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566|回复: 4

[建站话题] 编号006-b/133–序分六种证信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7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净公上人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

编号006-b/133–序分 六种证信序
那么从本迹上去看,阿难尊者是大权示现啊,佛与他那些弟子们就跟唱戏一样的,唱给我们看的啊,个个都是大菩萨、古佛再来啊,不是真正的须陀洹,也不是真正的阿罗汉啊。你像经里面佛告诉我们的,这个舍利弗、目犍连都是古佛再来,早就成了佛了。不但是声闻弟子,当时护法,你就像我们经里面讲的舍卫国的国王,也是菩萨示现的。经里面给我们讲的四地的菩萨,登了地的,第四地的菩萨,以国王的身份、以宰官的身份、以居士的身份,都来帮助佛弘法利生,都不是普通人啊,普通人哪有那么大的智慧呢?
这就是所谓叫“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啊。不是凡夫。凡夫看到你一个人出头,大家想尽方法来拆台啊,来扯腿啊,来障碍你啊。佛菩萨不是这样的!你一个人发心弘法,我们大家都帮你忙,尽心尽力来帮你忙。佛菩萨晓得功德是相等的,功德是圆满的,彼此都是为了利益众生,续佛慧命,所以这个里面没有差别相,是平等的,是一如的。那么要懂得这个意思才晓得,阿难尊者原来也是方便示现,帮助释迦牟尼佛弘法。所以这个地方是称“我闻”,这是“亲闻”之意,这叫“闻成就”。
下面再看“一时”,这是讲时间,说法的时候。我在最初学佛的时候,我对佛经呢,没有批评,也没有怀疑,佛讲的每一句话我都相信,唯独对这个“一时”我有点不服气。释迦牟尼佛是一切智,为什么不写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为什么不说明呢?有一些注解上说,因为印度的当时国家很多,所用的历法不相同,佛讲经又不一定在一个所在,因此这个历法就不好记,这个不能叫我信服。不同也没关系,后人可以考据嘛。
现在像我们中国人同时就用两种历法,有农历、有阳历。这个农历是夏历,就是夏商周,夏朝的历,我们现在农历是用的夏历,夏朝的历,夏商周三代的历法就不一样。那么夏历什么时间,阳历什么时间,它是能查得到的。印度当时历法再复杂,国家再多也可以把它记载下来,我们也可以查找到佛在舍卫国,舍卫国当时用的什么历法,在哪个年代也可以推得出来嘛,为什么这么含糊笼统,“一时”就了事了呢?这是凡夫免不了要起这个疑问的。
到后来佛法稍微深入懂得一点了,才晓得这个“一时”用得太妙了!如果要记载某年某月某日,给诸位说,那是假的,不是真的,“一时”是真的。所以佛以二谛说法,有一真谛、有一俗谛。“一时”是一真谛,不是一俗谛。诸位要晓得,这个时间是假的,不是真实的。时间是我们错觉当中所产生的,在“百法”里面,它属于“不相应行法”。那么这个概念只是一个概念,是个假的概念,不是真的。从什么地方产生的呢?从心法、心所法、色法这三种法里面产生出这个幻觉,所以它不是真实的,完全是遍计所执相。
我们要能够把这个时间观念突破,给诸位说,我们就没有生死了,我们也就长生不老了。你为什么会老呢?因为你有时间观念,你就会老。哎呀,又过了一年了,我又老了一年了。本来你不老啊,就是因为你自己这个念、念、念,就把他念老了。为什么呢?境随心转!假如你那个念头,比如说你今年二十岁学佛,你永远就记住,哎,我二十岁,那你年年都二十岁。这个给诸位说,千真万确!我二十六岁学佛的,到现在还觉得我是二十六岁,永远就只在这个概念上。
这个时法是假的,不是真的,“一时”是真的。因为“一时”是真的,那么佛所有的法会我们都能够亲自参加,只要这个机缘遇到,就行了。你像智者大师,他老人家是隋朝时候人,隋朝末年,唐朝初年,他是生在隋朝,死在唐朝,这是法华宗的第一代的祖师,他也是诵《法华经》,诵到出现品他入定了。在定中,他老人家到了印度灵鹫山去了,释迦牟尼佛在那里讲《法华经》,他坐在那边还听了好半天再回来。一出定之后,“灵山一会,俨然未散”,他亲自参加了。相去释迦牟尼佛灭度,智者大师生在我们中国,相去一千多年啊,一千多年以后还亲自参加释迦牟尼佛的法会,这是“一时”啊。
