二乘之无漏世间,是方便有余土;菩萨之二边世间,为实报庄严土;佛则圆融中道世间,为常寂光土矣。故观音即以十法界世间四土为所观之世间。音是音声,十法界世间,有种种音声:恶音、善音、有漏音、无漏音、二边音、中道音,皆为所观世音。观是能观之观,世音即是所观之境。如本品云:「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即云观音观十界世间一切苦恼求救音声,随令其离苦得乐,消灾免难,故号观世音。然音声当用耳听,何得云观?盖因菩萨六根圆通,可以互用。而我凡夫则不然,耳只能听声,而不能观色;目只能阅色,而不能听声;所谓见不超色,耳不越声。观世音菩萨,观十法界之音声,而来教化援救众生,无苦不拔,无难不救,故称观世音。凡夫世间有三苦八苦,无量诸苦,乃至见思烦恼苦。观世音菩萨,观其求救持名之音声,即得解脱其同居土分段生死苦;声闻缘觉之二乘众生,有尘沙烦恼苦;方便有余土变易生死苦;菩萨之大道心众生,有无明烦恼苦,实报土变易生死苦;一称名号,九界三土众生之烦恼生死苦,皆令脱离,咸令成佛。所以观世音名号,不但凡夫应念,罗汉菩萨亦须要念,观音无苦恼不拔,无刹不现身,其能观之智,与所观世界众生之境,唯是一心,故号观世音。须知观世音菩萨,有本有迹,千手千眼大悲经云:「此菩萨有不可思议威神之力,于无量劫前,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是本。彼既成佛,而又示现菩萨者,以大悲愿力,而救众生苦故,是迹。观音三昧经云:「昔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释迦曾在其座下,充当苦行弟子,而亲近之。」现在释迦示现成佛,而观世音菩萨,又反为其弟子而亲近之,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扶持。悲华经云:昔为凡夫,无始劫前,有宝藏佛时,转轮圣王第一太子,发心供养佛僧三个月。太子即在宝藏佛前发菩提心,立大誓愿:倘有世界苦恼众生,称我名号,为我天眼所见,天耳所听,若不得救脱者,誓不成佛。宝藏佛随即赞叹其拔众生苦与众生乐之宏愿,即为取法名曰观世音。又大佛顶首楞严经,菩萨自己云:记得我于无量劫前,亲近古观世音佛,为佛弟子,教我从耳根下手,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忘所。夫我人耳根,是向外驰求追逐,循声流转,今观音所用功夫,即以耳根旋倒闻机,反闻自性,以致外忘六尘,内忘六根,能所双忘,既忘其所,即入法界流,遂证圆通,忽然超越,获二殊胜,故有三十二应身,十四无畏,四不思议,无作妙德。佛因为我授记,命名曰观世音。从此可知观世音纯由自己反观闻性,即照顾本有,豁破五蕴后,得证圆通。若专外听,不能反闻自性,即是心外求法。故观世音,以不自观音,以观观者,即得解脱。此依楞严约自利以释观音。若依法华约利他以释观音,利他是悲,自利是智,故观音名号有自利利他之德,智悲双运之功也。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03讲解]046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宝静法师

续-《●[03 讲解]046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宝静法师)》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何谓菩萨,梵语菩提萨埵之略称。菩提翻觉,萨埵翻有情,觉即上求佛道之觉,自利也。有情即下化众生之有情,利他也。故有上求下化之功,自利利他之德,是大乘行人之名称。世人都以城隍、土地、东岳、财神等称为菩萨,实大错特错。因土地、财神、东岳、城隍等,属鬼神中之多财鬼,谓之神道。菩萨位在天人罗汉之上,佛陀之下,神道在天人之下,岂可滥称菩萨?凡未成佛而先发心度人,便是菩萨境界。如渡河然,渡人由此岸到彼岸,而船则在中流,此岸喻生死轮回,彼岸喻涅槃圣地,菩萨自了生死,则不住于生死,如不住此岸,虽证不生不灭之涅槃,而又不住涅槃,如不住彼岸,即是菩萨境界。是亦佛教积极救世之真面目,与小乘单仅自度而不肯利他者,迥然不同。