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1775|回复: 1

[佛经摘录] 三地菩萨才达到四禅天,四空天---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宣化上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17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菩萨如是发勤精进。求于佛法。如其所闻。观察修行。此菩萨得闻法已。摄心安住。于空闲处。作是思惟。如说修行。乃得佛法。非但口言而可清净。佛子。是菩萨住此发光地时。即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住初禅。灭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住第二禅。离喜住捨。有念正知身受乐。诸圣所说。能捨有念受乐。住第三禅。断乐。先除苦喜忧灭。不苦不乐。捨念清净。住第四禅。
**菩萨是这样发心勤奋精进,为求佛法,宁捨财物、国土、生命。依据他所听闻的佛法深入研究,躬行实践,切实修行。菩萨闻得无上正法之后,收摄他散乱的心,安然自在地住在清净,没有人干扰的地方,独自细细思想,遵照佛所说的方法修行,才能证得佛法僧的境界。修学一切菩萨的行门,不是光口头上说说,而不实际深入体验,便能达到清净的菩萨境界。
**诸位佛的弟子:住在第三地——发光地的菩萨们,都已经离开了一切烦恼、五欲的过患,断除了十恶和不善的智慧,除尽了五盖:①贪。②瞋。③睡眠。④掉悔。⑤疑法,及一切邪知邪见。「有觉有观」:菩萨能知道一切诸恶对心性的损害,和造业的因果,进而观察思惟远离的方法,修行求证。既知蠲除贪、欲、十恶的恶知识,得到清净,因之而起大欢喜心,身心适悦,获得清凉解脱的轻安之乐,安然自在地停住在「离生喜乐地的初禅天」。「初」字意思是从欲界向上进入的第一步,离欲界最近的地方。「初禅」是修「禅」门功夫的第一阶段。
**「灭觉观」:把一切恶的思想都灭除,离开烦恼障,使内心得到清净。既已除却一切恶的思想,便得「定」。这时生出喜悦、自在之乐,安然住在第二禅。这叫「定生喜乐地」,为什么叫「定生」呢?因为已达到「觉观心息」的「胜静」境界。进一步把喜也离了,不执着于捨,不失正念,而有正知,身心愉悦,受轻安之乐。这种境界,唯有真正的佛弟子,才能承受诸佛所说的正法,能捨去「有、念、受、乐」的綑缚。得真正的解脱胜乐,安然住于第三禅。因能捨「有念」,故名「离喜妙乐地」。到达离喜妙乐地的境界以后,进一步把一切「乐」了断除,再进而除去「苦、喜、忧、灭」等种种的心理感受。此时「不苦不乐」,无动于衷,不受任何境界的转移,连念也捨了,故名捨念清净。菩萨身心交泰,安住在第四禅——「捨念清净地」。
**超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种种想。入无边虚空。住虚空无边处。超一切虚空无边处。入无边识。住识无边处。超一切识无边处。入无少所有。住无所有处。超一切无所有处住非有想非无想处。但随顺法故行。而无所乐着。
**菩萨达到四禅天的境界,就像是「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忽动被云遮」。这时便超出了一切色和想,也就是离开所有的「障」。连对待法也没有了,是绝对的,所以没有想。念也灭了,不想念一切,所谓「心止念绝真富贵,私欲断尽真福田。」心安空定,受无上利益。到此境界,身心与太虚空融而为一,无人无我,甚而太空也无,故说「住虚空无边处」,以为依止。进一步「超一切虚空无边处」:超就是超出、超过,离虚空无边处。住无所住,处无所处,虽说是住无边虚空处,其实已超出虚空之外。虚空之外又如何呢?没有到过这种境界的人,是无法说明的。就是经上所说:「内无身心,外无世界,扫一切法,离一切相」。
**四空处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进入无边识,识也无边。虚空没有了,但还有识,有识仍未完全空,故说入无边识,住无边识处。又超出识无边处,进入到无所有的境界。前面讲的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现在所说的是无所有处。在这种境界里,甚么也没有了——念也无念,识也无识,空而无空,连少许执着都没有了,甚至连自己的身、心、念都空了,又怎么会有烦恼呢?故说菩萨超过一切无所有处,住到非有想,非无想,非想非非想处。既不是有想,也不是无想,已超出了有无。但菩萨还是随顺着一切正法的本体,所行所作,一点也没有凡夫和小乘人的执着,既不在有、爱、味等之间打转,也不乐着于四禅四空的法执境界中。
**附注:禅:是修学佛道,许多行门中的一法门。四禅:是修学这一行门中所经的四个过程。每一过程,就是一个阶段,每一阶段所呈现的境界不同,又名四禅天,或四禅地。天:是以自然为依。地:是以生长为依。修禅的人修到内无心,外无身,身心两空,自性现前,放出一种光明,这时便达到初禅的境界,叫离生喜乐地,即初禅天。因为坐禅的人(即修禅定者),离开一切染汚念,离开一切妄想,离开一切烦恼,而生出菩提心、智慧心、明了心、般若心,故名为「离生喜乐地」。坐禅的人到达这种境界,他的脉搏在无形中便会停止,但因在定中,所以他并不自知。二禅的境界,连呼吸都停了,但这并不等于死。有句禅语云:「若要人不死,须作活死人。」此外连吃饭、睡觉都忘了。三禅的境界,是念住了,不贪名,不图利,无罣无碍,放下自在。四禅的境界,是一切皆空,一切能捨,苦、乐皆无。以上这些情境,必须经明眼善知识的证实。明眼人就是已开眼的过来人,他对这种境界,一望即知。坐禅的人,达到某种程度,他的面色、眼神、呼吸、神态、言行,都在无形中变换了气质,绝不是自讚、伪装,而可以自欺欺人的。一切都要从实践的功夫中得来。佛法,是超出世间法,昇华人生的。修学佛法,是为求得大智慧,以解决人生的生死痛苦,求世界和平,使人间平等互惠。绝不是藉佛教贪图名利,聚众营私。诸佛均以慈悲为怀,不捨一切众生,希望诸位学佛言行,遵佛体制,发大心,得大智慧,作大佛事!