如果要定了某年某月某日,坏了,你概念都没有了:哎呀,已经过去了,我没有份了。你要看到“一时”,我还有份啦,释迦牟尼佛讲《楞严经》那个法会我们也有份。只要你有这个功夫,你就有能力去参加。你读了《楞严经》,你与楞严会就有份,就有缘。有缘、有能力,当然可以参加!这是真的啊。
最近我们印的《虚云老和尚年谱》,你们大家都看到过,老和尚在定中到兜率天去了,听弥勒菩萨在那讲《唯识》。弥勒菩萨还对他有很多话交代,还嘱咐他很多话。这个年谱里头都有说明的,这位老和尚不会说假话,不会骗我们,“一时”啊。所以这“一时”是真的,一真,二就是妄。
我们凡夫现在最困难的就是时空我们不能突破,所以我们不能自在啊。什么时候把时空突破了,我们就得大自在了。爱因斯坦发明的,空间是四度的,不是三度的,我们觉得很稀奇啊。实际上,他知道的很有限。给诸位说,空间是无限度啊,不只是四度啊。那么这个在甚深禅定里面都能够见到,见到这宇宙人生的真相。那么这个“一时”我就给诸位解释到此地,这个里面含义啊非常之深!
那么下面是“主成就”,就是说法的主人,是佛。凡是经里面单单说一个“佛”,没有冠上佛的名号,通常都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这是叫“主成就”,说法的主人。那么“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在此地简单给诸位介绍一下,否则的话,我们对这个名号得不到利益,我们学佛不会学。“释迦牟尼佛”这五个字,都是印度话,是音译过来的。“释迦”两个字要翻成我们中国的意思呢,就是“八德”里面的“仁爱”,我们通常古人翻译叫“能仁”啊,“能”是有这个能力,“仁”就是仁慈。那么我们讲得方便一点,诸位容易懂呢,就是“八德”里面的“仁爱”。“牟尼”两个字我们也说方便话,就是“清净的”,心地清净,一尘不染。经里面是翻的“寂寞”,不好懂,我们把它说做“清净心”,大家好懂。“仁爱”再有“清净心”,这个仁爱是真的,不是假的。那么我们念“释迦牟尼佛”,就要存仁爱之心,就要学清净的心。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7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续-《编号006-b/133–序分 六种证信序》

摘自《净空法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
所以名是表德的,我们念佛菩萨的名号,要晓得这含的什么意思,取这个意思来改造自己。我有没有仁爱的心?我有没有清净的心?有,我就是释迦牟尼佛;没有,就不是啊。名与意啊要能够相应,这就叫修行。所以那个执持名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天天念,念了不晓得观照,那念了有什么用啊?一天念十万声没用处啊。如果你要懂得观照,一天念一声都有无量功德。诸位要晓得念佛是这么个念法的,才管用啊。《般若经》里一再提醒我们:依文字、起观照啊。“南无释迦牟尼佛”是名字啊,你要依这个名字起观照才行啊。
“南无”也是印度话,意思是“皈依”的意思。什么叫“皈依”呢?“皈依”是指心,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的时候,我们心随着外境跑,“皈”就是回来,眼见色,对于色不起贪嗔痴,回来就叫“皈依”。“依”是什么呢?依靠我们的智慧光明,这个叫真正的“依”啊,依靠自性里面的智慧光明啊,拿《楞严经》来讲就是舍识用根啊,“皈”就是舍识,“依”就是用根,这叫“皈依”啊。
根性里面的德能,能仁就是慈悲啊,寂寞就是禅定,就是智慧啊。定跟慧是一体的,定就是慧,慧就是定;从定慧当中起的作用啊,就是慈悲,就是能仁啊,这才能够利益一切众生啊。这一句名号“南无释迦牟尼佛”是这么样讲的啊。我们念这一句名号,要懂得这个意思啊,要真正能够皈依我们自性清净心里面的定慧,起的慈悲作用,去救护一切众生,我们本身就是释迦牟尼佛。