须知菩萨诸位俱可现做,众生个个有分。如慈悲益物利生,如此去做,即是肉身菩萨。诸位听懂后,如自利是小乘,若不但自利,并发为众生而听经之心,听后去劝化一切眷属,亲戚朋友,使大家懂得,都去行持,此心即是菩萨心。如办居士林,个人图权利,冀名誉,表面虽是办公众事业,其实仍是小乘境界,若为大众谋幸福,使大家闻佛法,有所依归,如此用心,无论为林董理事职员,均是菩萨。菩萨重在舍己利人,是积极救世的,无论放生,看经拜佛,念佛烧香,将此功德,皆回向法界一切众生,普及大众,皆得利益,希望世界和平,大家离苦得乐,此即菩萨法门。如念佛,为欲度脱众生而念佛生西,念到一心不乱,临终在生,亲近弥陀,再来度生,表面上是个人念佛,似为自利,其实其心为众生而念佛生西,是菩萨心肠。即一面念佛,一面劝化众生,此亦是菩萨之道。若以自己功夫,尚未成功,为度生故,住茅蓬而苦修,身虽住山林,不与民众接近,然彼以度生为前题,即是菩萨事业。以打破我见,牺牲一切,所以动静无非菩提道。永嘉大师云:「二乘精进没道心,外道聪明无智慧。」如同善社、理门、无为、先天、三时会等,虽翘勤苦行,明白一切,但只称无益苦行,世智辩聪,离佛道则远甚,实则无智慧无道心也。世人对于聪明和智慧,每混而不分,实相差天渊。聪明不能了生死,凡一切科学、哲学、物理等学,声光化电之学,无不博学通达,这是世间聪明。因贪著迷眛,认为实有天长地久,对于万法看不破,是有聪明而无智慧。有一般人不知各种科学,无有学问,然能明白,世界幻化,对于一切,看得破,识得透,安贫乐道,不求于人品自高,是有智慧而无聪明。若于世间学明白,用来弘扬佛法,是即世间聪明而成智慧了。即如小乘罗汉,虽任劳忍苦,只有精进勇猛而无道心,只自顾自,不肯拔一毛以利人天。如反过来利人,便是有菩萨道心。所以诸位来此听经,多是佛教徒,凡看经念佛拜佛等等,应发积极救世之心,力虽不逮,只要发广大心,有愿必成,如是方有菩萨的资格。释迦与观音,都早已成佛,但为度生心切,所以再示现来世间。观音示现有三十二应身,为对机故,或男或女,世人遂以观音是女人,实则不然。五台山塑观音,即比丘相也。观音有多种,如鱼篮、送子、千手千眼、白衣、足踏鳌鱼等,虽都是女身,无非为救度一般女人而现者。其实同是观音,本体一也。昔某处民众,不信佛法,以为迷信,观音为欲教化彼辈业障深重的众生,因化现一个女人,手提竹篮并鱼,叫卖于村庄。村人羡其貌美,争欢娶之。女云:「你们人多,我只一身,何能都配?今有一法,若能于三天内熟背普门品,我即嫁与之。」村人于是遍寻普门品而读诵,三日期满,能背诵者四五十人。女云:「我仍不可遍嫁,请再于五日内背诵金刚经者,即嫁与之。」期满而能者又有十人。女云:「今仍不可遍嫁,请再于七日内背诵法华经者,即配嫁之。」期届而能诵者,只一马少年,家富有,即娶卖鱼女人。花烛之夜,入洞房后,女忽患肚痛而死。马少年以用尽心机,方得此美丽女子而今竟一命呜呼,永远隔别,自恨福薄,从此誓不再娶。出丧后,来一紫衣老僧,询其故,马具以告。僧云:「此女人是观音化身,见你们都不相信佛法,因示现女人来教化,所谓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耳。」随打开棺柩,则棺中一无所有。众遂信而佛法以兴,马少年亦以做人无什么意思,当即出家。在山洞里修道了,后人即以此洞,名为马郎洞,至今犹在。观音人人皆具,都可做到。如念观音求福报,即为人天观世音菩萨。若修三祇福慧,百劫相好,但著相布施,能所不忘,便为藏教取相观世音。若体万法皆空,当体即真,虽广修六度,而三轮体空。譬如布施,不见我能施,亦不见物为所施,而中间亦无受施人。如创办居士林,无非利生益物,然如水月道场,空华佛事,幻化无实,而不取著,以为实有,此即为通教观世音菩萨。观空是消极,观有是积极,观中道是消极而积极。次第先空次有后中,是别教观世音菩萨。若圆融三观,于十法界之音声,皆是我一观之境,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唯是三观一心,绝待圆融,彻证后,从中道体,起应化用,即是圆教观世音菩萨。虽有藏通别圆四教之观音,然其克实,同是一观音,无二无别,不过所见,各有不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此土水,人见为水,饿鬼见之为火,鱼虾龟鳖见之为房屋,而在天视,则为琉璃也。