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步法点评之步法要点与音声法则 弟子: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两弟子表演动作) 师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作意比较重。那么开始的时候呢,我讲啊,大家修行有一个共同的毛病,以前呢,就像杨梅讲的,虽然念佛难得念几声佛,是什么呢?是属于“不执不著”的范畴,没有“执”更没有“著”。“执”和“著”是两种状态,大家知道了吗?“执”是拿得起来,“著”是拿得过分了,叫执著。那么以前呢,你们的念佛是既没有“执”也没有“著”,是这样一个道理啊。 那么我们为什么强调大力踏用力喊,踏下去喊起来呢?是因为啊,以往你们念佛既不踏也不喊,为了让你体会踏和喊的妙处,所以在第一步宣传的过程当中强调大家大力踏用力喊。但是呢,大力踏用力喊是一种方便,是一种方便。就是说,大家注意啊,我再讲点细节的问题。注意啊,大力踏用力喊是第一阶段,阶段性的产物。那么真正的念佛啊,应该这样。杨梅呢就特别明显,脚抬得特别高,用力特别大。秦金凤(音)呢,虽然说脚没有抬那么高,整个其它都不错,但是呢,脚的作意比较重,整个节奏偏快。 修行的时候特别注意培养自己不急不躁的心,不能急躁。心不急躁才是受用,才是受用;心不急躁,才能长久;心不急躁,才有功德。所以这个啊,心不急躁,才能有受用,那就变成享受了;心不急躁,才有功德;心不急躁,才能长久。修行最重要是要长久,是要平和,是要安住,是要相续不断,平和、安住、相续不断。那么,一个不急不躁的心、不回不避的心,非常关键。不急不躁,心态不急不躁,修行才有味道;心态不急不躁,才能相续不断,才能长久;心态不急不躁,一个淡定自若、不急不躁、如如不动的心地,才能有圆满的功德。所以,心态啊,不回不避。修行的过程难免遇到难题,遇到难题的时候不要回避、不要绕弯、不要侥幸。回避、绕弯子、侥幸、想躲过去都是我们人的天性,这恰恰是我们造成我们业障的一个根源。为什么呢?如果你不回避、不侥幸、不偷懒,直接面对,你就有坦然接受的心。你有坦然接受的心,你的心是平的,身也是平的,任何感受都可以消化,任何难题都可以直接面对,你都有一颗定心定在佛号上,是不是?反之,你有回避的心,你有侥幸的心,你有偷懒的心,你有赖账的心,你有想绕过去的心,结果绕得过绕不过啊?你越计较痛,它就会越痛;越计较难受,它会越难受,是不是啊?就是这个道理。 好,我们这个不扯远了啊,讲几句重要的。那么,修行的时候,刚才讲不急不躁,那么修行的时候,就刚才你们两个都有比较急啊。那么还有一条,大家注意啊。这个脚,脚的用功,真正来讲啊,我们讲啊,两个精进、两个“chang”精进。一个是长短的“长”,要长时间的精进。我们修行的弱点在于我们时间的长度不够。你们平时用功,只在用一小时的功、两小时的功,超过两小时用功基本上没有,早课、晚课、三时系念也不过两小时要休息一下。所以,你的最长时间的相续就是两个小时。你的两个小时还有诵经、还有持咒、还有唱赞子、还有打妄想、还有等等等等,不是一心,不是一个法门,不是一声佛号,所以,这个深度非常有限。那么,这叫长精进。长到什么程度呢?你们要真实地知道,为什么《阿弥陀经》、《无量寿经》讲“若一日一夜”?这一日一夜非常关键,一会儿我再讲啊。那么,这是叫“长”,长短的“长”。 第二(个)是经常的“常”,常精进。只有常精进,经常的“常”,常精进,那么这个精进才是有效的精进,才具有圆满的功德。那么,要达到这个长时间的精进和经常的精进,尤其是常精进,这个修行的方法非常重要。如果你的作意非常的强,你看啊,大力踏、用力喊都是强作意。