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3203|回复: 25

法华经讲演录化城喻品---太虚大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8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法华经讲演录

化城喻品第七

太虚大师讲述

民国十年秋在北京

化城喻品第七

正宗分为显一乘之境,有三周说法:其中法说利上根,喻说化中根,今已释竟;为利下根,乃说因缘,是为第三周说法因说利下根之缘起。此第三周因说利下根,共分四节,其第一节为佛正喻化,释之者即此化城喻品。

本品经文分二:一曰、说宿因令念退大就小,二曰、显今果令知舍权趋实。化城喻之前,虽先已叙述宿昔因缘以利下根,而佛之正意,则尤在对治阿罗汉等,令勿执著于化城之小涅槃,而当进趋于无上佛乘之宝所,故以化城喻为名也。

上、中根既皆受记,而前品之末云五百弟子皆当授记,是下根终当得记,已露端倪。然恐此下根人不易领解,今欲假说因缘,使之兴起信解,故说此品。又、此品为对治有定之增上慢人而说,若凡夫、若阿罗汉,其所得禅定与涅槃,均属暂许取为休息之化城,而不容著为究竟。盖凡夫所得之四禅、四定,仅暂伏惑种不生现行。即阿罗汉亦只得解脱道时才证于法性,而一刹那间分别心起,其所取之境已非先时所证之法性,而为分别心所另取之境矣;若便执此以为究竟,实即取于灭受想定,并非涅槃,故仍属化城,未跻究竟。今欲令行者不滞于中途自证之境界,故说此品。

化城之喻,虽通对治各类众生之执著,而此品正被之机,则指住小乘涅槃为究竟之阿罗汉等众也。

丁三 三周说法

戊一 说法

己一 长行

庚一 说宿因令念退大就小

辛一 说往因会自身事

壬一 明大通佛去今久远

佛告诸比丘:“乃往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名大通智胜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其国名好城,劫名大相。诸比丘!彼佛灭度已来甚大久远,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地种,假使有人磨以为墨,过于东方千国土乃下一点,大如微尘,又过千国土复下一点,如是展转尽地种墨。于汝等意云何?是诸国土,若算师、若算师弟子,能得边际知其数不”?“不也,世尊”!“诸比丘!是人所经国土,若点不点尽抹为尘,一尘一劫,彼佛灭度已来复过是数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阿僧祇劫。

此下叙说过去因缘,以领会佛之自身事也。甚大久远者,言此佛去今久远之时分甚大也。地种者,地为四大之一,以能为发生之因,故名为种。地种、即专指大千世界中地大之质而言。地种尽磨为墨,显成墨之多;过千国土始下一点,显用墨之少;墨多点少,展转卒至于墨尽,显所经国土之多。每过千国土即下一点,为所点之国;其所超越之九百九十九国土,即为不点之国;合此点不点之国土尽抹为尘,显尘数之多。以如是一尘一劫之劫数,而大通智胜如来去今之劫数乃更过之,其久远甚大如是。

“我以如来知见力故,观彼久远犹若今日”。

此显如来之智能见也。知见力、即如来之大圆镜智。佛智榇深,于古今刹海,皆于一念中等如显现。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念过去世,无量无边劫,有佛两足尊,名大通智胜。如人以力磨三千大千土,尽此诸地种,皆悉以为墨;过于千国土,乃下一尘点,如是展转点,尽此诸尘墨。如是诸国土,点与不点等,复尽抹为尘,一尘为一劫;此诸微尘数,其劫复过是,彼佛灭度来,如是无量劫。如来无碍智,知彼佛灭度,及声闻、菩萨,如见今灭度。诸比丘当知!佛智净微妙,无漏、无所碍,通达无量劫”。

初五颂、颂时久远,后二颂、颂己能见。见甲而遗乙谓之漏,见彼不见此谓之碍,佛以无漏、无碍之智,见彼佛及其声闻、菩萨之灭度,宛如见之于今日,所以为净妙之智也。

壬二 明大通智胜佛事

癸一 佛寿成道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寿五百四十万亿那由他劫,其佛本坐道场破魔军已,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诸佛法不现在前。如是一小劫乃至十小劫,结跏趺坐,身心不动,而诸佛法犹不在前。尔时、忉利诸天,先为彼佛于菩提树下敷师子座,高一由旬,佛于此坐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适坐此座,时诸梵天王雨众天华,面百由旬,香风时来,吹去萎华,更雨新者,如是不绝,满十小劫供养于佛。乃至灭度,常雨此华。四王诸天,为供养佛常击天鼓,其余诸天作天伎乐,满十小劫;至于灭度,亦复如是。诸比丘!大通智胜佛过十小劫,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道场、谓菩提场,即非证菩提不起于座之场。破魔军,谓破烦恼魔、五蕴魔、死魔、天魔。佛法现在前,谓证于一切种智。师子座、即佛座。大通如来端坐道场,历十小劫,过此以后,佛法乃得现前,显大道难成之相。诸天之华供养、乐供养,亦满十小劫;至佛灭度,仍复如是,显天人供养之相。又诸佛之法乃现在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此为诸佛自证之境,岂众生所能测度!惟佛从自证之性海中,发起大悲心以回向于众生界,自为标示,由是众生始获知佛之成道因缘耳。

