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217|回复: 0

[其它]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九十二】十八界皆如来藏妙真如性----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1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演程居士 于 2012-2-12 10:48 编辑

香臭气,必生汝鼻:
这个“臭”字,也可以读“嗅”;在这儿,本来应该读“臭”;不过这个“臭”一说出来,大家就有一种感觉:这味道不好!所以还是读“嗅”好。若你一定说香的味道,或者不香的味道这股气,是由你鼻生出来的,
则彼香臭二种流气,不生伊兰及栴檀木:那么那个香和不香的这两种气味,就不应该生到伊兰和栴檀木上边。 “伊兰”是一种树,这种树最臭不过,就好像什么那么臭呢?就好像死人的尸首,在热天摆到那儿,或者三个礼拜、五个礼拜,那种臭,臭得很远很远的。这种树木出的那种味道,就和腐烂尸首的气味一样,是最臭的一种树木。它开红花,这花非常美丽,可是人要是吃了这种花,很快就死了,它的毒性很大的。 “栴檀木”,前边讲过,也叫“牛头栴檀”,据说出在北俱卢洲。这种栴檀香的木,一点着就可以香四十里,四十里地都闻见这种香。 这栴檀木,有时也和伊兰生到一起,如果有栴檀木,伊兰的臭气就没有了。这也就是臭到极点,就该香了;香到极点,又该臭了。所以大约伊兰树是臭到极点了,一有栴檀香木,把它那股臭气给避开了。好像我们人,这个地方尽是恶人,就等于臭气一样的,大家都有臭气。若这恶人里头又有个善人,就把这一些恶人都给影响,变成善人了,那么也就等于有栴檀香气一样的。
所以“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什么事情坏到极点,就该好了;好到极点,又该坏了。好像我们现在这个世界,一般人说科学发明;发明的东西多了,等发明到极点,这个世界也坏了,什么也没有了,人又都什么也不知道了!什么也不知道,然后再发明;发明,知道东西多了,又该坏了!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子循环的。 若香臭,不生伊兰及栴檀木,
二物不来,汝自嗅鼻,为香为臭:那么香和臭这两种物的气味不来,你自己嗅你的鼻,是香啊?是臭啊?
臭则非香,香应非臭:味道不好,就不是香;如果是好味道,就不是臭气。 若香臭二俱能闻者:你若说自己闻自己,也可以闻到香,又可以闻到臭,这两种都可以闻得到的,
则汝一人,应有两鼻:那么你现在一个身,就应该有两个鼻子。为什么?你说气味是由你鼻生出来的,你就只能闻一种味道──前边那不讲吗?香就不是臭,臭就不是香;你如果说香、臭味都一起闻到了,那么你就应该有两个鼻子去闻。为什么你一个鼻子可以闻两种味道呢?
对我问道,有二阿难:这样子,现在对着我问佛法的,应该有两个阿难。你有两个鼻子嘛;有两个鼻子,也就应该有两个阿难。
谁为汝体:这两个阿难,哪一个是你的身体呢?
若鼻是一,香臭无二:因为你没有两个身体,所以你若说鼻子只是一个,那么香也就是臭,臭也就是香,没有什么分别,这不是两个。
臭既为香,香复成臭。二性不有,界从谁立:臭,既然你说它是香;香,也就变成臭了!因为你香和臭二种气味合到一起,那么香也不香,臭也不臭了。本来香臭的两种性,就不存在了。既然这两种的性都不存在,那么你这个界限,又从哪个地方立呢?
Q2破因香生 若因香生,识因香有。如眼有见,不能观眼;因香有故,应不知香。知即非生,不知非识;香非知有,香界不成。识不知香,因界则非从香建立。
若因香生,识因香有:你若说因为香生出这种识,这鼻识是因为香而有的。如眼有见,不能观眼;因香有故,应不知香:就好像眼睛这个见,不能回光返照来看见自己的眼睛一样。同样的道理,那么你因为香而有这个鼻识,就在你鼻识本身,就不应该知道有这个香。
知即非生,不知非识:如果你知道这个香,识就不是从香生出来的。你若说它不知道,这就又不是识了。因为识以“了别”为义,应该知道的;不知道,这就不是识。
香非知有,香界不成:香尘它没有知觉的,所以在香立个识的界限,这也不成了。
识不知香,因界则非从香建立:你如果说识从香生出来的,可是它不知道香,所以这个识的界限,也不是从香建立而成的。
Q3破和合生 既无中间,不成内外,彼诸闻性,毕竟虚妄。
既无中间,不成内外,彼诸闻性,毕竟虚妄:也没有中间,也没有个内,也没有个外;这个鼻的闻性,没有处所的,你说它是从什么地方生出来的呢?也不是从香生的,也不是从鼻生的,也不是从空生的。所以它毕竟是个虚妄的!
