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其它] 譬喻品第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5-9-5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譬喻品第三

续-《譬喻品第三》

摘自《大正藏第 34 册 No. 1721 法华义疏》
  答。作无作约行分别。量无量当法分别。据小乘所观。望后由有无量谛观可以修作。将后别前故名有作。据大乘所观。望后更无余观可所作故名无作。量无量者有三种义。一短长明量无量。短故名有量。长故名无量。二浅深明量无量。浅名有量。深名无量。如毗昙明苦是性有。成实明苦是虚假。拆假故空。此二浅故名有量。大乘明苦是梦幻本来寂灭则是佛性。此义甚深故名无量。三粗细明量无量。总相粗观名有量。别相细观名无量。故涅槃经言。分别是苦有无量相。非诸声闻缘觉所知。我于彼经竟不说之也。我为法王下第三举法王释疑。前对声闻菩萨明小权大实。其义已彰。今释前权后实之意。良以于法自在适时而说也。汝舍利弗下。上来示法权实竟。今第二诫劝之令识人是器非器也。就文为二。初略明诫劝。次广明诫劝。初又二。前略标诫劝二门。次释二门。初一行标劝门。次半行标诫门。我此法印者。以理为印。谓文与理相应则应信受。文乖此理则不应信。理印有二。一体印。谓三一并绝长短斯亡。即是实相名之为印。故方便品云为说实相印。二者用印。谓一有三无三权一实。通言印者。印定诸法不可移改。又释以文为印。将文定理。谓理与此文相应者乃为实理故名法印也。勿妄宣传者非器若传则有损无益。故方等如甘露亦名为毒药。若有闻者下双释二门。前四偈释劝门。随喜顶受者。随顺此经而生欢喜及顶戴受持也。此人知一有三无则不复退故名阿鞞也。斯法华经下释诫门也。闻三住三不能因三悟一故名浅识。次举二乘以信得入者。则是显经理深不可妄传也。

  问。二乘何故以信得入此经耶。

  答。若以低头举手等善为此经宗者。圣人岂不解耶。则知意不在此。今明二乘断常之心不能深悟不断常法。但得仰信而已。又舍利弗下第二广明诫劝。又开为二。初广明诫。次广明劝。广明诫中凡有十人开为二意。初明不应为五人说。次显五人之过。不应为五人说者。初偈明三人。一憍慢人如五千之徒。二懈怠人自保究竟不进求佛。三计我见人即是外道。谓保执有我不信寂灭。第二偈明二人。一凡夫浅识。谓博学世俗经书不信至极。即起见人。二深着五欲着小乐而忘大乐。不应为此五人说也。初三是小乘人。后二是凡夫人。若人不信下第二明五种人过。就文为二。初明五种人因。次明五种人果。五种人因者。第一是诽谤人谓口业过。第二颦蹙人谓颦眉蹙面即身业过。第三疑惑人谓意业过。第四毁法人。第五谤持法人。初文云则断一切世间佛种者。法华理教。一切世间由之成佛。谓作佛种也。心既不信口复谤之故佛种便绝。其人命终下第二明五种人得果者凡有三义。一者上来皆言莫为说之。亦似若无慈。何名菩萨。是故释言。闻必起谤。无益有损故不说之。不说之意即是慈也。二者.说果诫因。明谤而致苦可不慎哉。三者谤既有重罪。信必有深福。即是明劝信也。就文为二。初正明得苦果。次结诫劝。就初文凡有二周。明其苦报各有三品。初周三品者。上品地狱次品畜生下品人间受苦。即是从重至轻也。入阿鼻狱者。阿鼻者无间也。苦道相续无乐间之故名无间。又一人多人身俱遍满八万由旬间无空处故言无间。又起谤法华业直入地狱。无余业间之故言无间。经云须弥山下有一百三十六地狱。大地狱有八。一等活。二黑绳。三合会。四叫唤。五大叫唤。六燋热。七大燋热。八阿鼻此八大地狱一一复有十六小地狱以为眷属。谓八寒冰。八炎火。八炎火者。一炭坑。二沸屎。三烧林。四釰林。五刃道。六铁刺林。七咸河。八铜镬。八寒冰者。一阿浮陀少有孔。二尼罗浮陀无孔。三阿罗罗。四阿婆婆。五喉喉此寒战声。六优钵罗(狱壁青色)七波头摩(狱壁黄色)八摩诃波头摩。合一百三十六也。毗婆沙云。阎浮提地广七千由旬。阿鼻地狱广八万由旬。在阎浮提下。但阎浮提上小下大故得容之。