癸二 转正法轮

子一 供养请转

丑一 王子请转

“其佛未出家时,有十六子,其第一者名曰智积。诸子各有种种珍异玩好之具,闻父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舍所珍,往诣佛所,诸母涕泣而随送之。其祖转轮圣王,与一百大臣、及余百千万亿人民,皆共围绕随至道场,咸欲亲近大通智胜如来,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到已、头面礼足,绕佛毕已,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以偈颂曰:‘大威德世尊!为度众生故,于无量亿岁,尔乃得成佛。诸愿已具足,善哉吉无上!世尊甚希有,一坐十小劫,身体及手足,静然安不动,其心常憺怕,未曾有散乱,究竟永寂灭,安住无漏法。今者见世尊,安隐成佛道,我等得善利,称庆大欢喜。众生常苦恼,盲瞑无导师,不识苦尽道,不知求解脱,长夜增恶趣,减损诸天众,从冥入于冥,永不闻佛名。今佛得最上安隐无漏道,我等及天人为得最大利,是故咸稽首,归命无上尊’。

此释王子诣佛、供养礼赞。诣所绕佛为礼,偈颂为赞。减损诸天众,即减少善道众生之意;恶趣增多,故善道减少也。

“尔时、十六王子偈赞佛已,劝请世尊转于法轮,咸作是言:‘世尊说法,多所安隐,怜愍饶益诸天人民’。重说偈言:‘世雄无等伦,百福自庄严,得无上智慧,愿为世间说!度脱于我等,及诸众生类,为分别显示,令得是智慧;若我等得佛,众生亦复然。世尊知众生深心之所念,亦知所行道,又知智慧力、欲乐及修福、宿命所行业,世尊悉知已,当转无上轮’”。

此释请转法轮。佛于诸天人民,以大慈故多所安隐;以大悲故多所怜愍饶益;以一切智故,能知一切众生根性、欲乐、三世因缘,而为之转无上法轮也。


 楼主| 发表于 2015-10-9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丑二 梵天赞请

**寅一 神光动照

**

**佛告诸比丘:“大通智胜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十方各五百万亿诸佛世界六种震动,其国中间幽冥之处──日月威光所不能照──而皆大明。其中众生各得相见,咸作是言:此中云何忽生众生?又其国界诸天宫殿乃至梵宫,六种震动,大光普照,遍满世界,胜诸天光。

**

**其国中间幽冥之处,谓两世界中间日月不及照临之处,如世界边际为铁围山等是。

**

**寅二 供养请转

**卯一 东方

**

**“尔时、东方五百万亿诸国土中梵天宫殿,光明照曜,倍于常明。诸梵天王各作是念:今者宫殿光明,昔所未有,以何因缘而现此相?是时、诸梵天王即各相诣,共议此事,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救一切,为诸梵众而说偈言:‘我等诸宫殿,光明昔未有,此是何因缘,宜各共求之。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而此大光明,遍照于十方’。

**

**此东方梵天因光惊问,而救一切梵天王集议推求也。十方梵天,因光而推瑞相,因瑞相而推因缘,于是请转法轮。此先始于东方。诸天中之具威德者,将生之时光明先现,故共疑为大德天生。

**

**“尔时、五百万亿国土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械盛诸天华,共诣西方,推

**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即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 ,即以天华而散佛上。其所散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其菩提树高十由旬。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处’!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世尊甚希有!难可得值遇,具无量功德,能救护一切。天人之大师,哀愍于世间,十方诸众生,普皆蒙饶益。我等所从来五百万亿国,舍深禅定乐,为供养佛故。我等先世福,宫殿甚严饰,今以奉世尊,惟愿哀纳受’!

**

**此释共诣西方寻光诣佛及礼赞供养。色界天众之依正二报,俱各随身自有,故云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及各以宫殿奉上彼佛。

**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惟愿世尊转于法轮,度脱众生,开涅槃道’!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世雄两足尊!惟愿演说法,以大慈悲力,度苦恼众生’!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

**此释东方梵天请转法轮,而佛已默许也。

**

**卯二  东南方

**

**“又诸比丘!东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大悲,为诸梵众而说偈言:‘是事何因缘而现如此相?我等诸宫殿,光明昔未有。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未曾见此相,当共一心求。过千万亿土,寻光共推之,多是佛出世,度脱苦众生’。

**

**此东南方梵天因光惊问,而大悲梵天王集议推求也。大悲梵王于大德天生、及有佛出二疑问中,独信为有佛出世,与前稍异。

**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械盛诸天华,共诣西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尔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圣主天中王,迦陵频伽声,哀愍众生者,我等今敬礼。世尊甚希有,久远乃一现,一百八十劫空过无有佛,三恶道充满,诸天众减少。今佛出于世,为众生作眼,世间所归趣,救护于一切。为众生之父,哀愍饶益者,我等宿福庆,今得值世尊’!