心量小,见小观音;心量大,则见大观音。如敲钟然,大扣则大鸣,小扣则小鸣。菩萨自己无大小人我之分,不过众生根机不同故。观音周遍法界,所谓处处池中有明月,家家门内有观音。观音者,众生心内之观音。如吾人虽迷昧颠倒,但六根之能缘见分,其体原是观世音之观智,六尘之所缘相分,其体实是观世音观世音也。观即如如观,世音即如如理,六根粘六尘,根尘相接,则自性隐覆,不能显现。观世音如天上之清凉月,常游于毕竟空中,只要众生心垢涤净,根尘[迦-加+向]脱,则菩萨之清凉月,自然应现其中。如水清则月现,故能感应道交也。凡遇盗贼水火等灾难临头,至心拼命念观音,念到一心不乱,心水澄清,则自性观世音显现,而得垂救。可见念观音而得救的道理,极其平常,并不希奇古怪,自心中本具故。但惜世人迷昧,不肯回头耳。你们来听经的人,虽不个个是观音,但我不敢轻慢你们,现在你们虽自己识不得自己,背觉合尘,认贼作子,迷境逐妄,沉沦汨没,然诸位的本具观音,未尝稍失一点,此名理即观世音。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03讲解]046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宝静法师

续-《●[03 讲解]046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宝静法师)》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今天听经闻法,知道明白,从而用功修行,念念照真常之性,消除尘劳妄念幻尘,如念观世音菩萨,即念念相续于心而不懈,其妄自息,名观行即观世音。念得事一心不乱,不起思量分别,好境界不喜,恶境界不厌,不贪不嗔,断见思惑而六根清净,有神通作用,因其六根还源清净,故明净光通,名相似即观世音。念得理一心不乱,继破根不无明,亲见自性观世音,识得本来面目,此时便能化百尊佛,往百大千世界去八相成道,教化众生,神通广大,而有三十二应身,名分证即观世音。到分段变易二死永亡,五住烦恼究竟清净而成佛道的时候,名究竟即观世音。诚意念观世音,念得一心不乱,念极情空,是藏通二教观世音。念得即空即假,中道现前,为别圆二教观世音。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03讲解]046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宝静法师

续-《●[03 讲解]046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宝静法师)》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普者普遍,门者能通为义。十界无门,唯人自造。如地狱以造五逆十恶为门,以嗔恚为门之当体。五逆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出佛身血;十恶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绮语、贪欲、嗔恚、愚痴,而行善人既无恶逆,即不能通入,故非普门。飞禽走兽,蜎飞蠕动之畜生,虽亦因造五道十恶之门而进入,然以愚痴为门之当体。愚痴是不信因果,起诸邪见等。饿鬼虽亦由五逆十恶之门而通入,然以悭贪为门之当体。自己钱财,不肯一毫布施,他人钱财,贪得不餍,故招感不得浆水饮食之满足需求,而受饥饿之苦的饿鬼报。此贪嗔痴是三恶道之门,而行善者即不得入此恶门,无从道入故。至于三善道呢?人身难得,天道更不易,须受持五戒十善,方能生人天中,而为中上二品之善道。五戒与儒之五常相近,仁即不杀,义即不偷,礼即不淫,信即不妄语,智即不饮酒。此就浅近言之,若克实而论,五戒实高出于五常万万倍也。但以嗔心而修戒善者,为阿修罗,有天福而无天德,所以为下品之善道。如是三善道,即以戒善为门而通入之。然六道众生,生死轮回,是有漏之门,不能通之无漏,故非普门。声闻缘觉二乘著空,以空为门,入偏空涅槃,滞留化城,生死烦恼,只了一半,而变易生死未除,其门不普。菩萨以空有二边为门,内修空以自利,外涉有以利他,但各别而不融会,故亦非普门。而此普门所谓一门一切门,一遍一切遍,一中一切中,是中道妙门。依一实相中道,开十普门,一切诸法中,皆以等观人。