这个强作意对于提高我们修行的深度,对于破除我们的昏沉和散乱或者掉举具有非常好的作用,但不是一个常精进的办法,经常的“常”啊,不是一个常精进的办法。那么,怎么样才能更好地常精进呢,经常的“常”呢?那么,就是在方法上要注意。那么,提脚提起来的时候,杨梅呢,是尽力把脚提得最高。 第一,有一个毛病,是用身体,是用脚将身体提起来,“阿-弥-陀-佛-”,是吧?是这样,是身体提起来这个脚啊,身体,脚提起来身体就会累,知道吧?这是一个提力的方法啊。那么,正确的提法应该是什么呢?用头往起领,用呼吸往起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看到吧?用呼吸、肚皮一吸,看到了吧?肚皮一吸,把身体带起来没有?头往上一领,呼吸往上一吸气。不用把这个(肚皮使劲吸),每次不用这样,我夸张地给你们表现一下,明白这个意思没有?呼吸一吸、脚跟一提,你看身体自然不自然,累不累啊?“阿-弥-陀-佛-”,是不是一点都不累?很轻松自在,知道了吧。这是发力的方式,不要用胯部的力量,也不要用肩部的力量,也不要用腿的力量。用肩是这样的: “阿-弥-陀-佛-”,这是用肩的;还有用胳膊的:“阿-弥-陀-”,这都是用力方式不对;用脚是这样:“阿-弥-陀-”,它这个脚你看吧,头不动,“阿-弥-陀-”,这个都不是一合相,知道吧?它身体很舒展的啊。那么,这是发力的方式要告诉大家的。 第二,高度。你的脚啊,只要提起来你能提起高度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甚至更低就可以了。不是说,这样啊,提起来一点儿“阿-”,提起来是为了放下,只要提起来能放下就足够了,知道了吧?提起来放下,“阿-弥-陀-佛-”,就这样就够了啊,足够了,这是提起来放下,那么这是提起来的高度。 那么,踏下去的力度,大家注意啊,踏下去的力度,是什么呢?顺力而为,就是顺着这个力势啊。你看,你往下踏的时候,身体有没有重力啊?把呼吸提起来再放下来,“阿-”就够了,不需要“阿!”这脚上另外用劲了,知道吧,要提起来,“阿-弥-陀-佛-”。你看,身体提起来,把身体放下的力量就足够了,不需要在放下之余另外的力,“阿-弥-陀-佛-”。你看,你脚上一用劲,重心是不是偏到脚上了?身体就不平衡,就不是一合相了,知道了吧?顺力,“阿-弥-陀-佛-”是不是啊?就借力打力,顺势加一把力,知道吧,顺势而为。“阿-”顺一下势,轻轻地顺一下势。怎么顺势呢?在那个节奏的那个节点上,爆发力,轻微的爆发力。不是需要有一个大的“阿!”,这就不是啊。就是说,轻微的有一个爆发力“阿-”,你看到了吧?“阿-”,这就是在那个节点上,有那么个加速度,“阿-,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啊。 那么,这是力量。力量呢,是这样的话呢,连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力量都不用,就是顺势而为的一个力;然后在接触地面的瞬间,产生一个加速度的力,这个加速度的来源就是这个重力的一个自然的转换,不需要另外的力量。大家听清楚了没有?就是非常自然的一个力量。你看“阿-”,因为以前开始的时候要从外动,现在要转成内动,内动就是这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可以了啊。这是讲的腿上的高度、角度、力度、用力的方式,呼吸配合的方法。 再其次,讲这个声音。声音特别特别重要,声音比脚还重要啊。当然你们现在脚都不对,先说脚,再说声音。声音特别特别重要。