实实在在我们是释迦牟尼佛啊,我们迷了,用这一句名号把自己释迦牟尼佛给唤醒,给唤起来,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本愿啊,这是他的本怀啊。不是叫我们念他,念他有什么用处啊?念他没用处啊,与我们毫不相干。念他念多了,他讨厌你了。要晓得,用这一个名号是唤醒自己本性里面的释迦牟尼佛。念一切佛、念一切菩萨都是这个念法,你才有无量功德啊。
我在讲学里给诸位说过,佛说的一切经不是说他的经,是我们自性清静心里面的大藏经,你要能这样地会归,才有作用,你才会开悟,你对这个经论才有亲切之感。晓得什么呀?不是外人的,原来是自己的。你要把它划一个界限,那是某佛的、某菩萨的,与我不相干,那糟了!你念一辈子也不会懂的,听一辈子讲也听不懂。
所以学佛贵在直下承担,不拐弯抹角。直下承担这个完全是自己的,诸佛菩萨是我自性里面现出来的诸佛菩萨,一切经论也是我自性当中现出来的,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啊,这样才能成就啊。如果要不这样学,给诸位说,那都是佛门里面的外道啊。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是我们身外之佛、心外之佛,你就是佛门的外道。心外求法,无有是处。那么“佛”这个意思也不多讲了,这就讲到此地。
这个“在”,经上不用“住”而用“在”,这个字很有味道!你看从前做皇帝,皇帝到哪个地方去巡守了,叫“行在”,“行在”就是对皇帝的称呼,为什么呢?从前做皇帝,这一个国就是他的家,你比如说你这个家的房子很大,你在你家里面,你说“我住在某个地方”,不对啊!你就没离开家嘛,你还说什么住啊?你只能说“我在客厅”、“我在房间”,“在”啊。那么皇帝这一国都是他的家,不能说“我今天住北京,明天住南京”,不能说“住”啊,只能说“在”啊,为什么?都是他的家嘛。
佛说,三千大千世界都是佛的教化区,那么佛只有说,今天在娑婆世界,明天在忉利天宫,不能说“住”啊,“在”就是没有出自己的家啦。我们到什么时候也称一个“在”呢?不要再说:哎呀,我住在某个地方。一“住”就小了,那个圈圈就小了。“在”没有圈圈,没有界限啊。
那么这是讲的佛在这个时候,他老人家是在舍卫国室罗筏城祇桓精舍。室罗筏城是舍卫国城的名字,这是印度话,在《弥陀经》里面、《金刚经》里面,都翻作“舍卫国”,是一个地方。“室罗筏”跟“舍卫”音差不多,这是古人翻译的时候是音译的。那么这是处所的成就。
“室罗筏”是印度话,翻成中国的意思叫“丰德”,那么这在当时就是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大城。称“舍卫国”呢,是称它首都的名字,不是国名,这一点诸位要记住,它这个国名叫“憍萨罗”,好像我们现在也有习惯称美国,有的时候不称“美国”,称“华盛顿”,称“华盛顿”大家就晓得就称美国,称东京就晓得称日本,称汉城就晓得称韩国。
那么经里头说啊,有的这种称法很多,称“舍卫国”,实际上是“舍卫”只是憍萨罗国里头一个城市的名字而已,是它的国都,那么“室罗筏”呢,就是“舍卫”,翻译的不一样,意思是一样的。中国的意思叫“丰德”。“丰”是指物产丰富,这个地方的物产丰富,“德”是讲的人民的知识水准很高,有学问、有道德的人很多,所以佛在这个地方教化,这个地方叫“丰德”。
过去印度人,这个印度可以说于这个佛法,与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这个交通就相当地密切。印度在古时候称我们中国叫“支那”,那日本称我们作“支那”,我们都不懂得“支那”是什么意思。“支那”原来是梵语,意思跟“室罗筏”差不多,是指我们地方的物产丰富,人民智慧很高,是一种称赞的称呼。到后来我们不懂得,以为人家这样称我们是瞧不起我们,称我们为支那国。