  (一)慈悲普门:慈能与乐,悲能拔苦,世人虽有慈悲,但偏于爱见慈悲。如布施钱财,人分亲疏,地分远近,同乡同省,同国同种者救之,否则不救;同为人类则救之,而于鸡鸭等异类,则残杀而食之;所以称为爱见慈悲。须知畜生原是人变,彼亦知痛苦,想逃命,与人何异?所以凡夫爱见慈悲有限量的,非普门。次法缘慈悲。如有一种人,了知一切诸法,从缘而生,缘上无性,法法皆空。凡夫以我为实,一切法为实有,处处执著,要面子,绪如此类,不一而足。所以一切苦恼,由此发生,以有我相故。一旦逆境现前,不能逃过当面难关,须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世界国土,山河大地,无非大海中之一沤,吾人活四五十年,在四天王天,不过一昼夜,吾人忙碌一生,在他看来,真是朝生暮死,有何足奇!世界者,吾人之旅舍;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万法既空,何必争论是非,妄造种种罪恶。古来隐居之士,多道高德劭,看破世界,即请其为帝为王,彼亦以为污其耳,而洗涤清净而后止。又见世闲万法,何尝有实?所以学佛人应不著相,则一切苦恼,自然消灭无存。所谓万法从缘生,当体即空,将此缘生真空之理,开导众生,令彼得真空之乐,便能解脱著有之苦痛。这种就是法缘慈悲。但只知空,而不知不空,仍非普门慈悲。何谓慈悲普门?要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才是。众生是我心中之众生,我是众生心中之我;你即我,我即你,你我自他,原来同体;你能解脱,即我解脱;你苦即我苦,你乐即我乐;所谓乐人之乐,忧人之忧,人事即我事,无自他之分;及人我之相,所以能舍己从人,既忘我相,亦无人相,安有能缘之我,所缘之人?如是即成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又如为救被宰生灵,而行普放,为救济饿鬼,而放蒙山以普度之,即是此意。如有我是能缘,你是所缘;我是能救,你是所救;我是能度,你是所度;便非无缘之慈,同体之悲。又如认真戒杀吃素,是真慈悲,以同体故。否则表面上是杀他,其实是自杀。所谓欲知世上兵刀劫,但听屠门半夜声;欲免世上兵刀劫,除非众生不食肉;须知为我三寸喉舌,而令他受痛苦,于心何忍?恻隐之心何在?所以体达众生与我,不二无别,而戒杀放生,即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通彻上圣下凡,四圣六道,九种十类,所以真是大慈大悲愍众生,大喜大舍救含识。此极紧要,须加注意。
  (二)弘誓普门:既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必有实行的目标。目标维何?四弘誓愿是。所谓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此四大愿,即普门大愿。知众生是我自性中的众生,所以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如今在此听经同去,劝人戒杀吃素,诵经念佛,即是度众生。如彼不相信,可念佛念观音给他听,使音声入彼耳而灌入彼之八识田中,为未来得度之因。度人之心须广大,无论胎卵湿化,都要劝化他,无处不是度生之地,无时不是度生之时,此为度生大愿之普门。烦恼甚多,总有八万四千种,如贪嗔痴,如恶毒蛇心,人面兽心,不忠不孝,不信不义,坏脾气,恶习惯等,吾人既欲离苦得乐,必须断烦恼,并须普劝人人断烦恼,此即断烦恼大愿普门。法门如戒定慧等,八万四千法门,三藏十二部经,五时八教,都要学。但吾人根钝慧浅,遍学不能,且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久久豁然贯通,则一门具,一切门皆具;一门入时门门入,一路通时路路通。起初表面虽则学其一,而实则门门皆学矣。否则今天学性宗,明天学相宗,朝三暮四,而其结果,则一无所成,白费功夫了。古德云:「一句弥陀,竖彻五时,横该八教。」能老实念佛,即学一切法门,此即学法门大愿之普门。