P4结妄归真 是故当知,鼻香为缘,生鼻识界,三处都无。则鼻与香及香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现在讲的是“鼻识”。你知道香,识就不是从“香”生出来的;你若不知道香,就不是识。识是知道的;你说,识在什么地方?
是故当知,鼻香为缘,生鼻识界,三处都无:因为这个,所以你阿难应当知道:鼻和香互为因缘,生出鼻识界来。这个也没有鼻根界,也没有香尘界,也没有香识这种界,这三种的界限都没有。
则鼻与香及香界三,本非因缘,非自然性:所以你的鼻根和香尘,以及你所知道香尘的这种识,这三种的界限,本非因缘,也非自然性;这也是都从如来藏里边,那个妙真如性的表现,并没有一定的处所。 所以你不要执着我以前讲权乘的法门,有十八界、又有十二处,这都是虚妄不实的。以前不过为接引小乘的人,不得不说出来这么多个法门、这么多个处所,根本就没有的。现在要讲实相法门,第一义谛这个楞严大定;以前这些个理论,你不能再拿来和现在这第一义谛的法门相比较。所以,以前这些个界限,都是不成立的!佛说了法又不算,现在又说他以前说的那些道理都不正确的。哈哈! 明天是礼拜六了,Tomorrow is Saturday,礼拜六又放假了。每逢一放假,我就觉得人心涣散了。我们在放假的这一天,也要收摄身心,不要太散了;要把这个考试的题目,认真了研究研究,把文章作得好一点,不要马马虎虎的! 还有,在本堂这一次《楞严经》的法会讲修班,有人要求要受五戒,有的又要受八戒,有的又想要受菩萨戒。受五戒和八戒的人,这都叫“优婆塞”和“优婆夷”;如果受过菩萨戒的人,就叫“菩萨戒子”。本来是出家人受菩萨戒,但是因为菩萨是自利利人的,就是在家人也可以受菩萨戒! 佛教里,受戒是很要紧的,我们现在每一个人如果还想要受戒的,都不要错过机会。你受一戒也可以,受两戒也可以,受三戒也可以,受四戒也可以,受五戒、受八戒也可以。在家人不能受十戒,十戒是沙弥戒,那么可以受菩萨戒。菩萨戒是十重四十八轻戒。 五戒──若受一戒,这叫“少分戒”;受两戒呢,这叫“半分戒”;受三戒,这叫“多分戒”;受五戒,这叫“全分戒”,就是全分受五戒。所以,譬如:“我不能戒杀生”,那你可以受不偷盗的戒。你欢喜饮酒,好像我有个酒徒弟,欢喜饮酒,不愿意受酒戒;那你可以不受酒戒,就受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这都可以的!你说是“我欢喜讲大话,这个讲大话的戒我不能受!”那你可以受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这都可以的。你要是说:“我不能戒杀生;有的时候,无意中,就把蚂蚁和小蚊虫的生命给伤了。我若受了戒,然后再犯戒,这就更有罪了!”那么你也可以不受这个不杀生戒。这个都随自己的便!你就受一戒、两戒、三戒、五戒,都可以的,所以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我告诉你们:有的地方,你受一趟戒,没有两百块钱,你受不了的。为什么?那就像做生意似的,一定要给钱的。这不是讲给钱做衣袍,这衣袍要你自己做的,你用多少钱不管;你欢喜做好的,用多一点钱;欢喜做不好的,用少一点钱。你就是单单受一受戒,供养师父,又供养庙上,统统差不离要两百块钱,这都不多的。而我现在在这儿,根本就不收钱的!所以你们有没有钱,都没有问题的。
O4舌味识界(分四)
P1标举三界 P2双以征起 P3分合难破 P4结妄归真
今P1 阿难!又汝所明,舌味为缘,生于舌识。
P2双以征起
此识为复因舌所生,以舌为界?因味所生,以味为界? 佛叫了一声,说是阿难哪!又汝所明,舌味为缘,生于舌识:在以前我给你所说的小乘佛法,是为教化权教的众生。我所说的这个十八界里头,有一种是舌和味的这个界。这个舌头和味互相为缘,有舌头,才知道味;有味,舌头才知道,这互相为缘。在舌根对着味尘中间生出一种分别心,这就叫“舌识”。可是这个舌识,它的界限究竟在什么地方呢?
此识为复因舌所生,以舌为界?因味所生,以味为界:这个识,是因为舌头上生出来的,以舌根为它的界限呢?或者是因为味尘所生的,以味尘作它的一个界限呢?阿难!你讲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6-2 11: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