**

**此释共诣西北方寻光诣佛及礼赞供养。圣主、颂大通智胜。天中王、谓佛本为天中之天,如为之王也。迦陵频伽、妙音之鸟,喻佛说教之慈妙。

**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惟愿世尊哀愍一切,转于法轮,度脱众生’!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而说偈言:‘大圣转法轮,显示诸法相,度苦恼众生,令得大欢喜。众生闻此法,得道若生天,诸恶道减少,忍善者增益’。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

**此释东南方梵天请转法轮,而佛默然许之。

**

**卯三 南方

**

**“又诸比丘!南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各自见宫殿光明照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此光曜?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妙法,为诸梵众而说偈言:‘我等诸宫殿,光明甚威曜,此非无因缘,是相宜求之。过于百千劫,未曾见是相,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

**

**此南方梵天因光惊问,而妙法梵王集议推求也。

**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械盛诸天华,共诣北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 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受’!尔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世尊甚难见,破诸烦恼者,过百三十劫,今乃得一见。诸饥渴众生,以法雨充满,昔所未曾睹,无量智慧者,如优昙钵华,今日乃值遇。我等诸宫殿,蒙光故严饰,世尊大慈愍,惟愿垂纳受’!

**

**此释共诣北方寻光诣佛,及礼赞供养。

**

**“尔时、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作是言:‘惟愿世尊转于法轮,令一切世间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皆获安隐而得度脱’!时诸梵天王,一心同声以偈颂曰:‘惟愿天人尊转无上法轮,击于大法鼓,而吹大法螺,普雨大法雨,度无量众生!我等咸归请,当演深远音’。尔时、大通智胜如来默然许之。

**

**此释南方梵天请转法轮,而佛默然许之。

**

**卯四 六方

**

**“西南乃至下方,亦复如是。

**

**此省叙各方,谓西南方、西方、西北方、北方、东北方、下方。此六方之因光惊问,寻光诣佛,请转法轮,均各相同。

**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卯五 上方

“尔时、上方五百万亿国土诸大梵王,皆悉自睹所止宫殿光明威曜,昔所未有。欢喜踊跃,生希有心,即各相诣共议此事,以何因缘我等宫殿有斯光明?时彼众中有一大梵天王名曰尸弃,为诸梵众而说偈言:‘今以何因缘我等诸宫殿,威德光明曜,严饰未曾有?如是之妙相,昔所未闻见,为大德天生?为佛出世间’?

此上方梵天因光惊问,而尸弃梵王集议推求也。尸弃、即火顶,如前已释。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与宫殿俱,各以衣械盛诸天华,共诣下方推寻是相。见大通智胜如来处于道场菩提树下坐师子座,诸天、龙王、乾闼婆、紧那罗、摩侯罗伽、人非人等恭敬围绕,及见十六王子请佛转法轮。时诸梵天王头面礼佛绕百千匝,即以天华而散佛上。所散之华如须弥山,并以供养佛菩提树。华供养已,各以宫殿奉上彼佛而作是言:‘惟见哀愍饶益我等,所献宫殿,愿垂纳处’!时诸梵天王即于佛前,一心同声以偈颂曰:‘善哉见诸佛救世之圣尊!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普智天人尊,哀愍群萌类,能开甘露门,广度于一切。于昔无量劫,空过无有佛。世尊未出时,十方常闇瞑,三恶道增长,阿修罗亦盛,诸天众转减,死多堕恶道;不从佛闻法,常行不善事,色力及智慧,斯等皆减少;罪业因缘故,失乐及乐想,住于邪见法,不识善议则:不蒙佛所化,常堕于恶道。佛为世间眼,久远时乃出,哀愍诸众生故现于世间,超出成正觉,我等甚欣庆,及余一切众喜叹未曾有。我等诸宫殿,蒙光故严饰,今以奉世尊,惟垂哀纳受!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此释共诣下方寻光诣佛及礼赞供养。失乐及乐想,谓以罪业因缘,失去人天乐果及此福乐之因。乐想、即乐因也。

“尔时、五百万亿诸梵天王偈赞佛已,各白佛言:‘惟愿世尊转于法轮,多所安隐,多所度脱’!时诸梵天王而说偈言:‘世尊转法轮,击甘露法鼓,度苦恼众生,开示涅槃道。惟愿受我请,以大微妙音,哀愍而敷演,无量劫习法’!

此释上方梵天请转法轮。以上明大通智胜如来成佛之久、得道之艰,故十方世界梵王愿转法轮,殷勤启请,求之者众。

子二 许可为转

丑一 佛转法轮

“尔时、大通智胜如来受十方诸梵天王及十六王子请,即时三转十二行法轮,若沙门、婆罗门、若天、魔、梵、及余世间所不能转。

此释大通智胜如来许可为转,并明转此法轮非余众所能也。所转法轮为何?即四谛与十二因缘之法也。三转者、谓每于一法必有三转,兹先假四谛中之苦谛释之:如说苦法,佛必先示苦之事相,如广说三界二十五有中之三苦、八苦、一百八苦、种种逼迫不自在之相,以显苦之事,此名示相转。次复各各说明苦之所由来,以明苦之理,虽苦之理非即是苦,然理恒通于三界各苦之事相,故须明苦理乃知苦之谛实不虚,此名劝修转。次更说苦之实性,若明实性则苦无自性,即以真如法身实相之性为性。苟证知此,则苦之事相、与苦之理、均了不可得,此明作证转。是谓三转。若集、若灭、若道,亦复如是。以四谛各有三转,故名十二行法轮。沙门、婆罗门,均修行者,能有智慧。魔天、与梵天,均有大势力之天。世间、指一切有情言。此诸人众,皆不能转此法轮,以明彼佛独能正证而遍说也。