凡夫有分段生死,罗汉菩萨有变易生死,唯成佛时,究尽二种生死,所以佛道虽无上,誓愿其成,此即成佛道之大愿普门也。故知观音初兴慈悲之普门,而发弘誓之普门。佛教目的,不尚空谈,要在有解有行。解为目,行为足;有解无行,如有目无足;有行无解,如有足无目;有目无足,则不能行;有足无目,必堕坑落堑。昔某家有数十人,中有一盲一跛,皆残废人,留家养老看门,余人则外出工作。一日厨中火起,盲者不见,固然不知出,跛者虽见,而亦不能出。火迫心急,无法为计,讵急中生智,盲跛二人合作。即盲者背跛,跛人指说路径,而盲者依而行之,二人皆得出了火宅。此喻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八苦交煎,五浊混恶,只解而不行,固然不得出三界;即行而不解,亦易走入错路。离之则两伤,合之则双美。听经开智慧,是解;念佛念观音,是行;解行并进,目足兼资,方能证得妙法,证得自性观音。所以百论有盲跛之譬,牟子有说行之义。愿诸大众,注意毋忽。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03讲解]046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宝静法师

续-《●[03 讲解]046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宝静法师)》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三)修行普门:我们现在讲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大家同来听经念佛,即是修行。如能明白道理,这种修行,亦是普遍而为普门。菩萨修行,即有千差万别,即所谓圣、梵、天、病、婴儿等五种行门,与施、戒、忍、精、禅、智等六度行门。我们修行,除听经念佛外,必须发广大心,以布施救灾救难,普利群生。有多大的力,发多大的愿,尽心而为之。并且还要严正修持五戒十戒,忍耐一切逆顺环境,我人心本慈悲,能持戒忍耐,就可了却心中的烦恼,精进勇往,不可有丝毫之退却。今天雨雪载道,气候奇冷,大家到此地来听经,就是精进勇猛。所以我觉得第一二两日听众虽多,或是为著凑热闹而来。回想到十年前的腊月,我在苏州讲经。天天大雪,苏州的居士,都冒雪而来,冒雪而往,此等人和今天到此地来的各位,都属难能。但是这种精进勇往的毅力,也是学佛法的人应当具有的。达摩祖师,到中国来,有神光大师去恭敬礼拜他。而达摩只顾著在少林寺面壁,不去理会他。一日大雪,神光依然和平常一样的,前来殷勤礼拜,恭立不稍动。达摩被他这种精进不却的勇气感动,不觉赞叹,因而问其所求何事。神光即恭敬礼拜,心中想念:我来已有数月之久,才得到祖师今天的一问,不禁大喜,立刻求祖师发慈悲心,开示用功方法,和佛法妙道。达摩就答他说:须知诸佛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虽忍能忍,甚至为法舍躯,岂易言之。神光听了这话,立刻奔入厨下取刀,自己断下一臂,跪在达摩面前,求他开示。达摩看他为著求法,竟断去一臂,真是为法忘躯,是有很大的智慧,因此替他取名叫做慧可。这时天下的雪,积有三尺多高,臂上的血,洒入雪中,竟成红雪,所谓红雪齐腰,力求祖师慈悲,予以安心之法,达摩问他道:你的心在那里?取出来,我就可以代你安心了。慧可一刹那间,返照回光,当即忘情空识,内外湛寂,顿觉此心了不可得。此时乃内忘身心,外遗世界,迥脱根尘,忘身忘体,身心尚无,痛复安有。即答云:觅心了不可得。达摩云:你既说心了不可得,我亦已经给你安心了。即此了不可得心,无边无际,普遍法界,无有分齐,这所谓修自性之普门也。古人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又所谓皇天不负苦心人。所以学佛的人,要吃苦,要耐劳。今天到此地来的人,是志诚恳切,还要静心倾听。如心一动,有了思量分别,则心有生灭,不能普遍,即不能听受普遍法门。所以要静寂,要用无分别智观察,放下凡情圣解,一丝不乱的去念佛念菩萨,以为修行,则诸妄消亡,不真何待!故观世音菩萨,约自行及利他,皆以一心而修种种行,则无一行而不普遍,故称修行普门。