声音重要的法则,我跟你讲啊,第一个法则,声音是吼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吼,“阿-”,这是吼啊,吼的声音和喊的不一样。“阿-”,这是喊,“阿-”,吼,吼,吼,“阿-”,吼有内劲,吼有暗劲,吼就像大声喊悄悄话“阿-”,大声喊悄悄话。“阿、阿弥陀佛”,声音劲是大的,喊出来的声音是小的,是往里边喊的,是藏起来的,大声喊悄悄话,“阿-弥-陀-佛-”,这是第二个法则啊。 第一法则是“吼”,第二个法则是“大声喊悄悄话”。第三个法则,这个声音呢,是“风过铃响,铃不得不响”,不是铃自己要响。“阿-弥-陀-佛-”,嗓子自己在响;“阿-弥-陀-佛-”,这是自己,就是“风过铃响,铃不得不响”。是这个呼吸啊,“阿-”你看,丹田呼吸嘛,腹式呼吸嘛,然后,踏下去的时候“阿-”。 这个又像一个法则,叫什么呢?就叫“溢出法则”:省得肚里气儿足了,气饱饱的,往外挤一点儿,满得不行了,挤一点儿,“阿-”知道吧?不是“阿——”,把它都倒光了,是挤出一点点儿就行了,知道了吧?“阿-”,不用“阿——”,把这个气都挤光,不是这样的啊。“阿-弥-陀-佛-”,就是说风,这个风啊,挤出那个声音,这个风怎么挤出来的?脚踏出来的,“阿-”看到了吧,不是“阿——”这是在那儿憋出来的,(应该是)脚踏出来的。“阿-”节点要踩对,明白了吧,踩标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声音是踏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知道吧?踏的声音就是吼出来的,“阿-”,是不是啊,这是吼出来的这个声音啊。那么这是第三法则,是“风过铃响”,不是铃自己响。 第四法则,这个声音的力度不需要全部用出来,“大力喊用力踏”就是用出来三分之一、四分之一的力就可以了。就是必须要……不是大声也不是小声,就一定要有个基本的声音,“阿-”。就是这声音是身心相融,身心共融共振,身体就像一个钢琴一样,“阿-”,发出来一个声音,不是这个嗓子“阿——阿——”,不是用嗓子的声音,是这个身心共融共振,如钢琴吼出来的那个“阿-”,就是最小的一个量,知道了吧?那这个声音你就不会昏沉,这个声音就具足能量,这个声音就圆满功德,这是这个声音的法则啊,那么第四。 第五,声音的法则是什么?是没有音声、没有声音的分别相。你可以念“阿弥陀佛”(ǒu mī tuǒ fō),也可以念“阿弥陀佛”(ā mì tuó fó),也可以念“阿弥陀佛”(ōu mī duǒ huō)。其实不管哪种念法,阿弥陀佛都给100分,对不对?有分别的是我们的心,阿弥陀佛没有,明白了吧?那么你高兴念“阿(ā)”,就念“阿(ā)”;你高兴念“阿(ōu)”,就念“阿(ōu)”;你高兴念“阿(ǒu)阿(ǒu)”,你就念“阿(ǒu)阿(ǒu)”,也一样,是不是啊?你心念什么,就是什么,明白了没有?阿弥陀佛看的是你心,还是听的你的声啊?看的是你的心。你的心有心光,知道了吧?心的光明是无量的,所以读的是你的心。一念,一个念头周遍十方、尽遍虚空、周遍法界,这是个念头的力量,不是这个声音的力量,知道了吗?声音是它的表相,表相可以有很多种,就像观音菩萨现三十二应身,是不是啊,三十二应化身。那这个应身呢,可以有很多种,那么,实际上每一个身背后,都是观世音菩萨,知道了吧?声音可以有很多相,但是背后的相、背后的本质是你的心念,念的是什么东西,是这样。所以,你不要在意你念的是“阿弥陀佛(ā mì tuó fó)”还是“阿弥陀佛(ōu mì tuó fó)”还是“阿弥陀佛(ǒu mī duǒ huō)”,都没有关系,就要破除音声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