“谓是苦,是苦集,是苦灭,是苦灭道。

此彰所转之境中之四谛法也。此所谓苦,通指三界依正二报而言,谓三界所得之报皆是苦也。依正二报之苦,何以有?以有集故。谓集合惑因与业缘以生起,致得有此果也。惑、谓贪、嗔、痴三毒之烦恼,业、谓善业、恶业、与不善不恶之不动业三者,是故集为苦因。然苦与苦因,均可灭而尽也,云何能灭?当断惑,即断烦恼使不生业。盖烦恼之所由起与所由增,皆由居三界内不知有苦,不知苦则生于贪欲,贪欲则执于我及执有我所依之境。若证知此和合相续之假相我并非真实,则我相灭,我相灭则我所有相灭,贪欲灭则苦因灭,即集灭故苦灭。欲灭苦,必灭苦因而后苦灭,故当修所以能知苦、断集、证灭之圣道。

以上略说四谛之体,为有作四谛,谓以分段生死十二因缘名苦,惑业名集,择灭名灭,而生空智品为道也。若无作四谛,则以变易生死五蕴名苦,所知障名集,无住涅槃名灭,而法空智品名道。盖四谛之法,其义至为深广,摄诸法尽,通于大小乘,故佛言二乘圣人犹有所不能尽知也。经文于示相转、劝修转、作证转三者中,但举示相转以例其余,故曰是苦、是苦集云云,犹言是苦相、是苦集相云云也。

“及广说十二因缘法: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无明灭则行灭,行灭则识灭,识灭则名色灭,名色灭则六入灭,六入灭则触灭,触灭则受灭,受灭则爱灭,爱灭则取灭,取灭则有灭,有灭则生灭,生灭则老死忧悲苦恼灭。

此彰所转之境中十二因缘法也。能发生者为因,助发生者为缘。此法亦名十二缘起,又名十二有支。无明即迷于真实义之理、及异熟果之事也。迷故起种种妄动,故曰无明缘行。妄动熏为业种,至成熟时前异熟识既舍,即引生后异熟识,故曰行缘识,识、即第八识也。报识既起,揽色为身,即有色、受、想、行、识之五阴,故曰识缘名色。名、即指受、想、行、识之四阴也。由有五阴,故起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入,故曰名色缘六入。根、尘和合为触,故曰六入缘触。因根、尘和合而有违境、顺境、不违顺境之不同,遂起苦受、乐受、舍受三者之差别,故曰触缘受。以有受故,内身外境起于贪恋,故曰受缘爱。爱则执著,起我、我所,故曰爱缘取。执著之业因既熟,必受后有之报,故曰取缘有。后有之依报,厥惟身相,故曰有缘生。有生则有少壮之假相,故其对待之相为衰老;有生则有灭,故其对待之相为死,有生则有苦苦、坏苦、行苦之互相逼迫,故有忧悲苦恼:故曰生缘老死忧悲苦恼。以上种种杂染之法,顺序而缘起,名为杂染流转观。此诸染法缘起之究竟卒归于苦,而苦之始因则为无明,故能破除无明,始为究竟不受后有。而云无无明尽者,以体即如来所证之甚深法性也。无明灭则行灭以下十一句清净之法,名为清净还灭观。本节佛说四谛、十二因缘,均为三乘相同之法。


发表于 2015-10-11 09: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丑二 生闻获益

**

**“佛于天人大众之中说是法时,六百万亿那由他人,以不受一切法故而于诸漏心得解脱,皆得深妙禅定,三明、六通、具八解脱。第二、第三、第四说法时,千万亿恒河沙那由他等众生,亦以不受一切法故而于诸漏心得解脱。从是已后,诸声闻众无量无边不可称数。

**

**大通智胜如来正转法轮,共有四会。说是四谛、十二因缘之初会时,得证二乘之解脱果者,已有六百万亿那由他人之多。及第二三四等会时,则饶益弥众。仅言声闻众者,以现尚未说大乘故无菩萨也。不受一切法,谓于一切外境界受、内果报 受之中皆不乐受,不受故不爱,不爱故不取,不取故不有,故无生老死忧悲苦恼,而得取证于有余涅槃也。诸漏、指见、思烦恼。由证解脱,故能得超过世间,得与慧相应之深妙禅定。三明等均见前解。

**

**癸三 子继传灯

**子一 出家启请

**

**“尔时、十六王子皆以童子出家而为沙弥,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百千万亿诸佛,净修梵行,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俱白佛言:‘世尊!是诸无量千万亿大德声闻皆已成就,世尊亦当为我等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我等闻已,皆共修学。世尊!我等志愿如来知见,深心所念,佛自证知’。尔时、转轮圣王所将众中八万亿人,见十六王子出家,亦求出家,王即听许。

**

**此释诸子出家启请及臣佐随从出家。沙弥、义言息争,亦言行慈,又言求寂,谓出家发愿志求涅槃也。所受戒为十戒,随顺比丘修习律仪,盖初出家者之称。根利复多智慧,悉由久供养佛,曾发大心,此明王子之德。昔转小乘法轮,利益声闻,皆已成就,今当开示大乘,遂我等求佛知见之志愿,此明启请说法之意。末言;我等既有志愿,久发此心且又甚深,今以此深心念于如来知见,当为如来观根之智所证知也。