  (四)断惑普门:能够精进苦修,可以断种种烦恼,如快刀斩[廿/麻],利刃切藕,一断一切皆断。有大智慧的人,一心去用功苦修,各种烦惑,自然断绝。观世音菩萨以圆通普遍法界智,断根本无明之惑,根本既去,枝末亦亡,正显断惑之智普遍。一断一切断,无惑而不断,故云断惑普门。
  (五)入法门普门:能够证到中道王三眛,一切三昧法门,无不圆证。观音亲证到耳根圆通,闻薰闻修金刚三昧法门,所有百千三昧,恒沙功德,一一普遍护入,故云入法门普门。
  (六)神通普门:证得法门之后,六根清净,即有六种神通。那六种呢?曰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他心通,神足通,无漏通。我人凡眼,见前不见后,见明不见暗。我们的耳,只能听此,不能听彼;只能听人类之语,不能听非人类之语;处处皆有视听的障碍。如具天眼通,则看上天下地,六道群生,三千大千世界,及十法界一切色法,如观手中庵摩罗果,无所不知,无所弗晓。如有天耳通,能听十法界一切音声,如在一室,不间远近,吾人常以为顺风耳,千里眼是神通,然而比著天眼通天耳通,相差何啻天渊,虽百千万亿倍,犹不及其一分。世人不能用功修行,都是因无宿命通,而不知前生的缘故。具了此通,就可以晓得过去一生一生的宿命,那一生在那一道,无不了知,并且还能晓得众生的宿命,这种人知得宿命,即明白前因后果,一定是想去修行了。言他心通者,即是对于千万亿众生的心理,皆能知晓,所谓未卜先知,无往不克。诸位在此听经,或有身虽在此,心则在彼,起心动念,妄想杂念。如果我知道这人是在打妄想,或不专心听,我就具有他心通了。神足通,是轻举远到,不须舟车,可以飞行天下,升天入地,穿山过水,得自然之神通,变化于无穷。以上五通,天人鬼神都可以有,但尚未证得无漏通。我们凡夫,有种种烦惑,即是生死种子,见思烦惑断后证阿罗汉果,而了分段生死,生死漏烦恼漏,犹漏瓶之不能盛水。今了生死烦恼,如完好之瓶,可以盛水。证到不生不灭的地步,便有无漏通了。吾人本具有六种神通,奈以烦恼妄想执著,未能证得。如能放下万缘,息下烦恼,至诚用功,神通自然具足,而不待外求了。但须知佛法不以神通为贵,而重在解脱。若专以神通为事,便易落入邪魔外道,而非真实行持了。菩萨的神通,异于罗汉的神通,罗汉只能于六道中见八万劫内的种种,而菩萨则能洞观于百千三千大千世界以内的一切。观世音是果后行因之大菩萨,从无记化化禅,而起无记化化通。故他的神通,当然广大无边,所以称神通普门。
  (七)方便普门:方者法也,便者宜也,即以种种方法,因宜致使,而利乐度脱一切众生。方法维何?或现男身,或现女身,或现比丘比丘尼,居士宰宦等身,随缘示现,无时不用其方法,无处不用其所宜,以希冀普遍其教化,故曰方便普门。否则如欲度脱何种人,而现以不相宜人,则有碍矣,便非方便了。
  (八)说法普门:法有大小权实,贵能随其根机而利便说之。说法无非为度众生,开智慧而成佛道。如仅能说大法实法,而不能说小法权法,或仅说小法权法,而不能说大法实法,则不得普遍了。观世音菩萨具大神通,无论大小权实法门,无不通说,如一雨普润,成得蒙益,故曰说法普门。
  (九)供养诸佛普门:观世音菩萨,自己早经成佛,但是还到处供养诸佛。如在娑婆世界,即供养释迦;到西方极乐世界,便供养弥陀;到东方世界,便供养阿閦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无不悉心供养,故称供佛普门。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03讲解]046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宝静法师

续-《●[03 讲解]046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录(宝静法师)》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十)成就众生普门:观世音菩萨为度众生,成正法明如来后,示现观世音菩萨,故到处都成就众生,即希望众生都用功精进,在人道中便现人相,在畜生道中便现畜生相,在诸天上便现诸天相,所以三十二类应化身,都是成就众生,无分庸能智愚贤不肖,莫不皆然。即吾人施放焰口,也是由观世音菩萨现作饿鬼,名曰面然大士,饿火中烧,浆水不得入口,痛苦非常,使阿难见而问佛,佛就说施饿鬼焰口咒法。可见观世音菩萨,是处处成就,处处教化,故曰成就众生普门。
