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指南收藏本站|繁體中文

佛教论坛

 找回密码
 点击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2506|回复: 1

[深信因果] 【菩萨在人间】104岁邵逸夫:世上最长寿慈善大家,古今教育慈善第一人,捐30多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4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佛友,享用更多功能,实修路上我们携手并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点击注册

x
【菩萨在人间】104岁邵逸夫:世上最长寿慈善大家,古今教育慈善第一人,捐30多亿




邵逸夫(1907年10月4日~),原名邵仁楞,籍贯浙江宁波镇海,出生于上海。

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

邵逸夫在英国、美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地都有巨额捐赠,合计金额早已超过30亿元。在古今中外捐资助学史上,邵逸夫当之无愧可称为第一人。

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为表彰邵逸夫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贡献,将一颗新发现的行星使命名为“邵逸夫星”。这是该台首次以当代知名人士命名小行星。


慈善大家邵逸夫


2002年11月15日,一条从香港发出的消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由著名香港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先生捐资创立的“
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

“邵逸夫奖”设天文学、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三个奖项,该奖每年颁布一次,奖金100万美元。第一届颁奖于2004年举行。

颁奖原则:不论得奖者的种族、国籍、宗教信仰,而以其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获得突破性成果。且该成果对人类生活有意义深远的影响为宗旨。

由于其设奖宗旨和巨额奖金,足以媲美声名显赫的“
诺贝尔奖”,因而一设立就被称为“东方诺贝尔奖”。

从颜料世家到影业王国

1907年,邵逸夫出生于
宁波镇海庄市朱家桥老邵村一个富商家庭。

邵氏世代以商为业。其父邵玉轩与当时成千上万的宁波人一样,于19世纪末前往日趋繁华的上海“淘金”,并于1901年设立一家颇具规模的“锦泰昌”颜料号。

邵玉轩不仅经营有方,生意红火,而且同情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在当时的上海工商界颇为活跃。1920年,他病逝上海时,康有为、虞洽卿及曾任苏浙总督的卢永祥、民国元老谭延闓等晚清与民国风云人物,纷纷为其题辞致哀。

邵玉轩育有5男3女。邵逸夫排行第六,故后人称他为“六叔”、“六老板”。他早年就读于家乡庄市叶氏中兴学校,与包玉刚、包从兴、赵安中等为前后届同学,后赴上海就学于美国人开办的英文学校“青年会中学”,为此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

邵家众多的兄弟无人继承父业,几乎都进入娱乐圈。五兄弟中,大哥邵醉翁于1924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开始闯入当时尚属草创时期的中国电影业。


“天一”成立之初,清一色是家族班底。老大邵醉翁是制片兼导演,老二邵囤人擅长编剧,老三邵仁枚精于发行,老六邵逸夫则擅长摄影。

创业之初,他们分工合作,完成一切工作,公司犹如家庭式作坊。

其摄制的第一部影片《立地成佛》放映后,即深受上海市民欢迎,结果赚得盘溢钵满。

旗开得胜,邵氏兄弟们为之欢欣鼓舞,随后新影片不断地从“天一”推出。


1926年,刚从中学毕业的邵逸夫,应三哥邵仁枚之邀,南下新加坡协助开拓南洋电影市场,从此注定其一生与电影业的不解之缘。


那段时间,邵氏兄弟带着一架破旧的无声放映机和“天一”影片,在举目无亲的南洋乡村巡回放映,并开设游艺场和电影院。他们历经磨难,备尝艰辛,星马的穷乡僻壤留下了他们的身影。

1930年,邵氏兄弟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


1931年,邵逸夫前住美国购买有声电影器材。途中轮船触礁沉没,幸亏其命大,落水的邵逸夫抱着一小块木舢板,在茫茫的大海上飘泊一夜后终于获救生还,并从美国好莱坞买回所需的“讲话机器”。

1932年,邵氏兄弟在香港摄制完成第一部有声片《白金龙》,开创了中国电影从无声进入有声的新时代。

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到1937年抗战前夕,邵氏在
新加坡马来西亚爪哇越南婆罗洲等东南亚各地已拥有电影院110多家和9家游乐场,并建立了完整的电影发行网,称雄东南亚影业市场。当时“天一”在上海,邵氏兄弟在南洋,他们南北呼应,分工协作,共同打造邵氏家族的电影王国。

打造“东方好莱坞”

1937年后,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入侵打乱了邵氏影业的发展进程。邵氏惨淡经营,艰难度日,后来更是难以为继,被迫关门了事。

1945年抗战胜利后,正当盛年的邵逸夫雄心不减当年。他摩拳擦掌,决心大干一场,重振邵氏家业。

1957年,邵逸夫从新加坡来到经济开始起飞的香港,开始创立属于自己的电影事业。两年后,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成立。

期间,邵逸夫倾力打造位于香港清水湾,占地近80万平方英尺的邵氏影城。这一工程历时七年始告完工。其规模宏大,气势恢宏,被称为“东方的好莱坞”。

从此,从这里拍摄的影片源源不断地流向邵氏电影发行网,每年高达40多部影片,历经数十年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入六十年代后,邵氏公司长期称雄香港市场,曾拍摄过一千多部电影,获得过金马奖金像奖等几十项大奖。

