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34|回复: 1

[佛经文档] [法师开示]净公上人:无量寿经玄义亲闻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4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摘自《学佛网文章集锦》

●[法师开示]净公上人:无量寿经玄义亲闻记
净公上人:无量寿经玄义亲闻记



发布:心源 [转载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5/47937.html]   日期:2011-1-7 11:47:00   收藏
 
无量寿经玄义亲闻记

净公上人讲述
弟子刘承符笔记

玄义前言
教起因缘
本经体性
一经宗趣
方便力用
所被根机
藏教所摄
部类差别
译会校释
总释名题
玄义前言
  诸位同修:今天我们有这样殊胜的机缘,在美国第一次讲《无量寿经》全部经文,甚为难得。我们每周讲六次,共十二周,大概有一百多个小时,对于大经的研究,在时间上是够用了。经本带来很多,大家可以人手一册。这个小本子是这部经的讲义,也就是概要。从前道场讲经先讲玄义,在讲经之前先说概要,使大家对于全经要旨先有一个印象,然后讲入正文就容易懂了。
  《无量寿经》在台湾、新加坡、香港,我讲了很多遍,都留有录音带。各位听多了,觉得每次讲的都不一样。经典与学校教科书不同,教科书只有一个意思,也只有一种讲法,佛经不同,其含义深广无比,可以深讲,也可以浅说。后来讲的与前几次讲的不一样,乃是境界不同,所谓后后胜前前,每次讲经都会有新的意义发现。
  这个讲义是七年前在华藏图书馆讲经时记录的。编写这本资料,完全依据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同时又参考李炳南老师在该会集本的眉批,与黄念祖居士的详解本。黄居士今年(一九九二)年三月往生了,乃是佛门中很大的损失。此次拟将黄居士最后一次修订的注解本印二万册。但困难是在校对,有时校对十余次仍有错误。打算先印五千本,分发出去,希望各位善知识发现错误,惠予指出,以便订正。
  学佛一定要先认识佛教,全世界每一阶层都认为佛教是六大宗教之一。佛教本来不是宗教,但是后来变成宗教了。何以说变成宗教呢?佛教在现在的社会中有五种不同的形态:第一是宗教。第二变成了学说,称之为哲学。第三变成了邪教,学说不会害人,变成邪教则有弊无利。第四佛教变成作秀,从事表演,外表热闹,舍本求末。第五认真修学,探求真理,依教奉行。佛教对于九法界的众生实施一种究竟圆满的教育。中国古人喜简,把佛陀教育四个字简称为佛教。佛家本身所说的宗教又与世间所说宗教大不相同。佛教传来中国之后,因其教义博大精深,绝无一人可以完全修学圆满的,各有所修学的经典,分为大小十宗,宗又有派。一般说来,宗指禅宗,教指禅宗以外的各宗派。宗称宗门,教称教下。宗门修行不从文字下手,其他均须依据经典修学。学禅要上根利智之人,其修学手段与其他各宗全不相同,必须很聪明,我们所说的天才儿童属之。
  如欲学佛必须先了解佛教之宗旨何在,应否学习,以及值不值得学习。佛教宗旨,若依经典的术语说,在明了诸法实相。用现代话说,即一切法的真相。一切法又可分为二大类:一个是人生,一个是宇宙。佛教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人生即本人自己,我以外都属于环境,例如人事环境、物质环境、自然环境。对自己与一切生活环境的真相若是不明白,就是迷惑颠倒,乃是凡夫。佛了解,所以称佛为觉者,如此而已。除此之外,佛与凡夫平等不二,绝无高下。凡夫如想觉悟,佛只是提供他的经验与修学方法,告诉我们,我们要靠自己努力,他不能帮我们开悟。佛是老师,我们与佛只是师生的关系。
  今天我们研究的经典属净土宗,净土宗乃十个宗派之一。其他宗各有其专门依据的经典,无须详说。就整个佛法而言,有三个宗是共同科目。一是律宗,无论何宗何派不能不守戒律。二是法相唯识宗,讲的是理论,乃佛教教义的基础。三是净土宗,净土是归宿,不管修什么法门,都以净土为最后的归宿。
  马祖法名道一,在中国佛教史中,他是一位革命家。佛在世时都是自修,个人修个人的,没有共修。在经典中找不到佛打过一次佛七或禅七。佛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一生都在教学。佛法传到中国,从汉到唐七、八百年,法久生弊,渐渐趋向于研究讨论,而少真正修行。马祖与百丈志同道合,乃提倡共修。以前如东晋时代,慧远在庐山建莲社,与一百二十三人共修,但未建立制度。到了马祖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丛林制度,等于佛教大学。丛林的方丈相当于学校校长,维那师相当于训导长,首座和尚相当于教务长,当家师相当于总务长。丛林的主要精神是依众靠众,互相监督勉励。百丈是禅宗大德,订立晚课诵,晚课念《阿弥陀经》并念佛号。修行人临终时亦念佛求生净土。
  净土宗经典最初只有三经一论:(一)阿弥陀经,(二)观无量寿经,(三)无量寿经,(四)往生论。咸丰年间有位魏源居士,很了不起的一位佛学家,他将《华严经普贤行愿品附在三经之后,作为净土四经。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与《无量寿经》经义颇为吻合,如《无量寿经》一开端就说‘咸共遵修普贤大土之德。具足无量行愿。’所以魏居士确实有慧眼、有见识。民国初年印光大师把《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提出来,并入前四种作为净土五经。法师说他在李老师会下主修《楞严》,至少也讲过七、八遍,但始终没有体会到这一章的重要性。它是整个《楞严经》的精华,这一章很短,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实在说是净土宗的心经,而且也可以说是一大藏教的心经。
 楼主| 发表于 2015-8-4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续-《●[法师开示]净公上人:无量寿经玄义亲闻记》