**佛子。此菩萨心随于慈。广大无量不二。无怨无对。无障无恼。徧至一切处。尽法界虚空界。徧一切世间。住悲喜捨。亦复如是。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大弟子!证得第三地的菩萨,他只有一副慈悲心肠,入了慈心三昧,全心教导众生,令一切众生得到真正的法乐。他的心怀豁达,所以他缘无量境——就是运用慈、悲、喜、捨四无量心。这时,禅悦、法喜不一不二,无有差别。他心里没有冤亲,亦无对治,扫除一切遮障,也化除所有的烦恼。他能竖穷三际,横徧虚空,达到无量不可数的世间。慈心如是,悲心、喜心、捨心,也同样的广大、无碍、无量、不二,徧一切处,一切世间。此菩萨一样护念众生,一样为众生拔苦予乐,满怀慈济的心。」
**佛子。此菩萨得无量神通力,能动大地。以一身为多身。多身为一身。或隐或显。石壁山障。所往无碍。犹如虚空。于虚空中。跏趺而去。同于飞鸟。入地如水。履水如地。身出烟燄。如大火聚。复雨于水。犹如大云。日月在空。有大威力。而能以手扪摸摩触。其身自在。乃至梵世。天耳通
**金刚藏菩萨又称一声,诸位佛的大弟子!修证到第三地的菩萨,他已得到无量神通力的妙用——六种神通,都已具足。①天眼通。②天耳通。③神足通。④他心通。⑤宿命通。⑥漏尽通。他能使大地震动——六种震动是:①动。②踊。③起。④震。⑤吼。⑥击。前三为相,后三为声。他又能以一个菩萨的身相,变化成为许多菩萨的身相;又能以很多的身相,聚而为一。此所谓「一而为多,多而为一。多不碍于一,一不碍于多。一多无碍,有无无碍。能隐能显,隐显无碍。」就是坚硬的石壁山严,也不能障碍他来往,因为他已到达身心如虚空的境界。他能于虚空中,结跏趺坐而来去自如,不需藉任何交通工具,如同飞鸟那样方便自在。他又能深入地层,好像水浸入土地中一样容易。他又能在水面上行走,如同在平地上行走一样安稳。他又能从身上冒出许多火燄,望去就像一堆炽然的大火。还能从身上流出很多水,像下雨一样,看来好像满天乌云。太阳和月亮高挂在太空中,他也有一种神妙的威力,可以任意用手去抚摩。他身心安适自在,真是上穷碧落下,随意转变,自由翱翔,来去于梵天和器世间,无所不能,无所不至。
**此菩萨天耳清净。过于人耳。悉闻人天若近若远所有音声。乃至蚊蚋虻蝇等声。亦悉能闻。
**三地菩萨有天耳通,清净无染,比凡夫的耳朵闻听的机能,高妙得无法言喻。不管是人间,或天上,或远在无边际,或近在眼前,不管声音的大小,他都能清楚听见。甚至好像吸人血的蛀虫、小蚋虫、寄生在牛身上的牛虻、爱好汚秽腐败东西的苍蝇等的细小声音,他也能很清晰地听到。
**此菩萨以他心智。如实而知他众生心。所谓有贪心如实知有贪心。离贪心如实知离贪心。有瞋心。离瞋心。有痴心。离痴心。有烦恼心。无烦恼心。小心。广心。大心。无量心。略心。非略心。散心。非散心。定心。非定心。解脱心。非解脱心。有上心。无上心。杂染心。非杂染心。广心。非广心。皆如实知。菩萨如是以他心智知众生心。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难怪没听说谁达到初禅,二禅了。三地菩萨才达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4-9-29 19: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