**

**子二 许可正说

**

**“尔时、彼佛受沙弥请,过二万劫已,乃于四众之中说是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是经已,十六沙弥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皆共受持讽颂通利。说是经时,十六菩萨沙弥皆悉信受,声闻众中亦有信解,其余众生千万亿种皆生疑惑。佛说是经,于八千劫、未曾休废。说此经已,即入静室,住于禅定八万四千劫。

**

**此中分为五:一、明说法之时,二、明所说之法,三、明沙弥领悟,四、明三根领悟,五、明说法时期。大通如来已许十六王子之请,乃过二万劫后始为说者,明待说法之机成熟,且明佛寿甚长。其所迟延之二万劫,在彼佛腊中并不见为过久也。大乘经、即大乘法,苟闻是经,皆当成佛,为佛之不共法,故名大乘。是经全说实法,尽称佛之本怀而说,故为佛所护念。专教菩萨,故曰教菩萨法。讽颂为闻慧,通利为思慧,受持为修慧,此明十六沙弥之领悟。沙弥信受、即顿悟菩萨,为上根;声闻信解,即渐悟菩萨,为中根;余众须因疑启悟,为下根。此诸千万亿种众生,或居声闻地,或居辟支地,或处凡夫地,本具善根,但未成熟,故尚须如来喻化也,故曰三根领悟。佛说经八千劫,复入静室住八万四千劫,谓佛入禅定之室,不起于座,共经如是劫。总言说经、住定时期之久,益以明佛寿之长也。

**

**子三 诸子传灯

**

**“是时、十六菩萨沙弥知佛入室,寂然禅定,各升法座,亦于八万四千劫为四部众广说分别妙法华经,一一皆度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示教利喜,令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

**此释诸子传灯,谓依佛教化,等说是经,为传佛之心灯也。佛住定八万四千劫,十六菩萨沙弥即于是劫期内,亦广说是妙法莲华经。且所度甚众,亦皆令发无上觉心,此所谓传佛心灯也。示教利喜,谓指示其本有之无上觉心,教之以菩萨修行之道,行有成就故获善利,功德自在故有法喜也。

**

**子四 佛起赞叹

**

**“大通智胜佛过八万四千劫已,从三昧起,往诣法座,安详而坐。普告大众:‘是十六菩萨沙弥,甚为希有!诸根通利,智慧明了,已曾供养无量千万亿数诸佛,于诸佛所常修梵行,受持佛智,开示众生令入其中,汝等皆当数数亲近而供养之。所以者何?若声闻、辟支佛、及诸菩萨,能信是十六菩萨所说经法、受持不毁者,是人皆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之慧’”。

**

**此谓劝人亲近十六菩萨沙弥,并信持其所说之经法也。受持二句,言自度度他。诸菩萨、指初发心之菩萨而言。

**

**子五 所化常益

**

**佛告诸比丘:“是十六菩萨常乐说是妙法莲华经,一一菩萨所化六百万亿那由他恒河沙等众生,世世所生与菩萨俱,从其闻法悉皆信解,以此因缘得值四万亿诸佛世尊,于今不尽。

**

**此言是经化度之益,至为常久。十六菩萨既乐常说是经;一一菩萨每次法会所亲化度者,又如是之众;而此众生生生劫劫,复从菩萨闻法修行,各各皆得后先成佛。以是知十方三世所有法华会上诸大菩萨及一切众生,互相值遇,盖莫不具有夙世殊胜因缘,所以能共相饶益于无尽也。

**

**癸四  会成今佛

**

**“诸比丘!我今语汝:彼佛弟子十六沙弥,今皆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十方国土现在说法,有无量百千万亿菩萨声闻以为眷属。其二沙弥东方作佛:一名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在欢喜国;二名须弥顶。东南方二佛:一名师子音,二名师子相。南方二佛:一名虚空住,二名常灭。西南方二佛:一名帝相,二名梵相。西方二佛:一名阿弥陀,二名度一切世间苦恼。西北方二佛:一名多摩罗跋旃檀香神通,二名须弥相。北方二佛:一名云自在,二名云自在王。东北方佛,名坏一切世间怖畏。第十六我释迦牟尼佛,于娑婆国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此下会合释成今日诸佛之名号国土。约分为二:一曰、标成佛现利群生,即十六沙弥皆得正觉,现在说法,无量眷属一节。二曰、显异名成佛处所,即八方诸佛国土等是。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音同触ㄔㄨˋ)、佛名,义言不动。欢喜、国名,维摩诘经亦作妙喜。须弥顶、义言妙高。阿弥陀、义言无量寿。余如本文,或见前解。

**


发表于 2015-10-12 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5-10-12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辛二 结夙缘会弟子事

**

**“诸比丘!我等为沙弥时,各各教化无量百千万亿恒河沙等众生,从我闻法,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诸众生,于今有住声闻地者,我常教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人等应以是法渐入佛道。所以者何?如来智慧难信难解,尔时所化无量恒河沙等众生者,汝等诸比丘、及我灭度后未来世中声闻弟子是也。