据说最盛时,每天有100万观众光顾他的影院。邵逸夫最早在香港推行电影明星制,造就了一大批大明星、大导演和名编剧,如胡蝶、阮玲玉、李丽华、林黛、陵波、李翰祥、邹玉怀、张彻……无不出自“邵氏”门下。其中《江山美人》、《貂蝉》、《倾国倾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大醉侠》、《独臂刀》等影片都曾享誉海外,在华人世界引起巨大的反响,倾倒无数观众。

据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上映时“完全疯狂”,有位老太大连看一百多场,由《梁祝》而在台湾掀起黄梅调狂热;而《天下第一拳》更掀起功夫片新狂潮,发行到全球各大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邵逸夫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邵氏家族可以说是中国电影事业名符其实的拓荒英雄。


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中国电影的每一步变迁都有邵逸夫及其家人献出的心血。从20年代从事电影业到现在,邵逸夫经历了电影不同时代的演变,目睹中国电影的成长与兴衰,堪称电影史的见证人。

1980年,邵逸夫以最大的私人股东身份出任香港“无线”董事局主席。随后他集中力量经营所属的明珠台和翡翠台,使其收视率长期在港岛独占鳌头,影响扩及中国内地、澳门、台湾和世界各地华人社幷会。

与此同时,邵逸夫还投资房产物业、股票市场等,开展多元化经营。1994“邵氏”年报显示:物业出租收入达2.3亿元,而电影放映收入仅2924万元。

香港素为藏龙卧虎之地,富商豪贾云集,但以经营影视而步入香港富豪排行榜前列的,惟有邵逸夫一人!

邵逸夫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知人善任,拥有一大批各方面人才,为其所用,更在于他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他是一个精通业务的电影企业家。尽管他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但他干一样,学一样,从不懈怠。

他从最卑微的职位做起,一步步奋斗,最终成为电影公司的大老板。

他熟悉电影制作几乎每一个方面和环节的工作。从剧本、摄影到导演、演员的选聘以及化妆、剪辑,他样样在行,而影片推广、发行、剧院管理更是行家里手。

邵逸夫工作非常勤勉,精力过人。

年轻时,曾有1天看9部片子、1年看700部片子的纪录。
他说:“我晚上只睡1个小时,其余时间便是工作”。

为了树立邵氏的良好形象,他对影片的质量严格把关。出现劣片,往往亲手烧掉,毫不手软。他说:“在早期,我成日烧片,没有好的戏,我宁愿烧。”


散尽千金济众生

多年来,邵逸夫一直稳居香港超级富豪排行榜上,但他视金钱为身外之物,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是港岛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

“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

这位以“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为人生信条的影视巨子,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


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幷会公益事业,为此他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1977年,英国女王册封他为爵士,成为香港娱乐圈获此殊荣的第一人。

美国三藩市为表彰邵逸夫对该市的福利贡献,将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


从1985年起,邵逸夫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祖国内地。

当年,他向中国保护敦煌画展工程和浙江大学,分别捐资1000万元。有关部门特立碑予以纪念。甬上文化人王重光先生1996年曾前往敦煌考察,大漠深处,类似的纪念碑,不止一个,但惟有同乡邵逸夫是炎黄子孙。

1985年后,邵逸夫平均每年都拿出1亿多元用于支持内地的各项社幷会公益事业,对于中国教育事业更是情有独钟。

正如他所说:“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

邵逸夫视教育为立国之本,为此多年来他尽心尽责,不遗余力。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邵逸夫捐助内地科教文卫事业的资金达25亿元,捐助项目超过3000个,其中80%以上为教育项目

如今,以“逸夫”两字命名的教学楼、图书馆、科技馆及其他文化艺术、医疗设施遍布全国各地。

几年来,邵逸夫还不顾耆耋之躯,多次亲临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视察捐赠项目。

根在宁波的邵逸夫,对故乡也倾注了很大的爱心。

1987年后,他不仅多次回乡探亲访问,还先后捐资4000多万元帮助发展教育、文化事业。这些项目,包括位于宁波大学西区的邵逸夫图书馆、逸夫教学楼、逸夫剧院,以及其祖居地康乐园等。

他在浙江其他地区也有巨额捐赠,如,他为杭州逸夫医院的捐赠近亿元。

早在九十年代初,省、市政-府就授予他“爱乡楷模”、“荣誉市民”称号,以表彰他为家乡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此外,邵逸夫在英国、美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地都有巨额捐赠,合计金额早已超过30亿元。在古今中外捐资助学史上,邵逸夫当之无愧可称为第一人!

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为表彰邵逸夫对中国科学教育事业的贡献,将一颗新发现的行星使命名为邵逸夫星。这是该台首次以当代知名人士命名小行星。


邵逸夫向四川地震灾区教育捐款1亿港元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的重大地震,牵动着港人的心灵,香港各界人士纷纷解囊捐助。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邵逸夫及夫人邵方逸华女士在得知灾区学校遭到严重破坏,学生受到严重伤亡后,十分悲痛,即向教育部表示,捐款1亿港币,与教育部配合,为灾区师生重建校舍,使他们早日重返校园。

  教育部对邵逸夫先生和邵方逸华女士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和无私的帮助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并要求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邵逸夫先生和邵方逸华女士的意愿,帮助受灾学校早日重建校园,使灾区学生早日复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点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七条底线|宗旨|使用指南|小黑屋|积分|勋章|手机版|佛教网

GMT+8, 2025-1-6 22: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