  综括言之,前之慈悲、弘誓、修行、断惑,是观世音自行之因,入法门乃自行之果,此五种普门属自行。神通、方便、说法,三种普门属利他。末后供佛为自利,而成就众生又系利他。虽有十种之分,但总是普门,包罗万象,广大无涯,所以观世音菩萨,又称普门大士也。
  品者类也,凡类同者则合为一品,故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之事,萃于一处,为法华经二十八品中之第二十五品,名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此品自首至尾,不外二段问答,而含十义,兹再分别申言之。
  (一)人法:前段问答,言观世音菩萨能观世间之音声,救七难,解三毒,是约不思议人;后段问答,言示现三十二应化身,即是不思议普门示现之法;故曰人法因缘,而名观世音普门。
  (二)慈悲:观世音菩萨寻声救难,拔众生苦,是大悲;普门示现,利乐众生,是大慈;故曰慈悲因缘,而名观音普门。
  (三)福慧:观世音菩萨具大智慧而说法,是慧;备大福德而示现,是福;慧指观音,福指普门,故曰福慧因缘,而名观音普门。
  (四)真应:救七难,解三毒,应二求等,是观世音不可思议之真身妙力,而普门示现。三十二化身,是不可思议之应身,故曰真应因缘,而名观音普门。
  (五)药珠:观世音救苦救难,如药树王,是药;普门示现,随其感而应其求,如如意宝珠,是珠;故曰药珠因缘,而名观音普门。何谓药树王如意珠呢?昔有樵者,担柴入市求售,柴捆中忽发现异光,适被一医生名耆域者看见,奇而购之归,寻得一枝药树王。这根药树王,放在身边,可照脏腑,广治百病,如今之爱克斯光。以其治病拔苦,故曰药树王宝。如意宝珠,可以随心所欲,如需衣食用具,只要心中一动念,如意宝珠,就即刻化给你应用,故曰如意宝珠。
  (六)冥显:冥应是眼中虽不亲见,只要你一心不乱的精进念佛,冥中自有莫大的益处。所谓显感冥应,如亲见得的谓之显感显应。还有一种人,并不念佛礼拜,但是在大难临头的时候,也会得到菩萨救护的感应,因他前生有栽培的善根,谓之冥感显应。尚有一种冥感冥应,可例知。前段释救苦观世音,是冥益;后段释普门示现,是显益;故曰冥显因缘,而名观音普门。
  (七)权实:观世音菩萨法身冥益,是实际;方便普门示现,是权谋;故称权实因缘,而名观音普门。
  (八)本迹:观世音菩萨到处应现,教化各类众生,宛如天月映千江之水,而成千江之月。天月如法身之本,水月如应化之迹,所以观音是本,普门示现是迹,故曰本迹因缘,而名观音普门。
  (九)缘了:吾人听经开智慧,一心念观世音,为了因种子;布施之普门,为缘因功德;故曰缘了因缘,而名观音普门。
  (十)智断:观世音救苦,是智德庄严,普门示现是断德,断德即福德庄严故,又称智断因缘而,名观音普门。
  如此十种因缘,故经题总括而称曰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释经题竟。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发表于 2015-11-4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为广于十方法界众生,离苦得乐,圆满与观世音菩萨的无上深因缘,云南化佛山【华圣寺】,供养万尊观音菩萨宝像,有出家僧众长期诵经,礼拜,回向,加持,殊胜圆满。
观音宝像高48公分,每尊一千元,每尊宝像莲台上铸刻XXX供养或XXX全家供养。
供养认捐功德:除一切障、免一切难、满一切愿、求子得子、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了解详情和发心随喜的善信与【佛慈】咨询对公账户信息。功德电话:15903312711,QQ/微信:53590780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8 16: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