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112|回复: 1

[祖师大德] 何必要将自己的志向加以拘束,曲从义理、迷於文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9 0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原典
  问:何不依自禅宗,蹑玄学正路,但一切处无著,放旷任缘,无作无修,自然合道?何必拘怀局志,徇义迷文?可谓弃静求喧,厌同好异。
  答:近代相承,不看古教,唯专已见,不合圆诠。或称悟而意解情传,设得定而守愚暗证。所以后学讹谬,不禀师承。先圣教中,已一一推破,如云「一切处无著」者。是以阿难悬知末法皆堕此愚,於「楞严会」中示疑起执,无上觉王以亲诃破。
  《首楞严经》云,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昔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佛四大弟子共转*轮,常言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著,名之为「心」。则我无著,名为心不?」
  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像,名为一切,汝不著者,为有为无?无则同於龟毛兔角。云何不著?有不著者,不可名无;无相则无,非无则相;相有则在,云何无著?是故应知,一切无著,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又所言放旷任缘者,於《圆觉》(注释:意为圆满的灵觉。一切有情都有本觉,有真心,自无始以来常住清净,昭昭不昧,了了常知。就体而言,名为一心;就因而言,名为如来藏;就果而言,名为圆觉。佛为使众生证此圆觉,说了《圆觉经》。《圆觉经》:「善男子,无上法王有大陀罗尼门,名为圆觉,流出一切清净、真如、菩提、涅槃及波罗蜜,教授菩萨。」)中犹是「四病」(注释:《圆觉经》所说众生在求取圆觉过程中的四种病。它们是:作病、任病、止病、灭病。)之数。离四病者,则知清净。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如上所说,不唯作无者、任缘之解,堕於邪观,乃至起寂然冥合之心,皆存「意他」(注释:意,指第六识意识;它是前五识的共同依据,也是产生万物的场处,所以叫做「地」。)。如有学人问忠国师云:「不作意时,得寂然不?」答:「若见寂然,即是作意。」所以意根难出,动静皆落法尘(注释:六尘之一。一切事物为第六意识所攀缘,名为法尘。)。
  故知并是执见。修禅说病说法,如蒸砂作饭,缘木求鱼,费力劳功,枉经尘劫。且经中佛语,幽玄则义语非文,不同众生情见,粗浮乃文语非义。
  又若执任缘无著之事,尽落邪观;得悉檀方便之门,皆成正教。是以药病难辩,取舍俱非。但且直悟自心,自然言思道断,境智齐泯,人法俱空。
 楼主| 发表于 2015-9-9 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问:为什么不依据禅宗,追踪佛学正路,只要於一切场合无所执著,放旷随缘,自由任运,没有造作,也不作修习,便自然契合真如实相?何必要将自己的志向加以拘束,曲从义理、迷於文字?这样做,可以说是抛弃清静而追求喧闹,厌离相同而喜爱差异。
  答:近代以来,禅门师徒相承,不看经典,专爱执持一已的见解,不能契合圆通的阐释。有的自称觉悟未摆脱意解情执,即使得了所谓「三昧」,其实也不过是固守愚昧而胡乱印证。所以后学这辈难免不生讹谬,不能禀受达摩所传一心法门。这些情况,早在先圣的教说中已一一被破斥,比如说「於一切场合无所执著」这句话。所以,阿难遥知末法到来时,都将堕入这种愚暗之中,於是在「楞严法会」上,他故意示现疑惑、生起执著,释迦牟尼佛便亲自加以破斥。
  《首楞严经》上记载说,阿难对佛说:「世尊,我过去看到佛与大目犍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转*轮。他们常说,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也不在外,也不在中间,都无所在之处。一切处都无所执著,名之为「心」。那么,我也无所执著,能名之为心吗?」
  佛告诉阿难说:「你说觉知、分别、心性都无所在之处,凡是世间、虚空以及所有水陆飞行的物类,可以称之为一切;你若不执著,那么这些是属於「有」还是「无」?如果说是「无」,那它们就等同於龟毛兔角。什么叫做不执著?有不执著,不可以称作无;无形相才是无,不是无则是有形相;有形相则表明有所在之处,怎能说是无执著?所以,应当明白,把一切无所执著称作觉知之心,这绝非正确的认识。」
  又所谓放旷随缘、自由任动,这在《圆觉经》中尚且被列为「四病」之一。脱离这「四病」,就知道了清净。能作这样的观察思维,才称得上是「正观」。若不是作这样的观察,则称为「邪观」。
  根据以上所说,不光是在作「无著」、「任缘」的见解时,堕入错误的观察思维,乃至即使生起寂然与真如冥合的心性活动,也都是在保留引发万物的「意地」。比如,有禅者问慧忠国师:「不使心警觉以引起活动时,能获得寂静默然吗?」国师回答说:「若是见到寂静默然,便是使心警觉,引起活动。」所以意根难出,凡有所动静,都将落入「法尘」。
  由此可知,这些都是执持已心而生的错误认识。修习禅学的人把疾病当作佛法,这就好似蒸砂做饭或缘木求鱼,费尽气力,枉自经历无尽劫难。况且经典中佛的言论,要是幽深玄微了,则说理的语奂就没有辞采,它就无法适应众生妄情所见;要是粗浅浮乏了,则富有辞采的语句也就难以说出什么道理来。
  再者,若是执著於随顺机缘、无所染著,那么他就将全部落入邪伪之见;相反,当得到成就方便法门时,他所说的定会宣传契合正理。所以,药与病一时难辨,取与舍都不允许。关键是只要直下觉悟自心,那么自然会断绝言语、思虑,达到外境和智慧一齐泯寂,自身和万物同归虚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12-23 14:0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