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077|回复: 1

[善导思想传承] 【微信答问】第200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9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微信答问】第200期(这三种人能不能往生,一、口虽念佛,而心怀不善;二、口虽念佛,心中胡思乱想;三、口虽念佛,只求来生富贵。)2015-07-19 净宗法师
建议在wifi 环境下收听


为方便无wifi观看的莲友,特提供音频在线收听链接: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即可。

音频下载链接:http://pan.baidu.com/s/1ddltc




问:以下三种人能不能往生,一、口虽念佛,而心怀不善;二、口虽念佛,心中却胡思乱想;三、口虽念佛,心中只愿求来生富贵,或者认为“我是凡夫,西方没有我的分”,只图来世不失人身就满足了。

答:首先讲答案,第三种人不能往生,因为他不愿意往生,没有愿往生的目标。

第一种人和第二种人,我想在语句表达上,可以把它调过来:“虽然心怀不善,只要口称佛名,念念不舍,真愿往生,也必定往生。”“虽然心中妄念不断,只要口称佛名,念念愿生,也必定往生。”也就是说,第一种人和第二种人答案是肯定的。

我这样讲或许会引起一些误解,甚至批评,下面我把它详细来分析一下。

关于第一条,“口虽念佛,而心怀不善”,我们先想什么是“不善”。善、恶有不同的标准,如果以佛法来说,跟佛相对应的到底什么是善,什么是不善。佛是纯善,断一切烦恼,证一切菩提,圆满一切功德。所以,跟佛相比,所谓“不善”,在佛法里面就是指贪瞋痴的烦恼。《忏悔偈》说:“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因为有贪瞋痴的烦恼,所以发动身口意三业的造作,内在的三毒烦恼显现为身语意三业的恶劣行径,这就是“不善”的根本。

如果以此来看,我们任何一个凡夫众生,岂不都是“口虽念佛,而心怀不善”吗?我们没有谁敢说“我念佛,贪瞋痴烦恼没有了”,如果你还有贪瞋痴烦恼,心中还深藏着贪瞋痴的根,那岂不就是“心怀不善”吗?只不过这种劣根,有些人表露得更明显,更猛利;有些人稍微好一些,不那么明显。因为不太明显,我们可能就看不起人家:“你看,他念佛还心怀不善。”不知道这真是“五十步笑百步”。

就像癌症一样,那个人是癌症的中晚期,我们身上也有很多癌细胞,只是还没有发展那么多,我们还笑话人家,其实我们也是癌症患者啊。要是没把癌细胞解决完,你今天说了他,下个礼拜去检查就是你了。这个“癌细胞”就是贪瞋痴三毒烦恼。如果说“口虽念佛,而心怀不善”就一定不能往生,那就没有一个人可以往生了,只有断尽烦恼的阿罗汉才能往生。

善导大师在《观经疏》(656页)解释上品上生“三心”的地方,打了一个著名的比喻,就是“二河白道喻”,大家可以看看,我也有专门的讲解。这里就不详细解释了,我大致说一下。

一个人往西边走,后面有群贼追杀,他就逃跑,前面有一条大河,大河向南是火河,向北是水河,火河火势猛烈,水河波涛汹涌。他到河边一看,没办法,过不去啊。后面的追兵又来了,他想逃吧,往南边走,有毒蛇猛兽;往北边走,也有恶兽毒虫等等前来威逼,他就觉得非常害怕。

这时候,他看见两条河之间有一条狭窄的白道,大概只有四五寸宽,他一想:“后面追兵就要来了,我在这里停着不走的话,追兵到了我死路一条;想绕也绕不过去,也是死路一条;后退更不行,等于羊入虎口,也是死路一条;顺着这条白道过去也有可能被火所烧,被水所淹,那还是死路一条。不管怎么样,反正今天是死定了。在这种情况下,既然有这条道,总是可以过的,我就试一试吧,我宁愿掉到火里、水里,至少还有点希望,后边已经追来了。”他就打定主意想上白道。

忽然,他听到此岸有声音跟他说:“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这个声音马上就鼓足了他的信心,“你顺这个道往前走,肯定不会死的,你要是在这里盘桓停留,不过去,追兵一到,必死无疑”,这样他就满心欢喜。

同时,对面有声音喊他:“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你就放心大胆,一心正念,直接就过来,我来保护你。你不是害怕会掉到水里淹死、被火烧死吗?你不用担心,通通都由我来保护,不会被水火所淹、所烧!”这个人听到此岸有人鼓励他,对岸有人保护他,心里非常安慰,就上了白道,勇往直前,不再回头。

当他一上白道的时候,后面的追兵也到了,追兵就喊:“哎呀,你回来啊,我们对你没有恶心相向啊,你这样很危险啊,会掉火里、水里死掉啊。”他当然不会回头,“一心直进,念道而行”,念念之间,很快就到了对岸,就安全了,“父子相见,庆乐何及”。这是一个比喻。