  问。何故谤经入无间耶。

  答。一乘是极乐之法。谤于至理违彼极乐故招极苦报也。以理是常乐。谤于常乐故招常苦报。但罪是虚妄故终有出期也。

  问。佛何故说法华令物受斯苦也。

  答。夫罪福从于理生。顺理则万恶永消。违理则众苦并集。佛说法华示人罪福耳。非说法华令物起罪也。具足一劫者此小劫也。从地狱出下第二明余报堕于畜生。然从阿鼻出必应遍历一百三十六地狱然后乃至畜生耳。初半偈总明堕畜生也。若狗野干下第二别明堕畜生也。略举四种。第一谤于极法及以尊人故堕下贱兽中。??(古[阿-可+害]切又窟音)三苍云。头无发也。黮(睹咸切)三苍云。重睹色黑貌。若作骆驼下。谤平等大慧之经故受愚痴畜生报也。有作野干又无一目者。佛有权实二教。彼执权而破实故得无一目报。得打掷报者。信经之善符理利他。谤则乖理损他。损他故还得他损报。故有打掷等也。于此死已更受蟒身者。谤法毁人之时心生嗔恚故受蟒身也。其形长大者。瞋大法故受大苦身。不耐闻法故聋。愚痴谤故騃。不受行法故无足。多令众生不信故为诸小虫所食。若得为人下第三明余报。智度论云。谤法人非悭贪业故不生饿鬼中。愚痴谤故得闇钝报。亦谤智慧经故得闇钝报。憍慢心谤故得矬报。谤微妙法故得丑陋报。谤开方便门法故得??躄报。谤正直经故得背伛报。贫穷下贱为人所使者。经备万德称为富贵。谤富贵经故得贫穷报。乘于一乘自在无系。谤自在法得不自在报。故为人所使。此经能破凡夫二乘菩萨之病。谤无病经得多病报。若修医道者。谤顺理法得违法报。常处地狱下第二周重明三品罪。以生在人中谤法余业。续更毁经故复堕地狱。亦有三品。初生地狱。在余恶道下明堕畜生也。若得为人下明生人道也。深着我见者。自上已来明受三品苦报。此文辨以乖至理故增长诸惑。则具三障也。深着我见谓愚痴也。次明瞋恚。淫欲下辨贪也。告舍利弗下第二总结。以理备众德。谤圆理之经具招一切苦说之不尽。岂虚言哉。

  问。不信法华入地狱信者作佛者。今有五逆破戒人信法华得作佛不。持戒不信法华堕地狱不。

 楼主| 发表于 2015-9-5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譬喻品第三

续-《譬喻品第三》

摘自《大正藏第 34 册 No. 1721 法华义疏》
  答。五逆人不定。若值善友如阇王得灭罪作佛。不尔者虽信此经不免地狱。持戒人不信此经亦入地狱也。若有利根下第二广释劝义。亦开为二。初明为十人说。第二总结。别明十人则为十段。故亦得开为五双。初过现一双。现在利根过去值佛。第二出处一双。出则慈悲四生。处则独静山泽。第三内外一双。外则舍恶近善友。内则持戒清净。第四自他一双。自则质直无瞋。他则为众说法。第五始终一双。始则一心求法。终则顶受修行。第二结劝如文。

  问。第三双云舍恶近善。是何等善人。

  答。如常啼品。能说大乘无所得法。又能示众生是非道。即是众生之善友也。

  问。既为一切智四方求法。复云何不受余经一偈。云何成一切智耶。

  答。如大品云。虽遍学诸道而不取证。以遍学诸道故成一切智。而不取证如不受余经一偈也。

  问。涅槃经云一切经书咒术皆是佛法。今云何不念外道典籍耶。

  答。涅槃今欲收一切法皆入佛法破诸外道。自言有法今令始行之人专心道门故。不念外道典籍也。

  问。取此中十人正意明为何等人说耶。

  答。大意取解行人耳。有解则堪相对。悟有行则是道心。若闻实说则能如说修行也。

  法华义疏卷第六
大正藏第 34 册 No. 1721 法华义疏


  法华义疏卷第七

  胡吉藏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9 16: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