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佛寺古松——古文殊寺杂记2015-07-21 净宗法师
上午去佛光寺,修路,大后天才能通。也好,再去当带上衣袍,好香,引罄,于大殿内念佛仰请鸾祖加持。
去古文殊寺,寺在五台山脚下,离台怀镇半小时,离佛光寺十分钟车程,气温比山上高8度,今天22度。历史悠久,有残碑记载为唐宣武年间。碑在院落露地,日晒雨淋,风化剥落。寺唯一尼融佛师,言另存二石碑更大更完整,为一村民拆庙时搬入他家,开价小的300,大碑800,融佛师不愿出钱,以本寺物,让他归还。我想还是尽早购回。
寺甚荒芜,杂乱,主殿早拆作学校,现以八间校舍充作主殿。唯有两棵古松,一形似蛟龙,凌空直上,称龙松;一如吉凤回首,展翅翔飞,为凤松。树龄皆在千数百年之上,树干粗硕,需二人合围。古枝苍翠,生机勃发,令人油然生敬而喜爱。佛谦采少许松针入药。
寺前良田开阔,融佛师称当年寺址广大,田皆属寺,现为绿油油玉米,可以归寺,但需交钱,并说此处在卫星图显示为红色荒地,征用方便。寺后山坡,松树成林,另外荒坡可随便使用。
寺紧邻福圣村,亦称伏胜村,乃当年杨家将伏兵战胜金兵之地。尚存五郎点将台遗址可见,唯一高约四米石堆而已。
寺无香火,无收入,融佛师靠种地挖野菜为生。地处荒郊,又无名胜游览,不能弘法利生,只得如此。故每逢山上千僧斋,则皆去赶斋。五台山下周围小庙,多赖此为生,教化谈不上,不得不为佛教前途忧心。以五台名山之盛名,文殊大士之灵德,附近百姓有善心者也皆翘心山上,以为灵地佛都,普通寺院遂致无人问津。然事在人为,道在人弘,尚得其人,勉力振作,随缘教化,总可改观。
融佛师想立即交寺给我,不接觉得可惜,接手定位不明,再考虑,待更多因缘浮现作最后决断。
唯龙凤两棵古松,为心中挥不去的情怀,见证了佛教历史的辉煌,及今日的乱象。也许这古松与佛光寺内的古松会时时对话密语吧。它们会说些什么呢?它们看见一代代的出家人来来往往,有高僧,有凡辈,总之佛法依之一代代传续。今天我来了,它们应该能知我心吧。我们不过历史中的一过客,历千数百年风霜,阅人无数,饱经沧桑的古松,见证太多了。愿得其力、其智、其气、其势,扶助弘法,我想这古松是欣然乐意的。毕竟它们是佛门古松,当年僧人所植,听惯了经声佛号,见历了寺宇僧流,倘若不再有寺、有僧、有佛、有法,它们便失去依怙,浪迹凡尘。
原来松也有不同的品格,不只是古今而已。皇家大院之松有富贵之气,深山幽谷之松有隐逸之气。佛门之松则有佛气、法气,道气充沛,离了佛门,便如僧还俗一般失去了特有的精神。
融佛师年近七十,紧挨的福圣寺也只一老尼师,七十余,体力皆不及劳作,我已让佛钵随时照应所需,视为常住一分子,给予单费。
今年古文殊寺有四位尼师安居,安居毕亦将各自离开。午餐后,为她们大略讲述“本愿称名,必得往生”,留下一些法宝。有演悉师,安徽六安人,曾住普寿寺,赠一套如瑞法师的《比丘尼戒相表讲记》。
2015年7月20日 周一 时晴时雨 和风
▼感恩莲友踊跃发心,五台山 佛经免费流通中心床位改造募款已足,余额用于安装暖气、生活费及各种杂费支出。
▼已让佛恩居士27号前来山协助教学。我写的讲义需要整理,佛恩最合适,在身边效率会大大提高。
▼智随法师本月26日将去杭州弘法,莲友可就近前往亲近闻法,但请注意细节,不要大帮哄,难得闻法实益,要让法师充分休息,如刚下车,旅途疲劳,面少光辉,要让法师稍事休息,洗个脸,上个卫生间,喘口气,精神焕发,再与莲友见面,不要直接拉上法座。
古文殊院之凤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