这个譬喻给我们什么启发呢?譬喻里面讲的“火河”,代表人的瞋恨心;“水河”代表人的贪欲心。所以“水火二河”就是代表众生的贪瞋烦恼。所谓“口称佛名,心怀不善”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白道”代表什么呢?代表阿弥陀佛愿力的白道。他踏上了白道,就代表他口称佛名,愿意往生。愿力的白道就是阿弥陀佛六字名号所构成的这一条洁白的、纯净的道路。

“西岸”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此岸”就是娑婆世界;“群贼、盗贼、野兽”就代表我们的六根六尘、周围的恶劣环境、历代的冤家债主等等。这一切来逼迫,在这个地方一定要六道轮回了。所以此岸的声音代表释迦牟尼佛的鼓励,“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发遣我们要去往生;对岸的声音,代表阿弥陀佛的保护。

这个比喻说明,并不是要求我们口称佛名,把心中所有的贪瞋恶念、烦恼都消灭,反而是不顾贪瞋烦恼,就这样去往生。所以“一心正念直来”,不要顾虑,你现在就踏上愿力的白道,你有贪瞋烦恼,你有恶毒不善,你心中不清净,你有种种的过患,就这样,现在就念佛往生。不要之乎者也,不要再去绕弯子,再去盘桓停留,等不及啦,没有这个时间啦!所以叫“一心正念直来”,直接地、当下地、立即地、正念地马上就过来,这个念就叫作“正念”。

“正念”就是念佛,就是念弥陀的慈悲,念弥陀的本愿,念弥陀的无畏呵护,所谓“不畏堕于水火之难,我能护汝”,“我来保护你”,这就是一心,没有二心。

一方面说“我要过去”,另一方面“我要把贪瞋痴烦恼给息灭掉,让我内心没有不善了,再去往生吧”。有的人是开饭店的,你叫他念佛,他说:“不行不行,等我饭店不开了,我再念佛。”其实饭店一直开,杀生一直做,佛也没有念,那怎么行啊?这样一直拖延下去,罪业就越来越重。

善导大师著名的“二河白道”的比喻,让我们非常安心,得大安慰,虽然心中有贪瞋烦恼的不善业,但是念佛也决定往生。
另外,我们看阿弥陀佛的本愿。到底能不能往生,是谁说了算?是阿弥陀佛说了算。阿弥陀佛的本愿说什么?“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你只要称念我的名号,你不往生,我不成佛!”只有一个排除条件,“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只要我们没有造五逆罪,没有诽谤正法,都可以往生。阿弥陀佛没有说“你心怀不善,不可以往生”,而是说“除非你造了五逆谤法的重罪,那可能不能救”。

那么,即使造了五逆谤法重罪的人,是不是就一定不救呢?或者是不愿意救,或者是不能救呢?仍然不是。这是“抑止义”。抑止义就是说,这个罪太重了,还没有造五逆十恶之前,怕我们去造这个罪,就说“不能造五逆十恶,你造了不能往生”,真的已经造过了,还要摄取。所以,《观经》大开慈悲方便之门,下品下生就是造作五逆重罪的人。

善导大师就说:“五逆之与十恶,罪灭得生;谤法阐提,回心皆往。”即使造了五逆十恶这样的重罪,念佛仍然可以往生。当然,不是说他一边念佛,一边去造作五逆十恶,不是这样,也不存在这种情况,这是矛盾的。真愿意念佛、真愿意往生的人,自然不愿意造五逆谤法的恶业,不愿意造种种的恶业。只是说虽然不愿意,但是被贪瞋烦恼所绑架,不愿意也没有办法。

人在这个世间,可以讲不造罪就活不下去。为了自己,为了家庭,为了儿女,造罪造业,滔滔无边,无奈得很。这种情况,只有佛心慈悲怜悯我们,这绝对不是鼓励我们去造恶,而是怜悯我们的无奈、无力、无助。





补充内容 (2015-7-19 16:58):
再看《观经》下品,你说这些人念佛心中就纯善了吗?下品往生都是十恶罪、破戒罪、五逆重罪,所以《观经》也讲恶人得救啊。善导大师就说:“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观经》九品是代表一切善恶凡夫,并不是说只有善人念佛才能往生。心怀不善就是恶人了,那恶人念佛就不能往生吗?也照样往生的——再说一遍,不是鼓励我们造恶,而是怜悯我们有业障的苦恼。

有些大德也这样说:“口虽念佛,心怀不善,这个不能往生。”这么说要怎么理解呢?应该知道这也是抑止义,就像刚才讲的“唯除五逆、诽谤正法”,不是真实的。因为怕你造不善,所以在还没有造某种具体的不善业之前,先遮止说:“你念佛,应该行善,不要心怀不善。”这个意义、想法是好的,这么理解就不矛盾。

