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24321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5-10-9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十番显见第二十七
续-《●[慧律法师]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十番显见 第二十七》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注释:[云何名见?云何不见?]:怎么叫作[见]?怎么叫作[不见],没有见到?[若无明时名不见者,应不见暗]:如果没有日、月、灯三种光明时,你就把它称为“不能见”的话,那么就应该连暗相也看不到,事实不然,我们把所有的灯光关掉,可以看到暗啊!连暗也看不到,才能称为真正[不能见]。现在暗看得到啊,明来见明,暗来见暗,无关于见性,统统能见啊![若必见暗,此但无明,云何无见]:如果没有日月等光明时,一定还是可以见到暗相,因此那只能说是没有光明,怎能说是[没有见]呢?因为只是没有光线而已啊!不坏见性啊!
[如是二相俱名不见]:这么说来,不见明及不见暗两种相,应该都称为[不见]才对,而不应只有[不见明]才称为[不见]。[若复二相自相陵夺,非汝见性于中暂无]:[陵],侵陵。[夺],递夺,取代。如果是明与暗两种尘相在互相嬗(嬗〈动〉①本义:缓。)递取代,而现出有[明来暗去]、[暗来明往]之相,如此则是外尘在来跟去,而你的见性却是一直都在的,并没有于明暗之嬗代之中,暂时变为没有了,而成为[不见]。[如是则知二俱名见]:如是观察,则知唯明暗有来去,见性并无来去;见性于[明]来之时[见明],[暗]来之时[见暗],所以不论是明相现前,或暗相现前,两种情况之下,都能有所见,都称为[见]。
这问题出在哪里?问题是出在全世界的人都是这样认为:把光线灯光关掉,他就说不见,见明才叫做见,见暗不算见。要把见到物他称为叫做见到、能见;要见到暗呢?他就不算,因为看不到东西啊;那只是看不到东西,没有光线而已啊,见性继续在作用,为什么?见暗啊!这句话重点在哪里?意思就是说:当你眼睛睁开的时候,你也不要受外在差别相所蛊惑;当你眼睛闭上的时候,你内心里面也没有恐惧感,因为眼睛睁开的明,跟闭上眼睛的暗,或者是没有光线的暗处,你清净自性一样可以作得了主的,无需恐惧的。睁开眼睛不必分别;没有光线的时候,也不需要恐惧,因为无关于明、暗。简单讲就是:但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就是这个含义,它的后面隐含的意思就是这个。[云何不见]:这么看来,见暗之时怎么可以说是[不见]呢?
义贯:佛言:[阿难,吾复问汝]:当[诸世间人说:我能见]时,[云何]得[名]为[见]?又[云何]称为[不见]呢?[阿难言:世人因于日、月、灯]称为三种[光]之缘,而能[见种种相,名之为见;若复无此三种光明]之缘,前境全黑,不能分辨种种物象,[则]名为[不能见]。这个是普天下,大家所共同接受的观念。佛言:[阿难,若无]光[明时]即[名]为[不见者],则亦[应不]能[见暗]境![若]无光明时而仍[必]能[见]到[暗]境者,[此]情况[但]是[无]光[明,云何]可说是[无见]呢?若真无见,则应连暗境也不能见,才称为无见。[阿难,若在]黑[暗]中[时],以[不]能[见]到[明]相[故],你就[名]之[为不见]的话;反之,[今]若[在]光[明]之[时],则定[不]能再[见]到[暗相]了,这时是否[还名]为[不见]?按照你的说法,则[如是]不见暗与不见明[二相]应[俱名]为[不见]才对;如此,则世间人便没有能说[我能见]的时候了!因为明来的时候,你见不到暗;暗来的时候,你也不见明,二个统统不能见,所以,世间人说:我能见。就永远不可能了![若复]了知明与暗[二]种尘[相]只是在[自相]侵[陵]递[夺],而现有明来暗去、暗来明去等相,并[非汝]之[见性于]其[中]间[暂]时变[无],而成不见;[如是]观察[则知]明时见明,暗来见暗,于此[二]境现前之时,[俱名]为[见,云何]复说见暗之时即名为[不见]?
诠论:在这里所牵涉到的,是最基本的概念,也是一切凡夫最基本共有的计执:认为明时见物才叫作[见],暗时见暗就不叫[见],就称为[不见]或[不能见]。这不只是凡夫为然,连二乘及大乘权教菩萨也是这么认为。现在佛讲的首楞严大定就不是这样,超越一切凡夫、外道、二乘、权教菩萨,究竟要让众生成佛的!二乘法中,四缘成见:心、眼、空、明,一定要有[明],就是一定要有光线,才能成见。大乘唯识九缘亦有[明](光线)之一缘。这些都是权教之法,非了义教。若依了义,则无[明]与[暗]之分别,了义就是究竟,了义就是用本性修行,开采不生不灭,初发心即成等正觉的修行法,就是依了义教,就无所谓的明跟暗的分别。
俱名为见:明来见明,暗来见暗,所以,无关于见性。见性恒常,无来无去,我们的见性一直存在,不会用的时候,它就失去。不依外缘而称有无,不但不依明缘,且四缘俱不依,茕茕独立——此是第一义谛。若得如是现前知见,方知见性离根尘识、不依他有,诸位!这个根、尘、识,在禅宗里面讲,统统叫做尘,尘自生灭,自性不动,这个就是十八界统统空,无一法不空。大悟,悟到什么?悟到无所得,念念消归自性,归无所得,它就是在告诉你:没有六根、没有六尘、没有六识,《心经》里面讲: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耳鼻舌身意,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这个不是讲得很清楚吗?三六一十八统统空,只存如来藏性。因此要了解,所有的宗派,统统要叫你成佛;不要讲到成佛那么遥远,你这一辈子能够听到大乘佛法一句、一字,或者是一语,都会终身受用的!所以,这个见性是离根尘识,不依他有。
是故本自圆成,注意这四个字:本自圆成,那你为什么要让它变成缺陷呢?就是一直动执着的念头;息灭贪嗔痴,名为沙门。什么叫做出家?息灭贪嗔痴。那么,换句话说:换另外一个角度说:不息灭这个贪嗔痴,这个有违佛的教化。因此出家人他的重点就是降伏自我,没有贪嗔痴;在家居士呢?有能力的可以达到这个,但是,听经闻法,任何一句他也很受用,因为这个贪嗔痴,不论出家、在家,他都有。因此,学佛的目标定了以后,就了解:喔!我们本自圆成的清净自性,体用恒常。在这里,体即不生灭,用即不可思议,叫做体用恒常,非暂有无。不是暂时的有或者是无,暂时有,那不是真的有;暂时无,也不是真的无。我们现在体用不出来,而这个用是思议、是生灭法、是语言、是文字、是争执、是斗争,所以,我们那个不思议的业用、不思议的妙用,用不出来,不证悟到如如不动的本体,则没有妙用,体用是一如的,体用是不二的,依体起用,摄用归体,体用不二,体用一如,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