正如同现在我们佛门里面,人家外面称我们“和尚”都感觉很丢人,“和尚”这个名词好像不好听的,哪里晓得“和尚”是印度话,它的意思是“亲教师”啊!而一般人他不懂得这个意思。亲教师啊,亲自教我的老师我才称他作“和尚”啊。好像在学校念书,他上过我课的,我才称他“和尚”,没有上过我课的,他当不起这两个字啊。这在佛门里面,“和尚”是最尊贵的称呼,不是随便称,不是哪一个出家人都能够担得起这个称呼的。不可以!在一个寺庙里面,只有住持称和尚,住持以下的不能称和尚。和尚在一个寺庙就跟校长一样,那一个学校里头校长只有一个啊,哪有人人都可以称校长,那这个学校不就大乱了。和尚就等于校长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7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编号006-b/133–序分六种证信序

续-《编号006-b/133–序分 六种证信序》

摘自《净空法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
“祇桓精舍”,那么这个里头有很长一段故事,我们也把它省掉,不要讲了。祇陀太子跟给孤独长者,他们两个人有一段因缘。原来,佛在王舍城讲经,这个须达多长者到那边去做客,见到释迦牟尼佛了,对佛非常地佩服,非常地崇敬,就想请佛到自己国家里面来常住,来讲经。但是佛的常居弟子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你要请他,要请那么多人去,不是请一个啊,一个人招待容易,那一请就得请上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啦。
他是一个大富长者,所以回国去之后就想找一个地方能够容纳这么多人,那么找来找去看到太子那个花园很适合。祇陀太子,他这个别墅在城外,风景也非常美,地方也很大。看中这个地方了,就想跟太子商量:我要请释迦牟尼佛到这里来讲经,来弘法,他的弟子那么多,你这个地方很适合,招待他们很适合,就想跟太子来买这个地方,那么太子当然不愿意。
几番的讨价还价,太子看他那个心很诚,故意给他开个玩笑:听说你家的财富很多,你家藏的黄金不少啊。你要能把你家的黄金铺我这个地,铺多少卖多少给你。须达多长者真就把家里的黄金搬出来铺地,这个祇陀太子一看,看呆了,心里一想,释迦牟尼佛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要不然须达多不会干这个傻事情。于是就跟须达多讲:算了算了,请他可以,功德我们两个人做。须达多说:不行,我一个人做,我功德不给你。
祇陀太子想了想说:那不行!你黄金铺地可以,这个树木花草是我培养的,我统统把它砍掉,我这个不卖你总可以吧,我卖给你是地啊。那要把树木花草都砍光了,这个地是一片荒地啊,那有什么意思?这样一来,须达多没有办法,好,好,功德平分好了。两个人做功德,黄金布地啊,这一个掌故。那么这是《大般若经》,也在舍卫国讲的,那上面写得很详细,很有趣味的一段故事,我们在这里也不必说了。那么有处所的成就。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那么这句叫“众成就”。这个地方指的“众”叫“常随众”,在佛经里面通常都是列这个常随众,因为他们是固定的,每一会都参加。除他们之外,当然还有许许多多别人也参加,后面一项一项也都给我们列出来。那么这个是在六种成就里头通通具足了。
此地特别要注意到的,“比丘”上冠上一个“大”字,大比丘不是普通的比丘啊,与后来叹德里面有互相照应之处。“比丘”这两个字是印度话,是出家人受过二百五十条比丘戒的人专称。那么在这里附带给诸位说,和尚这两个字在家人可以称的,你要认为出家人就是和尚,这是你不懂得这个字的意思。和尚是老师啊,你要在学校教书的时候,你的学生就叫你作“和尚”,印度话就叫“和尚”。和尚是老师嘛,是通称,所以“和尚”在家、出家都可以称,不是出家人的专称。“法师”也是在家出家人通称,以世出世间法教化一切众生的人都称法师。