抑止义有两种效果。对上根的人,就是善根比较好的,他听说了就会怎么样呢?口中也念佛,心中也向善,把不善改掉,这样就好了,达到劝化的效果和目的了,这当然是好的效果,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会有不好的效果。

对劣根性的众生,“口虽念佛,心怀不善,就不能往生。我真是有很多的恶业不善,所以,这样不能往生;不能往生,我又不能把内心改进得都是纯善,不管怎么做,都有种种的不善”。那会怎么样?不善,没有多大的改进,但对念佛却产生了怀疑,这样终止念佛,失去了往生,这个过患就太大了。

这两种人来比较,劣根性的人还是多一些,因为凡夫众生以劣根性为主。你如果讲这句话想以抑止为目的,可能效果不能如你所期。所以,这样的话,还是不提为佳。应该把阿弥陀佛无条件的救度展示出来,感动这些下劣众生的心,让他们回心向善,向着慈悲,向着柔软,这时候来唤醒他们,而不是在他们的心还没苏醒之前,就提条件说“你口虽念佛,心怀不善,你不能往生啊”,你这样不是救活他,而是杀死他,众生就没有希望了。所以,我们应该说,“即使是这样的众生,虽然心中有贪瞋烦恼、不善恶业,但是称名、愿生、决定往生”。希望大家不要误解。

我们讲这样的话,很有可能会得罪世间的人。因为世间的人都以世间善法为重,以念佛为轻。他就把世间善法看得很大,以为念佛轻飘飘的,没有什么了不起。而且,他以世间的善恶规则作为一个最大的标准,不知道阿弥陀佛的规则并不是以世间的善恶为标准,而是以念佛不念佛为标准,所以讲善讲不善,到底以谁为标准呢?你知道阿弥陀佛心中的善是什么样的善吗?知道这些,才可以谈。

凡夫的善恶,相对佛来讲,都是虚妄法。世间的善恶在佛法来看,本身都是虚妄。善也是虚妄,恶也是虚妄,没有根。名号是实相法,实相法,一实能破万虚。所以只管一向念佛,不谈善恶,讲善讲恶很容易造是非,就会在虚妄法当中。因为世间人不能悟解佛教的真实法、实相法,所以以世间的法则作为颠扑不破的真理,作为衡量佛法的标准,这样就会看轻念佛。

我们正信、正见、正知的佛弟子,就应该以佛法为标准来规范世间。佛法的标准就是实相法,就是名号,就是弥陀的本愿,就是称名必生。怎么规范世间法?第一,了解世间善恶一切皆是虚妄;第二,以阿弥陀佛的慈悲唤醒我们内在的佛性生命,在世间自然过向着清净、向着纯善、向着光明的生活。会从心中行出善来,不是骄慢地认为“我是一个善人,你看,我念佛,我心中没有不善”,不是的,而是以佛法的光明照见我们内心充满的种种不善和恶业,由惭愧、忏悔,真实地开启新的生命。

如果不了解这些,有些人可能会向世俗的知见低头,不敢说“你念佛,虽有贪瞋,也决定往生”。为什么?这样一讲,会得罪很多人。世间的人数量很多,他们的世俗见很重,“啊?你们怎么能这么说?”所以,佛法可以说是惊世骇俗,听起来感觉害怕。也有一些人,他本身就是世俗知见,就认为世间的善法最大、最重、最了不起,以为念佛的人,世间善法都没做好怎么能往生?这些完全不是正知正见,会让世间人叫好,但是会让佛菩萨摇头。世间人本来就是邪见的,不是正知正见的,怎么能有正知正见?

补充一句,这不是鼓励大家造不善,而是怜悯造罪的众生,这是佛的慈悲。

第二种人“口虽念佛,心中胡思乱想”,答案和第一种人是一样的,也决定往生。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虽然心中有胡思乱想,妄想纷飞,但口称佛名,决定往生!”这样我们的心中就很安定。但也不是鼓励你胡思乱想。胡思乱想,不是鼓励不鼓励的问题,你想抑止都抑止不住,自然就胡思乱想,还要鼓励吗?控制都控制不了。心怀不善也是一样的,但是“心怀不善”四个字会让人觉得这个人是故意造恶,那样理解就不对了;是因为凡夫的劣根性,贪瞋难断。如果故意造恶,那当然不对。刚才也分析过了,只要念佛,他的心就会向着佛法的光明,不会故意为恶的,因为他有因果的观念,所以,从逻辑上、道理上故意造恶是讲不通的。

第三种人不能往生。为什么呢?因为他口中念佛,只愿意求来生富贵,不求往生,当然就无法往生了。他认为“我是凡夫,西方没有我的分”,这也就是怀疑、拒绝,认为“我没有分去往生,只要下辈子做个人就可以了”,只求来世不失人身,这种人没有信愿心,所以不能往生。他和第一种、第二种人不是一回事。
发表于 2015-7-19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6 18:0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