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18120
- 精华
- 注册时间
- 2015-6-28
- 最后登录
- 1970-1-1
- 点击头像
- 看学佛情况
|
楼主 |
发表于 2015-7-8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正藏第45册No.1859肇论疏
续-《大正藏第 45 册 No. 1859 肇论疏》
摘自《大正藏第 45 册 No. 1859 肇论疏》
沤和般若下 第三明沤和般若宗。为般若无知论之宗本也。具足梵音。应言沤和俱舍罗般若波罗蜜。沤和俱舍罗。此云方便。般若波罗蜜。此云智慧。方便者权智也。智慧者实智也。大品经九十品。龙树菩萨以方便已前明般若道。方便品已后明沤和道。维摩经云。有慧方便解。无慧方便缚。有方便慧解。无方便慧缚。今合明此二。只是大智之名也。诸法实相谓之般若者。观实相智。是谓般若也。能不取证沤和功也者。形现也。声闻观空即现取证。菩萨观空能不现证。所以然者。此理深妙。众生不解。菩萨起大悲之心。愿在生死教化众生。为说此法。令一切有心。皆得悟解。此即是菩萨善权方便之力也。故云沤和功也。适化众生谓之沤和者。适往也。菩萨往入生死。教化众生令悟性空。此是善权方便之智也。不染尘累般若力也者。凡夫涉有。多生染着。菩萨涉有。知有法皆空。所以于色于声而无染着。此是实智见空之力。故云般若力也。然则般若之门观空沤和之门涉有者。观空是实智也。涉有是权智也。涉有未始迷空故常处有而不染下。覆疏前两义也。未始者初未曾也。菩萨涉有未曾迷空。以常知法是空。故能处在生死。不生染着。释前不染尘累般若力也。不厌有而观空故观空而不证者。菩萨涉有不生疲厌。而能观空也。对前言涉有不迷空。此言观空不厌有也。以观空不厌有。所以观空不即取证也。是为一念之力权慧具矣者。涉有不迷空。权中有实。观空不厌有。则实中有权。初言一念之力权慧具者。则是权中有实也。后言一念之力权慧具者。则是实中有权也。好思下。审思则见也。
泥洹尽谛者直结尽而已下 第四明泥洹尽谛宗。为涅槃无名论之宗本也。尽谛即灭谛。四谛之中涅槃即第三谛也。涅槃经第二十三卷云。善男子。涅槃之体。无有住处。真是诸佛断烦恼处。故名涅槃。今取此语。明涅槃之宗本也。无复别有一尽处者。尽本尽于结。结尽无别尽。如此无别尽。是谓常乐我净大涅槃也。
物不迁论
此下四论第二章明教也。四论四章。即明四教。第一物不迁论。明有申俗谛教。第二不真空论。明空申真谛教。第三般若论。明因申般若教。第四涅槃论。明果申涅槃教。明此四法。申彼四教。释迦一化理斯尽矣。今言物不迁论者。庄子外篇达生章云。凡有貌像声色者皆物也。公孙龙子名实论云。天与地其所产焉物也。毛长诗传云。迁徙也。人谓物皆迁徙。变易无常。今明物本不迁。当世各有言。虽反常义仍合道。故云物不迁论也。
夫生死交谢寒暑递迁有物流动人之常情也下 论文有二。前序。后正。今初序文。目为四段。第一叙常情。第二明真解。第三述异同。第四申论意。今初。有本云生死。有本云生灭。俱得。今用生死也。有本云迭迁。有本递迁。俱得。今用迭迁也。小雅云。迭递交更也。今明迭迁。更相迁易也。生死者。非直谓人身死此生彼。通谓一切万物生死变化也。如涅槃经云。一切诸世间。生者皆归死。寿命虽无量。要必有终尽。既从生至死。亦从死至生。生死回还。终始无际。是谓交谢。谢往也。易云。暑往而寒来。寒往而暑来。又云。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是谓迭迁也。即以生死寒暑。名之为有。名之为物。皆有迁谢移易。故云流动。流如水流。动如风动。此是常情所解也。常者寻常也。小雅云。四尺谓之仞。倍仞谓之寻。寻者舒两臂也。倍寻谓之常也。
余则谓之不然下 第二明真解也。余我也。谓言也。不如前解。故曰不然也。何者放光云法无去来无动转者。竺法护前翻大品。名曰放光。以此经初广明如来放光等事。即以为名也。彼经既云法无去来。何有生死交谢。复云无动转者。何有寒暑迭迁耶。亦可通说。未必须配也。亦可何者字。是肇法师语。非经文也。寻夫不动之作岂释动以求静。释者舍离。寻放光经作不动之语者。非谓舍动而别论静。即求静于动法之中。即动而为静耳。言岂释者不释也。必求静于诸动下。覆上意可见也。
然则动静未始异而惑者不同下 第三述异同也。动静理虽不殊。而迷惑之人谓异也。缘使真言滞于竞辨宗途屈于好异者。真言谓佛教也。竞辨谓异说也。宗途谓法理也。好异谓异解也。所以静躁之极未易言也者。谓静躁两间难辨也。又释静躁不二。是静躁之极。欲说此理。未易可论也。何者夫谈真则逆俗顺俗则违真者。俗人谓异。言不异者。则逆俗人也。真理是一。言不一者。则违真理也。此言真者。谓理实如此。故名为真。未必即为真谛也。如云真书真宝。可即是真谛乎。固不然也。有人执此语。非前序中不迁当俗谛。此非得意之言也。违真故迷性而莫返逆俗故言谈而无味者。违真理则迷法性。不能自返也。亦可情迷不能自返悟也。逆俗人则语薄淡无滋味也。老子云。乐与饵过容上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今借此语。以饰论文也。如来说法。皆依二谛。言则顺俗。理则明真。且秦人好文。译经者言参经史。晋朝尚理。作论者辞涉老庄。言参经史。不可谓佛与丘且同风。辞涉老庄。不可谓法与聃周齐致。肇法师一时挺秀。千载孤标。上智贵其高明。下愚讥其混杂。是谓资宋章而适越。露形之俗见嗤。抱荆玉而归楚。无目之徒致哂。信可悲也。深可叹哉。近有无识之徒。自相朋附。或身参法侣。翻谤大乘。或形厕俗流。反宗小教。上诽高德。苟布负俗之名。下赞庸流。将谓契真之实。自忘颜厚。岂识羞惭。经云。譬如痴贼弃舍金宝。担负瓦砾。此之谓矣。然信毁祸福。素有诚言。及至临终。果招其咎。舌出长余一尺。气奔经乎数晨。既出牛声。不知豹变。无间极苦。夫复何疑。后之学者。幸知前事也。缘使中人未分于存亡下士抚掌而不顾者。老子云。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今借此语也。中人闻此动静不二。未能决定。或信或疑。故云未分于存亡。下人闻此决定不信。故云抚掌而弗顾。抚掌拍手也。弗顾不视也。近而不可知者其唯物性乎者。动静不二。物之性也。近对目前而人不觉。今伤叹之。故云尔也。
然不能自已下 第四申论意也。已止也。岂曰必然者。未必然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