那么在这里,直接教我的,我是他的学生,我称他作“和尚”;他在外面教化众生,但是没有直接教给我的,我称他“法师”。就好像在学校里面读书一样,我的学校很大,里面老师有一千多人,上我课的,是我的亲教师;不上我的课的,他是我学校的老师。我们中国习惯称呼就是“老师”两个字,没分别,印度人有分别:没有上过我的课的称“法师”,上我课的称“和尚”,他有个亲疏之别,所以要晓得“和尚”、“法师”是出家、在家都可以称啊。居士可以称“和尚”啊,居士可以称“法师”啊,不能称“比丘”!“比丘”是出家人专称的,“比丘”、“比丘尼”是专称的,不通在家的,在家人不能称。所以这个“和尚”、“法师”是通称,不是专称,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这个常识。
现在一般人都误会了,认为什么呢?只有出家人才称“和尚”、称“法师”,实在讲是,真正懂得这个意思,那称“和尚”、称“法师”就是骂人,为什么?他虽然出家了,并没有教化众生,你称他作“和尚”那不就骂他,称他作“法师”也是骂他,没有教化众生嘛。就好像虽然是个学师范的,师范毕业了,从来没有教过一天书,你见到他:“某校长”、“某老师”,你不叫挖苦他吗?所以我们要懂这个意思,那就是名与实不相符啊,名实相符是敬称,名实不相符那是不恭敬啊。
“比丘”有三个意思:
第一个叫“怖魔”的意思,这是佛在经上说的,出家人受比丘戒的时候,诸天魔王恐怖了,害怕了。这个魔王就希望他的魔子魔孙一天比一天多啊,他有个家族观念。这一出家了,离开了,走了,他心里慌了:我的魔子魔孙又少了几个了。心里就很不高兴,那个出家人,真正地出家。你真有能力了生死、出三界,他才恐怖;你出了家,还和在家人没有两样,那个魔王看了,笑一笑:哈,没有关系。为什么?他是装模作样的,不是真出家的。真出家人他才恐怖啊,不真出家,他恐怖什么?!第二种叫“破恶”,出家人是断恶修善啊。第三种叫“乞士”,乞食来维持自己的生活。
所以出家人“不蓄资财,三衣一钵”,托钵的日子,没有资财,这个是真正的出家人,真正有成就。那么今天环境实实在在是变了,不一样了,出家人有资财,银行里头有存款,也有房地产,所以这个魔王看到哈哈大笑啊,为什么呢?他一点也不着急啊,决定出不去,他不会恐怖的啊。所以我们真正做一个出家人,要记住,你要不如法修行的话,不能成功,是佛门的罪人。自己有了道场了,要记住,组织财团法人,交给公家,自己决定不可以有。
小乘经都讲了,积财丧道啊,决定是障碍!决定是障碍!舍掉,你所得到的是大千世界啊,你所得到的实报寂光净土啊。你要舍不掉,你所得到的就那么一点点大的小房子,那是你的,为什么?你有“住”啊,你不是“在”啊;我们出家人是:我“在”华藏视听图书馆,我不“住”华藏视听图书馆。我一“住”就完了,我还能了生死、出三界吗?不能啊!我“在”这个地方,那无所谓,我不能“住”这个地方啊!
你们大家好好地记住:如果要成就,要了生死,要做三界的主人,就要学佛,“在”,不能“住”。凡夫才“住”,我们是“在”而不是“住”。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7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编号006-b/133–序分六种证信序

续-《编号006-b/133–序分 六种证信序》

摘自《净空法师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记》
那么今天到这呢,把六种成就介绍出来。这六种成就,给诸位说,这是佛学常识。诸位听了,懂得之后,将来看一切经,经前面都有这个字样,都是这个讲法,没有什么例外,顶多是处所不相同,那么查查佛学字典,查查这个注疏,你就懂得了。那么下面这个十二句叹德非常重要,也可以说,整个《楞严经》的精华也就在这个十二句里,赞叹这些大比丘他们的德能,每一句话都值得我们学习。今天就讲到此地。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1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南无祇园会上佛菩萨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4 23: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