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168838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2-1-23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感悟心量的作用
佛语有“境由心转”;又说:“境随心转则悦,心随境转则烦。”
事物的转换总是需要一定的量能的,境要由心转的量能,就在于我们的心量。
真是心量的质,实是心量的量。当这种富涵质量的识量能积具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境转就产生了。是故,《法华经》多次提及“心意质直”!
我曾于幼时因睹浮萍无依,真切了悟到人身之苦,与霎那身心放尽,进入非无我非有我之境。是所谓初尝法味尔。初法味是什么?即慈悲喜舍之“味”,却无尝味自在之相。
故知,佛说四谛法,真切应感四谛法可入有余涅盘。这种真切,绝非纸面可知,也绝非我们泛叹人生苦短。就像一把印有指纹密码的钥匙,一定要指纹与其严丝合缝才能打破妄心锁,进入真心室。
是故一种心量,打开一种锁,四谛法,十二因缘可破妄入真。同理,若你深切感受到的只有无明(贪嗔痴),就会有相应的境随之被打开。六道随之而产生,九类随之而流转。皆由此来。
心量有顿渐。
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心若与性合,何需一切法。所以,就有了顿渐之分。
佛说八万四千种法门,就是为了培植我们与佛性相应的心量。只因有种性顿渐之分,才需要法门多种。法门虽众,殊途同归。若要论个疾缓,当属无相般若禅宗为第一(仅代表个人观点)。
当心量无限时,处处皆是自在境。至心性合一时,无竭无尽,万千相成竟万千!
引涤华禅师偈:
“若问真心在何处,不见有无不见空;若问本性在何处,春夏秋冬在其中。”
是故,摩诃般若波罗密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