摘自《学佛网文章集锦》
  佛在大乘经裹告诉我们,由凡夫修行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才能成就。李老师在台中讲‘佛学概要’时,解说阿僧只劫的数字,他说万万为亿,万亿为兆,用兆作单位,上面是一千,下面八个万字,这么多兆,还要乘上三倍。我们今天听到这个天文数字,想学佛能有成就不是一生的事。经上讲小乘人能有成就,须天上人间七次往返。人间寿命短,天上寿命长。佛说忉利天就是中国人讲的玉皇大帝,其他宗教讲的上帝。忉利天一天是人间一百年,他们看我们朝生暮死,寿命只有一天,太可怜了。忉利天的寿命是一千岁,合人间若干万年。(合人间三千六百五十万年)。弥勒菩萨在兜率天,兜率天一天是人间四百年,他的寿命是四千岁,合人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往上还有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再往上四禅十八天,上面还有四空天,寿命要用劫算。人生不是只有今生,若只有今生,死了就完了,人生并没有多大问题。人是轮回的,有过去,有未来,迄无休止。
  世出世间一切法皆有前因后果,今天如听到这个法门,愿意听,一听就欢喜,还愿意修行,证明过去生中曾经亲近过佛法,只因我们生生世世都在修,已经修了无量劫,但是都不算数,生生世世都在幼稚园未入一年级。没有一次考试及格过。什么标准叫及格呢?依小乘讲,初果须陀洹,大乘称初信位菩萨。三大阿僧只劫是由初信位算起,必须把八十八品见惑断掉才有资格到初信位。思惑是思想的错误,如断尽即证阿罗汉,听起来太难了。任何一个法门都要断见思二惑,见思二惑又称为烦恼障。有没有不需要断烦恼就能成佛的法门呢?有,只有这个念佛法门才行。念佛法门叫易行道,其他法门必须断烦恼才能出三界。但是也不要看得太容易,虽然不讲断烦恼,也要伏烦恼才行,把它控制住,不让它起作用。这是一个特别法门,是一个真实法门。
  然而什么人才能接受这个法门呢?第一种是诸大菩萨。华严会上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第二种是凡夫中善根福德非常深厚的人可以接受此法门。这种人是过去生中曾供养无量无边一切诸佛如来,现在接受这个法门的人,诸佛如来必定会来加持。等他修学几年之后,他会感觉诸佛菩萨冥冥中来护持。一切诸佛如来菩萨普遍劝导众生修学这个念佛法门,所以这是一个一乘了义之法,也是佛法中最真实法。佛说五乘是方便说,其实只有一乘佛法。
  佛是学位的名称。学校有学位,罗汉等于学士,菩萨等于硕士,佛等于博士。达到佛的果位,要智慧究竟圆满,即全知全能。全知全能也是人类的本能,本能不是外来的,佛教我们恢复我们的本能。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的本能不是真失掉,而是迷失了,怎样迷失呢?有妄想,智慧失掉了;有执著,德能失掉了。这个事实真相,如佛不说,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佛的教学无非是教我们断妄想执著。修学总枢纽是在定,大乘五十一个位子就是定的工夫深浅之不同。净宗叫一心不乱,一心是定,不乱是禅。禅与净只是方法手段不同,目的则一。
  常闻佛具足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此二句话究竟是事实还是赞叹?如果是事实,我们要问,一个造极重罪的人,照佛经说应堕地狱,佛是否有能力使其立刻成佛,如其不能,则佛并没有无量智慧德能。根据净土经典说,佛确有此能力,问题就看对方信不信,接受不接受,这个法门就是念佛往生。《阿弥陀经》讲的很明显,如有人能于一至七日念佛,一心不乱,即能圆满成就。可惜这种殊胜法门,很少人相信。
  诸佛如来所说一切经法,无非引导我们体会到真实法门,就是此处所说的一乘了义。《法华经》说‘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真实法就是一乘了义,就是念佛法门。
  以教学对象来说,例如:小乘经是以根性浅的人为对象,并不包括根性深厚的人。大乘经是对根性利的人说的,其对象是菩萨,不包括小乘,都偏在一边,不能涵盖全部。念佛法门从上上根到下下根都包括在内,利钝全收,平等摄持。一个法门能令一切众生平等得益,才算是了义。唯有净土五经才能担当得了一乘了义的名称。
  超出三界非常困难,经中说,必须断尽八十八品见惑、八十一品思惑才行。见惑是错误的见解,第一是身见,以身为自己,认定身是我,是错误的,欲知其详请参阅《楞严经》有详细解释。第二是边见,也就是相对的观念,一切法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善有恶。六道众生是生活在边见之中,我们俗话说,就是一种偏见。第三是戒取见,非因计因。在禅定中,看见牛死生天,他以为人不如牛,于是他也学牛,耕田吃草;学牛一定变牛,不能生天,不知牛在过去生中,曾造作生天之因,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成见。第四是见取见,非果计果,未证谓证。例如:外道说生天可得永生,不会再堕落,此种见解实属大谬。天人寿命虽长,纵能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有八万大劫,命终仍入轮回。第五是恶见,又称为邪见,即不正见,拨无因果。除上项四类外,其余错误见解均属于此类。思惑是思想上的错误,共有五个,即贪、嗔、痴、慢、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5-16 02: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