**

**此言我昔日所化度之众生为谁,即今者汝等比丘与未来之声闻弟子是也。此诸众生,于夙世中固已熟闻大乘之法,特或因怯弱之故,今已退转而堕于声闻;或本为菩萨,今为应化示现而隐于声闻,以共住于我诸声闻地弟子之中。然我仍以大乘常时教化,使终由渐以入于佛道也。盖众生法广,如来法高,佛之智慧不易信解,必久渐熏习始可夙因不昧。如来于法华会以前,说般若等经,即是方便密化大乘之意。

**

**“我灭度后,复有弟子不闻是经,不知不觉菩萨所行,自于所得功德生灭度想,当入涅槃;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异名,是人虽生灭度之想入于涅槃,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除诸如来方便说法。

**

**此释疑难,谓佛灭度后,声闻弟子有不易成佛之疑难也。佛既灭度,所有夙曾值佛之弟子,其所生之时,所处之国,未必尽有此大乘经典,故或致不闻是经。然以曾植善根故,亦知问道求法,殷勤修习,徒以未闻此经之故,虽其所行已为入于菩萨修行之道,而恒不自知觉,且于自所成就之功德误以为究竟灭度,即思入住于小乘涅槃。如是之人,岂非有终难成佛之疑乎?佛复释之云:如来八相成道,随方示现,我于是人所在之国土,以因缘应化作佛时,时号虽殊,佛无有二。是人虽欲安住于小乘涅槃,然以本具大乘种姓及根姓将熟之故,仍必知发大心,即于彼土求无上大般涅槃之佛智,而因以获闻是经,终得以唯一佛乘证究竟之灭度。所以然者,余乘均非究竟,均为方便权说,一闻是经即知之矣。

**

**以上各节,如大通智胜如来远茄修证,十六沙弥久发大心,声闻余众久具胜因,皆须长劫修行始能成佛,均显修行无上之义。

**

**庚二 显今果令知舍权取实

**辛一 法说

**

**“诸比丘!若如来自知涅槃时到,众又清净,信解坚固,了达空法,深入禅定,便集诸菩萨及声闻众为说是经:世间无有二乘而得灭度,唯一佛乘得灭度耳。

**

**此法说中之明今实,谓标明今日实说之所由也。涅槃时到,谓众生度尽,佛将涅槃之时。众生虑佛灭后无法可闻,于佛此时所说闻易深信。众清净者,即尽为净心乐法之众,唯有真实,别无枝叶,如增上慢人尽已退席是也。信解坚固,为众生信力。了达法空,为众生智力。深入禅定,为众生定力。茍具如是因缘,是为说大法之时机成熟。佛言:若如来自知说大法之机已熟,即可集三乘之众,说示是经,使知究竟灭度唯有一乘。今日之会,正说一乘实相,即以此也。

**

**“比丘当知!如来方便,深入众生之性,知其志乐小法,深著五欲,为是等故说余涅槃。是人若闻,则便信受。

**

**此法说中之释先权,谓释明昔日权说之所由也。深著五欲,方流转于分段生死,何由近于佛道?故度以小乘涅槃,使先离于烦恼无明,再趋佛智。佛惟以方便智深入众生之性,故能知众生乐小之志,且能说此众生易信之方便法也。

**


发表于 2015-10-13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辛二 喻说

**壬一 喻昔说权

**

**“譬如五百由旬险难恶道,旷绝无人怖畏之处,若有多众欲过此道至珍宝处,有一导师聪慧明达,善知险道通寒之相,将导众人欲过此难。

**

**喻昔说权,约分为四,此一、释导将离险。五百由旬之喻,其义如下:以三界之见思惑、善恶及不动业、分段生死苦、为三百由旬,以二乘圣人之无明惑、变易生死苦、为二百由旬。以惑苦等为恶法,故曰险难恶道。旷绝无人,喻此恶法中无有佛智,无有一法与清净本心相应。怖畏、即喻五怖畏处,此生死烦恼去佛智远之处,修行者应先断离诸惑,透过此途,方能上趋佛智。故喻之曰:多众欲过此道至珍宝处。珍宝、喻佛功德宝。导师、喻佛。善知险道通塞,喻如何断惑业苦,如何断除无明,如何次第免除分段、变易生死,佛尽了知。导师既知恶道之相,故将导人令出于难也。

**

**“所将人众,中路懈退,白导师言:‘我等疲极而复怖畏,不能复进,前路犹远,今欲退还’。

**

**此二、释中途懈退。疲极、则不能进,怖畏、则亟欲退,故需有休息之所矣。

**

**“导师多诸方便而作是念:‘此等可愍,云何舍大珍宝而欲退还’?作是念已,以方便力,于险道中过三百由旬化作一城,告众人言:‘汝等勿怖!莫得退还!今此大城可于中止,随意所作。若入是城,快得安隐;若能前至宝所,亦可得去’。

**

**此三、释为设化城。众生畏佛功德宝之难求,甘从弃舍而退堕于生死海中。导师念而愍之,此即其方便智。说断惑、业、苦等法,令出三界成阿罗汉,便许为已入涅槃之城,此即导师之方便力。过三百由旬,喻已断三界之惑、业、苦。咬乘涅槃,本非究竟,亦无行者可停止之处,而佛权谓至此即为灭度之境,故曰化作一城,明此城并非实相也。既以中止安隐、随意所作、暂慰小心者,复以前至宝所、亦可得去、歆动大心者,导师之智至矣!

**

**“是时疲极之众,心大欢喜,叹未曾有:‘我等今者免斯恶道,快得安隐’。于是众人前入化城,生已度想,生安隐想。

**

**此四、释众倦皆息。免恶道、得安隐,喻已出三界狱,已免分断死。前入化城,喻仍在信心位上,尚未入初住,然便生已度安隐等想,则已滞著于所得之境矣。

**

**壬二 喻今说实

**

**“尔时、导师知此人众既得止息,无复疲倦,即灭化城,语众人言:‘汝等去来!宝处在近。向者大城,我所化作,为止息耳’。

**

**即灭化城、并说宝处在近,喻昔说涅槃是假,今说如来灭度是真,此即开权显实之说也。

**

**辛三 合说

**

**“诸比丘!如来亦复如是,今为汝等作大道师,知诸生死烦恼恶道险难长远,应去应度。若众生但闻一佛乘者,则不欲见佛,不欲亲近。便作是念:佛道长远,久受勤苦乃可得成。佛知是心怯弱下劣,以方便力,而于中道为止息故说二涅槃。

**

**此合昔权。应去应度,谓应离去此恶道,应度过此恶道也。众生心怯志劣,若但闻长远勤苦之唯一佛乘,则不欲见佛。即已见之,亦不亲近。故佛假说二乘涅槃之果境,以遂其中道止息之愿。

**

**“若众生住于二地,如来尔时即便为说:汝等所作未办,汝所住地近于佛慧,当观察筹量所得涅槃非真实也,但是如来方便之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如彼导师,为止息故化作大城,既知息已而告之言:宝处在近,此城非实,我化作耳”。

**

**此合今实。住于二地,谓已证声闻、辟支佛果。斯时、佛即实告以汝所应作,为佛之智慧,犹未成办,勿以方便说之小乘涅槃为真实而滞著于是也。宝处在近,喻二乘无学去佛已近,非凡夫众生所能及。

**

**己二 重颂

**庚一 颂说宿因令念退大就小

**辛一 颂知自身事

**壬一 颂佛寿成道

**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大通智胜佛,十劫坐道场,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诸天、神、龙王、阿修罗众等,常雨于天华,以供养彼佛。诸天击天鼓,并作众伎乐,香风吹萎华,更雨新好者。过十小劫已,乃得成佛道,诸天及世人,心皆怀踊跃。

**

**佛法不现前,不得成佛道,言正觉未成,不现佛之胜相。

**

**壬二 颂转正法轮

**癸一 颂供养请转

**

**“彼佛十六子,皆与其眷属,千万亿围绕,俱行至佛所,头面礼佛足,而请转法轮,圣师子法雨,充我及一切。世尊甚难值,久远时一现,为觉悟群生,震动于一切。东方诸世界,五百万亿国,梵宫殿光曜,昔所未曾有。诸梵见此相,寻来至佛所,散华以供养,并奉上宫殿,请佛转法轮,以偈而赞叹。佛知时未至,受请默然坐。三方及四维、上下亦复尔,散华奉宫殿,请佛转法轮。世尊甚难值,愿以本慈悲,广开甘露门,转无上法轮!

**

**四维,指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之四方。

**


发表于 2015-10-13 20:52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发表于 2015-10-14 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癸二 颂许可为转

无量慧世尊,受彼众人请,为宣种种法,四谛、十二缘:无明至老死皆从生缘有,如是众过患,汝等应当知。宣畅是法时,六百万亿[女+亥],得尽诸苦际,皆成阿罗汉。第二说法时,千万恒沙众,于诸法不受,亦得阿罗汉。从是后得道,其数无有量,万亿劫算数,不能得其边。

无明至老死皆从生缘有者,谓生缘即为十二种之因缘也。

壬三 颂子继传灯

“时十六王子,出家作沙弥,皆共请彼佛,演说大乘法。我等及营从,皆当成佛道;愿得如世尊,慧眼第净。

此二颂颂出家启请。菩萨亦有慧眼,但不如佛之慧眼,能照根本性至于究竟。

“佛知童子心,宿世之所行,以无量因缘、种种诸譬喻,说六波罗密,及诸神通事,分别真实法,菩萨所行道:说是法华经,如恒河沙偈。

此二颂半、颂佛许正说。此所说、皆佛之不共法,故为正说大乘。

“彼佛说经已,静室入禅定,一心一处坐,八万四千劫。是诸沙弥等,知佛禅未出,为无量亿众,说佛无上慧。各各坐法座,说是大乘经,于佛宴寂后,宣扬助法化。一一沙弥等,所度诸众生,有六百万亿恒河沙等众。

此四颂、颂诸子传灯。

彼佛灭度后,是诸闻法者,在在诸佛土,常与师俱生。

此一颂、颂所化常益。

壬四 颂会成今佛

是十六沙弥,具足行佛道,今现在十方,各得成正觉。

辛二 颂会弟子事

尔时闻法者,各在诸佛所,其有住声闻,渐教以佛道。我在十六数,曾亦为汝说,是故以方便,引汝趣佛慧。以是本因缘,今说法华经,令汝入佛道,慎勿怀惊惧。

十六数、谓在王子中居第十六之数。

庚二 颂显今果令知舍权取实
辛一 颂喻说

“譬如险恶道,回绝多毒兽,又复无水草,人所怖畏处。无数千万众,欲过此险道,其路甚旷远,经五百由旬。时有一导师,强识有智慧,明了心决定,在险济众难。众人皆疲倦,而白导师言:‘我等今顿乏,于此欲退还’。导师作是念:此辈甚可愍,如何欲退还而失大珍宝?寻时思方便,当设神通力,化作大城郭,庄严诸舍宅,周 有园林,渠流及浴池,重门高楼阁,男女皆充满。即作是化已,慰众言勿惧:‘汝等入此城,各可随所乐’。诸人既入城,心皆大欢喜,皆生安隐想,自谓已得度。导师知息已,集众而告言:‘汝等当前进,此是化城耳!我见汝疲极,中路欲退还,故以方便力,权化作此城。汝今勤精进,当共至宝所’!

化作大城郭等喻,兹以无垢称经释之:无垢称经云:“思空胜义舍,觉品华庄严,总持为园苑,大法为林树,久定为渠流,八解为浴池”。八解、即八解脱也。又三解脱门为重门。高楼阁、喻高逾外道生死之外。智慧为男,慈悲为女。

辛二 颂合说

我亦复如是,为一切导师,见诸求道者,中路而懈废,不能度生死,烦恼诸险道。故以方便力,为息说涅槃,言汝等苦灭,所作皆已办。既知到涅槃,皆得阿罗汉。尔乃集大众,为说真实法:诸佛方便力,分别说三乘,唯有一佛乘,息处故说二。今为汝说实,汝所得非灭,为佛一切智,当发大精进!汝证一切智、十力等佛法,具三十二相,乃是真实灭。诸佛之导师,为息说涅槃,既知是已,引入佛慧”。

法华经讲演录
(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

太虚大师讲述
民国十年秋在北京

五百弟子受记品第八

每周之中,均具四事:首说法,次领解,次述成,次即授记。第三周佛说因缘已竟,下根即须领记,故有此品。此品受记非止一人,满慈及千二百人皆同得记。若以总数言,应名千二百阿罗汉受记品。若以受记之班首言,应名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受记品。而独名为五百弟子受记品者,以佛授记时,千二百人或不在会;五百弟子均现在会,且说领解之衣珠喻,故此品即以之命名。又、满慈一人少数,亦不取为此品之名。

弟子、为四众对佛之通称,非仅为比丘对佛自称之号。但比丘从佛出家,形同于佛,故此专以称诸比丘。佛与众生本同一觉,佛觉在先,众生觉悟在后,在先为兄,故在后称弟;诸比丘从佛乞法,遂生慧命,从佛口生,故为佛子:是即弟子之义。又、佛之左右,常住之众其数五百,故恒称五百弟子。又不云授记而云受者,自弟子方面闻法领解后言之也。

依法华论:谓前品化城喻,为对治有禅定之增上慢;此品则对治无禅定之增上慢,以散乱下劣之心,生虚妄憍慢之解,自谓得一切智,故后以醉夫失于了解喻之解甚深故。又本品不为别记而为同记,以诸人同时受记,且同一佛名,同一国名故也。

戊二 颂记
己一 满慈领解得记
庚一 满慈心念领解

尔时、富楼那弥多罗尼子,从佛闻是智慧方便随宜说法,又闻授诸大弟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复闻宿世因缘之事,复闻诸佛有大自在神通之力,得未曾有,心净踊跃,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瞻仰尊颜,目不暂舍。而作是念:世尊甚奇特!所为希有!随顺世间若干种性,以方便知见而为说法,拔出众生处处贪著。我等于佛功德言不能宣,唯佛世尊能知我等深心本愿。

富楼那、义言满;弥多罗尼、义言慈,母名也,盖以母名为名,故言满慈子。亦简称满慈。智慧方便随宜说法,指所闻方便、譬喻等品。授诸大弟子佛记,指授舍利弗及摩诃迦叶等记。宿世因缘,远指日月灯明佛,近指大通智胜如来十六菩萨沙弥等长劫修行之事。大自在神通力,指日月灯明佛等放光照境,及大通智胜如来光照十方梵天等事。满慈受记虽迟,实于初二三周种种说法,无不亲闻领解,前后贯彻,是以独深念赞奇特希有,即非三乘圣众所能共之义。以方便知见说法,拔众生处处贪著,谓如著于三界火宅,则以小乘方便而拔度之。如著于有余涅槃,则以如来知见而拔度之。盖满慈本为菩萨化现之声闻,功德不在舍利弗之下。以一切下根众生不易回小向大,故必有示现下根之菩萨出于其中以为领袖,并受记作佛,而后始可起群众克自振拔之意。满慈所心念,实已深达佛智,故其所受记,即为报身佛之记,与他人所受之记不同。


发表于 2015-10-15 17:3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发表于 2015-10-15 20:44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10-17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5-11-2 16:27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 2015-11-4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发表于 2015-11-9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6-3-28 10:20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6-3-29 17:4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6-5-4 17:2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6-5-26 17:55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7-7-12 19:18 来自手机版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9 07: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